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英俊散热器片价格:摄影器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4:26:39
摄影学堂(第三部分:摄影器材) 

    第三部分  摄影器材

一、滤光镜的选择
    随着数码相机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都能够买到自己心仪的数码相机。在使用数码相机的过程中,大家的摄影技术都在不断提升着,对器材的性能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开始考虑是否要为自己的数码相机添加一定的附件。

 

   在众多的数码相机附件中,各种各样的滤镜是最廉价,也是最实用的附件之一。现在支持外接镜头的数码相机越来越多,很多的中端实用型DC都可以通过使用镜头转接环的形式加装各种各样的滤镜,部分中高端机型和数码单反在镜头上已经预留了外接镜片的螺纹,添加附加滤镜既轻松又简单。加装了附加滤镜以后,一方面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滤镜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数码相机的镜片组提供多一层的保护。之前关于滤镜的文章都是介绍为主,涉及实际产品比较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市面上的几种常用滤镜以及其主流产品。

 

保护镜片:


    保护镜在镜片上通常都会标注为(Protect),在众多的滤镜中,保护镜是属于那种结构最简单,技术含量最低,价格也是最便宜的一种。顾名思义,保护镜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一块光学玻璃,保护镜头以免收到划花并且避免灰尘进入镜头内部。市面上的保护镜分为有镀膜和无镀膜的两种,无镀膜的保护镜,价格通常都在50元以下,而专为高质素镜头而设计的镀膜保护镜,视其镀膜的质量,价格在百元以上至几百元不等。鉴于保护镜的功能比较单一,一般而言大多数用户都会选择UV防紫外线滤镜作为替代。
    有发售保护镜片的厂家:Canon佳能,Nikon尼康,Sigma适马,Kenko肯高,Hoya保谷等
    推荐产品:肯高 PRO 1D 数码相机专用镜头保护镜
产品优点:
   PRO 1D系列滤镜是KENKO公司专为数码相机设计的滤镜。它采用专为数码相机设计的多层镀膜(DMC镀膜),能将镜面反射光减少到最低限度,及减少反射光斑和重影;镀膜防水并耐擦洗。全系列滤镜都是最新超薄镜框设计,能减少出现黑圈的机会。
防紫外线镜:
    防紫外线镜在镜片上通常都会标注为(UV)。可以说,防紫外线镜片是在各类滤镜中应用最多的一种镜片。防紫外线镜片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空气中散射的紫外线对胶片产生的各种影响,在传统相机年代,防紫外线镜片几乎是户外拍摄的必备,但是由于数码相机的CCD对紫外线并不敏感,防紫外线滤镜能产生的实际作用并不明显,所以防紫外线镜片在更多时候兼任了保护镜片的作用。正是由于使用得比较广泛,市面上的防紫外线镜片从低端到高端一应俱全。Hoya坚守中低端市场,德国的B+W则是高端的代言人。
    有发售防紫外线镜的厂家:Sigma适马,Kenko肯高,Hoya保谷,B+W等
    推荐产品:Hoya HMC(UV)系列防紫外线镜片
产品优点:
  Hoya HMC系列产品一向以来都能保持良好的性价比。HMC(UV)系列也是当前能买到的最便宜的多层镀膜NV镜头。添加了多层镀膜可以有效减少光线的反射,提高滤镜的通光率,是最适合数码相机使用的中低端滤镜片
圆偏振镜:
    圆偏振镜在镜片上通常都会标注为(CPL),是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滤镜之一。偏振镜片分为线偏振和圆偏振两种,但对于自动对焦的数码相机,为了不要影响自动对焦的精读,我们一般都选用圆偏振镜。偏振镜的主要用途在于可以通过过滤偏振光的原理,消除非金属表面玻璃面无用的反光,拍摄出清晰的橱窗图片;也可以消除水面特别是湖面的反光,获得清澈见底的效果。圆偏振镜还可以用来消除大气中的漫反射光,让天空更蓝更美丽。当被摄天空和光源(往往是太阳)成90度角的时候,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此外,由于圆偏振镜具有一定的光线减弱作用,所以在平时圆偏振镜也可以当作中性灰度滤镜使用,大约相当于ND4的效果。
    有发售圆偏振镜的厂家:Canon佳能,Nikon尼康,Sigma适马,Kenko肯高,Hoya保谷,B+W等
    推荐产品:
肯高超薄圆偏镜-CPL(W)
产品优点:
  由于圆偏振镜一般比较厚,为了不让其因为厚度而产生成像暗角,我们应该选择一款超薄的圆偏振镜产品。肯高的CPL(W)系列虽然不带镜片镀膜,但是其使用的超薄镜框设计,不会造成遮角,适合数码相机尤其是广角数码相机使用。
中性灰度滤镜(减光镜):
    中性灰度滤镜在镜片上通常都会标注为(ND)在某些光线比较强烈的环境下,由于快门速度的限制,常会使得拍出的照片曝光过度,或者在某些特定的,需要使用慢速快门的场合,如希望在晴天拍摄瀑布的时候,只靠收缩光圈值,恐怕不一定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当今的数码相机,其光圈的调整范围都比较小,大部分机型的最小光圈都不超过F11。这时加装一块中性灰度滤镜就能解决问题了。中性灰度滤镜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减光镜,可以减少光线通过镜头的量,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快门、光圈组合,丰富了摄影创意。视减光的程度不同,中性灰度滤镜视其减光程度的强弱,分为ND2,ND4,ND8等几种,数字越大减光效果越强,可以分别减少1档,2档和3档的通光量。也是一款比较使用的滤镜。
    有发售ND镜片的厂家:Canon佳能,Kenko肯高,Hoya保谷,B+W等
    推荐产品:
肯高 ND8灰镜
产品优点:
  由于中性灰度滤镜具有一定的滤色作用,国产的灰镜产品技术还不够成熟,对照片色温的影响很大,不适合选购。而kenko滤镜对色温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选购灰镜的话,一般都会选择ND8型的产品,可削减3级光圈或87.5%的光量进入相机,对原物体的颜色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也能真实再现景物的反差。
柔焦镜:
    柔焦镜在镜片上通常都会标注为(Softon)
用于拍摄需要处理柔和模糊的影像时使用,效果可使正确的焦距,变为清晰而又有朦胧的影像
还有一个好处是在拍摄肖像照片时,可以掩盖模特脸部的一些雀斑、粉刺或皱纹等不理想的地方。一般用在拍摄人像特写,也用于拍摄中幅场景的城市夜景。在日光条件下使用拍摄特写效果颇好,灯光下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柔焦镜分为中空镜,全柔镜等几种。
朦胧镜实际上就是柔焦镜,只是通俗的叫法而已。
    有发售柔焦镜的厂家:Kenko肯高,Hoya保谷,B+W等
    推荐产品:
肯高
柔光镜
产品优点:
  柔焦镜片在市面上销售并不多,属于特效镜片的一种,市面上常见的除了肯高以外几乎就只有国产的产品了。从产品报价而言,肯高的柔焦镜价格还是相对合理的。所以推荐大家选购肯高的产品。
近摄镜片:
    近摄镜在镜片上通常都会标注为(Close-up)近摄镜主要用于拍摄微距照片,可以让相机的最近对焦距离缩短,放大比增大。获取更好的成像放大比例。近摄镜片的结构为一块凸透镜,使用放大镜的远离放大图像,实现更强大的微距拍摄功能。市面上的近摄镜片大多数都以套装的形式出售,通过一套镜片的不同组合,实现不同的图像放大比例,是非微距镜头和某些微距拍摄能力较弱的数码相机的好帮手。
    有发售近摄镜片的厂家:Canon佳能,Nikon尼康,Sigma适马,Kenko肯高等
    推荐产品:
肯高
近摄镜 +1 +2 +4套装
产品优点:
  各大镜头原厂厂商都有发售自己的近摄镜,质量保证,但是其高昂的价格玩玩令消费者望而止步。动辄800过千的价格并不适合日常使用。相比而言,肯高的近摄镜 +1 +2 +4套装一套3枚,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实现不同的放大比率,价格还不到原厂镜片的1/5,超值而实惠。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市面上几种主流的滤镜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选购滤镜是数码相机配件中的小投资而已,花费不多,效果不俗。如果你的相机支持外接滤镜,不妨考虑一下以上各种滤镜产品。


