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裸蛋糕图片:抓好常规 抓严细节 抓实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10:32

抓好常规 抓严细节 抓实过程  

2010-05-18 22:56:55|  分类: 中小学常规管理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来源:网络收集

1、抓好常规是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前提

抓好常规就是指常规管理要讲究规范性和科学性。只有管理行为科学而规范,管理工作才能扎实而有效。因此,抓好常规是开展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必备的前提。

(1)课程必须开齐开足,力求上好。

课程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改革。目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一般初中学校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如师资结构不合理,办学条件简陋,观念滞后等限制,在课程的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难以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受各级各类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对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单一性(过分强调分数),导致了学科教学的畸形发展。

为此,我认为,抓学校课程的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做到开齐开足,并力求上好。我校的主要做法是:在开学初进行课职务聘任时,要求同时担任主副科教学任务的老师,主副科跨年级交叉聘任,在30%津贴发放方案里,严格根据课时数的定额工作量操作,在学期考绩上严格按不同课程、不同课时的量和质进行考核,各学科周课时数严格按课程开设的标准分配,做到开齐开足,不任意增减,而且必须上好。我认为,副科不认真上,课堂教学松懈,课堂纪律松垮,作业马虎,甚至没有作业任务要求,学生养成不良习惯。不认真上的副科,实质是搞破坏。况且现在实行新课程,学科知识渗透性强,副科教学不到位也影响主科教学质量(如初三政治中考,就有地理知识的考查内容),制约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开设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和发展方向的问题,来不得半点偏差和马虎,否则,就是对下一代人的不负责任,甚至可以讲是一种犯罪。

在学科教学的课时安排上,要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的标准执行。我认为有些学科多加课时,要讲究课堂45分钟效益,就成为一句空话。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用一节半或两节课时间去完成,还讲什么45分钟的效益?这实质是培养了教师的赖散惰性。有些人还会有这样一种错误想法,某老师教学水平低,质量差,就多安排几课时,以示“关心”,还美其名曰“笨鸟先飞”,殊不知“愈飞愈笨”,其实是坑害了教师,妨害了他的可持续发展。因为这些教师认为,反正课时有的就是,马虎或浪费一节无所谓,这就导致每节课都不能认真备、认真上。有些老师初一课时多,反复炒,到初二、初三时,随课程增加,课时相应少了,就越来越不会上课,质量越来越得不到保证,甚至越来越差。本学年我校师资缺编4个人,另有3位老师都在58岁以上,临近退休,但我们学校着力营造和谐、团结、进取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3位老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内驱力,使他们都能从学校大局出发,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为学校的发展发挥余热,各担任了两个年级两门副科的教学任务,周课时均在16节以上。由于学校规模小、平行班少,我们在学科教学任务的分配与实绩考核中,都引入竞争机制,规定每门课至少有2位教师兼任,并且副科教学的考绩条例与主科教学考绩条例一样严格规范,这就在课程开齐开足的基础上,切实地保证了史地生等副科的教学质量,贯彻了不仅要开齐开足,而且要上好的原则。去年市教育督导室来校进行综合督导评估时,评估组在对我校部分副科教学情况进行抽查中,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认真程度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去年期末副科考查成绩均居全市前十名,而主科考试成绩初一年级总分居全市第八,初二年级总分居全市第六,初三年级在不上夜自习、不加班加点、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前提下,总均分居全市第三,到五月份全市初三模考成绩总均分居全市第一。所以,我认为严格执行好课程计划,按规律办事,牢牢树立科学质量观,不仅不会影响主科教学质量,反而更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更大,可挖掘的潜力更深。

(2)制度必须公正公平,追求真实。

一所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切合学校实际,因校制宜,追求“真实”。目前我们学校的制度不多,也不够健全,但教代会通过一条,我们就严格执行一条,杜绝一纸空文的务虚制度。我想,一个国家也仅只有几百部法律法规,有那么多部门在实施,执行起来尚且困难重重,而一所小小的学校,却要制定厚厚一本制度集,实在令人费解。如果有几项切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能认真督查到位,从管理需要的角度看就足够了。学校制度绝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因为有制度执行不力,甚至不执行,形同虚设,比没有制度还要糟糕。

