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电影解读:中华民国经历了几位总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8:01:17

共有八位:
孙文(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蒋中正,李宗仁(代)。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
于北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孙中山

投 身 民 主 革 命
光 绪 五 年 (1879), 孙 中 山 随 母 赴 檀 香 山。 当 时 他 的 长 兄 孙 眉 为 该 地 华 侨 资 本 家, 资 助 孙 中 山 先 后 在 檀 香 山、 广 州、 香 港 等 地 比 较 系 统 地 接 受 西 方 式 的 近 代 教 育。 1883 ~ 1885 年 的 中 法 战 争, 激 起 了 孙 中 山 挽 救 民 族 危 亡 的 爱 国 热 情。 他 目 睹 清 政 府 的 卖 国、 专 制 和 腐 败, 开 始 产 生 反 清 和 以 资 产 阶 级 政 治 方 案 改 造 中 国 的 思 想, 经 常 发 表 反 清 言 论, 同 时 与 早 期 的 改 良 主 义 者 何 启、 郑 观 应 等 有 所 交 往。 1892 年, 孙 中 山 毕 业 于 香 港 西 医 书 院, 随 后 在 澳 门、 广 州 等 地 一 面 行 医, 一 面 联 络 有 志 之 士, 准 备 创 立 革 命 团 体。 1894 年, 孙 中 山 上 书 李 鸿 章, 提 出 “人 能 尽 其 才, 地 能 尽 其 利 , 物 能 尽 其 用, 货 能 畅 其 流” 的 改 革 主 张, 但 未 被 接 受。 1894 年 11 月, 孙 中 山 从 上海 去 檀 香 山, 组 织 兴 中 会, 以 “驱 除 鞑 虏, 恢 复 中 国, 创 立 合 众 政 府” 为 誓 词。 1895 年 2 月, 建 立 香 港 兴 中 会。 同 年 10 月, 兴 中 会 密 谋 在 广 州 起 义, 事 泄 失 败。 孙 中 山 被 迫 亡 命 海 外。 1896 年 10 月, 在 英 国 伦 敦 曾 被 清 公 使 馆 诱 捕, 经 英 国 友 人 营 救 脱 险。 此 后, 孙 中 山 详 细 考 察 欧 美 各 国 的 经 济 政 治 状 况, 研 究 了 多 种 流 派 的 政 治 学 说, 并 与 欧 美 各 国 进 步 人 士 接 触, 产 生 了 具 有 特 色 的 民 生 主 义 理 论, 三 民 主 义 思 想 由 此 初 步 形 成。 1897 年, 孙 中 山 由 英 国 经 加 拿 大 转 赴 日 本, 结 交 其 朝 野 人 士。 戊 戌 变 法 以 后, 因 日 本 友 好 人 士 的 活 动, 孙 中 山 与 康 有 为、 梁 启 超 为 代 表 的 改 良 派 曾 商 谈 过 合 作 问 题, 但 因 改 良 派 坚 持 保 皇、 反 对 革 命, 合 作 未 能 实 现。 1904 年 孙 中 山 在 日 本、 檀 香 山、 越 南、 暹 罗 (今 泰 国)、 美 国 等 地 对 华 侨 及 留 学 生 宣 传 革 命, 1905 年 在 比、 德、 法 等 国 的 留 学 生 中 建 立 了 革 命 团 体, 在 此 期 间 也 与 国 内 的 革 命 团 体 和 革 命 志 士 建 立 了 联 系。


