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眼砂配对对技巧:彭德怀离开中南海“永福堂”全过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9:09:40
       戎装褪去,黯别永福

       彭德怀就要告别他居住了七年的中南海。

       永福堂这座房子,彭德怀刚搬来时,由于长年日晒雨淋,没有及时维修,门窗和廊柱的油漆早已剥落,花花点点,不像样子。尤其是办公室天棚的一角也漏雨,每逢下雨总要湿上一大片。管理部门几次提出要对房屋进行一次翻修和粉刷,但都被彭德怀拒绝了。他叮嘱工作人员:“你们要把心计用在国家这个大‘家 ’上,眼睛不要老盯着我这个小‘家’,要把钱节约下来,先用于国家经济建设。”

       彭德怀在屋里一支接一支地抽烟,突然,他对着院里正在浇花的景希珍大声喊道:“景参谋,你来一下。”景参谋急忙跑过来问:“彭总,您叫我有事?”

       彭德怀说:“我给主席写信了,请求去当农民,边学习边劳动。”“主席的批示对我很关心,我们毕竟在一块三十多年了,他还是不会忘记我的。不过我想,虽然主席和其他同志并没有让我搬出中南海的意思,可我也不能不考虑,我现在已经没有工作了,读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住在这儿给主席、总理他们添麻烦。你去和管理科说一下,我也给尚昆同志写封信,让他们给我在外面找个地方住,也好安下心来读书啊!”景希珍偷偷地抹着泪,立即去了管理科。他为这位老人博大而坦荡的胸怀感叹不已!什么高官厚禄,什么荣华富贵,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过眼烟云而已!只有高洁的品德,只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才是永恒的。而这些是有的人永远做不到的。

        彭德怀又提笔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写了一封信。信中要求搬出中南海,工作人员从简,专车换掉,一切待遇该怎么降就怎么降,决无怨言……3 天后,管理科通知,房子已找好,位于北海。院子十分宽敞,院中有座楼房,靠近北海,风景宜人。彭德怀先是点点头,继而摇摇头,对管理科的同志说:“谢谢你们,给我找了这么好的地方。可是我今后的任务是学习,不能老观赏风光嘛!况且我学习是在中央党校,距离太远了,车接车送多不方便。我看,还是拜托你们就在西苑附近随便什么地方找处房子就行了!”两天过后,管理科通知说:在西苑的房子找好了,它位于中央党校东面,叫吴家花园。彭德怀得知这一消息,连看也不去看了,马上向景希珍吩咐:“这个地方好!既远离闹市,又离党校那么近。好!”

       景希珍去到管理科办理搬家手续,中央办公厅的一位同志来到永福堂。他告诉彭德怀:尚昆同志收到了他的信,马上找小平同志请示,小平同志随即打电话请示毛主席。毛主席同意中央办公厅的决定:彭德怀同志的政治待遇不变,仍然是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办公室撤销,可保留秘书一人,组织关系安排在中央党校。生活待遇也不变,仍然配备工作人员:秘书、警卫参谋、司机、医生、护士、公务员、管理员等9人。彭德怀听后,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说;“谢谢了,感谢毛主席和办公厅对我的照顾!”接着又说:“我没病,要什么医生、护士的,到时候有个地方看病不就行了?现在我是闲人了,要公务员,管理员做啥子? 算了吧,我坐的‘吉斯’也要坚决换掉,现在没有必要坐那么高级的车!上大街坐公共汽车不也很好吗?”最后他一再申明中央接受他的请求。

       谈话的同志只好如实地将他的请求向办公厅作了汇报。办公厅也只好尊重他的请求:人员从简,将斯大林赠送他的那辆灰色“吉姆”车又重新配给了他。

       景希珍把彭德怀的元帅服从衣柜里取出来,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啊,元帅!这是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毕生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最辉煌的宝塔之巅啊!可它却捡不来要不来争不来换不来。它无与伦比的价值在于它是文韬武略、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结晶,而与无德无才的平庸之流,鼠肚鸡肠的宵小之辈根本绝缘。

       “景参谋,怎么愣在那儿?快收拾嘛!”彭德怀哪里晓得他的部下在为“元帅”感慨不已啊!景希珍把他的元帅服、常眼以及所有的布、呢军装,佩戴的军衔、勋章和所有与军队有关的东西全部整理好,摆了几桌面。“怎么,要搞展览哪?”彭德怀扭头一看,嚷道。“这些东西开个博物馆绰绰有余!”景希珍一本正经地说。“你想得多美哟!”彭德怀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但马上消失了。“唉!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我都不要了,统统上交!”

