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眼哈士奇好不好:《大众摄影》不要误导读者~论“非全幅APS-C镜头*1.6等效系数” - 器材与技术 -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2:12

《大众摄影》2008年第4期126页,标题为“数码镜头&传统镜头”之四——拍摄视角的差异!(附图1、2) 文章中提到的“长焦端更长,易于拍摄远距离物体~/ 镜头在使用中需要乘以转换系数,这种变化使镜头的等效焦距大大增加,一款常见的70-200mm镜头,配合APS-C规格数码单反相机使用时,约等于135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135-300mm,对于那些经常应用长焦镜头拍摄的摄影师(如体育摄影师、生态摄影师)来说,长焦端更长,更易于工作了。”

 

属于技术性错误,会误导读者。 千万不要误解!

 

 例如你有EF200mm/2.8L定焦镜头(6500元)乘以系数1.6,就变成EF320mm/2.8L的定焦头了(39000元)???哪能这么便宜的是啊!!!

 

除了你这个EF200mm/2.8L视角变小了,其他的什么也没变!因为焦距并没有变化,所以“景深”等光学效果也不会因为1.6×系数的存在而变化,变化的仅仅是视角。 对于画面而言:只要拍摄机位不发生变化,景深和透视关系没有发生变化。

 

比如85/1.8 安装在EOS 30D上,等效于136/1.8镜头。 但是在同样机位使用 85/1.8+ EOS 30D 和 135/2 + EOS 5D 拍摄,这个136/1.8的景深和焦外成像依然是85/1.8的景深和焦外成像效果,并不能等同于135/2的景深和焦外成像效果。 等效倍率的出现,除了改变有效视角外,不改变三个主要参数:最大光圈、景深、透视关系。(更不会改变镜头的焦距!!)

 

 另外值得一题的是,不少色友购买了数码单反后都会买一只50mm的标头取代80mm的中焦镜来拍人像,就是认为在转换倍率作用下50可以变成80,标头就变中焦。这种想法够经济但不够实际。

 

 用中焦镜拍人像的目的有两个:

 

 1、控制拍摄距离避免人物产生畸变;

 2、获得比较浅的景深来突出人物。

 

但把50标头当作80头用的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为得到一张半身人像,全画幅50标头需要1.5米的拍摄距离,而用在1.6倍率的非全幅上就要退后到2米的拍摄距离,由于景深反比于焦距,正比于拍摄距离,对于同样构图的半身人像,非全幅下50镜头所获得的景深要比全幅下50镜头所获得的景深更大。非但没有获得一只中焦的浅景深,反而赔掉了原本应该可以获得的浅景深。这就是画幅减小所带来的问题。

 

 长焦亦然,对于那些用长焦就是为了获取浅景深的人(比如用200mm/2.8拍人像的家伙们)来说,非全幅是让人头痛的。

 

但对于厂商宣传的那样“虽然赔了广角,但是赚得了长焦”,只不过是混淆视听罢了。

POP-2.jpg (279.3 KB)

下载次数:83

2008-4-9 11:04

 

POP-1.jpg (397.22 KB)

下载次数:64

2008-4-9 11:04

 

     

“全画幅”与“非全幅”

 

 一、概念

 

【全画幅】所谓全画幅是针对传统135胶卷的尺寸来说的。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胶卷的宽度(包括齿孔部分),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 x 24mm。数码单反的CCD(或CMOS的感光成像的元件)尺寸和135胶卷的尺寸相同36 x 24mm,称之为“全画幅”。

 

【非全幅-APS】 1996年由FujiFilm、Kodak、Canon、Minolta、Nikon五大公司联合开发的APS系统开始面世。APS是“Advance Photo System”的缩写,在国内译为:“APS先进摄影系统”。 APS开发商在原135规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彻底改进,包括相机、感光材料、冲印设备以及相关的配套产品上都全面创新,大幅度缩小了胶片尺寸,使用了新的智能暗盒设计,融入了当代的数字技术,成为了能记录光学信息、数码信息的智能型胶卷。

 

APS定位于业余消费市场。与135系统的画幅格式完全不同,共设计了三种底片画幅(H、C、P):

 H型是满画幅(30.3×16.6mm),长宽比为16:9;

C型是在满画幅的左右两头各挡去一端,长宽比为3:2(24.9×16.6mm),于135底片同比例;