二、如何挑选三脚架。

      作为摄影爱好者,一副稳定的脚架是必备的,但如何去选购适合自己的脚架,许多影友就会糊涂了。相当多的初学者(包括我自己)在这方面走了弯路,相机、镜头研究得不少,就忽视了脚架。到真正认识到脚架的重要性时,可能已经换了三个脚架了!资深影友都知道,其实脚架的重要性与其他器材是一样的,如果买了几万元的相机和镜头,却用了一个不稳的脚架,器材的威力肯定大打折扣!尽管现在有了防抖产品,但仍然是不能完全取代脚架的。因此在预算器材时,一定要把脚架预算充足!

      脚架分专业用和非专业用。通常200、300元的轻便型脚架是非专业用的,主要是适合小DC用于拍生活照、自拍等,这类用途的人是不会对脚架有什么考虑的,便宜就行,就不必多讲了。玩摄影的爱好者应该使用专业脚架。

      简单讲,三脚架的性能无非三个方面,一是稳、二是轻、三是高度,这三个方面都考虑到了,对脚架的选择就有了方向。

      首先是稳,稳定是主方向,稳定是大道理。专业三脚架的稳定性体现在承载力指标上,正规厂家的三脚架,只要不超过其承载力,应该都是稳定可靠的。三脚架的承载力,一般有2.5kg、4kg、6kg、8kg、10kg、12kg、15kg等。要注意的是,标称承载力是指最大负荷,通常按指标的70%考虑比较稳妥。135系列单反相机,如果考虑到有可能装100mm以上的镜头,应该配6-10kg的脚架。120和大中幅相机通常用8kg以上脚架。

      然后是轻便,即自重指标。影室内使用的脚架可以不考虑重量,但户外用的就一定要考虑,尤其是经常外出拍摄和登山远足的,有时候即使多一两重量也是要命的。据说在进出墨脱县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被不堪重负的影友扔掉的各种脚架,有时候甚至连捷信脚架也可以捡到!在同样规格时,碳素和火山石的脚架比较轻,但价格较高,一般比同规格的铝合金脚架高出1-2倍。轻的脚架也有不利的时候,就是怕风吹,但这个可以在脚架下面挂上摄影包、石头等重物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脚架虽然标称是碳素,但感觉还是比较重,这是由于为了降低成本,掺了玻璃纤维的缘故。

      第三个重要指标是脚架的高度。脚架高度有四个指标:

      一是最大高度,是指脚架腿全部伸出,并且中轴升到最高时的高度。

      二是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在高度指标中,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升中轴后,多少都会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一般拍摄都应该尽量不升中轴。所以要按这个指标和自己的身高来考虑脚架高度。遗憾的是,这个指标往往不为初学者所知,很多人都买了不够高的脚架,总是升起中轴拍摄,降低了稳定性!而且,一些不负责任的商家也不标出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误导消费者。

      三是最低高度,指脚架所能够提供的低角度拍摄的高度,这个高度越低越有利。

      四是折叠后的长度,这关系到方便携带与否。节数多的比节数少的要短些,携带方便。但关节多了,连接处就脆弱些,最下面的腿管就比较细,刚性就不如节数少的好!

      此外,还要考虑脚架的腿管直径、厚度、材料质量、各关节的锁紧力、做工以及一些特别的功能,比如中轴偏移、倒装、横装等,看自己需要。

      国产脚架中做得比较好的有百诺、捷宝。国外品牌常见的有捷信、曼富图、竖力等。捷信脚架在业内是老大,但价格也是比较可观的。现在一个捷信的8kg碳素脚架卖到4到5千多元,但仍是摄影发烧友追求的目标!国产脚架价廉物美,经过几年努力,质量都上来了,同样的脚架1千多元就可以了。但国产脚架在做工方面与捷信仍有比较大的差别。

      谈完脚架,不可以不谈云台!专业脚架与云台是分开销售的,即是可以配不同的云台。

      云台主要有有三维台和球台。三维台在旋转、俯仰和翻转三个方向分别调整、锁定,优点是定位准确,互不干扰,缺点是调节的手柄多,比较麻烦,不利于抓拍。球台一般只有两个锁定钮,一是上面的球锁,另一个是下面的旋转锁。球台的特点与三维的正好相反,方便抓拍,但定位不容易准确。另外,还有一些专用的云台,如可以作前后微调的微距云台、架设长焦镜头的WINBERLEY“炮架”。

      如果说脚架是相机的腿,云台就是相机的脖子,其重要性在脚架之上!云台由于角度变化大,锁紧机构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相机稳定。因此云台的承载力应该比脚架大一个数量级。如果脚架是8kg级,应该配10kg-12kg级的云台。

      云台上面一般都是用快装板与相机连接,方便随时取下相机,但也有直接拧进机身的。

      目前国产最好的云台是“冈仁波齐”球台,做工精细,但价格比较贵。捷特、百诺等口碑也不错,胜在价格便宜。国外的品牌首推雅佳,价格昂贵。金钟的球台、微距台也做得比较好。奇怪的是,脚架做得一流的捷信,其云台就不敢恭维了!
      如果你使用的是小型的数码相机或卡片机,例如像佳能A95、尼康7900、索尼T33之类的“小物件”,那么选择一款小型的三脚架就可以满足你的拍摄要求了,台式的或轻型的都可以。因为机器自重很轻,如果不是遇到大风天气,小型的三脚架足以稳定住你相机的重心。伟峰最近出了多款小型的三脚架,外形美观时尚,价格大约在六七十元左右。