创 建 同 盟 会 与 改 良 派 作 斗 争

1905 年 8 月, 孙 中 山 与 黄 兴 等 人, 以 兴 中 会、 华 兴 会 等 革 命 团 体 为 基 础, 在 日 本 东 京 创 建 同 盟 会, 孙 中 山 被 推 举 为 总 理, 他 所 提 出 的 “驱 除 鞑 虏, 恢 复 中 华, 创 立 民 国, 平 均 地 权” 的 宗 旨 被 采 纳 为 同 盟 会 纲 领。 在 同 盟 会 机 关 报 《民 报》 发 刊 词 中, 孙 中 山 首 次 提 出 “民 族、 民 权、 民 生” 三 大 主 义。 同 盟 会 的 成 立, 有 力 地 促 进 了 全 国 革 命 运 动 的 发 展。 他 派 人 到 国 内 外 各 地 发 展 组 织、 宣 传 革 命。 他 自 己 也 向 华 侨 宣 传 和 募 集 经 费, 在 一 些 地 方 创 立 同 盟 会 的 支 部。 孙 中 山 成 为 中 国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旗 帜。 他 领 导 的 对 改 良 派 的 批 判, 为 辛 亥 革 命 的 爆 发 作 了 有 力 的 思 想 准 备。 从 1906 ~ 1911 年, 同 盟 会 在 华 南 各 地 组 织 多 次 武 装 起 义, 孙 中 山 为 起 义 制 定 战 略 方 针, 并 在海 外 奔 走, 为 起 义 筹 募 经 费。 各 次 起 义 都 因 缺 乏 群 众 基 础、 组 织 不 够 严 密 而 失 败, 但 革 命 党 人 前 仆 后 继, 英 勇 战 斗, 给 清 政 府 以 沉 重 打 击, 给 全 国 人 民 以 极 大 的 鼓 舞; 特 别 是 1911 年 4 月 27 日 的 广 州 黄 花 岗 之 役, 在 全 国 引 起 了 巨 大 震 动。


推 翻 封 建 帝 制, 捍 卫 共 和 制 度

1911 年 10 月 10 日, 武 昌 起 义 爆 发, 各 省 纷 纷 响 应。 孙 中 山 在 美 国 得 知 消 息 后, 于 12 月 下 旬 回 国, 即 被 17 省 代 表 推 举 为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大 总 统。 1912 年 1 月 1 日, 在 南 京 宣 布 就 职, 组 成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政 府。 1912 年 2 月 12 日, 清 朝 宣 统 帝 (溥 仪) 被 迫 宣 布 退 位。 中 国 结 束 长 达 2000 多 年 的 君 主 专 制 制 度, 建 立 了 共 和 国。 3 月 11 日, 孙 中 山 颁 布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约 法》。 由 于 受 到 帝 国 主 义、 封 建 主 义 的 强 大 压 力 与 革 命 党 本 身 的 涣 散 无 力, 孙 中 山 被 迫 于 1912 年 2 月 13 日 辞 去 临 时 大 总 统 职, 让 位 于 袁 世 凯, 4 月 1 日 正 式 解 职。 此 后 一 年 多, 孙 中 山 积 极 宣 传 民 生 主 义, 但 因 政 权 落 在 袁 世 凯 手 中, 孙 中 山 的 努 力 并 未 取 得 成 果。 1912 年 8 月, 同 盟 会 改 组 成 国 民 党, 孙 中 山 被 推 举 为 理 事 长。 1913 年 3 月, 袁 世 凯 刺 杀 国 民 党 代 理 理 事 长 宋 教 仁, 孙 中 山 主 张 武 力 讨 袁; 7 月 发 动 二 次 革 命, 失 败 后 再 度 出 亡 日 本。 1914 年 6 月, 孙 中 山 在 东 京 组 织 中 华 革 命 党。 1915 年 5 月 初 回 到 国 内, 继 续 为 捍 卫 共 和 制 度 而 斗 争。 旋 又 返 日, 10 月 25 日 在 东 京 与 宋 庆 龄 结 婚。 1917 年 7 月, 因 段 祺 瑞 为 首 领 的 北 洋 军 阀 解 散 国 会 和 废 弃 《临 时 约 法》, 孙 中 山 联 合 西 南 军 阀 在 广 州 建 立 军 政 府, 9 月 被 推 举 为 大 元 帅, 进 行 护 法 战 争。 但 孙 中 山 在 军 政 府 内 备 受 军 阀、 政 客 的 排 挤, 不 得 不 于 1918 年 5 月 辞 去 大 元 帅 职 务, 经 日 本 赴 上 海。


