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大师怎么换独显跑分:建国后意外去世的几位将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5 08:12:47

       在建国后长达几十年的和平年代里,众多故去的将军中大多数是因年老或者患病去世的,但是,也有几位将军却是死于意外的事故。下面,按照去世的年代,介绍几位意外故去的将军:


1、黄祖炎(1908——1951)

 

    黄祖炎(1908—1951),江西南康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农运工作。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中共信康雄(信丰、南康、南雄)中心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委、红二十二军营政委、1930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八纵队政委。1933年调任苏维埃中央政府文书科长,在毛泽东身边担任文秘工作。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1934年10月调中央地方工作部,带病参加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1938年—1939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高干训练班、中共中央东南局高干训练班主任。1940年任东南局干部科科长。1942年任苏南党校党委书记兼主任。1944年任淮南区甘泉县县委书记。1946年调任新四军二纵四师副政委。 1948年调至山东,历任渤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0年1月增补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3月任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1年3月13日晚,在济南参加军区文化工作座谈会时,遭反革命分子枪杀。其遗体安葬在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1933年黄祖炎被调到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任毛泽东主席的秘书,同时兼任政府秘书科科长。当时毛泽东正受排挤,黄祖炎精心照顾主席的日常生活。1934年夏,毛泽东在江西于都县,患了疟疾,持续高烧,病情凶险。黄祖炎焦急万分,同警卫员陈昌奉、吴洁清日夜守护在毛泽东身旁。黄祖炎还连夜跑到几十公里外,请来傅连暲,给毛泽东治好了病。

 

    1934年10月,黄祖炎被调到中央地方工作部工作,带病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由毛泽东提名,黄祖炎再度担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秘书科长兼中央机关党总支副书记。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黄祖炎先后担任新四军二纵四师副政委、渤海军区副政委等职,参加指挥了多次战斗战役。1950年3月,黄祖炎任山东军区(后改为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一场轰轰烈烈的镇反运动在全国展开。山东军区下面的王聚民因为历史问题,认为在劫难逃,趁参加会议之机,蓄谋刺杀许世友等人,一求同归于尽。3月13日,山东军区文化部召开文化工作座谈会,许世友等领导未出席,仅黄祖炎到会讲话。会后,由济南曲艺界表演节目。王聚民在黑暗中开枪,黄祖炎不幸遇害。

 

    黄祖炎遇害的消息由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迅速报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毛泽东闻讯后十分震惊,指示由罗荣桓、罗瑞卿、傅钟、杨奇清、肖华组成调查组赴济南调查;从3月18日至4月19日,毛泽东连续三次就此事在有关报告上作出批示,此举是我党历史上罕见的。

 

    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视察济南。26日下午,毛泽东听完视察活动的计划后,就问许世友:“世友同志,祖炎同志的墓地在什么地方啊?”

 

    许世友回答:“在南郊的四里山。”

 

    毛泽东说:“我要去祖炎的墓地看望一下。自1938年初延安一别,他去赣南接陈毅下山组建新四军,到如今已经14年了。没想到那一别竟是永别。”毛主席的语调悲怅起来。

 

    第二天上午,毛泽东在许世友陪同下,乘一辆轿车来到四里山前,他两人一前一后沿着野草丛生的曲折小路,缓缓地向上攀登。秋风吹过,满山青松枝叶摇摆,发出瑟瑟的声响,仿佛诉说着久别的思念。毛泽东对许世友说:“祖炎同志是个难得的人才,能文能武,而且为人忠诚,品质好,我很怀念他。他的牺牲我很震惊,为此事,我做过三次批示。”

 

    黄祖炎的墓为穹形圆顶,墓前立有石碑。毛泽东站在墓前,默默致哀,深鞠一躬。毛泽东俯下身,轻轻抚摸着墓碑和“黄祖炎”三个字,然后用低沉的语调说:“祖炎同志,我来看你了。”

 

    毛泽东一生中曾出席张思德、任弼时等人的追悼会,而仅有一次亲临墓地凭吊,千百万的烈士或许只有黄祖炎享此殊荣!

