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7.0客户端50g: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20:10:10

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本共包括“有趣的声音世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各族小朋友在一起”、“音乐中的动物”、“动画城”、“迎新春”六个单元,包含的内容有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等,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教学的顺序和内容的组合。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虽然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但歌唱技能、表演能力和读谱知识方面还是空白,因此本学期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和加强学生的音乐常规训练。

 

教学内容:

一、课本中共设计了九首歌曲,这些歌曲充分体现了儿童天性,富有童趣,很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二、欣赏    包括感受和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等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演唱技能,提高唱游、律动的表演水平。

 

二、    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的民间乐曲,使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音乐感受力、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三、    通过综合训练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引用的要求。

 

   教学措施:

 

       本学期在教师教授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一些歌词生动、形象的歌曲唱游,让学生自己想象编排动作。一些简单的歌曲,主要采取听唱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教学内容:

 

1.歌曲《大雨和小雨》

 

2.歌曲《大鼓和小鼓》

 

3.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4.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

 

教学要求: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

 

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和《大鼓和小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2.难点: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两首歌曲都与声音有关,通过歌曲唱出不同的声音,引起学生对声音模仿的兴趣,用听唱法学唱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用具:

 

1.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

 

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二、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几种声音。

 

三、      教学过程:

 

(一)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          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          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设计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

 

3          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

 

(二)            歌曲《大雨和小雨》

 

1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鱼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          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          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            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          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2          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3          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课后小结:

 

1          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中以上的声音。

 

2          会唱〈大雨和小雨〉。

 

3          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歌曲《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4          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5          会唱《大鼓和小鼓》。

 

四、      教学过程:

 

1          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象,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设计目的:加深学生对两种乐器的印象。)

 

2          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          学唱《大鼓和小鼓》。

 

4          听一遍录音范唱。(设计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5          按节奏读歌词。

 

6          听唱法学唱歌曲。

 

7          分组演唱歌曲。

 

8          边走步边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设计目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课后小结:

1         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

 

2         会敲出一种打击乐器。

 

3         会唱大鼓和小鼓。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二、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三、教学过程:

 

1.教师看着书上的插图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设计目的:让学生在故事中寻找声音,他们兴趣倍增。)

 

第一幅图:兔妈妈幸福的一家。

 

第二幅图:暴风雨来了,大风刮倒了房子。

 

第三幅图:小喜鹊在树上报信。

 

第四幅图:小松鼠、小猴、小狗、小熊从四面八方赶来。

 

第五幅图:小熊、小狗锯木头。

 

第六幅图:小松鼠、小猴钉钉子。

 

第七幅图:小白兔刷墙。

 

第八幅图:新房子盖好了,大家一起来唱歌跳舞。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设计目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课声音的记忆。)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下课寻找能表现《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课后小结:

 

1、能积极的参加创编活动

 

2、能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

 

二、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自由创编能力)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来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课后小结:

 

1.能积极的参与创编活动。

 

2.能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

 

3.能在表演中创造出一种声音并担任表演。

 

 

 

 

 

第二单元 我爱家乡 ,我爱祖国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课时  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用碰铃、响板为《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教学要求: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国旗国旗真美丽》。

 

2.背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3.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

 

教学准备:

 

1.钢琴、碰铃、响板、VCD、录象带、录音机、幻灯机。

 

2.有关升国旗、奏国歌VCD、录象带或幻灯片、图片、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图片,中国地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听赏童声合唱与铜管乐齐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与乐器音色的不同。

 

      2 背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3 学习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 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歌唱。

 

难点:1 教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时,指导学生唱出三拍子歌曲的旋律。

 

      2 组织好表演,使之既有组织秩序,形式又生动、活泼、有趣,并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大方地表演。

 

教材分析: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抒情歌曲,旋律优美、明快。结构短小、精巧,音域在一个八度范围内。旋律平稳流畅,朗朗上口,歌词和曲调都容易记忆,适合低年级小学生学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二、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三、教学过程:

 

(一)  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的听赏一遍。(设计目的:让学生知道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

 

