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争霸大帝wc视频:日 本 印 象 散 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1:47:22

奇高的物价

 

早听说日本的物价奇高,但直至亲临日本,才对这“奇高”二字有了真切的体会。

饿了总得吃饭吧,好,日本有巨型螃蟹可供你大快朵颐。一只多少钱呀?老天爷,要一万三千~一万六千日元!一份刺身多少钱?便宜算啦,七千日元!得,得,咱还是凑合着填满肚子算啦,好在这里也有不少小饭铺。在小饭铺里吃碗面条,国内三、五元钱够了吧;可在日本要吃这么一碗面条,那你得掏一千日元(合人民币60多元);一瓶矿泉水,国内两元钱不到,在日本买却要贵出十倍。——这还是大阪郊区的价格,若到银座去消费,那价格怕还要高出一大截呢。   

在东京和服会社看到一把雨伞,普普通通,远比不上我随身带的杭州伞,但这里的标价牌上却标明五千二百日元;——用同样的钱,跑到咱钱江市场去消费,试试看能买多少把漂亮的天堂伞呀?!

最叫人大跌眼镜的是在迪斯尼乐园专卖店,看到国内旅游团常发送给游客的那种长舌帽(前半截有点布料,后面大部分是塑料纱网),国内充其量也就块把钱一顶;可这里的价格居然是两千五百日元!此地出售的所有小玩艺(比如钥匙链坠儿之类,若仔细看价格标牌,会发现大部分都标有“Made in China”的字样),动辄就得千元以上。

在大涌谷,有“黑玉子”(即在火山遗址地缝中涌出的沸水中烫熟的鸡蛋,蛋皮因吸收了矿物质而呈黑色。日本称鸡蛋为“玉子”,故称这种黑皮蛋为“黑玉子”)卖,看看标价,一组(六枚)也要六百日元。

在日本打的就更贵出花来了,几公里地的路程,就得付费万元以上。

猜猜看,迪斯尼乐园的一张门票得花多少钱?哈,要八千五百日元!

日本倒也有相对便宜的价格,比如乘地铁,我们从银座去东京大学,中间还要换一次车,一共才花了一百九十日元,合人民币不过十来块钱。便宜吧?还有,专门面向外国游客的免税店的东西,因为不必交税,物价也相对便宜些。当然这“便宜”只是相对而言,若以国内价格作参照系,那物价仍然贵得不可思议。比如,一把200克(合0.4市斤)重的日本面条,得花500日元,合下来,一斤面条的价格就是一千二百五十日元,亦即七十多元人民币。

免税店里的数码摄相机、数码相机相对来讲很便宜了,据熟悉两国商情的比利さん讲,买十万日元以下的机子很划算。我买了一款较新样式的索尼相机,相素在一千万以上,还有2个G的储存卡,(国内设有维修站,一年内保修保换),一共花了五万五千六百日元(合人民币三千四百多元),应当说是满划算的啦。

人民币对日元的比价(一元人民币兑换十六日元),确实被严重低估了。随着人民币的慢慢升值,日后再去日本购物时,就不会再对着所有商店中的天价标牌干瞪眼啦。

 

“悄悄地干活,打枪地不要……”

 

下了飞机,首先要办入关手续。

刚进通关大厅,便深深感受到了中日文化的明显差异之一。

国内类似的场合,必定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而这所大厅里,却静得活像是无声世界。

在规定区域内静静地排了五分钟队之后,我被一名工作人员引导到了5号通关窗口,一位长相酷似三浦友合的通关员(顺便说一句,该小伙是我在日本见到的唯一一个“帅哥”,其后几天,再未见过一个日本的帅哥或靓妹)微笑着向我点了点头,用近乎耳语的声音问过“今日は!”(你好!)后,又用同样近乎耳语的声音讲了句什么,我赶紧掏出护照递了上去,通关员微笑着欠了欠身,双手伸出窗口接过护照,验证,盖章,然后用双手捧了户照递还给我,微笑、欠身、点头,并冲出关口方向作了个路标式手势,悄悄地讲了句“どうぞ!”(请!)。当我拐过通关口的护栏时,下一位入关者已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站在了5号通关窗口前。