在聘任制的实施过程中,我校坚持实行校内岗位二级聘任,做到因事设岗,因岗择人。每学年度开始,先由校长室聘任教导处和总务处两处室人员,再由校长室会同两处室人员聘任年组长和教研组长,然后由教导处、总务处会同年级组长聘任班主任及年级组任课教师,并报校长室同意,最后由班主任聘任本班任课教师。这种逐级聘任,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聘任制,既提高了工作实效,又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大大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内驱力,增强了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最后一个聘任环节,班主任聘任课教师,主要是看上学期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协调意识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等。聘任程序到位,聘任过程务实,最后落脚于教师聘教师,使每位教职工都享有聘任和被聘任的权利。正如有的教职工所说,每学年初的岗位聘任,都像一场近身“肉搏战”,颇有点“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味道。所以,每学年岗位聘任后,从没有哪位教职工有怨言,即使个别教职工觉得不顺意,也只能埋怨自己平时工作的态度、责任心和能力水平尚未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也只有在新学期中不断努力工作,做出业绩,争取在下学年的竞聘中提高竞争实力。因为这种竞聘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体现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个人情绪也好,人际矛盾也罢,都迎刃而解了。

(3)常规管理必须常抓不懈,始终如一。

在学生行为习惯的管理上,我们在做好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衔接工作的同时,制定了后六中学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列入班主任的考核条例。每天在值日教师指导下,学生组成一日常规检查考核小组,对发现的管理问题和好人好事,都及时公报。天天如此,常抓不懈,学生一日常规要求最终处处落到实处。如自行车排放秩序井然,中午用餐习惯良好,爱护公物蔚然成风,从无失窃现象等。

2、抓严细节是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

精彩来自细节。抓严细节,就是指采取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不仅要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更要讲究精细化的操作。因此,抓严细节是开展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在细节问题上,我们历来是从严入手。

(1)在早读课的管理问题上。我们不规定文科教师一定要坐班,但要求讲究早读课效益。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明确文科教师的几个规定的动作,强调文科教师前一天放学,必须到班把第二天早读课的学习内容、任务要求布置好,并写在黑板上,到第二天早读下课前的五分钟或是正课上课的前五分钟,进行严格检查。这样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的做法,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在作业的管理问题上。只有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才能真正做到增效减负。平时练习的油印量由教导处把关,课外练习册、教辅用书等资料,每生限订一套,其余全部封杀。我们提倡教师手头多买几本参考书,每天做些筛选、剪贴、翻印的工作,这样布置的作业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洋思经验提倡“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而现成的练习册是达不到这一要求的,因为一般现成练习册上的题目与上课内容难以吻合,只有自己根据教学内容精选的练习,才最切合自己所教的学生,才最科学合理,最有实效。题量过多,难度过大,或者没有针对性,学生整天钻在作业堆里,效果都不会好。这就好比牛皮筋,长时间拉着,到时松开都收不起来了。又好比抱西瓜,力气小的抱一个,力气大一点的可抱两个,如果硬要每个学生都抱两个或三个,到头来可能打得粉碎,一个都抱不着。在月常规考核中,我们对学生平时的课业负担要求非常严格,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及时批阅,自己来不及批阅的作业坚决不允许布置。布置一道练习,学生就要像考试一样及时地完成一道,教师认真地批改一道,并认真地评讲一道。我认为,牛吃了草要反刍,学生做了作业,也必须进行反思,教师给予评析,否则就难以消化吸收。布置作业,应在练习的精选、精练、精评上下功夫。去年,初三毕业班进入模考复习阶段,有老师担心学校不上夜自习,学生作业量又少,成绩会下降,但结果中考下来,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一个月有序的复习中又有了新的提升。

(3)在课堂45分钟效益的管理问题上。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强调教学内容重在双基,要以教学难度的7:2:1中的7为主,教学对象则要瞄准中下等学生,甚至是最后几位学生,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45分钟效益的衡量标准,决不是教师在45分钟里教给了学生多少,而应该是教会了学生多少,学生已掌握了多少。有的教师考后埋怨学生,这道题我讲了几十遍,还不会。事实上这位教师是教了几十遍,很辛苦,很敬业,但就是一遍都没有把学生教会、教懂、让学生弄通。只有树立了正确的45分钟效益观,在课堂上及时做好防差工作,才能真正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益。不管三七二十一,在课堂上大量教给学生,灌给学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掌握情况,从而导致课堂上不断制造差生,再指望到课后补差,结果只能是越补越差,收效甚微。

