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窟卡在55层火龙:领导干部要用“五德”铸魂、从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50:22

领导干部要用“五德”铸魂、从政
2011年08月15日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韩华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是第一次全面地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进行的科学阐述,进一步突出了德的地位,丰富了德的内涵,明确了德的境界,既是我们考察干部、识别干部、选用干部的指针,也是教育干部、培养干部、管理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应遵循的原则。“五德”,循序渐进、相辅相成。在这里,既是对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和导向上的新发展,又是对党的干部个人素质和个人品德提高的新要求。按“五德”用人、教育人、培养人,这符合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就用“五德”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认识,特写出“用‘五德’铸魂、从政”一文。

  一、“以德修身”是为官的根本。古人曰:“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当官,以什么为本呢?唯有一个字:“德”。从《左传》引古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到汉《中论》的“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从梁启超“公德者诚人类生存之基本哉”,到陶行知“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都明白无误地向世人传递一个亘古不变的公理:立身做人,以德修身,以德为本。身之不修,德之不立;德之不立,威之不树。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祟。《史记》上讲:“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温家宝总理说过:“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灿烂。”做官德为首,为政先修德;德是立身之本,从政德为要。以德修身,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上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名言、警句,也是当官从政的基本要求、根本法则。当官从政需要修身、必须修身、坚持修身,不修身,就身不道、心不洁、体不健、行不美,就会脱离群众、违背群众利益,走到邪路上去,甚而腐化、腐败起来,被群众所打倒,丧失权力、政权。修身是多方面、多内容、长远的,而唯以德修身,才能抓住修身的最主要、最本质、最关键性的主题、主课、主考。修身立德,治世之本。官德是一个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既包括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素养,又包括作风等方面的表现,综合反映的是当官从政者的从政德行。百行以德为首,做官以德为本。人,无德不可立世;官,无德难以从政。“为政以德,修己安民”,这是治国兴邦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今天,领导干部常修为官从政之德,这不仅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又是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之要、之基、之首。同时,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备的政治品格、素养、素质。道德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既是一种对善恶的评价,也是一种人生行为的活动标准;既表现为道德心理和意识现象,也表现为道德行为与活动内涵;同时,还表现为道德原则和规范准则。古人讲:“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以一日无德”。我们党深深懂得:品德是党性的基础,党性是品德的升华,修养党性先要从端正品德做起,德正则事业兴,德厚则根基深;全党道德建设有赖于每个党员的自觉养成,个体都过硬了整体就会合格,我们党才能真正以德聚人、以德召人、以德服人、以德感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领导干部致力于政治政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同时,又要身体力行地加强自身为官从政的官德建设,也就是自觉地把官德纳入从政之德的修养之中,这样就会大德之行,必有大治,为政以德而治。坚持做到这一点、做好这一点,它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品质、人格要求、行为素养、思想境界。

