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之路1.6隐藏英雄:阅卷老师推荐的100篇作家经典美文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58:24

阅卷老师推荐的100篇作家经典美文12

第七辑 有才华,更要有胸怀

 能取得事业成功者,都不是庸人。但是,仅有事业是不够的,人生还有做人处世的内容。成功后,不以成功傲人,不念别人旧怨,是做人上的成功。这会使人事业上得到更广泛的支持者,取得更大的成功。

 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人才,才华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看他的胸怀。

呼进来 吸进去

“吸进来,呼出去”,这六个字,是我在一座寺院迎门的颓壁上读到的,无意间一抬眼,不知为何,这个藏在满墙文字汪洋中的句子竟自己浮凸出来,要我认出它。仿佛被久候的人轻轻拍了一下肩膀,心一动——噢,你终是来了。薄薄的欢喜,登时掠过忧伤的心堤,是一种松绑的感觉。然而,我却不曾滞留,目光挪开的当儿,脚步已然随着众人走远。

春光正好。游寺院的时候,心里一直默诵着那六个字——“吸进来,呼出去”。默诵“吸进来”的时候,当真就在吸进来;默诵“呼出去”的时候,当真就在呼出去。发现自己默诵得越来越舒缓时,知道自己是在做着深呼吸了。

香烟缭绕。耳畔是木鱼与诵经的寂寂长音。

那么多人“呼”地拥到一个花池前,指着花池里几株扭曲丑陋的植物争论着这究竟是什么花。那植物刚刚冒芽,一簇簇褐色的叶尖在枝头紧紧抱住自己,还没有舒展开来的意思。——是呢,这到底是什么花呢?这时候,一位老者走过来,指着一簇褐色叶子的中央说:“看这里——”我凑过去,仔细端详他指着的地方。原来,那叶子中央隐藏着一个极小的花苞!“是牡丹啊!”老者说,“这一株,是白色的;这一株呢,是红色的;这一株最名贵,是紫色的,名叫‘紫二乔’。”

大家听罢几乎齐声叹起气来——叹自己早来了一步,没看到牡丹花开。我被这沮丧的叹息洪流裹挟着,差不多也要跟着叹息了。但是,我很快让自己止住,俯身对着那尚处于“婴儿”阶段的花与叶,做深呼吸。

若不是那老者相告,我怎么也想象不出那一截截柴火般干枯粗糙的枝干正酝酿着一场无限华美的盛开。眼下,她还没有准备停当,但她绝不是存心让我错过她的花期。我本不是为着她而来,没有理由要求她为我提前开放。我愿意为不久后的那个日子付出一些美丽的猜想,也愿意听凭这美丽的猜想熏香我的每一缕情思。

已经很好了——在这几株牡丹花前,吸进来邂逅的欣悦,呼出去错过的懊恼。

许多时候,我是在颠倒的状况下呼吸的——吸进来不当吸的,呼出去不当呼的。谬误的呼吸,弄乱了自己的心。曾经嘲笑过在烂泥塘中扑腾的鸭子,只隔了一道水坝,那边就是倒映了蓝天绿柳的清水池塘,傻傻的鸭子,却不懂得“弃暗投明”的道理,只管执著一念地在烂泥塘里把自己越洗越脏。“那边多好啊!”我跟鸭子们说,一心巴望着它们能听懂并领受我的美意,毅然转身,头也不回地奔赴清水池塘。但是,它们辜负了我。而我,又是谁眼中傻傻的鸭子呢?当我执著一念地在烂泥塘里把自己越洗越脏的时候,我正辜负着谁?我吸不进清爽,呼不出污浊,胸中淤塞了那么多的不快,我的倒映了蓝天绿柳的清水池塘究竟在哪里?

也有过堪慰心怀的呼吸。却难做到心地清明,了无挂碍。呼吸的通道太逼仄了,不晓得三万六千个毛孔原是都可以成为吐纳之器的——纳天地精华,吐凡俗浊气,纳就纳得充分,吐就吐得彻底,让每一寸肌肤都在这一纳一吐间得到荡涤,每一个念头都在这一纳一吐间得到洗礼。

吸进来,是一次重生;呼出去,是一次涅

伫立于春光中,我痴痴地想:在牡丹盛开的时日与她相遇是可堪艳羡的;误认了牡丹且忽略了牡丹花苞是可堪叹惋的;错过了牡丹的盛开却幸运地认出了她,且能够在一个真实的花苞上揣想她倾国倾城的容颜,是可堪玩味的。至于我,默诵着一个一见面就牢牢跟定我的句子,在看似枯败的牡丹花茎前想着明艳的心事,不怨艾,不懊恼,一如那些初生的牡丹花叶,紧紧抱住自己雍容的愿望,等待一场必然的绽放与飞翔——这是我清贫生命中一个多么奢华的时刻!

游罢寺院,众人的脚步开始把我往外带。走到那面颓壁跟前,我站住了。这回,却是想让刚刚苦心教会了我呼吸的那个句子看清这朵俗世之花一次不寻常的美丽颤动——吸进来,呼出去。

此刻,那个句子在满墙文字的汪洋中浮凸得愈发分明了。“只有真正需要我的人才能认出我。”我听到它在说着这样的话。我颔首,内心充溢着独得的隐秘欢悦——在春天之外,我又意外地获赠了一个春天。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在寺院颓壁上平常的六个字,作者却细心地捕捉住了,并且轻轻品味,咀嚼其中的禅意。从未曾开花的紫色牡丹中,作者又浮想联翩,想到自己曾经哂笑池塘中洗澡的鸭子,想到自己也如那鸭子一样固执地“呼”与“吸”,作者由平常发现不平常,由生活琐事思忖生存大事,由物及人,联想类比,思考深入,想象丰富。

文章首尾照应,从入寺写起,于出寺卒章,而在观赏之中顿悟了一些人生哲理禅思,可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把简单的“吸进来,呼出去”六个字玩味得非常深入,哪些该吸,哪些不该吸,哪些该呼,哪些不该呼,何时吸,何时呼,和做人紧密相联,珠圆玉润,妙不可言。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美的猜想”。从一株还没有开或已经开过的花写起,想象描写它开花的姿态、花的气味、花的思想,等等。

二、写“取与舍”。吸进来,其实就是“取”;呼出去,其实就是“舍”。懂得取什么和舍什么,才是一个有为之人。如不能主动取舍,随波逐流,只是一个可叹之人。

三、写“缘分”。人与人有缘,千里也能相会;人与人无缘,对面也不相逢。人与物亦然,这六个字于作者而言,就是有缘,作者从这六个字中读出了做人的道理与做事的禅机,而—同参观者,虽看到也不曾人心。

颈椎病的非医学因素

孙道荣

颈椎不适,朋友介绍了一位老郎中。闹市深巷寻得,望闻问切一番后,老先生忽然一声长叹,今颈椎病多矣,而致病原因知之者甚少。

愿闻其详。

老先生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说,人多从医学角度寻找颈椎致病原因,而鲜有关注非医学因素,这恰是很多颈椎毛病的病根所在啊—

今天的人,低头多了,抬头少了。多少人,只顾着脚下的路,却很少抬头仰望高空。一年之中,大部分人抬头看天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甚至很久压根就没有抬过头了。星空、白云、飞翔的鸟,那些高空中的景象,早已和梦想一样,成为久远的记忆。低头多了,于是,颈椎弯了。