接 受 共 产 国 际 和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帮 助

1917 年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胜 利, 孙 中 山 于 1918 年 夏 致 电 列 宁 和 苏 维 埃 政 府 祝 贺 俄 国 革 命。 1919 年 的 五 四 运 动, 给 予 他 以 很 大 的 鼓 舞。 孙 中 山 从 1920 年 开 始 与 苏 俄 人 士 接 触, 1921 年 12 月 在 桂 林 会 见 共 产 国 际 代 表 G.马 林。 1922 年 4 月, 又 在 广 州 与 苏 俄 的 全 权 代 表 会 见。 1919 年 10 月, 宣 布 中 华 革 命 党 改 组 为 中 国 国 民 党。 1920 年 8 月, 孙 中 山 指 示 驻 闽 粤 军 回 师 广 东, 驱 逐 了 桂 系 军 阀。 11 月, 孙 中 山 回 到 广 州, 重 举 护 法 旗 帜。 1921 年 5 月, 在 广 州 就 任 非 常 国 会 推 举 的 非 常 大 总 统, 接 着 消 灭 了 陆 荣 廷 的 势 力, 准 备 以 两 广 为 根 据 地 北 伐。 掌 握 广 东 军 队 统 率 权 的 陈 炯 明, 于 1922 年 6 月 发 动 叛 乱。 孙 中 山 脱 险 后 率 海 军 反 击 叛 军, 因 待 援 无 望, 被 迫 离 开 广 州 赴 上 海。 陈 炯 明 的 叛 变 使 孙 中 山 陷 于 极 为 困 难 的 境 地, 他 决 心 接 受 共 产 国 际 和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帮 助, 欢 迎 李 大 钊 等 共 产 党 人 以 个 人 身 分 加 入 中 国 国 民 党。 1923 年 1 月, 与 苏 联 代 表 А.А.越 飞 发 表 《孙 文 越 飞 宣 言》, 奠 定 了 联 俄 政 策 的 基 础, 随 即 派 廖 仲 恺 赴 日 与 越 飞 谈 判。 1923 年 2 月, 孙 中 山 从 上 海 回 到 广 州 重 建 陆 海 军 大 本 营, 以 大 元 帅 名 义 统 率 各 军, 综 理 政 务。 与 此 同 时, 逐 步 加 紧 改 组 中 国 国 民 党 的 准 备 工 作。 8 月, 派 出 以 蒋 介 石 为 首 的 “孙 逸 仙 博 士 代 表 团” 到 苏 联 考 察 政 治、 党 务 和 军 事。 10 月, 聘 请 苏 联 派 来 的 М.М.鲍 罗 廷 为 顾 问。 接 着, 委 任 廖 仲 恺、 谭 平 山 等 组 成 新 的 中 国 国 民 党 临 时 中 央 执 行 委 员 会, 负 责 筹 备 国 民 党 的 改 组 工 作。


对 三 民 主 义 作 新 的 解 释

1924 年 1 月,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在 广 州 召 开, 孙 中 山 主 持 了 大 会。 大 会 通 过 新 的 党 纲、 党 章, 在 实 际 上 确 立 了 联 俄、 联 共、 扶 助 农 工 三 大 政 策, 选 出 有 中 国 共 产 党 人 参 加 的 中 央 领 导 机 构。 在 大 会 通 过 的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宣 言》 中, 孙 中 山 对 三 民 主 义 作 了 新 的 解 释, 充 实 了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内 容。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的 召 开, 标 志 着 孙 中 山 的 革 命 思 想 和 革 命 事 业 发 展 到 了 一 个 新 阶 段。 1924 年 5 月, 孙 中 山 在 广 州 黄 埔 长 州 岛 创 立 陆 军 军 官 学 校, 为 建 立 革 命 军 队 打 下 基 础。