2        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VCD、录象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设计目的: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国歌的印象)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器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歌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  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组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主动参与的意识。)

 

课后小结:

 

1.部分同学能安静的听音乐。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2.认识常用的课题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地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2.认识碰铃与响板,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并能为《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教学过程:

 

(一)    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颜色、形状、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播发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二)    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        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设计目的:让学生很快记住两种乐器的名称。)

 

2        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        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响板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三)    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伴奏。

 

1            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是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

 

2            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碰铃  X | X |

 

响板  X  X | X  X|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            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设计目的: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6.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1            学生能区别碰铃与响板的音色,并能正确演奏。

 

2            能有表情地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3            能用正确使用碰铃、响板并按规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第三单元  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  欣赏《吹芦笙》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第三课时  欣赏《快乐小舞曲》

 

第四课时  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第五课时  复习第123单元的歌曲。

 

  具体要求:

 

1        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彝家娃娃真幸福》《吹芦笙》和

 

〈快乐小舞曲〉。

 

2        能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谱。

 

3        通过音乐游戏〈音乐探宝〉,全面复习掌握前面三个单元的内容。

 

教学准备:

 

1.录音机、;录音带。

 

2.图片:“大青山和小溪”、“森林和小鸟”、“校园和学生”。

 

3.节奏卡片。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进一步激发和鼓励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合作精神。

 

3.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做到声音自然、姿势良好,并能较为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难点:1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和〈快乐小舞曲〉,由于字多腔少,吐清晰,学生演唱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2.〈快乐小舞曲〉作为集体舞,对于未上过幼儿园从未跳过舞的学生来说,随着歌声做动作会感到困难。

 

教材分析: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是一首歌颂民族团结友爱的儿童歌曲,让学生从小就从多方面接受民主团结的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一个方面。这首歌与第二单元的〈彝家娃娃真幸福〉相呼应,更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题材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二、初步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三、教学过程:

 

1.介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不仅同班同学是好朋友,同村、同乡、同市、同省的同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各个兄弟民族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好朋友,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样,学生的心胸就宽广了,唱歌时的感情才能更加真挚。

 

通过讨论,学生将加深对着首歌曲主题思想的了解,更加珍视兄弟民族的友谊。(设计目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2.教师朗读两遍歌词后,放两三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录音,第三遍后要求学生轻轻跟着唱歌词。

 

3.分句教唱歌词,再随录音唱两遍歌词。

 

4.教师辅导个别学生在课外学会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设计目的:部分带动全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课后小结:

 

1.学生的情绪很高涨。

 

2.学会了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2.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要求:

 

1.能有兴趣的听音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三、教学过程:

 

(一)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1      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设计目的:让学生熟悉乐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      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      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      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做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设计目的:提高学生音乐课的情绪。)

 

5      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的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设计目的:巩固学过的集体舞,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二)    听赏《芦笙曲》

 

1.      教师播发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      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笙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词。

 

4.      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课后小结:

 

1.能主动大方的表演歌曲。

 

2.知道了歌曲〈吹芦笙〉是少数民族歌曲。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          歌曲《快乐小舞曲》。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兴表演和伴奏,继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能力,并继续从中培养热爱集体和主动合作的精神。

 

2          学会《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二、      教学过程:

 

1          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复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          复习上一节课用各种打击乐器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伴奏。

 

3          师生共同为歌曲的第二、四乐句和结束句设计伴奏,教师归纳、总结,并写出伴奏谱,为歌曲伴奏。(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4          请几个小组同时表演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然后随着《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伴奏边唱边舞,各组尽量不要雷同,师生共同给予评价。(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5          综合歌声、伴奏与表演,做到人人参与,各个投入。

 

6          用四张图片引入《快乐小舞曲》的教学。(设计目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印象。)

 

7          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8          跟着录音学会歌曲《快乐小舞曲》。

 

9          用听唱法学会歌谱,并要求背唱。

 

10      课外作业是选择几种打击乐器为《快乐小舞曲》写出伴奏谱。如:X   | X  X  X  |

 

  X   X  X  X|X  X  X  —|

 

        X  —X   X |X  — X  X  |

 

课后小结:

 

1.学生能为歌曲设计伴奏节奏。

 

2.能主动参与歌表演。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          为《快乐小舞曲》伴奏。

 

2          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一、      教学目标:

 

1              在《快乐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              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起、爱好及相互合作精神。

 

3              进一步加深X—和X的认识。

 

二、      教学过程:

 

1              随录音复习《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和歌谱。

 

2              随伴奏带或教师的琴声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3              教师逐块出示节奏卡片。

 

4              教师用铃鼓奏出两小节节奏,学生模仿。

 

5              将四张节奏卡片的节奏分配给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碰铃等四种打击乐器演奏,为《快乐小舞曲》伴奏,由学生决定各种打击乐器的节奏。(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创编节奏能力)

 

6              一组学生歌唱,一组学生伴奏,然后再调换过来练习数遍。

 

7              学生在原位进行歌表演,动作由师生共同设计。

 

8              如场地允许,用《快乐小舞曲》的录音进行集体舞,教师也参与其中,动作要尽量简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自信地进行舞蹈。(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课后小结:

 

1.学生对节奏卡片反映很快。

 

2.学生在集体舞表演时感情很投入。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认识换气记号,并能在歌曲中正确运用。  

2、初步认识小提琴并熟悉它的音色;欣赏芭蕾舞;了解世界地域文化,扩大音乐视野。  

3、学习运用地方方言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了解中国地域文化,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复习所有学习演唱和聆听过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地表演、歌唱。  

 

教学时间: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2、为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伴奏。  

 

教学目标:运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利用分段听赏模拟动物的叫声记忆歌词,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学生选择课堂常用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1、教师在课前将黑板布置成一个美丽的村庄。  

2、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中出现哪些可爱的小动物  

(小狗、大马、小鸭、小猪、小鸡、小牛、小驴、小羊)  

2)再听歌曲前两段并提问:小动物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小狗叫: wang  wang          大马叫:hui ----  

小鸭叫: ga    ga            小猪叫:heng  

3)再播放歌曲前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4)再播放歌曲前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  

5)跟录音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6)再听歌曲后两段并提问:歌曲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小鸡叫: ji  ji         小牛叫: mou----  

小驴叫:  a   a         小羊叫: mie ----  

7)再播放歌曲后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8)再播放歌曲后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

9)跟录音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10)完整演唱歌曲:分别由八个同学模仿八种动物的叫声。  

11 认识唤气记号:  

 

3、歌表演: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2)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歌曲?  

3)分组汇报并表演,其他小组为他们的表演打分,评选出最佳小组。  

 

4、选用课堂常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分组讨论选用什么乐器?在乐曲的什么部分伴奏?  

2)小组汇报。  

5、总结下课。

 

随笔:学生能够运用听赏模拟动物的叫声来记忆歌词,能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云雀》。  

2、欣赏乐曲《四小天鹅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云雀》,体验乐曲带给人们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了解它的音色。  

2、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并了解一种艺术形式——芭蕾舞。  

 

教学过程:  

1、欣赏乐曲《云雀》。  

1)初听乐曲:你听到了什么?(鸟叫)  

2)介绍曲名:罗马尼亚乐曲《云雀》。  

3)再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再听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介绍小提琴:出示小提琴的图片及演奏方式图,聆听小提琴优美华丽的音色。  

6)完整聆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  

 

2、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1)欣赏动画片《天鹅湖》的片段,简单介绍故事情节,引出乐曲《四小天鹅舞曲》。  

2)初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记忆主题: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学生哼唱记忆。  

4)再听乐曲:乐曲主题反复出现几次?  

