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炒鸡蛋:13岁的神童研究生(成长记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12:24
  今年夏天,13岁的张炘炀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而在2005年,10岁的张炘炀以510分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是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妻子怀孕时起,我们便开始胎教,每天都听音乐。”36岁才喜得贵子的张会祥夫妇,格外注重对儿子的培养,他一一细数着儿子的传奇般的成长经历,“儿子咿呀学语时,我便开始教其识字,发现他认字特别快,两岁的时候已认识了一千多个字,五岁的时候认识了两千多个字。”

【教子心得1】“多投入能发现孩子的潜力”

“父母在孩子身上多投入一些,收获会多一些,”张会祥对此深有感触,“我觉得孩子小时候最好的伙伴是自己的父母,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其实已经崭露出一些兴趣和特长,需要家长细心地发现、开发。”张会祥坦言,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是不断摸索和发掘的过程。

“开始也没准备太早教他识字,可有一次我们下棋的时候,我说‘当头炮’,他就立刻把‘炮’拿出来了,当时我很吃惊,儿子只有22个月大,没人教过他认过‘炮’字,我当时就觉得他对字有兴趣了,决定从识字开始发掘他的潜力。”

张会祥惊喜地发现,小炘炀虽然说话慢,但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我知道这孩子的智力不一般,不能采取传统的教育方法,应该给他创造尽情施展才华的机会,不能耽误了孩子。”

2000年秋,5岁的小炘炀进入双台子区长征小学读一年级,一个月后转学至魏家小学直接升入二年级;又一个月之后升入三年级;四个月之后直接上了五年级;读了两个月后又升入六年级;一年之后小学毕业。只用了两年时间,张炘炀读完了正常孩子需要用六年时间读完的小学课程。

2002年,张炘炀升入初中,用两年读完初中三年的课程,还掌握了高中的全部知识。20049月,张炘炀直接插入盘山县高中读高三,又只读了一个月,然后便在家中复习准备考试,并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了2005年的高考,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教子心得2】“跳级也是为了减负”

“有人质疑,炘炀频繁地跳级,知识到底能学到多少?我认为,他跳级其实是在减负!”张会祥回忆,有一次送儿子上学,路过旁边一间教室,里面的老师在讲“半径”,过了一段时间,他回来接儿子放学,经过那间教室时,听到老师还在讲“半径”。“当时我就乐了:怎么讲了半天还是这些?不就是圆心、圆点、半径、直径吗?没有必要讲那么长时间嘛。”张会祥本能地认为这种教学节奏过于保守,“因此我认为,炘炀的跳级不会给孩子带来学业上的损失。我理解的合理跳级,不是跳过知识,而是跳过教学上无谓的精神精力消耗期。从这个意义上说,跳级也是为了减负。”

10岁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发育、心理发育、个性发展等全面发育成长的关键期,为了帮助张炘炀适应大学生活,学校制订了“神童”培养计划。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专门为张炘炀这样的超常学生制订了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原则,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培养思路。学校还给教学、体育、学生管理等各个部门布置了任务,专门研究各自的培养计划。

【教子心得3】“教育方式不应该一刀切”

“任何问题都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不能走极端。”张会祥说,“张炘炀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神,不用学就会似的,其实他付出了很多常人没有付出的努力。”他认为,与绝大多数人才的成长之路相比,“少年早成”的例子毕竟是少数,但不能因为出现了几个半途而废的例子,就把所有的“少年早成”都给否定了。

“我只是想表达这么一个意思,教育方式不应该是一刀切的,如果条件允许,应该为不同的孩子选择更适合他自己的教育模式。”

【教子心得4】“相同模式的教育,兔子也会变乌龟”

“张炘炀的教育方法其实无法复制,因为用同一种模式教所有的孩子是错误的!”他认为,现在很多学校教育,都是在同一个框架里,“不管是聪明一些的,还是接受能力差一些的,都不得不按照同一个进度进行学习。这就好比让兔子和乌龟在同一个赛跑训练营里集训,到了最后,兔子也变成了乌龟,这种比喻虽然有点尖刻,但是老师们确实应该反思一下:那么多的孩子,他们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先天和后天条件,却非得按照同一个模式用同一种速度成长吗?”

