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利国际怎么进入:毛泽东赞谍海英雄熊向晖一人顶几个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52:11
1938年,抗战打得异常惨烈。胡宗南的国民革命第一军刚从淞沪前线下来,在长沙招兵买马。长沙当时集中了清华、北大、南开的流亡学子。胡宗南为了挑选人才,亲自主持面试。在众多参加考试的学子中,有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熊向晖脱颖而出。他背负着秘密而重要的使命,卧底胡宗南身边长达12年,与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发生重大联系。对于熊向晖在抗战中的作用,毛泽东称赞说:他一人可以顶几个师……1949年初冬,北京,一辆吉普车出现在长安街上。车内坐着一位30岁左右的青年,车子驶进了中南海。青年下车后,对周恩来说:“您好,很抱歉我来晚了几分钟。”周恩来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说:“来,见见客人们。”

  青年这才注意到,里面已坐着好几位客人,有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看见那个青年,张治中惊讶地说:“这不是熊老弟么?你也起义了?”周恩来哈哈大笑,说:“他可不是起义,他是归队。今天,我请你们大家来,一是和你们聚聚,谈谈心;二是向大家公开一个秘密。”

  大家坐定后,周恩来指指那个青年,说:“他是1936年入党的中共党员,是我们派他到胡宗南那里去的。”说完,周恩来爽朗地大笑。众人大为惊讶,国民党前国防部长刘斐说:“怪不得胡宗南老打败仗!”

  周恩来看了青年一眼,说:“以后我们打算让他搞外交工作。(后来,熊向晖一直在外事战线工作。)”这位青年就是熊向晖,中共秘密战线的一名神兵骁将,毛泽东曾称赞熊向晖的地下情报工作是中共情报工作最成功最模范的事例;1919年,熊向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17岁那年,熊向晖考入清华大学,在清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很快便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6月,熊向晖回武昌家中探亲,此时清华与北大南开合并成临时大学,迁至长沙,熊向晖于1937年11月赶赴长沙报到。时间很快到了1938年,胡宗南的国民革命第一军从淞沪前线下来,在长沙招兵买马。熊向晖接到上级指示:不要暴露共产党员身份,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想办法卧底到胡宗南身边。

  据熊向晖的女儿回忆,胡宗南非常重视那次选拔,考试分为三拨。一般是,胡宗南念到谁的名字,谁就站起来喊到。但胡宗南念到熊向晖的名字时,他故意违例,坐而不立,只举起右手,说声:“我就是。”当时,胡宗南一愣,对这个特立独行的学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看了熊向晖一眼,问道:“贵庚?”“还差3个月零4天就满19周岁。”熊向晖不慌不忙地回答。

  胡宗南又问:“你为何到本军来?”熊向晖答道:“为了参加革命。”胡宗南微微一怔,再问:“你来本军是为参加革命?”熊向晖答道:“孙中山先生遗嘱中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贵军的番号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我到贵军来当然是参加革命。”胡宗南觉得他的回答很有意思,又问:“那你认为现在这个革命怎么样革?”“孙中山先生说过,驱逐鞑虏。现在这个鞑虏就是指日寇。抗日就是革命,不愿抗日的是不革命,反对抗日的是反革命。”熊向晖从容应对。“那么,对反革命怎么办?”胡宗南紧接着问。熊向晖脱口而出:“杀!”

  胡宗南紧盯着熊向晖看了足有好几秒钟。那次面试,胡宗南对一般的学子,只在名字下画一个圈,优秀的画两个圈,顶多画三个圈,但他在熊向晖的名字下面画了四个圈。得知熊向晖的父亲是湖北省刑庭庭长时,胡宗南更加满意,他第二天就请熊向晖的父亲吃饭,以示对熊向晖的器重。