今天的人,看近的多了,望远的少了。信息化时代,咫尺天涯,一切仿佛都近在眼前,人们也更加乐意关注当下的事情,眼前的利益。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多久没有眺望过地平线了?地平线的后面,那是我们曾经多么神往的地方啊。现在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城际线,太阳早已升到半空了,我们还被挡在高楼的影子里。我们的目光,被掖在了裤腰带里。近处看多了,于是,颈椎变形了。

今天的人,哈腰的时候多了,挺胸的时候少了。权贵面前,势力面前,诱惑面前,美色面前,利益面前,人们都习惯了弯下他们的腰杆,而忘却了,他们的胸脯,和他们的灵魂一样,本应该是高高地挺立的。哈腰多了,于是,颈椎曲了。

今天的人,点头的多了,摇头的少了。开会的时候,对领导的讲话,皆点头如小鸡啄米,很少能看到有人摇头,更难得听到反对的声音;讨论的时候,对专家的发言,无不俯首称是,鲜有不同的意见;表决的时候,你点头,我也点头,众皆点头,蔚为壮观。当点头成为一个全民的习惯性动作,于是,颈椎也不可避免地习惯性下垂了。

今天的人,东倒西歪的时候多了,挺拔威仪的时候少了。很多人,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睡没睡相,走没走相,吃没吃相。懒散,颓废,委靡,不振,是常态。没有纪律,不被约束,放任自流,于是,颈椎也跟着扭曲,变形。

老先生摇摇头,无奈地感叹,还有很多非医学因素,导致人们的颈椎,越来越硬,越来越僵化,也越来越脆弱。今天的人,静的时候多了,动的时候少了;动心思的多了,动身子的少了;身上的赘肉多了,骨头见不着了;枕头越来越高了,梦想越来越矮了;床越来越软了,心思越来越硬了;脾气越来越大了,骨气越来越少了;忍气吞声的时候多了,扬眉吐气的时候少了……这些,都是导致颈椎畸形的症候啊。

听老郎中所言,如醍醐灌顶,惊问良策。

老先生将目光幽幽地投向窗外,人流、车流,滚滚向前。叹曰:颈椎乃人的顶梁柱,岂可小觑?岂能玩睨?岂敢不正?治颈椎顽疾,必先正情怀,壮元气,扩胸襟,一言以蔽之,无他,六字耳:挺胸、抬头、望远。

挺胸、抬头、望远,这不也应该是人生的境界吗?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首先,文章本意是揭示现代人一些问题,却以老中医之口出之,以颈椎病的非医学因素切入,极富创意。

其次,文章所列诸款,如“低头多了,抬头少了”;“看近的多了,望远的少了”;“哈腰的时候多了,挺胸的时候少了”;  “点头的多了,摇头的少了”等等,直指社会问题,一针见血,透辟深入。

最后,首尾照应,水到渠成,点题自然,治颈推病的方法也该是人生的境界,时刻记看:挺胸,抬头,望远。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根”。提到“根”,人们往往想到生活之根、梦想之根,很少有人写病根。此文中揭示了颈椎病的非医学因素,正是病根,独辟路径。

二、写“仪态与心态”。很多仪态,都跟心态有关,心正则仪态端庄;心态不稳当不健康,则仪态就各式各样了。

三、写“人生的追求”。像文中所说,变换一下,就可以了。比如,少低头,多抬头;少看近,多望远;少哈腰,多挺胸;等等。

简单与复杂

马德

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其实人心也很简单,只是利益分配很复杂。桌上有一堆苹果,人们并不在意这堆苹果有多少,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里的有多少;单位有一摊子事,人们并不在意这摊子事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多干了多少。人类有大智慧,却因为对得失斤斤计较,最后都变成了小聪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简单,由一利益分配很复杂,才有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人生之简单,就像生命巨画中简单的几笔线条,有着疏疏朗朗的淡泊;是生命意境中的一轮薄月,有着清清凉凉的宁静。人生之复杂,是泼洒在生命宣纸上的墨迹,沉浸着城府与世故;是拉响在生命深处的咿咿呀呀的胡琴,挥不去嘈杂与迷惘。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

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人,小时候简单,长大了复杂;穷的时候简单,变阔了复杂;落魄的时候简单,得势了复杂;看别人复杂。这不由得让我想起顾城的那首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简单与复杂之间,也有这么一层迷蒙的关系。

一眼能望到底的事物,似乎很简单。一口百年古井,幽深、澄澈,也可以一眼望到底,但这口古井,本身却并不简单。人也一样。有时候,一个人可以一眼望到底,交不是因为他太过简单、不够深刻,而是因为他太过纯净。一个人,有了至纯的灵魂,原本就是一种撼人心魄的深刻。这样的简单,让人敬仰。有的人云山雾罩,看起来很复杂、很有深度,其实,这种深度是城府的深度,而不是灵魂的深度。这种复杂,是险恶人性的交错,而不是曼妙智慧的叠加。

人生,说到底,简单的只有生死两个字,但由于有了命运的浮沉,有了人世的冷暖,简单的过程才变得跌宕起伏、纷繁复杂。简单,是生命留给这个世界的美丽的形式;而复杂,是生命永远无法打捞的苍凉的梦境。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围绕简单与复杂,探讨了很多关于人性的问题,作者睿的思想,使人读之如醍醐灌项、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语言虽朴素,但因巧妙的修辞和工整的句子,显得文采斐然,别有一番滋味。全篇多用对比手法,在散句、短句交错中,显得整饬而富于条理。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大智慧与小聪明”。一些人不乏有大智慧,却因为斤斤计较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之事,变成了小聪明,不免让人生出些许遗憾与感慨。

二、写“幸福与烦恼”。其实人与人的生活差不了太多,上帝不会给他太多而给你过少,幸福与烦恼只因想得少还是多。活得简简单单,自然就会觉得幸福;活得太累,想得太多,自然就会不知满足,烦恼自扰之。

三、写“知足常乐”。面对利益,得到一些,还想多要一些,如果不能得到,难免索然乏味,这就是不知足。不知足,自然就不能常乐;如果不去计较过多的得失,知足自然常乐。

低调,人生的黑金

马国福

像谦卑的庄稼,在七月的阳光里,低下深思熟虑的头颅。当我们讴歌丰收的幸福时刻,庄稼不语,它只是低调地倒在镰刀的怀里,顺着汗水的脉络,走向粮仓,成为来年春天引爆大地的种子。这是低调的无声之美。

像巍峨高峰上沉默的松树,在大雪压顶的时候,凛洌的寒风狂野掠过,那些秀于森林,笔直地企图凌云的枝杆最先被折断,而那些低调弯曲的枝杆却随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积蓄着蓬勃的力量,不被寒风积雪所摧毁。这是低调的力量。

像深秋篱笆院子里的菊花,风霜刀剑严相逼,万木凋零,只见一朵朵菊花握成铮铮拳头,淡泊墙院外的赞美,低调地把一层层霜抖进泥土里,磨练骨肉,给那些被风霜蒙蔽双眼的人们生活的信心。这是低调的魅力。

万丈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进门时忘记低头的人最先被碰着头;风光时得意忘形的人,走下舞台,最容易摔跤;成功时忘记自警的人,最终被跌倒在自身埋设的优势陷阱里;辉煌时放松进取的人,享受了短暂的掌声,最后比谁都凄凉。

低调,如同不起眼的煤,没有人会在意它被埋在暗无天日的地下时所承受的重压,然而当它被有力的手臂掘出后,它就点亮了黑夜!

