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魅流x花开院龙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19:44
出处简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的传统道家思想,讲究无为心态。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即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写作手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 这句话使用的是互文的写法,也就是不以“物或己”而“喜或悲”,意思
  意义
  这句话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财物、外物)的丰富、富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内在涵义是指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 也不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 坚持自己的原则 不受外界的影响
[编辑本段]【现代解释】
  不以物喜:‘物’是指结果,指的是你现在已经得到的东西,可能是金钱、房车,可能是职位、权力,也就是名和利。这个世界越来越是结果为导向的社会,个人的成就越来越与客观得到的名和利直接挂钩,而非主观自我欣赏之类。你对社会的贡献价值会直接与你得到的名利挂钩,当然不排除你运气很好。这些‘物’往往是现在的你的财富、你的成就,是对你过去的价值承认。所以现在我们就比较的容易理解‘不以物喜’这句话了。得到的已经得到了,人的满足感、成就感基本来自于刚刚获得的财富增加,名利增加,也就是增量部分才能给你实在的好感受;若是没有了增量,那么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会日渐减少。所以有句话就叫做‘时过境迁’,指的就是随着时间的走动,心境就会随之变迁。所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现在的财富和名利是对你过去价值的承认,也是未来的起点。人需要始终保持一颗迎接未来的心。我真的遇到过一些很聪明的人,他们在获得了成功之后,在个人的心态上发生了变化,潜意识地就把自己当成了:‘物,还潜意识地要求周围的人都得把他当成:‘物。我想他是走向了歧途和坟墓,就像古龙笔下的百晓生在拼出了兵器普中的第一后,那个第一就从此固步自封,在武林中只有了虚名。所以很重要一点,人只要活着在任何时候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不管你觉得自己是多么厉害的技术大拿也好,销售冠军也好,管理奇芭也好,战略高手也好,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最重要的。路还很长,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还在我们的前头。如果我们只会欣赏现在的‘物’,那么我们就可能失去了更美好的未来。
  不以己悲:人只要活着在任何时候都别把自己不当回事,也就是妄自菲薄,被所谓的权威、所谓的成功者、所谓的领导者所蒙蔽你的双眼,无谓地判定自己的弱小和无能。每个人在看到自己弱点或是失败的时候往往会很沮丧,甚至带着消极的情绪,这样就完全限制了自己的潜力和发展机会,完全埋没了自己,这样是不值得的。每个人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坚强的发展系统,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中不断努力、不断挑战未来的可能性,公司的发展同样也是如此。我们的神五、神六,神七已经上天,在将来我们就会有自己的太空站。我们都有机会去实现别人认为的不可能。做人千万不要看不起自己。对于每个人来说对待自己的未来都需要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那就很好了。
[编辑本段]个人感想
  【我的人生坐标】
  海燕在风浪中抨击,没有在海潮的大海上做片刻的停歇。
  雪莲在冰雪中绽放,没有在严寒的冰川下低头。
  荆棘鸟在骤雨中前进,没有在阴郁的天空滑翔而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蕴涵了人生的哲理,需要用一生去履行!
  这八个字从我口中说出似乎还显得很稚嫩,但是人生需要正确的定位,需要一盏明灯指引我生命前进的方向。
  人的一生面临太多得失,所谓“得失”,也许真的有得必有失;所谓“舍得”,也许真的先舍才有得!但我想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得到的多了,而是因为计较的少了。人生的价值也不在于他创造了多少财富,而在于他奉献了多少财富。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有种种近期效益的诱惑。这时候,人很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必须追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怎样才能跟梦想靠得更近,放弃,也许为了另一种坚持。人生有梦,但筑梦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能知道要什么,能够做到什么,不可能做到什么就很不错。
  人生中的伤害和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化解痛苦,寻找来自内心的支持的力量。是的,当不如意时,就把所有的烦恼都沉入心底吧,不要为那些不顺心的事纠缠。只有让他慢慢地沉淀下来,才会显出生活的快乐和明媚。
  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我想无论是面临什么得失,面临什么困难,只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一切都是那么不起眼,甚至可以一笑而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风云变幻,自云淡风清。——这就是我的人生坐标。