      台式三脚架的优势在于不仅广泛适用于数码相机,还可以用于LCD监视器,迷你扬声器和手机架等其它领域。


    还有一种可以令你选择的就是夹型三脚架。说它是三脚架其实有些不名副其实了,它在于市场中不是很常见,我曾在北京的五棵松摄影器材城见过几次。它的优势在于体积小,携带方便且重量也轻。不便之处在于拍摄时需要找稳定的物体作固定,对于拍摄来说常常会有所限制。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摄影器材城去转转。

 

      独脚架是一种大家常见也较为关注的产品,它更易于携带、易于来回移动、比三脚架更轻、更少约束、不引人注目、并且能够快速的进入拍摄状态,非常适合户外摄影和街头抓拍。在这里我简单的向大家说两句。独脚架用一根腿来替代标准三脚架的三根腿,但它并不能完全作为三脚架的替代品。三脚架通常作为照片摄影的支架,对于真正的低亮度曝光,三脚架是唯一的选择。当然如果熟练更多的技巧,独脚架也能用于一部分低照度状态,一般只限于快门速度在1/60秒至1/4秒的照明状态下使用。


    如果你使用的相机自重较大,例如像富士S7000、S5500、柯尼卡美能达Z3、Z5、索尼F717、F828一类的长焦机型,我建议你还是从相机的稳定性方面考虑,选择自重较大的半专业或专业型三脚架。你要是用尼康D70、D100、佳能350D、20D的摄影发烧友就更不要犹豫了,该花的钱总是要花的。

 


    摄影器材市场中三脚架附件很多,功能也各不一样,也许有些功能大家还不是很清楚无从选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大家心中也好有个数。


1、快装板
  一般的专业或半专业型三脚架都会有此装置,拍摄前将其拧在相机上,手持拍摄与上三脚架拍摄互换时省时省力,会减少你很多麻烦。
2、水平仪
  这是三脚架上的水平装置,它可以随时提醒你此时的相机是否处于水平或垂直状态,能给你的取景和构图带来很大便利。
3、抓地钉
  一般的三脚架抓地钉是可调节的。在室内时可将其收起,以免划伤地面。在户外尤其是在风景摄影的创作中将其伸出,它可深扎于土中从而提高三脚架的稳定性。
4、倒挂钩与豆袋
  这是为三脚架增加重量的两个装置,增加其稳定性。此类装置很实用,很适合喜爱拍风光片的摄影爱好者购买。将书包,杂志等较重的问题放在或挂在上面可为三脚架增重。
5、球台与云台
  球台与云台的选择一直是摄影爱好者们争论不休的,其实各有各的好处,看拍摄习惯和风格而定,况且多数的专业三脚架云台与球台是可换的。云台靠三个调节装置进行调解,微调方面更精确一些,而球台比起云台操作起来更方便。
6、最低角度调节
  不同型号的三脚架最低角度的设置是不同的,有的可近乎于180度,大家可按自己的拍摄需要而进行选择。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大家在三脚架的选择方面能有所帮助。希望大家都能选择好一款适合自己的三脚架。


三、外接闪光灯常识

      在摄影用的人造光源中,闪光灯的利用价值最高,闪光灯又主要分有影室闪光灯和便携式闪光灯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中,又以便携式闪光灯最为普及。便携式闪光灯具有携带方便、亮度高、色温稳定等特点,是摄影中最常用和最简便的人造光源。便携式外置闪光灯的用法非常多,掌握并利用好便携式外接闪光灯对摄影作品非常有利,本文列举了一些外置便携式闪光灯的基本操作方法,希望对一些不谙闪光灯摄影的影友有所助益。
● 闪光灯主要类型
 

      闪光灯的型号、种类较多,但主要分有三类:
 

手控闪光灯
 
      手控闪光灯是外接闪光灯的基本类型,操作时需要根据闪光灯的指数和被摄体的距离手动设定光圈的大小,以获得正确的曝光。
 
自动闪光灯
 
      自动闪光灯通常是在闪光灯内部装有光敏元件,用以测量反射回来的光量。这种闪光方式只适用于相机的手动曝光和光圈优先,而且在光圈选择上会受到一定限制。
 
TTL自动闪光灯
 
    TTL自动闪光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自动闪光功能,它的光敏元件在相机机身内部。早期的TTL闪光灯是测量快门开启时通过镜头到达胶片上的反光为依据,并以此来自动提供相对应的闪光强度。但是,由于不同类型胶片的反光率不同,所以早期TTL自动闪光的精确度会有一定的误差。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多数相机的TTL控制闪光功能有了较大的改善,例如尼康自F90开始便改用测量特殊快门帘幕上的反光了,而佳能则将测光元件设计在反光镜的底部,这样在相机快门开启前就能够测得较为精确的曝光值。此外,各厂家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智能型闪光功能,如尼康的3D矩阵闪光、佳能的E-TTL闪光、美能达的ADI自动闪光等。与普通自动闪光不同的是TTL自动闪光可以使用各挡光圈,但是该功能只有在一些性能较高的电子控制快门相机上才能实现,当然这类闪光灯大都具有向下的兼容性,因为它们本身就有手控、自动等多方面的功能,适用范围较广。
● 闪光指数
 
      不同型号闪光灯的闪光强度是不同的,所涵盖的有效范围也就不同,这里就涉及到了许多用户最关心的闪光有效距离。因此,拍摄者需要对闪光灯发光强度的量值有所了解,这个量值就是闪光指数(缩写为GN)。灯位到被摄体的距离(M)×正确曝光的光圈值(F)=该灯的指数(GN)。此外,闪光有效距离还与感光度及所用镜头焦距有关,通常所说的曝光指数一般都是以感光度ISO100、50mm焦距为标准,如GN24指数的闪光灯配合50mm镜头拍摄设定3米处物体,光圈则应设为F8(24÷3=8)。一般来说,闪光指数越大,闪光灯的功率也就越大,闪光有效距离也就越远。使用同一闪光灯,使用镜头焦距越长、所用光圈越大(F值越小),闪光有效距离也就越远。
● 闪光变焦
 
      很多闪光灯的灯头都具有变焦功能,变焦功能可以改变闪光的光束辐射角度,多数闪光灯最广可以涵盖24mm或28mm范围,如尼康SB-600闪光灯为24-85mm,如焦距调整为85mm,光束因为集中而得到加强,这也是为什么焦距越长、闪光有效距离越远的原因。变焦功能是依靠灯管与灯罩之间的距离调整而实现的,一些高级闪光灯可以通过自动相机提供的电子信息与镜头焦距进行自动同步调整、即自动变焦功能,有些闪光灯则需要人为地拉动镜头前的灯罩来调整光束范围,为了能够罩盖更大的视角,有些闪光灯还备有散射片。如今变焦镜头广为流行,闪光灯的变光功能也就非常必要了。
● 灯头旋转
 
