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克尔苏加德在哪: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 (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09:28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 ● 前言


  本文所说的面积,是指直属陆地疆域面积。海洋面积不算。藩属的面积也不算。
  别看本文只是一个个枯燥的数据,但是可花费了小女子大量的心血噢~
  这么说吧,一个简单的数据,至少花5个小时。
  大家简单的数数有多少个数据就行了。
  从5年前便开始了这个课题。中间因为某种原因,间断了。
  最近半个月,连续通宵,查阅了上千种各类资料,努力拼搏,终于在今天凌晨熬到头了,额,应该是大功告成了!
  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所采取方法:
  查阅了全国2862个县级行政区的相关资料。根据每个县级行政区在不同时期的朝代归属,进行面积的累加。所以数据精确度达到了一般县级行政区的面积数据精度
  查阅了中国所有邻国,以及其他附近国家的所有二级行政区(市级)的资料。根据每个二级行政区在不同时期的朝代归属,进行面积的累加。
  这种方法已经是我能想出的最精确的方法了。
  当然,也许读者会问;在某个朝代,假如一个县,某些地区属于A国,另一些地区属于B国,怎么办?
  原则上是把县再分成以下的乡镇,再根据这些乡镇的归属,对每个乡镇的面积进行累加。这种情况我也处理过。工作量翻了数倍。


  也许有朋友要问:古代有那么精密的测量手段吗?
  回答:不是用古代的测量手段。而是通过古籍与史料,兑换成如今的各个地点,再用如今的测量手段进行计算。
  有有朋友会问:遗留下来的文献是否完整?即使完整,对文献描述的理解和定义恐怕都不相同吧
  回答:对于这些,小女子只能尽力而已。尽力找县志,甚至更精确的资料。在某个局部,县志比一般的史书还是要详细些吧~


  本文从秦朝开始计算。
  先秦疆域过于模糊,无法精确处理。
  另外十六国中,我只处理七国。北朝各国也没处理。五代十国处理了部分。由于小女子实在累坏了,精力有限,暂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以后一定补上。
  请大家见谅!


  查阅的资料大概有以下几类:
  史书,历史地图,地理资料,地形资料,行政区域文献,各县县志,历史沿革,以及邻国相关资料。
  其中历史地图,主要参考《中国历史地图合集(谭版)》。当然这其中有些细微的错误,已被我在此文中改正,也参考了其他大量的历史地图。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
(修正第3版数据)



  单位:万平方千米

  精确度:
  面积60万平方千米以下,精确度0.1万平方千米  
  面积60-300万平方千米,精确度1万平方千米  
  面积300-1200万平方千米,精确度2万平方千米
  面积1200万平方千米以上,精确度3万平方千米 

  首先引用一个“历代面积指数”。历代面积指数=某朝面积/中华人民共和国面积*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疆域面积:960(当然是假设中国地图上的领土960,其中包括被外国占领的。其实,即使包括西藏某些被外国占领的地区计算在内,实际似乎也……这是政治敏感问题,暂不讨论,有兴趣的可以加我QQ);面积指数:100
  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到某朝代或某国家占如今中国国土的百分之多少



秦汉

  秦(公元前211年):347;面积指数:36.2

  西汉(景帝三年,前154年):214;面积指数:22.3
  前154年平七国之乱。
  西汉(始元四年,前83年):412;面积指数:42.9
  武帝时大事恢拓,四境皆有扩展。前110-前82拥有整个海南岛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611;面积指数:63.6
  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

  东汉(永元二年,90年):425;面积指数:44.3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579;面积指数:60.3
  91年,班超定西域,五十余国皆降汉。123年设置西域长史府


三国

  曹魏(景元三年,262年):291;面积指数:30.3

  蜀汉(景耀五年,262年):107(精确);面积指数:11.1
 
  东吴(永安五年,262年):145(精确);面积指数:15.1

两晋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543;面积指数:56.6

  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年):280(精确);面积指数:29.2
  395年,北方处于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四国。此时的东晋版图最规则。淝水之战前与前秦对立的版图太难算了。
  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302(精确);面积指数:31.5
  417年,刘裕北伐灭后秦,这是东晋最大版图。同年刘裕还建康,第二年关中没于赫连夏。