5)观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段:四小天鹅舞。  

6)教师钢琴演奏《四小天鹅舞曲》。  

 

3、活动:听乐曲填序号。  

1)将听赏过的乐曲的图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乐曲的片段(主题),全体学生选择乐曲图标,并说出曲名。  

顺序:《口哨与小狗》、《云雀》、《大象》、《荫中鸟》、《四小天鹅舞曲》、《快乐的小熊猫》、《狮王进行曲》。   

3)教师播放乐曲的主题,学生在书上填写序号。  

顺序:①《大象》  ②《口哨与小狗》  ③《荫中鸟》  ④《四小天鹅舞曲》

 ⑤《狮王进行曲》  ⑥《云雀》  

 

4)教师将此次练习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将评价记录在音乐网页中。  

 

4、总结下课。

 

随笔:欣赏音乐,体验乐曲个人们带来的欢快情绪;认识小提琴,了解它的音色;了解芭蕾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螃蟹歌》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螃蟹歌》,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学习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将歌曲内容扩展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动物?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螃蟹,它有一对大夹子)  

2、初听歌曲:歌曲的情绪怎样?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3、介绍歌曲:这是一首四川民歌,在演唱上运用了四川方言。  

4、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段:哥:guo、只:zi、脚:jiuo、个:guo、壳:kuo、河:huo  

5、学唱歌曲第二、三段歌词。  

6、分组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  

7、汇报创编结果。  

8、总结

 

随笔:学习本歌曲,体会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并能区分出乐曲的其他段落,理解乐曲的情绪,能够随着音乐律动,掌握三拍子的舞步;选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第一主题伴奏。  

 

教学过程:  

1、初听乐曲:描写的是什么动物?  

 

2、听赏乐曲的第一主题:  

1)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学生用拍手、拍腿等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3)随音乐哼唱、记忆主题旋律。  

4)为第一主题起名:快乐的舞蹈、舞蹈的小鸟、自由的森林等等。  

5)介绍曲名:《杜鹃圆舞曲》,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乐曲的第一部分。  

6)出示谱例:小组讨论,选择哪种乐器演奏哪行伴奏谱?为什么?  

7)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主题伴奏。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1)初听第二部分:这一段旋律和第一段比较有什么不同?  

2)为第二主题起名:唱歌的杜鹃、舞蹈的小鸟、快乐的小鸟等。  

 

4、欣赏乐曲第三部分:  

1)初听乐曲的第三部分: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为第三主题起名:舞蹈的大树、快乐的大象、奔腾的大河等等。  

 

5、欣赏乐曲的第四部分:它和前面的哪一段相同?  

6、完整欣赏全曲。  

7、介绍圆舞曲:一种流行于欧洲的三拍子的民间舞曲。  

8、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三步舞的基本舞步:左右左,右左右。  

9、在《杜鹃圆舞曲》第一主题的伴奏下,跳个圆舞曲。

 

随笔:能够随乐曲律动,掌握三拍子的舞步,运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动物联欢会》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复习四册书中有关描写动物的音乐作品,学生在唱歌、表演、舞蹈、聆听中复习所学习过的内容,这也是本课活动设计的目的。  

 

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动物新村去看一看,大家愿意吗?  

播放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有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大家一起唱一唱。  

2、动物新村里住着许多的动物,今天,我们用擂台赛形式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演唱或说出曲名,为小队争得一面红旗。  

3、学生复习有关动物的歌曲:  

1)复习歌曲《咏鹅》:说出歌名。  

2)复习歌曲《两只小象》: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3)复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说出歌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复习歌曲《保护小羊》: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5)复习歌曲《数蛤蟆》:说出歌名。  

6)复习歌曲《小蚂蚁》: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7)复习歌曲《大鹿》: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8)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说出曲名。  

4、冠军赛:聆听音乐主题,猜曲名。  

要求:将学生分成四个小队进行比赛,老师播放乐曲,说开始后,举手说曲名。答对的小队获得一面红旗,最后累计最多的小队获得冠军。  

1)《荫中鸟》  

2)《大象》  

3)《快乐的小熊猫》  

4)《鸭子拌嘴》  

5)《四小天鹅舞曲》  

6)《云雀》  

7)《口哨与小狗》  

8)《狮王进行曲》  

……

5、总结:评选出冠军小队。全体学生在《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的伴奏下跳舞。

 

第五单元    动画城

教学目标:

将儿童对动画片的兴趣引向音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发展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接触并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谣,随音乐按节奏走步,分组进行歌谣卡农、游戏等,使学生能在活动中感受和学习音乐。

2、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伴奏歌曲的前奏,进一步打击乐器的奏法,增加学生对打击乐器音色的兴趣。

3、学唱歌曲《我才不怕大灰狼》《小机灵之歌》,培养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

4、模拟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发展学生音乐表现的能力。

5、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声音,发展学生音乐想象力以及对声音的感受力。

6、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三、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欣赏《一个师傅三徒弟》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本请你们说一说课本上这些动画人物你们都认识那一些?他们分别出现在了那些动画片里?

