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道学者86时装属性:施肥300问之1-4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06:52

2011-03-31 11:43:55|  分类: 果业——土肥水管 |  标签:作物  肥料  土壤  施肥  养分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什么叫做肥料?返回

  凡是为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提高土壤肥力而施入土壤的物质都叫肥料。直接供给作物必需营养的那些肥料称为直接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和复合肥料都属于这一类。而另一些主要是为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条件的肥料称为间接肥料,如石灰、石膏和细菌肥料等就属于这一类。然而,这两类肥料有时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如有机肥料既是直接肥料又是间接肥料。

2、作物必需哪些营养元素?返回

  凡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叫做必需营养元素。现在在植物体中已发现了70种以上的元素,但并不都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根据研究,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它们是:碳(C)、氢(H)、氧(O)、氮(N)、钾(K)、磷(P)、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锌(Zn)、硼(B)、钼(Mo)、铜(Cu)、氯(Cl)。

3、哪些营养元素叫做大量元素?哪些叫做微量元素?什么叫做"肥料三要素"?返回

  植物生长发育必需上述16种元素,但对其需要量有很大差别,习惯上把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称为大量元素;把需要量少的,含量在0.01%以下的其余7种元素称为微量元素。植物对氮、磷、钾需要较多,而土壤又往往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经常要通过施肥来供应作物的需要,故称它们为"肥料三要素"。

4、什么是有益元素和超微量元素?返回

  有些元素虽然是必需元素,但它们对植物有一定的营养作用,这些元素被称为有益元素,如钴(Co),它是非必需元素,但它是豆科作物根瘤菌固氮时必需的元素,因此它对豆科的生长有良好的影响。钠(Na)、硅(Si)、碘(I)、硒(Se)、锶(Sr)镍(Ni)、钒(V)等也是有益元素。超微量元素是指那些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很少的(在十万分之几以下)非必需元素,其中有些是有益元素,如硒、镉、汞等元素。

5、作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从哪里来?返回

  植物所需的碳、氢、氧来自空气和水,氮素主要来自土壤,其余元素来自土壤。所以除了碳、氢、氧外,植物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这些养分。

6、作物主要从土壤中吸收什么形态的养分?返回

  作物主要是吸收土壤中的无机态离子,如K+、NH+4、NO-3、Ca#等等;但也能吸收某些可溶性有机物,如尿素、氨基酸、酰胺、核酸和磷酸甘油酸等。化肥主要供给无机态离子养分,容易溶在水中的,肥效就快;有机肥既能供给离子态养分(分解后)又能供给部分有机态养分。

7、作物怎样吸收养分?返回

  作物是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的,但首先根系与养分必须接触即养分在根表面才能被吸收进根中。养分怎样才能到达根表面呢?一个途径是根系伸展直接接促养分。通常把这种方式叫截获。根系截获的养分是很少的;另一个途径是扩散,即养分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当根系附近的养分浓度高于根表时,养分就向根表扩散;再一个途径是质流,即质体流动,这是叶片蒸腾的作用引起的,由于蒸腾而消耗了根表附近大量水分,促使周围水分向根表移动,水中的养分也就随着移向根表。作物对根表养分的吸收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个过程。被动吸收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化学物理过程,例如养分通过扩散或电荷平衡进入细胞中;主动吸收是一个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而且有选择性。有人认为养分通过被动吸收进入自由空间,(指细胞壁与原生质膜之间)后,在质膜上遇上一种叫载体的物质,载体把离子养分载入细胞质内,而载体是需要能量才能工作的。就象汽车是载体,汽车需要汽油才能走动一样。所以如果植株供给根部的能量少,或者某些条件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以及缺乏磷素,都将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8、什么叫做合理施肥?返回

  合理施肥就是要求施肥能达到下列三方面的目的:①施肥能使植物获得高产和优质;②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③改善土壤条件为高产稳产创造良好的基础,即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9、合理施肥主要依据是什么?返回

  施肥的对象主要是作物,因此,施肥首先要考虑作物的营养特性。各种作物的营养是不同的,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营养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就是说,不同作物或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其比例都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玉米要形成100公斤产量需要从土中吸取2.57公斤的氮(N)、0.86公斤的磷(P2O5)、2.14公斤的钾(K2O),而马铃薯产100公斤块薯只需要0.5公斤氮(N)、0.2公斤磷(P2O5)和1.06公斤钾(K2O)即可。谷类作物和叶菜类蔬菜需氮很多,但豆类作物则需氮较少。因为它们自身有根瘤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又如香蕉需钾很多,但需磷则较少。所以作物营养特性是施肥最重要的依据。

  其次,施肥主要是通过土壤供给作物营养的,那么土壤性质必然影响施肥的效果,所以施肥也必须根据土壤性质来进行,其中,着考虑的是土壤中各养分的含量、保肥供肥能力和是否存在障碍因子等情况。

  再次,就是考虑气候与施肥的关系,干旱工区或干季节、雨水多的地区和季节、低温和高温季节应如何施肥。总之气候影响施肥效果,施肥影响作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与利用。

  此外,施肥必须考虑与其他农业技术措施的配合。

10、什么叫做作物营养临界期、临界值和营养最大效率期?返回

  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与施肥效果关系最密切。

  营养临界是指作物在某一个生育时期对养分的要求虽然数量不多,但如果缺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作物生长发育生成显著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对大多数作物来说,临界期一般出现在生长初期,磷的临界期出现较早,氮次之,钾较晚。所以在生产中常用磷肥作种肥以保证作物生长初期获得足够的磷素。氮的营养临界期,水稻在三叶期和幼穗分化期;小麦、玉米在分蘖初期和幼穗分化期。钾的营养临界期,水稻在分蘖初期和幼穗形成期。据研究,水稻分蘖期钾含量在1.0%以下时则分蘖停止;在幼穗形成期如含钾量在1.0%以下,则每穗粒数显著减少。