低调,如同脚下的门槛,我们习惯于仰视高处的门顶,漫不经心地迈过门槛,然而当生活遭遇不测的时候,最先抵挡洪流、伤害的却是门槛!

低调,如同丑陋的河蚌,坚硬粗糙的外壳经历了波浪的洗礼苦痛,最后孕育出的却是珍珠!在它久病河床苦苦经受煎熬之际,我们看不到它内心的抗争,然而凶险波涛退去,它却给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馈赠。

低调不是退缩,也不是无为。而是一颗成熟的心灵经历人生百态后呈现的一种朴素风景;低调不是平庸,也不是无争,而是一种达观的胸怀淡泊生活所得后展示的一种广阔。这种广阔波澜不惊,宠辱不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为人处世,一个低调的人,就像一根黑夜里静默燃烧的蜡烛,他是崇高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低调的人,他不与世界争。正如诗人兰德所写的:我和谁也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捧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低调是一种品位,拥有这种品位的人,在尘世间看似降低了自己,却在人格上不断地提升自己。低调是一种风度,一种魅力,这种风度不张扬,不外显。

或许,低调是一颗沉默的灵魂,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发出的淡淡香味,就像那根阳光下爬过墙头,开着淡黄的花儿,微笑着给路人捧出长长果实的丝瓜。或许,在岁月的长河里一切会贬值,一切会慢慢化为尘埃,而低调,这人生的黑金,却以独特的光芒,给我们划开了一道透过人生阴霾而露出彩云的晴空。我们,揣着这黑色的金属,沉默着走向高处。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一、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低调认识得那么透彻,那么精辟,而这些深刻的认识却又是深入浅出的,通过那么多极为恰当妥帖的比喻表达出来,可谓妙笔生花。

二、文章结构层次既整齐划一,又富有变化,开头连用三个“像”领起三段,舒缓一笔之后,又连续用“低调,如同……”领起三段,继而又是疏放之笔,可谓匠心独运。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做人与做事”。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低调做人,才能不为人妒;高调做事,才能不为人欺。

二、写“谦虚”。静水流深,沉稳自实,如文章中列举的,不论取得什么成绩、成就,都应保持一颗谦虚的心,谦虚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

三、写“境界”。低调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种品格,这种境界十分宝贵,是人生的黑金,会使人的精神品味更上一层楼。

高手

邢庆杰

高手年纪轻轻就出了名。

高手一出道时,正赶上武林大会,他凭着手中的一把短剑,击败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所有高手,自此之后,“高手”一称,就非他莫属了。

高手成名后,很多人不服气,找上门来挑战,全被高手在三招之内击败。久之,高手不胜其烦。但很多人都是千里迢迢慕名而来,不应战,则于心不忍。高手常为这些琐事烦心。

忽一日,一俊眉朗目的少年找上门来,见了高手,双膝一屈,跪下便拜,口中连喊“师父”。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人想拜高手为师,都被高手拒于千里之外。但今日,高手一见少年生得一表人材,先有了几分喜欢,心中便暗暗有了主意。于是,高手颔首微笑,收下了少年。

少年天资甚高,一经点拨,功夫突飞猛进。

一日,西域的一流高手欧阳春不远万里来找高手切磋武功。

接待他的是高手的弟子,那位俊秀少年。少年对欧阳春一辑到地,朗声说道,欧阳前辈,家师出外访友,数月后方归,您是在舍下等候,还是择日再来?

欧阳春一听,心已经凉了半截。数月的时间,他如何等得?想到此来中原竟无功而返,不由仰天长叹一声:老朽与高手无缘呵!

少年惶恐道,弟子代家师向欧阳前辈赔罪了。

欧阳春心念一动:这个少年倒是乖巧,如将他带回西域,不怕高手不去要人,那岂不省了我二次万里跋涉之苦?想至此,笑对少年说,贤侄可否与老朽同回西域作客?

少年道,未经家师恩准,弟子不敢擅离。

欧阳春大笑一声,十指如钩,闪电般抓向少年肩头。他不想伤人,所以只使了七成的功力,不料,一抓下去,竟抓了个空。再看少年,仍然惶恐地站在原地,似乎动都未动。欧阳春大惊,再次使出十成功力,雷鸣电闪般抓向少年!这一抓下去,不但没有碰到少年的一丝毫毛,连少年的影子也不见了。

欧阳春又惊又怕之间,猛听背后传来少年的声音,欧阳前辈,弟子失礼了。

欧阳春急转回身,见少年垂手站立,上身前倾,正惶恐地看着他,仍一脸的恭敬和谦卑。

欧阳春喟叹道,有徒如此,何必再见其师。遂失意而去。

高手微笑着漫步从后室走出,一脸得色。

自此,凡来找高手挑战者,一律由少年代劳。初时,少年总是赢多输少。输了,便由高手亲自出手将对手打发回去。几年后,少年每战都稳操胜券,高手便再也不用亲自出手了。

寒来暑往,一晃十年过去了。

这一日,高手正独自端坐在客厅,悠然地品着一杯“铁观音”。

家丁进来禀报:老爷,门外有人求见。

高手皱了皱眉,他明白是来挑战的。但少年前几天请假回家探视双亲了,他又没收第二个弟子,看来,这次他又要亲自出手了。

来人是十年前败在少年手里的西域高手欧阳春。

欧阳春说,这十年来,老朽无时无刻不想着你们师徒,也无时无刻不在刻苦修炼,今天,老朽要以雪十年之耻。

两人交了手。

欧阳春的武功比十年前大有进境。十年来,高手虽然没有放松过练习武功,但因已经多年没有亲自与人交手,一时竟有些不适,十招过后,微落下风。

高手使出看家的剑法,也难以扭转乾坤。高手暗道:难道我的一世英名就要付诸东流了吗?

恰这时,高手的弟子——少年赶回来了。

少年使了一招“横空出世”,就把两人分开了。少年对高手道:师父,还是由弟子代劳吧!

欧阳春大笑道,正好,今天让你师徒俩一块儿身败名裂。

少年对欧阳春一辑到地,声音平和地道,请欧阳前辈赐教。

欧阳春自恃武功今非昔比,自然不把少年放在眼里。他傲慢地道,小辈,还是你先赐招吧!

少年说了声“得罪”,手腕翻动,剑光闪烁之间,已猱身袭到!

欧阳春使了一招“移星换位”,变幻身形,避开少年的一击,然后双掌一错,亮了个“雄鹰展翅”的架式,蓄势以待。

少年却一辑到地,不卑不亢地说,欧阳前辈,承让了。

欧阳春定睛一看,自己的前襟已经布满了剑孔。

欧阳春汗如雨下,如果对方想伤自己,不知已经刺中了几十剑,纵有十条命也保不住了。他长叹一声,掷剑于地:老朽今生再也不会踏入中原半步了。

言毕,长啸一声,绝尘而去。

高手自言自语道,看来,我该退隐了。

少年道,师父,您只有三十几岁呀。

高手说,可是我已经难以保全自己的英名了,你已经成为了新的高手,黄河后浪推前浪,历来如此呀!

