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吧鹿邑新闻事件:三大法宝——高考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59:27

三大法宝——高考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确定写作的重点与范围。

(一)  命题作文的审题:

题目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 +写作要求”构成。“材料”主要用来引出题目,同时对题目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题目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题目,审要求。最关键的是审题目,包括审准题目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⑴单个词语型题目:其题目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形容词与动词话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⑵偏正短语型题目: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动宾短语型题目: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谓短语型题目: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并列短语型题目:主要是关系型题目,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题目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⑹完整句子型题目: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特别强调: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适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写作

第一讲: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要求:(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和内容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注意: 有的省市表述形式不同,但这种表述更具有提示性,可视为新材料作文的普遍要求.)

审题: “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内容),即一般所说的整体性阅读。

立意: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主体与陪体,正面与反面)。

行文:  最好引述材料(或正面直接转述,或反面假设转述,或同向类比转述,或侧面暗合转述)

验证: 用你的观点和素材代入原作文材料,看是否能印证原作文材料的事实(道理)。

第一类  故事寓言类(叙事型):由果索因而立意

     ------全国卷模式

     示例一:06全国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1)从牧羊人认为“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角度追因:

乌鸦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由此可立意:不能刻意模仿他人,一切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立意为“了解自己,认清自我”等,如“做真实的自己”、“正视自己做自己最适合的事”、“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2)从儿子认为“它也很可爱”角度追因:

乌鸦做了别人不敢做也不敢想的事,尽管没有成功,依然值得鼓励。由此可以立意为“勇于尝试”,如“有异想才会有天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勇于实践也是一种美丽”等。       

(3)从整体的角度追因:

从乌鸦失败角度追因:   可以立意为“既要有勇气又要有能力,二者不可偏废”等;

从父子评价的不同角度追因: 可以立意为“对于同一个对象、同一种行动,不同的人可能用迥然有别的眼光来审视” 。

     小结: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如果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实质性的东西。阅读分析叙事类材料的因果联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类 话域范围类(题引型):抓关键词而立意

       ------上海卷模式

示例二:

(2006年上海高考题)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是……

分析: 关键词: “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

          立 意: 这类材料只提出了写作的范围(话域),没有具体的立意导向,抓住关键词后,按命题(话题)作文的思路展开即可。

第三类: 诗词格言类(哲思型): 选择(揭示)哲理而立意

    ------北京卷模式

示例三 :

     (1)07北京题: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2)06山东题:               星 星(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分析比较:尽管都是“诗词格言类”材料作文, 北京题有提示(立意),选择一个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另外立意) 。山东题无提示语,立意难度大:

角度一:是从“远看”的角度去理解,比如距离产生美,引发人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追求;人应该怀有梦想,去实践理想的过程最美,强调追求的过程,往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等。

     角度二:在远望和近观中,强调、肯定只有近观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本质,深入地看问题或着是说实践出真知。

角度三:三是将“近观”和“远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思考“远望”和“近观”的辩证关系,如“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如“既不能沉溺于幻想,也不能让自己飞翔的思想湮没于现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