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异界纵横第二部:袁世凯、孙中山、陈炯明都是民国元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06:13

袁世凯、孙中山、陈炯明都是民国元勋

                                                        余以为   2011-10-11


        史学界有褒袁派、褒孙派、褒陈派,那是他们研究得细致,作为一般国民没有必要抠细节,因为中华民国的伟业是由他们合力缔造的,成果摆在那里,只为着这个就该把他们一起当作先贤纪念,而不应该执着地追究他们的纷争、过节。下面简单评说几桩公案:

1、怎样看宋教仁被刺?
        有人说陈其美杀的,有人说赵秉钧杀的,有人说袁世凯杀的。该
案主犯应桂馨在上海越狱之后,跑到北京,公开要求袁世凯总统兑现“毁宋酬勋”的诺言,这在当时对袁世凯声望打击很大,但事后看来等于为袁世凯撇清了嫌疑,完全不符合杀手的职业逻辑。要说陈其美、孙中山买凶,看不出合理动机。肯尼迪被刺也是悬案,怀疑对象包括副总统约翰逊,但是约翰逊并未为此承担历史责任,我们应该向美国人学习历史观。不管怎样单一刺宋案并未毁掉民国,不容抹杀任何一方建国之功。

2、袁世凯称帝是否不可原谅?

 
         中国传统帝国政权是消极政权,偏好清静无为,从皇帝到县令的常规事务都很少,主要工作就是处理突发事件。优点是不扰民,缺点是公共服务不足。现代政权是有为政府,优点是公共服务到位,缺点是扰民,扰民必会引起纠纷,有纠纷就需要仲裁人,民间纠纷可由官府仲裁,官府内部纠纷谁来调解呢?英国有国王,美国有最高法院。有为者行政,无为者仲裁。最终仲裁者平时不干活,或者说一辈子都没做什么事,但是有他没他天差地别,英美和欧陆近代史的差别就在这里。袁世凯之后的政坛乱像都是因为缺乏仲裁者之故,可以反证袁世凯搞君主立宪的合理性。满清垮台主要原因并非帝制,也不是立宪迟缓,而满清朝廷固守满族特权,与世界潮流格格不入。袁世凯错在对形势评估不足,舆情分析没做好,连部下都不支持,鲁莽行事。袁世凯以自己的主动退位纠正了错误,恢复共和,我们后人为什么还放不下呢?

3、北伐是否必要?
        对孙中山、国民党的批评,主要是二次革命和北伐。二次革命旋起旋灭,影响不大,影响大的主要是北伐。现在回想起来,北洋政府是最自由的时光,但在当时来看,那是一个无效政府。看起来似乎是中央挺尊重地方自治权的,实际上是对地方军阀互相征伐无力调解和平息,设想一下,德州和加州之间打来打去,联邦政府冷眼旁观,这样的美国联邦还能维持吗?不是北洋军实力不够,而是北洋政府对北洋军阀缺乏管制能力,直皖奉之间攻来攻去。国民党北伐是直皖奉争斗的延续,直白点说,孙中山的广州政权是皖奉扶植起来的,粤军基本部队是朱庆澜将省长亲军拨给的陈炯明的,经费是张作霖赠送给孙中山的,1924年北伐是应皖奉之邀举行的,当时苏联并不支持北伐,所以不能把北伐当成与北洋政府完全对立的事件看待。
北伐结束之后各方握手言和了,共同服膺南京政府,后人更没有必要耿耿于怀。

4、孙中山、陈炯明谁是谁非?

         大家都知道陈炯明主张地方自治,其实孙中山也是地方自治主义者,而且非常彻底,孙主张的自治不是省级自治,而是县自治,主要的民生全由县级政权负责。但当时的情况是地方自治权经常被军阀侵犯,中央政府无力也无心保护地方自治权。援闽粤军回粤之后勉强获得粤人治粤,但是对地方自治理念不认同的直系军阀势焰高涨,自治随时不保,还得花重金与中央和周边地区搞军备竞赛。孙中山主张北伐消灭直系,夺取中央政权永葆自治,陈炯明主张在现实基础上联省自治,双方并非不可调和,孙看重长期,陈看重短期而已。后来南京政府搞中央集权,这帐不能算在孙中山头上,也不能算在其他人头上,而是当时国际上流行中央集权,日俄德法英无一不是。陈炯明也没有叛孙,只是消极避居香港。后来所谓东征,是对分治惠州、梅州、潮汕、南路的四支自治粤军各个击破,陈炯明并未统一领导各路粤军。无论孙、陈都是民国元勋,都不存在颠覆民国之志。

        1946年制定宪法、1947年行宪是整个民国历史的高潮,后面的故事乃是国际大气候决定的,无损民国元勋的光辉。将他们安放在一起纪念,勿
让历史的恩怨成为后人达成共识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