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底滤:文综备考材料解读类选择题精选(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35:17

文综备考材料解读类选择题精选(一)

高考复习 2010-05-04 08:54:59 阅读151 评论0   字号: 订阅

材料解读类选择题精选

1.《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土,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子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武王这样做主要为了

A.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C.奖赏先代贵族和功臣                        D.彻底废除王位世袭制

2.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

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

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

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

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

姓的形成影响巨大  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神权与

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2009年10月在山东省召开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其宣传口号有“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齐鲁齐心,全民全运”等。用“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 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其它领主的进贡。国王无权对其它领主的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5.《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史料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

A.权力高度集中    B.王权与神权结合   C.严格的等级差别    D.君主专制独裁

6.《三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儿童启蒙读物,内容涉及到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所指的史实是                     

A.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B.国人暴动,社会动荡

C.周召共和,政局稳定                       D.平王东迁,诸侯争霸

7.子贡问政,子云:“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些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有

①不“患寡”,要“患不均”。即使不“足食”,百姓也一样幸福    ②要“患不均”。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③也要“患寡”。应发展经济,“足食”有利于保证社会公平和谐     ④要“患不均”而不患“均”,“均”是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社会“和谐指数”的主要指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己而去,于期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己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

A.兵广粮足                            B.重视百姓、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9.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zé)。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③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       ④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11.隋唐时期,由于民族之间、中外之间交流频繁,社会生活呈现多姿多彩的特点。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社会生活的描述体现了民族融合的有:

①、妇女盛行穿男装   ②、百姓蔬菜结构中增加了莴苣、刀豆、波菜等新品种   ③、天下不分贵贱都爱穿戎装  ④、贵族高官的不少园林中有球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

12.“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一历史变故的直接影响体现在

A.改变中国南北原有民族布局              B.太湖流域开发最为迅速

C.洞庭湖一带成为重要产粮区              D.经济重心南移

13.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材料描绘的情景应该发生在今天的(     

A.南京             B.日本              C.开封            D.杭州

14.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据史载:“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其中的“史”应是                          

A.《周礼?考工记》                              B.《史记?食 货志》

C.《新唐书?食货志》                            D.《马可波罗行纪》

15.唐朝中期,王元宝等富贾“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好友。”材料主要说明了当时

A.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C.商人与士人平等友好                         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16.《元和郡县图志·宿州》中记载:徐州的苻离县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其“为舳舻之会……防虞是资”乃置宿州。由此可见,宿州的设置得益于

A.海上贸易的兴盛                            B.大运河的开通

C.唐三彩的产地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7.《旧唐书·安禄山传》:“安禄山者,本营州杂胡(杂胡指唐朝粟特人。粟特是古代中亚的商业民族,属于伊朗人种,喜欢沿着丝绸之路往来经商,唐朝有其大量的聚居点,营州即是其中之一),其父粟特人,其母突厥人,安禄山原名安阿荦山,后改为安禄山。从以上对安禄山的介绍可看出                         

①唐朝政府对粟特人持有明显的歧视色彩   ②唐朝文化有强大的吸引力   ③唐朝民族融合加强   ④唐朝在中外交往和民族交往上实行开明和开放的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8.陆游诗曰“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诗中反映的艺术形式,开始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B.社会矛盾的尖锐

C.教育的发展                         D.艺人的创新

19.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998年,宋朝政府年制造8000万贯铜钱,是唐朝最多时的两倍半。到1085年,铜钱的产量又增加近8倍,年制造量为60亿贯。这可能与下列哪项相关:

A.宋代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B.宋代冶炼技术提高

C.宋代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D.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21.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 政策的失败                 B.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

C.中国的银矿开采突飞猛进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22.1990年,在贺兰山麓发现了用西夏文字印制的佛教典籍《吉祥遍至口合本续》,在该典籍中出现了“倒字,边缘不齐,线条不正”等现象。下列判断明显错误的是                           

A.西夏拥有自己的文字                       B.佛教在西夏地区传播

C.该典籍是活字印刷品                       D.该典籍大约印制于唐朝

23.《宋史》中出现了一些人名,如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等。从中可以推测当时人的取名深受哪种思潮的影响?

A.佛教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程朱理学

24.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25.南宋昊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A.孕育了近代自然科学                B.造成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C.诞生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社会转型

26.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7.元末人叶子奇通过对比汉朝皇帝的“体貌大臣之礼”,感慨“后世之待大臣,直奴仆耳,直牛羊尔”。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官员礼仪的简化                       B.官僚队伍奴化的趋势

C.特务统治的强化                       D.等级制度森严

28.《元史·顺帝纪》载:“禁优(艺人)盛服,许男子裹头巾,妇女服紫衣,不许戴笠乘马”。反映了

A.元朝有严格的职业服装规定            B.歧视汉人

C.艺人地位低下                        D.杜绝明星崇拜现象

29.《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30.洪武二十年,学士缙上书朱元璋,“……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尝闻陛下震怒,除根翦蔓,诛其奸逆(犯罪官员)矣,未闻褒一大善,赏延于世,复及其乡,始终如一者。”解缙上书文中显示的本质问题是   

