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秦时明月4.95攻略:人的相貌是怎么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53:02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人的善恶业的综合表现。
某人经常爱贪小便宜,每动一次此念,就收缩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小气相。
某人经常爱小拿小摸,每动一次此念,就贼目鼠眼一次,长此以往,就出鬼祟相。
某人经常爱贪大便宜,每动一次此念,就心黑一次,长此以往,就出黑大亨恶相。
某人经常爱铺张浪费,每动一次此念,就松懈趔歪一次,长此以往,就出趔歪相。
某人经常爱骗人钱财,每动一次此念,就薄一次,长此以往,就出薄皮相。
某人经常爱赌,每动一次此念,就失理智一次,长此以往,就出意志薄弱相。
某人经常爱嘎,每动一次此念,就紧巴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吝啬相。
某人经常爱混,每动一次此念,就松懈一次,长此以往,就出懈怠相。
某人经常爱玩乐,每动一次此念,就漂浮一次,长此以往,就出漂浮相。
某人经常爱贪吃,每动一次此念,就嘴大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大嘴相。
某人经常爱贪酒,每动一次此念,就产生毒瘾一次,长此以往,就出酒鬼相。
某人经常爱发脾气,每动一次此念,就立眉瞪眼一次,长此以往,就出丑陋相。
某人经常爱说废话,每动一次此念,嘴就松弛一次,长此以往,就出趔嘴相。
某人经常爱说歪理,每动一次此念,嘴就歪一次,长此以往,就出歪嘴相。
某人经常爱说是非话,每动一次此念,舌就爱烂一次,长此以往,就出烂舌相。
某人经常爱说脏话,每动一次此念,嘴就爱喷唾液,嘴唇丑陋一次,长此以往,就出丑唇相。
某人经常爱生气,每动一次此念,嘴就向前噘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噘嘴相。
某人经常爱发狠,每动一次此念,嘴唇就向上包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地包天唇相。
某人经常爱笑话人,每动一次此念,嘴唇就向外翻一次,长此以往,就出翻唇相。
某人经常爱骂人,每动一次此念,嘴角就爱坏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嘴角生疮相。
某人经常爱邪淫,每动一次此念,肾与膀胱就受损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劣肾面灰、耳障相。
某人经常爱吓唬人,每动一次此念,胆就受损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劣胆面褐相。
某人经常爱算计人,每动一次此念,肝就受损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劣肝面黄、眼障相。
某人经常爱坏人,每动一次此念,心与小肠就受损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劣心面黑紫、印堂发暗相。
某人经常爱取人不义财,每动一次此念,肺与大肠就受损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劣肺面盛赤、鼻陋相。
某人经常爱恶语伤人,每动一次此念,脾与胃就受损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劣脾面苍白、口丑相。
某人经常爱尊重人,每动一次此念,就庄严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庄严相。
某人经常爱精进,每动一次此念,就向上一次,长此以往,就出端庄相。
某人经常爱节俭,每动一次此念,就谨慎一次,长此以往,就出朴素相。
某人经常爱布施,每动一次此念,就宽厚大方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宽厚相。
某人经常爱以慈悲心助人,每动一次此念,就积善一次,长此以往,就出慈悲善良相。
妙莲老和尚说:想使相貌好,要修忍辱波罗蜜(不妒不嗔);见人就微笑,看人做善事能欢喜赞叹;乃至供养佛菩萨的像及鲜花供佛,也都是修相好端正的因,但不能有急性子,相随心转,要宽宏大量相才会好。
海涛法师说过:在佛前供花,打扫佛堂,能够忍辱,不发脾气,念南无妙色身如来,能够使来世相貌美丽端正庄严,当然;并不是说念南无妙色身如来,就不念阿弥陀佛了,只是说念南无妙色身如来能够种下今世或者来世容貌美丽庄严的因,就好象我们念阿弥陀佛,种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一样。

净空法师讲述:
你要晓得读经不能够求解义,念经是三学三慧一次完成,修行的时间是愈长愈好。读诵是修行哪!读诵的时候不能求解义,一求解义,这个读诵的目的完全破坏了。为什么呢?你一起分别,就落到意识里面去了,这个就错了。说老实话,读诵经典的时候,就是禅家所说的“离心意识参”;我们跟禅家用的手段不一样,目标是一样的,是在参禅啊!我们用读诵的方法在参禅,这个真是妙到极处了。参禅是什么呢?离心意识叫参啊!我们读诵离心意识,读诵的时候不分别,不用第六意识;不执着,不用第七识;不去思惟想像,也不落印象,一直念下去,不落印象,不用第八识。岂不是离心意识吗?眼睛看得清清楚楚,念的这个句子,耳朵也听得清清楚楚,一个字也没念错,一句也没念颠倒。给诸位说,这就是交光大师所讲的“舍识用根”。我这个时候用的是六根根性,我用的是见性,见色性;用见性见,用闻性闻,高等的修行啊!几个人会啊!