 

    当时有关黄祖炎的一切情况被列为党的秘密,禁止公开宣传,所以黄祖炎的事迹鲜为人知。黄祖炎去世50年之后,他牺牲的情况才获准解密。


2、邱蔚(1913—1957)

 

    邱蔚(1913-1957) 湖南浏阳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五军一师一团排长,第六师十七团连长,营长,第四师十一团侦察参谋,第一师十三团副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支队三团团长,第一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副旅长,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十旅旅长,第八纵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副参谋长,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军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百团大战时,邱蔚指挥3团攻击东团堡。守东团堡是日军井出部队全部由士官生组成,战斗力十分凶顽,日军在战斗中疯狂地施放毒气阻止八路军的攻击,使3团中毒者达300多人,而邱将军率领3团勇猛攻击,将村庄周围堡垒全部攻下。残敌退入村中后继续施放毒气并组织反扑。八路将士直接与敌人打肉搏战,日军最后的22人烧了武器、粮食,跳火自尽。聂帅对此评价说:“东团堡之战,是以顽强对顽强的典型战例,充分显示了我军的战斗力。”此战对日军震动很大。日军把《大日本皇军驻东团堡井出部队长恨歌》刻于石碑上,此碑至今仍在。诗开头两句是“行军西征涞源县,路越一岭叫摩天”,中间有句云“精锐倾尽杨成武,我含笑中反攻然......惨复天地炮声震,团堡一战太凄惨,此处谁守井出队,彼处谁攻老叁团”。最后两句是“一死遗憾不能消灭八路军,呜呼团堡(此处有一空格,表示尊敬)士壮烈肃然千古传”。

 

    邱蔚当1团团长时,日军扫荡狼牙山,邱蔚抱病赶到7连布置任务,命7连守住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以掩护几万根据地军民转移,7连完成任务撤退时留下6班五位战士掩护。他们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

 

    1957年8月19日14时40分,邱蔚将军在青岛休养时不幸遇难,享年44岁。

 

    50年代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演到了邱蔚。那时邱蔚已调任一团团长,五壮士是该团的,电影中有团长布置战斗任务的场面,当时的团长就是邱蔚。解放战争后期他任65军军长,抗美援朝时,67军军长李湘不幸在朝鲜因病去世,邱蔚接任67军军长职务,回国后,67军驻在青岛,他也就来到青岛。

 

    1957年8月邱蔚在青岛疗养,一次出去散步后失踪了。一个少将军长失踪成为惊天大案,很快汇报到了中央,成立了调查组。后来找到了遗体,分析遇难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被敌人暗害,二是失足落入海中。邱蔚一开始失踪的地方在青岛太平角,到此散步的老干部较多,当天没发现异常现象。调查组分析邱蔚被敌人暗害虽然有可能,但可能性很小,因为8月上旬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住在青岛,在青岛还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安全部门对敌情特情很重视,监视相当严格,没发现什么问题。而且敌特不太可能有胆量在部队警戒范围内作案。分析失足落海也觉得解释不通,当天的风浪不是很大,调查一时陷入僵局。

 

    8月份,从中央到青岛多个部门的调查人员聚集在太平角。青岛市公安局也有多人参加了调查工作,二处的处长和市局的刑警队长都在调查组。到了8月中旬,调查组的工作进展不大。那天数十名人员来到太平角,当时海中有些风浪,可不很大。二处的处长等几个人走到邱蔚曾经呆过的,紧靠海边的一块大礁石上,这块礁石在满潮时高出海平面约1米多,处长和刑警队长等站在礁石边,脚下就是海水。几个人正在谈话时,看似风浪不太大的海面突然卷起一个大浪,直接扑上礁石,把没有任何防备的处长等多人卷入海里,虽经多人立即下海急救,那位处长却在海中遇难。这时候调查组才开始研究分析海流,潮汐,海浪形成原理等等纯海洋科学方面的问题。最后结论邱蔚也是这样被卷到海里遇难的。

  3、谭甫仁(1910——1970) 

    谭甫仁(1910-1970) 广东仁化人。一九二七年参加农民运动,加入广东农民自卫军北上武汉,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1月参加工农革命军,在第一师一团当班长。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四军士兵委员会干事,参加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一营党委干事。1930年任红十二军一O三团连政治委员,同年冬任第三十六师第一O八团政治委员。1933年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同年秋入红军学校上干队学习。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9月任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10月参加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9月任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第十二大队政治处主任。1936年春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政治部主任,不久改任第七十五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东征、西征战役。1937年初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政治处主任兼灵邱县县长、第六八七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第三四四旅政治部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晋东南游击支队政治委员、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二纵队新编第三旅政治委员,一一五师教导第七旅政治委员,1940年7月担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率部参加开辟、发展冀鲁豫边抗日根据地,坚持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曾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吉林军区舒兰军分区政治委员、右路总队政治委员,东满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副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解放东北和进军中南的多次战役战斗。建国后,任第十五兵团第四十四军政治委员,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三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庭长,工程兵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兼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等职。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70年12月17日凌晨5时,谭甫仁夫妇在昆明军区大院的居所内被军区保卫部副科长王自正枪杀。

 