  临界值是作物体内养分低于某一浓度时,它的生长量或产量显著下降,并表现出养分缺乏症状,此时的养分浓度称为"营养临界"值。如上述的水稻分蘖期和幼穗形成期钾的临界值就是1.0%。

  在不同时期所施用的肥料对增产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别,其中有一个时期肥料的营养效果好,这个时期称为营养最大效率期。也就是各单位养分获得的经济产量最高。最大效率往往与作物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相一致。据研究,豌豆最大效率期是在它生长15—40天时间;茄子是从开始结果到盛果期;玉米在喇叭口形成至抽雄时是氮、钾最大效率期限

,开花至乳熟是磷的最大效率期。

  各种作物的营养最大效率期是不同的,我们可通过田间试验确定。方法是将作物生育期划分成几个明显不同的阶段,然后每个阶段施同量的肥料,看哪个阶段的经济产量最高,那个阶段就是营养最大效率期。

11、什么叫做肥料利用率?返回

  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肥料中该种养分总量的百分数。 利用率可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化学分析,按下列公式求得:

           施肥区作物体内该元素的吸收

         量-无肥区作物体内该元素的中吸收量

肥料利用率(%)=————─────────────────×100

           所施肥料中该元素的总量

  在目前栽培技术管理水平下,化肥的利用率大致在以下范围:氮肥为30—50%,磷肥10—15%,钾肥40—70%。

12、什么叫做最小养分律?返回

  最小养分率是德国化学家李比西提出来的。他曾说过:如果土壤中某一种必需养分不足,或者缺乏的时候,即使其他养分都存在,这种土壤仍将成为不毛之地。也就是说,在某种土壤中限制产量的因子是其中最为不足的一种养分。最小养分律提醒我们,在施肥时应找出最影响作物产量的缺乏养分,以及各种必须养分之间的适当比例的关系。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解决了某种最小养分之后,另外某种养分可能上升为最小养分。

13、什么叫做报酬递减律?返回

  报酬递补减率首先是欧洲经济学家杜尔哥和安德森提出来的,它反映了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它的意思是: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增多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增加每单位劳动量或资本量的报酬却在逐渐减少。例如在施肥上,某种养分的效果,以其在土壤中越不足时效果越大,但若逐渐增加该种养分的施用量,那么,每单位养分的增产量就逐渐减少。所以,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不一定是最佳施肥量,因经济效益下降使得增产不增收。所以不要盲目加大施肥量。有人根据试验推算,最佳施肥量大约比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减少5%左右。

14、什么叫做因子综合作用律?返回

  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到各因子(水、肥、气、热、光及其他农业技术措施)影响的,只有在外界条件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施肥的效果。因子综合作用率的中心意思就是:作物产量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诸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作物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该限制因子的制约。所以施肥就与其他农业技术措施配合,各种肥分之间也要配合施用。例如水能控肥,施肥与灌溉的配合就很重要。

15、什么叫做养分子之间的正相互作用效应和负相互作用效应?返回

  如果土壤中缺乏两种和两种以上养分,仅仅单独补充其中一种,对作物的生长或产量是不会有显著影响的,而同时施入两种养分可能产生很大影响。当作用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时的增产效应大于对两种养分单独施用时的增产效应之和时,这两种养分之间就具有正的相互作用效应,或称正连应效应。当作物同时施用该两种养分的增产效应小于两种养分单独施用时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叫做两种养分之间具有负相互相作用效应。如果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等于单独施用时的增产效应,则养分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效应。例如,水稻施用氮、钾肥试验所得结果如下:

 

处 理产 量(公斤/亩)

(1)不施肥(CK)500

(2)单施氮肥(N)600

(3)单施钾肥(K)580

(4)施氮、钾肥(NK)750

 

  氮、 钾之间的关系为:N·K=(NK-CK)-(N-CK)-(K-CK)

  把产量代入公式得:

  N·K=(750-500)-(600-500)-(580-500)

  =250-100-80

  =70

  氮、钾的增产效应大于其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因此氮、钾之间具有正连应效应。

  如果存在正效应,施肥时应尽量同时施用该养分;相反,则避免同时施用。如没有相关效应,则怎样施都无关系。

16、什么叫离子间的拮抗作用?返回

  上面已谈到,根系从土壤中吸取养分主要是土壤中的无机态离子养分。某一离子的存在,抑制另一离子的被吸收,这种关系叫做离子间的拮抗作用。现在知道,K+与Mg#之间有拮抗作用,钾对镁拮抗强烈、镁对钾较弱;Ca#与Mg#、K+与Ca#也有拮抗作用,K+与NH+4之间有人认为存在拮抗,也有人认为没有拮抗,意见还不一至。阴离子如Cl-、NO-3、H2PO-4之间也存在拮抗作用。所以在生产上要注意这种关系。例如在酸性土上施用石灰或较多的钾肥,可能诱发作物缺镁。

17、什么叫离子间的协助作用?返回

  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被吸收,叫做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据研究表明,钙离子在低浓度度情况下能促进K+、NH+4等一价阳离子的被子吸收。但浓度太大则有抑制作用。阴离子对阳离子一般都有协助作用。如Cl-能促进K+的被吸收,NO-3可促进Mg#的被吸收。

18、什么叫基肥、种肥和追肥?返回

  基肥是播种前或移植前施入土壤的肥料。基肥的作用主要是供给作物整个生长期所需养分。为改良土壤而施用的肥料一般也作基肥施下。

  种肥是指下播种同时施下或与种子拌混的肥料。种肥的作用主要是供给幼苗对养分的需要。因为肥料就在种子附近,幼苗根系很快能吸收到养分。

  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中加施的肥料。追肥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供应作物某个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或者被充基肥的不足。生产上通常是基肥、种肥和追肥相结合,一般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19、什么叫要外施肥?它有哪些优点?返回