住进旅馆,“静”仍是留给人们最深刻的感受之一。门厅里静,电梯里静,餐厅里静,温泉的大澡塘里还是静。服务人员习惯于以笑容为勾通方式,凡能不讲话处就不讲话,非要讲话不可时,也是细声细气,像是生怕吓着了谁。

在公园里遇到的日本人,个个都像是哑巴,就连幼稚园里五六岁的小娃娃们,讲话时也都压低了嗓门若窃窃私语然,决不会不大呼小叫。在大阪的古石城公园门口,立着一位身穿日本传统农村服装头戴竹笠的乞讨者,此人低着头,手中托了只木钵,不仅一声不吭,而且一动不动。在他的脚下,一群群鸽子、麻雀正旁若无人地嬉戏觅食……,直到一个多钟头后我们离开公园时,那位乞讨者仍然蜡像也似地托着木钵,在鸽子、麻雀们的簇拥下,一声不吭且一动不动地竖立在那里。

晚上,去看歌舞伎表演,到了一处想象中必定是喧哗热闹的所在(据说此地是由“山口组”控制的地盘),这儿街道上的人的确很多,多到可以用“人山人海”、“摩顶擦踵”加以形容;但这里人多归人多,却实在无法与“喧哗热闹”这个词联系起来,——一如其他场所那样,此地照旧是一片寂静。

在日本的几天间,驱车一千多公里,无论是人多的地方还是人少的地方,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乡村,所到之处,一律是那么的静。最令人惊讶的是,我们所乘坐的大巴,自始至终居然未曾按响过一次喇叭!事实上,在一周时间里,除了某日在街上遇到过一次急救车鸣笛疾驶外,我们从来就没听到过汽车的鸣笛声。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静?我曾就此问过比利さん。

这家伙坏坏地一笑,答道:“大陆电影中不是有吗?‘悄悄地干活,打枪地不要……’,呵呵,日本鬼子就是日本鬼子啦!”

不过,毕竟也有例外。那是在富士山的五合目。所有车辆至此已无路可走;要想到达所谓的“十合目”登上山顶,只有靠步行。那天,雨下得很大。我正缩在一家店铺的廊檐下避雨,只见一群身着日本传统服装的男男女女拥下车来,在雨中迅速地组成了列队。——从他们缠在头上的布条和举在手中的标牌上的字看,这是一家什么公司工会组织的登山活动。一位黑瘦的女性(大约是工会干部)冒雨高声喊叫着发表了短短的讲演后,突然把嗓门又提高了八度,近乎声嘶力竭地扬起臂膀高呼了一句鼓动词,接着,列队的所有男女便一致扬臂雷吼起来。于是,寂静的富士山立即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高高低低的回声。当回声消散时,那群日本男女已经一声不响地踏上铺满火山灰的崎岖山路,冒着大雨,向寂静的富士山顶进发了……

谁说日本人只会“悄悄地干活”?!只要你心耳不聋,就会透过静悄悄的假象,听到那嘈杂在日本民族心底的雷吼声!

 

纤尘不染的日本

 

“呵,小日本可真干净!”——凡到过日本的国人,大都会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真的,小日本的确是个纤尘不染的国家。

日本境内,绝对没有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杂物的现象。行人走在大街上,气管里有了痰咋办?难道叫人忍住不咳或咳出来再咽回去?不必,有痰咳出来、吐出去就是;但要吐就须把痰吐入纸巾,再放进塑料袋,提回家去处理。

大街上的垃圾箱难得一见,而且所有垃圾必须按照“可再利用”、“不可再利用”,“可焚烧”(顺便说一句,此类垃圾是要用来产生热能供发电和烧水的)、“不可焚烧”等标准进行严格的分类后,才可以分门别类丢进不同的垃圾箱。所以,在日本要上街,就必须事先准备好纸巾和塑料袋,以便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带回家来。