中 国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光 辉 旗 帜

孙 中 山 在 斗 争 中 认 识 到, 要 争 取 中 国 独 立 富 强 就 必 须 努 力 推 翻 帝 国 主 义。 1923 年 12 月, 帝 国 主 义 各 国 因 广 东 革 命 政 府 截 留 粤 海 关 关 余 和 要 求 收 回 海 关 主 权, 集 中 大 批 军 舰 到 广 州 河 面 对 孙 中 山 进 行 恫 吓。 孙 中 山 在 关 余 事 件 中 态 度 果 断 坚 决, 迫 使 帝 国 主 义 各 国 在 1924 年 5 月 应 允 照 付 广 东 政 府 应 得 的 关 余。 1924 年 10 月, 孙 中 山 镇 压 广 州 商 团 发 动 的 武 装 叛 乱。 1924 年 10 月, 奉 系 军 阀 的 张 作 霖 和 直 系 将 领 冯 玉 祥 联 合 推 翻 曹 锟 为 总 统 的 直 系 军 阀 政 府。 冯 玉 祥、 段 祺 瑞、 张 作 霖 先 后 电 邀 孙 中 山 北 上 共 商 国 是。 孙 中 山 接 受 邀 请, 11 月, 离 广 州 北 上。 12 月 底, 扶 病 到 达 北 京。 1925 年 3 月 12 日, 因 患 肝 癌 在 北 京 逝 世。 孙 中 山 是 中 国 伟 大 的 民 主 革 命 先 行 者, 为 了 改 造 中 国 耗 尽 毕 生 的 精 力, 在 历 史 上 建 立 了 不 可 磨 灭 的 功 勋, 在 政 治 上 也 为 后 继 者 留 下 珍 贵 遗 产。 他 的 主 要 著 作 有 《建 国 方 略》、《建 国 大 纲》、 《三 民 主 义》 等。 其 著 述 在 逝 世 后 多 次 被 结 集 出 版, 有 中 华 书 局 1986 年 出 版 的 11 卷 本 《孙 中 山 全 集》, 台 北 出 版 的 《国 父 全 集》 等。


孙 中 山 遗 嘱

孙 中 山 在 1925 年 3 月 12 日 逝 世 前 夕 签 署 的 遗 嘱。 包 括 《国 事 遗 嘱》、 《家 事 遗 嘱》 和 《致 苏 俄 遗 书》 三 个 文 件。 在 国 事 遗 嘱 中, 他 总 结 了 40 年 的 革 命 经 验, 得 出 结 论 说:“必 须 唤 起 民 众, 及 联 合 世 界 上 以 平 等 待 我 之 民 族, 共 同 奋 斗。” 发 出 了 “革 命 尚 未 成 功, 同 志 仍 须 努 力” 的 号 召, 希 望 他 的 革 命 主 张 和 革 命 主 义 能 够 得 到 实 现。 在 家 事 遗 嘱 中, 说 明 将 遗 下 的 书 籍、 衣 物、 住 宅 等 留 给 宋 庆 龄 作 为 纪 念, 要 求 子 女 们 继 承 他 的 革 命 遗 志。 在 致 苏 俄 遗 书 中, 阐 明 他 实 行 三 大 革 命 政 策, 坚 持 反 帝 爱 国 事 业 的 坚 定 信 念, 表 示 希 望 中 苏 两 国 在 争 世 界 被 压 迫 民 族 自 由 之 大 战 中, 携 手 并 进, 取 得 胜 利。 孙 中 山 还 诚 挚 地 请 宋 庆 龄 代 他 到 苏 联 访 问, 以 实 现 他 的 遗 愿。 孙 中 山 的 遗 嘱 显 示 了 他 的 爱 国 反 帝 和 坚 持 三 大 政 策 的 伟 大 革 命 精 神。