  二、以德服众是为官的定位。德于广大,品格帅也;人以品为重,官以德服众;德高则望重,德高以赢众。古往今来,对为官者的定位,就是以德为众、赢众、服众。治国之道在于安民,安邦治国在于德民,治国之策在于恤民,从政之要在于爱民。这是因为,“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国之乱尘、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大忠无言,可以充盈天地;大德无形,可以侵润万物”。在古代,大凡受到老百姓拥护的官吏,都是靠德的品行实现的,大凡有作为者都把为官从政的官德看成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墨家学派认为,加强道德修养是人生所必需,是对自身人品、情操的崇高追求。政以人兴、国以法治,人以德塑。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能震憾人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对当官者而言,道德是最美好的体现,是灵魂的健康和精神世界的显著标志。道德就像深山的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又像潭水里的荷花,“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执政之德,除德的纯洁性之外,更为重要的在于凡是重德者都是贤者、为民者。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西晋思想家傅玄也说:“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俄国学者冯维辛说道:“品德给予智慧以真实的价值。一个聪明的人若是没有品德,那是个坏透了的人。品德不可比拟地高于一切机智。”应看到,有些领导干部,道德认知肤浅,道德情感扭曲,道德信念缺失,道德意识脆弱,道德行为低俗,这是非常可怕的。德有行,官有品,民有本;德无标,官无形,民无基。古人曰:“德不厚者不可使命”。在这里,为官从政者的“官德”优良,它是服众之品。品格德行,众人所向。“服人者,以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力服为下”。权力使人慑服,才干使人折服,唯有道德使人心服口服。一个领导者的影响力,来自权力性影响力和才智官德非权力性影响力这两个方面。事物是发展的,权力是变化的,才智是有限的,因此权力性和才智性影响力树立起的信任感和权威感,常常是不巩固的。而一个干部良好的人品可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它能达到不令而从,不怒而威,这种信任度和权威感,则会经久不衰,永存于民众,并能达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境界,从而让众人服之、众心归之。孟子在《公孙丑章句上》中所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对干部而言,“德”是精神之骨。“德”的本质是仁爱、是爱人,在于“有仁之仁当作人”。有仁爱之心,才能为人类的事业有奋斗之志、和谐之向。在中国传统的人文文化中,重视人但不是强调个人,为了个人,而是重视人伦,重视人的品德。中国传统文化总是把人作为一定的伦理关系中的人、在一定的伦理关系中负有伦理责任的人,从而使个人的德性和价值实现紧密地与他和他的人的关系相联结。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伦关系的美满。一个人在思想上德占了主导,就有爱人之心。具备了德的品质,才能亲民、爱民、为民。德是为民亲民之基。要深知,道德形成于人类社会生活,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调整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道德是社会的元素、细胞,也是社会的血脉,它无处不在,凡有人的地方就有道德。做人先立德,德是人之心、人之性、人之神、人之气、人之骨、人之魂。只有心善心静、性纯性善的人,才能做到爱民亲民,以人民利益至上去服务于民。道德品质是最基本的人文素质。一个人缺乏道德素质,就如同浮萍,失去根,无以立足、生存,就没有方向、目标、目的,也就谈不上以民为本。金字塔是用一块块石头堆起来的,长城是用一块块青砖砌成的,构建道德的金字塔和长城,必须从为民的一件件事情做起,行善修德,集小德为大德,才能在自己漫漫人生路上永远忠于人民,为人民谋福祉,受到人民群众的亲佩和敬仰。官系公仆,民乃主人;官德之至,无我有民。为官一任事,民盼几度秋;官期逝如水,青山记劣优。领导干部要做到一切从公心出发为人民执政,在思想上纯正,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党为公、坚信马列、对党忠诚;品德上端正,政治素质高、原则性强、公私分明、忌私如仇、爱公如命、刚直不阿;在作风上守正,秉公执纪、执法、执规,敢于与歪风邪气作斗争,坚持原则不动摇;在用权上公正,慎用手中的权、不谋非分之利,管住自己的“手”、不收不义之财,管住自己的“眼”、不进是非之地,管好家人、不沾自己的“光”,不为钱色所迷、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彰显平平淡淡,一心为民的精神风貌。

  三、以德领才是为官的原则。领导干部干好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要讲才。才,指的是一个人的才干、才智、才能、才力。没有才,办不成事,也就难以掌好权、执好政。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才是智慧的海洋、谋略的土壤、发展的根石、创新的金钥匙、成功的法宝。天下之要、人才第一,国家盛衰、人才为大;事以才成、人以才治、国以才兴。从古至今,人们都坚信“为政以才为先”;“才之用,国之栋梁也”;“能用人者,可以无敌于天下”;“挽世变在人才”。领导者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才能立党、兴国、富民、安邦。固然人才重要,但只有以德领才、领人,才方能发挥出人才的作用来。孟子说:“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三国魏丞相桓范在《世要论》中说:“位必使当其德,禄必使当其功,官必使当其能”。在这里,我们强调领导干部的“德”,在于其政治品德,指理论素养、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大局观念和政治纪律;道德品行指履行岗位职责,处理与社会、他人、家庭、自然等关系时的品德表现。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在《论美》一文中指出:“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之所以以德领才,是因为执政是以德为基础确定的。有了这个基础,执政地位才坚如磐石。对人而言,德是他的方向盘、导航仪、指南针。季羡林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看人的德性如何,主要看他利人利己的比重分配,为他人的比重越高,德性越高。以这样的“官德尺”来度量,干部为民众做好事办实事的利人行为,无疑就是有官德的实际表现,做的好事越多、办的实事越多,自然越显官德的高尚和隆厚。不过,要清楚明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夫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公,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君不私,故国治”;“官无大小,凡是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道之在天下,至公而己矣”;“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百年富贵今难见,一代功名托至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公”,就是“忍所私而行大义”,去除心底的私心杂念。“心底无私天地宽”,办事讲公道,对人讲公正,不愧于己、不负于心、一心为民、秉公办事。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出,德之所以领才,在于德纯洁、纯公、高尚,为人民出于公心、大公,是以公字指挥思想,统领行动的。所以,以德领才,才方能有用场、有作为,才能达到以德领才之目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道:“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给圣人、君子、愚人、小人下定义说:“德才全尽,谓之圣人;德才兼之,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针对这一论述,他提出了“苟不能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对此,故人把“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同时,在进德上,孟子提出了“四端”之心,即“仁之端”的恻隐之心;“义之端”的羞恶之心;“礼之端”的辞让之心;“智之端”的是非之心。这一光辉思想,至今仍不过时,并将是超阶级、超时代、超时空的,是颠覆不破的名言、真理,将永放光芒。做到以德领才,领导干部要突出德的地位的重要性,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重德、立德、育德、律德,以公心铸官德,提升官德的智力、潜力、律力,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识人、选人、用人,也就是说,重德必须用德,用德必须尚德,让德才兼备的干部吃香,让德行优良的干部有舞台,引领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神提升升到干部层面上来,提升到推动科学发展观上来,提升到争当科学发展的当尖兵上来,并一以贯之地把“德”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察紧密相连,始终如一地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密切相伴,坚定不移地保持共产党人的为官之德、为政之道----为民、务实、清廉。