A.朱元璋对官员“用刑太繁”               B.朱元璋用严刑峻法澄清吏治

C.解缙拥护朱元璋的治贪政策               D.解缙指责朱元璋制造冤假错案

31.《皇明祖训》是朱元璋告诫后世子孙的治国方略,他宣称“东胡与中国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警备之。”为此,早期明帝国在东北地区主要采取                                      

A.沿用元代土司制度                       B.强化都指挥使司职能

C.封俺答汗为顺义王                       D.重新修缮和加固长城  

32.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的现象。该材料反映了

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一些村镇

C.大量的原棉被投入市场                   D.出现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城市

33.晋商代表之一王家大院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其中堂有这样的对联“先祖先贤成由勤俭败由奢岂敢相忘,后世后学幼当教养老当敬首在言行”;“束身以圭观物以镜,种德若树养心若鱼”;“静以修身俭以养性,人则笃行出则友贤”。这反映出

A.王家为代表的晋商受儒学熏染形成尊崇孔孟,克己修身的家风

B.明清时期“工商为末”的社会观念已发生较大转变

C.诚信经营、勤俭节约是晋商致富的因素

D.晋商致富后争取社会地位的愿望强烈

34.《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35.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也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          B.实行民族分化和歧视的政策

C.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D.加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36.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则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造成其二人观点针锋相对根本原因是         

A.两人代表的阶级不同                     B.两人官民身份不同

C.两人所处时代不同                       D.以上观点都不对

37.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38.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其”指的是:

A、黄宗羲  B、李贽   C、顾炎武    D、洪仁玕

39.明末程登吉在《幼学故事琼林》中记述“亚欧非澳美,辨各州之名称;黄白红黑棕,别全球之人种”。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郑和下西洋                           B.华侨开发南洋

C.西学东渐                             D.葡萄牙租占澳门

40.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41.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42.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活动时说:“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到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对此正确的评价是

A.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播天主教,播撒上帝的福

B.葡萄牙海上探险活动为亚非国家带去先进的思想文化,刺激当地经济发展

C.迪亚士美化了殖民活动,实际上给亚非文明带去深重灾难

D.迪亚士掩盖了葡萄牙力图通过海外殖民发展资本主义的本质意图

43.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44.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45.“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商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46.1789年法国三级会议上,掌玺大臣巴朗登致词说:“诸位先生们,你们手愤然摒弃这些危险的改革,公众利益的敌人想要把这些东西和好的、必要的改变混为一谈……”。文中所说的“公众利益的敌人”和“危险的改革”分别是指                       

A.特权等级代表、增加税收               B.第三等级代表、实行民主宪政

C.资产阶级代表、建立共和政体           D.吉伦特派、实行普选制

47.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也许是从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26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说明法国历史上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       B.表达对这场英、法争夺之因果的看法

C.介绍法国大革命经历了长时期的动荡       D.陈述了19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消长的状况

48.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49.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诗人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50.下列各项中,体现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这一道理的有①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②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胜利③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④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1.据史料记载:17世纪上半叶,饮茶和喝咖啡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18世纪时已有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到了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各阶层的娱乐活动也由赌博等陋习恶习转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些现象反映了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③科学意识和健康意识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④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而农田日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厂,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等地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53.鸦片战争前后,桐城派文人管同主张禁用洋货,他说:“凡洋货之至中国者,皆所谓奇巧而无用者也。而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夫洋之货胡为而至于吾哉?洋之货十分而入吾者一,则吾之财十分而入洋者三矣。......而中国之穷,固由于此,则安可不为之深虑也哉?”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前后

A.洋货已经风行全国                       B.洋货进入中国遭到士大夫抵制

C.洋货输入成为中国贫穷的根源             D.列强资本输出加剧白银外流

54.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中说:“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B.我国商品经济在清初达到顶峰

C.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D.道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55.近代中国的某爱国者在对他参与的反侵略斗争进行反思总结时,阐明了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八字抵抗要言。该爱国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抵抗派的代表林则徐            B.甲午中日战争中抵抗派的代表丁汝昌

C.义和团运动的领袖曹福田                  D.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领导人毛泽东

56.我国近代最早含有“奖励技术发明,兴办新式学校”内容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资政新篇》     B.《定国是诏》    C.《钦定宪法大纲》      D.《变法通议》

57.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她善于利用这一切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即在‘现代派’和‘保守派’之间活动,并以煽动其中一些人反对另外一些人的办法来维持其政权,从而使当代的真正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这里所说的“现代派”和“保守派”分别指的是

A.中国的“洋务派”和“顽固派”         B.中国的“革命派”和“立宪派”

C.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         D.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

58.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但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上述‘以夷制夷’策略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9.中国近代一位思想家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②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③受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④运用资产阶级国家学说作为武器抨击君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0.梁启超说到:“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梁启超用欧洲十四世纪和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是想说明

A.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因在于思想自由     B.救亡图存需要保教尊孔

C.提倡思想自由,保教不是为了尊孔     D.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最自由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