  成汉(玉衡十七年,327年):35.3(精确);面积指数:3.68

  前凉(建兴十五年,327年):61(精确);面积指数:6.4

  前燕(建熙七年,366年):79(精确);面积指数:8.2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52.2(精确);面积指数:5.44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358(精确);面积指数:37.3
  苻坚即位后,灭前燕。灭前凉。取东晋之巴蜀。灭代。北击柔然。

  后燕(建兴十年,395年):66(精确);面积指数:6.9

  后秦(皇初二年,395年):39.9(精确);面积指数:4.15

  后凉(麟嘉七年,395年):217(精确);面积指数:22.6

  西秦(太初八年,395年):6.9(精确);面积指数:0.7

  西凉(建初五年,409年):185(精确);面积指数:19.3

  北凉(永安九年,409年):13.9(精确);面积指数:1.45

  南凉(嘉平二年,409年):14.5(精确);面积指数:1.51

  赫连夏(龙升三年,409年):28.4(精确);面积指数:2.96
  赫连夏(凤翔六年,418年):46.8(精确);面积指数:4.88
  413年筑统万城居之。418年占领晋之关中。

南北朝

  刘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277(精确);面积指数:28.9

  南齐(建武四年,497年):258(精确);面积指数:26.9

  南梁(中大同元年,546年):262(精确);面积指数:27.3

  后南梁(陈太建四年,572年):1.7(精确);面积指数:0.18

  陈(太建四年,572年):133(精确);面积指数:13.9

  吐谷浑(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92(精确);面积指数:9.6


隋唐

  隋(开皇三年,583年):278;面积指数:29
  隋(大业元年,605年):429;面积指数:44.7
  589年灭陈。605年用兵占领林邑,置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数月后还,林邑王复故其地。所以这一年的面积算了林邑三郡,下一年的就没算了。
  隋(大业八年,612年):469;面积指数:48.9
  609年平定吐谷浑置四郡。而后又有所恢拓增置,612年为隋朝最大版图。

  唐(武德九年,626年):433;面积指数:45.1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884;面积指数:92.1
  628年破夏州,完成统一。630年破降东突厥,640年灭高昌。646年破降薛延陀  
  唐(总章二年,669年):1239;面积指数:130.1
  650年击擒突厥车鼻可汗,657年破降西突厥,66年击百济,662年破铁勒定天山,668年击灭高丽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933;面积指数: 97.2

  吐蕃(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256;面积指数: 26.7

五代十国

  前蜀(乾德六年,924年):39.2(精确);面积指数:4.09

  杨吴(太和六年,934年):42.5(精确);面积指数:4.43

  吴越(唐清泰元年,934年):11.7(精确);面积指数:1.22
  吴越(显德元年,954年):14.3(精确);面积指数:1.49
  与南唐一起灭闽,分得闽之东北

  闽(龙启二年,934年):12.2(精确);面积指数:1.27
  闽(永隆五年,943年):9.6(精确);面积指数:1
  943年,王延政从闽分出去殷

  殷(天德元年,943年):2.6(精确);面积指数:0.27

  南平(晋天福八年,943年):4.7(精确);面积指数:0.49

  后蜀(广政六年,943年):30.5(精确);面积指数:3.18
  后蜀(广政十七年,954年):36.7(精确);面积指数:3.82

  南唐(保大元年,943年):42.5(精确);面积指数:4.43
  南唐(保大三年,945年):52.3(精确);面积指数:5.45
  945年灭闽,除开闽东北入吴越,其他部分归南唐
  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年):49.3(精确);面积指数:5.14
  949年,清源节度使留从效独立,丧失泉,漳二州

  清源(唐保大十二年,954年):3(精确);0.31

两宋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280;面积指数:29.2

  辽(天庆元年,1111年):489;面积指数:50.9
  辽(保大三年,1123年):254;面积指数:26.5

  西辽(康国九年,1142年):351;面积指数:36.6
  西辽(天禧三十一年,1208年):261;面积指数:27.2

  金(天会元年,1123年):235;面积指数:24.5
  金(皇统二年,1142年):361;面积指数:37.6
  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
  金(泰和八年,1208年):315;面积指数:32.8 

