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灵召唤巨人7:鼻端调息法与打坐--专业而高效的静心方法(上,中,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58:09

鼻端调息法与打坐--专业而高效的静心方法(上,中,下)

鼻端调息法――专业而简单的养心妙招

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黄帝内经》

前面的系列文章里,曾反复提到静心的好处,有一个明澈淡定的心境,对于身体的健康,生活的乐趣,以及生命的境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节奏飞快,充满诱惑,功利浮躁的时代,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实际上一切圣贤的核心论述都是指向心灵的,而关于心灵的修养,又都无一例外的强调一个“静”字。佛家讲“清净”,道家讲“虚静”,儒家讲“慎独”。。。。。。
有人说儒家好像是入世吧,讲究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所作为,有所担当。。。。。。
是的,但这也是以“修身”为前提的。
在儒家经典《大学》里是这么说的: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也就是说,修身养性是有所作为的根本和前提,如果心浮气躁却想干一番大事业,那是很容易出乱子的。
在《寒凉之祸和燥热难耐》一文中,曾提供给大家两种比较简单,容易上手的静心方法――金鸡独立和古琴音乐。金鸡独立简单方便,身心同治,可随处练习;古琴音乐效用迅速,能在短期内潜移默化的平缓情绪,静心安神。然而有朋友反映金鸡独立很好,但毕竟消耗体力,练久了有点累;古琴音乐虽好,但毕竟要借助外物,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不累,也不需借助外物,而且随时随处可以练习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下面要介绍的“鼻端调息法”。
在《多管齐下除“三浊”》一文里,曾提到古人对于用呼吸来调节心境非常注重,有着古老的渊源,不论是佛家的调息,道家的吐纳,瑜伽的呼吸术都属此类。
鼻端调息法,顾名思义就是关注鼻子下端来调节呼吸的意思。鼻子下端,佛家叫鼻端,就是中医所说的人中。为什么选这里调息呢?佛家没有展开说,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医的角度进行解释。
人中既是呼吸出入所过之处,也是督脉与任脉经气交汇的地方。我们知道,督脉总领人体阳经(六腑),为阳经之海;任脉则总领阴经(五脏),为阴经之海,由此可见,人中正是人体阴阳交汇之处,中道之所,所以叫人(之)中,古人起名真是意味深长啊!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可见万事万物都有阴阳,而且要想达到“和”的稳定状态,就必须交融相抱。如果阴阳离决就会导致解体,比如一个家庭,夫妻之间互亲互爱,相敬如宾,自然其乐融融;要是“夫妻生活背靠背”,你心猿意马,我红杏出墙,那这个家庭就离解体不远了。
人体也是一样,阴阳平衡,冲融相抱才能身体健康。在人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的时候,掐人中是可以救命的,这说明生命出现危险时(阴阳即将离绝),选取人中这个阴阳经气交汇的地方来强刺激,可以使阴阳接通相交,避免离绝,故而能够救命。
在人中处调节呼吸,使阴阳冲和平稳,来达到静心安神的目的,依据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中印两国相隔万里,在如此细微之处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所见略同,此心一,此理一也。

但我要强调的是,调息静心并不是用意念一直守在人中这个地方,因为那样会导致意念过于集中,甚至引起气血上涌,高血压。原理是这样的,比如我们聚精会神的看某个东西,并强迫自己不分神,一直盯着看,时间长了,我们不仅不会感到心静身松,还会觉得累,比正常用眼还累,问题就出在用意(念)过猛,导致精神紧张,这完全与静心安神的出发点相反,所以这是要极力避免的。

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阴阳交汇的人中,又不出现用意过猛,精神紧张的状况呢?咱们下回接着说。

鼻端调息法――专业而简单的养心妙招(下)



独坐群峰上,胸臆自开张。

风拂长松静,泉响落花香。

古道生幽草,梵钟渺仙乡。

昔人何处去?岚雾湿衣裳。

          禅诗一首



为什么调节呼吸能达到静心的目的呢?因为呼吸和人的情绪是一体两面,相互影响的关系,道家叫做“心息相依”。心念急则呼吸急,心念清净则呼吸微细。我们的心念通常处于散乱无序,难以止息的状态,而借助调节呼吸正好可以用来调心。

思绪就像河流,涌动不止,刀斩不断;像野马,奔跑嘶鸣,不知疲倦;象猿猴,四处攀缘,摇曳飘动。。。。。。我们不可能一下就静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无端的思绪收于一点,以一代万,如此,心便不再狂野,渐渐清静下来。



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意思是说,你能够专注地守在一处,不再离开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前面讲过,如果守在人中,容易用意过猛,导致精神紧张,这是要避免的。然而呼吸是有节奏的,一张一弛,一开一合,一呼一吸,如果我们只关注呼气,两次呼气之间有不小的间隔和停顿,就会产生似守非守,若有若无的放松感觉,这正是我们要的效果――-既专注又松弛。



不论男女,人中部位都长有一层淡淡的绒毛,我们呼出气体时是和体温大致相同的温热之气,这股温热之气掠过鼻子下端的绒毛时,会有轻轻的温热感――注意,我们调息时仔细体会的就是这个温热感。这股温热感,很多人心浮气躁时,是体会不到的,只有沉下心来才体会得到!

