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卡幻想百度版: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初步形成文革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07:43

毛泽东与刘少奇
秋收起义38年后的1965年,毛泽东重返井冈山。四十年后,本文作者马社香沿着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之路,采访了近百名接触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领袖人物的人,以毛泽东二上井冈山为主线,讲述了1965年春毛泽东从武汉经湖南到井冈山的数十天的所历,以及当时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中探寻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
常委扩大会议上不点名批评刘少奇
1965年1月3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第一号公告,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宋庆龄、董必武为国家副主席。
同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不点名地批评了刘少奇在“四清”运动中的一些做法。毛泽东激动地说:
你只依靠工作队,为什么不依靠那个县的二十几万人?……要让群众去搞。不相信群众,只相信工作队,不好。“四清”,要给群众讲清楚,是清干部、清少数人,不清社员。要搞大的,小的要刀下留人。反革命分子也要整那些最坏最厉害的。
各地省委书记1月6日到北京,讨论修改中央工作会议(1964年12月14-28日)通过的“十七条”(12月31日停发),将其最后定稿为“二十三条”(即《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二十三条”和“十七条”最大的不同,是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性质的认识,“十七条”表述了几种提法:(1)“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2)党内外矛盾的交叉,或者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交叉;(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十七条”对前两种提法没有持可否,“二十三条”则明确指出:前面两种提法什么社会什么党派什么历史时期也可以用,没有说明今天矛盾的性质,因此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后一种提法概括了问题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集的全国工作会议1月14日结束。中共中央11月29日批转了江西省委第一书记陈正人给薄一波“干部深入工厂蹲点劳动”的一封信,毛泽东对这封信作了批示。
陈正人是井冈山人,是中共建政后的第一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1964年10月上旬,时任八机部部长的陈正人到洛阳拖拉机厂蹲点搞调查研究。从亲身经历中,陈正人感悟道:“干部特殊化如果不认真克服,干部和群众生活距离如果不逐步缩小,群众是必然会脱离我们的。”
毛泽东深深赞同陈正人的认识,毛泽东1965年元月15日批示:
如果管理人员不到车间小组搞“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拜老师学一门至几门手艺,那就一辈子会同工人阶级处于尖锐的阶级斗争状态中,最后必然要被工人阶级把他们当做资产阶级打倒。不学会技术,长期当外行,管理也搞不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官僚主义者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这些人是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他们怎么会认识足呢?这些人是斗争对象、革命对象,社教运动不能依靠他们。我们能依靠的,只是那些同工人没有仇恨,而又有革命精神的干部。
召集华东地区党政军联席会议
毛泽东专列于5月31日下午六点多钟到达杭州。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及省委其他官员迎接毛泽东一行去了汪庄,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全程负责毛泽东在杭州的保卫工作。
毛泽东下榻汪庄后,他用较多的时间了解取消军衔后各界的反应。据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回忆,为了深入了解真实情况,196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召集了有上海、安徽、福建、山东等省市的书记及南京军区司令员、政委参加的会议,过去毛主席召开会议,一般都是地方官员参加,这次特别邀请了大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政委肖望东,毛泽东在地方召集党政军官员联席会议,在王芳记忆中不多,印象比较深刻。
主动拜访胡志明
毛泽东6月13日到谢家花园看望了刚至杭州休养的胡志明。这次毛泽东一如既往了解了越南的最新战况,也通报了中国取消军衔制、在国际舞台上可能遇到的问题。中国是世界惟一取消军衔制的国家。显然在这个问题上,胡志明给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周恩来6月15日中午到达杭州,向毛泽东汇报他和陈毅准备前往阿尔及利亚出席第二次亚非会议之事。亚非会议是当时大多数被压迫民族和国家反对世界霸权的重要国际性会议,毛泽东一直极为关注。这天他对周恩来说,对这次亚非会议,我们要做好两种准备,一个是如期召开,当然很好,一个是会议被霸权国家破坏,开不成。果然,毛泽东一语成谶。
不赞成“三五”计划的一些高指标
15日下午至次日凌晨,毛泽东在汪庄听取了余秋里等人关于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相关事宜的汇报,周恩来、彭真、李先念、陈毅、罗瑞卿等人参加了会议。
毛泽东对这个计划的某些指标不赞同。他说,三线建设也要压缩。从四五百亿压到三百多个亿;三线建设战线不要拉得太长,项目不要搞得那么多。建设就像打仗,少搞些项目就能打歼灭战。
时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的余秋里汇报:“1970年粮食搞到4800亿斤。”
对计划中提出的粮食指标,毛泽东有怀疑:“粮食4800亿斤能达到吗?订计划要留有余地。”
抵达上海 现代戏观摩热火朝天
1965年6月16日凌晨,在杭州汪庄,罗瑞卿向毛泽东汇报,一个访井冈山热正在全国兴起。毛泽东不以为然。