  植物除了根部能吸收养分外,叶子及绿色枝条也能吸收养分。把含有养分的溶液喷到作物的地上部分(主要是叶片)叫做根外施肥。

  根外施肥的优点在于:

  (1)直接供给作物有效养分,防止在土壤中被固定或转化而降低肥效。

  (2)当要系的吸收力弱时进行根外施肥,作物容易吸收到养分。如水稻生长后期叶部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会收到良好效果。

  (3)叶片对养分的吸收及转化比根快,能及时补充作物对养分的需要。例如,尿素施于土壤中一般需4—5天后才见效,但根外喷施往往1—2天后就见效。所以在防治缺素症时采用根外施肥效果好。

  (4)根外施肥适宜机械化,并经济有效。根外施肥的用量通常只有土壤的10%左右,许多肥料特别是尿素可与许多农药混合同时喷施。节省时间和劳力;如用机械喷施效率高效果快。在果树、茶树和蔬菜栽培中采用根外施肥最适合。现在国外在菠萝施肥方面多采用机械根外施肥。

20、根外施肥要注意哪些问题?返回

  根外施肥要获得良好的效果就注意下列事项:

  (1)叶片湿润时间尽量长。根外喷施后叶片湿润时间越长,植物吸收的养分越多。因此,一般选择下午4时以后,或上午九时以前喷施较好,中午太阳猛烈和大风下雨都不适宜进行。如果是阴天则全天都可进行。

  (2)溶液要充分粘附在叶片上。为了做到这一点,一般使用性能较好的喷雾器;最好混合少量的"湿润剂",如中性肥皂或海鸥洗涤剂(酸碱性强的都不适宜),浓度一般用0.1—0.2%,以促进养分透入叶内。

  (3)营养液的浓度和酸碱度要适当。在允许的浓度范围内溶液浓度越大越有利于叶部的吸收,并可减少配制过多的溶液,浓度太大会灼伤叶片并妨碍吸收。各种作物能忍受的浓度是不同的,一般禾谷类作物可浓些,豆类、果树等双子叶作物可稀些;幼嫩植株可浓些。一般大量营养元素的盐溶液浓度大致为0.2—2%,微量元素的盐溶液大致为0.01—0.1%(或者纯养分浓度0.01%)。具体方法请参看化学肥料部分。

  营养液的酸碱度一般要接近中性,过酸过碱都不利于作物吸收养分。溶液过酸过碱应用稀酸或稀碱调节至近中性,如果溶液中的主要养分是阳离子则可把溶液调至微碱性。如果是阴离子(如硝酸根和磷酸根等)则可调到微酸性。因为这样有利于作物对这些离子的吸收。

  (4)溶液要喷在叶背上。因叶背的气孔多,组织又较疏松,养分容易渗入,而且叶背溶液干得慢,如是禾谷类作物也可两面喷,因叶面也有不少气孔。如果喷施一些在植物体中不易移动的养分,如硼、钙、铁、锰、钼、锌,一般要注意喷在新梢新叶上。由于根外施肥应进行两次以上,可隔7—10天喷一次。每亩可喷50—70公斤水溶液。

  最后还须指出,根外施肥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毕竟作物从其中吸收的数量仍然很少,而且考虑到我国当前机械化程度不高,能源不足,完全用根外施肥代替土壤根际施肥是不适当的,特别是大量营养元素,还是应该以土壤施肥为主,要外施肥为辅助相结合的方法为适宜。

21、什么是速效性肥料和迟效性肥料?返回

  凡是施入土壤中的肥料能立即或很快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都属于速效性肥料。如大多数的化学肥料。凡是不能立即或很快被作物吸收利用,而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分解或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肥料都属迟效性肥料。如绝大多数有机肥、磷矿粉等都是迟效性肥料。

22、什么性质的肥料适宜作基肥、种肥和追肥?返回

  迟效性肥料、在土壤中不易流失的肥料,以改土为主的肥料都适宜作基肥;速效性的对种子或幼苗无害的肥料都可作种肥;速效性肥料和能较快转化为作物能吸收形态的肥料都宜作追肥;根外追肥所用肥料一般是水溶性速效态肥料,某些微量元素肥料根外施肥不一定是速效性的。

23、什么叫生理酸性肥料、生理碱性肥料和生理中性肥料?返回

  某些化学肥料施到土壤中后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由于作物吸收其中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使残留在土壤中的酸根离子较多,从而使土壤(或土壤溶液)的酸度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就叫生理酸性肥料,例如硫酸铵,作物吸收其中的NH+4多于SO=4,残留在土壤中的SO=4与作物代换吸收释放出来的H+(或离解出来的H+)结合成硫酸而使土壤酸性提高。所以硫铵、氯化铵等都是生理酸性肥料。

  同样道理,某些肥料由于作物吸收其中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土壤中残留较多的阳离子,使到土壤碱性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碱性能提高的肥料,叫做生理碱性肥料,例如硝酸钠,作物吸收其中的硝酸根(NO-3)多于纳离子(Na+),钠离子与作物交换出来的的碳酸氢根(HCO-3)结合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水解即呈碱性,也可以是作物吸收硝酸根后在体内还原成氨的过程中消耗一定的酸,作物为了保持细胞pH值的平衡而把多余的氢氧根(OH-)排出体外,从而使土壤碱性提高。所以硝酸钠属于生理碱性肥料。

