麒麟尾的猫好吗:大连旅顺博物馆藏玉器鉴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15:42

大连旅顺博物馆藏玉器鉴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4日 11:24 中国新闻网 [ 微博 ]中国新闻网

  大连旅顺博物馆

  宝贝故事

  坐落地点:旅顺口区列宁街42号

  收藏主题:中外历代文物、艺术品

  本期主题:古代乐器、玉器

  馆藏玉器

  三叉形玉器:良渚文化时期的文物,因器物上端有三个并列的支叉而得名,也称山形器。背面有三个竖孔的方突,或在两侧叉上各钻横穿,用于穿插组装的某种装饰。器表琢有精细的神人兽面图案,可能是其一部族的神灵徽像,象征巫人骑神兽连接人间与神界,为天人合一的宗教观的反映。

  玉圭:玉圭是一种上端为三角形或直平,身为长方形的玉器。古代玉圭用以祭方位神,还用以区别等级和作为符节等职能。战国时玉圭和玉璋最为盛行,其后由宋直至明清,历代均有制作。

  玉璋:玉璋是一种扁平长方形器物,一端斜刃,状似半边圭。玉璋始见于红山文化,盛行于商周。璋与圭一样曾为礼朝区分等级的器物,春秋以后趋于少见。

  玉璜:玉璜是一种弧形的玉器。汉制称“半壁玉璜”,但常见出土的玉璜仅有三分之一璧大小,弯弧两端有小孔,往往出于墓主颈下,可能用于佩戴,故有“佩璜”之称。

  玉琥:玉琥是刻有虎纹或形似虎纹的玉器,殷商至汉代常见。

  说到玉器,我们在旅顺博物馆中能看到玉猪龙、玉牙璋、玉鹿等文物,“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玉国,不仅产地分布很广,而且蕴藏量丰富,玉石材料的品种也很繁多。中国四大玉石产地为:新疆和阗、陕西蓝田、河南南阳、辽宁岫岩。 ”旅顺博物馆馆长郭富纯告诉记者,“别看只是一件小小的玉器,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 □记者方海征 摄影记者朴峰

  玉器从古至今都很珍贵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玉器都是非常珍贵的一种器件,为什么从古代起,人们就把玉器看得十分珍贵呢?郭富纯给出了解答。“首先,玉具有与众不同的色彩和光泽,晶莹剔透。《说文》中记载,所谓玉,就是‘石之美者’。玉的颜色有草绿、葱绿、墨绿、灰白、乳白,色调深沉柔和,形成一种特有的温润光滑的色彩。中国人喜欢一种半透明的白色以至黄白色的‘羊脂玉’——和田玉,还有白色中杂有绿色条带的玉——‘雪里苔藓玉’。其次,古代人迷信,认为玉有防妖避邪的作用,用玉做杯、碗、碟等祭祀用具和玉镯、玉簪、指环、烟嘴等装饰品,以防妖避邪。另外,玉的韧性强,能禁受住铁锤击打,这一特性连金刚石也无法与之相比。利用玉的优点和色彩可以将其雕成形态各异的动物、花草、楼阁、宝塔等精致的装饰品和工艺品。 ”

  据郭富纯介绍,我国从红山文化时期就有了玉器,“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原始文化形态,距今约5500年至6000年。它分布在东起辽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广大地区,由一个大的部落所创造,因1935年首次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区红山附近发现这种原始文化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以红地黑彩陶器和压之字纹陶器共存,大型打制、磨制的石农具和用于切割刮削的细石器工具共存为主要特征。红山文化玉器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玉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是追求‘神似’。 ”

  藏品故事

  玉猪龙 红山文化时归权势首领所有

  在博物馆中能看到玉猪龙,“这个玉猪龙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文物。此件玉猪龙首尾相向,猪首龙身,呈‘C’字形,特点是追求神似和对称,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术,将动物形象再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极具古朴遒劲之神韵,它的出现反映出古人的习俗信仰,说明龙已是先民崇拜的图腾,而这种猪龙合一的形制,据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 ”当然,如此精致的玉器,并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拥有的,“玉猪龙在红山文化时期是有权势的首领生前佩戴、死后殓葬的玉器。器物颈部两面对穿的圆孔,可以用来系挂,起到装饰、护身的作用。 ”