自此,高手退出了江湖。

令人费解的是,他的弟子,那位少年高手也和他一起退隐了,仍然伺候在他的左右。

只有少年心里明白,这十年来,他在高手这里所参悟到的,不仅仅是武功。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首先文章的标题激人思考,究竟谁是高手?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充满期待。

其次文章充满了悬念之魅,高手的武功究竟如何高超,作者并没有着力描绘,而是对弟子的武功浓墨渲染,侧面展示出师父的风采,给人无限的想象余地。结尾一句也是韵味无穷,激人思索,引人深思,适当的留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自知”。高手有自知之明,高风亮节。当弟子已经超过他的时候,他知道急流勇退,选择了退出江湖,给弟子足够展示的空间,也成就了自己。

二、写“淡泊”。淡泊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淡泊就是要做到不受金钱的诱惑,不受金钱的蛊惑。高手是淡泊名利的典型,成名后倦于应战,包括他的退隐是其真正高明之处。

三、写“规律”。病树前头万木春,一代新人换旧人,江山代有才人出,这是历史的规律,不可抗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繁盛期和衰落朗,弟子超过自己的师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宁拙毋巧

陈鲁民

日前,八十七岁高龄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在重庆八中作了一场精彩演讲。演讲结束之后,杨振宁应邀为中学生题词,提笔在纸上写下四个大字:“宁拙毋巧”。杨振宁说:“我今天之所以写这几个字,就是希望从你们年轻一代开始,学会诚实。投机取巧是没有前途的,做学问必须诚实,脚踏实地的,才会成功。”

杨振宁教授的题词,既是以殷切之心寄厚望于年轻一代,又是对时下弥漫的投机取巧风气的有力针砭。前些年,中国内地的食品、商品存在造假行为,弄得全世界都产生这个印象:中国的东西有水分,假货多。如今,投机取巧之风居然又影响到了学术界、文化界,关于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的消息也不断见诸报端。而且,这股风气还在继续蔓延,正从成年人那里向未成年人群体蔓延,甚至一些中小学生也会很熟练地操作那些投机取巧花样,这是最可忧虑的,所以才有了杨振宁的有感而发,奋笔疾书。

宁拙毋巧,这个“拙”,不是笨拙的拙,而是指老老实实,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去换成果,走正途去求成功;这个“巧”,也不是巧夺天工的巧,而是投机取巧,歪门邪道,弄虚作假,偷工减料,装神弄鬼。平心而论,那些投机取巧者,也确有侥幸取得成功的,确实比一般人投入少产出多,但靠投机取巧出大成就、干大事业的,古今中外从未耳闻,诚如鲁迅所言:“捣鬼有术也有灵,但终难成大事。”

即使聪明过人的杨振宁,当初也是靠笨功夫成功的,连续几个星期、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里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正是年复一年的努力,夜以继日的苦干,才使他最终脱颖而出,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殊荣。因而,“宁拙毋巧”,既是他的成功之道,也是他的经验之谈。

搞学术如此,搞其它工作也是如此。譬如商品生产、销售,那些几十年不倒的国际知名品牌,虽然也巧做广告,宣传自己,但更是靠质量、信誉取胜,靠良好的售后服务取胜,其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这些必不可少的笨功夫上。而靠虚假广告骗人,靠假冒伪劣产品欺世的商家,固然也能一时赚得暴利,但早晚露馅,早晚垮台,这种事例也俯拾即是,他们就输在一个投机取巧的「巧」字上了。

时下,中国内地弄虚作假的“巧人”实在太多了,早已泛滥成灾;我们需要更多杨振宁、袁隆平、王选那样老老实实的“拙人”。所以,杨振宁那句“宁拙毋巧”的题词,既是写给重庆八中学生的,也是写给我们每个人的,倘能认真思之践之,当受益无穷。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一、思考深入。由杨振宁题字,到中国货的诚信危机,再到学术界、文化界的造假,从成人的投机到未成人的取巧,作者从生活中拾取一点,便深入挖掘,令人警醒。

二、材料丰富。文章由此及彼,联想事例丰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让人读之既佩服其联想类比的能力,又折服其深入思考的水平。

三、观点新颖。读到这个题目,于内心就有戚戚焉,极易产生共鸣。确实啊,巧不如拙,大巧若拙,拙是根本。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诚信”。中国的商品,有段时间不被世界看好,关键原因就是缺乏诚信,投机取巧,甚至丧失良心。三鹿集团的覆灭,值得深思。

二、写“踏实”。做人做事都需一步一个脚印,都需要踏踏实实,靠投机只能赢得一时,便很快垮掉;只有依靠踏实本分,才能赢得一世,笑到最后。

三、写“巧与拙”。巧与拙是辩证的,拙可以变巧,巧也可以变拙,巧要追求大巧,拙要追求大拙。世俗中的小巧还不如守拙。

刀下留人

青铜

雾淡。花盛。风轻。

你拈起第一粒鸟鸣,用目光染亮。取一只青花瓷瓶,注满清水,你端坐在晨曦之中,插花。

你有一双修长的手。干燥、干净、坚定。你就用这样的手,插花。你神情专注,似在做一门功课。这门功课你每日必修。因为,你需要一双稳定的手。

你是一名刽子手,如同烙饼补锅钉马掌一样,杀人是你祖传的技艺,也是生计。十三岁,你出了第一趟红差。受刑死囚是惯常刀口舔血、枪尖夺食的恶盗,仍不免在你刀下鬼哭狼嚎。你砍了三刀。三刀未断其颈!

那一刻,你的心很痛。你牢记父训——刽子手的职责是解除生之苦痛。而你未能做到。于是,你闭门练刀。夜夜,你对空望月,只为心定。插花十载,方得手稳。以刀切水,只求刀快。初时,刀入水,激浪四溅;越十年,刀穿水而过,不生细纹。

晨起。焚香。沐浴。

你望一眼空寂的青花瓷瓶。今日,是你的第二趟红差。杀人,总是很落寞的事情。你已无心插花,就让花瓶空一回吧。

深巷。青藤。细雨。

你缓步而行。卖花老者挑担路过,探手取一枝杏花递上,道一声:“先生,出红差去?”你颔首轻笑,答一声“嗯”。

你行杀人之事,却颇受人尊敬。世人皆知,生之苦痛悬于你刀下时,你不以杀人为乐,不为谋生计,只为超脱。

小巷深长且窄。行至转角,一素衣娇娘挡住去路。

“无刀先生?”

你双手笼于袍袖之中,颔首不语。

“闻你十年前行刑,三刀过后,未能断首?”

你面露愧色。

“此番受刑之人乃我夫君,先生可否一刀断之?妾有百金奉上。”

你含笑相望,将杏花递过,侧身而行。

法场。雨住。风停。

照例,监斩官问死囚,有所求否?死囚言,欲再饮杏花陈酿。陈酿难求,监斩官面露难色。素衣娇娘闻言,折身疾去。

你单手执刀,立于法场。日将中天,素衣娇娘仍未折回。死囚面如死灰,唇干口焦。

午时三刻。死囚长叹一声:“可怜我愿难偿矣!”