      一些闪光灯的灯头可以向上翻起和左右旋转,这个功能主要用于反射光照明。反射光照明的方式很多,主要方式如:将闪光灯指向天花板,从上前方向反射被摄体;也可用闪光灯指向侧面的墙壁,从侧前方照射被摄体。反射闪光摄影能够拍摄处出光影柔和、层次丰富的影像,拍摄主体更显自然。使用闪光灯通过墙壁、天花板等物体进行间接反射闪光拍摄时,若手动闪光拍摄,可用下列公式对设定的F光圈值进行计算:F=GN/L1+L2×70%,公式中GN为闪光灯指数;L1为闪光灯至反光体的距离;L2为反光体与被摄体的距离;反光率70%计算。当然,由于反光体的反射率不同,很难统一作出精确的计算,除了拍摄者自身经验以外外,手持式测光表也能够为准确的曝光提供重要依据。


四、单反镜头标识。
1、尼康

AI: Automatic Indexing自动最大光圈传递技术

 

    发布于1977年,是Nikon F卡口的第一次大变动。AI是指将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传递给测光系统以便进行正常曝光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当一个AI镜头被装在兼容AI技术的机身上时,该镜头的最大光圈值在机械连动拨杆的自动接合和驱动下传递给机身的测光系统,以实现全开光圈测光。Nikon F2A、F2AS、Nikkormat EL2、FT3和FM是第一批获益于这项技术的机身。

 

    代表镜头:Nikkor AI 50/1.4

 

AI-S:Automatic Indexing Shutter自动快门指数传递技术

 

    在1981年,Nikon对全线AI镜头卡口进行了修改,以便使它能够与即将投入使用的FA高速程序曝光方式完全兼容,这些修改后的新镜头就是AI-S卡口Nikkor镜头。根据镜头光圈环和光圈直读环上的橙色最小光圈数字以及插刀卡口上的打磨凹槽,非常容易识别。当AI-S镜头用于Nikon FA机身时,它能够根据自身的焦距向机身提供信息以选择正常程序或高速程序,在快门速度优先自动曝光方式时,它们能够在非常宽的光照范围内提供一致的曝光控制。(因为AI-S镜头是为FA上的曝光“自动化”而定制的,因此机身的自动曝光连动拨杆能够非常流畅地控制AI-S镜头的光圈,以达到更为快速而精确的曝光控制)。
代表镜头:Nikkor AIS 50/1.4

 

AF-S: Silent Wave Motor静音马达

 

    代表该镜头的装载了静音马达(Silent Wave Motor,S),这种马达等同于佳能的超音波马达(ultrasonic motor),可以由“行波”(travelling waves)提供能量进行光学聚焦,可高精确和宁静地快速聚焦,可全时手动对焦。
    可支持AF-S 镜头自动对焦的相机有 F5 ; F4; F100; F90X; F90; F80; F70; F65; D1; D1X; D1H; D100,其余的机身可以接用,也可以测光,但不能自动对焦。

 

代表镜头:28-70mm f/2.8 ED-IF AF-S Zoom-Nikkor

 

D型镜头:Distance 焦点距离数据传递技术

 

    代表镜头可回传对焦距离信息,作为 3D(景物的亮度,景物对比度,景物的距离)矩阵测光的参考以及 TTL 均衡闪光的控制。1992年推出。

 

代表镜头:28-105mm f/3.5-4.5D AF Zoom-Nikkor

 

CRC:Close Range Correction 近摄校正

 

    采用浮动镜片设计,保证近摄时光学素质不下降,例如AIS 24/2.8、AF 85/1.4D IF之类均采用了CRC技术。

 

DC : Defocus-image Control 散焦影像控制

 

    尼康公司独创的镜头,可提供与众不同的散焦影像控制功能。镜头的前端有一个散焦定位转环,该环上的光圈值从F2到F5.6共4挡,分别标在环的左右,用R(后景散焦)与F(前景散焦)来指示。这是一种特殊的定焦镜头,其最大特点在于容许对特定被摄体的背景或前景进行模糊控制,以便求得最佳的焦外成像,这一点在拍摄人像时非常有价值,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根据所想要表现的来控制照片的各个部分,这也是其它厂家同类镜头所无法比拟的。

 

    目前尼康只有2支DC镜头:AF DC 105mm f/2D、AF DC 135mm f/2D

 

ED : Extra-low Dispersion超底色散镜片

 

    是指这支镜头内含 ED 镜片,管eL.育j*jQ@~管网最大限度降低镜头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从而保证镜头有优异的光学表现。

 

    代表镜头:80-200mm f/2.8D ED AF Zoom-Nikkor

 

G型镜头

 

    与D型镜头不同的是,该种镜头无光圈环设计,光圈调整必须由机身来完成,同时支持3D矩阵测光。这样的设计减轻了镜头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该种镜头与F5、F100、F80、F65、F60、F55、F50、F401、PRONEA和D1机身完全兼容,对于F4、F90\F90X、F70、F801和F-601等机身,只能使用程序曝光和快门优先曝光模式。与剩下的其他机身不兼容。G型Nikkor镜头操作更为简便,理论上没有误操作,因为它无需手动设置最小光圈。这是塑料AF镜头的延续,针对那些几乎从不手动设置镜头的摄影者。现在Nikon有将G型头推广的趋势。

 

代表镜头:28-80mm f/3.3-5.6G AF Zoom-Nikkor

 

IF : Internal Focusing内对焦技术

 

    所谓内对焦是指镜头在对焦时,前后组镜片都不移动,而由镜头内部的一个对焦镜片组(focus lens group)的浮动来完成对焦,对焦时镜头长度保持不变。IF技术的采用使快速而安静的对焦变为可能。

 

    代表镜头:85mm f/1.4D IF AF Nikkor

 

IX镜头

 

    1996年Nikon为APS相机Pronea发布的价廉、紧凑的镜头。性状与塑料AF-D镜头相同。不能适配于非APS机身。减少了预留给反光镜的空间,意味着这类镜头不同用于35mm相机,而且像场也太小,不足以覆盖35mm胶片。但是标准的AF镜头却可以用于APS相机。

 

Micro

 

    是指这只镜头是微距镜头,或有微距拍摄的功能

 

    代表镜头:105mm f/2.8D AF Micro-Nikkor

 

N:New 新型

 

    Nikon一些改进型镜头的标志,例如著名的AF 80-200/2.8D ED(N)

 

N/A:全时手动对焦

 

    与佳能的FTM一样。

 

P型镜头:内置CPU镜头

 