汇报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略微休息了一下,于6月16日晚到达上海。当时江青已在上海,华东区六省一市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正在上海热火朝天地举行。
华东区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于1965年5月25日在上海正式开幕,魏文伯代表中共华东局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主要宣传了“写十三年”的初步成绩。随后,华东区这次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分别在上海徐汇剧场、共舞台和中国大戏院进行,有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和上海六省一市的京剧工作者及有关人员两千多人参加,演出了24个剧目。大型剧目有《江姐》(江苏)、《黎明的河边》(山东)、《丹枫岭》(安徽)、《花明山》(浙江)、《大渡河》(江西)、《南海长城》(上海)、《龙江颂》(上海)等12个。小型短剧有安徽的《老电工》,江苏的《就是他》、《枫林渡》,江西的《五岔口》、《雪地红心》,浙江的《追蛋》、《传家宝》等12折。
这次观摩剧目清一色的革命传统教育和歌颂英雄人物,反映了华东地区在毛泽东1963年12月12日和1964年6月27日两次极为严厉的批评后新的改变。
约见两位学者
1965年6月,毛泽东没有观看华东局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6月20日,他临时约见复旦大学周谷城和刘大杰两位著名教授,本来还要邀请写《中国哲学史》的杨荣国,后来得知他在中山大学来不了,便和这两位教授及上海市委的陈丕显漫谈起来。那天,江青在座,没有插言。
毛泽东对上海正在演出的京剧现代戏是比较关注的,问两位教授最近看了戏没有?说《红灯记》、《沙家浜》不错,其中有些小地方可能还要斟酌,再把它提高一步。《红灯记》赴宴斗鸠山一场中,鸠山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李玉和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觉得不妥,特别是后两句。但是,四句话都是佛经,很难改。从这次漫谈中,江青知道了毛泽东对这几句台词的看法,曾专门找人多次修改,都没有改成。
在谈京戏改革中,毛泽东展现了一个有关上层建筑改革的初步思路。他说,京剧改革的事要搞下去,目前先搞几个好的剧目出来,到处去唱。唱来唱去逐渐使它们成为传统剧目,逐渐使现代剧占领舞台。关于教育改革,主席很关心,强调少而精和启发式的教育。
1965年6月,毛泽东从井冈山下来,对上层建筑一些他认为不适宜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领域,希望以一种井冈山精神贯穿的群众性批评批判—教育—提高、群众监督方式的政治民主模式,推动上层建筑领域各条战线改革。它与取消军衔制、订计划的原则、选拔无产阶级接班人五个条件、“二十三条”初步整合为毛泽东希望以井冈山精神不断推进解决党内、军内及社会各种矛盾(包括干部体制问题)的第一种思路,抑或是毛泽东准备发动上层建筑领域革命、防止修正主义的第一个版本。
批评医疗卫生战线忽视农村
毛泽东对卫生战线的严厉批评也基本体现了这种初衷和思想框架。
毛泽东与周谷城、刘大杰漫谈的第二天,1965年6月21日,华东区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结束了最后第六轮的汇报演出。其间北京京剧团特地到上海演出《沙家浜》。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也是希望在全国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京剧现代戏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6月25日上午,华东区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闭幕式。
1965年6月下旬,上海卫生战线召开了一次巡回医疗队报告会。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中国上层建筑整体状况忧心忡忡,对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多次提出批评,对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非常担心。在这种背景下,有些省以及上海市委派出巡回医疗队到基层和农村,为工人和贫下中农送医送药。
毛泽东了解这些情况后,可能联想到上个月重上井冈山及红军医院在建设根据地斗争中的作用。6月26日,毛泽东有感而发,说了下面这段话——
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院,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华佗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医院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符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人是农民。
脱离群众。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难的疾病上,所谓尖端。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怎样预防?怎样改进治疗?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
城市里的医院应该留下一些毕业一两年本事不大的医生,其余的都到农村去。“四清”到××年就扫尾,基本结束了。可是“四清”结束,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是没有结束的,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
这段话一年后被称为 “六二六指示”。
毛泽东身边的医护人员下放农村
在毛泽东这次讲话前一个月,1965年5月27日,刘少奇在北京同卫生部负责人崔义田、史书翰、计苏华等人谈话,刘少奇说:“现在的医药卫生工作只是面向一亿左右的城市人口,全国70%的医务人员集中在城市,占五亿多人口的农村中医务人员和药品都很少,为了解决卫生工作面向农村,药品供应要研究,如何把供应点深入农村。”
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1965年前后,毛泽东身边的医务人员都轮流下放到农村工作了一段时间,送医送药到贫下中农家里。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随后在杭州、上海等地放了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需要变革、需要革命的三把火。6月27日离开上海路过南京,毛泽东在专列上接见了江渭清等江苏省主要负责人。6月28日深夜回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