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动漫图解:韩国女“教中国人吃粽子”惹争议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08:58
韩国女“教中国人吃粽子”惹争议

   引导语:今年是我国端午申遗成功后的首个节日。近日,网络上一则《韩国美女留学生教你吃粽子思密达》的图片帖再次引发中韩端午之战。 在这篇名为“韩国美女留学生教你吃粽子思密达”帖子中,一位自称北京某大学韩国留学生先是摆出各种不雅造型举例说明北京人不懂如何吃粽子,然后又穿上韩服教中国人吃粽子时候要先注意礼仪,讲究卫生等等。

 

 

    安宁哈塞哟,我的北京某大学的韩国留学生,裴正熙思密达。现在在北京生活了3年,这里的饮食好丰富,我好喜欢北京。

 

 

    虽然我们家乡首尔过重午已经不怎么吃粽子了,但我们一直保留着祖先传下来的礼仪,我们很尊重长辈,敬畏先人。

 

 

    但是我发现北京人吃粽子,就像吃大米饭和咸菜一样,一点都不尊重先人屈原(可能北京人已经把屈原当成我们的先人了,吼吼)

 

 

    很多人边吃粽子,边喝啤酒,这种情调在我们韩国从来没有见过(我模仿一下北京人,吼吼)

 

 

   还有的边看报纸和杂志,坐在沙发上就开吃,真不讲究。

 

 

一些喜欢打游戏、上网聊天的人,边吃边打字的眉开眼笑,好不卫生。

 

 

还有的美女特爱吃粽子,连衣服都没有穿好,就躺在男朋友腿上吃

 

 

   我最感到惊讶的是,我发现我的室友刚洗完澡,裹着浴袍、叼着粽子边吃还边哼哼小曲儿。

 

 

   重午是我们大韩人很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为了纪念我们的祖先屈原,而且我们已经申请了遗产保护。

 

 

    从小,我们家人就教我们节日礼节,吃粽子要学祖先流传下来的礼仪,首先要净手准备整理仪容。

 

 

    还有就是,要小口蛮迟,因为先人怕我们噎到,吼吼,其实是我们为的是要保持着一个文雅的吃相。

 

 

   接下来化妆、做仪容,要将头发盘起来。我们家乡没有一个人是披头散发的吃粽子的。

 

 

    做完仪容后,我们要换上韩服,再次净手。一定要正式的穿上韩服才行,小时候因为我有一次没有穿就吃,还被爸爸打过。

 

 

    所有的准备礼仪做好后,接下来才开始吃粽子。

 

 

   吃粽子的时候,先剥开粽皮,一边吃一边把迟到粽皮的部分剥掉。我们不会把粽子皮一下子都剥掉再吃。

 

 

    吃完后,将粽子皮收好,不能像垃圾一样扔进垃圾筐里,要放进准门的器皿中安放、风干、最后投进河中。

 

 

   现在我们家乡过重午,主要的是其他的各种祭祀活动、娱乐活动,跳舞,唱歌等。由于礼仪过于复杂,所以吃粽子的人很少了,但是我们还是会保留吃粽子的礼仪。

 

 

    粽子虽然好吃,但是不要多吃哦,吃多了不好消化的,尤其是爱美的中国美女们,多吃会发胖的喔。

 

 

   好啦,大家已经学会了吧,我是首尔的裴正熙思密达,拜拜吼。

 

   

编后语: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且端午申遗成功已经毫无争辩的告诉世界,端午节是属于中国的。而粽子作为端午节传统食品,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所以韩国人根本没有资格说这话。此种说法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这只是一方面的概述,端午本来就是纪念屈原的,中国的端午和韩国的重午不是一个概念的节日,不要混淆。笔者特意查询了相关资料来进行比较。

 

       韩国江陵的端午祭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虽然过节的日期都在五月五日,但其节日风俗却跟中国的端午节迥然不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习俗包括插艾蒿、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戴荷包、五毒兜兜、拴五彩缕、划龙舟等,这些习俗在韩国的端午祭中没有。韩国的端午祭并不纪念某个人,更多是与节气和自然有关,认为春去夏来,万物生长繁茂,人们在这样的节气采取一定形式进行庆祝。他们的祭祀对象大多是自然神,如“大关岭山神”、洞(村落)城隍等。韩国把端午这一天称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按照韩国特有的风俗,在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江陵端午祭是现在韩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节日习俗之一。原来在韩国许多地区都有端午习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失了。在江陵地区,端午祭有着繁琐的祭祀仪式。如果从迎神的“前夜祭”算起,一般要举行五个昼夜;如果从“山神祭”算起到送神止,时间长达20多天;如果从“谨酿神酒”算起,则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虽都在同一天,但是已经是两个迥然不同的节日了。现如今,粽子更是称为广大人民所喜好的食品。但对于粽子的吃法,我认为除了在正式场合上要遵守一定用餐礼仪外,没必要有太多限制。因为继承传统文化不光是摆样子,最重要的是要注重节日的内涵,增强对民族传统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