    机身内置聚焦马达是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但这个策略对巨大的望远自动镜头并不能很灵,这使得Nikon新机身无法高效使用望远镜头。1998年Nikon发布了内置了CPU手动聚焦长焦镜头(P),以满足AF机身先进的自动曝光功能,从而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尽管P型镜头看起来和AI-S镜头是一样的,但这些镜头却拥有AF镜头的电子和大部分性能。

 

目前只有3支P型镜头:500/4 IF-ED、1200-1700/5.6-8 IF-ED和45/2.8。

 

PC - Shift:移轴镜头

 

   移动镜头光轴调整透视的镜头。多用于建筑摄影。

 

RF : Rear Focusing 后组对焦技术

 

   与IF不同的是,RF镜头由后组镜片(rear lens groups)完成对焦。由于后组镜片比前组镜片要小,易于驱动,所以保证了迅捷的对焦速度,而且镜头长度一样不变。RF对改善成像质量亦有贡献。

 

代表镜头:85mm f/1.8D AF Nikkor

 

S:Slim 轻薄

 

    Nikon一些薄型镜头的标志,例如AIS 50/1.8S。

 

SIC:Super Intergrated Coating 超级复合镀膜

 

TC :Teleconvertor 增距镜

 

VR : Vibration Reduction 电子减震系统

 

    NIKON防手震镜头的代号,可用于手持摄影在低速快门时,增加画面的稳定性。能支持VR的机身有 F5、F100、F80、F65、D1、D100。其余机身可以使用镜头但不支持VR功能。

 

代表镜头:80-400mm f/4.5-5.6D ED VR AF Zoom-Nikkor

 

2、适马镜头标识

    适马(Sigma)股份有限公司是1961年建成的生产135相机交换镜头的专业厂家,这比已经小有名气的专业生产镜头厂家腾龙、图丽股份有限公司晚11年之久,时值日本的相机制造业正处于战后以来蓬勃发展、赶超西德的阶段,因此135相机需要各式的大量的交换镜头。但是当时的三大相机名厂尼康、佳能、潘太克斯各自都有相当庞大的优质镜头系列为自己的相机配套,加之上述的两个出了名的生产镜头专业股份有限公司各自生产的镜头。对适马公司就形成了一个“高压”,适马公司的杰出的创办人,优秀的光学技术专家、精通生产与销售的企业管理总裁Michihiro Yamaki先生(由于他在光学镜头制造业上的成就、贡献及名望,后来还担任了日本摄影器材商会“JPEA”主席职务。仅此一点,可见适马公司在摄影镜头的研制与开发上举足轻重之地位),深知在逆境中如何求生存。公司成立伊始,就以高科技为目标、博采众家之长但又不步他人后尘的创新精神为宗旨,以物超所值的产品赢得了市场上的信誉。
    适马的镜头产品一直以超值的性能价格比,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适马的镜头产品有大量的标识,很难让人理解。

EX (EX-卓越镜系):
  展现镜头的专业领域,精湛科技结晶;配合每一片精琢的适马创新(SMC)超多层镀膜镜片,效果自然,更臻完美。


DG (数码与传统SLR相机兼容镜系):
  针对数码单反相机内影像传感器的高反射和高敏感而设计,故在镜片质量、铺排和镀膜上,均需极严格要求,以便抑制“耀斑”和“鬼影”问题,同时要求影像亮度自中心至边沿能保持平均一致。


DC (APS-C格式数码SLR相机专用镜系):
  一般数码单反相机均为APS-C格式,而拾像感测体较小,因此镜系除针对改善高敏感影像传感所带来之影响外,其镜身亦因此而更趋微型化和轻盈化,达至简约朴实的概念。


ASP (非球面镜片):
  非球面镜组,能矫正影像中的彗形像差、变形等现象。同时,使镜头整体更为纤巧。


APO (APO镜头):
  APO镜头选用超低色散(SLD)镜片及特级低色散(ELD)镜片,并经特别设计,专门消除色差现象。


OS (OS防震系统):
  此系统为内置设计,其防震功能可大大减轻相机震动或抓拍时抖动所造成之影响,使拍摄更感轻松自如。


HSM (HSM 超声波马达):
  超声波镜头配备由超声波驱动之马达,自动对焦宁静、高速。


RF (RF后组对焦):
  后组对焦镜头配备特有系统,透过后组镜片移动,发挥高速宁静之对焦功能。


IF (IF内对焦):
  内对焦镜头对焦时,只移动内部镜片组,无需伸缩镜身长度,操控倍加稳定。


Conv. (Conv. APO EX 远摄增距镜):
  此系镜可配合APO EX 远摄增距镜一并使用,除加长焦距外,还可配合相机之自动暴光功能。

DL 豪华(DeLuxe):

尽管其售架适中,但DL镜头是全功能镜头。如同其他的Sigma镜头一样,配备专用的遮光罩,具有半档光圈、手动光圈设定、景深指示、距离指示、红外矫正指示等。
DF 双调焦(Dual Focus):

这类镜头在AF时,调焦环不转动;在MF时,阻尼适中,所以握持性能很好。
HF 螺旋型调焦(Helical Focus):

这类镜头镜头前端不转动,方便使用定制的遮光罩和偏振镜。
UC 超紧凑(Ultra Compact):

这类镜头体积孝重量轻。

 

3、腾龙镜头标识。

SP:Super Performance — 具备高性能规格的镜头;

LD:采用低色散玻璃镜片;IF:内调焦,调焦时镜筒不会随之转动;

ASL:采用非球面镜片,改善广角成像质量;LAH:采用LD混合非球面镜片;

ASPH:采用复合型非球面镜片;


AD:采用局部不规则折射率镜片;

XR:采用高折射率镜片,在保证光通量和成像素质的前提下,大幅度缩小镜头体积和重量;

ZL:配有全新变焦环锁定机构;


Di:可以适用于数码相机,改善四角亮度和抗眩光;胶片机兼容;
镜头剖面图颜色标志
  品红色—非球面镜片;绿色—低色散镜片;蓝紫色—LD混合非球


4、图丽镜头标识。

AT-X:Advanced Technology Extra — 特别先进技术设计的镜头;

PRO:专业镜头,采用Armalite 硬铝合金制造;

SZ-X:手动对焦镜头系列;

SD:采用超低色散玻璃镜片,分为FK01和FK02两个等级;

AS :采用非球面镜片,改善广角成像质量;