公共场合是禁止吸烟的。在旅馆的营业厅中,在饭铺和商店里,你找不到烟灰缸(也有例外,在一家专门面向中国人的免税店,便见到过仅有一把折叠椅、一只烟灰缸的小吸烟室)。走在大街上,倘若烟瘾犯了,你首先得寻找“吸烟处”。有时要七拐八拐苦苦寻觅很久,才会在极不惹眼的地方发现专供吸烟者使用的垃圾箱——即所谓的“吸烟处”。所以,街道的地面上没有烟头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仅城市,即使是在乡村,你也见不到叼着烟卷——就像当年电影《追捕》中的石村那样酷——的行人。曾见到路边有位老者,想要抽烟了,在从口袋中掏出香烟的同时,他还掏出了一只专门用来装烟灰和烟头的小盒子(后来发现这种特制的小盒子在商店里有的卖),然后才点燃香烟。每抽两口,便小心翼翼地向小盒中掸一次烟灰。

不必讲旅馆、饭店、街道、地铁如何干净了,单讲两个小小的例子吧。

一个例子讲的是厕所。街上的厕所很多而且统统免费。随便走进哪间厕所,其干净程度都令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误闯了医院的手术室。直到走出厕所很久之后,那些雪白的磁砖和雪白的便池,那种除臭剂特有的芬芳,仍然会保留在你的感觉中;久久保留在你感觉中挥之不去的,还有那衣着齐整的清洁工,正双膝跪地,手持抹布,弯腰张臂,像卯足了劲的弹簧,一弓一挺一伸一缩地奋力擦拭着那雪白的地面。

再一个例子讲的是花草树木。日本人喜欢花草,城里的绿化自属一流,乡下则因有土地上的便利而更加花团锦簇。在忍野八海参观农居,那感觉简直就像跌进了花草的海洋。家家户户,门前院内,争奇斗妍的花草树木看得人目瞪口呆。说起来简直令人不敢相信,——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甚至包括富士山上的花草树木,都像是刚刚被人细心地冲洗过,你伸出手去随便擦拭任何一片树叶,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灰尘!

“窗明几净”、“纤尘不染”这两个成语,我自打小就会用;但直至来到日本,我才算是真正明白了这两个成语的含义。

日本如此干净,与其气候条件(降雨多)不无关系,但更主要的,不是靠天而是靠人。

所谓“靠人”,一是说靠政府严厉的环保措施,奇重的环保税,早已把各种可能带来污染的制造业赶出了国门,实现了向欠发达国家的污染转嫁(唉~,一叹!),——难怪日本的空气这么清新,难怪日本的雨滴打在白衬衫上干后不留一点痕迹,难怪日本人的皮鞋多日不擦照样光可鉴人。二是说靠国民强烈的环保意识,全国上下男女老幼统统视破坏环境为犯罪,全国上下男女老幼统统从自我做起。在箱根,我曾见到一家饭铺的门脸呈“凹”字状,为什么会把饭铺设计得如此古怪?原来,在盖这家饭铺时,房基处正好有棵大树,于是饭铺特意避让,不顾地价昂贵,建了这样一个奇特的门脸,为大树留下了一块栖身之地。——看着这棵似乎是由饭铺中冲天而起的大树,看着这家树阴遮蔽下的饭铺,谁又能无动于衷,谁又能不浮想连翩呢?