  西夏(大庆三年,1142年):80(精确);面积指数:8.3
  西夏(应天三年,1208年):79(精确);面积指数:8.2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200(精确);面积指数:20.8
  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200(精确);面积指数:20.8

  大理(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65(精确);面积指数:6.8
  大理(宋嘉定元年,1208年):77(精确);面积指数:8



  元本部(至元十七年,1280年):2267;面积指数:236.1  
  元本部(至顺元年,1330年):2239;面积指数:233.2



  明(永乐三年,1405年):722;面积指数:75.2
  1373年置朵干都司,乌思藏都司。1382年平云南。1386年收辽东,完成统一。
  明(宣德元年,1426年):997;面积指数:103.9
  1406年安南入版图。1407年设旧港宣卫司。1409年设奴儿干都司。
  明(宣德八年,1433年):947;面积指数:98.6
  1427年弃安南。随后放弃西南的缅甸司,底兀剌司,大古剌司,底马撒司,八百大甸司,老挝司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828;面积指数:86.2
  1437年建州左卫被朝鲜占领。土木堡之变后,北疆渐渐内缩。

  明(万历十年,1582年):747;面积指数:77.8
  渐渐放弃旧港。1582年弃哈密卫与吐鲁番,退守嘉玉关。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350;面积指数:36.4

  鞑靼土默特部(万历十年,1582年):34.5;面积指数:3.6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715;面积指数:74.4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997;面积指数:103.9
  1683年台湾投降,1688年击并漠北蒙古,1689年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25万平方公里国土,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丧失。所以取1688
  清(雍正四年,1726年):1186;面积指数:123.5
  1720年西藏入版图。1727年,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所以取1726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1310;面积指数:136.5
  1759年平定准噶尔,完成统一。清朝疆域进入极盛期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1301;面积指数:135.5 
  1790年,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32;面积指数:117.9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迅速衰退,领土大面积丧失

民国
 
  中华民国(民国十五年,1926年):1131;面积指数:117.8     
  中华民国(民国二十六年,1947年):961;面积指数:100.1
  解放后,在边界线上的领土,略有回缩。所以1947年的疆域,比如今略大

几个常用的数据,小女子已精确算出来:
河北在长城以北的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64211平方公里
山西省被辽朝所占领面积24838平方公里
山东省被刘宋所占领面积112528平方公里
内蒙古西部被西夏所占领面积421868平方公里
内蒙古被前秦所占领面积75.19万平方公里
辽宁在辽东长城以西北的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35773平方公里
苏北(淮河以北)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31555平方公里
苏中(江淮之间)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62832平方公里
苏南(长江以南)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25613平方公里
江苏省被东吴所占领面积43173平方公里
皖北(淮河以北)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30714平方公里
皖中(江淮之间)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73148平方公里
皖南(长江以南)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36535平方公里
安徽省被东吴所占领面积61358平方公里
河南淮河以南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18819平方公里
河南南阳盆地面积26600平方公里
湖北长江以南(不包括恩施)面积35000平方公里
湖北省被东吴所占领面积120476平方公里
陕北(黄土高原)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 80607平方公里
陕中(关中平原)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 51169平方公里
陕南(汉水流域)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 74124平方公里
甘肃长江流域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 27900平方公里
甘肃省青藏高原地区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 40201平方公里
甘肃省黄河以西北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 296625平方公里
甘肃省被秦所占领面积132543平方公里
青海省湟河流域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 26387平方公里
青海省被吐谷浑所占领面积为 431934平方公里
青海省被隋朝后期所占领面积为 458321平方公里
四川省除开青藏高原地区以外的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 238320平方公里
四川省被吐谷浑所占领面积为 8.4万平方公里
贵州省北盘江以西南所有县市的面积总和 17855平方公里
贵州省被东吴与陈所占领面积47115平方公里
新疆被吐谷浑所占领面积为 36.8万平方公里
西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中的新疆面积为 137.3万平方公里,再包括外国的,共计202.3万平方公里
东汉与两晋时期的西域长史府中的新疆面积为 125.6万平方公里,再包括外国的,共计153.8万平方公里
明朝中前期东北的奴儿干都司中的国内面积为 106.6万平方公里,再包括外国的,共计246.6万平方公里