如果几次尝试都找不到,那就先做几次腹式呼吸,略微静静心,再仔细体会,就能找到了。

此法的妙处就在于此,要想找到呼气时人中处的温热感,首先就要收心,达到比较静的程度,由于心比较静,呼吸也会渐渐缓慢平和,随着呼吸的节奏渐行渐缓,一张一弛,一开一合,一呼一吸,我们的心也随之渐渐走入宁静之乡了。



数息法。

知道了调息的原理,下面就好办了。入门的方法当然是数息法了,就是数呼吸。专注于人中处的温热感,在呼气有温热感时数一,一呼一吸为一次,在下一次呼气时数二,从一数到十(或者六),数完返回来重数。

为什么要数数呢?因为平常人心绪太过散乱,呼吸和数数就像两条缰绳,为的是拴住你心念这匹烈马!

平时我们并不觉得心有多乱,可你真的静下来就会发现,心念是如此的烦乱无端。就好比一杯搅动的浑水,看不到多少泥沙。如果你把它静静的放在桌面上慢慢沉淀,那些翻腾的浑浊之物反而显露出来。

您体验一下就知道了,我们的心绪其实是很乱的,以至于专注地数了几个数,就又想其它事去了。不过也别灰心,绝大多数人刚练习时都如此,返回来重数就行了。多多练习,自然越来越专注,心念溜号的次数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短。

心越来越静,您还会渐渐喜欢上数息,觉得是一种享受,体会到宁静之美呢。



当然了,后续还有随息法等方法,不过在您还没学会走之前,最好不要打听跑的事。练习半年左右(每天二十分钟以上),数息法已经很熟练了,平时的心态也比较静了,您自然会水到渠成的进入随息法,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和金鸡独立法一样,鼻端调息法也是那种偶尔练一两次不会有什么效果,坚持练习就会日增月长,好处不断积累的方法。坚持的结果是:不仅调息时心会很静,平时的心态也会逐渐平和淡静。拿得起,放得下,看问题更客观,待人接物更细腻而富于洞察力。您或许还会惊喜得发现,原来那些曾经困扰你的问题,在您气定神闲,心清如水之际,答案会自然的浮现出来,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非虚言也!

而且鼻端调息法也是随时随地可练(闭目调息比睁着眼睛效果好很多)。工作之余,靠在椅子上闭目调息一会儿,能很好的缓解疲劳;睡前靠在床上调息,心静入眠,可以让觉睡得更踏实,更沉,更解乏;其他如:等车时可调,坐地铁可调,热水泡脚时可调,黄豆温灸时可调,心中烦乱紧张可调,开无聊大会时可调(玩笑哈)。。。。。。



有一次去办事,人很多,排了很长的队,大厅里人声鼎沸,烟雾弥漫,心中很是烦躁。忽然想到调息法,便默默的闭目调起息来。。。。。。烦热渐消,清凉自生,仿佛身边并非人头攒动,而是置身山间谷地,清幽惬意之所。。。。。。想到古人所言“万般烦恼皆自惹”,“此心安处是吾乡”,不禁会心一笑,眉间舒展,此于我心有戚戚焉也!

。。。。。。

打坐篇



打坐当然是为了静心了。但静心的方法很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推荐打坐的姿势呢?

打坐本身又有很多种不同的姿势,但应用最广泛,最被认可的还是盘腿而坐,双手自然的和放在两脚上这个姿势(根据身体的柔软程度不同,又分为双盘,单盘和散盘)。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我总结了几点原因:



1.             大家观察一下刚学会坐着的婴儿,他们的坐姿就很自然的接近盘腿而坐(散盘)。婴儿的头占身体的比例很大,重心也因此较高,这就容易引起前倾或后倒。婴儿天生就会这种坐法,我想是因为盘腿坐最容易保持平衡,不用额外费力去维持。

同样道理,对于打坐的人来说,盘坐最容易保持平衡,这意味着身体更容易处于放松状态,不用额外收紧肌肉,保持平衡――这正是静心需要的理想身体状态。

2.             双腿盘坐,双手自然合放在前,四肢和躯干处于一个闭合的状态,能量散失很小,这非常有利于身体的养精蓄锐,也有利于静心。

3.             盘坐时身体大部分主要经络没有受到物理压迫,这有利于血气流畅,经脉贯通。

4.             双腿盘坐有利于的达到所谓“气沉丹田”的效果,血气倾向于汇聚在腰腹部。

。这样能够自然的补肾(肾为腰之府)。

。可以集中血气温化肠胃间的三浊,运走垃圾,腹部正是三浊堆积的重灾区,要不然“推腹法”怎么会那么受欢迎,屡见奇效呢。

。“气沉丹田”本身就是对头面及上焦(心肺)虚火的有效疏泄,能很好的引气血下行。中医认为“头为阳,腹为阴”,阳主生长,阴主收藏,血气自然汇聚在属“阴”的腹部,其实就是身体能量的一种收藏状态。