“舍识用根”。盘腿面壁可以舍识用根;读诵大乘也可以舍识用根。用熟了,就可以把它用在生活上,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统统舍识用根,那就是菩萨,名副其实的菩萨啦!把这个方法应用在生活上。所以你才晓得,读诵大乘是菩萨修行重要的一个方法,因为在十个宗派里面,禅宗只是一个宗派,其余九宗都属于教下,都没有离开经典。所以这个地方它不写观心、参禅、参话头,它写的“读诵大乘”。那就是说这个大乘菩萨里面,依照经论修行的,占绝大多数,只是方法不相同,它的精神、方向、目标全部都是相同,都是舍识用根,都是离心意识,这个叫真正修行,读经是真正修行。
心意识舍掉了,与心意识相应的心所,当然都不起用了。所以读经会入定啊!你要不相信,也许听说过吧!智者大师念《法华经》入了定,他要用心意识去读,他怎么能入得了定呢?他读《法华经》会入定。我们念经为什么入不了定?我们是用心意识在念,所以入不了定;人家是离心意识去念,就我刚才讲的那个方法原则,他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入定了。在定中,他有感应,他参加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的法会。他还听了一座,出了定告诉人,释迦牟尼佛这个灵鹫山,灵山一会还没散啊!他还亲自参加了。说实在话,释迦牟尼佛每一次法会都没有散场,问题就是你有没有能力去参加。《弥陀经》的这个释迦牟尼佛的弥陀法会,也没散;《无量寿经》的法会,也没散,看看你们哪一位有能力亲与世尊的法会。
不明了读诵大乘,所以他不愿意念,这个实在是智慧浅少,不知道事实的真相。念到心清净了,念到定、慧成就了,念到破无明、见法身了,他还是念;即使证到等觉菩萨果位了,他每天还是要念,始终不离开,这是这种修行方法。
那么净宗也许有很多同修听过,没有念经,单单念一句佛号,他也成就的,没错;单单念这一句佛号,谁呢?最初提倡的是大势至菩萨,他那一句阿弥陀佛,或者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是离心意识;如果不离心意识,那叫什么修行?不离心意识,怎么能够“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呢?没这个道理啊!所以诸位要晓得,念这一句佛号,也是离心意识念啊!念经、念佛如此,听经还是这个样子。大家听经不开悟;为什么不开悟呢?用心意识听。别说听这一辈子不开悟,生生世世听上无量阿僧只劫,还是不开悟。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给我们讲得好清楚,那是讲对听经的人,要怎么样听呢?“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相”,就是离第六意识;“离名字相”,就是离第七识;“离心缘相”,就是离第八识。还不是舍识用根吗?这个就是清清楚楚给我们显示出来,听经也要离心意识。心就是第八识,意就是第七末那识,识就是第六识。听经也得要离心意识听,离心意识,说老实话,是修行。听经是修行,读经是修行,念佛是修行。修什么行呢.把心心所给舍掉,这就是禅家常讲的从根本修啊!我们晓得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尽是过失;那个过失的根源在哪里呢?根源就是心心所。所以它这个修行方法,是从根拔起啊!连根把它拔除。由此可知,绝对不是只有禅家从根本修。所以禅宗常常轻视教下,轻视净土,他不晓得“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是用参究观心的方法,从根修起;人家教下用读诵,念佛的用执持名号,也是从根本修啊!不亚于观心,不亚于参话头啊!
凡是轻视别人的,他会不会成就?他决定不会成就。为什么呢?因为真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哪里来的轻视别人呢?这个轻视,总有分别、有执着,才会轻视嘛!那么由此可知,他禅参得再好,他心意识没离开;没离开,他那个禅不管怎么参法,不会开悟;得禅定是可能的。为什么呢?用心意识可以得禅定,四禅八定,阿罗汉的九次第定,都是用心意识修的,都没有离心意识。离心意识,那是上上禅了,不是阿罗汉、辟支佛所能够证得的,这一点诸位要知道。你要是果然明白了,你对于参禅的人讥笑你,你也是合掌阿弥陀佛,不去跟他计较。为什么呢?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碰到外面人,说我们是自了汉,说我们是小乘,我们也欢欢喜喜地“阿弥陀佛”就结束了,不要去计较,用不着去跟他辩驳。正是六祖所说的,看到这个根性好的,可以给他说的,这才能给他说说;看到根性劣的,不能说的,合掌令欢喜就好了,不要与任何人争论。争论,决定违背了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啦!这个争论决定是迷惑颠倒,只有迷人才会争啊!悟的人不会争。迷的人,心里面才有意见;悟的人,心里没有意见,悟的人,心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本来无一物。心里面还有许许多多东西的,这没悟啊!