P型是满幅的上下两边各挡去一条,使画面长宽比例为3:1(30.3×10.1mm),被称为全景模式。

 

在数码单反相机中,大多是采用了小于135规格的CCD或CMOS感光器件,除了奥林帕斯的4/3系统和佳能全画幅以外,几乎全部都是和APS-C型胶片近似一样的大小,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大小的感光器件称之为“APS-C规格”。

 

 二、“全画幅”与“非全幅”镜头的区别

 

“非全幅”在使用镜头时,其实际视角并未达到镜头的最大视角,它要乘以“镜头等效系数”才能换算出当前的等效焦距。例如佳能EOS 30D的感光器件COMS的成像面积为22.5mm×15mm,它的“镜头等效系数”为1.6,镜头标称焦距要乘以1.6得出的焦距,才是等效的视角。比如镜头焦距18mm,但是EOS30D则达不到18mm镜头的视角,它的视角与全画幅相机在28.8mm焦距时的视角相等,这个数是18mm×1.6而得来。

 

但是,千万不要误解!

 

 例如你有EF200mm/2.8L定焦镜头(6500元)乘以系数1.6,就变成EF320mm/2.8L的定焦头了(39000元)???哪能这么便宜的是啊!!! 除了你这个EF200mm/2.8L视角变小了,其他的什么也没变!因为焦距并没有变化,所以“景深”等光学效果也不会因为1.6×系数的存在而变化,变化的仅仅是视角。 对于画面而言:只要拍摄机位不发生变化,景深和透视关系没有发生变化。

 

再例如85/1.8 安装在EOS 30D上,“等效于”136/1.8镜头。 但是在同样机位使用 85/1.8+ EOS 30D 和 135/2 + EOS 5D 拍摄,这个136/1.8的景深和焦外成像依然是85/1.8的景深和焦外成像效果,并不能等同于135/2的景深和焦外成像效果。 等效倍率的出现,除了改变有效视角外,不改变三个主要参数:最大光圈、景深、透视关系。(更不会改变镜头的焦距!!)

 

另外值得一题的是,不少摄友购买了数码单反后都会买一只50mm的标头取代80mm的中焦镜来拍人像,就是认为在转换倍率作用下50可以变成80,标头就变中焦。这种想法够经济但不够实际。

 

 用中焦镜拍人像的目的有两个:

1、控制拍摄距离避免人物产生畸变;

2、获得比较浅的景深来突出人物。

 

但把50标头当作80头用的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得到一张半身人像,全画幅50标头需要1.5米的拍摄距离,而用在1.6倍率的非全幅上就要退后到2米的拍摄距离,由于景深反比于焦距,正比于拍摄距离,对于同样构图的半身人像,非全幅下50镜头所获得的景深要比全幅下50镜头所获得的景深更大。非但没有获得一只中焦的浅景深,反而赔掉了原本应该可以获得的浅景深。这就是画幅减小所带来的问题。

 

长焦亦然,对于那些用长焦就是为了获取浅景深的人(比如用200mm/2.8拍人像的家伙们)来说,非全幅是让人头痛的。 但对于厂商宣传的那样“虽然赔了广角,但是赚得了长焦”,只不过是混淆视听罢了。

 

 三、“全画幅”是否会取代“非全幅”相机

 

我认为短时期内不可能取代APS-C,至少10年之内不会。

 

原因很简单,就三条:

1、全画幅相机成本要高很多;

2、拍摄速度有所限制,要提高需要时间;

3、全画幅相机对镜头的要求很高,特别是镜头的边缘成像与畸变。

 

以上三点决定了“全画幅”专业相机的制作成本、设计成本以及后期镜头的投资成本会很高,不会被大众所接受,应该属于高端消费。所以,摄友们不必担心短时期内“全画幅”会取代“非全幅”相机,放心去用吧。

1.jpg (93.49 KB)

下载次数:95

2008-4-9 11:11

 

2.jpg (88.81 KB)

下载次数:110

2008-4-9 11:11

 

3.jpg (244.78 KB)

下载次数:111

2008-4-9 11:11

 

         

《大众摄影》反馈回复说“这是约定俗成的说法”不是错误!

 

 我个人认为不对! 混淆概念与误导消费者怎么能说为是“约定俗成”的呢?

 

如果按《大众摄影》的说法,EOS 400D + EF 75-300,就约等于120-480的镜头了?就可以拿廉价镜头去拍体育与野生动物了?可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