如今不属于中国的某些地域的面积

朝鲜北部:
秦朝所占领的面积为0.7万平方公里
西汉所占领的面积为10.6万平方公里
东汉所占领的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
西晋所占领的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
唐朝前期所占领的面积为11.2万平方公里
唐朝中期所占领的面积为9.5万平方公里
辽、金,元朝后期所占领的面积为6.8万平方公里
元朝前期所占领的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
明朝前期与中前期所占领的面积为0.6万平方公里

韩国东南部
唐朝前期所占领的面积为3万平方公里

外蒙古: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
被前秦占领的南部面积为75.7万平方公里
被金朝前期占领的东部面积为6.17万平方公里
被西辽占领的西部面积为30.3万平方公里

越南北部:
秦朝所占领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
西汉所占领面积为17.9万平方公里
东汉、东吴和西晋所占领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
蜀汉所占领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
东晋、刘宋所占领面积为13.7万平方公里
南齐、南梁所占领面积为12.9万平方公里
陈朝、隋朝后期、唐朝前期与中期所占领面积为11.8万平方公里
隋朝前期所占领面积为17.9万平方公里
大理,元朝所占领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
明朝前期所占领面积为17.9万平方公里

老挝中部
唐朝前期所占领的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
大理后期与明朝前期所占领的面积为9.3万平方公里

缅甸北部:
缅甸萨尔温江以东地区5.2万平方公里
东汉、蜀汉、西晋和东晋所占领的面积为11.1万平方公里
刘宋、南齐和南梁所占领的面积为2.2万平方公里
大理前期所占领的面积为17.1万平方公里
大理后期所占领的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
元朝后期和明朝中前期所占领的面积为33.5万平方公里
明朝前期所占领的面积为49万平方公里
明朝中后期所占领的面积为8.8万平方公里

泰国北部:
大理后期所占领的面积为0.8万平方公里
元朝后期和明朝前期所占领的面积为7.6万平方公里

印尼东部:
南苏门答腊与邦加岛是明朝前期和中前期直辖地。面积为10.4万平方公里

拉达克:西藏最西部,元明清三代曾是中国领土,位于现在的克什米尔东部,与印度的毕底地区,总面积约为11.48万平方公里
克什米尔:三国争议。其中中国曾经占领的面积约为10.1万平方公里
毕底:印度现称“斯皮提”,藏语意为“中间地带”。大致在吐蕃时期属于吐蕃镇守西部的李域(于阗)军防区,地处吐蕃通天竺要道。10世纪前后,古格王子颂埃派仁钦桑布到喜马拉雅山南麓传播佛教,在毕底建耶果寺。16世纪属拉达克,1840年被锡克人吞并,成为克什米尔土邦的一部分,1846年锡克战争后被东印度公司占领,1941年与拉胡尔(拉呼)合并,属旁遮普邦的库鲁分区,1960年后成为喜马歇尔邦的“拉胡尔-斯皮提县”,行政面积13835平方公里

哲域和主域:元明两代曾是中国领土。哲域包括尼泊尔最东部与锡金。主域为不丹。总面积8.06万平方公里
尼泊尔最东部:面积27534平方公里
锡金:面积7100平方公里
不丹:面积46000平方公里

沙俄侵占的其他领土面积
1.1689(康熙二十七年),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25万平方公里国土,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丧失。
2.1727(雍正五年),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
3.1790(乾隆五十五年),8.71万平方公里之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
4.1858(咸丰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俄帝侵占,并逼清廷签订瑷珲条约加以承认。 
5.1860(咸丰十年),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43万平方公里国土为俄帝侵占,事后逼清廷订北京条约加以承认。
6.1864(同治三年)后,自沙渍达巴哈起,至葱岭止约43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帝逼清廷订立塔城界约等多次界约,加以承认。
7.1881(光绪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尔达止,约2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帝逼清廷订立伊犁条约而丧失。
8.1883(光绪九年),额尔齐思河及斋桑泊附近,约2万平方公里土地,于俄帝逼订科布多塔尔巴哈台界约而丧失。
9.1895(光绪二十一年),新疆省极西地区帕米尔地方,约1余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帝与英国瓜分。   
10.1921(民国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乌梁海独立,1944年 (民国三十三年)正式侵并,总面积17.05万平方公里国土。
总计:196.7万平方公里。还不包括藩属国被俄罗斯吞并的面积。

