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7.0急救神器:《按摩师教程》第二十三章 50种按摩手法的运用(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37:49
三十一、掐拿八邪
  1.体位受术者坐位或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拇指食指指腹对合,着力于掌指间顺序掐而拿之,掐以按压,拿以旋转;掐要刚中有柔,拿要柔中有刚。指下灵活自如,形如指间捻珠。
  3.要领先以指腹着力,后以指端重刺激,每个部位分三次操作,即正中、左邻、右邻,只需顺通掐拿,不宜横行拨动。
  4.作用活血止痛,清利脑髓,通利关节,舒筋活络,祛邪扶正,散寒祛风。
 
 
三十二、掐拿八缝
  1.体位受术者坐位。
  2.操作术者以拇指指腹端与食指指腹对合,顺行着力于掌面第一二节指关节横纹(每一横纹为一缝,双手八缝),掐而拿之。
  3.要领
  (1)持续着力,顺序施术,刚中有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术中避免抻扯扭转。
  4.作用 通经活络,散风止痛,祛邪扶正,消积止咳,通利关节。
 
 
三十三、金蛙游水法
  1.体位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站足下。
  2.操作 术者两手握双足踝,施力导引双下肢屈膝,屈髋到极限,然后使双膝外旋,两足相对,再导引双腿向下蹬伸。
  3.要领 用力需和缓持续,不可用暴力,避免损伤股骨头。
  4.作用 滑利关节,正复归窠,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5.注意 老年者慎用此法。
 
 
三十四、双屈膝旋髓法
  1.体位 受术者仰卧位,两下肢屈曲并拢。
  2.操作 以一手握两踝上悬钟穴处,使膝关节屈曲,以另一手肘部下压膝关节,尽可能与腹部相接后再做向左或右的环形旋转,反复数次。
  3.要领
  (1)下压双膝动作要缓慢,逐渐增加弯曲度。
  (2)旋转双髋,扭动腰部时躯干上部应固定,幅度以能耐受为度。
  4.作用 行气通络,强健腰腿。
  5.注意 整个操作过程忌用蛮力,髋关节、脊柱畸形者慎用。
 
 
三十五、单屈膝旋髓法
  1.体位 受术者仰卧,术者下肢屈曲。
  2.操作 以一手握于踝上三阴交、悬钟穴处,另一手置膝上固定膝关节。将下肢尽量屈曲下压,使膝与腹部相接后再向左或右做环形旋转数次。
  3.要领
  (1)屈膝下压到腹部,动作宜缓慢,逐渐增加弯曲度。
  (2)旋转缓慢而有节律,幅度以能耐受为度。
  4.作用 行气通络,屈伸腰腿。
  5.注意 整个操作过程忌用蛮力。髋关节畸形者忌用。
 
 
三十六、按跟腱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
  (1)以两拇指置跟腱两侧,一手拇指自跗阳穴向下经昆仑穴到仆参,另一手拇指自复溜穴经太溪穴至水泉穴推按数次。
  (2)再以两拇指置承山穴,自上向下经足跟推到涌泉穴止,反复数次。
  3.要领
  (1)两拇指沿跟腱两侧推动时用力均匀有力。
  (2)推动沿经穴位及跟腱处应着力重些,但承山穴着力稍轻。
  (3)术时温热,酸胀,术后下肢有力,腰部轻松。
  4.作用 行气通络,强健腰腿。
  5.注意 皮肤干燥者可蘸酒以免擦伤。
 
 
三十七、揉涌泉法
  1.体位 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 以一手握足趾使足背屈,另一手拇指置涌泉穴,旋转指揉2~5分钟。
  3.要领
  (1)指揉应均匀用力,可配合点按。
  (2)术时微酸胀感,术后足心发热,微汗,头脑清爽。
  4.作用 通关开窍,镇静安神。
  5.注意术时蘸酒,防伤皮肤。
 
 
三十八、膝周揉法
  1.体位 受术者仰卧位,膝下加厚垫;
  2.操作 以拇指掌侧指揉血海、阴陵泉、阳陵泉、内外膝眼、犊鼻等穴后,再以掌心置髌骨上,手指分置膝周围揉捏,反复操作。
  3.要领
  (1)揉时手指一齐均匀用力。
  (2)指揉时有酸胀,放射性温热,术后膝部活动轻松。
  4.作用清化湿热,健脾和胃。
 
 
三十九、揉膝法
  1.体位 受术者仰卧位,膝下加垫。
  2.操作 以一手置伏兔穴平高处,自上向下到膝关节上方做钳形揉捏,反复数次。再以一手握拳置膝上阴市穴、梁丘穴处,反复拳揉。
  3.要领
  (1)拳揉用力以能耐受为度。
  (2)体虚弱者可用空拳,.揉后配腹前抚摩,体壮用实拳。
  (3)术时局部温热,术后下肢轻松有力。
  4.作用 和胃理气,消肿散瘀。
  5.注意 皮肤干燥者蘸酒,免伤皮肤。
 