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观认识这些动画人物。

师: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小段我们很熟悉的动画片,看完后请小朋友们说一说片子里都出现了那几个动画人物,他们的外型有什么特点?

(观看动画片《西游记》片段)

学生讨论并说这些动画人物,师逐一总结,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时,可总结并念童谣:

“唐僧骑马动得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总结并板书:

           “孙悟空跑得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总结并板书:

            “猪八戒鼻子长”

师先拍手示范,边拍手边按节奏边念童谣。

师:请学生组成2人小组,学习练习童谣,一人拍手,一人念,在交换。

师:全班孩子念一遍,教师纠错。

师:全班完整准确地念一念。

2、模仿: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启发学生模仿五个角色的形态。

启发学生发现《西游记》里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发挥想象,模仿马蹄声

边念童谣边模仿这些动画形象。

3、听赏《一个师傅三兄弟》

边看视频边欣赏歌曲。说一说唱了那些内容?

复听:注意情绪变化,音区的高与低(歌曲前八个小节情绪较平和,第九小节情绪稍微激动一些)

跟着音乐情绪变化自编动作表演。

第二课时《我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内容:听赏并学唱《我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你们都看过那些动画片?最喜欢那一部呢?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看一部动画片,它是美国的迪士尼的动画片

(动画片《三只小猪》)

师:请大家说一说这部片子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最喜欢那只小猪呢? 

新课教学:

1、听赏《我才不怕大灰狼》

师:老师这里有这部动画片的音乐,请你们来听一听,说一说音乐有怎样的变化?

师:音乐用不同的音效描绘不一样的动物特征,请你们再听一遍音乐,当你发现描绘大灰狼的音乐时,请你举手表示,并听这段音乐是怎样的?

师:讨论并说一说。(师总结:大灰狼的音乐:声音沉闷、粗壮、凶狠,由低到高的吼叫声,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杂乱声音)

再听音乐:边听边模仿大灰狼。

2、学唱歌曲〈我才不怕大灰狼〉

师:听歌曲,说说歌曲中唱了些什么?

讨论:说一说歌曲中描述的三只小猪它们的性格都是怎么样的?

师:带感情唱歌曲,把第七段的歌词:老大,老二进砖房。改为“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反复演唱“我才不怕大灰狼”,启发学生感受感受欢快的情绪,指出面对大灰狼,小猪的态度是乐观和毫不畏惧的。

师:学生朗读歌词,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分角色读老大、老二、老三的歌词,最后大家合在一起读。

师:请跟着老师唱一唱。

师教唱唱名,学生学习演唱。能完整地唱唱名。

生与师演唱并表演歌曲。

第三课时听赏《劳动回家转》

内容:听赏《劳动回家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观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片段,重点看七个小2劳动的片段。

问:动画片中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问:七个小矮人是怎样性格的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劳动?劳动的场景怎么样?

师向学生介绍带有七个小矮人,让学生对七个小矮人有所了解。

二、新课学习:

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认识了七个小矮人,现在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劳动回家转》请你们仔细听听并说说歌曲讲了些什么?

学生初听,并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说得真好,这首歌曲描写了七个小矮人从矿井劳动完后回家的情景。请你们再听一遍歌曲,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想象一下,小矮人劳动一天是满载而归,还是空手而归?

(复听歌曲,带着问题听歌曲)

师:同学们,小矮人在矿井下工作,下面很黑,他们有一些特有的声音来做劳动结束的信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让我们听歌曲,找一找答案。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用了一些由慢到快的敲铁声来做信号。

 师:出示节奏。并用学过的打击乐器来模仿,小矮人的信号节奏。

(4个四分音符敲4下三角铁,十六分音符用小金属棒在三角铁两边对边滚敲)

师:这首歌曲为什么是《劳动回家转》而不是《劳动歌》?除了敲铁的声音,你们还听到了那些告诉我们劳动结束的声音呢?

