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335单机版:战术指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5:49:17
当代战术指南一、战术学理论一、战术学理论战术学源于战斗实践,是战斗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政治、经济和军事技术的制约,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等过程。早在中国的西周时期,就出现了指导作战实践的兵书《军志》、《军政》和《令典》。春秋末期的孙武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作战中反复出现的带规律性的现象,加以概括和总结,著《孙子兵法》,提出攻守、胜败、虚实、奇正、迂直等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等普遍军事规律。继《孙子》之后,相继出现《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等兵书,从不同的侧面对作战理论问题作了阐述。在外国,波斯和古希腊、古罗马,研究作战理论也较早。色诺芬的《长征记》,韦格蒂乌斯的《罗马军制》,从多方面展开对作战理论的研究,提出战斗制胜取决于运用武器的技巧,精锐之师必胜,乌合之众必败,出奇可慑服敌人等反映战斗规律的理论,表明古代军事学形成的同时,战术学己开始萌芽。随着作战实践活动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改进,经过漫长的年代,作战理论才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有了战略、战术之分,促进了战术学的形成。19世纪初德国的比洛,把军事科学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部分。19世纪中叶,瑞士的若米尼在《战争艺术概论》中,把军事科学划分为战略、大战术、战争勤务、工程艺术和基础战术五部分,把战术与战略、大战术加以区分。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了战斗学以战斗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战斗的本质,战斗的目的、原理、特点和分类;论述了进攻、防御、指挥、协同等战斗的一般原则,从而为战术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19世纪后期,中国、日本、德国都先后出版了战术理论的专著。20世纪以来,各种新式武器大量用于战场,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实践,促进了战术和战术学的发展。原苏联提出了军事学术由战略、战役法、战术构成,使战术学的研究范围趋向专一。新的武器技术和新兵种在战场上出现,合同战术的产生,合同战术学、军种战术学、兵种战术学开始成为战术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使战术学逐步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建军开始,就立足于劣势武器装备的实际,着重探索弱军战胜强军的规律,吸取先进的战术思想,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战术理论。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战术理论的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体现在人民战争理论的各个方面。毛泽东著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揭示了弱军战胜强军的作战指导规律和战术理论。解放战争时期在已建立的人民战争战术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吸取革命战争中的经验,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打歼灭战等理论。建国后,在以我为主的思想指导下,着眼未来,面向世界,加强了战术理论的研究,出版了陆海空军及其各兵种的战斗条令;在继续发展陆军、海军、空军战术理论的同时,相继创立和发展了各兵种的战术理论。80年代,出版了军种、兵种战术学,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战术学理论体系。战术学理论体系,是战术学理论知识相互联系的整体,通常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组成。基础理论包括: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学科的基本理论原则;战斗的本质和要素,战斗的特点和规律,战斗的原则和方法,战场环境、战斗力量、战斗指挥及其对战斗进程和结局的影响。应用理论包括:各种类型战斗的特殊规律,攻防战斗的理论及其运用,特种战斗的理论及其运用,战术范畴的移动、驻止和变更部署组织实施的原则和方法,战斗保障的内容及组织实施的原则和方法。战术学学科体系是由各分支学科形成的整体,通常由合同战术学、军种战术学和兵种战术学组成。中国目前已设置的战术学分支学科有:合同战术学、空军战术学、海军战术学、导弹部队战术学和陆军兵种战术学。合同战术学,是研究诸军兵种合同战斗规律的学科,建立在军种、兵种战术学基础上的主导学科,对军种、兵种战术学具有指导作用。军种战术学,是研究军种战斗规律的学科,着重研究本军种组织实施合同战斗的规律,是建立在本军种各兵种战术学基础上的主导学科。兵种战术学,是研究兵种战斗规律的学科,着重研究本兵种在合同战斗中行动的特点和规律,遂行战斗任务的原则和方法。战术学的研究方法,通常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一是研究战史战例,探讨古今中外战斗演变的历史,大量分析各种条件下的战例,研究武器装备的发展对战斗的影响,从特殊规律中抽象出战斗的一般规律,形成概念和系统理论。二是进行演习实验,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演习或实验,考察在不同条件下使用新式武器对战斗的影响,提供各种实验数据,检验和发展战术理论。三是实施战术模拟,以战斗经验、武器装备和编制状况为依据,运用电脑,建立模拟战斗的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和精确计算,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术兵器使用于战场,未来的战斗将出现新的特点,产生新的战法,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将发生新的变化,学科区分越来越细,战术学也将开拓新的领域。******术学理论体系,是战术学理论知识相互联系的整体,通常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组成。基础理论包括: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学科的基本理论原则;战斗的本质和要素,战斗的特点和规律,战斗的原则和方法,战场环境、战斗力量、战斗指挥及其对战斗进程和结局的影响。应用理论包括:各种类型战斗的特殊规律,攻防战斗的理论及其运用,特种战斗的理论及其运用,战术范畴的移动、驻止和变更部署组织实施的原则和方法,战斗保障的内容及组织实施的原则和方法。战术学学科体系是由各分支学科形成的整体,通常由合同战术学、军种战术学和兵种战术学组成。中国目前已设置的战术学分支学科有:合同战术学、空军战术学、海军战术学、导弹部队战术学和陆军兵种战术学。合同战术学,是研究诸军兵种合同战斗规律的学科,建立在军种、兵种战术学基础上的主导学科,对军种、兵种战术学具有指导作用。军种战术学,是研究军种战斗规律的学科,着重研究本军种组织实施合同战斗的规律,是建立在本军种各兵种战术学基础上的主导学科。兵种战术学,是研究兵种战斗规律的学科,着重研究本兵种在合同战斗中行动的特点和规律,遂行战斗任务的原则和方法。战术学的研究方法,通常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一是研究战史战例,探讨古今中外战斗演变的历史,大量分析各种条件下的战例,研究武器装备的发展对战斗的影响,从特殊规律中抽象出战斗的一般规律,形成概念和系统理论。二是进行演习实验,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演习或实验,考察在不同条件下使用新式武器对战斗的影响,提供各种实验数据,检验和发展战术理论。三是实施战术模拟,以战斗经验、武器装备和编制状况为依据,运用电脑,建立模拟战斗的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和精确计算,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术兵器使用于战场,未来的战斗将出现新的特点,产生新的战法,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将发生新的变化,学科区分越来越细,战术学也将开拓新的领域。合同战术学研究合同战斗规律用于指导战斗实践的学科。是战术学的组成部分。以合同战斗为主要研究对象。合同战术学源于合同战斗实践,是合同战斗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式武器技术装备大量涌现,新的兵种不断诞生,合同战术应运而生,不断深入发展。战后,合同战术居主导地位,理论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多种版本的合同战术学相断问世,合同战术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经历了大量合同战斗,对合同战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后,于1950年1月编写出版了《现代诸兵种合同战斗原则》,这标志着合同战术学已经萌芽。此后,又编纂颁布了《合成军队战斗概则》、《合成军队战斗条令》,这意味着合同战术理论更加成熟。80年代,正式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同战术学、陆军合同战术学、海军合同战术学、空军合同战术学,出版了大量合同战术学专著。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合同战术学列入国家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合同战斗的本质和特点,战斗力诸要素的作用及其内在联系,合同战术的形成和发展,合同战斗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合同战术的影响,未来合同战斗的发展趋势,合同战术学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以及研究合同战术学的方法等。合同战术学是建立在军种、兵种战术学基础上的主导学科,对军种、兵种战术学具有指导作用,又受军种、兵种战术学的影响和制约。合同战术学的研究方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进行。一是研究合同战斗战例,探索合同战斗演变规律,分析武器装备对合同战斗的影响,从特殊规律抽象出一般规律,形成概念和系统理论。二是进行演习实验,考查不同条件下合同战斗特点,检验和发展合同战术理论。三是实施战术模拟,运用电脑,建立模拟战斗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和精确计算,检查合同战术的可行性。随着高技术兵器使用于战场,未来的合同战斗将出现新特点,合同战术理论将发生新的变化,合同战术学也将开拓新的领域。写出版了《现代诸兵种合同战斗原则》,这标志着合同战术学已经萌芽。此后,又编纂颁布了《合成军队战斗概则》、《合成军队战斗条令》,这意味着合同战术理论更加成熟。80年代,正式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同战术学、陆军合同战术学、海军合同战术学、空军合同战术学,出版了大量合同战术学专著。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合同战术学列入国家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合同战斗的本质和特点,战斗力诸要素的作用及其内在联系,合同战术的形成和发展,合同战斗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合同战术的影响,未来合同战斗的发展趋势,合同战术学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以及研究合同战术学的方法等。合同战术学是建立在军种、兵种战术学基础上的主导学科,对军种、兵种战术学具有指导作用,又受军种、兵种战术学的影响和制约。合同战术学的研究方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进行。一是研究合同战斗战例,探索合同战斗演变规律,分析武器装备对合同战斗的影响,从特殊规律抽象出一般规律,形成概念和系统理论。二是进行演习实验,考查不同条件下合同战斗特点,检验和发展合同战术理论。三是实施战术模拟,运用电脑,建立模拟战斗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和精确计算,检查合同战术的可行性。随着高技术兵器使用于战场,未来的合同战斗将出现新特点,合同战术理论将发生新的变化,合同战术学也将开拓新的领域。炮兵战术学研究炮兵战斗规律用于指导炮兵战斗实践的学科。是陆军兵种战术学的组成部分。以炮兵在合同战斗中的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炮兵战术进入了成熟阶段,多种版本的战术学相继问世,理论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促使了炮兵战术学的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战术学于80年代正式建立,并编写出版了炮兵战术学专著。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炮兵战术学列入国家科学体系。内容包括:炮兵的任务;炮兵战斗力诸要素及其发展变化;炮兵战斗特点和原则;炮兵战斗的组织实施方法;炮兵战斗部署和运用,战斗指挥、战术协同和各种保障;炮兵战术的形成和理论体系、研究任务和方法、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炮兵战术学是系统化的炮兵战术理论,是炮兵战斗经验理论化的认识,是建立在陆军战术学基础上的学科,受陆军战术学的影响和制约,又促进陆军战术学的发展。主要研究方法是战例剖析、演习试验和战术模拟。装甲兵战术学研究装甲兵战斗规律用于指导装甲兵战斗的学科。是陆军兵种战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装甲兵在合同战斗中的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装甲兵战术发展很快,战术理论建设更加成熟,装甲兵战术学专著问世,促使了装甲兵战术学的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于80年代出版了装甲兵战术学,正式建立了装甲兵战术学。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将装甲兵战术学列入国家科学体系。内容包括:装甲兵的特点;装甲兵战术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任务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在合同战斗中的地位;组织实施战斗的原则、方法、程序、指挥、保障等。装甲兵战术学是系统化的装甲兵战术理论,是建立在陆军战术学基础上的学科,受陆军战术学的影响和制约,又促进陆军战术学的发展。在一些国家,装甲兵战术学是陆军战术学的主体。年代出版了装甲兵战术学,正式建立了装甲兵战术学。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将装甲兵战术学列入国家科学体系。内容包括:装甲兵的特点;装甲兵战术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任务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在合同战斗中的地位;组织实施战斗的原则、方法、程序、指挥、保障等。