  所谓生理中性肥料是指肥料中的阴阳离子都是作物吸收的主要养分,而且两者被吸收的数量基本相等,经作物吸收养分后不改变土壤酸碱度的那些肥料,如硝酸铵。碳酸氢铵虽然其中的铵离子被作物吸收多于碳酸氢根(HCO-3),土壤残留较多的碳酸氢根,它与作物交换出来H+结合成碳酸(H2CO3),按理讲碳铵是生理概性肥料,但由于碳酸不稳定,它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的酸性很弱,所以碳铵一般也属生理中性肥料。

  肥料的生理反应对土壤性质及肥效有一定影响,因此,酸性土最好选施生理碱性肥,石灰性土或碱性土最好选施生理酸性肥。我们还可以利用肥料的生理酸性肥料的生理酸性溶解一些非水溶性的肥料以提高其肥效,如将钙镁磷肥或磷矿粉下生理本性肥料混施,可提高磷肥的肥效。

24、大田作物的施肥方式有哪几种?返回

  大田作物施肥方式一般有下列几种:

 

  (1)撒施 是将肥料均匀撒布于土壤中。撒施可以深施,也可表施(浅施)。深施的技术就是就是撒后用犁翻入土壤下层,表施只用耙耙过即可。撒施适用于密值的作物和施肥量较大的情况。撒施的优点是简便,土壤各部位都有养分被作物吸收;缺点是肥料利用率不高,因为肥料不能全部被作物利用,同时肥育了杂草,水溶性磷肥与土壤过多接触,容易被固定而降低肥效,肥料用量大。

  (2)条施和穴施 将肥料施在播种沟和播种穴里,或施在移栽行和穴里就叫条施和穴施。肥料可施在种子的底下,也可施在种子的一侧或两侧。下列情况适合条施和穴施:①肥料用量少;②作物间距大;③容易被土壤固定的肥料,如磷肥;④作物根系发育较差,而土壤肥力较低。

  这种施肥方法的优点是:肥料近根,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因而肥料利用率较高;肥料与土壤接触面小,营养元素被固定的程度低,有效时间比撒施长。  

  (3)喷施 即根外施肥。请参看第20问。

25、果树的拖肥方式有哪几种?返回

  果树施肥方式一般采用下述几种:

  (1)环状施肥 这方式适合幼龄果树,一般以树干为中心开环状沟(宽约30厘米,深40—50厘米)将有机和无机肥施入沟中与土拌匀,环的直径随树木长大逐渐向外推移(沟可与树冠外围垂直)。

  (2)辐射状施肥 这种方式适合幼树施肥,因幼树根系不大,较稀疏。方法出是以树干为中心向外开放射状沟,施肥沟的位置要年年改变。

  (3)沟状施肥 成年树多采用引种方式。一般是在树冠外围垂直的地方在树干相对的两边开沟,开沟位置方向要年年改变,如果树冠已连接,则在树列间开沟即可。沟施有深沟和浅沟两种,一般施重肥、有机肥采用深沟,追肥和施化肥可采用浅沟。沟的深度要根据根系的分部情况来决定,深沟一般50—60厘米,浅沟一般是15—20厘米。

  (4)表施 平地果园且果树根系已达到互相接触或交叉的程度可采用此种方式,一般采用于撒施化肥,施肥后结合松土。这方式省力省时,但经常使用会使根系变浅,磷肥的效果也不太好,如是铵态氮肥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26、化肥袋施法是怎么回事?返回

  近年来,国外研究出一种新的施肥方法叫做化肥袋施法。采用此法,可以节约大量化肥和劳力。所谓袋施法,就是根据各种作物对养分的不同需要,把化肥分装入一个个塑料小袋中。塑料小袋是用赛璐珞制成的,袋上有许多小孔,而且时间久了,它还能逐渐破裂分解。在播种或移植时,把这种化肥小袋埋在农作物旁的土层里。这样在3—6月的时间内,袋中化肥先是经过小孔慢慢地、不断地释放出来,而后随着塑料袋的裂解,较大量的溶解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27、什么是分层施肥?它有何优点?返回

  分层施肥就是把肥料分别施到不同深度的土层中,通常是将基肥的大部分施到较深的土层,将少量肥料施到较浅土层,有时再结合施种肥,使不同浓度的土层中都有养分供给作物吸收利用,适合作物不同生长期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这种施肥方法对一些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的肥料,如磷肥、钾肥等效果更大。

28、氮对作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氮不足对作物有什么影响?表现什么症状?返回

  氮的主要作用首先在于它是生命物质——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含氮16—18%;氮也是核酸的成分;这些都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的生长发育实际上是细胞的增长,缺少氮新细胞就难以形成,植物的生育就会停滞。所以,氮对根系和枝叶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影响。

  氮也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氮时叶绿素形成受阻,使叶片颜色变淡变黄,光合作用减弱甚至停止。氮还是许多酶的成分,没有酶许多代谢过程无法进行。此外,氮也是许多维生素的成分,某些生物碱(如烟碱、茶碱)也含有氮。  

  总之,氮是植物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从生产观念来看,氮对作物栽培无疑是最重要的。氮素供应适量时,作物生长旺盛,叶子的光合作用功能强和长,结实率高,产量高。氮的供应不足;由于蛋白质形成少,导致细胞分裂少,细胞小而壁厚,使之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植株早衰,谷粒不饱满;如是当年缺氮会影响下年果树的萌芽、开花结果。

  作物缺氮的外观症状各种作物有所差异,但比较一致的表现为:①植株矮小瘦弱,分枝或分蘖短少,花序小,果小或谷粒不满;②叶小而窄,色淡绿至黄色,首先是老叶或下部叶子出现症状,然后向上部叶片或嫩叶发展;③某些作物(如番茄、烟草等)叶片呈现紫红色。