西伯利亚:
元朝所占领的面积约为1193万平方公里
明朝前期所占东西伯利亚的东南角面积约为165万平方公里(比明朝后期多了额尔古那河以西的林中百姓)
唐朝前期所占领中西伯利亚南部贝加尔湖附近172万平方公里
唐朝中期和明朝中前期所占西伯利亚的东南角面积约为140万平方公里
明朝中后期所占西伯利亚的东南角面积约为115万平方公里

哈萨克斯坦
在传统的西域中,有36.8万平方公里
唐朝前期所占领的面积约为89.9万平方公里
西辽前期所占领的面积约为67.1万平方公里
西辽后期所占领的面积约为57.4万平方公里

乌兹别克斯坦
在传统的西域中,有1.9万平方公里

吉尔吉斯斯坦
在传统的西域中,有19.9万平方公里

塔吉克斯坦
在传统的西域中,有6.4万平方公里

南平面积的计算过程举例



  如果大家对我的数据代入过程感兴趣,我不妨写一个最简单的。(复杂的实在太难打字了,大家从下面这个最小的国家,都要写如此之多,就明白像唐朝那样的大国家,我要写多少字)
  
  
  南平(晋天福八年,943年):4.7(精确);面积指数:0.49
  
  =================
  
      
  第一步,大概轮廓与印象

  对谭版地图进行估测,一个对地理地图比较敏感的人,是可以通过目测推出大概大小的。4-5万左右。——这一点当然不能做最终结果,但是可以对最后算出的结果,做下对比。

  通过各种资料,确定在地图上南平覆盖的地区,以及周边没有覆盖的地区的确切归属——不能只看覆盖的地区,对于周边也要查,以免地图有误差。
  
  南平的大致范围如下:
  以江陵(今天的荆州市)为中心
  北到荆山,在今天大概就是襄樊南部,与宜昌市和荆门市交界的地方
  东和东北,隔汉水与中原王朝相望,但是汉水与长江汇合处,两水之间的最东部,并不在内
  南部,已经跨过长江,抵达今天湖南与湖北交界处,与楚国相邻
  西至巫山脚小,今天的巫山县在其境内。
  
  
  
  第二步,查整体历史资料
  
  
  
  《新五代史 南平世家第九》
  
   初,唐兵伐蜀,季兴请以本道兵自取夔、忠、万、归、峡等州,乃以季兴为峡
  路东南面招讨使,而季兴未尝出兵。魏王已破蜀,而明宗入立,季兴因请夔、忠等
  州为属郡,唐大臣以为季兴请自取之,而兵出无功,不与。季兴屡请,虽不得已而
  与之,而唐犹自除刺史,季兴拒而不纳。明宗乃以襄州刘训为招讨使,攻之,不克,
  而唐别将西方鄴克其夔、忠、万三州,季兴遂以荆、归、峡三州臣于吴,吴册季兴
  秦王。
  
   ——可以看出,南平的组成 荆、归、峡三州 
  
  
  
  无论是新五代《新五代史》,或者《旧五代史》,都没地理志
  
  我们不妨参考稍后点北宋的
  
  
  
  《宋史 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荆湖北路》
  
  江陵府:次府,江陵郡,荆南节度。乾德元年(963)归宋。
   江陵县:次赤,倚。
   公安县:次畿。
   潜江县:次畿。乾德三年(965)于白洑巡院置潜江县,来属江陵府。
   监利县:次畿。
   松滋县:次畿。
   石首县:次畿。
   枝江县:次畿。熙宁六年(1073)省入松滋县为枝江县,元祐元年(1086)仍置枝江县。
   建宁县:次畿。乾德三年(965)于白旧巡院置建宁县,来属江陵府。熙宁六年(1073)省入石首县为建宁镇,元祐
   元年(1086)仍置建宁县。
   万庾县:乾德三年(965)于万庾巡院置万庾县,来属江陵府,寻省入建宁县。
  