    谭甫仁将军死于文革时期,后来此案传闻很多,一度传说林彪电令谭甫仁击落周恩来访越所乘飞机,后来由此原因而被刺杀灭口,显然是坊间的无稽之谈。

4、皮定钧(1914—1976)


皮定钧(1914—1976)安徽金寨人,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4军12师73团1营3连战士,红四方面军12师35团1营3连战士、班长、排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四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10月随军西征入川。1933年4月起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5团1营3连政治指导员。1934年4月起任第35团2营政治教导员,同年8月起任红9军军部交通队政治指导员。1935年1月起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多次反“围攻”作战。1935年5月参加长征。10月任红4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1936年7月任红军大学步兵学校第1营营长,10月长征到甘肃会师。1937年1月任庆阳步兵学校(教导师)第2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2月起任八路军第129师随营学校第1营营长。1939年1月起任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1940年2月至1943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其间:1940年11月入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1943年3月【10月】至1944年7月任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9月起任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第1支队司令员。率部参加建立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起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旅长(人称“皮旅”)。1946年秋率全旅从中原突破国民党重兵包围,转战数千里胜利到达华东解放区。1947年1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4军副军长。1949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4军军长。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1月【3月】至1951年4月【1952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4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51年4月至7月在华东高级干部轮训班学习。1951年7月【1952年9月】至1953年4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4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53年4月【1953年5月5日】至1954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副司令员。1956年8月至1969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副书记(其间:1957年至1960年夏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一班学员)。1968年8月至1969年11月任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9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69年,“三北”边防紧张,奉命调往西北前线,1969年11月至1973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司令员(接替张达志)、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70年1月起)。1970年5月至1973年12月任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0年5月至1971年2月任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1年2月至1973年12月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3年又调往东南沿海前线,1973年12月至1976年7月7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司令员(与韩先楚对调),其间:1974年10月起任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7月7日亲赴福建沿海前线视察,因飞机失事以身殉职,终年62岁。是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被选为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评衔时,皮定钧按资历,原报少将衔。传说毛泽东主席有批示:“皮有功,少晋中。”又传为:“定钧有功,由少进中。”将军去世后,家人遍查档案,不见真迹,知情者答此为当时总干部部领导作授衔报告时传达的毛泽东口头指示,没有书面批示。


5、马龙(1912—1977)


马龙(1912—1977)湖北省大治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入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人师教导团连政治指导员,陕北独立第三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静乐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冀热察挺进军第十一支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十一支队三十一大队政治委员,晋察冀边区政府警卫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独立团政治委员,教导团团长,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十旅,五旅旅长,第二十兵团六十七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第七、第六舰队司令员,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军事学院海军系副主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77年3月27日,马龙乘坐轿车从宁波去上海,路上与一辆大卡车相撞不幸去世。


6、吴忠(1921—1990)


吴忠(1921—1990),原名吴光珠,字宝山。四川省苍溪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军第九十师二六八团排长,团政治处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排长、副连长,晋西独立支队第二团连长、副营长,教导第三旅八团营长,鲁西军区第八军分区地区支队支队长,第五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二十旅五十八团团长、副旅长、旅长,第二野战军五十二师师长。  


1952年,吴忠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被任命为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师长,率部入朝参加了1952年冬季和1953年的春季战役。他归国后历任解放军机械化师师长、第40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卫戍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87年离休。  


1987年6月1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北京军区党委对吴忠做出最后结论:“经审查,吴忠同志1971年3月至1977年9月,在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市委书记期间,没有参与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


1990年2月26日,在海南岛因意外车祸不幸逝世,终年71岁。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7、张德福(1928 —1991)


张德福(1928—1991)山东文登人,1944年参加八路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82年、1983年分别当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解放广西等重大战役,多次负伤。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塔山阻击战及鞍海、本溪等战斗中,他所带的连队被授予“神社山连”、“钢八连”、“铁英雄”等称号,还荣立过集体一等功;他本人荣立过大功七次小功七次,被评为“战斗英雄”、“战斗模范”,并获得东北民主勇敢奖章、东北人民解放军勇敢奖章和三级解放勋章。


建国后,先后到中南军区军政大学、北京军事学院学习,每次学习都以全优成绩毕业,获得了“学习模范”称号。后出任41军“塔山守备英雄团”团长、47军110师师长、47军副军长、军长,1985年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负责军务装备工作。1990年,调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在不到14个月的时间里,有8个多月是在基层搞调研,跑遍了云、贵、川、藏大部分地区。1991年5月,他来到西藏边防前哨,在高寒缺氧的情况下,带病参加工程勘察。1991年6月16日,在西藏阿里地区视察工作时,因所乘黑鹰直升机失事遇难。1991年6月27日,中央军委追认张德福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