29、氮素过多对作物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返回

  缺氮对个物生长发育不利,但氮素过多对作物生长、产量及品质也有不良影响。在氮素过多的情况下,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大量用于和氮合成蛋白质、叶绿素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减少了糖的积累,妨碍了纤维素和果胶的形成,使茎叶疯长,组织柔软,容易倒伏,谷类作物会贪青迟熟,籽粒不饱满,产量下降;由于叶过茂,通风透光差,加上组织柔软,容易发生病虫害;如是果树,氮过多会影响花芽分化,花期氮过多会引起落蕾落花,后期氮肥多果实成熟推迟,着色差,水果味淡。

30、作物主要吸收什么形态的氮素?土壤中的氮形态怎样?返回

  作物吸收的氮主要是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低浓度的硝酸根(NO-2)也可吸收,浓度较高则对作物有害,土壤中的亚硝酸根很少,对作物营养意义不大。某些可溶性有机氮化物,如各种氨基酸、酰胺及尿素等到也能被作物直接吸收,但数量有限。

  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可分为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两大类。土壤中的氮绝大部分以有机态存在,其中大多数是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化合物,它们必需经微生物分解,转变为无机态氮后才能为作物利用。土壤中的无机态氮很少,一般只占总氮量的1—2%,常以NH+4和NO-3形态存在。无机态氮容易从土壤中淋失和挥发,亦能被土壤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固定,所以土壤中有效氮常处于不足状态。为了获得丰产,施用化学氮肥是十分重要的。

31、什么叫做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返回

  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土壤中的铵(或氨)被硝化细菌作用而氧化成硝酸。由铵(或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叫做硝化作用。但在pH5以下,pH8以上硝化作用受到到一定的的抑制,因硝化细菌适宜在pH6.5—7.5下生活。硝化作用使铵变为硝酸根后,移动性增大,有利于作物的吸收,但由于硝酸根不为土壤保存,容易被淋失。

  硝酸根在嫌气(氧气不足)条件下被反硝化细菌作用而还原成一氧化二氮或氮气而挥发。这种由硝态氮还原成气态氮的反应叫做反硝化作用。一般稻田的反硝化损失氮素达35%左右。所以硝态氮肥不适宜水田施用,铵态氮肥和尿素要深施盖土,避免硝化后再一步发生硝化作用损失氮素。

32、磷对作物的作用是什么?作物缺磷有什么症状?磷过多有害吗?返回

  磷不但是植物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成分,而且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

  (1)磷是植物体中多种重要化合物的成分,磷是核酸核蛋白的成分,而这些是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的成分,因此,缺磷会抑制新细胞的形成,使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停滞,出现生产中常遇到的"僵苗"现象。磷也是磷脂、植素和腺三磷(ATP)的成分,磷脂是细胞生物膜的成分,植株是种子中一种磷的特殊贮存形态并对淀粉的合成有促进作用,腺三磷是一种高能物质,为许多生化过程提供能量。此外,许多酶亦含有磷。

  (2)、磷与作物主要代谢过程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磷有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的作用;其次磷对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严重缺磷对蛋白质只有分解没有合成;磷还有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所以施用磷肥对提高作用的蛋白质、糖和油脂含量有良好的效果。

  (3)磷有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的作用 首先它能增强作物的抗旱和抗寒能力,因为磷能增强细胞抗脱水和忍受较高温的能力,能促使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并能调节作物体内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其次,磷能增强作物对外界条件酸碱变化对作物影响的能力,即缓冲能力。此外,磷对提高作物抗病和抗倒伏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如马玲薯晚疫病施磷肥后可减轻。

  作物缺磷的症状,在形态表现上没有缺氮那样明显。一般来说,可以有下列症状:

  (1)生长迟缓,植株矮小,禾谷类作物常呈直立状,叶片与茎的角度小,叶狭小;

  (2)叶色暗绿或灰绿色,缺乏光泽;某些作物如玉米、番茄、烟草等的枝叶呈现紫红色,有些作物有时出现红苗,严重缺磷时叶片枯死脱落,以上这些症状一般老叶先开始,因磷在植物体中可以再利用;

  (3)幼芽及根的生长客观存在到明显的抑制,根细弱而长,则芽成休眠状态或死亡。

  磷过多,对作物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磷过多呼吸作用加强,消耗糖多,减少积累,妨碍淀粉合成,如是禾谷类作物则无效分蘖和秕谷增多,豆类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烟草燃烧性差,柑桔果实着色推迟;此外还会引起作物缺锌缺铁。

33、作物吸收什么形态的磷?土壤中磷的形态怎样?返回

  作物主要吸收正磷酸根(H2PO4-、HPO4、PO4),其中吸收H2PO4-最多,此外也能吸收偏磷酸根(PO3-)和焦磷酸根,(P2O7-4),但数量有限;某些有机磷化合物如已糖、蔗糖磷酸脂、核酸和甘油磷酸脂也能吸收。

  土壤中的磷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通常无机态磷比有机态磷多,无机态磷占全磷量的50—90%。土壤中的无机态磷有30多种,但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1)水性磷化合物 主要有碱金属磷酸盐或碱土金属的一代磷酸盐,如 KH2PO4、NaH2PO4、Ca(H2PO4)2、Mg(H2PO4)2等,这是作物易于吸收的形态,但土中含量少。

  (2)弱酸溶性磷化合物 主要是碱土金属的二代磷酸盐,如CaHPO4、MgHPO4 和等,这类形态的磷作物也能吸收利用。

  (3)难溶性磷化合物 主要是氟磷灰石[Ca10(PO4)6·F2]、氯磷灰石[Ca10(PO4)6Cl2]、磷铝石[Al(OH)2·H2PO4]、粉红碱铁矿[Fe(OH)2·H2PO4]等,这类形态的磷含量最多,但作物难以吸收利用。