  峡 州:中,夷陵郡,军事。
   夷陵县:中,倚。有汉流、巴山、麻溪、鱼阳、长乐、梅字亚六寨,有铅锡场。
   宜都县:中。
   长阳县:中下。有汉流、飞鱼二盐井。有新安、长阳二寨,元丰四年(1081)废。
   远安县:中下。
  
  归 州:下,巴东郡,军事。
   秭归县:下,倚。有橃礼寨,有青林盐井。
   巴东县:下。有折叠寨,有永昌盐井。
   兴山县:下。开宝元年(968)徙治昭君院;熙宁五年(1072)省入秭归县为兴山镇,元祐元年(1086)仍置兴山县。

  
  
  当然,我们不能把北宋的直接拿来,但是可以作为最直观的参考
  
  其实许多断代史,都还是有地理志,可以直接拿来的——不过也要注意年代——如果年代变化,废置又有变化,那么我们也应该对照此文所要算的那个年份,考虑进去
  
  
  
  第三步,查县志


  最重要的,我们千万不能从上面表中选取列入的历史上的相关县,去查它们的面积!
  
  而是应该,根据历史地图,选出如今哪些县市在范围内——也不能就把地图内的县的数据草率拿出来
  
  因为还有下一步:去查这些县的县志,与上表做出对比。
  
  最后,如果符合,再去查它们的面积
  
  应该说得很清楚了吧~


  
  比如这是湖北众县志中的一篇


  
  《当阳县志》
  
  夏 当阳地属荆州之域。
  
  商 “武丁后裔于汉西建立权国”,当阳地属权。
  
  周 春秋时期,楚武王克权,当阳遂为楚地。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伐楚,在郢都置南郡,始设当阳县。其境东临汉水,西抵沮河,南至麦城,北达今荆门中部。
  
  秦 取消当阳县,其地并入郢县,属南郡。
  
  西汉 当阳地域初为临江国,后置江陵县。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析江陵复置当阳县,领辖境域如初,其县城后迁至沮漳流域,滨临漳河。新莽代汉(公元9~24年),升编县为南顺郡,领鄀县、当阳县。
  
  东汉 建安十三年(208年),魏武得荆州,废南顺郡复置编县,与当阳县同属南郡。十四年,曹仁败北,当阳、编县同属东吴南郡。建安十九年,吴蜀分荆州,当阳、编县属蜀汉。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败麦城,蜀失荆州,当阳重属吴。
  
  晋 西晋沿吴制。东晋永和八年(352年),划当阳县东境置武宁县。隆安五年(401年),移沮漳流域2000户设武宁郡。同时,废武宁县设长宁县。当阳县境西迁,领地越过沮水,辖区至原临沮县南境。当阳县城迁至今玉阳镇。当阳、长宁同属武宁郡。不久,与编县同属南郡。
  
  南北朝 宋、齐沿晋制。梁天监元年(502年),划当阳、编县地置安居县,属南郡。西魏大统元年(535年),划当阳地置绿林县。当阳、安居、绿林同属上黄郡。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当阳、编县合并,置平州。
  
  隋 开皇七年(587年),废平州为玉州,属荆州总管府。开皇九年,废玉州及所领属地,复置当阳县。开皇十八年,废安居县为昭丘县。大业元年(605年),废昭丘县为荆台县。不久,将荆台并入当阳县,属南郡。
  
  唐 武德四年(621年),将当阳改称基州,不久改为平州。武德六年,改平州为玉州。八年,废玉州,复置当阳县,属江陵郡。贞元二十年(804年),废当阳县为荆门县,属江陵郡。
  
