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卡幻想有没有破解版:怎样做教导主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15:04

怎样做教导主任

(2008-09-24 12:57:52) 标签:

杂谈

分类:育学反思

教学管理是学校落实课程计划、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简言之,是学校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因此,抓好教学管理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教导处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教导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除校长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导主任的作用。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导主任工作好坏成为学校执行力强弱的关键。

一、教导主任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导主任工作尽心尽力,却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以下几点问题与困惑值得深思:

(一)盲目——不知道该管什么?

大多数教导主任上任前没有接受过任何管理理论知识的专门培训,而学校层面的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目前还很不到位,同行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因此,前任的做法、校长的要求、上级的安排通常就是教导主任工作的内容。教导主任到底应该做点啥,很多主任心里没数。

(二)茫然——不知道该怎样管

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丰富,诸如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教学常规的督导与检查、教研活动的安排与组织、科研课题的确立与实施、教学质量的检测与分析、教学档案的整理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经验的交流与推广等。一些主任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不知道操作要领,不知道怎样有效组织与安排,致使教导主任想干却不知怎样干。

(三)忙碌——事情太杂来不及管!

课程安排、常规检查、听课评课、业已疲于奔命。统计填表、教导会议、校务会议,各种任务布置、领导意志等等更是搅得教导主任没有思路。再来个教师请假或是教学评比,代课安排不过来时,自己不得不随时准备充当全职代课。教导主任分身无术,管也管不过来。

(四)盲点——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已势在必行。一些教导主任对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案例教学、教学反思等新课程实施管理的要点及其内涵不了解;对学科课程标准、新课程教材体系不了解;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不出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不会指导教师备课、上课。学习的欠缺,导致一些教导主任专业知识匮乏,不懂的东西还很多。

二、正确认识教导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教导主任是校长的参谋和助手,在学校工作中,校长是决策者、指挥者,教导主任是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导主任要在校长的领导下,协助校长,遵循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完成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交给的教育教学任务。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调度作用。教导处是学校管理系统中最重要、任务最多、最重的一个系统,是执行教学管理工作的枢纽。教导主任要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安排学校各项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诸如教学力量的调配、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教学工作的督导和检查、课程课时的编排、教研活动的组织、教改课题的确定等等。可以说,教导主任的协调、组织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参谋作用。教导主任要给校长当好参谋,主动为校长出谋划策,尽力协助校长抓好各项工作及各项制度和措施的执行。教导主任要经常深入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调查研究,倾听师生的建议,了解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初步形成自己的思路,提出最佳方案供校长和集体决策之用。

(三)服务作用。教导主任要对教师和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成绩情况、学习态度,全面掌握优、良、中、差学生情况;要充分了解教师家庭情况、政治业务素质、教师所面临的困惑等。时时刻刻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即发展学生,成就教师。

教导主任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教导主任究竟该做些什么?又该怎么做呢?

三、教导主任应该做什么?

教导主任的主要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一是切实抓好教学工作(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交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抓好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指导教师进行教改实验。

三是抓好体育、卫生工作,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

四是抓好教务工作(招生、学籍管理、考勤、编排各种表册、质量统计分析、教学业务档案、图书资料、实验、电教、资料管理等工作)。

四、教导主任该怎样做?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最有力保障,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管理的加强。因此,切实抓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导主任的首要职责、头等大事。教学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学校教学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是教学过程的管理;

三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是教学管理的策略。

下面对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分别作说明:
(一)教学管理的切入点——教学观念的转变

思想是先导,思想指导行动。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保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新课改实验,教师也经过了多次新课改培训,但是,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活动和能力培养,课堂封闭。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和农村教师比较严重,他们有经验,但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同时,年轻的教师虽然接受了新的观念和新的思想,但是对新课程精神领会不深不透,把握不了实质性的东西,虽然教学方法花样翻新,但是华而不实,教学质量并不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没有多大改变。可以说,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之间的差别即在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高度决定教师的教学高度。所以,教导主任要把教师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作为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1、走出去听。组织教师到区内、市内和外地知名学校参观学习或邀请知名教师到学校讲学。让教师感受新课程的理念。

2、静下来读。早一天阅读就多一份精彩,迟一天阅读就多一份平庸,阅读使人摆脱平庸。组织并鼓励教师阅读教育杂志、教育名著,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基本观点和操作模式。让教师穿过时空的隧道和大师们对话,使教师掌握教育思想的制高点。

3、坐下来研。发挥骨干教师群体力量,组建学科优秀群体。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教、案例分析的形式,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4、潜下心写。鼓励教师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用笔记录课程改革的点点滴滴,记载自己课改的探索之路,让新课程理念占领教师的精神圣地。

通过以上措施,促使教师实现“六个转变”,树立现代教学思想,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这“六个转变”是:

教学理念由教师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设计。

今天的教育,不应再是筛选适应教育的少数人的工具,而要成为适合于所有受教育者全面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与开拓者;教育的成功不能以功利性的教育为唯一的价值判断标准,而要以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为最高价值尺度,因此,“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

教学模式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1)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但要活而不乱、不能活而不实,不要为了活而活,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而进行设计。

(2)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改变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开放过程。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过程。激发学生以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程序、方法。

教学顺序由“教后学”转向“学后教”

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要先看一看,先想一想,先议一议,先问一问,先试一试,从而发现问题,产生学习的欲望;

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要多关心,多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学生的成功、失败与困惑等,有意识地为全体学生的积极探索、主动发现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学活动由以教师活动为主转向以学生活动为主

过去对课堂教学评价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绝对地位和作用,对教师教学法行为的评价往往是看教师设计和组织,而忽视了课堂的主人——学生。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行为应体现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教学活动设计由以教师活动为主转向以学生活动为主,评价教师的教学,更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叶澜教授听课总是坐在教室的前面,面对学生,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教学手段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化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信息约20%来自听觉,约80%来自视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大大增加学生的视觉和信息接收量,有利于信息加工。有关测试认为,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课堂教学效率提高30%以上。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使学生在运用新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获取信息、运用和处理信息的现代能力。

教学质量评价由单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转变为以培养良好习惯为重点。

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智商高的学困生,为什么?是因为习惯差矣。习惯正是新课程强调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课程理念。习惯+分数=质量。分数,理论上深恶痛绝,实际上又是孜孜以求,教育不能回避分数,分数是新课程下教学质量的天然组成部分,不要把抓分数推到新课程的对立面,关键是我们不能违反教育法规片面追求分数,教育要使学生获得满分、满意、满足。培养好习惯是中国教育改革中永恒的精华。新课程背景下,有学者认为要培养学生三种学习习惯,即: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化教育教学生产力,需要“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过程。因此,在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同时,我们也要培养教师三种习惯,即:经常阅读的习惯,工作优秀的习惯,勤于反思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