师总结:1、小矮人吹口哨的声音。人常在轻松愉快是吹口哨。小矮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心情当然愉快拉!

a) 歌曲结束时,歌声越来越弱,表明小矮人在行走的路途中,越走越远,歌声渐渐消失,介绍了歌曲的背景变化。

b) 歌曲开始一声声“嗨嚯”再接着,仿佛小矮人行走在山谷中,高亢呼喊声在山谷回荡,给人开阔深远的环境联想。

三、小结:

     师:上课同学们会回到教室,你们是怎么知道开始上课的?火车来了发出什么声音?门铃响了表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的声音就是信号,传递消息,给我们提示,聪明的小矮人就是用他们的劳动工具给自己提供了信息,提供了便利。

三 , 拓展:

师: 刚才我们听的歌曲,在有山谷回声时有什么特点?(一个声音没完,一个声音又接着传来)

师:我们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下好吗?

师:个别先示范,再分组进行练习。 

四,总结

第四课时《小机灵之歌》

 教学内容:听赏《小机灵之歌》、音乐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生戴上自制头饰,说说自己是那部动画片的人物,同一部动画片的学生集中在一起。

每说到一部动画片,师就放相关的音乐,学生跟着一起唱唱,做动作。

播放歌曲《小机灵之歌》,你们能猜才这是那一部动画片的歌曲吗?

请学生观看《小机灵之歌》,从动画片人物的服饰观察一下这部动画片是哪个国家的?

生观看并讨论回答问题。

师简单介绍这部动画片,并说明日本儿童生活、服饰等的特点:穿木屐、和服等。

二、新课教学:

初听《小机灵之歌》歌曲唱的和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表现了小一休怎样的形象?

师:歌曲有怎样的特点?

师:歌曲中出现了许多“格的格的”“啊、啊”的助词,这些词的反复出现使歌曲有了鲜明的特点,也表现了小一休,聪明、爱思考问题的形象。

师|:复听歌曲,说一说自己最喜欢歌曲中的那些片段?

师:再听歌曲,把自己喜欢的片段记下,唱一唱。

大家相互学习唱一唱大家喜欢的片段。

师:“格的格的”出现在歌曲的开始和结尾,当唱到这的时候你们想想小一休在做什么?

师:有怎样的动作呢?

跟着音乐小声唱一唱,并做一做一休的动作。

师:范唱歌曲的引子部分,生用听唱法来学习演唱。

完整学习并演唱歌曲的引子和尾声。

师:出示三种打击乐器的节奏,先把节奏敲好,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师:给不同的动画片人物戴上头饰。并分配打击乐器,每个人物敲击不同的节奏。请全班学生分组坐好,闭上眼睛,猜一猜是白雪公主在敲节奏还是小矮人在敲,或者是白龙马或沙和尚。猜出后大家统一来拍这条节奏并做这个动画人物代表性的动作。

 

第六单元   

一、教学内容:

1 唱歌:《新年好》

2 欣赏:《狮子舞绣球》

3 唱歌:《过新年》

4 唱歌:《找春天》

5 欣赏:《柳树姑娘》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2.通过唱歌、欣赏与歌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新春来临的欢快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及创造力。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演唱《新年好》《过新年》《找春天》,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姿势演唱歌曲。

    2.背唱《新年好》。

    3.听赏《狮子舞绣球》,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与所听音乐有关的风土人情;启发、培养学生对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产生兴趣。

    4.在《柳树姑娘》的歌声中,用体态动作表现四三拍音乐优美、舒缓的韵律。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儿童打击乐器(三角铁、鼓、碰铃等)。

    (二)文字资料

    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介绍我国各族人民及世界各国过新年的风俗、习惯的文字

  (二)重点及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通过学唱歌曲《新年好》,表达过新年的愉快心情。要求背唱这首歌曲。