当下的时代太过喧嚣,太过五彩斑斓,各种诱惑和感官刺激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受此影响,我们处于生发,外散和亢奋状态的时间可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相对的,我们处于收藏和养精蓄锐的时间却可能比任何一个时代都短。为什么许多人会感觉浮躁和焦虑,即便是衣食无忧的人也会如此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弦绷得太紧了,收藏,放松,养精蓄锐的时间太少了。越是张扬,外散,生长,亢奋,就越凸显出收藏,放松,养精蓄锐的重要性。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古人提出过犹不及的观点,提倡有所节制的中庸之道,讲究“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这是否值得当下的人们深思呢?

。。。。。。

  

然而在佛教传入之前,盘坐这个姿势在中国的古文献中并没有记载,至少很少出现,这说明盘坐在当时并不被推崇。我认为这可能还是考虑到风寒的问题,屈膝盘坐会导致相关经络血气流动减慢(所以血气不足,经络淤塞的人刚练习打坐时,一会儿就会膝盖酸痛难忍),膝盖骨节大开,如果不注意保暖,长期保持这一姿态,风寒湿气很容易侵入膝部,造成关节炎等后果。事实上,古往今来,确有一些长期打坐的和尚道士,由于不太注意对风寒湿气的防护,导致了关节屈伸不利,行走不便的所谓“禅病”。

避免这一点,只要注意保暖就好了,说一下打坐时应留意的一些事:

A.              打坐不可直接做在地上,需要一个不太薄的垫子,以免风寒湿气趁机侵入;也不要坐在很软的床上,那样会使身体下意识的收紧部分肌肉,以保持平衡,这违背了放松身心的原则。

B.              腿上需要盖一条小被或者毛巾被,尤其要注意膝盖的保暖。即使在夏天,也不要裸露膝盖。

C.              注意后脖子及后脑的保暖。所谓“风从颈后入”绝非虚言。

D.              初学者盘一会腿就会酸痛,这时放开就行了,或者站起来走走,缓过来接着打。不要忍着疼痛,“迎着困难也要上”。打坐是为了静心放松,不是为了自虐,等您的气血足了,经络通畅了,自然就不会酸痛了。

E.              一切以放松,静心为总原则。比如有人说应该挺直腰杆才好,可是如果您硬挺着,导致肌肉紧张酸痛,影响了松弛的感觉,就完全没必要。自然而然最好。



。。。。。。



另外,金鸡独立和听古琴曲是非常棒的打坐静心导入品。您坐下就心乱如麻,根本静不下来,不如先练练金鸡独立或听几曲古琴,再去打坐,就比较容易入静了。这两点已在《寒凉之祸与燥热难耐》一文里讨论过,此处略。



如果说打坐是一部性能优越的跑车,那么前面介绍的“鼻端调息法”可算是一位驾驶技巧高超的赛车手了,完全可以把这部跑车的性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二者配合运用,可谓双剑合壁,珠联璧合。

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只有耐心实践,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打坐是为了静心,至于为什要静心,前面已经多处谈到,这里就不重复了。如果您打坐是为了开天目,有神通或是看见神怪之类的事,您不如去看神怪电影或者动画片,既清晰又有情节,比在这里干坐着有趣多了。而且如果您满怀着猎奇心理去打坐,那是无法静下来的,反而有精神分裂,出现幻听幻视的危险,还不如不打。

   

有弟子问佛陀,世界是否永恒?灵魂和肉体是一体的,还是可以分离的等等玄妙难测的问题。

佛说“你到我这里修行,是为了身心清静,解脱烦恼的。如果要先得到上面问题的答案才修行,那么你可能穷尽一生都也找不到答案。这就像有人被毒箭射中了,亲朋好友要赶紧为他找医生来治疗,但他却说,在还没调查清楚射箭人的种族身分、姓名、高矮、肤色、住所,及所用的弓、弦、箭头、箭身、尾羽的材质与制作方式之前,不准为他拔箭治疗。这样,这些问题还没调查清楚前,这个人早就没命了。



子路问孔子关于死亡的事。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圣贤们说得太好了。如果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那些或许永远没有答案玄深体系里,那才是真正的浪费生命呢!也许有一天,当我们真正彻悟了生命的意义,那些关于死亡的追问,也自当豁然贯通吧。就像先哲们所展现的那样,在自己人生的终点,他们都是那么从容而平静,拈花微笑般的告别,坦然而归。。。。。。无论是佛陀还是孔子,苏格拉底还是耶稣。



每念及此,便满怀感佩。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