装甲兵战术学是系统化的装甲兵战术理论,是建立在陆军战术学基础上的学科,受陆军战术学的影响和制约,又促进陆军战术学的发展。在一些国家,装甲兵战术学是陆军战术学的主体。于80年代编纂出版了一批工程兵战术专著,工程兵战术学发展成独立的学科。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工程兵战术学列入国家科学体系。内容包括:工程兵战斗保障的任务;工程兵战斗力诸要素及其发展;工程兵战术的形成和理论体系;工程兵战斗特点和原则;工程兵战斗的组织实施方法;工程兵的战斗部署、战斗指挥、协同动作和各种保障;工程兵战术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工程兵战术学是工程兵系统化的战术理论,是建立在陆军战术学基础上的学科,受陆军战术学的影响和制约,又促进陆军战术学的发展。研究方法是战例剖析、演习试验和战术模拟。通信兵战术学研究通信兵战斗保障规律用于指导通信兵战斗保障的学科,是陆军乓种战术学的组成部分。以通信兵在合同战斗中的保障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信技术装备器材发展很快,通信兵战术理论逐渐成熟,多种通信兵战术专著相继问世,促进了通信兵战术学的形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在80年代出版了一些通信兵战术专著,正式建立了通信兵战术学。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工程兵战术学列入国家科学体系。内容包括:通信兵战斗保障的任务;通信兵保障能力诸要素及其变化;通信兵战术的形成和发展;通信兵战斗保障的特点和原则;通信联络的组织实施方法;通信兵战斗部署、指挥手段与技术保障;通信兵战术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通信兵战术学是系统化的通信兵战术理论,是建立在陆军战术学基础上的学科,受陆军战术学的影响和制约,又促进陆军战术学的发展。研究方法是战例剖析、实践检验和战术模拟。防化兵战求学研究防化兵遂行战斗任务规律用于指导防化兵战斗的学科。是陆军兵种战术学的组成部分,以防化兵在合同战斗中的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防化技术装备发展很快,防化兵战术理论逐渐成熟,多种防化兵战术专著问世,促进了防化兵战术学的形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在80年代出版了一些防化兵战术专著,正式建立了防化兵战术学。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防化兵战术学列入国家科学体系。内容包括:防化兵的特点;防化兵战术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任务和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在合同战斗中的地位;组织实施战斗的原则、方法、程序、指挥、保障等。防化兵战术学是系统化的防化兵战术理论,是建立在陆军战术学基础上的学科,受陆军战术学的影响和制约,又促进陆军战术学的发展。研究方法是剖析战例、演习、试验和战术模拟。海军战术学研究海军战斗规律用于指导海军战斗实践的学科。是战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以海上战斗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战斗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形成指导战斗的系统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海军战术。海军战术源于海上战斗实践,是海军战术理论建设发展的产物。两次世界大战海上战斗丰富和发展了海军战术,使海军战术理论建设发展很快,海军战术学逐渐形成一门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后,就编写出版了海军战斗条令和教令,一批海军战术理论专著相继问世。80年代海军战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海军战术学列入国家科学体系。基础理论包括:海上战斗的实质;战斗诸要素的作用及其内在联系;海军战术理论及其形成和发展;现代海上战斗的特点、原则和主要样式;海军技术装备的发展对海上战斗的影响;未来海上战斗的发展趋势;海军故术学同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等。应用理论包括:海上战斗的准备和实施;海军兵力的使用原则;海上战斗的指挥和协同;战斗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等。海军战术学是系统化的战术理论,是建立在战术学基础上的学科,受战术学的影响和制约,又促进战术学的发展。海军战术学是一个多层次的理论体系,包括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乓和海军陆战队等战术学。研究方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进行。一是研究海上战斗战例,探索海战演变规律,研究武器装备对海战的影响,从特殊规律中寻求一般规律,形成概念和系统理论。二是进行演习实验,考察不同条件下海上战斗特点,检验和发展海上战术理论。三是实施战术模拟,运用各种模拟器材,进行定量分析和精确计算,检查战术的可行性。随着海军装备的发展和大威力兵器的出现,海军战术学理论将有新的发展,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也将进一步丰富。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以海上战斗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战斗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形成指导战斗的系统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海军战术。海军战术源于海上战斗实践,是海军战术理论建设发展的产物。两次世界大战海上战斗丰富和发展了海军战术,使海军战术理论建设发展很快,海军战术学逐渐形成一门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后,就编写出版了海军战斗条令和教令,一批海军战术理论专著相继问世。80年代海军战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海军战术学列入国家科学体系。基础理论包括:海上战斗的实质;战斗诸要素的作用及其内在联系;海军战术理论及其形成和发展;现代海上战斗的特点、原则和主要样式;海军技术装备的发展对海上战斗的影响;未来海上战斗的发展趋势;海军故术学同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等。应用理论包括:海上战斗的准备和实施;海军兵力的使用原则;海上战斗的指挥和协同;战斗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等。海军战术学是系统化的战术理论,是建立在战术学基础上的学科,受战术学的影响和制约,又促进战术学的发展。海军战术学是一个多层次的理论体系,包括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乓和海军陆战队等战术学。研究方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进行。一是研究海上战斗战例,探索海战演变规律,研究武器装备对海战的影响,从特殊规律中寻求一般规律,形成概念和系统理论。二是进行演习实验,考察不同条件下海上战斗特点,检验和发展海上战术理论。三是实施战术模拟,运用各种模拟器材,进行定量分析和精确计算,检查战术的可行性。随着海军装备的发展和大威力兵器的出现,海军战术学理论将有新的发展,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也将进一步丰富。导弹部队战术学研究导弹部队战斗行动的学科。是战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以导弹部队的战斗行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导弹部队战术学源于导弹部队战斗实践,是导弹部队战术理论发展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局部战争的实践考验,导弹部队的战术理论发展较快,一些战术理论专著相继问世。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66年建立导弹部队后,编写出版了导弹部队战斗条令和指挥教令,并于80年代形成了导弹部队战术学。内容包括导弹部队的特点,导弹部队战术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任务,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以及组织实施战斗行动的原则、方法、程序、指挥、保障等。导弹部队战术学,是系统化的导弹部队战术理论,是建立在战术学基础上的学科,受战术学的影响和制约,又促进战术学的发展。主要研究方法是剖析战例、演习、试验和战术模拟。战术后勤学研究战斗后勤保障规律,指导战斗后勤保障实践的学科。源于战术后勤保障实践。是军事后勤学体系中的一个学科,受战术学、战略学的指导,与战役后勤学交叉和渗透。以战术兵团准备与实施各类战斗后勤保障的实践和理论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战后,战术后勤理论发展很快,大批战术后勤理论专著相继问世,战术后勤学逐步形成一门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国后编纂了一些战术后勤经验总结,出版了多种战术后勤理论专著,80年代战术后勤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战术后勤的基本概念;战术后勤的形成与发展;战术后勤与战役后勤、战略后勤的关系;战斗行动与战场环境对战术后勤的影响;战术后勤的任务、作用、基本特点与原则;战术后勤组织指挥;战术后勤力量的运用;特殊条件下战斗后勤保障组织与实施;兵种战术后勤保障;部队行军与输送时的后勤保障;战术后勤防卫等。研究方法:一是研究战术后勤保障战例;探索战术后勤保障规律,从特殊规律中找出一般规律,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二是进行演习实验,摸索不同条件下的战术后勤保障方法,检验和发展战术后勤理论;三是实施战术模拟,运用电脑和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和精确计算,论证战术后勤理论的可行性。战术后勤理论,将随着战术理论的发展,部队编制装备的变化,不断修正、充实。战术学理论体系战术学理论知识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1812年,德国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冯·克劳塞维茨,将战术学理论分为战斗的一般理论和应用战术。1966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编写的战术学,将战术学理论分为一般理论和应用理论。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高级陆军学校编写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术学》,认为战术学理论包括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两方面。1987年,大连陆军学院编印的《战术学基础》,主张战术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后来越来越多的战术学理论研究者都赞成,战术学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构成。基础理论着重揭示规律,阐述基本原理、原则,是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起着指导作用,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应用理论以基础理论揭示出的规律为起点,研究各种类型战斗的特殊规律,阐述战斗行动的理论,是理论体系比较活跃的部分,随着战斗条件的变化而发展。战术学理论体系,通过战术学学科的各个领域表现出来。随着战术学理论的发展,不断增新知识,形成新的结构。战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战斗基本规律的重要理论。是战术学理论的重要部分。1966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编写的《战术学》,认为一般理论研究战斗的特点,探讨组织与实施战斗的方法,揭示战斗的一般规律,确定战斗行动的原则和方法。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陆军学校编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术学》,提出了研究战斗的规律,形成系统的基本理论。1987年,大连陆军学院编写的《战术学基础》,明确提出基础理论主要阐明战斗一般规律和特点,研究战术发展与战斗指导的基本原理,明确各种战斗分类,制定军队战斗行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后来,越来越多的战术学研究者,都倾向于战术学基础理论。包括:战斗的本质、特点、规律和原则;战术与战术学的形成与发展;战斗基本要素;技术兵器在战斗和战术中的作用、影响,战术学同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方法;战术的发展趋势。行动的原则和方法。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陆军学校编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术学》,提出了研究战斗的规律,形成系统的基本理论。1987年,大连陆军学院编写的《战术学基础》,明确提出基础理论主要阐明战斗一般规律和特点,研究战术发展与战斗指导的基本原理,明确各种战斗分类,制定军队战斗行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后来,越来越多的战术学研究者,都倾向于战术学基础理论。包括:战斗的本质、特点、规律和原则;战术与战术学的形成与发展;战斗基本要素;技术兵器在战斗和战术中的作用、影响,战术学同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方法;战术的发展趋势。战术学史学理论研究战术产生、发展规律的理论。是战术学基础理论的内容。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战术发展规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战术学史学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多数理论工作者主张,主要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战术和发展,主要特点和规律,揭示军事技术与战术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科学技术、武器装备、地理环境和其他学科对战术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从剖析战例探索战斗的一般规律,形成概念和理论。战术学技术理论研究军事技术与战术相互关系的理论。是战术学基础理论的内容。1810年,德国资产阶级军事家冯·克劳塞维茨编写的《战术或战斗学讲授提纲》,五项中就有两项是武器装备的内容。1897年,日本编纂的《战术学》中,有一章从武器装备论述诸兵种的特点与运用。1933年,中国张度编写的《战术学》,也有一章从武器装备分析介绍各兵种性能。50年代,苏联出版的《战术是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专门有一章论述战术与装备的关系。60年代,苏联出版的《战术学》,在有关章节中都论述了各时代武器装备特点及其对战术的影响。80年代,中国出版的战术学专著,都阐述了技术理论。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术学》,在绪论中专列一节论述科学技术发展对战术的影响。