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哈格:国泰民安话泰安(感悟文化名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22:32
仰仗五岳独尊的泰山,泰安赢得历史文化名城的赫赫声名。而与此相辅相成,泰安从此也就成为“泰山安则四海皆安”最精当的诠释符号。故尔,泰山与泰安,山城一体,当是名山与名城的绝配。

  两千五百多年前,我们民族的先哲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从此成为一座文化的大山。当然,那时齐鲁的版图上出现的还是泰安的乳名。但在那一刻,就似乎已经孕育了泰安的降诞。及至孔子过泰山侧,以大仁者之情怀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慨叹,就赋予了泰安不朽的灵魂——国泰民安。

  泰安城有一条最古老的街道叫通天街,石板铺就的通天街上行进着历史的风雨,蹒跚着封禅的帝王。他们对封禅的执着,源于“泰山安则天下安”——这个全民族的心理认同和价值观念。尽管他们通过泰山这个平台,力图彰显的是君权神授、代天司命的王道,但这种独特的封禅文化,在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四海一统”。

  在人类社会中,作为士大夫阶层的文人,是寻找大自然灵魂的骄子。于是,他们不约而同、不期而至地亲近泰山,走进泰安。泰山慷慨赐予这些文人的是一种情绪的愉悦,灵感的富矿,思维的张力,精神的感召。泰山使他们震撼,泰山令他们折腰。公元740年的秋天,二十五六岁的杜甫第一次壮游齐鲁。与泰山对峙,杜甫肃然。他几经心商口度,缓缓吟出了诗圣的黄钟大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经》以降,讴歌泰山的诗赋,盖无出其右者。有学者认为,这是杜甫现存诗作中最早的一首。同时又称,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虽然此次杜甫只是在泰安城里,未能登上泰山,多年后才实现了“一览众山小”的夙愿,但是可以这样认为,伟大的诗人杜甫,正是由泰山脚下的泰安起步,跻身于唐诗之绝顶。

  泰山上的碧霞元君,泰安人习惯把她称为泰山奶奶。元君的称谓,显然有官方化、贵族化的色彩;而奶奶,则是平民化、世俗化、亲情化的。布衣裙钗远胜于凤冠霞帔。人们相信只要亲近泰山奶奶,一炷香,一叩首,就会受赐于福祉、平安和吉祥,求福、求寿、求子、求财、求学、求升迁……有求必应。于是,精神得到抚慰,心灵得到净化,生活充满信心,生命更具意义。这就是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世俗信仰!

  不仅如此,就连泰山的石头,泰安人也坚信它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于是,泰山石敢当成了为民众除暴安良、镇鬼厌殃,驱祟避邪,造福消灾的身体力行者。进而,泰山石敢当作为泰山的平安使者,随着华人的飘泊和迁徙,从泰安走向世界走遍世界,成为“登泰山、保平安”这个理念的进一步物化和延伸。

  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真正冠以泰安的名号,是在金代之初。骁勇善战的女真族统治者,虽然最先创意了这个国泰民安的符号,但随着它入主中原的败北,显然它对此语焉未详。倒是清初泰山脚下普照寺援儒入佛的高僧元玉,为它作出了精当的解读——“愿天下人泰,泰山始是泰;愿天下人安,泰安始是安。若是一人不安,便是泰安不安;若是一人不泰,便是泰山不泰。”

  泰山——泰安——国泰民安。这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高价值取向。稳如泰山、重如泰山,又更加强化了它的价值元素。所以,在泰山文化的语境里,平安是一个关键词。历史赋予泰山的特殊地位和特殊功能,使世俗信仰从个体的“登泰山,保平安”,牢固地锻铸成全民族“泰山安则天下安”的共同理念,使泰山成为国泰民安的理想寄托。这种理念和寄托,最终演化成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最高价值取向,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这就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和外延。

  泰山巍峨矗立在青色的东方。从泰山之巅升起的太阳,照耀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泰安每天都是新的。大德曰生,鲜活的生命放射出太阳的品质。

  泰山的大门是红色的,她永远向您敞开赤诚的心扉。亲近泰山就是亲和自然,亲和生命,天地人彼此息息相通;亲近泰山就是亲和文化,亲和历史,薪火相传,延续民族的血脉;亲近泰山就是自强不息,与时俱进,激励自己奋斗的人生。

  走进泰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您就走进了泰山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