  五代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在当阳设荆门军,领长林,属江陵府。
  
  宋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复置当阳县。荆门军治移长林,领当阳县,属荆湖北路。熙宁六年(1073年),废军,当阳、长林县属江陵府。元祐三年(1088年)复立荆门军,仍领长林、当阳县。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废当阳入长林县,属荆门军。绍兴十六年,复置当阳县。荆门军移至荆门,属江陵府。端平三年(1236年),荆门军迁回当阳,以长林为属县,属江陵府。当阳县治废。
  
  元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荆门军为荆门府,仍治当阳,属河南行省。至元十五年,改荆门府为荆门州,仍置当阳县,隶属荆门州。随州属荆湖北道宣慰司。
  
  明 洪武元年(1368年),当阳县隶属荆州府。洪武四年,当阳县属荆门州。十年,废当阳入荆门县,属荆州府。洪武十三年,复置当阳县,属荆门州。嘉靖十年(1531年),当阳县随荆门州隶属承天府。
  
  清 顺治三年(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当阳县随荆门州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荆门州为荆门直隶州,当阳、远安随州属湖北布政司。
  
  中华民国 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当阳县于民国元年属襄阳道,民国2年属荆宜道。21年,废道存县,当阳属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5年,属湖北省第六督察区。
  
  
  ——这样就可以推断当阳,在五代的确属于江陵府。而江陵府在当时的确属于南平。



  第四步,查这个县的面积


  完成以上三步后,再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2006)》查到这个县面积



  第五步,依法处理其他县

  以此类推,把地图上南平覆盖的如今县市(必须对古今对照地图有相当的敏感),按照以上当阳的方法,一一处理
  
  然后把符合标准的县,全部列出来
  
  再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2006)》,查出面积数据
  
  涉及到的具体县、市、区,如下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  面积 469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面积1046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  面积1427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  面积2519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  面积2235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  面积1032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  面积2258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  面积3118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  面积1645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  面积 639平方千米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  面积2044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  面积 90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 面积 69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  面积 546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  面积 118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面积3424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  面积1310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  面积1357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  面积2159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面积1752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  面积2327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面积2427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面积3430平方千米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面积2072平方千米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  面积3354平方千米
  湖北省直辖仙桃市  面积2538平方千米
  湖北省直辖潜江市  面积2004方千米



  第六步,数据计算  
  
  把以上的地区的面积,逐一相加(精确度先不管,按最精确的)

  
469+1046+1427+2519+2235+1032+2258+3118+1645+639+2044+90+69+546+118+3424+1310+1357+2159+1752+2327+2427+3430+2072+3354+2004
  =47409
  

  第七步,确定结果
    
  最后,根据算出来的结果,琢情考虑,在60万以下,精确到0.1万。
  47409约等于4.7万(单位:平方千米)

本文要注意几点:

1.海陆变迁:
主要体现在河口泥沙冲积处的沿海地带。比如江苏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积相差很大。小女子只好把江苏沿海的每个县的不同时期海陆变迁情况全部统计,再仔细计算。

2.争议地区:
许多资料显示的某地的归属不同。暂且采纳相对权威的资料。

3.严谨态度:
必须秉着最严谨的态度,仔细处理数据上的每一个细小地方。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这个省有1/3的地方应该是归这个国家所有。


在CLUB.CHINA.COM,有一篇《中国主要朝代疆域面积》,采取的方法是用前朝的面积之差,进行添加或者减少。可惜此作者的最小面积单位,在国内范围,用的是省,在国外范围,用的是整整一个国家,通篇出现“内蒙古的1/3”,“越南的一半”这样极其不严谨的词汇。
比如“越南的一半”在他的文章内,对所有朝代通用,但是读者看看小女子此文,分别为
越南北部:
秦朝所占领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
西汉所占领面积为17.9万平方公里
东汉、东吴和西晋所占领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
蜀汉所占领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
东晋、刘宋所占领面积为13.7万平方公里
南齐、南梁所占领面积为12.9万平方公里
陈朝、隋朝、唐朝前期与中期所占领面积为11.8万平方公里
大理所占领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
元朝后期所占领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
那篇文章甚至还出现“俄罗斯鄂毕河以东地区约1000万平方公里”这样的超大估测,精确度为1000万。但是采用此数据后,他算出的元朝面积却为“2122.74”,精确度0.01万。——这样前后采取的不统一精确度明显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