    3.通过为歌曲填词、编配打击乐器伴奏、自编歌表演动作等音乐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本单元的难点:

    1.相对本册教科书的前面五个单元,本单元所能给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歌表演《柳树姑娘》,感受四三拍的韵律;教师应鼓励学生创编动作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

    3.根据歌曲情绪,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新年好》。

     教学目标:

     能背唱歌曲《新年好》,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可由教师提问:我国及世界各国在迎接新年到来时,有哪些风俗、习惯)。

     2.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产生学唱的兴趣。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由于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媒介接触过这首歌曲,所以,学唱起来不会感到困难)。

     4.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自编歌词。

     ①可在歌词“祝贺大家”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试着填上新的歌词。如:“祝贺老师”、“祝贺李晓”“祝贺王芳”等,或回家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祝贺爸爸”、“祝贺妈妈”、“祝贺爷爷”、“祝贺奶奶”等。

     ②、“我们唱歌,我们跳舞”这一句,可填上“一束鲜花,一片真情”、“兄弟们呀,姐妹们呀”等歌词。总之,应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教师不作简单的评判,而由学生自己选择,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5.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6.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背唱歌曲《新年好》。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用正确的姿势唱歌。

     2.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3.是否能背唱歌曲。

     4.是否能积极参与歌词的改编。

     5.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是否符合歌曲的情绪要求。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唱歌《找春天》。

    2.欣赏《狮子舞绣球》。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听赏教学内容,感受春天的欢快气氛。

    2.培养学生观察世界的能力;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文化。

    教学过程:

    (一)唱歌《找春天》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寻找春天的景象。

    2.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入歌曲《找春天》。

    3.放录音或听教师演唱。

    4. 教师教唱,注意切分音的节奏;启发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二)欣赏《狮子舞绣球》

    1.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导人新课。

    2.教师介绍与过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全家团圆包饺子、汤圆,人们踩高跷、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唱社戏、贴春联等活动)。

    4.放录音听赏一遍;教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5.听赏几遍以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模仿歌曲中的打击乐器伴奏;如条件较好,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

    6.启发学生回答本地过春节时,有哪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

    7.复习歌曲《新年好》。可启发学生自编动作,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教学评价:

    1.是否能在钢琴伴奏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是否能表达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是否了解与春天有关的自然现象,有无观察世界的意识。

    4. 是否能分辨歌曲《狮子舞绣球》的情绪。

    5.是否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过新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过新年》,初步掌握歌曲中强弱的对比。

    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1.先听两遍录音,使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

    2.教师作简单说明,歌词中的“咚咚呛(qiāng),是模仿锣鼓点节奏的衬词。

    3.教师分句教唱歌词。

    4.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

    5.在有衬词的地方,按教科书上的要求,拍手。注意,此处的拍手,不是与节奏同步,而是有的小节一拍一下,有的小节只拍一下。但要注意,最后一句第二小节的第二拍休止。

    6.歌曲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是由两个分别重复的分句组成,教师可在此处设计力度的对比。“鞭炮声声锣鼓响”力度稍强,“咚呛咚咚呛”力度稍弱;“唱歌跳舞多欢畅”力度稍强,而“咚呛咚咚呛”力度稍弱。也可与此相反,让学生比较两种设计有何不同。

    7.在教师帮助下,在歌曲过门处,用打击乐器模仿锣鼓点伴奏。

    8.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

    教学评价:

    1.是否能按教材要求拍手。

    2.是否能按要求唱出力度的变化。

    3.为歌曲编配的伴奏,是否能表达歌曲的情绪。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歌表演《柳树姑娘》。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柳树姑娘》。

    2.通过歌表演,用身体动作感受四三拍的韵律。

    教学过程:

    1.由于歌曲旋律比较流畅,可随录音学唱几遍(不要求学生背唱,能跟录音哼唱即可)。

    2.歌曲的情绪抒情、优美,但注意第三乐句与前后乐句在情绪上有对比。教师应启发学生注意情绪的变化,并能用身体动作表现。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参与歌表演。

    2.动作是否协调。

    3.是否能随音乐,用身体动作感受四三拍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