石家庄陆军学院出版的《战术学》,在决定战术的诸因素一章,将武器装备的因素作为首要因素予以阐述。当前,战术理论工作者普遍主张,他的主要内容是:各个时代军事技术的性能与特点;军事技术对战斗和战术的影响与制约;运用军事技术的基本原则;发挥武器装备作用的艺术与方法;军事技术发展演变的规律,现状与趋势;战斗和战术对军事技术的反作用等。战术学研究领域研究战术学的对象和范围。战术学以战斗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的范围广泛。主要包括:战斗本质、特点和规律;火力、突击、机动、防护等战斗因素;军事技术、部队编制、武器装备、地理环境、气象水文等条件;战术思想、攻防战术、兵种运用和后方勤务;行军、输送、宿营和换班;与战略学、战役学、军队指挥学的关系等。着重探讨战斗诸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战斗规律、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战斗原则和方法,战术的形成与发展等。机动、防护等战斗因素;军事技术、部队编制、武器装备、地理环境、气象水文等条件;战术思想、攻防战术、兵种运用和后方勤务;行军、输送、宿营和换班;与战略学、战役学、军队指挥学的关系等。着重探讨战斗诸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战斗规律、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战斗原则和方法,战术的形成与发展等。地理环境对战术的影响地形、气象、自然环境对进行战斗产生的影响。是战斗行动的客观基础和战斗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温高低、地形起伏程度、能见度好坏以及风、云,雷、电等,都会给战斗双方造成有利和不利条件。不同军种、兵种部队和不同战斗行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作战,根据参战军种、兵种的要求,除规定登陆日选在新月或满月的前一天到两天外,还要求登陆日和随后的三天,岸上风速要小于5.4米/秒,海上风速要小于10.7米/秒,云底高度不低于3000英尺,能见度不小于3英里。组织实施战斗,需从实际出发,趋利避害,把握和利用地理自然环境,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战术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是战术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受战略、战役法的指导,又对战略、战役法产生一定影响,需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按战斗基本类型,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御战术;按参战军种,分为陆军战术、海军战术、空军战术、导弹部队战术和合同战术;按战斗规模,分为兵团战术、部队战术、分队战术和单兵战术。主要内容有:战术基本原则,组织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行军、宿营、输送、变更部署和换班,也属于战术的范畴。战术源于战斗实践,是人们使用武器装备进行战斗实践的反映,受技术装备的制约,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远古时期,使用冷兵器格斗,主要靠力量和智慧,战斗中人们动用计谋合理使用力量获胜,战术从而产生。随着武器装备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战斗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战术也逐步发展。公元前9世纪前敌对双方战斗,多使用石器和金属戈、矛等兵器,由战车或持冷兵器的徒兵组成的密集的方阵,靠阵形的变换,发挥有组织的对抗力量取胜。战场从平原旷野向山川地区扩展后,方阵发展为多种阵形,依靠步乓、骑兵、水兵合力取胜。公元前4世纪,铁质冷兵器装备军队,出现了能远射的弩,使密集的方阵向疏散的战阵发展,战斗中采用类似横队、梯队和纵队的队形,先以部分兵力攻击翼侧的弱军,再集中主力合围歼敌,出现了横队战术。根据敌情、地形情况,用伏击、袭击、包围等手段,实施正面、翼侧、斜形攻击,形成多种攻防战法,产生了集中兵力和使用预备队等战斗原则,使战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海上战斗,出现了接舷战、撞击战战术。10世纪后,开始使用冷兵器与燃烧性、爆炸性火器,战斗中采用火器与冷兵器分别编组,前后重叠配置,先以火力杀伤对方,依情从正面突击,或翼侧攻击,产生了线式战术。14世纪后战斗中火器成了主要的兵器,火力成了战斗的主要手段,逐渐成为战斗胜负的重要因素,出现了火力、突击与机动相结合的战术,线式战术、纵队战术、散兵线战术先后产生。18世纪后战斗中使用线膛火器和以机器为动力的兵器,部队机动速度提高,突击力增强,战斗范围不断扩大,情况复杂多变,战斗具有纵深的立体的高速机动的性质。20世纪新的军种、兵种建立,机动兵器不断改进,产生了新的军种战术和兵种战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步兵、炮兵、坦克兵、航空兵、空降兵、工程兵、通信兵有机结合,在统一指挥和计划下,按照目的、时间、地点协调一致地实施战斗,产生了合同战术,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合同战术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在长期处于劣势装备的情况下,从战斗实践中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多实施反围剿作战,对驻止而阵地尚不巩固之敌采取奇袭,对运动之敌采取伏击,对不预期遭遇之敌采取急袭,对敌人后方采取袭扰,逐渐形成一套袭击战术。抗日战争时期,多在敌后实施小规模游击战,适时集中与分散兵力,转换进攻与防御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近战、夜战、袭击战战术。解放战争时期,武器装备有较大的发展,炮兵、装甲兵的增多和出现,作战形式由游击战为主转变为以运动战为主,到后期发展为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使机动灵活的人民战争的战术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战术原则,产生了以步兵为主的诸兵种实施的合同战斗战术。建国后,吸取了长期革命战争和局部战争中战胜强敌的经验,诸军兵种先后建立,人民战争的合同战术又有新的发展。战术反映战斗的规律,在长期的战斗实践中,各国军队总结过去战斗的经验,并从实践中概括了适应本国特点的战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总结历次革命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吸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挥诸军种兵种各自特长,形成了一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战术基本原则。在现代化建设中,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运用于战斗,这些战术原则得到了不断发展。其主要内容有:(1)知彼知己,克敌制胜。周密组织侦察,查明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敌人可能使用新式武器装备的情况,并对获得的情况分析研究,正确判断敌方企图、兵力部署和行动方法,找出其行动规律,用以组织指挥战斗,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歼灭敌人。(2)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进攻时,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多面围攻部署,选定一个主要突击方向,给予主要方向部队以较多的加强,实施主要突击;突破后,迅速扩大战果,大胆穿插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防御时,集中必要的兵力扼守要点,控制强有力的预备队,组成有重点的疏散配置的纵深防御,抓住有利战机,以火力打击或反冲击消灭敌人,并灵活机动转移兵力、火力,各个击破敌人。(3)严密部署兵力,充分发扬火力。建立重点、纵深、立体、疏散的兵力部署,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切忌平均使用力量。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威力,根据任务、武器性能和地形条件,统一计划火力,灵活实施指挥,适时变换发射阵地,机动兵力火力,集中、突然、迅速、准确、猛烈地打击敌人。(4)密切协同,主动配合。各军种、兵种、部队,在统一的作战意图和计划下,按目的、时间、地点协调一致地行动,充分发挥整体威力,合力打击敌人。通常以执行主要任务的部队为主,重点协调步兵、炮兵、坦克兵之间、地面与空中、海上的行动预有多种协同方案,建立顺畅的通信联络,增强全局观念和时间观念,主动配合,互相支援,协调一致地完成任务。(5)力争主动,突然行动。在激烈、复杂、多变的现代战斗中,灵活地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术,审时度势,按照客观情况采取恰当的处置方法,以争取和保持主动权。掌握敌人的行动规律,善于发现和利用敌人的弱点,采取各种伪装和欺骗措施,在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运用敌人意想不到的兵器和战法,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6)注重夜战近战,发扬优良战斗作风。善于组织和运用伪装、佯动、烟幕和火力掩护等措施,熟练地掌握夜战和近战战法,熟悉夜战技术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巧妙和熟练的动作,以突然、猛烈的近战火力歼灭敌人。战斗中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夺取战斗的胜利。(7)周密组织准备,实施全面保障。组织准备工作要精密计划,抓住重点,简化程序,改进方法,熟练使用各种指挥器材,周密、快速地完成各项战斗准备。为保障战斗顺利实施,以必要的兵力和技术器材,严密地组织战斗保障,有计划地使用人力物力,实施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术乓器运用于战场,促使军队的火力、快速机动能力、电子对抗能力、指挥能力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攻防正面和纵深增大,兵力、兵器部署趋于相对疏散,突然集中地面装甲突击和空降突击相结合的战斗将成为主要样式,空中机动、纵深攻击、垂直包围等手段将广泛采用,战术内容将更加丰富。打击或反冲击消灭敌人,并灵活机动转移兵力、火力,各个击破敌人。(3)严密部署兵力,充分发扬火力。建立重点、纵深、立体、疏散的兵力部署,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切忌平均使用力量。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威力,根据任务、武器性能和地形条件,统一计划火力,灵活实施指挥,适时变换发射阵地,机动兵力火力,集中、突然、迅速、准确、猛烈地打击敌人。(4)密切协同,主动配合。各军种、兵种、部队,在统一的作战意图和计划下,按目的、时间、地点协调一致地行动,充分发挥整体威力,合力打击敌人。通常以执行主要任务的部队为主,重点协调步兵、炮兵、坦克兵之间、地面与空中、海上的行动预有多种协同方案,建立顺畅的通信联络,增强全局观念和时间观念,主动配合,互相支援,协调一致地完成任务。(5)力争主动,突然行动。在激烈、复杂、多变的现代战斗中,灵活地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术,审时度势,按照客观情况采取恰当的处置方法,以争取和保持主动权。掌握敌人的行动规律,善于发现和利用敌人的弱点,采取各种伪装和欺骗措施,在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运用敌人意想不到的兵器和战法,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6)注重夜战近战,发扬优良战斗作风。善于组织和运用伪装、佯动、烟幕和火力掩护等措施,熟练地掌握夜战和近战战法,熟悉夜战技术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巧妙和熟练的动作,以突然、猛烈的近战火力歼灭敌人。战斗中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夺取战斗的胜利。(7)周密组织准备,实施全面保障。组织准备工作要精密计划,抓住重点,简化程序,改进方法,熟练使用各种指挥器材,周密、快速地完成各项战斗准备。为保障战斗顺利实施,以必要的兵力和技术器材,严密地组织战斗保障,有计划地使用人力物力,实施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术乓器运用于战场,促使军队的火力、快速机动能力、电子对抗能力、指挥能力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攻防正面和纵深增大,兵力、兵器部署趋于相对疏散,突然集中地面装甲突击和空降突击相结合的战斗将成为主要样式,空中机动、纵深攻击、垂直包围等手段将广泛采用,战术内容将更加丰富。炮兵战术炮兵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炮兵战术基本原则,组织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灵活地动用炮兵战术,对夺取战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在12~13世纪中国的宋金、蒙金战争中,已将火炮用于支援步兵和骑兵攻守城寨。17世纪,炮兵多采取集中多门火炮轰击目标的战法。出现了早期的炮兵战术。20世纪初,炮兵逐步形成纵深配置和大量集中使用,使炮兵阵地与指挥观察机构分离,实施遮蔽阵地间接瞄准射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炮兵群的战斗编组,进攻战斗分阶段进行炮火准备与炮火支援,防御战斗开始出现炮火反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炮兵战术有了全面发展,强调集中火力于主要方向,打击要害目标,适时机动,转移火力,注重疏散隐蔽配置和实施迅速、准确、猛烈的火力突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战术,在解放战争中形成。强调集中使用和与步兵的密切协同,通常集中参战的全部或大部炮兵对预定目标实施突然、猛烈、准确的突击,还采用炮火反击、游动炮、敌后侦察射击指挥等方法遂行任务。建国后,在炮击金门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取得了特殊条件下的作战经验,丰富和发展了炮兵战术。基本原则是:(1)集中兵力火力于主要方向,在重要时机打击主要目标;(2)迅速、准确、突然、猛烈地实施火力突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消耗,获取最佳的效果;(3)根据敌情、地形、任务、火炮性能和数量建立统一的炮兵部署,采取疏散隐蔽的纵深梯次配置;(4)适时、迅速地实施兵力火力机动,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5)实施集中与分散结合的灵活指挥,周密组织与其他兵种的协同,使炮兵的火力和机动,按目的、时间、地点与步兵、坦克兵的战斗行动协调一致,并与航空兵火力及其他火力相协调;(6)周密组织各种保障,努力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炮兵战术需结合任务、敌情、地形等条件灵活运用。进攻战斗中,从掩护开进、展开开始,通常按开进的炮火掩护、冲击的炮火准备、冲击的炮火支援和纵深战斗的炮火护送,突击敌全纵深,保障部队突破并不停顿地向敌纵深快速突进,扩张战果。防御战斗,从防御的远接近地开始,在前沿前、翼侧、接合部和纵深内,构成全纵深、全方位、多层次的人力配系,突击敌人,支援坚守阵地的部队,粉碎敌人的进攻。