【教子心得5】英语“死记硬背”数理化“框架学习”

“平时复习时,我都是让张炘炀全面复习,但偶尔也会抓住某科搞一下突击。如此两者互相结合,学习效果比单纯地选一种方式要好得多。”张会祥回忆从前在教儿子和辅导他功课时,基本上采取“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兼采取看电视频道的革命历史影片、战斗片的辅助手段。比如,张炘炀高考的主要得分,是英语“死记硬背”和数理化“框架学习法”效果明显的课程。

【教子心得6】“考试应该丢小头占大便宜”

“我在张炘炀的迎考策略中,确确实实有一个‘丢小头占大便宜’的思想意识在里面。我经常挂在嘴上的另一句话就是‘英语一门等于两门’,意思是在知识扩充上得有一点实惠观念,这个过于务实化的倾向。我当时也意识到,不能因为片面追求高分而偏废某一门某一科,但是就像我常说的那样,人不能两头都占,要求他学习成绩达到样样红,显然是不现实的。”

9月2日,来北京工业大学报到的张炘炀往宿舍搬运床垫。

 
9月2日,张炘炀(右一)在北京工业大学学生食堂用餐。

 

 

这是只有10岁的张炘炀和父母从河北省廊坊市赶到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正式开始了大学生活(2005年8月27日摄)。

京华时报9月3日报道 2005年,10岁的张炘炀以510分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今年夏天,13岁的张炘炀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昨天,张炘炀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北工大数理学院报到。与大学期间一样,张炘炀将在父亲张会祥的陪读下,走过3年或者更短的研究生生活。

 “神童”不怵闪光灯

   昨天上午9点,张炘炀和父母出现在北工大数理学院新生报到台前时,立即引起一阵轰动,等候已久的记者迅速上前,闪光灯对着张炘炀闪个不停。负责迎新的几个学生也拿出相机,边拍照边感叹:“这就是我们的小师弟啊!”而张炘炀对此似乎早已习惯,头都不抬一下,继续低头办理报到手续,领取相关表格。

   皮肤白净,眼睛不大,嘴巴小小,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1米72的个头从背后看如同成年人,但年少的脸庞却泄露出他的年龄。这就是13岁的张炘炀给人的第一印象。

   张炘炀是辽宁盘锦市盘山县人,其父张会祥是当地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张?炀只用两年就读完小学,高一高二接连跳级。10岁时他考上大学后,张会祥干脆放下工作全程陪读。当教师的母亲吴慧娟为了照顾儿子,也申请将工作调到河北廊坊。

   在儿子办手续时,张会祥放下行李,热情地回答着记者的各种问题。他们的行李非常简单,两个旧编织袋里只有两床棉被和一些衣物。张会祥说,6点他们就从廊坊出发了,“本来准备坐大巴到学校,等了半天没来,怕耽误孩子报到,我们就打了个车,花了80元。”似乎认为打车有些浪费,张会祥补充说,“要是坐大巴每人只要十几元”。

    见导师不爱打招呼

    张炘炀办理报到手续时,他的导师——北工大数理学院副院长程曹宗正好在旁边。吴慧娟赶紧叫儿子:“那是程老师吗?张炘炀,赶紧叫老师!”而刚办完手续的张炘炀却扭头走了,边走边回答:“都认识了,没必要打招呼,再说以后多的是机会!”吴慧娟只能无奈地摇头,对孩子父亲“抱怨”起来:“你看看这孩子!一点都不像话!”

