鸩之媚txt微盘:学习方法指导二十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8:45:27

学习方法指导二十法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总是把“教什么”和“怎样教”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对于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与学是辩证的统一,教学如何改革,应以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作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归宿点,用学法决定教法,教法渗透学法。这样,就摆正了关系。

学法指导,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指导,即教法。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教法制约和影响学法。科学的教法会促进学生良好学法的形成,提高学习效果。但是反过来教法也受学法的制约。教师选择一种教法,运用一种教法,首先要考虑学法的指导需要。不从学法的实际出发,任意采用一种指导法,教与学脱节,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教法与学法相机配合,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除了系统介绍一些科学学习方法的知识而外,主要途径还是教学过程要渗透方法指导。教师要多做具体方法的操作设计,解决某一问题,应用什么样的方法,应给学生提出ABC的操作程序,应做出典型示范。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才能真正得益,并最终获得一种良好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怎样渗透学法指导呢?

1.讲授指导法。

许多知识、规律和方法,教师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让学生照法实践。例如指导分段,有按时间为序分段法、按空间为序分段法、按事情发展为序分段法、按事物类别为序会段法及分段标准的规律等,向学生具体介绍,指导学生在分段训练中,对号入座,以逐步形成技能。

2.示范指导法。

有的学法,光讲授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教师做出示范,学生才能效法。例如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有关速度、停顿、语气等朗读方法,教师在讲授的基础上示范,让学生模仿训练。

3.提示指导法。

有的学法,只要教师在适当时间加以点拨、提示,学生便能抓住要领,迎刃而解。例如教学生用扩充课题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就可用提示法进行指导。以《我的心事》为例。教学间,教师根据课题提出几个提示性的问题:“我”指谁?他有什么心事?为什么有这心事?启发学生按这条思路归纳。就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大林答应给同院从乡下来的姐弟俩张电影票,却违背了诺言;而姐弟说回乡后给大林捎玉米,果真捎来了。为此,大林感到很愧疚。

4.理清思路法。

学习方法很大一部分属于思维方法。所以,理清思路,教给思维的正确方法,是学法指导的基本内容。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内容,总是循着一定思路。思路可能进入曲折的小胡同,也可能钻入牛角尖。也可能陷入错误境地。这种时机,正是教师理清思路和解剖思路的时机。比如说,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放在水里的一立方厘米的木块和铁块,各受到多大浮力?很多学生认为它们有同样的体积,因而就有同样的浮力。这说明学生虽然记住了浮力的公式,但并未理解它的意义。学生思维过程中,把物体的体积简单的看成与浮力大小成正比的关系,忽视了浮力大小只与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这样理清思路,学生就立即发现失误的地方,加深了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5.归纳指导法。

主要有两个因素:其一,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得到的学法比较零散。学不同的文章得到不同的学法,今天一点,明天一点,不引导归纳整理,就会边学边丢,荡然无存。例如概括段落大意方法,有摘用课文原句概括法、层意归并概括法、取主舍次概括法等。这些方法不可能在学一课中全部获取。所以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引导总结归纳段意概括的方法,使学生得到的学法系统完整,以后运用起来,可自由选择,灵活自如。其二,前面提到的“渗透法”,运用此法指导,往往开始不会也不必直接点明学法。“渗透”之后,经过一段实践,学生初步形成了感性认识,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从学习步骤和技巧加以归纳,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仍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学完第一段就可帮助学生归纳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先理解句子表面意思,再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学完课文之后,结合读写例话,启发学生归纳体会文章含义的方法:①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②抓住含义较深的词句段,边读边想,由表及里地理解含义;③掌握文章中心思想,体会文中含着的意思。

6.程序操作法。

有些方法,只是笼统指导,很难见效。比如要学生观察某种事物,只强调睁大眼睛,要细心认真看,结果什么奥妙也未发现;或者只看到一些表面的、次要的东西,如入宝山,空手而归。如果变为一种具体的指导,使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一步一步观察和思考,其效果就大不一样。

一位教师让学生写《秋天的落叶》,出示了这样的观察提纲:①秋天到来了,哪些树的叶子先落,哪些树的叶子后落;②就一棵树,是底部叶子先落还是顶部叶子先落;③就一个树枝,是靠近主杆部位的叶子先落还是梢头的叶子先落;④早中晚落叶有何不同;⑤刮风天与无风天落叶有何变化;⑥下雨天与晴天落叶有何区别。学生根据这个提纲,日日观察、天天记录,结果,每个同学都写出了与往日不同的佳作,同时也养成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

7.对比指导法。

良好的学法,不一定学生都能自觉接受。有时将两种正反方法进行对比指导,让学生明辨择用。例如背诵,一种是死背法,逐字逐段死亡硬背,花时多,收效低;一种是活背法,有依照文章结构记忆背诵、有“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背诵、有借助想象记忆(把课文内容变为一幅幅画面印在脑子里,以帮助记忆)背诵。两方面的背法同时交给学生实践检验,方法不同,效果两样。对比法可教育大家,抛弃死背,运用活背。