三声追魂炮响,监斩官令牌落地。你挥刀急斩。耳畔听得一声凄喊:“刀下留人——酒——”

素衣娇娘飞奔而来,尚在十丈之外。

你心念方动,刀光闪过。转身,行至监斩官案前,单膝跪地,禀:“行刑毕!”再回身时,娇娘已至,酒碗呈至死囚唇前。死囚张口,饮尽。含笑相望片时,颈项处忽现一裂痕,继而断开,人头落地。

你一刀成名!

独院。月寒。水冷。

瓶中花已盛开,清芳满院。你执杯在手,对月饮茶。茶乃岭南口所采,经秋霜,越冬寒,沐春阳,味苦性甘。你每饮一口,心头便是一痛。杀人,总是件难以令人愉快的事情。虽然你心定、刀快、手稳,然每解除一人苦痛,你便少了一分轻松。你无法化解这份沉重。你只有使自己的心更定,刀更快,手更稳!

于是,你依然夜夜望月,日日插花,晨昏练刀。

又是春日。

深巷。烟雨。杏花。

这一趟红差,受刑之人乃一女匪。此女身怀绝技,刺杀高官无数,日前为一云游番僧所擒。时女匪已身怀六甲,临盆待产,按律不当斩。然番僧临行前封其穴道,言次日午时前必斩之,否则穴道一解,将无人能制。产婆探得产期正值午时前后,铜壶滴漏,声声催魂,已近午时,仍未见动静。

雨丝渐稠。你执刀在手,心生哀矜。三声追魂炮响,监斩官令牌落地,你略一思虑,挥刀。

刀,终未斩下。

四野阒寂。叶落有声。

监斩官拍案而起。

你趋步上前,单膝跪地,禀:“杀气挫,刀锋钝,已不能斩。”

“斩!”二道令牌掷下,监斩官面似铁板,不起半点波澜。

你退步,转身,刀交左手。

刀光闪过。你右臂齐肩而断!

一声响亮儿啼,撕碎寂静。法场正中,婴儿呱呱坠地。

你飞身上前,左手再次挥刀。女匪人头落地,仍含笑相望,泪珠滚落脸庞。

你长叹一声,怔立当场。你知道,你永远不能放下屠刀。然而,你已心中无刀。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短句如雨,如织,特别是几处写景的地方,很有意蕴。这既是引出下面的故事,又分行隔段,又给人无限美感。

描写刀快的场面传神,特别是与上次未练成之时对比写,就显更妙。刀过处,女子还在十丈之外,饮酒毕刀痕方裂,好快的!

仁善之心感人至深。为了那个临盆的婴儿,为了圆那个女匪临死之愿,他宁可违背上命,宁可自削右臂,叹服!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成功的背后”。无刀先生第二次出红差时一刀成名,但他的成功背后也付出了百倍的汗水,插花,切水,一练就是十年。

二、写“操守”。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刽子手也有操守,他们的操守是尽量满足临行人的遗愿,尽量让他们去得痛快,走得安心。

三、写“安”。安心,练刀练得静心,杀人杀得安心。从一个刽子手的角度阐释这个“安”宁,可谓特立独行。

泥土的力量

孙成凤

一只匆匆赶路的鸟无意中把一泡带着种子的屎便丢在岩隙间。不久,种子萌芽生根了,并慢慢地爬上岩缝,长成一棵枝干虬劲的树。它所依赖的,仅是随风飘来的薄得像纸一样的一层泥土。一年又一年,树的根须像寻找娘亲的孩子,爬过夏季炙热冬天铁冷的岩石,抵达岩缝中任何藏着一点泥土的地方;泥土像慈祥的老母,尽管家徒四壁,却依旧用博大的情怀,给远道而来的游子做一顿丰盛的大餐,心甘情愿地让儿女从自己贫瘠的身上汲取营养。根须在这片泥土中补足养料后,又向另一片泥土伸延。直到有一天树木把根须扎满岩体,长成顶天立地的汉子。就这样,泥土把自己的力量化成了树的坚强,成为大自然一幅惊心动魄的杰作。

泥土所富有的力量,令长年陪伴它的人也常常始料不及,它会让能量在最需要的时候爆发,给无奈的生活以希翼。一位傍山而居的农夫,在一场洪水中毁掉了所有的土地,他望着满坡历历砾石伤心欲绝。这时,他看见了一株长在石缝中的高粱,它像一位执着的精灵,挺立在山洪肆虐的山野中,碧绿的叶片伸展着,仿佛要拥抱整个世界。老农被这株高粱惊呆了,他根本不曾在这个地方点播过种子呀,多少年来,他耕种的一直是坦荡如砥的大田,他喜欢大田里一垄一垄成片的庄稼,对石缝里那么一点点可怜的泥土从来不屑一顾,更不会在那里下一粒种子。然而,偏偏就是这株在石缝中无意长出的高粱,给了农夫以昭示。他被这个昭示激励着,快乐地把一把把种子在空中高高地扬起,像挥写着一个个祈盼,让种子从空中落下的一瞬间,在砾石上跳跃着,到石缝中去寻找接纳它们的泥土。几天后,那些石缝中星星点点的泥土在砾石滩上捧出了绿油油的庄稼。

天地玄黄。当农夫在秋天收获成熟的高粱时,他激动了,用嶙峋的手指从石缝中抠出一捧泥土,孩子般地哭了。他双膝跪在砾石上,虔诚地给那些泥土磕了响头,说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地,却从没想到过泥土,总是认为种瓜结瓜种豆结豆,那是泥土应该的,更看不起那些藏在石缝中东一碟子西一碗的泥土了,总认为那是派不上用场、上不了台面的杂碎。他现在明白了,一捧泥土也和一片广袤的泥土一样的伟大啊!

一副对联上写道:“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这是发自腑肺的对泥土的感恩,说清了泥土生长五谷、茶果、供给油棉,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是泥土对人的恩赐。

一位住在城里的老人,多年远离泥土,但他深知泥土的力量,退休后,他每天带着工具到马路上、楼道里收集通过多种渠道带进来的泥土。他把这些泥土装到花盆里,种上各种花草。他的做法渐渐被这个城市的人所知,于是,人们悄然形成了一股收集泥土热。当那些泥土在这个城市的阳台上、花圃里安家落户,由这些泥土供养的红花绿草就装点了整个城市,使大街小巷流溢着由泥土升华出的芳香。这些乘着风儿或沾附在行人、车辆上走进城市的泥土,莫非也像浪迹天涯的游子一样寻找自己的梦想?抑或如一位乡下老母亲想念城里的儿女,用这种方式来探望?