    当张炘炀去交学费、办饭卡和学生证时,吴慧娟还是紧跟着他,不放心他一个人办理。由于报到大厅内人很多,当负责老师要求只让学生本人进去时,吴慧娟赶紧“求情”:“让我跟孩子一道吧,他才13岁呢,太小了。”相对于吴慧娟对儿子的紧张,张会祥则“放心”得很,一直站在大厅外跟记者聊天。

    张会祥说,之前电汇学费时,不知什么原因没能汇成功,所以只好现场交。6000多元的学费对于张家并不是小数目,“不过张炘炀不赞成我们办助学贷款什么的。”他表示,孩子虽然学习不错,但也有很多不足。“尤其是不爱跟人打招呼,大学时他就老不叫老师,我们在家教育他好多次了,他就是不听。”张会祥说,以后孩子稍微大点可能会懂事些。

    父子同住博士宿舍

    昨天,张炘炀和爸爸入住博士生5号楼双人宿舍,并没有和同学一起住进硕士生宿舍。张会祥说,儿子考研之前,他就特意找北工大研究生招生部门的负责人谈过,希望学校能为儿子安排一间单独宿舍,毕竟儿子年龄小需要他陪读。得到校方的肯定后,张会祥才放心地让儿子报考北工大。

    由于带来的床垫有些薄,吴慧娟叫上儿子一起出去买床垫和暖瓶。东西买到后,张炘炀赶紧一只手夹起一床厚床垫,大步流星地走在前面,只让妈妈拎暖瓶。看到儿子对自己的细心“照顾”,吴慧娟很是甜蜜地笑了。

    对于自己的住处,张炘炀表示“很不错”。他向父亲提出希望能买个电视,“黑白的也行”,但立即遭到张会祥的否定。妈妈吴慧娟也赶紧劝儿子:“不行,你自制力太差,只知道看电视怎么办呢?”张炘炀随即沉默了。

    张会祥说,儿子读大学时看到同学有手机、电脑、MP4、数码相机,也提出要买,但他们没同意。考上研究生后的这个暑假,张会祥在廊坊给儿子买了手机、电脑和MP4,一共花了近8000元。“儿子非要买个2000多元的手机,好说歹说才同意买个1000多元的。”张会祥说,这次来北京,并没有把电脑带来,“怕他沉迷游戏”。

    学校说法

    希望把他培养好

    北工大研究生部主任吴斌介绍,张炘炀的研究生考试成绩为334分,属于正常范围。复试时,老师们对张炘炀的印象还不错,“虽然他年纪小,但已按一个真正大学生的步调在走了”。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学校为他专门安排了博士生楼作为宿舍。为对张炘炀进行更好的培养,学校还安排数理学院副院长程曹宗作为他的导师。

    吴主任说,张炘炀的天赋确实很好,但需要因材施教,把他的优势最大地发挥出来,未来才可能走得更远。吴主任也对张炘炀人际交流方面的能力表示了担忧:“学校会与他的父亲进行沟通,希望以后能逐渐对孩子放开。我们希望能把孩子培养得更好。”

    对于以前张炘炀在学习中经常跳级的情况,吴主任表示,此前学校也有非常优秀的硕士生提前半年毕业,但人数非常少,张炘炀可根据自身情况提出提前毕业申请。同时,张炘炀也可申请硕博连读,5年后便可博士毕业,但学校将在一年半的硕士学习后对其进行综合测评,合格的话才可被批准硕博连读。

    对话·张炘炀

  “我不知道什么叫挫折”

    记者:为什么报考北工大数学系?

    张炘炀:我是根据自己的实力报的这个学校。我喜欢数学,我爸让我报法律我没同意,自己报了数学系。

    记者:大学有什么收获?张炘炀:学了些东西的事就不提了,最主要的是认识了一些同学,锻炼了身体。

    记者:有没有对女生产生过好感?

    张炘炀:有是有,但都比我大,不太现实。还是男生在一起方便,能一起锻炼。

    记者:暑假都做什么了?张炘炀:回盘锦老家呆了20多天,在家天天看电视,还有就是睡懒觉、看课外书。

    记者:你妈妈说你小时候不爱吃肉,认为吃肉是杀生?