IF:内调焦,调焦时镜筒不会随之转动;
镜头剖面图颜色标志
  品色—非球面镜片;浅蓝色— FK02级低色散SD镜片;蓝色— FK01级超低色散SD镜片。


5、佳能镜头标识。

AFD:Arc-Form Drive 弧形马达

为早期EF镜头的AF驱动而开发的弧形直流马达。与USM马达不同,AFD马达对焦是有声的。
DO:Multi- Layer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
    Canon于2000年9月4日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片用于照相机摄影镜头中的“多层衍射光学元件”。多层衍射光学镜片同时具有萤石和非球面镜片的特性,所以该镜片的推出,是光学工业的一个里程碑。衍射光学元件最重要的特性是波长合成结像的位置与折射光学元件的位置是反向的。在同一个光学系统中,将一片MLDOE与一片折射光学元件组合在一起,就能比萤石元件更有效地校正色散(色彩扩散)。而且,通过调整衍射光栅的节距(间隙),衍射光学元件可以具有与研磨及抛光的非球面镜片同样的光学特性,有效地校正球面以及其他像差。
    代表镜头:EF 400/4 DO IS USM
EF: Electronic Focus 电子对焦

佳能EOS相机的卡口名称,也是EOS原厂镜头的系列名称。
EF-S:

佳能专为单反数码相机设计的镜头,特点是允许后组镜片向后伸出一定距离。
EMD:Electronic-Magnetic Diaphragm电磁光圈

所有EF镜头的电磁驱动光圈控制元件,是变形步进马达和光圈叶片的一体化组件,用数字信号控制,灵敏度和精确度都很高。
FL:Fluorite 莹石

一种氟化钙晶体,具有极低的色散,其控制色差的能力比UD镜片还要好。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莹石不是玻璃,而是一种晶体。它的折射率很低(1.4)而且不受潮湿影响。莹石镜片一般不会暴露在外,所以你不大会直接接触到。莹石镜片不如普通玻璃耐冲击,但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易碎,所以在使用中并不需要特殊的照顾。
FTM:Full-time Manual Focusing 全时手动对焦

即无论什么时候,即使是镜头正在自动对焦时,都能用手动调节对焦,不会损坏镜头。
L: Luxury 豪华

佳能专业镜头的标志。和消费级镜头相比,L头带有研磨非球面镜片、UD(低色散)、SUD(超低色散)或者Fluorite(萤石)镜片,这些是镜头出色的光学质量的重要基矗通常镜头的构造质量也要优秀很多。其标志为镜头前端的红色标线,是佳能的高档专业镜头。
    代表镜头:EF70-200/2.8 LU
IS:Image Stabilizer 影像稳定器

影像稳定器是通过修正光学部件的运动减小手颤动对成像的影响,所以也称防手震镜头。在IS镜头中,装有一个陀螺传感器,它能检测手的振动并把它转化为电信号,这个信号经过镜头内置的计算机处理,控制一组修正光学部件作与胶片平面平行的移动,抵消手颤动引起的成像光线偏移。这个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持拍摄的效果,对一般情况而言,IS镜头允许您使用比理论上低两级的快门速度。也就是说,您用普通300毫米镜头时,只能选择1/250秒以上的速度,而使用300毫米IS镜头就可以用1/60秒拍出清晰的照片。
    代表镜头:EF28-135/3.5-5.6 U IS
MM:Micro-Motor 微型马达

这是传统的带传动轴的马达。比较费电。不支持全时手动(FTM)。多用于廉价的低档次镜头。
SF:Soft Focus 柔焦镜头

用这种镜头拍摄出来的照片与相机移动或调焦不实的效果大不相同,它利用刻意设计的球面像差,而使被摄景物既焦点清晰又柔和漂亮。柔焦的效果视光圈大小及专门的调节装置而有强弱之分。 
    代表镜头:EF135/2.8SF
S-UD:Super Ultra-low Dispersion 高性能超低色散镜片

一片S-UD大体与用一片萤石镜片的效果相近。
TS:Tilt Shift 移轴镜头

移动镜头光轴调整透视的镜头。移轴镜头的作用,除了纠正透视变形,还能调整焦平面位置。正常情况下,相机焦平面与胶片平面平行,用大光圈拍摄,焦平面的景物清晰,焦外模糊;若用移轴镜头调整焦平面,能改变清晰点。显然,移轴镜头最合适建筑、风景和商业摄影。 EF移轴镜头不设AF功能。佳能的TS镜头目前有TS-E24/3.5L、TS-E45/2.8和TS-E90/2.8三款.
UD: Ultra-low Dispersion 超低色散镜片

一种特殊类型的光学玻璃,由于能够控制光谱中光线的色散现象,被广泛用于镜头的色差控制。两片UD一起用大体与用一片萤石镜片的效果相近。
USM/U:Ultrasonic Motor 超声波马达
    大部分EF镜头使用的对焦马达类型,利用频率在超声波区域的振动源转动的马达,是实现宁静、高速AF的主要部件。EF镜头的超声波马达有两种,环形超声波马达(Ring-USM)、微型超声波马达(Micro-USM)。采用超声波马达的镜头在前端有一黄色环,标记着”ULTRASONIC”。环形超声波马达是佳能中高级USM镜头使用的对焦马达,其驱动组件是环形的,在驱动时不需要使用任何齿轮之类的传动件。因扭矩很大,所以启动和制动的速度比一般的对焦马达快很多。全时手动只能在环形超声波马达头中实现,要注意如EF 200/1.8L、EF 500/4.5L和EF 600/4L、EF 50/1.0L、EF 85/1.2L等不能实现全时手动。微型超声波马达是一种小型圆柱状超声波马达,在速度和安静程度上不如环形超声波马达,而且不能全时手动对焦,但因其较低的制造成本,所以较多用在中低档的EF镜头上。
    代表镜头:EF24-85/3.5-4.5U

 

 

 

6、美能达/索尼镜头标识。

 

AD:Anomalous Dispertion异常色散,其用途是消除色散,和尼康ED类似。
APO:Apochromatic采用复消色差设计和采用特殊低色散玻璃镜片,用于减少像差,从而提高长焦镜头像质,改 善反差和提高清晰度。
ASP:Aspherical非球面镜片。
CIR: Circular 圆形光圈平滑的背景虚化效果,使背景散焦得很自然。
D:Distance 带距离测量信息的镜头,可以实现闪光控制。
DT :Digital technology数码技术,是专为APS-C画幅数码单反相机设计的数码专用镜头,目前的几支DT镜头均由腾龙代工。
G:与尼康没有光圈环的G系列镜头不同,美能达的G系列镜头是美能达的高档专业镜头,是一系列顶级做工、用料的总称,通常具备以下一些特征:恒定大光圈、AD镜片、圆形光圈、非球面镜片、浮动对焦系统、高质量的镜身等等。
NEW:新款镜头。
SAL:Sony Alpha Lens之意,索尼并购柯尼卡美能达的相机业务后推出的镜头,基本上是美能达镜头换个名称而已。
SF:Soft Focus 柔焦镜头。
TC:增距镜。
STF:Smooth Transformer Focus 影像平滑过渡,代表镜头是美能达135STF。通过一片安装在光圈附近位置上的称作Apodization Filter(谱迹滤镜)的光学元件,使得镜头中心部分的通光量较多,而越趋向周边时通光量较少。为此,在焦外成像部分形成轮廓渐淡,是比较理想的柔软虚像。目前世界上仅美能达135STF一款,索尼这只换汤不换药的产品不算。
SSM:Super-Sonic Motor 超声波马达,可以实现无声快速响应的自动对焦。
UC:Ultra Coating 镀膜拜工艺,柯尼卡镜头的镀膜技术。
Planar:采用Planar(普兰那)结构设计的卡尔•蔡司镜头。
Sonnar:采用Sonnar(松纳)结构设计的卡尔•蔡司镜头。
T*:卡尔•蔡司的多层镀膜技术,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镀膜技术。
VS:Vari Soft 可变柔焦, 美能达的柔焦镜头。
VFC:Vari-Field Control可变场曲镜头,可以改变像场弯曲的镜头。
Vario:变焦镜头,属于卡尔•蔡司镜头的标识
ZA:卡尔•蔡司专为索尼设计的镜头,采用索尼α卡口,属于自动对焦镜头。