坦克兵战术坦克兵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亦称装甲兵战术。主要内容有:坦克兵战术基本原则,组织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等。坦克兵战术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运用坦克引导步兵冲击德军的阵地。1917年在康布雷战役中,英军大量集中使用坦克,在炮兵和飞机的支援下,坦克采用交替掩护前进的方法,引导步兵冲击,与炮兵、步兵进行协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查尔斯·富勒提出了摆脱步兵,集中使用坦克部队,充分发挥坦克的快速机动力,使坦克兵战术得到了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古德里安将坦克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实施突破和快速扩张战果。战后,由于新型装甲战车、自行火炮、自行高炮、直升机大量装备部队,坦克兵与其他兵种密切协同,坦克战术兵团、部队通常从远距离实施快速开进,行进间发起冲击,不停顿地向敌实施快速突击,迅速分割歼灭敌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坦克兵战术,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主要配属步兵部队,引导步兵或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坦克部队,主要分散配属给步兵部队,引导步兵或以火力支援步兵进攻。在防御战斗中,作为预备队使用,或作为坦克发射点,以火力抗击敌人进攻。有时也作为游动坦克使用。坦克兵战术得到较大发展。基本原则:人进攻。有时也作为游动坦克使用。坦克兵战术得到较大发展。基本原则:疏散隐蔽配置。疏散配置在纵深内便于机动、能适时投入战斗的地域,并注意隐蔽、伪装。(2)快速灵活机动。在炮兵、航空兵掩护下或利用不良天候,多路多梯队向攻击方向快速机动。(3)集中突然攻击。及时将主要兵力集中到主要方向,在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实施突然攻击。(4)与其他军兵种密切协同。按计划与其他军兵种密切协同动作,充分发挥配属兵种与支援兵种部队的特长,形成整体力量,合力打击敌人。(5)实施纵深攻击。通常采取纵深、梯次部署,编组独立的突击群,力求实施高速的纵深攻击,迅速发展胜利。(6)组织可靠保障。编组运动保障队和机动抢修组,协调坦克克服障碍,及时修复战损的坦克,保障坦克部队顺利遂行任务。坦克兵部队进攻时,主要用于发展胜利,扩张战果,在地面、空中火力掩护下,从行进间展开成战斗队形,向敌人实施猛烈突击,采取穿插分割、迂回包围等手段,各个歼灭敌人。防御时,通常在关键时刻向敌实施反冲击、反击,支援主要方向上和处于困难的部队战斗。随着坦克、步兵战车等武器装备的发展,坦克部队的空中机动将增多,战斗样式转换更加迅速,坦克兵战术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工程兵战术工程兵遂行工程保障和战斗任务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基本原则和组织实施战斗、保障的方法。工程兵战术是17世纪出现工程兵后,在遂行战斗工程保障任务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形成了一套战斗工程保障原则和组织实施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将工程乓编入合成军队战斗队形,开始编组运动保障队、障碍排除队、障碍设置队、工程兵预备队等,用于直接参加战斗或战斗保障。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战术,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完成大量战斗工程保障任务基础上形成。解放战争时期在合同战斗中,扩展了保障的范围。建国后在历次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积累了在现代条件下工程保障的经验。提高了工程兵战术水平。基本原则是:(1)从全局出发,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2)根据敌情、地形、任务、兵力和器材确定工程技术措施和工程作业方法;(3)集中主要兵力和工程器材,用于重点战斗工程保障;(4)控制预备力量和适时进行机动,随时准备应付突然变化的情况;(5)按各分队的专业特点和工程装备性能合理编组,确保及时而不间断的指挥;(6)充分利用地形和就便器材,快速准确地实施工程作业,严密组织各种保障。工程兵战术要结合任务、敌情等条件灵活运用。遂行工程侦察时,须加强警戒和注意隐蔽,并以各种手段结合实施,严防敌人地面和空中的突然袭击。构筑、设置和克服障碍物时,要根据敌情威胁程度组织必要的火力掩护。渡河工程保障作业时,力求架设多种制式桥与就便桥,采用浮桥与门桥漕渡,尽量缩短部队克服水障的时间。野战筑城和道路保障作业时,要充分发挥工程机械的作用,努力做好各种保障,确保重点工程按时完成。通信兵战术通信兵遂行战斗保障任务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通信联络基本原则,组织准备和实施通信保障的方法。通信兵战术是伴随通信工具在战斗中的运用而产生发展的。冷兵器时代,主要采取运动通信和信号通信。先是直接传递信息,后来又发展到接力通信。19世纪中期,开始运用无线电通信,战斗中建立了通信指挥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通信兵采取按专业进行战斗编组,并出现了通信枢纽和通信预备队,通信组织方式和通信兵遂行任务的方法。也由单兵独立传递信息向利用电信设备组网传递信息的方式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战术,在土地革命战争完成战斗保障任务中形成,随着通信设备和器材的完善和改进不断发展。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合同战斗中,不断扩展了保障范围,丰富了内容,提高了通信兵战术的水平。基本原则是:(1)全面组织指挥、协同、后方、报知、技术保障通信,确保主要战斗方向、重要时节和执行主要任务部队的需要;(2)以无线电为主进行组织,充分发挥有线电和其他通信手段的作用;(3)掌握通信预备队,用于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机和方向;(4)严密组织通信防护,防止敌人杀伤及敌人的侦察、干扰、截收与窃听;(5)密切与作战、侦察、电子对抗和地方邮电的协同,共同完成通信任务;(6)加强通信器材的储备、供应和维修,根据战斗需要及时调整和补充通信力量。通信保障的形式,主要有按地区统一组织的区域保障,按隶属关系组织的按级保障。无线电台通常组成专向或网路通信,必要时实施越级通信或接力通信。运动通信多采用直接传递,有时也实施中间转递。简易通信一般都按统一规定组织实施。通信枢纽根据战斗发展,适时分批逐次转移或同时转移。无线电通信要按战术要求进行欺骗和静默。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战术,在土地革命战争完成战斗保障任务中形成,随着通信设备和器材的完善和改进不断发展。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合同战斗中,不断扩展了保障范围,丰富了内容,提高了通信兵战术的水平。基本原则是:(1)全面组织指挥、协同、后方、报知、技术保障通信,确保主要战斗方向、重要时节和执行主要任务部队的需要;(2)以无线电为主进行组织,充分发挥有线电和其他通信手段的作用;(3)掌握通信预备队,用于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机和方向;(4)严密组织通信防护,防止敌人杀伤及敌人的侦察、干扰、截收与窃听;(5)密切与作战、侦察、电子对抗和地方邮电的协同,共同完成通信任务;(6)加强通信器材的储备、供应和维修,根据战斗需要及时调整和补充通信力量。通信保障的形式,主要有按地区统一组织的区域保障,按隶属关系组织的按级保障。无线电台通常组成专向或网路通信,必要时实施越级通信或接力通信。运动通信多采用直接传递,有时也实施中间转递。简易通信一般都按统一规定组织实施。通信枢纽根据战斗发展,适时分批逐次转移或同时转移。无线电通信要按战术要求进行欺骗和静默。从20世纪50年代初,组建了防化兵,逐步形成包括探测、侦察、洗消、喷火、发烟等内容的防化兵战术。基本原则是:(1)从战斗全局出发,积极保障合成军队的战斗行动;(2)集中主要兵力器材,使用于主要方向和重要时机;(3)掌握防化预备力量,适时遂行机动任务;(4)注重分散独立行动,善于灵活处置各种情况;(5)主动配合其他兵种战斗,周密组织互相同的协同动作。防化兵通常采取分区、定点、机动、随队方式,对合成军队实施防化保障。核观测一般以交替观测和固定观测方法进行。防化侦察通常采用方向侦察和地域侦察。对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洗消,在战斗情况允许时尽量实施洗消站洗消。电子对抗兵战术电子对抗兵遂行电子对抗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以及组织准备和实施电子对抗的活动。电子对抗兵战术是在电子对抗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出现了电子对抗分队,进行无线电侦听、测向、欺骗和使用通信干扰机扰乱敌方通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雷达侦察、雷达反侦察,电子干扰、电子反干扰和电子欺骗,进一步丰富了电子对抗的内容,使电子对抗兵战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战后,随着制导武器、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电子对抗兵成为陆军的一个兵种,电子对抗成为现代战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战术也有较大的发展。基本原则;(1)组织不间断的电子侦察,迅速查明敌新的辐射源;(2)根据敌人电子设备威胁程度,确定干扰重点和程序;(3)集中力量于主要方向,重要目标和时节,形成局部的电磁优势;(4)隐蔽战斗企图和行动,突然、准确地实施电子干扰;(5)综合运用各种电子对抗手段,把地面、海上和空中各种电子对抗措施结合运用;(6)密切协同,在统一计划下搞好电子对抗兵各分队之间的协同动作。实施电子对抗,要多种手段并用,充分发挥电子对抗兵装备的各种器材的作用,搜索、截获敌人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察明其类型、工作方式、技术参数和部署,协同其他兵种组织对敌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等系统的电子设备实施摧毁。射信号,察明其类型、工作方式、技术参数和部署,协同其他兵种组织对敌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等系统的电子设备实施摧毁。前1世纪,古罗马恺撒大帝在高卢战争中,曾采取派侦察兵、询问居民和审讯俘虏等手段,及时获取准确的敌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侦察兵战术,是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完成侦察保障任务的基础上形成的。解放战争时期,运用各种侦察手段获得了许多重要情报,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实施,而且不断丰富发展了侦察的理论原则,使侦察技术和侦察手段有了较快的发展,观察、窃听、搜索、捕俘、战斗侦察、火力侦察、照像侦察、雷达侦察、无线电侦听、无线电侦收、无线电测向、调查询问、搜索文件资料等成为常用的手段。基本原则是:(1)实施有计划、不同断的侦察。运用各种侦察力量,构成全方位、全纵深、立体的侦察配系,保证有效地获取准确的情报。(2)集中主要侦察力量保障重点。围绕主要侦察任务,有重点地实施,并控制一定的预备力量,适时机动。(3)密切组织侦察协同。充分发挥各种侦察力量的作用,建立顺畅的通信联络,保障情报分析准确,传递迅速。(4)多种侦察手段结合使用。广泛运用各种手段,保持与敌人接触,监视敌人活动,及时提供战斗所需的情报。组织实施侦察时,需保持行动的秘密,力求隐蔽、突然,避免暴露自己企图,以保障战斗行动的主动。采取各种反侦察措施,重视反侦察斗争。随着新的侦察技术器材的使用,侦察的手段将更多,斗争也更巧妙。陆军航空兵战术陆军航空兵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以及组织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活动。陆军航空兵战术,是随着直升机在战场上的运用逐步形成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开始成连规模地使用直升机部队,担任救护、运输、兵力兵器机动等任务。60年代组建了师规模的直升机部队,并投入越南战场参战,担负侦察、警戒、布雷、扫雷、校射等任务。60年代中后期,一些国家先后制造了攻击直升机,主要担负护航、反坦克和攻击地面其他目标任务,拓宽了直升机作战使用的领域。基本原则:(1)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和重要时节,采取大编队集中攻击或多方向进行轮番攻击同一目标,充分利用直升机的机动性和火力,突击敌最薄弱的关节。(2)周密组织与航空兵、炮兵、防空兵、坦克兵、步兵的协同动作,形成空中攻击与地面攻击相结合的立体交叉攻击,以提高冲击的强度和速度,增强合成军队突破防御和高速发展进攻的能力,并尽量避开对方防空火力。(3)根据战场态势变化,积极主动攻击,利用隐蔽地形,超低空接敌,从多方向积极灵活向敌攻击。(4)全面组织后勤、技术保障,使每次任务都安排得及时、周到。陆军航空兵进行战斗时,直接对地面部队进行火力支援和火力护送;对运输直升机进行护送和掩护;与敌直升机作斗争,进行快速布雷、侦察、通信、校射、电子对抗、机动兵力兵器等。海军战术海军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是海军战术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组织准备和实施海上战斗的方法。按作战类型分为海军进攻战术和海军防御战术。按参加的兵种分为水面舰艇战术,潜艇战术,海军航空兵战术,海军岸防兵战术,海军陆战队战术,以及诸兵种参加的合同战术。海军战术,产生于桨船时代,来源于海上战斗实践,并随着舰船动力以及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发展。桨船时代,海上战斗通常发生于濒陆海区。舰队最佳的战斗队形是船只成单横队或半圆队形,采用的战法是接舷战术和撞击战术。帆船时代,舰船舷侧普遍装备了火炮,先后采用舷炮战术、线式战术和机动战术。蒸汽舰时代,机动战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海军潜艇、水上飞机参加海上战斗,产生了潜艇战术和海军航空兵战术,继而又发展到诸兵种合同战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海军战术在解放沿海岛屿、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反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形成,随着技术装备的改进不断发展。基本原则是:(1)周密侦察,快速反应。运用各种手段,组成大纵深、多层次的立体、复式侦察,及时查明敌舰编队位置、兵力编成、队形、电子设备工作参数等,为指挥员及时定下决心,快速部署提供依据。(2)积极消灭敌人,严密组织防护。采取积极主动的进攻行动,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先歼灭敌编队中的重要目标,再转移兵力歼灭编队中的其他目标,严密组织对敌核、化学武器袭击的防护,有效地保存自己力量。(3)重点部署,疏散配置。集中主要兵力于主要突击方向和主要突击对象,实施猛烈突击,以一部兵力牵制敌其他兵力,限制其机动,并掌握一定数量的预备队,为后续突击,争取主动创造条件。(4)先机制敌,先敌突击。采取一切措施,先敌发现,先敌展开,先敌突击,力争先机制敌。(5)隐蔽突然,出敌不意。严密伪装,实施佯动,积极地实施电子对抗、压制、瘫痪敌电子技术设备,快速机动兵力火器,以突然的行动打敌措手不及。(6)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明确指挥关系,保持不间断的通信联络,协调各兵种的行动,发挥合同作战的整体威力。(7)充分准备,全面保障。