  四、以德润才是为官的涵养。官德是立身之本,才华是强人之基;人品是纯精髓,才华是真功夫;以德立身,凭才立世;道德纯备,智慧甚明;国以民为本,官以德为先。增长自身的才,智、能力,可谓渠道多多、方法种种、各有其法。古人讲得好:“官德乃为官之本,本固则德厚,德厚则威高。”真可谓“悠悠万事德为先。”一切希望自己威信高、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干部,都应把“为民造福积官德”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德润才,这是最科学、最有效、最有质量、最有素养之举。相对于才而言,德是它的品质、品位;以德润才,既促德、又出才,所促的德,就会是大德、公德、美德;所出的才,才能为党、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今天,强调以德润才的意义是什么呢?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靠才,也靠德。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品位、品格、人品、官德,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实践意志、实践水准、实践姿态、实践品质。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既要讲领导干部的才,又要强调德。原因在于,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世界观的转变;是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人生观的调整;是利益关系的改变,需要价值观的改变。这种转变、调整、改变的好与差,在于把德和才统一起来、一致起来、相互作用起来,决定作用的只能是以德润才的水平。其二,领导者是否成熟,看思维主见是否适应客观环境发展的需要,检验的唯一尺度就是看决策水平的高与低。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领导者的基本功。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从事事业的兴衰成败。决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的目标活动,是人们对自己或团体行动的设计和选择。它随着领导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渐成为整个领导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而高质量、高水平的科学决策来自于领导干部的德和才。德优,方能在决策上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才高,方能在决策上对事物有高超的辨别、识别能力,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善抓萌芽性,前瞻性,超前性。以德润才、用德,才能统领自己,才能把握住决策上的主动权,实现决策科学化。其三,古人云:“当政之要,在于兴业;从政之策,在于创新”。对领导干部而言,“青云衣兮白霓衣,举工矢兮射天狼”,这是心济开拓创业的精神;“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创新报国的毅力;“不应常在藩篱下,他日凌云谁见心”,这是创新立志的豪气;“精禽梦觉仍街石,斗志诚坚共抗流”,这是创新遇挫不屈的雄心。在这里,这种种创新之举,既靠崇高的德,又靠高超的才;既是人品,又是才干。作为领导干部,没有开拓创新的眼光,就难以发现新事物;没有开拓创新的思维,就难以挖掘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没有开拓创新的手段,就难以打开进取的局面。凡是创新的观点,都是反映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科学的真理性,领导干部的任何一种开拓创新行为,都是在实践中获得的独特的新成果。开拓创新绝不是谁想干,就干得成、干得好的。它靠什么?德和才。德,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支源;才,是开拓创新的智慧支撑。以德润才,具备了德与才的素养、素质,开拓创新才能展宏图,成现实、结硕果。为此,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把从政之德溶入以德润才之中,在求学求知的过程中,始终把德的修养摆在“龙头”,加强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品德的提高促其才华的提升,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陶冶高尚情操,在以德生智中培育各级领导干部的才华。以德润才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行动,它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以扎实的作风对待事业,当好群众心目中的旗帜,起好表率和模范作用。