        尽管景希珍要多不忍心有多不忍心,要多不情愿有多不情愿,但也只好在彭德怀的监督和强迫下,把东西一件一件装入箱子。

        当景希珍把那支彭德怀十分心爱的猎枪取出来时,彭德怀接过来,思忖了好大一会,说:“早就答应给胡子(指贺龙),怕现在给他也不合适了,哎,上交吧!”他连看也不看,把枪递给了景希珍。“现在不合适,等以后再给嘛。”景希珍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彭德怀。“不,用不着了,上交!”他坚决地挥挥手。景希珍无奈,将枪装入箱内。

       当景希珍把装满一车的物品送交管理科后又返回来,只见彭德怀正在翻腾他们偷偷给他留下的几箱东西。他把几件好衣服拽了出来,把一些作为布置新居的装饰品也都翻了出来,仅留下他认为最需要最宝贵的一大堆书籍。

        彭德怀就要离开中南海了,他环视着眼前这熟悉的一切,仿佛一下子返回了那和谐充满神韵和情趣的时代……

        彭德怀为革命、为党、为人民吃苦耐劳,举世公认。庐山会议时,多年金戈铁马的战友洒泪相向,深沉同情的劝说发自肺腑。彭德怀从不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虽违心地作了检讨,但他心里对在庐山会议和随后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所采取一套斗争方法,却极端反感,几乎无法忍受。

        1959年9月29日,彭德怀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告别了居住了七年多的永福堂。

        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被免去了国防部长的职务。这对于像他这样有着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勋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罢官之后,彭德怀曾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具体谈了他今后的打算:“准备读点马列主义的书,作些社会调查,自食其力地参加一些生产劳动。”也就在这一年,彭德怀举家落户到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传说《杨家将》中的杨六郎在北征辽国时。曾在这里解甲休息过。所以这个地方从此得名“挂甲屯”。不知是历史的无情嘲讽,还是天意的巧妙安排,这位在漫长而艰难的中华民族解放史上出生人死、屡建奇功、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也在此“挂甲”了。至于吴家花园,虽名日“花园”,却早已荒芜凋落,杂草丛生了。面对此情此景,抚今亿昔,无不给彭德怀一种沧桑兴废之感。然而,也许由于心里另有打算,彭德怀并没有过分沉溺于这种今非昔比的悲伤之中。在此落户后,他高兴地对警卫参谋景希珍、秘书魁英、司机赵风池及警卫班战士说:“锄头一响,不愁吃穿!”这位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元帅,仿佛又回到了他的故乡,找到了他生命的根基。从此,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了田园上,彭德怀买了锄头、镰刀、大锹等劳动用具,带领身边人员开地种树、种菜、养鱼。为了便于计算亩产量,他还专门种了一分地的小麦试验田。他要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通过自己的劳动,重新证实自己在庐山会议上对“大跃进”提出的看法,验证各地的“卫星产量”究竟是否准确。

        彭德怀把一切心思都集中在这一分地的试验田上,他经常卷起裤脚和年轻人一起去池塘挖淤泥积肥,他还买了粪桶,让警卫班的战士聚尿积肥。由于精心管理,试验田里的庄稼长得密密蓬蓬。麦子快要成熟时,他成天拿着竹竿在地边守护,收割时也特别细心,颗粒归“筐”。“功夫不负有心人”。一过秤,整整 90斤。彭德怀高兴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按照这样的收成,一亩地可产八九百斤,算我们功夫不够,加一倍,亩产两千斤,我看是顶到天了。”彭德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践调查结果又一次证实了他在庐山会议上所提意见的正确。可事实是无情的,他用心良苦,却无法改变庐山会议的既有结论以及由此给他所带来的厄运。