[编辑本段]个人建议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说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凡事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纵观历史,多少迁客骚人就是因为缺少这样一种心态,因环境变迁而怀忧丧志,最终把豪情通通丧失掉。唐朝的李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因深受打击而成天抑郁不安,一位奇才仅27岁就消失于中唐的诗坛。
  孟子云:士穷不离义,达不离道。这才是人生最正确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很轻易就被身边发生的事改变心态,那么,你的承受力未免太差了吧。
  退一步想想天空多么的辽阔,人的一生就像几滴露水,露水蒸发后就无影无踪。因此,你何必去为眼前的芝麻小事大动干戈或伤心劳神呢?
  欧阳修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不怨天忧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实在得利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而致。
  朋友,学会做人要先学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从容不迫地做一个成功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对于任何一个而立之年的人来来说,相信都曾有过一段绚丽的爱情故事。但只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才会令自己至感,至深。
   这个过去完成式的起始早在98年。人的命运真是上天注定,我们单位分来一位身材高挑,面容清秀的小姑娘。因为我们单位是个非常“革命”的单位,而且几年来很少来新人,加之我也只比她早来工作一年,我们非常热心的书记自然经常给我们提供共事的机会,当时还很有点“政治”色彩。但是那时我对她并没多大感触,甚至有些逆反。因为我们哥儿们些都认为,最没本事的人才在自己单位找女朋友。
   终于一年以后,我们有了一次共同出差学习的机会。她就是只懒猫,每天早晨得要我叫她起床去早餐。每天我们一起就餐,上课,逛街。短短几天里,我被她的聪颖、执着吸引了。学习的最后一天,按惯例是组织我们出去游玩。我只记得那天的天气特别的好,周围的人也对我们格外热心。我们翻山、荡舟,她说我买的枇杷很甜,我胳膊划船也特别有力。在湖心宽阔的地方,她突然站起身来,对着空中飞翔的白鹤大喊,好美。。。。。。对于一个从未涉足过爱情的我,真的,在想,她是我的女朋友吗?
   遗憾的是,我并不是个很擅于表白和勇敢的人,相反,我非常腼腆跟懦弱。记得有一次,单位刚买了套很昂贵的设备,来了个老外,外号“丹顶鹤”,因为那老外个儿特高,出办公室时不小心擦破了秃秃的头顶。在外场做调试时,只有我跟她两人,她是技术员兼翻译。工作累了,“丹顶鹤”找了地方到一旁休息,她也坐在草丛里,我就站着跟她一边聊工作一边聊这个“丹顶鹤”玩,反正他听不懂。聊着聊着,一时半会儿没有了语言,我只觉得她那张脸好嫩,我晕了,她半耷拉着脑袋,两只小手合放在耳旁,脸蛋被太阳晒的红扑扑的,很甜美的样子。突然,她娇滇的说要我拉她起来,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一把拉住我的手,我竟然一个踉跄,差点没跌倒。。。。。。
   也许是我的愚笨,也许是她的才华四溢,她总是能出现在我们年轻人的中心。有一次旅游,是在8月的盛夏,我们5人小队去了附近一座小山避暑,搭车食宿,她伶牙利齿,我那个交往至深的铁哥们儿巧舌如簧,我们的队伍充满了年轻人的气息。一天傍晚,我们在河滩嬉戏,烧烤,一直玩到天很黑,好不热闹。这次,主角不是我,她因为我甚至差点破坏了气氛而生气。半夜,她跟我们玩纸牌算命,先是跟我那哥儿们算,记不得怎么个算法了,但结果是说他的女朋友可能就在身边,然后给我补了一挂,结论是我的女朋友会是相亲的。是夜,我居然还跟他同宿一床。第二天,他们开始挽手旁臂,我们的相片我一张夜没保留。回去的时候,换成了他俩在车后座,时逢山下大雨滂沱,一辆错路车挽救了我的尴尬,我说去我哥那里不回单位,就转车了。那时我记的真是清楚,售票员两把大伞撑住车门,我一步便跳上那辆车,透过雨水的两面玻璃,我还能依稀看到后座上的他俩与我相向而去。
   回来后,我也曾经低调。那一次半夜,我满脑子浮想,开着朋友的摩托车以80公里的时速冲出跑道,好在跑道两旁都是植被,我仅是手脚磨破,只是可惜我那件刚买的心爱的衬衣。第二天我照样硬撑起腰板,直起双腿一起开青工会,除了我手上的伤,没人知道我身上在淌血。但我不会去醉酒,我竭力安慰自己。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不眠之夜后,我决心坦然面对这对恋人和单位。是的,2两年以来,我跟她本来就不算什么,况且适合她的并不是我,而是他。
   也不知道是我太从容还是什么,他们的交往并不顺利,甚至从来没有让我看到过。后来,我开始不太爱交朋友,每周末的炖鸡汤我也不再请她来吃。她跟他也开始逐渐疏远,依然时常来我这里上网。但我知道,她太优秀了,我跟她,是不会有结果的。终于,在2001年的平安夜,也就是她的生日,在她跟她的朋友们热闹回来之后,我送了她一个我平时最喜欢的音乐钟和她最喜欢的邮票首日封,希望她不要在睡懒觉,首日封里有我两天才写完的一封信,写的很含蓄,大意是她是个多姿多彩的人让她把握好自己的生活的意思。信纸叠的很薄,用胶水粘了口,不容易察觉,至今也不知她看到没有。
   不久同事们给我介绍了个女孩,比我小3岁,也就是我现在的妻子。婚前,她天天来我这里上网,但我知道,我的婚姻已不可改变。在过两个月,我就要当父亲了,引用古人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的,一种别样的感受。而立之年的我,心目中,最爱的,是我曾经最心动的女孩,虽然我们仅仅只有牵手,但那份纯真的心动,是为我一辈子永恒的珍爱。