黎 元 洪( 1864 ~ 1928 )


北 洋 政 府 总 统。 字 宋 卿。 湖 北 黄 陂 人。 北 洋 水 师 学 堂 毕 业, 曾 在 海 军 服 役。 1895 年 中 日 甲 午 战 争 后, 投 靠 张 之 洞, 在 湖 北 参 预 编 练 新 军。 曾 三 赴 日 本 考 察 军 事, 1906 年 任 陆 军 第 21 混 成 协 统 领。 在 军 中 多 次 破 坏 湖 北 革 命 党 人 的 活 动。 武 昌 起 义 后 被 迫 出 任 湖 北 军 政 府 鄂 军 都 督。 南 京 临 时 政 府 成 立 后, 当 选 副 总 统。 袁 世 凯 篡 政 后, 仍 任 原 职, 伙 同 袁 镇 压 革 命。 1914 年 袁 解 散 国 会, 设 参 政 院, 被 任 为 院 长。 反 对 袁 复 辟 帝 制。 1915 年 袁 称 帝 时, 被 封 为 武 义 亲 王, 未 受。 次 年 6 月 袁 死, 黎 继 任 大 总 统, 恢 复 约 法, 召 集 国 会。 与 国 务 总 理 段 祺 瑞 发 生 “府 院 之 争”。 1917 年 段 祺 瑞 利 用 张 勋 驱 黎, 由 冯 国 璋 代 理 大 总 统。 1922 年 受 直 系 军 阀 支 持 复 任 总 统。 次 年 又 为 直 系 所 逐。 晚 年 投 资 实 业。

冯国璋

  冯国璋,河北河间人。青年时代到保定莲池书院求学,后因贫困辍学。1884年到大沽口投淮军当兵。次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1890年毕业留堂充当教习。1896年被袁世凯任为新建陆军督操营务处帮办兼随营步兵堂监督,不久又升督操营务处总办。1903年调升北京练兵处军学司正使,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北洋三杰”。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率军至湖北镇压革命,攻下汉口后,清政府封予二等男爵。1913年任江淮宜抚使,奉袁世凯之命镇压二次革命,攻陷南京,升任江苏都督。1915年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公爵。

  1916年袁世凯死,成为直系军阀首领,与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李纯联合对抗皖系,称“长江三督”。同年 10月,被选为副总统。1917年7月6日就任代理大总统。1918年10月7日被段祺瑞胁迫下台。1919年春回到河间故里。10月,抵北京,于12月28日病死于北京帽儿胡同冯宅。



曹  锟
 1862.12.12~1938.5.17直系军阀首领。字仲珊。天津人。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 任毅军哨官。 1894年随毅军赴朝鲜参加中日甲午战争。次年到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右翼步队第1营帮带。从此依附袁世凯,历任北洋常备军步队第11营管带、北洋陆军第1镇第1协统领、第3镇统制等职。1907年率第3镇进驻长春,使北洋势力伸展到吉林、黑龙江。1911年(宣统三年)率部在娘子关进击山西响应武昌起义的民军。1912年2月在北京纵兵哗变,为袁世凯拒赴南京就职制造借口。1914年4月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官。1915年9月上书请改国体为帝制,为袁称帝推波助澜,10月任虎威将军。年末爆发护国战争,任北洋军第1、第2路总司令,指挥所部由川、湘攻滇,被护国军击败。1916年6月袁病死后,任四川军务会办,9月任直隶督军,在国务总理段祺瑞和大总统黎元洪的“府院之争”中左右逢源。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阴谋活动,后又投机任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率部入京讨伐张勋。7月兼署直隶省长。8月爆发护法战争,又在代理大总统冯国璋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时而主和,时而主战。10月被授为陆军上将。年底任援湘军第1路司令。次年1月任两湖宣抚使,率北洋军2个师和5个混成旅,经鄂入湘进攻护法军,连占岳阳、长沙、衡阳等地,6月任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1919年冯国璋死后,被拥为直系军阀首领。1920年7月与皖系军阀为争夺中央政权爆发直皖战争,联合奉系打败皖系。8月任直鲁豫巡阅使。1922年又与奉系军阀争夺中央政权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将奉军逐出山海关,独霸中央政权,进而醉心谋取大总统职权,以恢复法统为名,将大总统徐世昌赶下台,拥黎元洪复职后,又多方刁难,一年内迫使内阁六次倒台。1923年6月,指使党羽逼宫夺印,将黎元洪逐走天津。10月5日出动军警挟持国会,重金收买议员,贿选为大总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冯玉祥等人发动的北京政变赶下台,囚禁于中南海。1926年获释,到河南投奔吴佩孚。1927年吴佩孚被国民革命军击败后,曹寓居天津。在日军占领天津期间,拒绝出任伪职。1938年5月病死天津。6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徐世昌——北洋相国