7、莱卡镜头标识:
    Noctilut 这是徕卡公司所制作最大光圈的镜头。1966年徕卡发表了内含一片非球面镜片的Noctilux-M 1:1.2/50mm,而现在生产的Noctilux-M 1:1/50mm便是根据先前的款式改良而来。
    Summilux 在现今徕卡生产的镜头中,只要是光圈值为1.4的镜头,便会取名Summilux。首次出现这个名词是在1959年的Summilux-M 1:1.4/50mm。
    Summicron 在现今徕卡生产的镜头中,只要是光圈值为2的镜头,便会取名Summicron。首次出现这个名词是在1953年的Summicron 1:2/50mm。
    Elmarit 现今徕卡生产的镜头中,只要光圈值为2.8的镜头,便会取名Elmarit(例外:Elmar-M 1:2.8/50mm)。首次出现这个名词是在1959年的Elmarit 1:2.8/90mm。
    Elmar 现今徕卡生产的镜头中,只要是光圈值在4左右的都会取名Elmar。
    Telyt 现今徕卡生产的超望远镜头,不论光圈多少都会冠上这个名称。第一次出现这个名词是在1935年的Telyt 1:4.5/200mm。


8、宾得镜头标识。
A:A系列手动对焦镜头。
AF/MF:手动/自动对焦全程切换。
AL:Aspherical非球面镜片。
CF Micro:continue focus micro全程微距。
DA:DA镜头是宾得专为APS-C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设计的数码专用镜头,用绿圈标识,无法用在全画幅机型上。
ED:Extra-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镜片。
F:宾得早期的AF镜头卡口。
FA:也是宾得的AF镜头卡口,比F卡口多了两个电子触点。
IF:Inter Focus内对焦。
Limited:限量版镜头,也是宾得高性能、高档次的镜头。
M:M系列手动对焦镜头。
M.O.D:Minimum Object Distance 最近对焦距离。
PowerZoom:电动变焦。
SMC:Super Mluti Coating超级多层镀膜,宾得特有的镜头镀膜技术,抗炫光能力比较强。
Soft Focus:柔焦镜头。
*:*镜是宾得的高档专业镜头,就像佳能的L头一样,俗称星镜。

9、奥林比斯/松下镜头标识。
ASPH:非球面镜片。
D:莱卡为松下公司设计的数码专用镜头。
ED:超低色散镜片。
Zukio:奥林巴斯传统相机镜头,采用OM卡口,与4/3系统的数码单反相机卡口不通用,需要通过转接环才能使用。
Zukio Digital:Zukio镜头在数码时代的产物,进行了重新设计,更适合数码时代的要求。
SWD: Supersonic Wave Drive超声波马达,奥林巴斯刚开发的新技术,在PMA2007上发布的几款镜头上得到了应用。
MEGA O.I.S:松下的光学防抖系统。
Summilux: 现今莱卡生产的镜头中,只要是光圈值为F1.4的镜头,便会取名为Summilux,例如Leica D Summilux 25mm F1.4 ASPH。
Elmar:现今莱卡生产的镜头中,只要是光圈值在F4左右的镜头,便会取名为Elmar,例如Leica D Vario-Elmar 14-150mm F3.5-5.6 ASPH MEGA O.I.S。
Elmarit: 现今莱卡生产的镜头中,只要是光圈值为F2.8左右的镜头,便会取名为Elmarit,例如Leica D Vario-Elmarit 14-50mm F2.8-3.5 ASPH MEGA O.I.S。


五、不同焦段人像镜头的使用心得。


24mm-135mm中的人像

 

(1)说说用24mm到135mm焦段的镜头拍人像吧。
    当然,要说就说定焦镜头。定焦头是不可替代的,它是工具和工艺品的综合体,而变焦头是工具。工具很重要,工具很好用,可是要拿工具来说事,似乎可说的不多,说起来也乏味。
    为什么要说定焦头?
    首先成像。别说变焦头的成像已经和定焦头没有差别,那是厂商的说法,是商业需要,不代表事实。以偶个人的使用心得来说,定焦头出来的PP用俗话来说是“油润的”,而变焦头出来的东东,是“干涩的”,那种感觉不容易表达,但是绝对不是心理因素,它客观存在。再说色彩,定焦头色彩的浓郁和还原能力也不是变焦头那淡淡的色彩所能比拟。
    其次光圈。变焦头为了保证成像,做到恒定光圈F2.8已经是临界点,而定焦,f1.0也不在话下。个性写真追求个性,大光圈在自然光条件下的采光能力暂且不说,重要的是它的浅景深在个性写真中可以营造出美伦美奂的效果,而这是变焦头望尘莫及的。当然,不是说拍人像就等于浅景深,问题是:“f1.0可以开到f2.8,而f2.8没法开到f1.0”——这是网上某DX说的,在此偶”盗用”一下。
    所以,偶要说定焦头 。
    拍人像用什么焦段最好?这是个常常遇到却又无法回答的问题。说85mm最好,那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其实,哪有什么“最好”的?要看拍摄题材、拍摄用途,抛开这些问题谈什么好与不好,有啥意义?所以,我们只能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没有最好,只有适合不适合。 
    用24mm-135mm拍人像,是因为广角大于24mm,透视畸变已经严重,除非追求特殊的效果,否则一般的摄影师不会碰这类镜头;而长于135mm,出来的PP压缩感比较明显,大多数的摄影师也不喜欢用。除非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比如,拍T台服装秀无法靠近模特,或者某些时尚类杂志需要的特殊感觉的PP。
    24mm到135mm,不同的厂牌有不同的分法,偶就以自己常用的C家来说说吧,其他的厂牌划分各有不同,但是也大同小异。