我们看一个人的心定不下来、净不下来,心里一团糟,这个人绝对没有智慧。世出世间法是一样的,办大事的人,心常常是静止不动的。什么境界现前,他都能如如不动,这样的人才有智慧光明,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如果事情一临头,心里就慌乱了,这种人绝对成不了器。我们要开智慧,就要从定境中下手。所以我们要是不能够极力格除物欲,本有的真知,没办法现前,亦难彻底显现。换句话说,我们本具的般若智慧,我们有一分格致的功夫,智慧就透一分;有十分的功夫,就透十分的智慧。智慧的显现,就以我们格致功夫的深浅而定。


“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这句话也就是教我们,平常用功的方法。“日用云为”就是日常生活,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眠。就在日常生活当中,长期不断觉照,就是使觉照的功夫不要间断。为什么呢?觉照的功夫一间断,无明就起来,烦恼就现前。我们觉照的功夫提起来的时候,无明没有了,烦恼也没有了。烦恼好像霜露一样,觉照就像太阳一样;太阳一出来,霜露就溶化了,烟消云散了。可见得这觉照的功夫,对我们是非常的重要。

“常起觉照”,重要是在‘常’字;偶尔的觉照我们也有,就是不能保持‘常’这个字。其实觉照的功夫,在我们现在的人来讲,有五分钟、十分钟,就很不容易了。我们自己想想,在一天当中,有没有五分钟、十分钟的觉照?恐怕从早到晚,一刹那也没有。但我们听经的时候,也许会有一点,在认真听讲的时候,会有一点觉照的功夫。但是离开讲堂以后就又忘掉了,功夫又提不起来。如果不常常听经、看经的人,单单烧香拜佛,恐怕一生当中,难得有几次觉照现前。失去觉照的现象,就是“违理情想”。‘理’就是指前面的‘诚’与‘明’,‘真心不二’之理。也就是《楞严》所讲的‘相妄性真’之理;《般若经》里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违背这个理,一定是落到情识一端去了。情想起来了(‘情’就是分别执著),这时候就是‘识’作主了。理是‘性’,情是‘识’。换句话说,转本性成阿赖耶识,成为情想。转真如本性成阿赖耶识,就是‘转圣作狂’了。这是大大的颠倒。祖师在这里教导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起觉照功夫,“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不要常有违理情想,连暂时有这个现象,也不可以。可体会得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的深意。‘念’就是违理情想,我们不要怕,怕的是没有觉照。只要有觉照,违理情想,立刻就烟消云散了;常住真心就立刻又恢复光明。□

‘如此则庶乎。处暗室无亏。履平地若恐。对青天而惧。闻雷霆不惊。’这是尤注举几个例子,说我们心安理得。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提得起观照的功夫,虽处暗室不做亏心事;因为我们的心地永远是清净光明的。□


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自彼。于我何干。来不豫计。去不留恋

这几句话,对我们修行人作用太大了。我们为什么被境界转呢?所谓被别人牵著鼻子走,这是我们不会修。印光祖师在这里,才传授我们看家的本事,首先叫我们“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心要虚、要明,‘洞彻’两个字是形容虚明的。心里不能有一物,也就是不能有牵挂,不可以有执著。为什么不可以有呢?因为真心里本来没有。凡是心里有牵挂、有分别、有执著,都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里面没有这些。我们要觉悟,心里有牵挂,就要想到这错了;妄心在用事,就要认识这是妄心,不是自己的真心。


“如镜当台”,心好像明镜一样。


“随境映现”,随著外面的境界,古人所讲:‘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古时候的外国人,我们称作胡人,外国人走到镜子的前面,镜子就现一个外国人的影相。‘汉’是我们中国人,中国人在镜子面前,现的是中国人的影相。事实上镜子里,并没有汉跟胡,镜子里面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它可以随著境界而现象。虽随著境界现象。


“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它只是照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并不能转变它。因为它永远如如不动、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心地里头,一物也没有,无牵无挂。如果说看到镜子的相,觉得这相不错,把它画上去,那就染上了,就为境界所转了。