一捧泥土能长出五谷,同样也可收获花香。谁能说得清泥土里蕴藏的力量呢!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首先是文章的选材独特,将视野关注于容易被人忽略的泥土,在对物的具体描绘中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和由哀的赞美之情。“于一粒沙中见世界,半辫花上说人情。”本文亦有这样的功效和特点。

其次是文章的语言用词丰富。辞藻华丽,精当得体,语言富有表现力。作者巧妙取譬,也使文章说理生动形象。将泥土比喻成慈祥的老母,展现出泥土博大宽广的胸怀、无私奉献的品质,本体和喻体之间契合得天衣无缝,说理自然明白晓畅。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不能忽视生活中细微的事物,包括泥土,因为它们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二、写“感恩”。对泥土的感恩是人们内心虔诚的表达和真实的心声。懂得感恩的人是值得尊重的。因为懂得感恩,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才能更好地前行。

三、写“适应”。一颗随意被抛洒的种子,为何会生根、发芽,并长成虬劲的树?是因为它能够“抵达岩缝中任何藏着一点泥土的地方”,能够很快地适应环境,获得生存的资本。

有才华,更要有胸怀

姜仲华

从平凡到功成名就,是人生的一大进步。功成名就后,如何对待和自己有旧怨的人,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气量,也决定了他是否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国时代,蜀国的法正足智多谋,他的奇谋妙策,诸葛亮也为之惊奇。他是刘备入蜀和汉中争夺战的主要策划者。曹操深知其才,甚至遗憾地说:“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耶?”可惜,法正小肚鸡肠。他当了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后,大权在握,凡是与他有过极小旧怨的人,没有一个不受到他携私报复的,他甚至无视国家法令,擅自杀了好几个有旧怨的人。“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法正才华过人,功成名就,可惜心胸狭小,被后人鄙薄。

同样是取得成功的重臣,唐代的狄仁杰对待旧怨的态度,却与法正相反。狄仁杰任豫州刺史时,办事公平,执法严明,受到当地人民的称赞。武则天把他调回京城,委以重任。有一天,武则天笑着对狄仁杰说:“听说你在豫州的时候,名声很好,政绩突出,但也有人揭你的短.你想知道是谁吗?”

狄仁杰答道:“人家说我的不好,如果确是我的过错,我愿意改正,如果陛下已经弄清楚不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幸运。至于是谁在背后说我的不是,我不想知道,这样大家可以相处得更好些。”

这时候,狄仁杰已经是成功者,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如果他想知道说坏话的是谁,武则天肯定告诉他;他也有足够的能力,像法正当年那样报复说坏话的人。但是,他却说:“我不想知道,这样大家可以相处得更好些。”

武则天惊讶于狄仁杰的气量大、胸襟宽,更加赏识他,敬重他,任命他为宰相,尊称他为“国老”,还赠给他紫袍色带,亲自在袍上绣上金字.以表彰他的功绩。后来,狄仁杰因病去世.武则天流着泪说;“上天过早地夺去了我的国老,使我朝堂里没有像他那样的人才了!”

狄仁杰之所以不考虑旧怨,因为他心里,装着更大、更重要的事——经邦济世,造福万民。法正之所以报复有旧怨的人,因为他心里,这就已经是最大的事了。两个人也许才华有一比,但是内心的舞台大小,却天壤之别。法正内心的舞台太小,限制了他。一个有才华而胸怀小的人,即使能成功,也只能小成,不能大成。

另外,不可忽略的一点是,法正这种“不仁”的行事为人,令人厌恶,他作为国家重臣,已严重损害了刘备的“仁者”形象,刘备治国的“仁政”策略,损害了刘备的事业。若刘备考虑到这一点,应该废弃他。法正这样的人对一个集体来说,害大于利。法正四十五岁就去世了。他若不死,刘备未必不从大处考虑对他的安排。

能取得事业成功者,都不是庸人。但是,仅有事业是不够的,人生还有做人处世的内容。成功后,不以成功傲人,不念别人旧怨,是做人上的成功。这会使人在事业上得到更广泛的支持者,取得更大的成功。

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人才,才华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看他的胸怀。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一、题目警醒,主旨深刻,给人以启迪。是呀,正如结尾所言,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人才,才华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看他的胸怀。

二、把法正和狄仁杰对比来写,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法正若不是英年早殁,估计刘备也不容他;狄仁杰死后,武则天还叹息不已。对比鲜明,效果明显。

三、事例典型。不论是法正的小肚鸡肠,还是狄仁杰的大人大量,都非常典型。有才华,还要看胸怀,胸怀小,则成就小;胸怀大,则成就也大。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成功的秘密”。成功的秘密,首先是成人,成才。只有大才而没有大胸襟,是不够的。只有二者兼备,德才融于一身,才会有大成功。

二、写“胸襟”。胸襟小,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便绝不会做大、做强;胸襟大,视野开阔,吐纳万物,才能有大智慧、大境界、大成功。

三、写“目标”。之所以胸襟有大小,是因为目标不同。心中以天下为己任,目标远大,则胸襟开阔;心小只装着小恩小怨,目标短小,则胸襟狭窄。

坚决不打广告的赞助商

朱春学

“端木赐”这个名字,似乎已被历史的尘沙淹没,更多的时候,他被称为子贡。他的身份很特别,曾是春秋时闻名国际的外交官,也曾在鲁、卫两国为相,而且是极成功的商人。

子贡的才华就像土豆,藏着掖着也能发芽。当年,齐国发生了“田氏代齐”的轰动事件,始作俑者田常,为了转移齐国高、国、鲍、晏四大家族的注意力,决定移兵伐鲁。鲁国闻讯,举国哗然。孔子便问门下谁人可出使别国而不辱使命,“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子贡以鲁国使者身份,在大国之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一世英名乃成。

子贡还非常好学,悟性也极高。他是第一个为商纣王辩护的人,他说:“商纣王的残暴,并不像现在传说的那样厉害。君子们都恶居下流,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天下的恶名就会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在当时,对历史的认识往往不准确,圣君完美无缺,暴君就万恶归之。对此,子贡早有察觉,难能可贵。

可是孔子生前最得意的弟子不是子贡,而是颜回。这让孔子感到无比遗憾,他曾公开说:“颜回的学问和德行都很不错了吧,可惜常常陷入贫困,生计艰难。端木赐却从不安于命运的安排,经商做生意,他猜测行情竟屡屡猜中。”所以,无论为学从政经商,子贡都是事业有成。

孔子周游列国的庞大经费,就是子贡赞助的。这种赞助完全是无偿的、义务的,而且一直坚持了14年。此间,子贡始终任劳任怨,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从没有因此标榜过自己,是历史上惟一一个坚决不打广告的赞助商,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据孟子说,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异常悲痛,不约而同地到恩师墓前,集体为恩师守丧三年。三年后,弟子们整理行装,准备各奔东西。离别的时刻,大家心情沉重,抱头痛哭,泣不成声,是脸上挂着泪离去的。有一个弟子心念恩师的教诲,虽然阴阳相隔,他实难割舍潮润的情愫,毅然放弃了所有的事业,再次回到墓旁,孤独地度过三年。但是,他说他并不孤单,因为他每天都离恩师很近,很近……

这个人,正是子贡。

也许对子贡来说,坚决不打广告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但无形中,他却在历史这部大剧中贴了一张最醒目的海报。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子贡这个人物非常具有典型性,为学从政经商尊师,样样了得。历史上没有几个人有他这样的才华,更缺少他这样的胸襟与气魄。更让人佩服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经费,几乎都是子贡提供的,但他却那么低调,成为历史上唯一坚决不打广告的赞助商。其对信仰的执著,对恩师的崇敬,可见一斑。

欣赏作者把古人的人生态度与今人的人生态度对比来写这种写作风格,不仅利于读者好懂,更让读者长见识、受启发。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方与圆”。对于子贡而言,可以说把做人的方正与做事的圆融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子贡做人,从默默资助孔子游学及为师守墓多年可以看出其淳厚方直;子贡做事.从“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可以见得其精明通达。