 
四十、脚推法
  1.脚直推法
  (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 术者双手握踩床横木,提气轻身,控制自重,以单足或双足踩压在旋术部位,以足跟着力,自腰向臀及下肢进行直线推动,反复操作数次(如图23?1)。
  (3)要领
  1)足跟推是足跟沿腰部、背部循经或沿肌肉纤维方向,从受术者身体上部向下部及下肢推动。
  2)术时足踝动作要灵活,嘱受术者在踩时呼气,抬足时吸气,不可憋气。
  3)用力要均匀柔和,缓推,不可跳动。用力不可过猛。
  4)年老体弱、儿童、孕妇禁用。
  (4)作用 疏理气血,祛风散寒,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消除疲劳。
  2.足掌直推
  (1)体位 受术者仰卧位,胭窝下加垫。或俯卧位,髂前及肋下加垫。
  (2)操作 术者用单足掌或双足掌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直线或弧线推动,如腹前、腹内、腹外、腹后足掌推法。
  (3)要领
  1)动作要和缓,用力稳实,速度不宜快,以受术者感到舒适、肢体热感强烈为宜。
  2)术者可握横木,以调节自身重心,控制适宜的施术力度。受术者要配合操作,张口一呼一吸,不可屏气。本法用于躯干、四肢。
  (4)作用 疏通气血,解除重浊及深部组织疼痛。
  3.足分推
  (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 术者双手抓踩床两侧杆,面向足运气于躅趾端,趾端向前,两足自大椎穴处中度力量,低频率向两侧分推三次,旋摩向长强穴分推到胃俞穴时重度加大,分推到长强穴两侧(如图23?2)。
  (3)要领 双足着力要均匀一致,分推要平稳,不可跳跃。
  (4)作用 通经活络,宁心安神,分理筋结,化瘀消肿止痛,温散风寒,强壮腰膝。
  4.足滑推
  (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 术者双足站于受术者项下部,半蹲,面向足,体略前倾,抓稳扶手。双足沿背部、下肢膀胱经路线下滑推到足踝部。
  (3)要领
  1)下推时,术者要掌握好自身重心位置,及足在滑推不同部位时力量的变化。
  2)动作要均匀,缓和自如。
  (4)作用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除疲劳。
 
四十一、脚踩按摩法
  1.概述 脚踩法顾名思义就是用脚踩踏受术者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经穴进行推压、揉搓等脚法,达到疏筋活血,理气通络,防治疾病为目的的按摩方法。
  2.准备
  (1)踩床 结构与双层床相似,不同的是上床把两边的角钢换成二条直径1寸的钢管,两头与床固定作为脚踩时的扶手,以减轻术者体重对病人的压力,稳定术者脚踩时身体的重心。
  (2)床上设备 长70厘米、宽50厘米、厚10厘米的养麦皮枕垫4个,160厘米×80厘米白床单1条,白布袜1双。
  3.脚踩法的注意事项与要求
  (1)脚踩 必须循序渐进,切忌鲁莽从事。
  (2)禁忌年老体弱、脊椎强直、心血管疾病、骨结核、骨肉瘤、骨质疏松及骨折等患者。不宜进行脚踩的还有孕妇,经期、过饱、酒后、皮肤损伤、传染性皮肤病者穆。
  (3)施术后如有乏力、嗜睡全身肌肉疼痛等,属正常现象。
  (4)术者要提气轻身,脚踩平稳,由轻到重,用力适宜,速度不宜快,必须配合呼吸,严防踩伤。
 
 
四十二、脚揉法
  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或侧卧位。
  2.操作 术者一脚站于床上或受术者身体上,以另一脚脚掌或足跟自上而下、由浅入深j由轻到重,达于肌肉组织,有节奏地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揉动。
  3.要领 用力由轻到重再到轻,力量达于肌肉组织,足不离皮肤,以能耐受为度,不可施用暴力。动作要柔和平缓,速度均匀,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要有节奏。
  4.作用 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理气通络。
 
 
四十三、踩压法
  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或仰卧位。
  2.操作 术者站于施术部位上,双手扶踩床两侧栏杆以支持体重,稳定身躯,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定点或交替走动踩压,使受术者肌肉深层产生酸胀、麻串感觉,甚至产生沿经络有放射感(如图23?3)。
  3.要领 动作要缓和均匀,由轻到重。重压时,身躯要灵活,重心掌握在双手上,力度以能耐受为度。切忌用力过猛过急,适用肩背、腰骶、四肢。
  4.作用 疏经活络,行气消肿,散寒解痉。
 