我们现在很可怜,随著外面境界转;眼见色,为色所转;耳闻声,为音声所转。一点都作不了主。古人把这样的人比喻作老牛,牛被人用一根绳子穿在鼻子上,牵著走;叫它到东就到东,到西就到西。我们现在,鼻子就被五欲六尘牵著走,我们想想看可不可怜!为什么呢?就是我们自己的心作不了主宰,我们不知道,真心是不动的,是空寂的、湛然的、灵虚的。换句话说,我们自己不认识自己。襌家话头里面,有参‘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自己本人。我们不知道,没找到本人。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完全不知道在那里,迷失了。外面境界相与我们有没有干涉呢?没有干涉,正如同明镜现相一样。


“妍媸自彼”,‘妍’是美好,‘媸’是丑陋。镜子照的相,美也好、丑也好,与镜子何干呢?并不相干。所以我们自己的心就是一面镜子。神秀大师所讲的:‘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五祖也很赞叹。因为初学的人能够这样用功,也就不错了。我们自己要常常想,我们这个心像明镜一样,照虽然照,一尘不染。好、丑、香、臭是外面的境界,我之心如镜子实在不染,如如不动,我们初学能够这样用功就不错了。虽然这不是第一义,也算是第二义,与第一义就相差不远了。《楞严经》所谓的第二月,捏目所见的第二月,而不是水中的月影,所以把心比喻作明镜台,是第二月,也就相当难得了。所以要知道外面的境界,五欲六尘的境界确确实实与自己心性没有关系。这个道理要是明白了,“来不豫计,去不留恋”,这有多自在,多自由。来的时候没有欢喜心,也没有期望我要等待著他;去了心里也没有烦恼,不留恋。就像明镜照物一样,来的时候,明镜没有欢喜;去的时候,也没有烦恼。几时我们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能做到这样,我们在佛法里面,基础算是打好了,好像盖大楼,地基已经打好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如如不动,这是何等的重要。当然我们都想得到这样的功夫,可是话说回来,这个功夫真正的修学起来,又谈何容易。难与易,在于我们自己的诚心,如果我们诚心的去做,就不难;假如我们放纵的去做,那就难了。我们不认真,马马虎虎的做,很难有绩效。下文是祖师教给我们对治的方法:


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令尽。


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心里面稍稍动了妄想分别、贪嗔痴慢的念头;只要一动这个念,马上就要对治。这种念头一动,就是病,在这一动念时,立刻就下针砭,要治疗它是很容易办得到。必须要想法子对付它,剿除令尽。比喻说:


如与贼军对敌。不但不使侵我封疆。尚须斩将搴旗。剿灭余党。其制军之法。必须严以自治。


这个比喻很好懂,把烦恼比喻为‘贼’,这是佛经常用的比喻。六种根本烦恼,也称之为六贼。因为它能贼害我们的真心本性,把我们真如本性里的功德智慧,都障盖住,而不能现前,所以把它比喻为贼。也有的地方,把六尘比喻为贼。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若心执取,这些也能染污我们的真如本性。所以对待烦恼、对付五欲六尘,正如与贼军对敌一样。我们要是不能克服它,它就要战胜我们;换句话说,不是它投降,便是我投降。我们要能够战胜了,我们就是圣人,就是佛菩萨;要是败了,就是凡夫,还是在六道轮回,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所以对付五欲六尘,要像作战一样,不但不能叫它侵犯我们的本性,而且要把它消灭得干干净净,这功德才能算圆满,才能够成就。“其制军之法”,就是平素对自己的训练,自己训练成一套看家的本事,来对付五欲六尘,对付无明烦恼。至于对治的本事,祖师给我们提出几个原则,这几个原则,非常的重要。

这就是我们的明德。在佛法里面讲恢复了本性,禅家所说的明心见性。我们要知道,明心见性,孔夫子也做得到。为什么他能做到?功夫路子正确!由格物而致知,由致知而诚意,由诚意而正心,所以才能明心见性,而后发挥全体大用。大用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夫子所教诫的,就是菩萨道!后世人不如孔子,为什么不如?不懂得格物两个字怎么讲法。你看后来的大儒,将格物看作研究物质的道理,研究物理,变成现在的物质科学。完全用分别心、执著心、妄想心,去研究。观察外面的境界,物象,那怎么能见性呢?怎么能得到真智慧呢?换句话说,怎么能得到圣人的智慧?可见一个字错解了,根本一错,后面完全都错了。那么,格正物欲,古大德司马光就是这个说法。他是宋朝的宰相,也是学佛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大居士,他的讲法与佛法的讲法没有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