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剑生死棋优酷电视剧:用教育智慧改造我们的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41:13

           ------读《教育智慧引论》有感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师进修学校   于俊廷

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十一五”以来,我一直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智慧对于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教育智慧是教师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自己的、他人的)而逐步形成的,在成功而巧妙应对不确定的复杂教育教学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化的行为模式,它是一个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反映,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准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工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的集中体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又时时感到教育智慧是神奇而诡秘的、复杂而深邃的,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特别是在与老师们交流时感到比较困难,许多时候都有种雾里看花、似是又非的感觉。

近期,看过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刘吉林博士撰写、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智慧引论》一书后,我获益匪浅,顿感许多问题的答案开始明朗起来,对教育智慧的认识有了“顶天立地”的感觉:原来智慧之于教育是如此紧密,“智慧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离开了智慧,教育就不能称其为教育;教育智慧之于教师是如此亲密,它并不玄妙,它就生成于、体现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是教师获得职业成功、享受职业幸福的根本所在。

智慧之于教育:由知识教育到智慧教育

读过刘博士的《教育智慧引论》一书后,首先叹服的是作者凭借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学术视野为读者所带来的思想的滋润和对教育本质的追问。作者首先从“不同语境中的智慧”说起,让读者在了解了智慧一般特点的背景下,深入地思考和追问教育与智慧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深刻地认识到:教育需要智慧,教育对智慧品质的追求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之根本使命的要求,是教育之为教育的要求;智慧离不开教育,智慧的生成和发展依靠教育,智慧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联系当今中国教育的现实,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的思考不仅具有深刻性,而且更具有现实性。虽然新课程改革艰难推进了近十年,但是在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主导下的中国教育,仍然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潭,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博取“高分”为目的,以大规模、超负荷的机械训练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育生态不仅没有明显好转,而且有日益恶化的趋势。在这种教育生态中,教育的立足点和重心逐渐地由自身的德、智转向了外部的物质世界,以育人为天职的教育愈来愈演化成了单向的、片面的“为了知识的教育”,本应充满智慧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教师变成了体力劳动者,教师之累,学生之苦成为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普遍现象。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神圣事业,是一项使人变得更智慧、更自由的专业活动,在当今这个愈来愈知识化、信息化和追求创新的时代,教育要承担起“解放人、发展人、成就人”的历史使命,就需要重塑自身的智慧性格,重建教育的智慧价值,实现由知识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变和跨越。

如何实现由知识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变和跨越呢?刘博士在深入分析了造成教育智慧缺乏的症结所在之后,立足中国教育的现实,提出了富有智慧的方向性的研究成果。如改革教师的职前教育体系,改变目前的教师培养模式,在加强学术性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师范性,要优化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在加强教育基本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实践课程的比重,使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实践能力。又如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探索形成科学的评价方式,为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提供制度上的支撑;学校内部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学校文化,创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教师成长环境,以引导和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这些建议,非常符合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是中国基础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的必然选择。最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我国当前教师职后培训现状的分析与建议。虽然“很多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几乎所有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但是,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和方式过于单调,流于形式,与教学实践脱节,缺乏实效,教师“被学习”、“被发展”的现象大量存在,长期存在,“这些外控式学习不但不会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相反还会使教师对在职培训产生反感,错失学习的大好时机,反而阻碍了教育智慧的生成。因此,提高教师职后培训的实效性 ,以专业培训带动教师不断学习、反思,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理论视野开阔了。才会主动审视、改善教学实践,在主动学习、主动反思中生发教育智慧。增强教师职后培训的实效性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三方面的积极努力和相互配合。”这些分析与论断非常符合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现状,问题找得准,方法来得实,对于改进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智慧之于教师:由知识型教师到智慧型教师

结构精巧、分析精到是本书给人的又一大感受。本书从第二章开始,就主要围绕教育智慧的内涵及生成特性、教育智慧生成的内部条件、日常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智慧、日常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智慧、教育机智的解读与体现、智慧型教师的修炼等内容,联系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展开了细致入微的阐释,使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认识到了知识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转变的迫切性,不仅使一线的教师认识到了智慧型教师的特征和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而且找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路径。

通过阅读本书,联系自己近阶段的思考,我认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应该定位在智慧型教师上。首先,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有了显著提升,“只要有知识,人人可当教师”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这为智慧型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基本条件。其次,社会和公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牺牲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换取的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越来越得不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可,学校和教师都面临着内涵发展、专业成长的巨大压力,这就为智慧型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氛围。再次,知识教育不仅使学生异化为应试、升学的工具,分数的奴隶,而且使教师变得被动、教条、机械、倦怠,而这必然与现代教师愈来愈追求职业幸福、谋求职业尊严的内在需要发生冲突,这就为智慧型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引导教师成为智慧型教师,就能使教师在工作中找回和谐、开放、创造的状态,从而远离职业倦怠,获得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

如何实现由知识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的转变呢?作者不仅给我们透彻地分析了智慧型教师的特点,而且难能可贵的是给出了智慧型教师成长的现实路径,使人感到可做、能做。对于智慧型教师的特点,作者认为主要有:1.创造性,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中偶发事件的深刻洞悉及灵活机智的应对上,这是智慧型教师的首要特征。2.伦理性。今天,我们对教学的认识已经突破了简单认识论的范畴,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道德活动,或者说至少是一种具有道德品性的活动。3.实践性。这主要强调了教师整个知识结构中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4.共生性。是指教师能与学生和谐相生,表现为营造、维持和谐自然的课堂,善于人际沟通、情感交流,实现教学相长。对于智慧型教师成长的现实路径,作者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如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的倾心热爱”和“对学生诚挚的爱”,因为“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又如教师要修炼自己的人格,具有健康的、高尚的、独立地人格,因为只有道德的巨人才能生发出大智慧。再如教师要养成实践反思的习惯,因为教育智慧不只是对普遍教学实践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对待个别、特殊教学实践问题的知识,教师只有将教学观念的改造与教学实践反思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才有可能不断趋向教育智慧的境界。

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系统的理论分析与恰当的教育智慧案例的完美结合是本书的另一大特点。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作者在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同时,没有把理论阐释变成居高临下、面目可憎的灌输和说教,而是联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从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教育管理中精心选择恰当的教育智慧的经典案例,既提高了可读性,也增加了说服力,使教师感到教育智慧并不神秘,教育智慧就存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做教育,善于敏锐地把握教学情景,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因势利导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逐步成为智慧型教师。本书的后半部分,作者还专门拿出相当的篇幅为读者奉献了44个中外教育智慧的经典案例,并进行了简明点评,相信这些鲜活的教育智慧案例和精彩评析定会带给教师们许多具体的指导和思想上的启迪。

正如书中序言中所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在我国基础教育逐步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今天,教育智慧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愿更多的人能看到此书,从中汲取改革的智慧与力量,共塑教育的智慧品性,共享教育智慧的幸福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