那么这一句是说明菩萨修行许许多多方法里面一个重要的方法,今天告诉诸位了。果然念这个经典,离心意识念,你会得定,会开悟。如果念了不少年了,念了不少遍了,我怎么还没得定呢?怎么还不开悟?我就晓得你这一生是不会得定,也不会开悟。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离心意识,还是用心意识在念啊!离心意识、一味地念下去,一遍一遍念,绝不起一个妄念,功夫成熟了,水到渠成,自然得定,自然地开悟,到时候豁然通达啦!心里常常想着,我什么时候会开悟?什么时候得定?这都是打妄想。读诵里面加上妄想,这个妄想就是障碍啊!有人念佛,发心求一心不乱,这个人一生当中决定得不到一心不乱。为什么呢?阿弥陀佛里头,掺杂着一心不乱,这个很糟糕啊!给你说不掺杂,不掺杂还得要掺杂个一心不乱。
所以,这一切错误、一切不成就的那些因素,一条一条都把它找出未,找出来之后,统统把它消除,我们障碍就没有了,这业障就消了。业障,说老实话,绝对不是说你去拜拜《梁皇忏》,拜拜《水忏》,拜拜《大悲忏》,业障就消掉了。消不掉啊!从前的人拜忏会消掉,现在的人消不掉;从前人念经会消业障,现在人念经消不了业障;从前人念阿弥陀佛消业障,现在念阿弥陀佛也消不了业障。你知道原因了吧?用心意识,就消不了业障;离心意识,业障就消除了,原因在此地。
你要晓得什么是业障呢?业障就是分别、执着。用分别、执着,怎么能够把分别、执着离开呢?这个话还不能听错,听错犯的过失更大。唷!不分别、不执着,好了,父子也不分了,男女也不分了,那还得了吗?你去打仗连敌人、自己人也不分了,这不是糟糕了!那就犯了大错了。自己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分别,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随着众生分别而分别,随着众生执着而执着。自己有没有呢?自己决定没有。这就对了,这是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世间法就是分别、执着,并不破坏众生的分别、执着;众生有这个分别、执着,他才能建立社会的秩序,世间才不至于乱。如果我们真的给它分别、执着,那就错了,那就永远不能够超越世间了;离开一切分别、执着,这超越世间了。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搞清楚,不要误会了,那么这一句重点还是劝勉我们要认真去读诵,要晓得怎样去读诵,才能收到真实的利益。
用读经这个方法修定,用读经这个方法断烦恼,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到你烦恼断了,心地清净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思维经义了,你不会把经的意思想错了,因为智慧开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心地不清净,不要去胡思乱想,你所想的全是妄想,全是把佛经的意思错解了。那么我再告诉诸位一个老实话,所有圣人的经论完全没有意思;因为它没有意思,所以它就有量义,这个跟世间书不一样。我们初学,譬如说我们今天是读《无量寿经》,我们读得很有味道,里面的东西我很懂得;我再学个一年、两年,我的程度高了,看到里面的意思愈看愈多,愈看愈丰富,原来它的意思是没有止境的呀。假如它有意思,那就一个意思,就永远不会有第二个意思。因为它没有意思,所以它有无量义,随着你的心地清净的纯度,随着你境界的提升,你会看到它圆满的义理,愈看愈广大、愈看愈圆满。经典的受持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你念不厌,念不倦,道理就在此地。
诸位要想深入经藏,那我就劝同修不要看经打妄想;我们初学要读一点古人的注解,研究研究是可以的,作为辅助。我们初学是以修定为主,修清净心为主,一天用八个小时来修清净心,修定;研究注解、注疏,研究经典的理论,一个小时,顶多两个小时足够了,那是辅助的。这个辅助是怕自己老是在念,念到自己不开悟,念到自己兴趣没有了,会退转了,所以叫你读一点注解、听听讲,调剂调剂,目的在此地,不是叫你真正开智慧的,这个是一定要懂得。品学圆满了,这就成佛了。“佛道无上誓愿成”。读诵大乘一定要知道我们现在在什么程度,应该要如何的修学,我们才不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这一生当中才真的能得到殊胜的成就,殊胜的利益。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