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花园英雄图鉴突破:诗从对面写,思乡怀人情更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2:15:10

诗从对面写,思乡怀人情更浓

                      ——羁旅行役诗苑里的一朵奇葩

           陕西三原南郊中学    陈涛

清人浦起龙在评价杜甫《月夜》这首诗时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这两句话,突出点明了此诗所采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对写法”, “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这种 “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故将采用“对写法”的古典诗词整理如下:

杜甫的《月夜》可以说是运用“对写法”的典范之作,全诗如下: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年,杜甫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作者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起,使意思深入一层。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指代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的自己;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备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无怪后人称《月夜》:“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

有人从《诗经》中找到这种“对写”的写法的源头。如赏爱《月夜》的评论者许印芳就曾说:“《三百篇》为诗祖,少陵此等诗从《陟岵》篇化出。

《陟岵》是《诗经》“魏风”里的名篇。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抒写行役之少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 “曾被推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乔亿《剑溪说诗又编》)。”全诗如下: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磋!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磋!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子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正如陈文忠先生赏析所言,这首“诗的妙处和独创性,不在于开首直写己之思亲之情,而在于接下来的从对面设想亲之念己之心。抒情主人公进入了这样的一个幻境:在他登高思亲之时,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也正登高念己,并在他耳旁响起了亲人们一声声体贴艰辛、提醒慎重、祝愿平安的嘱咐和叮咛。当然,这并非诗人主观的刻意造作,而是情至深处的自然表现。”《陟岵》用“从对面设想的幻境”,通过“想像与怀忆的融合”来表达思乡怀人情怀的技法是“符合思乡人的心理规律”的,从此也就成了后世诗人学习的一个范本。

诗人王维他在十七岁时完成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全诗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往今来,漂泊异地的游子,羁縻他乡的旅人,读这首诗时,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艺术力量来自于它的质朴、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同时,也来自于它的超乎寻常的“对写法”。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对写法”,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评论者沈德潜发现指出这样写的好处:“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素以写边塞诗著称,诗风浑厚雄放的盛唐诗人高适,他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华丽词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却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沈德潜说 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将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曲折含蕴。这三、四两句是对一、二两句的回答说明独不眠转凄然的原因一是思乡心切,二是伤老大无成,岁月无情。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然而,却又撇开自己,从相思的另一方写来 故乡今夜思千里 ”“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那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所谓意尽,是指诗意的完整 ;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的精炼。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将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因此,就它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而言,可以说收到了意尽添著一语不得的艺术效果。

另外还有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诗:“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05年高考全国卷Ⅱ诗歌鉴赏题)王建《行见月》诗:“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箧中有帛仓有粟,岂向天涯走碌碌。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高启《客中忆二女》诗:“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些作品均可视作“诗从对面飞来”的佳构。较之上面的古体诗近体诗,更加长于抒情的词曲对“诗从对面对飞来”的技法的运用自然就越发普遍而灵活了。较有名的例子是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还有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中的“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等等。这些词作利用“对写法”写的更加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不难看出, “对写法”可以弥补直抒胸臆那种一泻无余之不足,别有风致,既明快有力,又含蓄委婉,耐人咀嚼,也能思乡怀远诗的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