        彭德怀在吴家花园的这种田园牧歌式的农村生活,一直陪伴他度过了整整六个春秋。

  分“梨”风波

        1962年,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甄別平反,这给彭德怀夫妇带来了“一线希望”。然而,希望很快便成为泡影,“给谁平反,也不能给彭德怀平反!”这是压倒一切的调子。“彭德怀组织反党集团反毛主席、彭德怀里通外国”——这两点谁也翻不了。患难中的夫妻也在巨大的压力下决定“分手”了。

        彭德怀说,他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取此下策”的。浦安修说,她爱彭德怀,但她更热爱党。在党和彭德怀之间,她选择了党,因此决心离婚,这不是划清界限,而是进行比较选择。

        分手的这一天,彭德怀特意挑选了一个很大的梨,亲手把皮削得干干净净,切成匀称的两半,放在一个盘子里,顺手推到浦安修跟前。浦安修泪如雨下。彭德怀首先“发表声明”:第一,我根本没有反党、反毛主席,根本没有反人民、反社会主义,更没有里通外国和组织军事俱乐部。因此我内心根本不愿和安修分手;第二,我不吃梨。我这样并不是临时变卦不同意离婚了。而是照旧坚决要分手的;第三,安修要是坚信我彭德怀是个无辜受害者,我之愚见是也不要吃分给你的那半梨。如果你有丁点怀疑我彭德怀是个“反字号人物”,就痛痛快快吃掉属于你的那半梨,从此我们一刀两断;第四,“天”在上,今有杨老作证,这是我们夫妻一场大不幸中之万幸。

        浦安修抓起一半梨来……杨老急了“安修,不要吃梨!不要离婚,到你受到更深株连的时候,离婚不离婚都一个样;德怀老弟,请听愚兄一句话吧,一起生活下去。坚持到底,等待历史揭开真相!”浦安修看看杨老,又瞧瞧德怀,然后盯住抓在手中的那半个梨,很快。她吃光了。浦安修哭着说:“你们的话都在撕绞我的心肺,我的脑壳都要炸裂了,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场面了……”彭德怀和杨老愕然!

        浦安修如此“快速”吃梨,使刚强的彭德怀也落下泪来。他站起身喊道:“送客!”“且慢!”杨老站起来,“彭老弟,请你也吃梨,你们都吃梨而不离,这将传为历史佳话”。

       “我坚决不吃!”彭德怀大叫。浦安修失声痛哭。“你不要搞绝对化厂“在这一点上我就是要搞绝对化,我绝对不吃厂彭德怀说完,抓起剩下的那一半梨,使劲扔进了字纸篓,又一次发出送客的命令。

        1965年,彭德怀被安排去三线工作,浦安修似乎看到了自己和彭德怀破镜重圓”的亮光。在杨老的安排下,她和彭德怀在红霞公寓匆匆见了一面。解释“狠心吃梨”的心里话涌到嘴边,却被彭德怀挡了回去。“当年你就是不吃分手梨,我现在也坚决不同意你去三线!就如同我当年坚决不吃分手梨一样厂事实证明,彭德怀的看法是对的——去三线只是表面的光亮,很快会破灭的!”

       1967年盛夏,彭德怀被拉到北京师范大学批斗,浦安修陪斗,造反派对他们大打出手,心狠手辣。彭德怀大喊大叫,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保护浦安修。“请你们不要打她。她和我没有关系!她已经吃过离婚梨了!和我划清界限了!请你们高抬贵手,只打我一个人吧!打手们不管彭德怀如何喊叫,还是照样打,甚至打得更狠。“我没有吃梨,你们打我吧!”彭德怀仍然不停地喊。打手们不解其意。拳脚都集中到彭德怀身上……

       1974年冬,彭德怀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他被特批最后见浦安修一面。遗憾的是,浦安修放弃了向彭德怀陈述自己吃梨本意的最后一次机会。来源:网易历史 作者:梁兴民 王 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