战斗准备;力求迅速全面周密,并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队的特长,组织可靠的战斗保障和后勤、技术保障。现代条件下的海上战斗,同时或先后在空中、水面和水下进行,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实施超视距攻击,突击兵力通常采取小集群、多方向、多层次和多批次实施攻击,战斗中的兵力、兵器机动和火力机动紧密结合,斗争激烈、紧张、复杂,需根据实际情况活用原则。随着高技术兵器在海战中的运用,兵力的机动能力和突击威力将进一步加强,海军的战术手段也将进一步发展。海军合同战术海军诸兵种协同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合同战斗的原则,以及组织准备和实施海上合同战斗的方法。海军合同战术,是随着海军成为一个多兵种的军种而发展起来的。1915年,英国“彭米克利”号水上飞机母舰的飞机,配合水面舰艇用鱼雷击沉了一艘5000吨级的土耳其补给舰,受到了军界的普遍重视,继而提出了协同进行海上战斗的主张。随着飞机性能的发展,出现了舰载飞机与水面舰艇协同进行海上战斗,1941年,英国舰队以舰炮攻击和机载鱼雷攻击,击沉了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显示了舰机协同作战的威力。同时,航空兵与水面舰艇协同对潜艇的搜索攻击,航空兵引导潜艇截击运输船队等战术也相继产生,合同战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成果在海军的广泛运用,海军的合同战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空舰、空潜合同战也进一步完善。海军合同战术的基本原则和运用,见海军战术。水面舰艇战术水面舰艇兵力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有单舰艇战术、舰艇编队战术和合同战术。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以及组织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水面舰艇战术随海战实践产生,先是接舷战术和撞击战术,战斗时,先以弩箭攻击,再以船首冲撞或接舷格斗战胜对方。17世纪装备舷炮的帆船问世后,产生了舷炮战术和战列线战术,19世纪又发展为舰艇机动战术。19世纪下半叶以后,帆船舰队逐步过渡到蒸汽铁甲舰队,并装备旋转炮塔和水雷、鱼雷,机动战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随着装甲巡洋舰、战列舰吨位和火炮口径的增大,海战通常以水面舰艇相互配合进行,舰炮攻击的战术水平大为提高;在参加、支援登陆作战、进行水雷战等方面的战术也有发展;随着航空兵和潜艇的使用,水面舰艇的防御战术也有很大发展。基本原则是:(1)集中使用,疏散配置。根据敌情和海区条件,选择对己方威胁最大或敌方的要害、编队中突出、孤立好打之舰艇,集中战术突击群,实施集中突击和连续突击。(2)隐蔽突然,先机制敌。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掌握敌情,采取各种伪装措施,巧妙地利用地理及海洋气象等条件,隐蔽接敌,在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起攻击。(3)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参战的诸舰种进行编队,建立统一指挥组织,严格按协同规定实施战斗,以发挥整体突击威力。(4)严密防御,积极抗击。加强侦察警戒,严密组织防护,适时展开警戒巡逻兵力,在预定的拦截线上抗击敌方袭击,必要时对敌袭击兵器实施早期打击。(5)充分准备,全面保障。战斗准备力求迅速周密,舰艇武器装备保持最佳状态,坚持战备制度,做到常备不懈。战斗保障,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加强侦察、电子对抗、对空和空中掩护等保障。现代条件下的海上战斗将在广阔的海域、空间进行,集中兵力主要体现在集中火力上,战术协同是多舰种、多兵种协同。对水面目标攻击时,航空母舰组成的战术突击群,以舰载侦察机、电子干扰机、歼击机担负战斗保障,以强击机、轰炸机、鱼雷机实施导弹、炸弹、鱼雷攻击;导弹舰艇组成的战术突击群,采用超视距导弹攻击和直接导弹攻击;中小群水面舰艇组成的战术突出群,通常在岸基航空兵、岸基导弹兵支援下,对敌实施多方向、多波次的连续导弹突击,并视情以火炮、鱼雷攻击发展胜利。在防敌水面舰艇袭击时,按护卫目标,派出警戒巡逻,在预定拦截距离外,歼灭敌舰艇兵力。对岸上目标攻击时,一般由火炮导弹舰艇和火箭舰艇分别组成远程火力支援群、近程火力支援群和直接火力支援群,实施火力支援,以突然的火力袭击摧毁对方岸上目标。实施反潜作战时,通常以猎潜艇、驱逐舰、护卫舰或反潜航空母舰组成突击群或反潜警戒幕,实施巡逻搜索,当确认对方潜艇后,及时实施攻击。在执行布雷、扫雷、运送登陆兵等不同任务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的帆船问世后,产生了舷炮战术和战列线战术,19世纪又发展为舰艇机动战术。19世纪下半叶以后,帆船舰队逐步过渡到蒸汽铁甲舰队,并装备旋转炮塔和水雷、鱼雷,机动战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随着装甲巡洋舰、战列舰吨位和火炮口径的增大,海战通常以水面舰艇相互配合进行,舰炮攻击的战术水平大为提高;在参加、支援登陆作战、进行水雷战等方面的战术也有发展;随着航空兵和潜艇的使用,水面舰艇的防御战术也有很大发展。基本原则是:(1)集中使用,疏散配置。根据敌情和海区条件,选择对己方威胁最大或敌方的要害、编队中突出、孤立好打之舰艇,集中战术突击群,实施集中突击和连续突击。(2)隐蔽突然,先机制敌。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掌握敌情,采取各种伪装措施,巧妙地利用地理及海洋气象等条件,隐蔽接敌,在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起攻击。(3)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参战的诸舰种进行编队,建立统一指挥组织,严格按协同规定实施战斗,以发挥整体突击威力。(4)严密防御,积极抗击。加强侦察警戒,严密组织防护,适时展开警戒巡逻兵力,在预定的拦截线上抗击敌方袭击,必要时对敌袭击兵器实施早期打击。(5)充分准备,全面保障。战斗准备力求迅速周密,舰艇武器装备保持最佳状态,坚持战备制度,做到常备不懈。战斗保障,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加强侦察、电子对抗、对空和空中掩护等保障。现代条件下的海上战斗将在广阔的海域、空间进行,集中兵力主要体现在集中火力上,战术协同是多舰种、多兵种协同。对水面目标攻击时,航空母舰组成的战术突击群,以舰载侦察机、电子干扰机、歼击机担负战斗保障,以强击机、轰炸机、鱼雷机实施导弹、炸弹、鱼雷攻击;导弹舰艇组成的战术突击群,采用超视距导弹攻击和直接导弹攻击;中小群水面舰艇组成的战术突出群,通常在岸基航空兵、岸基导弹兵支援下,对敌实施多方向、多波次的连续导弹突击,并视情以火炮、鱼雷攻击发展胜利。在防敌水面舰艇袭击时,按护卫目标,派出警戒巡逻,在预定拦截距离外,歼灭敌舰艇兵力。对岸上目标攻击时,一般由火炮导弹舰艇和火箭舰艇分别组成远程火力支援群、近程火力支援群和直接火力支援群,实施火力支援,以突然的火力袭击摧毁对方岸上目标。实施反潜作战时,通常以猎潜艇、驱逐舰、护卫舰或反潜航空母舰组成突击群或反潜警戒幕,实施巡逻搜索,当确认对方潜艇后,及时实施攻击。在执行布雷、扫雷、运送登陆兵等不同任务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由2~3艘组成的战术群行动。(3)积极主动。在不违背上级总的作战意图下,积极寻求战机,灵活运用战术,正确机动和使用武器,主动攻击敌人。(4)预先展开在预定作战海区。通常在战斗发起前,在预定海区隐蔽待机,必要时在海军其他兵力保障下预先展开。(5)集中指挥。通常由组织战斗的指挥员通过设在岸上的对潜指挥机构,实施统一指挥,有时也可由潜艇指挥员实施指挥。指挥时,一般以预案指挥为主,辅以必要的临时指挥。(6)组织全面可靠的保障。采取一切侦察手段,查明作战海区情况,特别是敌防潜兵力活动和预定攻击目标运动情况;在海军其他兵力特别是航空兵对潜艇进行支援和掩护下,消灭敌方反潜兵力和器材;建立可靠的潜艇保障体系,及时进行物质、技术保障。现代条件下,潜艇兵力可以执行多种任务,在对敌水面舰艇、潜艇和陆上目标攻击时,可根据不同的任务使用不同的潜艇和战斗方法。对水面舰船攻击时,通常使用攻击型潜艇,预先展开在敌舰船必经的航道上,采取伏击或搜索的方法,发现目标后,实施攻击。对潜艇攻击时,通常使用反潜潜艇,配置在敌方潜艇出入基地的必经航道附近,或通往作战海区的海峡、水道,以及战略导弹潜艇的待机和发射区,采取伏击或游荡等活动样式,在准确识别目标后,实施隐蔽、突然攻击。对岸上目标,主要由战略导弹潜艇实施。随着潜艇动力、武器装备的发展,潜艇执行的任务更多,战术也将有进一步发展。海区隐蔽待机,必要时在海军其他兵力保障下预先展开。(5)集中指挥。通常由组织战斗的指挥员通过设在岸上的对潜指挥机构,实施统一指挥,有时也可由潜艇指挥员实施指挥。指挥时,一般以预案指挥为主,辅以必要的临时指挥。(6)组织全面可靠的保障。采取一切侦察手段,查明作战海区情况,特别是敌防潜兵力活动和预定攻击目标运动情况;在海军其他兵力特别是航空兵对潜艇进行支援和掩护下,消灭敌方反潜兵力和器材;建立可靠的潜艇保障体系,及时进行物质、技术保障。现代条件下,潜艇兵力可以执行多种任务,在对敌水面舰艇、潜艇和陆上目标攻击时,可根据不同的任务使用不同的潜艇和战斗方法。对水面舰船攻击时,通常使用攻击型潜艇,预先展开在敌舰船必经的航道上,采取伏击或搜索的方法,发现目标后,实施攻击。对潜艇攻击时,通常使用反潜潜艇,配置在敌方潜艇出入基地的必经航道附近,或通往作战海区的海峡、水道,以及战略导弹潜艇的待机和发射区,采取伏击或游荡等活动样式,在准确识别目标后,实施隐蔽、突然攻击。对岸上目标,主要由战略导弹潜艇实施。随着潜艇动力、武器装备的发展,潜艇执行的任务更多,战术也将有进一步发展。海军陆战队战术海军陆战队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以及组织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最初,海军陆战队队员只担任登陆俘获敌人,抢夺财富,破坏敌岸设施,或在刚上以轻武器杀伤敌方人员。18世纪,发展成为海军的一个兵种,形成了抢占滩头和夺取海军基地的战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陆战队战术有了全面发展。基本原则是:(1)全面保障,力争主动。海军陆战队在遂行战斗任务时,通常由上级提供可靠的保障,集中多种侦察手段,监视敌方动向,全面搜索敌方兵力部署,防御设施,战区地理及水文气象等情况,确定攻击目标,地域和时机,掌握战斗主动权。(2)周密计划,充分准备。根据敌我兵力对比和战斗任务,制定战斗方案,合理编组兵力,明确任务区分。组织参战兵力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进行演练,以熟悉各阶段的战斗行动,实施指挥和组织协同动作。(3)集中兵力,隐蔽突然。兵力部署有重点,在主突方向上,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辅助方向上节约兵力,并控制一定的机动力量。接敌运动中,运用伪装与欺骗,隐蔽己方行动企图。(4)统一指挥,密切协同。根据战斗任务,建立统一的指挥和可靠的通信联络,并按目的、时间、地点组织协同动作。对同一目标打击时,区分时间和规定突击顺序。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海军陆战队将执行更多的任务,战术也将不断发展丰富。主动权。(2)周密计划,充分准备。根据敌我兵力对比和战斗任务,制定战斗方案,合理编组兵力,明确任务区分。组织参战兵力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进行演练,以熟悉各阶段的战斗行动,实施指挥和组织协同动作。(3)集中兵力,隐蔽突然。兵力部署有重点,在主突方向上,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辅助方向上节约兵力,并控制一定的机动力量。接敌运动中,运用伪装与欺骗,隐蔽己方行动企图。(4)统一指挥,密切协同。根据战斗任务,建立统一的指挥和可靠的通信联络,并按目的、时间、地点组织协同动作。对同一目标打击时,区分时间和规定突击顺序。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海军陆战队将执行更多的任务,战术也将不断发展丰富。(4)密切协同,主动配合。岸防兵在合同战斗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攻击目标、射击扇面,射击时间,主动与航空兵,水面舰艇、陆军炮兵加强联系,密切协同;在独立遂行任务时,要按目标,时间组织好各发射单位的火力协同;使用岸舰导弹时,要区分导弹自导雷达的使用频率范围。(5)严密组织,全面保障。各种保障要严密组织,特别是做好对空掩护、侦察、中继引导、通信、电子对抗等保障,以便及早发现目标,及时打击。对弹药、油料、物资保证不断供应,对损坏的武器车辆要及时修理。岸防兵在执行战斗任务时,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战法。对大、中型防御能力较强的舰船突击时,岸防导弹部队可采取集中数个营的火力,实施齐射,力争一次成功地歼灭敌舰;岸防兵炮兵部队通常采用集中火力、集中指挥的方法射击。对防御能力较弱的舰艇编队突击时,岸防兵可采用分配目标,以营或连为单位实施齐射,以便在短时间内消灭更多的目标。对小型登陆舰艇,上陆工具,岸防兵炮兵部队可采用分散射击或直接瞄准射击的方法将其摧毁。对陆上目标射击时,采用统一计划火力,区分目标、任务,规定射击时间。空军战术空军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是空军战术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基本原则、组织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有空军乒种战术和空军合同战术。空军战术源于空军战斗实践,反映了空军战斗的规律。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主要是单机空中格斗和突击,后来逐步发展为编队空战与轰炸,空中与地面和机种之间协同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采取编队空战和集中连续突击的战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20世纪40年代未建立,空军战术在保卫祖国领空作战中形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抗美援朝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战术水平。基本原则是:(1)集中使用兵力,将主要兵力用于主要方向、重要时节,打击或保卫重要目标,力求多方向、多层次、多目标的同时突击;(2)正确区分任务,按照武器装备性能,合理编组和分配任务,根据战斗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使突击、压制、掩护、保障恰当结合;(3)快速灵活机动,适时迅速集中、分散、转移兵力,灵活使用和变换战法,抓住战机,迅速突击;(4)隐蔽突然行动,实施强烈的电子干扰,利用复杂的气象条件,采取佯动、牵制等措施,在敌难以预料的时间和空域,突然猛烈地打击敌人;(5)集中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动作,按区分空域、高度、方向、目标的方法组织协同,充分发挥参战部队协同作战的整体威力;(6)组织全面保障,加强侦察、通信、电子对抗、后勤、技术等措施,确保战斗行动的安全和顺利。空军战术的运用,注重灵活多变。空中战斗强调积极进攻、力争兵力火力优势和形成有利的起始态势。空中掩护战斗,主要使用歼击航空兵,采取空中截击、空中巡逻、空中护航和空中游猎等战斗活动方法。防空战斗采取统一部署,分区负责,将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电子对抗兵合理编组,构成高、中、低空和远、中、近程相结合的火力配系,充分发挥其综合效能,协调一致地打击空中目标。支援陆军、海军战斗,通常由不同机种混合编组,以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为主组织实施,歼击航空兵和保障兵力配合,通过航空兵火力准备、航空火力反准备、空中掩护、航空侦察和电子对抗等战斗行动来达成。遂行空中侦察等特种战斗任务时,多以单机或小编队实施,并采取欺骗、佯动、电子干扰等手段,以达到隐蔽突然的目的。