3、抓实过程是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保障

抓实过程,就是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之中,持之以恒地抓严抓好各项管理措施,始终如一地落到实处,以达到管理工作实效性和长效性的有机统一。因此,抓实过程是开展好学校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

(1)强化质量目标意识,抓住年级工作重心。

开学初,学校提出五大工作目标,其中教学质量目标定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各年级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三个年级在全市37所初中校中的目标位置。同时,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特点和学习任务,初一重点是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旨在夯实基础。我总认为,初一只要把学生习惯培养好了,不愁质量上不了。初二随课程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和要求的提高,学生两极分化最严重,年级工作的重点是强化管理,做好课堂教学中的防差补差工作,尤其是防差工作。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借鉴洋思经验,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不让学生掉队,谨防学困生队伍的扩大。初三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冲刺阶段,面临就业和升学的挑战,重点是教育学生树立“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抓两头促中间,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认为,在策略上,初三是重点,但初一是基础,而初二是关键,因为初三大家都较关注,质量这根弦绷得较紧,因此,初三工作只要在战略上把握方向,在战术上一丝不苟,就不会出大的偏差。而初一、二年级较容易忽视,会产生放松情绪,为此,本学期我们校长室、教导处将平时教学督查和校内教研视导的重点就放在初一、二年级。正是因为我们近年来对初一、二年级的管理一着不让,三个年级的教学质量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所以,我认为管理应从基础、源头和过程抓起,而不能只抓尾巴,否则三个年级就恶性循环,一个年级都抓不好。

(2)学期教学锁定四个阶段,抓严三个细节。

每学期,我们锁定四个阶段,即围绕期中、期末的两次考试,中间穿插两次教育教学情况调研,抓严三个细节:一是考前宣传发动到位,形成良好的学风;二是考试组织到位,形成良好的考风;三是考后分析到位,形成良好的教风,以达到反思、改进和提高的效果。这三个细节中,尤其注重第三个细节——考后的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得失,反思前期工作,促进下阶段的工作。我们采取的措施,就班级层面而言,主要有召开主题班会,每班出好一期专题板报,召开家长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分别召开学生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次考后必须同每位学生谈心一次等。就学校层面而言,首先是成立领导小组,对各年级进行调研分析,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主持召集任课教师召开分析会;其次是由校长室与个别落差大的学科教师谈心交流;其三是由教导处对各年级个别薄弱学科组织抽考,弄清薄弱原因,对症下药。这一系列扁平化的举措,旨在通过分析总结,肯定好的做法,改进不足之处,使下一步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也有效地防止考后松懈情绪的发生。通过考后交流分析,体会心得,受益匪浅,对下阶段工作目标更明确,措施更扎实,效果更明显。

(3)实行月考核制,抓好流程管理。

推行月考核制度的目的,实际就是加强流程管理。根据期初聘任、逐级负责的制度设计,我校将每级负责人作为考核责任人,把教学常规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纳入月考核范围。具体操作上,由本人根据不同岗位的考核表先自评,再由小组考核负责人评估,最后由考核领导小组审核。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教工会议,对上月考核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表彰先进,分析得失,同时就改进措施和下个月的具体目标提出要求。月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其中优秀比例为20%。优秀比例由上学年30%下调为20%,主要是考虑到随着教职工常规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考核要求越来越高,优秀比例过高,会失去考核的竞争性。(我们的月考核奖仅只有20元/月。)到期末,分层级将每月考核情况汇总起来,作为学期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抓过程管理,一方面对每位同志负责,不搞平时不管理、秋后算总帐;另一方面这种考核又比较客观,公正、公平、公开,为学年度考核减少了不少麻烦。只要把每人一学年10张月考核表往桌上一放,一比较,学年工作突出的、一般的、较差的,一目了然,避免了各类评优、评估的盲目性,不是谁个人说了算。优秀工作者不是口头上评出来的,而是平时的实绩、过程的考核客观如实地反映出来的。这种机制的确立,使教职工认识到,要争取优秀或先进工作者荣誉,只有靠自己平时努力工作,付出与回报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关系。月考核强化了常规和过程管理,规范了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