只有站在山顶上,才能超过山的高度。

但愿我们的国人在日本发过“这里可真干净呀”的感慨后,能躬身自省,知耻而后勇,从回到国内的那一刻起,便从自身做起,从最细微的“小节”做起,努力把我们本应美丽干净的家园建设得比日本更加美丽更加干净。

 

日本也有“钉子户”

 

通过京都大桥时,透过车窗,整个视野都被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填满了。

突然,一处奇特的景致引吸住了我的目光:前方这座冲入云霄的巨形建筑,所有的线条一律齐斩斩的,刀劈斧砍般的横平竖直,唯独某一边角似乎由上至下缺失了窄窄的一条,而且缺得那么委曲、窝囊,缺得那么不合逻辑、不通情理。

将平视的目光移向缺角的下方时才会发现,原来这里还保留了一座纯粹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小平房。这几乎可以肯定是一处“文物保护单位”了吧?否则,在这种“厘土寸金”的地方,怎么会有此等破旧建筑的立锥之地,怎么会宁可让摩天大楼改变原有设计,对这样一座矮小破旧的平房进行避让?

我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

比利さん听后笑道:这算什么文物呀?这不过是,是那个、那个……,是你们大陆所说的“钉子户”啦!

比利さん称,在日本,这种“钉了户”虽然不算很多,但也并非决无仅有。只要肯留意,你就会在不少地方发现这种现代建筑避让小平房的奇特景致。

“管你多大的财团,管你出多高的价钱,人家原住户若是一口咬定不肯卖,你不迁就他,又有什么办法?” 能说会道的比利さん接着这一话题继续侃道:“这方面日本比香港做得要好多了。香港也有‘钉子户’啦,可钉到后来就钉不下去啦。靠钱收卖不了,他就靠黑社会,你不是不卖吗?好,黑帖子贴到你门上啦;还不卖?好,毒蛇放到你床上啦,……斗到最后,你不卖也得卖。你要硬是不卖,小心点,他真会‘做’掉你和你的家人啦。那年就有家钉子户,钉来钉去,一把火把一家人全烧死啦……。比较起来,日本的‘钉子户’就幸运得多啦,他说不卖,谁也没办法硬逼他卖。不要说动用黑社会,你就是讲话的口气硬了点,他都会告你威胁啦,都会判你出钱雇人来对他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啦……”

原来如此!

其后的几天,我们果然又发现了几处所谓的“钉子户”。其中最为抢眼的一处,是在成片的楼房夹缝中,居然有块绿油油的菜地环绕着一座典型的农家小院!

呵呵,感谢这些“钉子户”们吧!正是这些“钉子户”们对家园不屈不挠的守望,才为人们提供了一幅“大隐隐于市”的现代版图景!

 

                                                日本的两处“红灯区”

 

要感受大阪的商业文化,自然要到已有380年历史,如今拥有180家商店的心斋桥筋商业街去转转。从车水马龙的大街前往心斋桥,得步行穿过宗右卫门町。

历史悠久的宗右卫门町得名于幕府时代。那时,此处犹如中国宋朝的“勾栏”,是戏棚和瓦肆的天下。据称,在其最鼎盛时期,这短短的一条街上,竟菌集了600余名艺妓。

今日的宗右卫门町表面看去只是一条很不起眼的窄街,但据称,这儿便是在日本颇具知名度的“红灯区”之一了。

日本的色情业如同日本的经济一样发达。但大约因为是在白天又是在中午时分吧,这条街上不但未现出什么诡异之处,而且显得有些冷清。街上,偶尔会闪过一两个妓女急匆匆地去“弁当(便当盒饭)”店果腹的身影;相比之下,街面上倒是“鸭子”(男妓)们的数量更多一些。所有的“鸭子”一律把头发染作桔黄色;其装束则大多是一身黑色的西装,也有穿T恤和烂牛仔裤的,但不管穿什么,他们脚上的皮鞋却是一致的古怪:细长得不合比例的皮鞋前端,是至少有鞋身长度1/3以上的鞋尖,这鞋尖不仅辣椒般的窄细,而且高高地起向上弯起,像极了18世纪西班牙海盗船的船头。——有了这样明显的“职业”标志,不用担心会看走了眼,认错了角色。

这里的铺面大多是食品店、茶楼和录相厅,但也时有所谓的“無料案內(免费资讯)所”夹杂于其间,“案內所”门前的橱窗张贴着色情广告,专门向寻花问柳者提供色情资讯服务。

宗右卫门町未见有色情杂志出售。倒是在心斋桥筋商业街和浅草观音寺外的小杂货店里见到过出售色情杂志。商业街的色情杂志就堂而皇之地摊在向街的条案上,小杂货店的色情杂志则与其它刊物并排插在开放的杂志架中。

这便是白天的“红灯区”了。晚上,想必会是另一番景象吧?