空军合同战术空军诸兵种进行合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空军合同战术基本原则,组织准备和实施合同战斗的方法。目的在于发挥整体威力,协调一致地打击敌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有了侦察机、歼击机和轰炸机的协同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军合同战术有了全面发展,注重诸兵种、机种在统一计划下,在重要方向集中使用兵力,轰炸机在歼击机掩护下实施大编队连续突击,以歼击机为主夺取制空权;在多机种协同下,实施支援作战。随着飞机、导弹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空军合同战斗成为空军战斗行动的基本样式,强调建立高空、中空、低空相结合的战斗部署,以小编队在电子对抗飞机掩护下实施隐蔽、突然的空中突击;以侦察、掩护和压制的作战飞机,进行多机种协同突击;空中斗争和空战斗争紧密结合,高射炮兵和地空导弹兵,构成纵深、立体的对空防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军合同战术是在总结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经验和解放沿海岛屿作战,保卫祖国领空作战中形成和发展的,并在多次作战中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基本原则见空军战术。航空兵战术空军航空兵进行空中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内容包括基本原则、组织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有航空兵合同战术、歼击航空兵战术、轰炸航空兵战术、强击航空兵战术、侦察航空兵战术等。航空兵战术反映了空中战斗的规律。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就已按飞机性能区分任务,主要是单机空中格斗和突击,战争中,后期发展到编队空战和集中轰炸,歼击航空兵采取空中待战、巡逻、游猎等方法进行战斗活动,并以随伴飞行的方法为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护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编队空战和集中突击成为主要样式,战术上主要强调诸兵种协同战斗,竭力夺取和控制制空权。战后的局部战争中,航空兵多采取小编队、多批次、全天候的战斗活动,注重隐蔽出航和低空突防,将电子对抗贯穿战斗全过程。基本原则是:(1)集中使用航空兵于主要方向,在关键时刻打击重要目标,力争多方向、多层次、多目标的同时突击;(2)隐蔽地进行战斗准备,采取电子干扰、佯动等措施,利用有利的天候、气象,实施低空、超低空突防,积极主动攻击敌人;(3)采取快速灵活的战斗活动方法,迅速适时地集中、分散和转移兵力,力求形成有利的起始态势,抓住战机突然攻击;(4)密切组织与其他参战兵力的协同,充分发挥诸机种的特长,使突击、侦察、掩护、保障机群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地攻击敌人;(5)组织全面保障,加强侦察、警戒、通信等措施,做好后勤和技术保障工作,确保航空兵战斗顺利遂行。中战斗的规律。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就已按飞机性能区分任务,主要是单机空中格斗和突击,战争中,后期发展到编队空战和集中轰炸,歼击航空兵采取空中待战、巡逻、游猎等方法进行战斗活动,并以随伴飞行的方法为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护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编队空战和集中突击成为主要样式,战术上主要强调诸兵种协同战斗,竭力夺取和控制制空权。战后的局部战争中,航空兵多采取小编队、多批次、全天候的战斗活动,注重隐蔽出航和低空突防,将电子对抗贯穿战斗全过程。基本原则是:(1)集中使用航空兵于主要方向,在关键时刻打击重要目标,力争多方向、多层次、多目标的同时突击;(2)隐蔽地进行战斗准备,采取电子干扰、佯动等措施,利用有利的天候、气象,实施低空、超低空突防,积极主动攻击敌人;(3)采取快速灵活的战斗活动方法,迅速适时地集中、分散和转移兵力,力求形成有利的起始态势,抓住战机突然攻击;(4)密切组织与其他参战兵力的协同,充分发挥诸机种的特长,使突击、侦察、掩护、保障机群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地攻击敌人;(5)组织全面保障,加强侦察、警戒、通信等措施,做好后勤和技术保障工作,确保航空兵战斗顺利遂行。(3)严密组织对空侦察,切实掌握空中敌情;(4)适时迅速地实施兵力火力机动,抓住有利时机突然开火;(5)按任务、空域、高度、时间组织与其他兵种间的协同动作,主动配合被掩护部队、歼击航空珍和友邻防空部队的战斗行动;(6)周密组织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确保防空兵安全、顺利地遂行战斗任务。防空兵实施掩护时,要根据任务、敌情和武器装备特点,灵活运用固定掩护、目标掩护、区域掩护、要点掩护、跟进掩护、交替掩护等方法,提供切实可靠的掩护。空降兵战术空降兵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内容包括基本原则、组织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空降兵,逐步形成了早期的空降兵战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兵战术有了较大发展,主要强调隐蔽迅速地进行周密的空降准备,根据敌情、地形慎重地选择战术空降场,空降着陆后迅速夺取预定目标,依托有利地形和工事顽强抗击敌人的进攻。基本原则是:(1)使用于关键时节和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夺取或扼守重要目标;(2)精心选择空降时机、场地、攻击目标,使空降战斗与地面战斗协调一致;(3)采取干扰、佯动措施隐蔽空降企图,迅速、突然地在预定地区空降;(4)尽量在具有制空权的条件下实施,力求在空降过程中形成战斗队形,立即向预定目标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攻击;(5)实施集中统一的指挥,适时进行空中与地面的火力支援和后勤补给。空降兵实施战斗时,要根据任务、敌情、地形等条件灵活运用原则。空降时多选择在正面部队进攻发起的同时,小规模的空降兵通常不编组后续梯队,力求一个航次空降完毕。对空降地域一般都实施预先或直接火力准备,着陆后通常边打边集结,边恢复指挥,并充分利用空降的突然性,大胆穿插分割,迅速夺占目标。特种空降作战,要速战速决,完成任务后,尽快转移或撤离。时,要根据任务、敌情、地形等条件灵活运用原则。空降时多选择在正面部队进攻发起的同时,小规模的空降兵通常不编组后续梯队,力求一个航次空降完毕。对空降地域一般都实施预先或直接火力准备,着陆后通常边打边集结,边恢复指挥,并充分利用空降的突然性,大胆穿插分割,迅速夺占目标。特种空降作战,要速战速决,完成任务后,尽快转移或撤离。轰炸航空兵战术轰炸航空兵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内容包括基本原则,组织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轰炸航空兵战术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主要实施单机、小编队空战和轰炸,后来出现了轰炸机群在歼击机掩护下实施空中突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航空兵多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采取大编队的集中突击和连续突击,并协同歼击航空兵夺取制空权。战后,特别强调电子对抗,通常以小编队实施隐蔽突然的空中突击。基本原则是:集中使用于决定性的方向,在重要时节突击重要目标;采取电子干扰、隐蔽指挥等措施,突然准确地实施突击;正确选择突击武器、战斗队形、航线、高度和突击方法,尽量避免敌防空兵器的打击;严密搜索并及早发现目标,力争首次进入即准确攻击;加强突击、掩护、保障兵力之间协同,尽量采取小编队、多批次、多方向进入和攻击。轰炸航空兵遂行战斗任务时,通常由歼击航空兵掩护,轰炸航空兵主动协同歼击航空兵夺取制空权。强击航空兵战术强击航空兵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内容包括基本原则、组织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强击航空兵战术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强击航空兵多以小编队的环形队形,实施集中突击和连续突击。强击时主要采取游猎的方法,自行搜索并对目标进行俯冲攻击。基本原则是: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在重要时节突击重要目标的要害部位;以隐蔽、迅速的行动,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摧毁和压制预定目标;按合成军队的统一计划,与地面、水上部队协调一致地行动;采取恰当的战斗队形和突击方法,尽量减少敌防空兵器对己方的危害;严密搜索攻击目标,从低空、超低空对地面和水上目标实施突击。攻击面状目标和较大的立体目标时,通常采用水平轰炸,攻击点状活动目标时,一般采取俯冲轰炸和射击。歼击航空兵战术歼击航空兵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内容包括基本原则,组织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歼击航空兵战术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歼击机多以小编队或单机进行战斗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歼击机双机成了固定的战术和火力单位,大编队通常分为突击队、掩护队、压制队和预备队。各个编队都有自己的战术任务,相互协同实施突击,编队空战成为主要样式。战后,歼击机战斗注重小编队、高速度、全天候、电子战和多种武器合力攻击。基本原则是: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和重要时节,突然实施猛烈的攻击;积极夺取制空权,主动掩护其他航空、地面部队和重要目标;灵活运用截击、巡逻、阻击、护航、封锁、游猎等方法,力争形成有利的起始态势;加强空空、空地之间的协同,协调一致地对敌进行攻击;增强警戒和电子对抗能力,尽量减少战斗中的损失。歼击航空兵遂行战斗任务时,需根据敌情、任务和天候,灵活地运用战术。灵活运用截击、巡逻、阻击、护航、封锁、游猎等方法,力争形成有利的起始态势;加强空空、空地之间的协同,协调一致地对敌进行攻击;增强警戒和电子对抗能力,尽量减少战斗中的损失。歼击航空兵遂行战斗任务时,需根据敌情、任务和天候,灵活地运用战术。于20世纪60年代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战术也随之有了发展。基本原则是:隐蔽疏散地配置在便于遂行任务的地区,采取各种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生存力;快速反应,力争主动,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实施坚定、灵活、隐蔽、不间断的指挥;加强侦察、电子对抗等保障措施,确保顺利、安全地遂行战斗任务。战斗中,地地导弹部队需发挥远战能力,实施全纵深打击,广泛实施火力机动,适时集中突击敌战术核武器和重兵集团。地空导弹部队需随时掌握空中情况,积极捕捉战机,集中火力打击敌机。游击战战术进行游击战斗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以及组织实施游击战战法。基本原则是:(1)积极主动。游击武装通常以主动进攻来争取主动地位,依靠天时、地利、群众等条件,选择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攻势,有效地削弱、消耗、调动、牵制敌人。做到一切行动秘密、迅速,不给敌人可乘之隙,尽量避免遭受敌人袭击。(2)周密计划。每战都有周密的计划,力求把战斗的胜利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并根据客观允许的程度,采取多种手段,多方面地了解和掌握敌情,定下决心,作出计划,部署兵力,进行必要的战斗准备和物资器材准备。(3)灵活机动。游击战没有固定的战线,常依当时、当地敌对双方的实际情况,随时变更作战地区,灵活地使用兵力,巧妙地变更战术。(4)出奇制胜。采取声东击西、隐真示假,虚张声势,伪装欺骗等手段,迷惑、扰乱敌人,使敌防不胜防,选其弱点,在其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用意想不到的战法,进行突然袭击。(5)近战夜战。利用夜暗和不良天候,隐蔽接近敌人,以抵近火力消灭敌人,使其现代化的远战装备难以发挥作用。(6)速战速决。敌后作战情况变化急剧,定下决心要快速、果断,进行战斗速战速决,不恋战,不纠缠,快打快撤。游击战的主要战法是袭击战,以及地雷战、地道战、围困战、反机降战。依据对象、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可采取袭击、伏击、破袭、袭扰等手段。(1)袭击。方式有奇袭、强袭、奔袭和火力袭击。袭击的目标通常根据当面的敌情、地形等具体情况选定,有时也由上级指定。袭击时机,根据敌人活动规律、接敌距离和撤离时间而定,尽量利用夜暗和不良天候实施。袭击前,查明敌人的兵力部署,工事障碍以及袭击目标周围的地形道路、居民群众等情况,根据任务拟定计划,准备物资器材。以主要兵力编为突击队,部分兵力编为牵制队,有时还可编纽对空火力队和破障队。接近袭击目标后,以突然猛烈的近战火力歼灭敌人。当敌人防备严密,不便靠近目标时,可实施突然猛烈的火力急袭,在给敌以重大杀伤后迅速撤离。对凭借建筑物或工事顽抗的敌人可集中火力予以杀伤,或进行爆破,也可纵火焚烧。袭击成功后,迅速撤离。(2)伏击。方式有待伏和诱伏。在掌握敌人活动规律及其行动的情报后,预先将兵力埋伏在敌必经之路的翼侧,待其进入伏击区时,给以突然打击。伏击前,要掌握敌人的动态,熟悉伏击地区情况以及开进和撤退的路线。伏击敌直升机时,还要进一步查明敌直升机具体活动情况。兵力部署,通常将主要兵力编为侧击队,部分兵力编为堵击队和尾击队,必要时还可编组阻援队或预备队。伏击,一般构成袋形部署,对汽车运输队和直升机伏击时,还可采取多点伏击部署。敌人进入伏击地区后,可引发地雷、爆炸物,以及进行猛烈的火力突击,运用堵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将其分割歼灭。战斗中,要加强对空和对地观察,随时注意敌情变化。伏击成功后,迅速撤离伏击地区。(3)破袭。方式有火力破袭和爆破破袭。实施破袭,要发动人民群众广泛配合,周密细致地组织计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破袭目标,尽量选择能给敌造成重大损失,对敌作战产生重大影响,破坏后又难以修复的设施。组织破袭力量,要根据敌情和任务,编组和部署兵力,以主要力量担任破坏任务。破袭时,先破坏要害部位,后破坏一般部位,必要时进行彻底破坏。完成任务后或敌情严重不宜继续破坏时,迅速组织撤离。(4)袭扰。方式有游猎袭扰,化装袭扰,爆破袭扰,烟幕迷惑袭扰等。可袭扰驻止之敌,也可袭扰运动之敌。袭扰前要查清敌情。对驻止之敌,可采取统一部署,区分地域实施轮番袭扰。对运动之敌,可凭借地形,编组小群,分段射击,杀伤敌人。报后,预先将兵力埋伏在敌必经之路的翼侧,待其进入伏击区时,给以突然打击。伏击前,要掌握敌人的动态,熟悉伏击地区情况以及开进和撤退的路线。伏击敌直升机时,还要进一步查明敌直升机具体活动情况。兵力部署,通常将主要兵力编为侧击队,部分兵力编为堵击队和尾击队,必要时还可编组阻援队或预备队。伏击,一般构成袋形部署,对汽车运输队和直升机伏击时,还可采取多点伏击部署。敌人进入伏击地区后,可引发地雷、爆炸物,以及进行猛烈的火力突击,运用堵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将其分割歼灭。战斗中,要加强对空和对地观察,随时注意敌情变化。伏击成功后,迅速撤离伏击地区。(3)破袭。方式有火力破袭和爆破破袭。实施破袭,要发动人民群众广泛配合,周密细致地组织计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破袭目标,尽量选择能给敌造成重大损失,对敌作战产生重大影响,破坏后又难以修复的设施。组织破袭力量,要根据敌情和任务,编组和部署兵力,以主要力量担任破坏任务。破袭时,先破坏要害部位,后破坏一般部位,必要时进行彻底破坏。