  随后,熊向晖来到汉口八路军办事处,董必武会见了他,向他转达了周恩来的指示,要甘于当闲棋冷子,在党明确指示撤离前,绝不要离开胡宗南。

  不久,胡宗南在住所亲自约见熊向晖,胡宗南一改矜持,详细询问了熊向晖的家庭情况政治观点等。接着,胡宗南送给熊向晖名贵瑞士手表,并亲自将其送往蒋介石嫡系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从此,熊向晖成了黄埔大家庭的一员。

  从学校学习期满,熊向晖便被委派为胡宗南的机要秘书。起初,熊向晖还对胡宗南抱有幻想,认为可以把他争取过来。可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思想起了变化。当时,年轻学子们非常崇拜的优秀共产党员宣侠父被暗杀了。知道这个消息,熊向晖非常难过,他向前来和他接头的吴德峰表示:“如果这件事是胡宗南做的,我马上就把他暗杀了。”吴德峰批评了他,说:“你不仅不能杀胡宗南,还要保护他。我们共产党人不搞暗杀,你在他身边有更重要的任务,你要保护陕甘宁边区的安全。”

  虽然有点想不通,但熊向晖还是贯彻了指示。他担任胡宗南的机要秘书,除了日常工作,有时还要处理胡的家事,深得胡宗南的信赖和喜爱。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这枚周恩来亲自布置的闲棋冷子终于要发挥重大作用了……

  1943年的一天,熊向晖得知,胡宗南正秘密调集守卫河防的军队,准备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突袭延安。这个闪击计划对延安的威胁非常大,因为那时部队全在抗日前线,延安几乎相当于一座空城。事态紧急,熊向晖立刻秘密通过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电台将这个消息发出去。

  闪击计划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在抗日形势如此危急之际,国民党竟然将部队从前线秘密调回,准备调转枪口对自己人开战。

  7月4日,朱德致电胡宗南,谴责其分裂行径。朱德这份电报由熊向晖签收,熊向晖看后,心头不觉一惊:因为实行剿共,这是绝密情报,只有胡宗南及身边有关人员参战部队师以上的将领知道,如今这情报出现在朱德的电报中,胡宗南不可能不怀疑有人泄密。此时,熊向晖真正感到了身居虎穴的危险。不过,熊向晖像往常一样,把电报送给了胡宗南。

  胡宗南将电报看了两遍,皱皱眉,说:“这一手真厉害是谁泄的密呢?这仗还打吗?”熊向晖不改常态地说:“也许有共产党间谍混进来,不查清楚,不好向委座交代。”胡宗南问:“你看怎么查?”说这话时,胡宗南两眼死死地盯着熊向晖,熊向晖迎视着胡的目光,说:“请胡先生指定专人,将西安和参战部队知道这一秘密的人,包括我在内,列出名单,秘密审查。”

  胡宗南常常轻车简从,微服出巡。一次,他去西峡口会见汤恩伯,只带两名随从,中途夜宿野外,熊向晖通宵未眠,在胡宗南的身边警戒,胡深为感动,认为他忠诚无比。所以,熊向晖虽几次遇惊,却最终无险。这一次,熊向晖凭着胡宗南对他的绝对信任化险为夷。

  泄密之事始终没能查出个眉目。无奈之下,胡宗南向蒋介石发了请示电报,7月7日,蒋介石电复胡宗南:同意罢兵。于是,胡宗南的部队奉命收回。一切危机就这样化解了,陕甘宁边区绝处逢生。

 1943年7月10日下午,胡宗南在西安置办酒会招待周恩来。胡宗南请了30个黄埔毕业的将级军官,让他们带着夫人一起出席酒会,想把周恩来灌醉。酒会前,熊向晖借机用英文提醒了周恩来。酒会后,胡宗南命熊向晖用他的专车送周恩来。回去途中,周恩来佯装不认识熊向晖,快到七贤庄时,周恩来说:“熊秘书,到七贤庄后请你稍等,我有一些延安出版的书报杂志送给胡副长官。”熊向晖明白,这是周恩来暗示,要同他到七贤庄密谈。

  周恩来领熊向晖到里院的一间小屋,刚一关上门,周恩来伸出双手,紧紧握住熊向晖的手,说:“这几年真让你辛苦了!”