  以上三类磷化全物在土壤中可以互相转化。在酸性土壤中存在许多无定开的多水磷酸铁,[FePO4·XH2O]和结晶态粉红磷铁矿,磷酸钙含量少,南方红壤开水稻土中磷酸铁是重要的磷素来源。在酸性土中许多难溶性磷酸盐和少量弱酸溶性磷酸盐常常被铁铝氧化物胶膜包裹而形成所谓闭蓄态磷,这种形态的磷很难释放出来被作物吸收利用。

34、钾对作物的作用是什么?作物缺钾时有何症状?返回

  钾在作物体中的存在形态与氮、磷不同,它主要是以离子态或可溶性盐类或被吸附在原生质表面上而存在,而不是以有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所以钾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现在已知它有下列几方面的作用:

  (1)钾是许多酶的活化剂,酶是作物体中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催化剂,没有酶的作用,许多生理过程无法进行。现在已知有60多种酶需要钾离子作活化剂。

  (2)钾能促进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

民间有句农谚:"做瓦靠坯,番薯靠灰"。说明淀粉类(碳水化合物)作物施钾肥很重要;种甘蔗施钾肥可提高庶糖含量。国外有把钾肥往往获得好的效果。

  (3)钾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根据研究,不管是饲料作物还是粮食作物,吸钾量多的作物其蛋白质含量也高。据测定:20克蛋白质中约有1克的钾。所以,缺钾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形成受抑制。这就是水稻缺钾时分蘖大受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4)钾能增强作物茎秆的坚韧性,增强作物的抗倒伏和抗病虫能力 如水稻胡麻叶斑病、赤枯病、玉米茎腐病和香蕉凋萎病施用钾肥后都可减轻。

  (5)钾能提高作物的抗旱和缺寒能力 这是由于钾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含水量、减少水分的蒸腾损失和提高作物的含糖量之故。如果缺钾,作物含水量下降,根细胞很快衰老。所以干旱地区或季节,越冬作物,要考虑增施钾肥。

  作物缺钾最典型的症状道德是从老叶或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因为钾的再利用程度大,钾不足时,老组织中的钾可转移到幼嫩组织中去但如果严重缺钾,嫩叶也会发生此症状。其次是根系发育不良,根细弱,常呈褐色;在氮素充足时,缺钾的双子叶植物的叶子常卷曲而显皱纹,禾本科作物则茎秆柔软易倒伏,分蘖少,抽穗不整齐。

35、作物吸收什么形态的钾?土壤中有哪几类形态的钾?返回

  作物主要吸收离子形态的钾(K+)。土壤中的钾从其对作物的有效性来衡量,可分为下列几类形态的钾:

  (1)难溶性钾 亦即原生矿物态钾,主要以微斜长石,正长石和白云母等矿态存在。这类钾占土壤全钾量的90%以上。它们很难风化,作物难以利用,需要经长期风化,才能转变为有效钾。

  (2)缓效性钾 这类钾主要是粘土矿物晶层中固定的钾、黑云母和次生矿物水云母中的钾。这类钾在土壤中也很少,约占全钾量的2%。缓绞性钾可以缓慢地不断地补充土壤中的速效性钾。

  (3)速效性钾 这类钾包括土壤胶体上的代换性钾和水溶性钾,这是作物易于吸收的钾,但数量很少,一般占土壤全部钾的1—2%。

36、钙在作物营养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作物缺钙有何症状?怎样防治?返回

  钙以果胶酸钙与其他物质一起构成细胞壁,细胞分裂也要有钙的存在,因此,缺钙会防碍新细胞的形成,细胞壁受到破坏,根尖细胞受到明显破坏;钙对氮的代谢也有一定的作用,根据试验表明,钙离子,对蛋白质和酰胺的合成有促进作用;豆类作物要瘤的形成和固氮作用都要求有较高的浓度的钙营养,如钙不足则影响生物固氮过程,所以在酸性土壤上种花生、大豆等豆类作物时,施用石灰会获得良好的效果;钙还是某些酶的水活化剂;钙还有调节植物体内pH值的功用,钙与钾同时存在,对维持细胞生理平衡和原生物质胶体的正常状态,有着重要作用;钙离子下多种离子有拮抗作用,因此,有钙存在可避免或减少铵、氢、铝、钠离子过多的毒害。此外,钙与真菌病害有一定的关系,据研究,钙含量与真菌病害的感染呈负相关,即钙多病轻,钾多钙少时感病重,如番茄青枯病的发生与茎中钙含量呈负相关。

  作物主要吸收钙离子,豆类作物和蔬菜及某些果树需钙较多,禾谷类作物需钙较少。钙在植物体中移动性小,主要集中在较老的组织中,很少向幼嫩器官运送,因此,作物缺钙症状首先在根尖,顶尖,顶芽或心叶发生。缺钙的症状是植株矮小,未老先衰,幼叶卷曲而脆弱,叶中有坏死组织,根尖和生长细胞逐渐腐烂死亡;许多作物的果实顶部腐烂,如西瓜、番茄、马玲薯的顶部变褐腐烂。

  作物缺钙可施石灰或其他钙肥料改善钙营养,但效果最快最好的是喷0.3—0.5%的硝酸钙溶液。

37、镁在作物营养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作物缺镁时有何症状?怎样防治?返回

  镁是叶绿素的成分,缺镁叶片褪绿,作物给以合成炭水化合物;镁是很多酶的活化剂,如果糖激酶,半乳糖激酶等许多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酶都要镁离子作活化剂,一些参与氮和磷素代谢的酶也要镁离子来活化,镁还有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