徐世昌(1855—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原籍直隶天津,出生于河南省汲县。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多次出任国务卿,1918年10月至1922年10月任民国大总统。

徐世昌1896年因母丧回到河南时,袁世凯在直隶小站负责训练新建陆军。因此成为袁的重要谋士。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徐世昌负责文案处理。两年后,清政府建立了个编练陆军机构,徐以中将衔任高级行政军官。1904年任兵部侍郎,1905年任见习军机,署理兵部尚书。1907年4月20日徐世昌任总督。


1908年11月,宣统继位,摄政王载沣当权。次年袁世凯被罢官。徐因与袁关系密切受到牵连,但他施展官僚手腕,仍取得载沣的信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世昌极力主张起用袁世凯,扼杀革命。1914年5月徐接受袁邀请,出任国务卿。1915年徐窥测出袁世凯称帝,可能会引起政局动荡,即辞职,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

1916年11月,徐世昌以北洋元老的资格应邀到京,调节总统黎洪元和总理段祺瑞之间的权力之争,事后移居天津。1918年10月冯国璋下台,皖系首领段祺瑞看到徐是文人,易操纵,指使安福国会选举其为总统。但南方政府认为安福国会的选举是违法的,根本不承认他为总统。

徐世昌企图操纵北洋军阀的派系斗争以维持自己的政治地位。但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北京政府成了直系天下时,他便成了曹锟攫取最高统治地位的障碍。1922年1月旧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濂等宣布他为伪总统。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日本特工人员找北洋派人物劝他们参加伪满傀儡政权,徐是他们的对象之一,但他加以拒绝。从1931年到1939年6月他死之前,日方几次设法争取他的合作,始终为他所拒。
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曹琨,他們是北洋政府,不是民國政府。
所以答案應該是:
蔣介石 中國國民黨 1948年5月20日 1949年1月21日 第壹任,副總統為李宗仁
李宗仁 中國國民黨 1949年1月21日 1950年3月1日 代總統
蔣介石 中國國民黨 1950年3月1日 1975年4月5日 第壹至五任,副總統依序為陳誠,嚴家淦
嚴家淦 中國國民黨 1975年4月6日 1978年5月20日 繼任
蔣經國 中國國民黨 1978年5月20日 1988年1月13日 第陸至柒任,副總統依序為謝東閔,李登輝
李登輝 中國國民黨 1988年1月13日 1990年5月20日 繼任
李登輝 中國國民黨 1990年5月20日 2000年5月20日 第捌至玖任,副總統依序為李元簇,連戰
陳水扁 民主進步黨 2000年5月20日 至今 第拾至拾壹任,副總統皆為呂秀蓮

PS:蔣介石於1949年1月21日發佈引退文告,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但國民政府於1949年12月7日遷台後,蔣介石即於1950年3月1日恢復總統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