    张炘炀:现在我吃了。因为如果我不吃肉我就会营养不良,会生病。

    记者:神童这个光环让你有压力吗?

    张炘炀:我不觉得自己是神童,也没有什么压力。

    记者:你觉得自己成功吗?张炘炀:我不觉得,我跳级跳得多,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到。

    记者:你认为什么叫成功?张炘炀:我有一段时间特别爱看《奋斗》,很喜欢里面的主人公陆涛,他人长得帅又有钱,我以前觉得他这算是成功。现在我觉得这只是另一种成功吧,我对成功的定义是达到自己的目的。

    记者:你遇到过挫折吗?张炘炀:挫折?(愣了愣,想了一会儿)我不知道什么叫挫折。(又想了一会儿)其实我遇到的挫折不比别人少。

    记者:比如说呢?

    张炘炀:(挠了挠头)想不起来了。

    记者:对以后有什么规划?张炘炀:肯定是要读博的,出不出国到时候再说。

    记者:读博会读哪个学校?张炘炀:不知道。北大?清华?哪个牛就考哪个呗!

    对话·张会祥

   “希望他能找个稳定的工作”

    记者:你对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培养方法吗?

    张会祥: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教育,主要是培养他自学、预习的能力。
    记者:为什么让他接连跳级?

    张会祥:其实最开始没想让他跳那么快。第一次让他跳级是因为我觉得小学没必要花6年时间,我最开始打算的是让他提前进中学,这样即使考不了好学校,也可以仗着年龄优势再复读。但后来发现他学得特别快,这才开始不停地跳级。

    记者:高考后,为什么不让他复读,考个更好的学校?

    张会祥:那时候我想法又变了,再复读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再说他可以把大学当成高中读,把研究生当成本科读,他的优势就在于年龄小,以后还可以再往上考。

    记者:孩子上研究生,你仍然选择陪读,为什么呢?

    张会祥:主要是孩子太小,我陪读一是为他的安全考虑,另外一个就是要督促他学习。张炘炀的自制能力特别差,如果我不管他他就只顾玩,完全不管学习。

    记者:大学时就这样吗?张会祥:对,大一下学期,我放松了监督,结果他好几门考试差点不及格。

    记者:读研有你陪着他,以后你不在身边,你不担心他会更加没有自制力吗?

    张会祥:以后孩子就大了,自然就能克制自己了。

    记者:孩子上大学时,很多人认为他会退学,你知道吗?

    张会祥:知道。厦门有个教授专门写信给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说孩子过不了两年肯定会退学。不过这事是在张炘炀考上研究生后我才知道的。他考上研后,学校领导才拿出这封信来给我看,但我最终还是没看,只是听老师说了下。网上的那些质疑,我也从来不关心。

    记者:我发现很多言论都说,孩子现在读书虽然厉害,以后总会不行,你觉得呢?

    张会祥:(很激动)什么叫行?什么叫不行?说孩子知识掌握不行?该学的孩子也都学了,他也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的,只是净抓了精华部分,不是面面俱到。说孩子生活能力不行?他的自理能力强得很。我陪读不是照顾他的生活,主要是管学习。上大学时,我只给他洗大件衣服。

    记者:孩子上研了,你认为你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成功了?

    张会祥:我也没认为这是成功,任何人成长学习的模式都不是固定的。我只是让他走了捷径,这种学习方式可能特别适合考试。

    记者:只有孩子的妈妈在工作,家里的经济能支撑吗?

    张会祥:当地政府对我特别支持,我原来的工作并没有辞掉,现在还领着工资的。早几年我还出过一本关于张炘炀教育方式的书,经济方面目前也能撑得过去。

    记者:你希望他读博还是出国?

    张会祥:读博吧,毕竟他年龄太小了,出国有很多不便。读博我就不会再陪读了。

    记者:对孩子有什么期望?张会祥:我只是希望他能找个稳定的工作,生活过得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