  熊向晖,这位在无数次危急关头,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的铮铮铁汉,在周恩来亲切的目光注视下,不禁双泪长流。最后,周恩来再次紧握熊向晖的手,说:“胜利后再见!”熊向晖以军礼向周恩来告别。 抗战胜利后不久,胡宗南决定保荐熊向晖去美国留学。熊向晖通过秘密战线请示周恩来同意后,于1946年6月5日飞抵南京。办理留美手续这天,熊向晖正坐在家中看报。10时许,保姆进来通报,说有人求见。熊向晖说:“请他进来。”来人说:“胡公请你。”

  胡公是周恩来的代号,熊向晖明白了,原来是周恩来派来的人。他立刻随来人赶到梅园新村30号。刚一坐定,周恩来神情严肃地说:“我不小心,出了事故。”

  原来,6月7日,周恩来坐马歇尔的专机去延安,研究东北停战问题。在延安,连续开了一天一夜的会,因忙着回南京参加国共谈判,周恩来开完会后直奔机场。在飞机上,周恩来十分疲倦,一下便睡着了,醒来后飞机已降落在南京,回到梅园新村后,周恩来发现装在衬衣口袋里的一个小本子不见了,想必掉到马歇尔的专机上了。小本子上有熊向晖在南京的住址。

  果然,9日下午,马歇尔派他的侍从副官给周恩来送来了一个用厚纸包装火漆密封的小盒子,说是一份机密文件。周恩来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正是他丢失的小本子。周恩来明白,小本子虽然找回来了,但马歇尔肯定将小本子上的内容拍了照,这样,熊向晖就很有可能被暴露。

  熊向晖内心感到一阵震撼,但坚定地说:“请周副主席放心,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我也不怕,为了党的事业,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熊向晖在上海躲了半个月,直到接到未婚妻谌筱华的来信,得知安全了,马歇尔并没有把此事告诉蒋介石。

  熊向晖松了一口气。接着,熊向晖飞抵南京,迅速办妥留美的一切手续。1947年1月,熊向晖和谌筱华在南京举行婚礼。 就在熊向晖回到南京后不久,胡宗南交给他两份秘密文件,一份是蒋介石核准的攻略延安方案,一份是陕北解放军兵力配置情况。胡宗南命他据此画一份军事草图,并起草一份施政纲领。熊向晖回到自己房间后,细阅了攻略延安方案抄件,不觉大吃一惊:蒋介石这次进攻延安的总兵力达15万余人,共17个旅,另调集上海徐州飞机94架,大有一口将我陕甘宁边区吞掉的气焰。

  第二天上午,熊向晖随胡宗南从南京飞回西安的晚上,熊向晖化装来到秘密线上的联系人王石坚家,将所获的重要情报一一告诉了王石坚,王石坚当即报告给延安。

  3月10日晚10时,胡宗南在洛川前线指挥所召集整一军和整二十九军的军师旅长开会,具体部署进攻延安的方略,这些情报十万火急,尤其是保密局魏大铭带来的探测无线电台方向位置的那套装备,将探测出我军各级指挥部的位置,这关系到党中央及整个陕甘宁边区的安危。

  开完会后,熊向晖回到房间来回踱步,考虑如何把情报送出去,他点燃一支又一支香烟吸着,脑子里涌出一个个方案,可又一个个否决,猛然,他扔掉手中烟头,咬咬牙,快步走到桌前,飞快地写起来。原来,熊向晖考虑到情势紧迫,只能打破秘密工作的常规,将情报写在纸上,封好后派胡宗南的机要通信员送西安挚友潘裕然,请潘将信转给王石坚。

  由于有了这份情报,党中央迅速作了多方准备。3月19日,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党中央撤出延安,把一座空城留给了胡宗南。

  1947年7月,熊向晖赴美国留学。1949年初,熊向晖在美获硕士学位。南京解放后,熊向晖取道香港回到祖国。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一直在外事战线工作,于2005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