两天后,在东京,我们也穿越过一条特殊的街道。时间是晚上八九点钟,地点是新宿歌舞伎町,——据称,这里是日本又一处颇有名气的“红灯区”。

色形缤纷的霓虹灯把歌舞伎町狭长的街道描画的光怪陆离,街上的人很多,多得都挤成了疙瘩。这情景,就像是我们熟悉的北京王府井大街。仔细听一下人们讲话的口音,就会发现,汹涌在人潮中的绝大多数人,竟都是我们的同胞,都是来自中国东北、四川、上海、广东等地的观光客!

在这里,悠哉游哉的人们或品尝小吃,或购买纪念品,或拍照留念……,大街上熙来攘往游人如织,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都与有关“红灯区”的想象大相径庭。

整条街逛下来,除遇到过两三个快步走过的妓女外,好像没有什么诡异之处。至于说“山口组”强敛保护费、黑社会小兄弟寻衅滋事、“妈妈桑”带领妓女倚门卖春、“鸭子”们拦街邀客等等之类,至少我们在歌舞伎町是没有见到的。

可以肯定地说,两处“红灯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切,只是一种表象。

深藏的真相,莫说是从外国来的观光客啦,就是土生土长的日本国民,又有多少人能够看得清楚呢?不过,日本是世界上色情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一点,却是任何假象都掩盖不了铁的事实。

 

观光客眼中的日本人

 

作为匆匆来去的过客,短短一周时间的浮光掠影,当然不可能对日本人有深切的了解;这里我所能够讲的,充其量只是观光客眼中对日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片面的最直观最表象的感性印象而已。

或许是审美标准不同吧,反正在我们看来,日本人的相貌实在是太一般化啦。比利さん曾煞有介事地说:“岛国无美女,这是普遍规律。”开始只当他是信口玩笑,但一周时间转下来,却发现这小子讲得几乎是事实!在这六天里我们马不停蹄地跑了那么多地方,可除了在观看展示和服风采的表演中见到的那几位年轻妇女外,好像真的没遇到过什么“美女”。在日本遇到“帅哥”、“靓妹”的几率,大概比在北极遇到熊猫的几率还要低。不过有一点留给人们的印象很深,即,当今日本人的体型,早已经不再是历史上“倭奴”的形象了。一般来讲,日本人的身高,决不会逊于我们的国人。——这大约要归功于明治维新后日本采取的两大措施:其一,是引进身高马大的荷兰女人以改良日本人种;其二,是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并强制他们天天饮用牛奶。

日本人的长寿闻名于全世界(日本的平均预期寿命为男性83岁、女性86岁),所以日本的老年人特别的多。如今,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退休后的多数人还会继续工作5至10年(只是将每天的工作时间减成了6个小时)。在许多场合下,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大多是些60岁以上的老人。——这一点,常常会让接受服务的外国游客们感到不大好意思。

除了老年人多之外,日本的残疾人尤其是腿脚残疾的人也特别多。我猜想,这大概是地震频发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之一吧(我们到达日本的当天,就赶上新澙县中越冲发生地震,仅此次地震便又有七八百人受伤,受伤者中肯定又会有一部分人加入残疾者的行列了)。日本的街道、饭店、旅馆等公共场所,便利残疾人活动的设施非常多;而日本的残疾人自立意识好像也非常强,常见到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残疾人,或拄着双拐或驾着轮椅,不需任何人陪伴照护,神态自若地穿街越巷独往独来。

