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怨外传2.1之奥义传说:教师不可不知的“磁力效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47:56
教师不可不知的“磁力效应”阅读[353] 回复[1]
  • cutigirl [发纸条] [个人资料] [2008-10-22 16:04:31] [回复] [引用] [复制链接] [举报] 精华帖数:2发主帖数:79累积积分:186当前等级:4
  • 俄国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设》一书里介绍,俄国有一位长达三十多年教龄的历史课教师,上了一堂“使听课的学生和教师们都着了迷,甚至连记录也忘了记”的课。
    有人问他这堂课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位历史课教师答道“我准备了一辈子”。这位教师的回答发人深省。它说明了一堂具有“磁性”的课,必须是科学的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来源于几番心血。俄国这位历史课老师之所以能把那节课讲得如此精彩动人,正是由于他以一辈子的心血作基础。 
    提高讲课磁力,从课程内容上要满足学生要求,使他们感到“需要学”。在讲课技巧上,要能吸引学生,使他们“喜欢学”。在“要学”和“乐学”中,“要学”又是前提。离开需要教学,不抓住学生应知、欲知和未知的问题,不捕捉他们思想上的热点和疑点,不为学生“释疑、解惑”,就是无的放矢。因而也就失去了讲课的意义。
    这样的课尽管文采昭然,言之成理,也不会成为佳课。正像物质产品生产,如果产销不对路,必然导致不良结局一样。
    需中求新。“弃旧图新”是正常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李大钊同志曾将“送旧迎新”视为“人生最有兴味的事情”,他认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因此施教时要给人以新鲜感。这样就会产生“欲知”的心理,收到“以新引学”的效果。新与异(变)往往联系在一起,有异才有新。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指出“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意思是说,写文作诗不可没有变化,有变化便有新意,没有变化就会陈旧;有变化文笔就生动活泼,没有变化就会呆板。李渔虽然是针对“笔耕”来说的,但对“舌耕”同样有借鉴作用。运用心理学中的“新奇律”原理,要增强教学中的磁力效应,教师应不断地由“生而熟——熟后求生——由生再熟——熟后出巧”。老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自己面前就没有路。 
    需中求精。“精”有三层含义:提取精华,分析精辟,讲得精练。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运用精练的语言,精辟地论述深刻见解和论点。欲做到这三个“精”,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分析课程,切实吃透内容。这是决定授课质量的根本。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从纷繁的矛盾中抓住本质,寻其精髓去其枝末,创造性地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
    二是理顺思路,力使脉络清晰。语言和文字的表达都是思维的反映。“成在舌耕,功在思考”,概括出了思维与讲课的关系。要想言简意赅地向学生讲述,用通俗的话说出很深奥的道理,教师对所讲的内容必须想透彻,做到思路明。
    三是反复演练,把功夫下在走上讲台之前。世界著名文豪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不好地方的本领”。
    因此,“文章在于改,多改出精篇”。将作家们的成功妙诀移植到教学中,可套用“讲授在于练,多练出佳课”。教案写好以后,最好真实地多讲几遍,看看是否朗朗上口,声声入耳。“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古代文人的发愤之辞,我们讲课也要有这股韧劲。从课程内容、结构、段落、用词、选句以至间隙、停顿等,都要不厌其改,把一堂课根植于精雕细刻之中。 
    需中求美。讲课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要在精神需求上产生一种艺术的审美享受。一堂佳课要想博得广大学生好感,既要像学术论文那样以理服人,又要善于运用文学手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兴味盎然地获得知识。
    我国元朝乔梦符“凤头、猪肚、豹尾”六字作文法,即文章开头要像凤凰那样引人入看,文章中部要像猪的肚子那样丰满结实,文章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那样有劲。将乔梦符的“六字作文法”演变到教学中,可以采取“三有讲课法”,即有吸引人的开头、坚实的中部和留有余味的结尾。“开头”是全课的先导。
    大凡成功之课总是一开头就能迷住学生,犹如春色初展,令人钟情,“急欲一听”的心理便油然而生。开头的方式很多,可以旧引新,点拨开导,激情鼓动,单刀直入,倒果为因、巧设疑难等。但不论选用哪种方法,都离不开主题。须提钓玄,铿锵有力,迅速进入正文。“中部”是课程的主体,必须有血有肉。
    通常可设置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为了什么或怎么样?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切实做到学有所得。一出好戏要“剧终情不尽”,一首好歌应“歌罢音未绝”,一堂佳课也需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结尾常用的方法有:归结全篇,深化题旨;巧布悬念,再激新疑;首尾呼应,前对后照;启导引伸,以趣促思;水到渠成,自然结束;升华思想,激情奋进等。要将学生的思维波浪推向高峰,撩拨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
    需中求实。“实”主要指“实际、实在、实用和实效”。即对一些专业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讲得实在,使学生学有所用。为此,教员必须对所讲内容了如指掌。切忌一知半解,信口开河。讲自己最熟悉的问题,是讲好一堂课的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