  五、德才兼备是为官的基点。当官从政的基点,就是德才兼备。离开了这两个基点,做官离开了德、丢掉了才,就不配当官、难以从政。官德是做人之美,德才兼备天下优;方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德才兼备,是以德帅才,以才资德,当官从政要兼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超的才能。北宋时期的思想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著名论断,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德”,决定着自身的品质、形象、威信,“才”,决定着自身的能力、本领、水平。德是基础,才是条件;德是核心,才是关键;德是本质,才是属性。才靠德来统帅,德是才的灵魂;“德乃才之帅也,才乃德之辅;官乃德之人,人乃德之品”。德好才不好,干不成大事;才好德不好,小才干小坏事,大才干大坏事。话又说过来,没有才,德行再好,也办不成事,也就难以掌好权、执好政。有德有才是精品,无才无德是危险品;“清官无私,庸官无才,昏官无德,贪官无耻”。德是思想和基础,才是本领和条件。德和才的关系,是心与力的关系,综合起来就是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强烈愿望、信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本领、能力。有德无才,心有余力不足,难当大任;有才无德,就会其才足以济其奸,重用这样的人危险性很大。司马光说过:“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毛泽东同志说过:学问在大,方向不对,等于无用。如果一个人无德也无才,虽然也想干坏事,由于智力不足,能力不济,很容易败露。如果一个人品行很差,但很有才能,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如虎添翼,为害多矣。所以,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德才兼备所述,要弄清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和方向。一个领导干部,即使有某方面的才能,但如果没有德,政治上就靠不住,作风上就不可能过得硬,就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理所当然就信不过。如果我们重用了有才无德的人,就会误国害民,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二是才是德的支撑,否则影响才的作用范围。世界之大,有才者普天下皆是发展空间;宇宙虽广,无才者即使天堂也无立足之地。一个干部如果有德无才,在政治上可以信赖,但难以托付重任,只能是平庸之辈。即使有干事创业的愿望和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也难以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更难以开创工作的新局面,甚至会贻误事业的发展。三是德与才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干部的德与才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一方面,才可以转化为德。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干部的才能愈高,他对人民做出的贡献就愈大,德也就愈好。另一方面,德也可以转化为才。一个干部只有具备很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他才能扎扎实实地工作,勤奋努力地进取,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干部。领导干部做到德才兼备,要从如下方面抓紧:一是在注重人品的基础上讲政治。人品是人的基本品质,稳定的价值标准和一贯的行为准则,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思想观念的综合体现。人品是人的综合素质中第一位的素质,相对于其他素质,具有基础性、贯穿性、真实性、可靠性,说明一个人的本质。在自身修养中必须把人品放在第一位,在注重人品的基础上,再去讲政治、讲水平、讲业绩。二是在注重实绩的基础上讲公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干部的根本标准。在官德修养上,对德、能、勤、绩、廉,都应当体现在实践中,落实到实绩上,坚持以实践论高下,以实绩论英雄,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谈论民意,民意才更加具有真实可靠性。三是在注重领导能力的基础上讲学位。学历与能力,文凭与水平,不是“水涨船高”式的绝对对应关系,应在实践中检验一个人能力和水平的高低。考核干部应遵守普遍和特殊的辩证法思维,防止学历条件被极端化,做到既注重学历又不唯学历,既注重标准又敢于对德才兼备者破格使用,在普遍要求的同时,又留出特殊人才的上升通道。再者,要切实在实践中看干部的德才兼备,从动态的工作实践中看人,认清、分清哪些是德才兼备的良才、哪些是有德无才的庸才、哪些是有才无德的佞才、哪些是无德无才的废才。坚决反对那些当面讲人话,背后说“鬼话”的无德之人;那些“事成功归己、事败归罪他人”的缺德之人;那些“左右逢源、吹牛拍马”的失德之人。工作中,要支持求真务实的、亲近大公无私的、器重改革创新的、推荐年轻有为的、培养德才兼备的、遏制跑官要官的、疏远弄虚作假、冷淡平庸无为的、监督少廉寡耻的。唯有这样,才能得人心、聚人心、感召人心,真正做到思想上与党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前进上同策、发展上同力。

  (作者系河南省西华县委常委副书记)
 
******本文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www.qstheory.cn/lg/pxxy/201108/t20110815_102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