8.渗透指导法。

渗透指导法。阅读方法是一种包含动作技能因素的心理技能。既然是技能,就必须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正如大纲指出的,“自学能力是在学习语文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重视实践,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渗透学法,是学法指导重要的方法之一。学习方法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步骤,二是学习技巧。教学中就要注意渗透这两方面的内容。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用渗透法教给学生分析句段含义进而达到领会文章含义的方法。课文第一段有含义较深的语句:“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先引导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寒冬腊月,小女孩穿着一双一直是妈妈穿的大拖鞋在街上走。再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女孩为什么穿妈妈的大拖鞋?小女孩为什么没有鞋穿?解决这两个问题,得到语句的含义:说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接着教师要学生按照“先理解句子表面意思,再想想这是为什么,然后体会句子含义”的步骤和方法,去理解课文中其它含义深刻的句子。渗透的过程就是学法指导的过程,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多次训练,方法也就自然掌握了。

9.启迪思维法。

培养创造思维品质,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只让学生打勾勾,划××,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浮想联翩的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思维的方法去训练。请看北京宁鸿斌老师的一个教例:

《执竿入城》一文的教学已近尾声。

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文字之后对大家说:’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评论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正确结论。”说罢,教师拿出一个茶杯请学生观察,第一次使茶杯的正面对着学生,第二次使茶杯的侧面对着学生,第三次使茶杯的顶部对着学生,第四次使茶杯的底部对着学生。然后,教师在黑板上依次画出了茶杯的正视、侧视、俯视和仰视的平面示意图。画毕,教师问学生:“这四个示意图哪个正确?”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全正确。”教师接着说:“《执竿入城》这则笑话虽然很短,但是如果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也会得出多种正确的结论,使我们得到多方面的教益。下面,就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这则笑话,说说这则笑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专注阅读,凝神思考。接着,一个个同学举手发言,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则笑话的寓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10.编写歌诀法。

史地化学等学科,要求记忆的内容很多,很需要借助歌诀、顺口溜加以编排。歌诀、顺口溜节奏鲜明,顿挫有致,琅琅上口,化繁为简,变乱为序,便于记忆。如:

历史朝代歌:

夏代商代与西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化学元素化合价歌;

一价氢锂钠钾银二价氧镁钙钡锌

碳锡铝在二四寻硫为负二和六四

负三倒五氦和磷卤素负一、三、五、七

三价记住硼铝金。

编歌诀要达到简化、序化、韵化,否则,就失去了记忆,反而影响记忆。

一般教育理论在谈到记忆方法时,只说韵语有助记忆。教师指导学生就不能停留在这种一般说教上,而应该编写收集分科的记忆歌诀,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例证,这样才能达到指导的有效性。

11.教授指导法

所谓教授式,就是根据教材、学法指导的操作方案,学生的学情,以教授学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形式。上海市特级教师万永富的课大都是这种形式。具体程序为:(1)开课时注意激发兴趣,进行思维定向。明确教学目的:除完成学科学习任务以外,还要学习和掌握12种学习方法。(2)把教材进行科学处理,变成可操作的部分。边讲解学习方法,边组织实践,这里其一是提示法,就是用小黑板出示学习方法,让学生照做。其二是发现法,即开始讲授时不明确提出学法,只是暗示,学完这一部分以后,让学生反思发现教师带我们学这一段的具体方法。

采用这种方式要注意:(1)不能搞架空式分析的学法指导,那样会导致指导“越位”。(2)方法的总结要力求简练、准确、科学、易记。(3)要交待清楚具体学法的使用范围。

12.揭示规律法。

某一类知识,某一种事物,总是有其共同性的特征,或者共同的活动规律,教学中充分揭示这些东西,不仅能加速学生的理解过程,而且能巩固记忆。

汉字教学一向被视为基础教育的难题,认为汉字繁难复杂,难教难学,在小语文教学中有“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拼音识字”、“随课文识字”等不同识字法。无论用那种方法,都要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如果教师不能揭示这些规律,就无法提高识字效率,也使学生不能最终掌握识字的方法。

汉字构字规律之一,是依类象形,义音结合,即许多字由表示事物种属意义的偏旁(义符)和表示事物性状的独体字(音符)相结合,组成一批又一批有精确意义的汉字。

用“木”作偏旁的字,表示乔木植物类;

用“扌”作偏旁的字,表示手的动作;

用“忄”作偏旁的字,表示人的心理活动;

用“禾”作偏旁的字,表示与农业生产有关;

用“酉”作偏旁的字,表示与酿造技术有关……

教学中如能充分揭示这个特点,识字就快得多。

许多知识(一篇课文、一个事件、一个定理、一个公式)单个地去看它,好象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但是,如果你站得高一点去看一个单元、一本书、一个学科这个整体,看一个学科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就比较容易揭示出特征或规律。