日本人的敬业,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有口皆碑的。比如,为我们驾驶大巴的司机,其敬业便敬到了“轴”的地步。铺在大巴阶梯上供人们上车踩踏擦拭鞋底的那两块湿毛巾,永远是洁白的;每到一处景点待乘客下车后,司机便开始聚精会神地用抹布一寸一寸地擦洗车身。晚上人们入驻旅馆前,司机打开大巴的行李仓,将大家的行李一件件卸下车来,再一件件摆放整齐。整个过程全是他一个人独自忙活,众人只能站在一旁看。想上前搭把手帮助司机去卸卸行李吗?千万别!你要是这样做了,他不仅不会感谢你,而且还有可能向你大发脾气。因为那是他份内的工作,你若随便插手,就是怀疑他的工作能力,就是对他莫大的不尊重!日本公司下班的时间并不晚,也就是六点吧;但所有公司大楼的灯光,在八点之前是决不会熄灭的。法定的“下班时间”成了员工们吃晚饭的时间。“弁当”送到公司,大家用20分钟匆匆填饱肚子之后,便立即又埋头工作起来。何时课长站起身来开始穿西服,大家才跟着站起身来收拾东西准备下班。——这功夫,肯定早已超过八点了。

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似乎已渗透到所有日本公民的骨子里,化成了全体社会成员心理结构中最重要的人格要素之一。乘坐公交车、商店购物、公园游戏,不管人多还是人少,只要有先后顺序时,自觉排队就像人渴了要喝水那样自然。蜂涌而上或插队“加塞”的热闹场面在日本是见不到的。游览大涌谷时,曾看到一群幼雅园的娃娃们,也就五、六岁的样子吧,好十几个孩子,却只有两名阿姨带领。走到一块空地前,阿姨一声令下,这群孩子立即排成了四列横队,接着齐刷刷地蹲下,齐刷刷地席地而坐,齐刷刷地打开各自的小背包,取出矿泉水来,齐刷刷地扬起头来开始喝水。——从小就接受这种“齐刷刷”的训练,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又怎么会不渗透到日本公民的骨子里,化作他们心理结构中最重要的人格要素之一呢?!

与组织性纪律性配套成龙的,是日本人的团队精神。日本的公司职员,天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八点之后,好容易熬到课长起身穿西装,大家才能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公司;可离开公司却并不意味着大家马上分道扬镳各自回家,此后的两个小时,仍然是集体行动:在课长带领下,众人将一齐钻进某家小酒店去喝酒,一直喝到十点之后,才醉醺醺地作鸟兽散。在企业内部,员工们私下里肯定也会有各种牢骚要发;但在面对外人时,员工们则一律拼命地讲自己所在企业的好处,而决不会讲一句有损于企业形象的话。这种团队精神的养成,与员工们的个人“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东京的物价比纽约高出40%;房价则比纽约、柏林、巴黎等地高出 10%-50%。如此昂贵的生存代价,使“失业”成了“人生最大灾难”的代名词。所以,日本人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倍加珍视。在日本,你只要进入某个企业认真地做下去,这一生就算是有了基本的保障。与物价一样,日本人的工资也是极高的(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名列世界前茅,其收入是美国的1.23倍,德国的1.95倍)。一个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的头一个月,就可以拿到20万日元的工资;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平均月收入可达56万日元,而且每年还要发两次总额为150万日元的奖金。工资当然要与级别挂钩,而日本企业里个人升迁最重要依据便是年资。从进入企业做到五十来岁,你就有希望熬到副课长的位置;再干上十年八年,就有希望被“扶正”。六十岁以后的课长,大多数退休之前都有机会在企业的派出机构干上几年社长或副社长。所以,在日本,你就业于某家企业,就意味着将自己的一生与该企业捆绑到了一起;“年资”在利益分配中所占的分量,决定了“跳槽”现象在日本几乎是不大可能会发生的。