完成任务后或敌情严重不宜继续破坏时,迅速组织撤离。(4)袭扰。方式有游猎袭扰,化装袭扰,爆破袭扰,烟幕迷惑袭扰等。可袭扰驻止之敌,也可袭扰运动之敌。袭扰前要查清敌情。对驻止之敌,可采取统一部署,区分地域实施轮番袭扰。对运动之敌,可凭借地形,编组小群,分段射击,杀伤敌人。治20年日本士官学校编撰的《战术学》中强调,进攻要集中兵力,实施有重点的部署,以奇袭取胜;防御要攻防结合,防中有攻,用攻势防御打破敌人的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军队被解散。1954年建立陆、海、空军自卫队。战术特点是:(1)集中兵力火力。强调将拥有的战斗力集中起来统一使用,使战斗力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关键的时间和地点造成相对优势;师、团均分成数个梯队,前小后大纵深配备;逐次使用兵力,并控制强大的预备队。进攻中集中使用在决定性的时间、地点,以尽可能多的兵力兵器加强主攻部队,并赋予较窄的进攻正面,不失时机地予以加强,始终保持强大的突击和火力优势。防御中强调构筑工事和伪装隐蔽,重视近距离火力袭击和侧方火力,出其不意地打击进攻的敌人。(2)实施突然袭击。巧妙地运用战法,在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实施出其不意的攻击,打敌措手不及,并强调战斗中要秘匿企图,采取伪装佯动,制定卓越计划,利用不良天候和夜暗,袭击对方导弹和火炮发射阵地等较弱的目标,一举达成战斗目的。(3)以歼灭敌人为主要目标。进攻时乘胜扩张战果,给敌以毁灭性打击。防御时加大纵深,巧妙地组织火力,由远而近,大量杀伤敌人。(4)广泛实施兵力火力机动。通过机动取得有利态势。进攻中以迂回包围歼灭对方,只有特殊的情况下才实施正面突破。防御中强调灵活运用兵力火力,实施广泛的机动,并以积极果敢的行动不断实施反冲击。(5)重视夜战。要求部队熟悉夜间行动,充分利用夜暗进行战斗。(6)发挥合同作战威力。周密地组织攻击部队与支援部队、友邻部队的密切协同,特别是搞好步坦、步炮协同。各协同单位要服从统一的指挥,严格遵守协同计划,主动地密切配合。(7)保持高度警惕。对于敌人和持有故意的居民,要保持戒备,严守军事秘密,以保障部队的安全和行动的自由,并加强侦察警戒,健全侦察、监视、抵抗、增援、警报组织。目前日本自卫队已具有相当强的战斗力,随着日本防卫计划的修订,将大量采购新式武器装备,日军战术也将有新的发展。全侦察、监视、抵抗、增援、警报组织。目前日本自卫队已具有相当强的战斗力,随着日本防卫计划的修订,将大量采购新式武器装备,日军战术也将有新的发展。(2)实施机动。进攻中,在正面突破的同时,注意实施机动。1971年与已基斯坦的作战中,采取了避实击虚,绕过巴军设防的据点,实施多路迂回穿插,包围战术。防御中,强调适时采取攻势防御,进行扰乱性攻击和主动突击,对敌两翼或后方实施有限目的的攻击。(3)周密组织火力。进攻中强调以航空兵、炮兵进行猛烈的火力准备,摧残、压制、消灭对方纵深内的重要军事目标、未展开的步兵、炮兵阵地以及前沿的工事障碍和突破口上的兵力兵器。当步兵冲击开始后,强调空、炮火力要保持不间断的直接支援。防御中实施火力、工事、障碍物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和因地制宜的设置各种障碍,并以绵密的火力加以控制,抗击敌人进攻,(4)及时扩大战果。进攻战斗中当达到预定目标后,迅速整理部队,建立并扼守夺取的阵地,准备抗击敌人反冲击。同时,迅速调整部署,向敌纵深发展,及时扩张战果。(5)山地战斗中,强调统一计划,分散指挥,独立作战。并强调下级指挥官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独立作战精神。越军战术越南人民军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越军战术,产生于抗法战争,以后,在抗美战争期间,与使用先进武器的美军作战中,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特点是:(1)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战法。强调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适应各种环境,运用各种手段,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2)使用地方武装力量配合主力部队战斗,强调充分发挥主力部队,地方武装、民兵三结合武装力量的综合威力,保证作战取得胜利。(3)集中兵力、火力打歼灭战。进攻强调集中兵力火力于主要攻击方向或地段,通常集中3~5倍的步乓和最大限度的炮兵、装甲兵及后方支援力量;防御强调有重点的部署兵力,结合火力、兵力机动,抗击敌人多路、多次的攻击。同时,强调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通常是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兵力,在决定性的时机,投入战斗,发展胜利。(4)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和各项战斗保障。根据各军兵种特长和作战能力以武装力量为中心,以作战区域为中心,组织步兵、坦克、炮兵和高射炮兵之间的协同动作。此外,还要求组织周密的战斗保障,主要是侦察保障,防空、防炮、防化学保障和弹药,粮食保障,形成整体力量,保障进行连续战斗。(5)强调正确选择区域和攻击目标,实施连续进攻。歼敌地区要求选在不利于对方展开战斗队形和相互支援的地方,或选在便于包围和分割对方的位置,采取大小不同规模的进攻,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疲于应付,或诱至预定歼击区域,进行堵截,包围各个歼灭。(6)进行顽强防御。强调以坚固的支撑点群为基础,构成便于防守、便于出击的环形防御阵地,进行有重点的部署兵力,火力,要求形成长短、曲直、轻重、明暗、固定与游动相结合的多层火网,顽强抗击敌人。充分发挥地方武装力量的配合作用,阵地战与游击战相结合,阵地内坚守与阵地外袭击、伏击、阻击相结合,从远处开始打击对方,削弱其进攻力量,创造战机,适时实施反击。对方,削弱其进攻力量,创造战机,适时实施反击。南朝鲜军战术南朝鲜军队进行战斗的方法,基本沿袭美军。近年来,南朝鲜军确立“攻势防御”的作战思想。主要特点是:(1)强调主动进攻,提高“反非正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注重加强预警力、进行反渗透反破坏活动,力争提早发现对方进攻征候;重视防化作战,提高持续战斗能力。(2)注重火力支援,加强航空兵、炮兵、工兵等诸兵种协同,力求夺取局部制空权,强调集中指挥与重要方向越级指挥,要求下级指挥官有独立遂行任务和灵活指挥能力。(3)兵力、兵器力求疏散配置,经常变换部队集中地域,采取反侦察,反情报措施,以减少核、化武器威胁。(4)进攻战斗强调稳扎稳打,齐头并进,以最大的限度摧毁对方纵深目标。(5)采取机动防御与宽正面防御相结合,频繁进行反冲击,达成防御的目的。以色列军战术以色列军进行战斗的法则和艺术。以军在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及同阿拉伯国家进行的多次冲突中,体现了以军战术上的特点。主要是:(1)使用“闪击”和“偷袭”,先发制人。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准确情报,广泛采取欺骗佯动措施迷惑扰乱对方;选择有利时机,利用装甲、机械化部队在空降兵、两栖登陆部队配合下,实施突然袭击,掌握战斗的主动权。(2)实施机动防御,注重及时反击。通常在前沿阵地驻守少量部队,而将主力配置在后方机动位置,在判明对方作战意图后,迅速集结,进行反击。(3)集中优势兵力,高速度大纵深突击。首先打击对己威胁最大的一路,速战速决,尔后再把兵力转移到其他方向,各个击破。(4)注重独立作战,大胆向敌纵深穿插迂回。通常组织精干的战术兵团,插向敌人纵深,夺取战区的交通线和军事目标,再行强攻固守之敌或迫其投降。(5)强调扬长避短,灵活指挥。要求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审时度势,灵活果断地处置情况,不与对方死打硬拚。强调连续作战,在意志方面压倒对方,使其无法临时改变防御计划和重新组织兵力。(6)各军兵种密切协同,发挥空中和电子优势。加大空军出动强度,夺取战场制空权,直接支援和掩护坦克进攻;广泛运用电子对抗手段,造成对方指挥中断,控制失灵,增强突击效果。动强度,夺取战场制空权,直接支援和掩护坦克进攻;广泛运用电子对抗手段,造成对方指挥中断,控制失灵,增强突击效果。在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中,以及1990年8月伊军人侵科威特和随后爆发的海湾战争,体现了伊军战术上的一些特点。主要是:(1)采取各种欺骗措施,隐蔽作战企图。利用训练演习,迅速集结兵力,选择有利的进攻时机,突然袭击。(2)集中绝对优势兵力,速战速决。进攻前做好充分准备。(3)陆海空军密切协同,实施立体突击。在战斗中大量使用坦克和装甲车,在炮兵、航空兵和攻击直升机、两栖登陆部队配合下,实施陆海空军立体突击。(4)强调重点设防,持久作战。防御采取固守防线,待机反击的战法,利用有利地形,运用多种隐蔽伪装手段,建立据点式坚固防御工事和地下掩蔽部,疏散隐蔽兵力兵器,保存有生力量。将坦克配置在半地下掩体中当固定火力点使用,大面积布雷和设置障碍,依托既设阵地,节节阻击和有限反击相结合,迟滞和削弱对方。前苏军战术苏军称战术为“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包括各军兵种和专业兵的兵团、部队(舰艇)和分队准备与实施战斗的理论和实践”。苏军战术形成于俄国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1918~1920)时期。其特点是由新型军队的革命精神所决定,始终贯穿着坚决果敢地实施进攻的积极精神。战争初期没有绵亘正面,兵力兵器密度低,军队布势纵深小,进攻战斗主要是对敌人最薄弱部队实施突击,以及配合正面进攻实施迂回包围,注重用骑兵扩张战果,防御行动有机动防御和支撑点式防御的性质。20世纪30年代,苏军制定了大纵深进攻战斗的理论作为大纵深进攻战役的组成部分。在1941~1945年的卫国战争时期,苏军战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初期,进攻战斗通常在与敌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开始,连、营、团、师均采取一个梯队,步兵排和连采用散兵线战斗队形,坦克大量地集中使用在主突方向,并与步兵密切协同。1943年,苏军根据进攻对象的受化和火炮、坦克数量的增长,又恢复为2~3个梯队,进一步提高了兵力兵器的密度。防御战斗从远接近地开始进行航空兵突击和炮兵突击。第一梯队师派出的先遣支队在保障地带进行战斗,部队和兵团的所有兵力兵器投入扼守主要防御地带的战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军队装备的改进和陆军完全实现摩托化和机械化,战术原则发生了变化。基本特点是:(1)隐蔽突然,攻防兼备。重视战斗行动的突然性,强调进攻时,由纵深前出,从行进间发起进攻,通常距敌前沿20~40公里占领进攻出发地域,完成进攻准备,尔后沿多条路线开进,并逐次展开成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不停顿地进行冲击。防御中出敌不意地破坏敌军指挥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强调实施远距离的火力毁伤,使敌丧失优势和主动并适时进行反冲击和反击。(2)集中兵力兵器于主要方向,建立合理标准的对敌优势。集中兵力兵器,首先精选目标,造成火力毁伤方面的优势;在突破地段上兵力兵器的对比是:坦克营2~3:1,炮兵4~6:1;集中兵力兵器的方法主要靠机动。防御时,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敌人可能的主攻方向上,扼守重要地域和目标。(3)依靠火力,强调实施全纵深的火力毁伤。进攻战斗中,火力通常按开进的火力保障、冲击的火力准备、冲击时的火力支援、纵深进攻的火力护送进行组织,把火力毁伤作为高速进攻的基础和消灭防御之敌的主要手段。防御战斗,把火力作为毁伤敌人的基本手段,要求摧毁敌核化袭击兵器和炮兵阵地,打击集中、开进、展开的敌主要集团,突击敌防空兵器、指挥所和电子战器材,支援前沿战斗和抗击敌冲击,消灭防御之敌和着陆的空降兵,封锁间隙地和暴露的翼侧,封闭敌核突击缺口,以及保障反冲击等。器和炮兵阵地,打击集中、开进、展开的敌主要集团,突击敌防空兵器、指挥所和电子战器材,支援前沿战斗和抗击敌冲击,消灭防御之敌和着陆的空降兵,封锁间隙地和暴露的翼侧,封闭敌核突击缺口,以及保障反冲击等。密切协同,广泛实施兵力兵器的机动。随着直升机的大量使用,战斗行动将进一步在地面与空中同时展开。进攻时,强调集中地面与空中力量于一体,以统一的装甲战斗队形或混合战斗队形,在攻击直升机的紧密协同下,对敌实施昼夜的立体冲击,并以一部兵力实施迂回包围和战术空降,加快正面进攻部队攻击。防御时以航空兵和火箭兵在远距离上毁伤敌人,或广泛实施兵力兵器机动,和使用二梯队实施反冲击,消灭楔入防御之敌。(5)强调大纵深高速度的进攻。要求每昼夜进攻40~50公里,在便于进攻的地区则达80公里。强调坦克师在突破敌人防御后,大胆、迅猛向敌纵深发展,把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6)强调建立纵深、梯次的防御部署和严密的火力配系。战斗队形沿正面作纵深疏散配置,建立纵深梯次的部署。火力要按目标、地点和时间严密地组织,在前沿前、翼侧、间隙地和纵深内,形成有计划的反坦克火制地带和各种火器的多层次的密集火制地带,并与障碍物配系相结合。美军战术美军称战术是实施战斗和小规模交战的理论和艺术。是美军陆军“空地一体战”作战理论的组成部分,它与战略、战役法构成整个作战理论,指导军以下战术单位准备和实施作战。美军战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20世纪50年代末,由强调常规条件作战演变为强调核条件下作战。60年代,提出常规战与核战交织在一起进行的观点,同时重视特种作战。70年代,又回到常规作战,后期产生了“空地一体战”的理论。1982年美国陆军颁发的《作战纲要》,第一次提出空地一体战作为陆军作战的依据。1986年版的《作战纲要》,明确区分了战役与战术行动,强调空地一体作战原则对战略、战役和战术都同样适用。主要特点有:(1)始终争取主动。调动兵力,占据比敌人有利的位置,发挥和保持主动性。进攻时选择攻击时间和地点要具有突然性,利用有利机会迅速转变主攻方向,适时投入预备队,以保持进攻锐势。防御时迫敌分散兵力,阻止敌军在战场某时某地全力以赴地实施进攻,并适时的反守为攻。(2)充分保持灵活性。准确掌握情况,保持迅速机动能力,迅速集中己方实力去对付敌人弱点。指挥官要充分预计战场情况的不确定性,适时变更作战方向和作战目标,执行应急计划,对付敌可能的核生化突击。(3)以歼灭或打击敌军为主要目标。进攻的任务,主要是歼灭敌人重要目标,指挥官根据敌情、地形等条件,确定采取正面进攻、突破、包围或迂回等机动作战样式,以达到歼敌目的。防御时指挥官判明敌人进攻企图,广泛利用地面和空中的机动作战部队,预设阵地上的部队,建制和加强的火力,充分发挥突然性,打击进攻之敌。(4)注重纵深作战。战术单位的纵深作战,目的在于创造战场,确保小规模交战中的有利条件,无论进攻或防御,纵深作战都贯穿于全过程。战斗前对纵深实施广泛侦察,作出细致的情报分析,运用航空兵、导弹与火箭,或运用空降部队、空中机动部队、机械化部队攻击选定的重要目标,或对己方前沿前敌后续梯队进行打击,削弱敌力量或锐势。(5)集中战斗力击敌弱点。指挥官通过各种手段,掌握敌情、地形等情报后,找出敌方最易遭到失败之处,把机动、运用火力和防护能力结合起来,发挥战斗力量、战斗支援力量和战斗勤务支援力量的效能,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地点协调一致地猛烈行动,夺取战斗的胜利。(6)密切协调军兵种行动,战术指挥官,战前要对战斗活动进行时间、空间和目的方面的安排,形成协调一致的行动,产生最大限度的战斗力,以保持战斗凝聚力。通常在进攻中运用空降、空中突击、两栖作战和非常规战等手段实施纵深攻击,以配合和提高地面进攻的速度;利用核化及常规火力支援战斗部队的机动作战行动和掩护侧翼的安全;对增援或撤离之敌及纵深重要目标实施战场空中遮断;将工程兵、通信兵靠前部署,以确保战斗部队之间的协调一致。地猛烈行动,夺取战斗的胜利。(6)密切协调军兵种行动,战术指挥官,战前要对战斗活动进行时间、空间和目的方面的安排,形成协调一致的行动,产生最大限度的战斗力,以保持战斗凝聚力。通常在进攻中运用空降、空中突击、两栖作战和非常规战等手段实施纵深攻击,以配合和提高地面进攻的速度;利用核化及常规火力支援战斗部队的机动作战行动和掩护侧翼的安全;对增援或撤离之敌及纵深重要目标实施战场空中遮断;将工程兵、通信兵靠前部署,以确保战斗部队之间的协调一致。(5)强调在关键的时间和地点集中优势兵力、火力。通过事先计划和捕捉战机及利用敌军弱点达成。达成目的后,迅速疏散,并须善于判断集中和疏散的时机。(6)节省兵力。分配兵力时,要审时度势,防止力量分散和浪费物力。(7)强调计划的灵活性。