 
四十四、足击法
  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或侧卧位。
  2.操作 术者一脚站于受术者体上或床上,稳定身体或踩肢体末端,另一脚蹲指、足背或足跟进行正击、侧击及叩击施术部位和穴位,或者以膝关节为_中心放松小腿、踝关节,用足跟部以适当力量击打受术者的施术部位及穴位(如图23?4)。
  3.要领
  (1)此法多用于肌肉丰厚处,力求着力准确,用力均匀,先轻后重,以能耐受为度。
  (2)术时产生酸胀、麻串感。
  (3)此法施用于肩背、腰、下肢部。
  4.作用 通经活络,祛瘀止痛。
 
 
四十五、足颤法
  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或仰卧位。
  2.操作 术者双足由上至下,由下至上进行有节奏的颤抖按压,亦可固定某一部位或穴位 进行长时间的颤压(如图23-5)
  3.要领 动作要均匀柔和,由轻到重,力达深层肌肉组织或脏腑,由慢到快,频率约每分钟130次左右,不可突然停止,需由快到慢而停止。用力不可过猛。
  4.作用疏松关节肌肉,通经活络,宽胸理气,温阳散寒。
 
 
四十六、脚拨法
  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或仰卧位。
  2.操作 术者将脚紧贴患者一定部位的皮肤作直线往返运动,运动路线与肌纤维走行方向呈直角(如图23?6)。
  3.要领 操作时,术者脚与受术部位皮肤相对位置不变,动作幅度不可过大。本法适用于腰、背、臀及下肢部。
  4.作用 解除痉挛,活血止痛。
 
 
四十七、足松展法
  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 术者双足分别站于受术肢的两端,双足同时下压并向两端做有节奏的颤压伸展,使肌筋有被拉长的感觉(如图23-7)
  3.要领 动作要协调和缓,颤压力量和幅度不可过大,用力要均匀持久。
  4.作用 通经活络,拨离粘连,滑利关节,行气活血,解除痉挛。
 
 
四十八、脚搓法
  1.体位 受术者卧位或俯卧位。
  2.操作 术者用足掌或足心在施术部位进行有节奏的往返搓滚,力达皮下组织(如图23?8)。
  3.要领 用力均匀和缓,受术者有沉重的压迫感和轻松舒适感。适用腰骶、四肢。
  4.作用 舒筋活络,温经祛寒,理气通络,祛瘀止痛。
 
 
四十九、腰部踩跷法
  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 术者扶住踩床扶手,调节、控制包括受术者自身体重在内的踩踏的力量,然后用双足踩踏病人腰部(足尖向前),并做适当的弹跳动作。踩踏时以足掌前部着力于治疗部位,足跟提起,运用膝关节的一屈一伸使身体一起一落,对腰部进行一弹一压的连续刺激。一般可连续弹压10~20次(如图23?9)。
  3.要领
  (1)施术时术者的脚尖部切不可离开患者的腰部。
  (2)患者要配合施术者弹压起落动作,张口一呼一吸,即压下时呼气,弹起时吸气,切忌屏气。
  (3)踩踏的力量和次数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适可而止,不可勉强从事。在施术过程中,若遇患者难以忍受或不愿配合,应立即停止。
  (4)踩踏力量和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奏。
  4.作用 舒经通络,理筋正复。
 
 
五十、臀部踩跷法
  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 术者双手扶踩踏床横杆,以控制身体重心。以一脚踏于腰八铐穴处,另一足置承扶穴处,行原地踏步式踩踏或静静颤压,交替施术1~3分钟。
  3.要领 双足用力均匀一致。
  4.作用 通经活络,祛风除湿
 
五十一、点督脉诸穴法
  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 术者面向前,双手扶横杆,将身体撑起,以两足躅趾端点大椎穴,两足前后排列,点压长强穴,反复6次。
  3.要领 保持身体平稳,以中等力量低频率均匀点压督脉,边点边向后移。
  4.作用 督脉畅通,利肾元气,填精补髓,醒脑安神,强健腰脾,通阳逐痹,滑利椎关节。
 
 
五十二、点足太阳膀胱经
  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 术者面向前,手扶踩床横杆,运气两足坶趾端,依次点压昆仑、承山、委中、腹门,承扶、环跳、大肠俞、肾俞、志室、脾俞、肝俞、心俞、肺俞、大杼穴、每穴5秒钟。
  3.要领 术者保持身体平稳,力度均匀,边点边移。
  4.作用 调理脏腑功能,疏畅经脉,活血化瘀,通阳逐痹,解经止痛,缓解筋结。
 
 
五十三、推摩督脉和华佗夹脊法
  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 术者两手抓踩床两侧横杆,左足踩于八?穴处,面向前,运气于右足躅、食两趾,自大椎穴向下推摩到命门穴处,反复6次。
  3.要领
  (1)足足母、食两趾轻度用力,低频率推移到命门穴。
  (2)术后受术者背部有温热感。
  4.作用 温通血脉,调和脏腑、阴阳、气血,滑利椎关节。
 本文来自: 保健按摩网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baojiananmo.com/showNote.php?id=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