二、写“智与勇”。对于子贡而言,不论是经商还是外交,都是游刃有余,这不仅是智慧高超,更是勇气可嘉。可以重点写出使一事,体现其智勇双全。

三、写“奉献”。子贡默默资助孔子游学,成为不折不扣的不打广告的赞助商,这种奉献精神,值得钦佩。

修剪心灵(发表时题为: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

游宇明

人生有两种成功,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大官、大富、大名人,拥有操纵他人的资源;一种是虽然没有外在的成功标志,但你的性格有人喜欢、你的操守有人欣赏,换句话说就是,你拥有一颗纯净优雅的心。前一种成功受天时地利人和的限制,获得它们的人不会太多,后一种成功则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做主。而心灵就象一棵树,有时难免生出枝枝蔓蔓,要让它保持纯净优雅,我们就必须对它进行修剪。

剪去散漫。一个人固然不应该把生命的弦绷得太紧,否则,能够有弦断之忧,但我们同样不能对什么不上心。一个人工作、生活过于散漫,必然导致该做的事没有做,从而一事无成。

剪去阴暗。人与人相处,贵在灵魂透明,你的心灵透明了,别人与你相处才有安全感,你才可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如果一个人心理阴暗,事事都想算计别人,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少,自己遇了什么沟沟坎坎也没有人愿意帮你,寂寞、孤独、无助必会成为你生命路上一颗颗巨石。

剪去浮躁。希望自己在生活中顺风顺水,在爱情上花好月圆,在事业上雄视天下都是好事,但你必须学会一步步来,春天只能播种,夏天只能浇水施肥,秋天才能指望有所收获。如果你为了追逐一夜成功,一定要省略奋斗的过程,那么,你的成功肯定是虚飘的,也会在一夜之间失去。

剪去虚荣。俗话说:“人活一张脸”,在乎脸面,希望自己在公众中有个好的形象,这是人之常情。只是这种在乎不要太过,太过就变成了虚荣。现在某些人虚荣心极强,写了几十首诗,就敢自称“中国诗坛领军人物”;出了一本画册,就敢声称自己成了“艺术大师”,这样必须让人反感。

剪去媚骨。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然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人与人的和谐,必须建立在人格平等、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人不管别人的品质如何,只知道向其拥有的权力、金钱、名声献媚,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他的操守。原因很简单:人都是有自尊的,某个人挖空心思去巴结另外的人,一定别有所图。

最值得剪去的还是多余的欲望。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欲望,没有正当的欲望,就没有奋斗的动力,就不会追求人生的灿烂与辉煌。然而,欲望永远是把双刃剑,它可能成就你,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你。过强的色欲,会让我们失去温馨浪漫的爱情;过盛的权欲,会使我们走入吹捧、行贿的陷阱;过旺的钱欲,会让我们坑蒙拐骗、掺杂使假……我们必须炼就一双火眼金晴,看清欲望的内核,对它们做出合适的处置。一个人懂得对欲望进行必要的取舍,也就懂得了人生和社会。

心灵是我们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拥有了一颗经过修剪的纯净优雅的心,我们也就拥有了这个世界的万能通行证。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独树一帜的写作技法。全文把几个片段有机地组合起来。所写片断也都是围绕中心展开的。每一段虽不完整却也能使读者受益匪浅。整篇文章犹如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内容上颊显丰富。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形式,从形式上看仿佛是个个独立,但内容上却与题目保持一致。

卒章显志,揭示出颇具哲理性的文章的主旨:心灵是我们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拥有了一颗经过修剪的纯净优雅的心,我们也就拥有了这个世界的万能通行征。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成功的条件”。成功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取得成功其条件是必须要满足的。而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具备的条件来自于你的心灵,诚如文中所言,心灵就像一棵树,有时难免生出枝枝蔓蔓,要让它保持纯净优雅,我们就必须对它进行修剪。减去种种负累,换来心灵的净化则是不可或缺的。

二、写“欲望”。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欲望,没有正当的欲望,就没有奋斗的动力,就不会追求人生的灿烂与辉煌。任何欲望都必须得以修剪,剪除不利于发展的。纯净自己的心灵,能将人导向成功的心灵秘境。相反,过多的欲望也可能成为阻碍成功的绊脚石,因此我们必须看清欲望的本质,对它做出合适的处理,进行必要的取舍。

二、写“美好”。世界因心灵的净化而变得美好,合弃掉种种阴暗的东西就是心灵的净化,美好总是经过过滤后才变得纯净,就如同拥有了—颗经过修剪的纯净优雅的心,我们也就拥有了这个世界的万能通行证一样。

方是圆的底线

清风慕竹

晋国内乱,长年在外逃亡的公子重耳得到消息,准备回国争夺王位,他绕道楚国,本意不过弄口饭吃,却不断受到了楚成王的热情接待,所使用的礼仪是诸侯才配享受的。习惯了冷眼的重耳面对这有些离谱的热情还真有点受不了,他不太清楚这灿烂的笑容背后是否隐藏着某些不可告人的阴谋。

不光重耳觉得别扭,连楚国的大臣们都有些难以理解。此时的楚国正值春风得意之时,它们刚刚俘虏了齐桓公的七个儿子,又于泓水之战一举击溃了宋襄公,等于收拾了春秋第一第二霸主,已成为江汉和中原地区的实际领导者,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个流亡的公子哥搞破格接待,不是有损大国的威严吗?大将子玉忍不住提醒成王说:“大王,重耳不过一落魄公子,您与他平起平坐不太掉价了吗?”

楚成王微微一笑,“此人奇货可居也!重耳素有贤名,我猜他一定能继承王位,现在正是他有求于我的时候,可以借此机会多捞点好处。”

大臣们将信将疑,可并不影响楚成王的隆重接待,无论从谁的眼光看,都算给足了重耳的面子。与成王的落落大方相比,重耳始终表现得不卑不亢,他知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只是不知道这位高高在上的楚霸王有什么打算。

果然,酒酣耳热之际,楚成王问道:“我这般厚待公子,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将来怎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谦恭地回答说:“美女和玉帛等物,君王您有的是;鸟羽、牛尾、象牙、犀角等物,就产在您的土地上。我实在不知道用什么来报答您的好。”

成王又追问说,“即便如此,您总该有所表示吧,到底想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想了想,正色说:“如果托君王的福,能返回晋国当上国君,倘若有朝一日晋楚失和,同您各领兵车在平原旷野相会,我将退避三舍,以报答君王今日的盛情!”

面对一个大国之君的盛情款待,将来用以回报的竟然是当两国兵戎相见时,主动后撤九十里以表谢意,一个整天在别人屋檐下混吃混喝的人,说出这样狂傲的话,不是太目中无人了吗?大将军子玉勃然大怒,当即起身对成王说:“大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

没想到楚成王愈加对重耳肃然起敬,他令子玉坐下,然后说:“晋公子品行高尚,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换成你的话,又能怎么说呢?”

一场杀身之祸就此化解,宴席散后,连重耳身边的人都为他捏了把汗。

在楚国居住了几个月后,重耳告辞回国,楚成王准备了厚重的礼物,并派兵将他们一行人护送到秦国的边界。公元前636年,重耳回到晋国,登上了国君的宝座,这就是晋文公。在一班贤臣的辅佐下,晋文公兴利除弊,励精图治,晋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势力开始向中原地区发展,终于和不断向北扩张的楚国发生了冲突。

晋、楚两军对垒,还没开战,晋文公突然下令撤退,众人不解,问:“仗还没打,怎么就退了呢?楚军虽然强大,但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我们愿意拼死一战!”