日本人的忧患意识格外强烈,这大约与日本自然灾害(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的频仍有关。这种忧患意识对日本人的深刻影响至少有三点:一是造就了日本人“时不我待”的拼搏精神,生怕别人超过自己,生怕别的家庭超过自己的家庭,生怕别的公司、企业超过自己所在的公司、企业,生怕别的民族、国家超过自己的民族、国家。所以,日本的工人和科技人员工作起来,几乎个个都是“拼命三郎”,以至于使日本成了全世界“过劳死”人数最高的国家。二是造就了日本人“延时享受”的生活习惯,美国的超前消费文化在这里是找不到市场的。日本人收入很高,银行的存款也不少(日本户均储蓄额为1300万日元),但人们的日子却过得十分节俭。别以为本日本家庭天天都在大嚼其刺身,没那回事!其实日本多数家庭一个月的伙食费,只不过两三万日元罢了。日本家庭的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竟是饭团、咸萝卜加纳豆酱汤!三是造就了日本人强烈的环保意识,空气万万污染不得,土地万万污染不得,江河湖海万万污染不得,任何生存资源哪怕是一花一草一竹一木,也都更是万万浪费不得!所以,尽管日本境内到处都是参天大树,日本的山里到处都是森林,却一定要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的筷子!

精细,是日本人的又一特点。吃日本料理,形式上盘盘碗碗要摆上一大堆,但盘是小盘,碗是小碗,火锅的直径不过四五寸长;内容上花花绿绿搭配得十分养眼,但每样内容的份量却十分有限,一撮切得细如头发的葱丝,一蓬同样切得细如头发的紫色洋白菜,几片薄薄的胡萝卜,几颗纳豆,两只裹了面糊炸成金黄色的基围虾,一块熏鱼,三条粉蒸肉……,能把一顿饭按照营养全面搭配的原则做得如此精致,实在令人称奇(不过那滋味实在令人不敢恭维,甜不唆唆、腥不拉唧,令人难以下咽)。日本人的精细表现在了各个方面,前面我们已经讲过的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而五元面值日元硬币的设计,同样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在日语中,“五元”的发音与“故园(こぇん)”相同,日本人出远门,家人常常会把一枚五元的硬币带在他身上以便让他牢记自己的故乡和家人。钱币设计者特意在五元的硬币中间开了一个孔,就是为了让人们能够从硬币中间穿根丝带,打好结,像小佩件那样把它套过脖颈挂在远行者的胸前。

在日本人的身上,似乎还能够发现我国先秦时期便已开始奠基的“天人合一”精神。摩天大楼与寺院神庙,西服革履与和服木屐,沙拉牛排与纳豆酱汤,自由体操与力士相扑,卡拉ok与歌舞伎……,现代化旋律与历史回音相互叠印,人文的理性逻辑与大自然的感性思路水乳交融。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驶着穿过隧道,隧道旁一座既无寺院又无僧人的小佛龛前摆满祭品,佛龛中,供着两尊小小的、长满青苔且已风化到面目模糊的石雕神像;倚山傍湖处,几家旅馆的红檐掩映在万顷青翠之间,莽莽苍苍,如诗如歌……。随着外来词在日语中数量的激增,《朝日新闻》等报纸的版面上,平假名、片假名、当用汉字、英文字母,正以越来越令人眼花瞭乱的形式携手组合,迅速有效地演绎着现代传媒的社会功能。

日本人极其注重礼仪,尤其是在外人面前,他们表现出来的永远是最光鲜的一面。但时间久了,就不难感受到,在这种彬彬有礼的背后潜藏着的,乃是日本人对“外人”敬鬼神而远之的拒斥。一个外国人(哪怕你早已加入了日本国籍),在日本居住的时间再久,对日本文化的认同再深,与日本人混得再熟,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你也仍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外人”。在与你讲话时,他们仍然坚持使用最为罗索的“敬体”,仍然坚持不断地挤出满脸笑容对你大鞠其躬。作为“外人”,要想与日本人建立“知己”式的朋友关系,那恐怕要比登天还难。——由历史和现实造就的日本人特有的优越感与自卑感杂糅的岛国心态,仅从这一点上便可看得清清楚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