  除了红山文化,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至4000年,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境内。“它是长江下游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和东方早期文明的主要代表之一。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的特点是体积较大,器形对称均衡,风格深沉严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是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 ”郭富纯介绍说。

  博物馆中还藏有玉璧、玉琮等玉件,“玉璧是一种中心有孔的扁圆形玉器。古人在祭祀时,认为这种器物能同祖先神灵相通。除用作祭祀外,还用作装饰、祥瑞、殓葬等。玉璧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以良渚文化为代表,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已相当精美,至汉代其雕工愈加精细,汉墓中常出土有玉器陪葬品。而玉琮则是外方内圆的柱状管形玉器,琮的方圆表示地和天,是出于天圆地方的上古宇宙观,做成方琮来祭祀地神,是礼地之器。另外,也被用于祥瑞、殓葬等。玉琮也是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其中有的还刻有兽面纹饰,代表了玉琮的辉煌时期。汉朝以后,玉琮均为内圆外方的短柱形,不加纹饰,用途已变为装饰和丧葬用具。宋至明清,仿古玉琮大量出现,玉琮已逐渐变成一种装饰或陈设玉器。 ”

  如意原来只是供人搔痒实用器物

  对于博物馆所藏玉器的故事及寓意,郭富纯如数家珍,“你看这个玉牙璋,是用墨玉制成的,通体经过磨光处理,尤显出玉的温润光滑。牙璋是玉璋的一种,它的玉质较脆,璋体较薄,应为礼仪之器。据了解,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些遗址中,曾有以璋殓葬的习俗,而牙璋因缘以为牙,牙齿兵象,故此来发兵,它的作用只有‘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的单一功能,作为用兵的礼玉。这件玉鹿是汉代的作品,鹿在汉人看来是祥瑞的象征,因‘鹿’与俸禄的‘禄’同音,故古有鹿来禄至之说。这件玉器叫扁方,是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一字形。清中后期,满族妇女喜欢梳两把头,大扁方为横贯于两把发髻中的特殊大髻,就是将两把头发卷于大扁方梁上,可起到令其立起的作用。一般一端为由粗至细的半圆形,另一端多为花轴形,可垂系丝穗或珠子。这样的玉器一般是新婚时男方送女方的物品之一,流行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如今我们看到的如意,郭富纯说原来它就是一种供人搔痒的实用器物,“梵语称阿那端。柄较长,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一般长3尺左右,古人持其用以指划,和尚宣讲佛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南北朝时期,崇尚清谈,如意开始流行起来。后来,如意逐渐演化成一种供玩赏及象征的物件。明清时期,如意的制作及使用更为兴盛,不仅可以自己玩赏,也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人,以祝愿称心如意。而在清宫中,如意是一种常见的玩赏品,收藏量极大,其来源,或是宫廷中定做的,或是地方进贡的,或是大臣们贡入的礼品。 ”

  玉器历史

  慈禧的翡翠制品世界闻名

  郭富纯还谈到了清末慈禧太后对玉石的一生喜爱,几乎可以用“贪婪”两个字来形容。“据说,有一名进贡者奉献了一枚大金刚石头饰,她没有接受,反而喜爱送给她的小而精美的‘帝目’绿玉制品。她有一只宝贵的戒指,形状像一只小黄瓜,是用高品质的玉雕刻而成。她手腕上戴着玉手镯,几根手指上还戴有上等的碧玉指环和3寸长的玉制指甲套,吃饭喝水用精雕细刻的玉盘、玉筷和玉茶碗,她死后的殉葬品中有大量的玉制珍品。 ”

  世界上最著名的翡翠制品,当数慈禧太后陪葬物中的翡翠西瓜和翡翠白菜,“翡翠西瓜有两枚,呈绿皮红瓤、白籽黑丝,举世罕见,在当时估价为500万两白银。还有翡翠白菜两棵,绿叶白心,绿叶旁还有两只黄色的马蜂,在菜心上还落着一只满绿的蝈蝈,雕刻得栩栩如生,当时估价为100万两白银。1989年,北京玉器厂制做的翡翠巨型玉雕‘岱岳奇观’,是近代玉雕的稀世之作。所用翡翠原料重363.8公斤,作品连底座一共高102厘米,宽88厘米,厚60厘米,前后有30余人参加制作,历时近7年,其原料与自然景物结合,设计造型构思绝妙,堪称国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