13.特征联系法。

有些知识概念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记忆带来困难,有些知识概念与其它概念比较相似,容易混淆,也给学习带来不便。解决这类问题的好方法,就是特征比喻方法,通过联想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比如上海地理教师周振国就用了此法:

A.图形比拟法:把某一国某一地区画成简单几何图形。如欧洲大陆象个平行四边形。亚洲象个不规则菱形,非洲大陆象个三形加上半园形,澳洲象个五边形,南北美洲象个直三角形。

B.物体比拟法:罗马尼亚象紧握的斧头,意大利像只皮靴,贝宁象把火世,湖南象个人头,甘肃象水泡眼金鱼。

C.数学拟法:多哥象1字,越南8字,朝鲜象5字,索马里象7字,日本九洲象9字等。

联想比拟,是记忆的钓钩,当记忆表面下沉的时候,联想这个钩能把它钓上来。

14.解答说理法。

解答说理是各学科都会经常遇到的课题。提出一种现象、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这现象联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课题教材中较多,考试也出现得较多,将来走上社会用场也较多。所以,各科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解答说理的分析能力。在解决某些重要问题时,不但要求学生能正面理解知识,而且还要求他们能从侧面和反面去掌握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例如解答“为什么无论气温怎样,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这一问题时,既要从正面阐述,又要从侧面和反面论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获得透彻的理解。

15.转换指导法

所谓转换式就是把教师以前教的一篇课文,或本节课教的首段课文,或课文中重点段的教法,让学生通过上述的“操作→反思→迁移”转换为学习同类或相近课文段落的学法,简言之,这是教法转换成学法的摸式,也可称为教法举一,学法反三。

采用这种方式要注意:在转换过程中要反复让学生理解,适度深化,这是当前采用这种方式的薄弱环节,效率不高往往源出于此,最好启发学生在转换中思考:下一步应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教师恰当点拨使学生真正理解。否愚昧“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会使指导不到位,方法一知半解,影响学生使用科学方法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16.点拨指导法

所谓点拨式,就是以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为前提,结合教学抓准最佳契机,用画龙点睛、留有余味的方法点拨学习方法。

采用这种方式要注意:

1)不仅要有强烈的点拨学法的意识,而且要有稳妥、周密的点拨计划。要精心设计点拨点,点拨要注重实效。最后,结合课堂总结深化巩固所学内容。点拨切忌无主次轻重,或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2)要十分注重点拨思维方向和思维方法。思维训练、发展思维能力是各科教学的共同目标,是提高学生基本学力的重要保证。进行学法指导要把指导学生思维方法作为指导的核心。因此,点拨要注意引导学生思维方向,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掌握思维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越来越会学,越聪明,学习效率、质量都会提高。学生回答问题时,由于受模仿与单向思维习惯定势的影响,总是沿着前一个学生发言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例如,让学生用“挂”造句时,第一个学生讲:“又大又黄的香蕉挂在树上。”则第二个学生很自然地说出:“又大又红的苹果挂在树上。”这样的顺势思维是低层次的,教师要恰当地点拨:除水果以外,除这些说法以外,还可以怎样说,看谁说的不一样。这时就会出现新的句型。

3)选准时机,力求适度。点拨时机至关重要,在学生最易忽略的地方,或百思不得其解时,都是点拨的最佳契机。

17.反复指导法。

有的学法学生一时不容易掌握,要多几个反复,强化指导。例如朗读、预习、分段方法,需要反复指导,反复训练,学生才能掌握,独立运用。

18.矫正指导法。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法失当,出现错误结果,发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找原因,帮助矫正学法。例如有学生归纳《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三段的段意为“邱少云严守革命纪律”,老师帮助学生找出这是没有选是好归纳角度的原因。记叙文的段意不能从思想角度归纳,从思想角度归纳就不到段落的主要内容。一经矫正,学生便能运用从内容角度归纳段意的方法了。

19.交流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学习某方面的知识时速度快、效果好,教师可以利用适当时机启发他向全班介绍学习方法,讲自己的学习过程,为其他同学提供借鉴。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交流学法,激励学生注重学法,掌握学法,成为自觉的行动。

20.兴趣指导法。

按照教材特点,设计兴趣指导法,让学生在快快乐乐的气氛中接受学法指导。例如有位教学《一张珍贵的照片》,采用了以问激趣指导法。教学起始阶段,教师启发谈话并提出趣问:《一张珍贵的照片》这篇课文,课文原题是《小桂花》。有个学校小朋友读了课文,觉得文不对题,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叔叔写信,建议改题,并谈了改题的理由,你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改题的理由是什么?教师这一开场白,点燃了学生兴趣的火花,认真读文,弄清了文章主要写什么和《小桂花》不适合作课题的理由,并了解了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初步掌握读文辨题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