    C家的划分是:24mm,35mm,50mm,85mm,100mm,135mm。其中,EF100mm/f2目前市面上很少见,估计是焦距和85mm及135mm过近所致,偶也没玩过,据说不错。目前100mm段大行其道是“百微”,风评很高,但是,因为其并不适合拍人像,按下不表。

    C家在各焦段都提供两种选择,哪个好?贵的好。买哪个?看自己发烧的程度和自己钱包的厚瘪吧。

EF24mm f/1.4 L USM          EF24mm f/2.8

EF35mm f/1.4 L USM          EF35mm f/2

EF50mm f/1.0 L USM          EF50mm f/1.4 USM

EF50mm f/1.8 (Ⅱ)

EF85mm f/1.2 L USM(Ⅱ)       EF85mm f/1.8 USM

EF135mm f/2 L USM                EF135mm f/2.8(柔焦)

    用以上的焦段拍个性写真偶都尝试过,所以都能说说对它们的感觉。诸位不要把偶的说法当经验,更不要当什么“摄影理论”,偶说的只是自己最真切而直观的感觉而已。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感受往往是不一样的,就像去一个地方旅游,有人说好玩有人却不以为然,所以,偶说的仅供参考,还是那句话:姑且说之,姑且听之。

 

24mm-135mm中的人像
(2)135mm拍人像。
    很多发烧友刚接触人像摄影,首先是想把人拍漂亮,而要把人拍漂亮,首先要虚化背景,这一点,长焦容易做到,因此,人像摄影爱好者用镜头往往有个由“长”变“短”的过程。越是新手,越喜欢用中长焦,而老手则逆其道而行。
    我们也顺着“由长到短”的顺序来讲,先拿135mm开说。
说实话,在个性写真这个范围里,我实在不太相信用135mm能拍出什么有深度、很耐看的PP来。像质就不说了,那一定是很好的,这个焦段的光学技术很成熟了,问题在于它的视角太小,拍个全身的mm,你得扯着嗓门和她沟通,再加点环境?呵呵,那你就要拿喇叭嚷了。
    C家官方宣传册子里对它的定位是:“适合拍摄室内体育照片及背景虚化的人像照。”

    由此看来,135mm不是拍人像的首要选择,它更适合拍摄“室内体育照片”,拍人像只能算是副业。但是,很多人依然拿它当人像头使用,理由似乎也不复杂,毕竟,买一只镜头有时候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理由。135mm段的镜头,很多新手喜欢它,因为它好用----注意,好用跟拍出好照片是两个概念。它怎么可能不好用呢?把光圈开到F/2,出来的PP该锐的锐,该柔的柔,焦外如奶油般化开,要多漂亮有多漂亮,很能讨MM们的欢心啊。随着菜鸟翅膀渐渐长硬,变成老鸟的时候,他总有一天会发现用这东东不过瘾。另外一个买这只镜头的原因是,这只相质无与伦比的顶级镜头总的来说不算贵(和其它的红圈头相比),很能满足有“红圈情结”的发烧友。拿在手上,虽然比不上EF85 f/1.2那么“骚”,可是看看那一弘春水般的镜面,摸摸做工精良的镜身,拥有它,和拥有一个美女GF的感觉是一样的,当然,最后它会被舍弃,不会有谁会和它长相厮守,正如男人娶老婆,他不会光看美貌而忽略一个女人的内涵。
这个焦段的头很多人用过,呵呵,包括偶,当然,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24mm-135mm中的人像
(3)85MM

    偶有一只很好的镜头,可是偶去拍照的时候,每次都提醒自己尽量不要带它。说它“很好”,因为很多人对它梦寐以求。它拍出来的照片,会让MM对你投以感谢的眼光;它所到之处,会引来发烧友们一地的口水;它,还是偶所有镜头中最贵的……

    它就是EF85 F/1.2 L USM Ⅱ。
偶不带它出去,原因有二。
    首先,偶用不好它。除了拿它拍拍大头照、半身照之外,偶也很努力地用它拍些环境人像,可是,出来的PP自己总觉得力度不足。两个字:难用。它的视角不大(虽然比135mm大很多),无法包容更多的环境;它的透视自然,偶不能奢望它有广角的透视畸变。它那规矩的透视和视角让你的拍摄方式也变得规矩起来,你不会想到拿它跳下蹿上,搞些什么高角度低机位的东东,因此,它出来的PP构图相对雷同。
    其次,偶怕自己没有进步。没错,它拍出来的PP漂亮得很:色彩鲜艳、焦外如幻似真,(以致很多影友说偶把背景处理过,冤哉枉也)、锐中带柔、通光力强……可是,这都是人家镜头设计者和厂商的功劳啊,与偶有多大关系呢?对偶的技术提高有什么帮助呢?或许,就因为它太好了,所以会把人养懒?

    对于85mm的镜头,也许偶说再多也是多余,它根本上就是一只中规中矩的“美人头”,把人拍漂亮是它的责任,别要求它太多。
    这个焦段在C家有只85mm F/1.8,偶强烈推荐它。与F/1.2的象比,它的色彩淡了点,反差弱了点,分辩率和锐度却一点也不输于它,还很轻很好拿。更重要的是,它不到3K的价格,只是F/1.2的五分之一啊。

 

24mm-135mm中的人像
(4)35MM

    一只偶最常用的镜头,一只偶当标头使用的镜头,一只室内室外通杀的镜头。
先说说它的优点:

A、小广角的变形好控制,不像28mm,24mm变形那么夸张,一不小心美女就被拍成妖怪,被人BS。

B、视角比较符合人的习惯,却又带一点人眼没有的透视畸变,拍环境人像很合适:视角太大容易拍进多余的东西,太小只能拍肖像。
C、通用性强,旅游人文,人像风光似乎都能用。

D、光圈够大,如C家,35mm有两只:35mm  F/1.4,35mm F/2。用这样的镜头是很灵活的,它也一直会提醒你灵活去用它,因为你不灵活点,出来的PP就变成了纪念照。

E、尽量尝试多改变机位去拍摄。小广角以高、低机位去拍,拍的人不会腻,出来的PP看的人也觉得有趣。


F、构图时多注意前景。后景通常不会被遗忘,但前景就容易受疏忽。偶自己就是。还有,前景本来就不好掌握,弄不好会喧宾夺主,但如果拍好前景,PP一定让人耳目一新。
    在此,偶忍不住要放放35mm F/1.4的毒。不是因为偶被毒过,所以要为虎作伥。它是真的好。什么色彩、锐度、反差偶就不说了,这有点“狗腿”,偶只想说它的最大光圈真的优秀,而这点对偶来说太重要了。只有大光圈才能不用闪光灯,只有大光圈才能有浅景深,营造气氛,突出主题。还有,每次遇到阴天的时候,偶更觉得这只镜头贵得有点道理(虽然便宜点更好),因为那时其它的镜头拍出来灰灰的,即使某些“红圈”广角变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