晋文公说:“这是我当初在楚国时对成王许下的诺言,两军相遇,我要先退避三舍。所以即使这一仗败了,我们也要履行诺言。”

有人提出疑问说:“兵贵神速,怎么能为当初的一句话而丧失宝贵的战机呢?”狐偃此时站出来支持晋文公的做法,他说:“楚王的恩情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退避三舍,是对楚王表示谢意。仁者无敌,只有以信为器,才能成就大业,怎么能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呢?”

晋文公连连点头,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才停了下来。楚军见晋军不战而退,气势大盛,楚军主将成得臣率领军队步步紧逼,并向晋文公下了战书,措词十分傲慢。

晋文公派人回答说:“贵国对我的恩惠,我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一直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还是不肯罢手,那么,我们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结果晋文公用了将军先轸的计谋,把骄傲的楚军打得一败涂地,晋楚的强弱由此发生了逆转。

城濮之战胜利之后晋文公论功行赏,出人意料地是,被列为头功的是谋臣狐偃。面对大家的疑问,晋文公说:“城濮之战,狐偃劝我不要失去信用,先轸说:"打仗以战胜为重。"我听了先轸的话取胜了,然而这只是有利于一时的说法,狐偃说的是千秋万代的功业,怎么能使一时的利益超过万代的功业呢?因此,狐偃应得首功。”

晋文公大约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老有所为的典范了,他登上晋王宝座的时候已经六十二岁高龄,却最终成就了春秋霸主的功业。他成功所依靠的不是年轻人的血气方刚,勇往直前,而是坚守信用的底线,不贪一时之利,不为诱惑所动,用人格的魅力凝聚起了众人的力量。

“外圆内方”是如今许多人摆在桌上的座右铭,可在许多时候它都更像一块遮羞布,因为他从来都不知道圆的边界在哪里,顾而为了达到目的,可以策略,可以圆滑,可以不必在意手段和过程,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纷乱的世界,看到一个一个人的败亡,却至死都不知道败在哪里,亡于何处。晋文公告诉我们,方才是圆的底线,一个人失去了内心的坚守,即使赢得了一时之利,它也一定是暂时的。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一、选材灵活。文章借助一个历史故事与当今社会现实联系到一起,由粗到细、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地来探讨一个社会问题。借古讽今,有的放失,直击要害。

二、采用对比手法。作者借古代故事中人物用人格的魅力凝聚起了众人的力量,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人将“外圆内方”的处事策略作为遮羞布的错误做法,呼吁人类保持优良传统,坚守信用的底线不贪一时之利,不为诱惑所动。

三、卒章显旨。文章主旨并没有和盘托出,而是随着故事娓娓道来,结句“方才是圆的底线,一个人失去了内心的坚守,即使赢得了一时之利,它也一定是暂时的”,使人印象深刻,大受感染。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诚信”。晋文公终因诚信之故,成就了自己的千秋霸业,假使当初没有诚信也就没有后来的强大,而且还会背上背信弃义的千古骂名。诚信能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如果这个世界不讲城信,所迎来的也将是混乱一片,“外圆内方”之说也会是无稽之谈,它就只是“圆滑”的一块遮盖布而已。

二、写“策略”。楚成王盛宴款待重耳,非是盛情,策略而已;晋军退避三舍,非为怯,策略而已;当世之人“外圆内方”非策略,遮羞布而已。

三、写“坚守”。作者借古讽今,古人尚且知道人有底线需要坚守,重耳之例足以证明。今人却用“外圆内方”为自己遮羞,致死不明坚守为何。可悲可叹,须知坚守底线是多么重要。

马不必骐骥

李良旭

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有一个弟弟叫马克·恩德桑乔,就在中国的深圳打工。他这个弟弟在中国深圳已整整生活了六年。在深圳,他自己开了个木屋烧烤店,靠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在这里,他这个“洋打工”者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爱上了中国文化,他还娶了个美丽的中国女人当老婆。他常常对人说,他就是半个中国人。看得出,他对这片热土的眷恋和爱慕。平时,马克·恩德桑乔就在烧烤店里为顾客做烧烤,不忙时,就跑到福利院去当义工。这一干,就是六年。同时,他还一直负责为福利院的孩子们教钢琴。那浑厚、清脆的琴声,从他指间倾泻出来,诠释的是他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恩和爱。琴音缭绕,沁人心脾。

当人们将他哥哥奥巴马当选上新一任美国总统的好消息告诉他,并羡慕说他就要远走高飞,跟着当总统的哥哥去沾光、享福时。恩德桑乔没有流露出丝毫地恣肆的得意和兴奋,只见他边为顾客做着烧烤,边平静地说道,他当他的总统,我做着我的烧烤,这没有什么不同。我在做烧烤时,感到的是人生中一种最幸福和快乐的事。如果将来哥哥到中国来访问,如果他来到我的小木屋,我还可以做烧烤招待他,让他尝尝弟弟的烧烤手艺,我想,这是多么浪漫和有趣的一幕啊。

恩德桑乔望着眼前的一堆炭火,目光中,有一种令人心悸的淡定和平和,一种放飞心灵的愉悦和快乐。是啊,在恩德桑乔眼里,当总统与做烧烤没有什么不同,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就行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到这样一种思维怪圈中,以为家里只要有人得势了,哪怕是有了一点点权势,全家人就要跟着沾光,就可以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了。人生是丰富多彩、妖娆妩媚的,正是生活有它的多样性、多彩性,才使得我们人生更加艳丽多姿,蹁跹飞舞。在智者的眼里,活出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追求和向往的是一种内心的快乐和洒脱。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女儿婚礼上,饱含深情地对女儿说道:“浴不必江海,要之去诟;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但必须要有大胸怀。”女儿望着父亲,泪花婆娑,深情地说道:“爸爸,您的这句话是送给我的最好的新婚礼物,女儿将永远铭记,心系一处,不断地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好我们未来的生活。”

有时,我们常常丢掉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背着重重的壳,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这才是一种最大的人生不幸。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首先是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将目光聚焦到奥巴马之弟恩德桑乔淡然面对生活这一事情上,由此引发出人们对生活态度问题的思考,典型的小事却能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其次运用对比的方法,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中西方思维之不同。金口一赞的贾平凹的话语颇为高洁,而更多的是世人鄙陋的想法。

最后是文章的主旨。“有时,我们常常丢掉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背首重重的壳,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这才是一种最大的人生不幸。”这一结句语出惊人,发人深省,值得人们思考。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坦荡”。恩德桑乔活得坦荡,他不希望生活受太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希望树立一个目标并努力前行。“当总统与做烧烤没有什么不同,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就行了。”这让我们想到了一句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威戚”。

二、写“自我”。恩德桑乔的想法无疑是一种个性的张扬,强调自我意识,并对自我予以肯定,他不会跟着当总统的哥哥去沾光、享福。只因为不想“背着重重的壳,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即使自己不会是一座高山,他也会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二、写“迷失”。我们常常陷入一种思维怪圈中,是因我们在本该清醒的时候迷失了自己,分不清自己的人生航向到底在何方,也恰在这时我们丢掉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面对人生最大的不幸,我们不该清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