  镁在植物体中易从老器官转移到新生器官中,所以,缺镁首先在植株下部老叶表现症状。缺镁时,叶片叶脉间退绿,以后变为均匀的淡黄色或白色,叶内部分组织变褐甚至坏死,某些作物如柑桔叶片基部呈倒∧形保持绿色,而许多蔬菜是叶边缘发黄。

  植物缺镁大原因可能是土壤酸性强,或土壤含钙量高,或是施钾肥太多,而诱发缺镁,缺镁作物喷1%硝酸镁溶液,可获良好效果。

38、硼对作物有哪些营养作用?作物缺硼有何症状?怎样防治?返回

  由于硼不是植物体内的结构成分,不是酶的成分,也不是变价的离子,使得研究它的生理作用造成一定的困难。现在已知的营养作用主要有:

  (1)能促进植物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据研究表明,硼能加强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有利于受精作用,如花粉中含硼低于3ppm则有可能不能受粉;

  (2)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 缺硼会造成碳水化合物合成少,而且运输不畅,滞留在叶中,使到生长点及繁殖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从而导致生长点生长不良和落花落果。

  (3)对蛋白质的合成有影响 构成核糖核酸的一种物质——脲嘧啶的合成需要硼,而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糖核酸,因此硼不足植物的分徨组织的生长受到抑制。

  (4)对叶绿素的的形成有影响 根据用溶液培养油菜,缺硼后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在开花期测定,缺硼植株比健康植株的叶绿素含量低61.6%。

  此外,硼对加强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有良好的影响,如大豆喷硼肥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含油率也提高了,根瘤数根瘤都增加了。

  作物缺硼的最显著的病症是生长点死亡,不能形成或形成不正常的生殖器官;其次是根系腐烂,形成心腐病,落花落果。

  作物缺硼时可喷施0.05—0.1%的硼酸溶液或0.1—0.2%硼砂溶液。平常可进行土壤施硼肥但要注意用量不能多,因土壤中缺硼到中毒的浓度范围很窄。

39、钼对作物有哪些营养作用?作物缺钼有何症状?怎样防治?返回

  豆类作物需要钼最多,其次是十字花科和柑桔属作物,非豆科作物需钼最少。作物吸收进体内的硝酸根必需还原成氨材能合成蛋白质,而钼是硝酸还原酶的成分;同时豆科作物根瘤在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时是一种含钼的固氮酶的作用。根据试验表明,供应适量钼能提高固氮量。钼与锰、铜、锌等到有拮抗作用,因而能减少土壤中这些元素过多而引起植株的失绿病。钼还有增进光合作用强度的作用,据北京师大的试验,小麦施钼肥后,总光合强度比不施的增加10—40%。

  作物缺钼的症状,通常表现在叶片上,一般是叶缘枯焦扭曲或扭转,叶狭小,有时出现鞭状叶,叶脉间缺绿。作物缺钼时可喷施0.05%的钼酸铵溶液。

40、锌对作物有哪些营养作用?作物缺锌有何症状?怎样防治?返回

  锌对植物的作用现在还不完全清楚,已知的是:锌有调节植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的作用,锌能促进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合成,所以缺锌时芽和茎中的生长素明显减少,植物生长受阻,叶子变小;锌还能促进光合作用,因为扩散到叶绿体中的碳酸需要以锌作活化剂的碳酸酐酶促进其分解出CO2来参与光合作用,同时缺锌时叶绿素含量下降,造成白叶或花叶。此外,有人认为锌也影响蛋白质合成,因为信息核糖核酸结构稳定性需要锌,信息核糖核酸的生理作用之一是合成多肽。

  果树对锌比其他作物敏感。果树缺锌常引起小叶病或叶簇病(即在枝条顶端叶片丛生成簇状,特别是落叶果树;花生也常出现小叶和叶簇病;柑桔嫩叶出现叶脉间退绿成网纹状花叶病;水稻基部叶片出现锈斑;逐渐扩大成条纹,植株萎缩。造成"矮缩病";玉米易产生叶片失绿,果穗缺粒秃顶。

  作物缺锌时可喷0.1%的硫酸锌溶液。

41、铁对作物有哪些营养作用?作物缺铁有何症状?怎样防治?返回

  铁比较集中分布在叶绿体中,铁虽然不是叶绿素的成分,但它对叶绿素的形成起酶促作用,因此,缺铁时造成植物"缺绿"或"黄化"。由一铁在植物中很难转移再利用,所以缺绿症首先出现在嫩叶上。铁是铁氧还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铁氧还蛋白与叶绿体结合在光合作用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因此,缺铁时光合作用受到影响;铁氧还蛋白还是豆科作物根瘤中豆血红素的成分(有固氮作用),铁又是铁钼固氮酶的成分,因而缺铁时豆科作物氮素供应受到影响,植株生长受到一定限制。此外,铁是磷酸蔗糖酶最好的活化剂,缺铁时蔗糖的形成受影响;铁也是许多氧化酶的成分,对植物呼吸有促进派作用,缺铁影响呼吸,使高能物质腺三磷(ATP)的形成减少。

  作物缺铁的共同症状是幼叶叶脉间失绿,严重时完全失绿成白色,称为"黄化病"。

  作物缺铁时可喷施0.75—1.0%的硫酸业铁溶液,但由于业铁容易氧化成高铁,很快就不能被作物吸收。而且在植物体中移动性小,并很少横向运输,所以喷施铁肥时,要喷在嫩叶上,并喷2次以上。据试验表明,喷柠檬酸铁或柠檬酸铁铵效果比硫酸亚铁好。

42、锰对作物有哪些营养作用?作物缺锰有何症状?怎样防治?返回

  锰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

  (1)促进光合作用 近年来初步证明锰参与叶绿体的结构,约200个叶绿体分子中有3—4个锰原子;锰是水光解的催化剂,反应大至如下:

        光

  2H2O──────→O2↑+4H++4e(电子)

     Cl.Mn-叶绿体

  放出的电子和氢离子参与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

  (2)锰是许多酶的活化剂 如柠檬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核糖核酸聚合酶、精氨酸酶等到都需要锰做活化剂,所以锰与碳素代谢、氮素代谢都有关系。

  (3)有调节氧化还原电位的作用 主要是锰本身是个变价离子,有2价、3价和4价。

  锰有促进种子发芽

幼茼生长、加速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作用。如根据罗宗洛等到人试验,用浓度为每升水中含有1—50毫克的锰的溶液浸种能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我们用0.01%硫酸锰浸黄瓜种,结果出芽整齐,根粗且长。

  作物缺锰叶片的主脉和侧脉附近为深绿色,呈带状,叶脉间为浅绿色,这种失绿症一般出现在新的枝条上;严重缺锰时叶脉间的失绿区域变成灰绿到灰白色,叶片薄,枝条有顶枯现象。禾本科作物缺锰则出现与叶脉平行为失绿条纹(浅绿色),以后逐渐变成灰绿色、灰白色或褐红色。

  作物缺锰时一般可喷施0.05—0.1%硫酸锰溶液。

43、广西栽培作物易出现缺乏哪几种微量元素的情况?返回

  广西土壤,不论是石灰性还是酸性土,有效锌和有效硼一般都偏低,因此,在许多地方,多种作物上出现了缺锌、缺硼的症状,特别是在柑桔栽培上容易发生缺锌、硼,大豆、花生和玉米等到作物也出现缺锌、缺硼。在菠萝栽培上也出现过缺铁,但这不是土壤中缺铁引起的,而是由于锰过多而诱发缺铁的,因此没有普遍性,到现在还未发现有作物出现缺钼症,但据我们试验,在酸性红壤上种豆科作物,施钼肥获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

44、在什么条件下可能缺乏微量元素?返回

  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有效性的微量元素含量太低,其次是由于离子抗拮关系而诱发作物缺乏微量元素。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pH值,在中性以上的条件下,硼、锌、铁、锰、铜的有效性下降,有可能使作物缺乏这些微量元素,所以石灰性土容易出现硼、锌、铁缺素症;在酸性的情况下以上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较高,但在南方由于雨水较多,容易淋失,特别是砂性较大的土壤也会出现这些微量元素缺乏症;在施用石灰较多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诱发作物出现缺素症。此外,在酸性红壤上钼的有效性低,有可能出现缺钼症;而在中性以上的土壤中钼的有效性提高,一般不会缺钼。

45、如何估算作物施肥量?返回

  合理的作物施肥量不能单凭经验来决定,要根据计划产量、产量所需养分多少、土壤供肥能力、各种肥料的利用率来计算。

            作物产量指标          形成100公斤经济

  计划产量所需养分=───────── × ─────────────

              100            产量所需养分量

  例如:计划水稻亩产500公斤,所需氮素为:

              500×2.25

  计划产量所需素(公斤)=──────── = 11.25

               100

  式中:2.25是产100公斤水稻需吸收的氮量(可从本书附表8中查得)。

  土壤供肥量和肥料利用率,可引用当地研究机关的资料,亦可作简单的田间试验。例如:水稻要素肥效试验可设①不施肥区;②施磷钾肥不施氮肥区;③施氮钾肥不施磷肥区;④施氮磷肥不施钾肥区;⑤施氮磷钾肥区。重复3—4次,并设几个不同施肥量水平,然后分别将不同处理的产量折算成亩产量,分别求出土壤氮磷钾的供肥能力。譬如试验结果如下:

          水稻三要素试验结果(公斤/亩)

不施肥区无氮肥区无磷肥区无钾肥区氮磷肥区

280 300 380 350400

 

 

  土壤供氮量=300/100×2.25=6.75(公斤/亩)        

  土壤供磷量=380/100×1.25=4.75(公斤/亩)

  土壤供钾量=350/100×3.13=10.95(公斤/亩)

  此外,根据无肥区的产量也可以粗略地估算土壤肥量。

  假设全肥区施氮量为5公斤,那么氮肥利用率如下:

        (全肥区产量-无氮肥区产量)×2.25÷100   

  氮肥利用率=────────────────────×100%

                 5

        (400-300)×2.25÷100

       =───────────×100%

             5

  磷钾肥利用率也如此推算。

         计划产量所需养分量-土壤供肥量

  作物施肥量=────────────────────

         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例:计划亩产水稻500公斤,需要施尿素多少公斤。

            (500×2.25÷100)-6.75

  尿素施用量(公斤/亩)=───────────

              46%×45%

            =21.74

  式中:46%为尿素含N量,45%为尿素利用率。

46、什么是测土施肥?返回

  测土施肥就是根据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土壤各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全量及有效性含量)然后根据全国土壤普查和当地研究机关的资料,对照判断出哪些养分处在丰缺的范围,找出限制产量的最小养分和影响产量的其他不足养分,有针对性地施用肥料和制订出适合该土壤的养分比施肥量。测土施肥应该与作物需肥特性及计划产量结合考虑。

47、什么叫做配方施肥?返回

  所谓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含量及其供肥性能,以及田间肥料试验结果,综合考虑提出氮、磷、钾、钙、镁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措施。

  配方,即是根据土壤、作物需肥情况,产前定肥、定量、肥料配方中,应包括一定数量的有机肥,以保持地力稳定和提高供肥水平。施肥,就是根据配方确定的肥料品种、用量与土壤和作物的特性,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的比例、次数、时间、用量和施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