部队要能对计划的改变作出快速反应,利用突然出现的战机,顺利地从一种战斗行动转到另一种战斗行动。要求指挥官头脑灵活,决策快速,通信顺畅,并相互信任。(8)强调每次战斗行动都具有安全保密措施。包括保卫易遭攻击的基地和通信设施,使对方无法获得关于实力和企图的情报,保障翼侧,保障部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秘密发起进攻。(9)要求诸军兵种密切协同。基础是平时的诸军兵种合成训练和协作精神及指挥官之间的联系,以协调全部活动达成其共同目的。法军战术法军称战术是指导实施战斗的艺术。法军认为实施战斗受技术水平制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军是以机枪、铁丝网和堡垒组成的阵地为其整个战斗的基础。以步兵决定战斗的胜负,坦克通常分散使用,引导和掩护步兵作战,反对脱离阵地实施兵力机动。战后,法军奉行“有限核威慑战略”,采取“逐步反应”的作战原则,确保核威慑的有效性。同时建立一支能适应欧洲作战和在海外进行干涉的精干的现代化常规力量。其主要特点是:(1)强调提高陆军部队的机动能力、反坦克作战能力和战场纵深的侦察能力,要求部队结构更加灵活,能实施空中机动战斗、山地战斗、两栖战斗、夜间战斗、抗登陆战斗、反空降战斗和反渗透战斗。(2)强调以快制快,在最紧迫的方向上实施前沿防御,阻滞对方前进,为主力部队展开争取时间。(3)强调各军兵种密切协同,在陆空联合作战中,要能夺取制空权和有效地遂行各种战斗任务。德军战术德军称战术是“战斗中部队指挥和部队协同的科学,也是这种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战术基本上是进攻战术,强调提高进攻能力,增强火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在“闪击战”理论指导下,强调突然发起进攻,集中兵力兵器实施快速突破,不停顿地向对方纵深迅猛机动、达成合围,形成了以装甲部队、摩托化部队和战术空军紧密配合、相互支援为基础的合同战术。80年代后期,又强调防御不仅仅是防守行动,也包括局部的进攻,运用兵器打击对方纵深。主要特点是:(1)集中兵力火力于重要地点和方向。特别是强调迅速转移炮兵、航空兵火力,当兵力处于劣势时,通过机动、奇袭和欺骗取得局部的优势;注重节约使用兵力。德军战术德军称战术是“战斗中部队指挥和部队协同的科学,也是这种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战术基本上是进攻战术,强调提高进攻能力,增强火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在“闪击战”理论指导下,强调突然发起进攻,集中兵力兵器实施快速突破,不停顿地向对方纵深迅猛机动、达成合围,形成了以装甲部队、摩托化部队和战术空军紧密配合、相互支援为基础的合同战术。80年代后期,又强调防御不仅仅是防守行动,也包括局部的进攻,运用兵器打击对方纵深。主要特点是:(1)集中兵力火力于重要地点和方向。特别是强调迅速转移炮兵、航空兵火力,当兵力处于劣势时,通过机动、奇袭和欺骗取得局部的优势;注重节约使用兵力。力争先机制敌。制定有预见性的计划,及时查明情况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积极地采取行动。(3)强调尽一切努力奇袭对方。奇袭时要隐蔽企图,在对方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和方法进行,同时采取伪装和欺骗措施,加强侦察和警戒,防敌火力突击。(4)强调火力和机动相结合,有效地发挥部队战斗力。对航空兵火力和地面火力实行统一指挥,形成重点,迅速转移或集中,保障机动;并通过地面和空中快速机动,取得兵力对比优势,增强突击力。(5)多种手段结合运用。防御时,实施机动防御或依托阵地防御,在对方主攻的地域,捕捉战机,以部分兵力实施短促攻击或迟滞。进攻时,选在对方的弱点及便于机动的地形上,集中优势兵力,通过机动的速度和方向以及火力发挥效果。在迟滞行动中要有足够的纵深地区,以火力结合障碍物和机动,进行伏击或阻击敌人,尔后适时后退,与敌脱离接触。步兵战术步兵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步兵战术基本原则和组织实施战斗的方法,主要涉及战斗部署、战斗指挥、协同动作、战斗行动、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基本要求是:积极消灭敌人,严密组织防护;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重点部署兵力,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灵活使用和变换战术,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密切协同,主动配合;充分准备,全面保障;英勇顽强,连续作战。横队战术公元前4世纪产生的以横队队形进行战斗的方法。源于方阵中的长矛横队和轻步兵横队。公元前331年,马其顿军队中的重步兵都编为半方阵,战斗时散开成横队作战。罗马军团时期,横队基本队形有两列,第一列为长矛兵中队,第二列为主力兵中队,后备兵中队在其后配置,骑兵位于军团的两翼。战斗时,第一列抵御对方方阵的攻击,第二列用于疲惫敌人,后备兵最后夺取胜利。罗马军团用横队战术打败了敌人,称霸达100多年。线式故术17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以线式队形进行战斗的方法。15世纪后期,在摩里茨统帅的荷兰军队中就有了线式战术的雏形。17世纪上半叶,由于火枪火炮的改进,弹壳、装弹铁探条和药包、霰弹、爆炸弹的使用,使枪炮装填大为简便,威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军队火器的比例显著增加,火力成为决定战斗胜利的重要因素。为使尽可能多的武器进行射击,最大限度地减少敌火造成的伤亡。战斗队形的纵深继续缩小,正面进一步增大,从而形成了线式战术。战斗时,部队一般展开成二至三线,火炮先行远射,掩护步兵推进,距敌150~200米时火枪开始射击,最后以步兵冲锋解决战斗。线式战术一直运用到18、19世纪之交时,才被散兵线战术所取代。纵队战术18世纪末产生的以纵队队形进行战斗的方法。18世纪末,火枪、火炮的射程增大,部队的机动力提高,西欧各国军队相继采用纵队战术。战斗时,运用纵队战斗队形,各团、队之间保持恰当距离,步兵、骑兵配合作战,实施火力与机动结合,采取迂回包围、穿插分割战法。纵队战术使用到1870年普法战争后,随着火器性能的发展,纵队战术逐步被散兵线战术所取代。散兵线战术19世纪后期产生的以散兵线队形进行的战斗方法。能在各种地形、各种类型战斗中实施,较灵活地机动兵力或火力,使火力与突击、火力与机动相结合。19世纪60年代的线膛枪炮装备到军队,战斗中部队由纵队成疏开队形接近敌人,到达步枪射程之内,展开成散兵线,利用地形向前跃进,炮兵以超越射击对敌人进行炮火准备,尔后步兵发起冲击。冲击中步兵以密集的步枪火力掩护自己,杀伤敌人。机动战术快速移动兵力进行战斗的方法。通过广泛机动兵力,突然插入敌人战斗队形的纵深,向敌人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达到短时间粉碎敌人的目的。骑兵出现于战场后,作战时,以其快速机动的能力,运用迂回、袭击或诱击等方法,对敌翼侧或后方实施突击,并与正面的步兵突击相结合,在关键性的时间,以突然的行动,获得突出的战果,形成了机动战术的雏形。17世纪中叶,法军在阿萨和洛林地区发动的冬季战役中,将兵力隐蔽分散成小股,又利用恶劣的气候条件,迅速集中,突然插入德军战斗队形,击败德军,并提出了机动战术的概念。海军在帆船时代末期和蒸汽舰时代海战中,编成数个能独立行动的舰队,从机动、穿插、分割敌舰战斗队形,牵制其一部,包围其另一部,集中火力打击被围敌舰,再以优势炮火各个歼灭。20世纪20年代,苏军进一步发展了机动战术,并写入1929年工农红军野战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针对战场实际情况,广泛机动兵力,突然插入敌人纵深,大量歼灭敌人,并把作战中灵活运用战术,称机动战术。“蘑菇”战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运用的一种战法。在强敌进攻时,利用有利的人民和自然条件实施机动,反复与敌周旋,将敌拖得精疲力尽,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缺粮的程度,然后寻机攻击,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这是毛泽东1947年4月在《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中提出来的一种战法。1947年3月,西北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以小部兵力与敌周旋,将敌主力诱至安塞(今延安西北),主力埋伏于延安东北的青化砭地区,国民党整编第31旅旅部率一个团进入该地区后,突然出击,将敌全部歼灭。以后,人民解放军运用这种战法,连续取得羊马河、蟠龙战役的胜利。毛泽东称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应向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说明,我军此种办法是最后战胜敌人必经之路。”猛虎掏心战术亦称掏心战术。首先歼击敌军首脑机关打乱敌军部署的战斗方法。是刘伯承根据战斗实践总结概括的一种战法。目的是打乱敌人指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歼灭敌人。1946年11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在滑县上官村战斗中,首先选定国民党军104旅首脑机关开刀,结果歼敌旅部及一个团,生擒旅长、副旅长。撞击战术用舰首冲撞敌舷的海战方法。是公元前5世纪桨船时代继接舷战之后出现的一种战术。通常先以机动战术,打乱敌舰船队形,尔后用加固的舰首金属撞角,向敌船侧撞击,使敌舰船失去战斗力。撞击不成功,则转入接舷战。这种战法,可以充分利用航海技术和舰船机动力的优势。公元前480年,希腊舰队在萨拉米斯海战中,成功地用撞击战术打败了波斯舰队。帆船时代,舰船的机动受风力影响和装备了火炮,这种战术较少使用。19世纪下半叶,装甲舰出现以后,一度又恢复使用,奥地利舰队在1866年的利萨海战中,曾撞沉意大利旗舰。随着舰炮的发展,导弹的使用,撞击战术只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接舷战战术用船舷靠近敌船舷进行近距离格斗的方法。是古老的一种海战方法。通常由进攻的舰船靠近敌船舷侧、钩住敌船,由士兵跳上敌船,进行白刃格斗,杀伤人员,俘获敌船。可以充分发挥海军士兵的勇敢精神和战术技能。1661年,中国抗倭名将郑成功率领舰船收复台湾的海战中,在先使用火炮轰击荷兰舰船后,继用接舷战战术,打败了荷兰舰船。17世纪以后,随着舰炮威力的增大和舰船机动性能的提高,接舷战战术遂被战列线战术所取代。战列线故术舰队以单纵队战斗队形实施海战的方法。是18世纪海上战斗的一种主要战法。通常是将舰队的各舰船编成单列纵队,抢占上风位置航行,再根据情况,将舰船与敌舰靠近到火炮射程内,取与敌舰平行的航向运动,尔后由各舰分别对指定目标实施炮击,直至分出胜负或一方撤离为止。由于帆船机动受风力影响,舷炮的射程又较近,不便于集中火力歼灭敌舰船,到19世纪初,就被机动战术取代。舷炮战战术以数艘舰船排成单列纵向战斗队形,用舷炮轮流射击敌舰的方法。是帆船时代的一种战法。可以充分发挥舰船舷炮的威力,有力的攻击敌舰艇。1588年英国舰队在英吉利海战中,曾用这种战术给西班牙舰队以沉重的打击。随着帆船吨位的增大,舷炮数量的增多和威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战列线战术。舰艇机动战术以舰队机动分割歼灭敌舰队的海上战斗方法。是帆船舰队时代末期海战的主要战法。舰队编成数个独立行动的纵列编队,以果断的穿插行动,割裂敌舰队的战斗队形,包围一部,牵制一部。集中火力先歼被包围的敌舰或敌指挥舰,再逐个歼灭被牵制的敌舰船。这种战法,便于集中火力,特别是在歼灭敌指挥舰后,可使敌指挥瘫痪,精神受到震撼,难以形成有组织的抵抗。英国舰队曾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采用,有效地打败了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战术学概论》战术理论著作。齐正钧主编。1986年11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8章20万字。阐述了战术的形成和发展、战场条件对战术的影响、合同战术基本原则、作战指挥、进攻战斗、防御战斗、战斗保障等问题。揭示了战术发展和战斗指导的一般规律。是一本学术性较强的军事基础理论著作。《战术学基础》战术理论著作。李成祥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委托大连陆军学院编写,1987年12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在1986年7月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和修改,全书共9章23万余字。分为战术学的基本构成、战术学的形成发展、战斗类型和战斗样式、现代战斗特点、现代战斗基本原则、战斗要素及其运用、现代条件下的战斗指挥、战场移动、战斗勤务等9章。详细地阐述了战术学的起源和发展,研究的对象、范畴、任务和内容,与战略学、战役学以及其他军事科学的关系,揭示了战术的形成和发展,现代战斗的特点、基本要素,攻防战斗的各种样式和指挥原则,指挥战斗的一般规律,以及对指挥员的基本要求。此外,对组织战斗保障、后勤保障、技术保障,战场管理,行军输送等问题,也作了具体的阐述。是一本学术性较强的战术基础理论著作。《合同战术学》战术学著作。石侠主编。是陆军指挥学院根据总参谋部军训部赋予的任务编写的,1989年5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12章32万余字。分为绪论、合同战术的形成和发展、战斗一般规律、战斗原则、战场环境、战斗力量、战斗指挥、战术机动、进攻战斗、防御战斗、遭遇战斗、战术后勤等12章。阐述了合同战术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研究方法,合同战术的形成与一般规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同战术的形成与发展和战斗指挥的特色。战斗原则的基本属性与使用,战场环境对战斗行动的影响,战斗力量的产生、发展、运用和协调,现代战斗指挥的特点、要求,攻防战斗、遭遇战斗的组织指挥,以及后勤保障、技术保障的特点、方法。揭示了合同战斗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理论。是一本学术性较强的军事基础理论著作。《陆军合同战术学》战术学著作。贾树德主编。是军事教育学院根据总参谋部军训部赋予的任务编写的。1988年12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7篇32章,33万余字。分为总论、指挥、进攻、防御、移动、保障、战时的政治工作等7篇。通过阐述现代陆军合同战术的主要特点,未来合同战术的发展趋势,合同战斗的基本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战斗的指挥系统、指挥方式和指挥过程,战斗中的谋略运用,攻防战斗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行动,以及对组成战斗保障、后勤保障、技术保障,战时政治工作等内容,揭示了陆军合同战术的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一本学术性较强的军事基础理论著作。日《战术学》日本论述陆军战术的著作。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教学为将者之书”。由日人稻村新六参订,细田谦藏译述,中国郑孝怪、孟森校。南洋公学译书院印,明治二十九年(1897)增订出版。全书共3卷13篇,分为:用兵要旨,战术公例,诸兵战术,诸兵联合,命令报知,行军驻军警戒侦探通法,行军,驻军,警戒队,侦察法,战斗,局地战法,特外回旋等,并附插图52幅。阐述了战争的宗旨,兵学的含义,战斗的分类,步骑、炮、工诸兵种的特点,战斗时的阵式和战术,诸兵种协同战斗的法则,攻防战斗的组织实施、奇袭、掩击、设伏、遮断敌后路以及开展游击行动的组织实施等内容,对研究日军战术的发展、演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日《作地理论入门》日本陆上自卫队论述作战理论的著作。由日军中将山田积昭主持,鬼泽、野副、山之内、富泽等教官撰写,1969年日本田中书店出版,1975年又补充再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根据1975年版作了翻译,战士出版社1982年8月出版,内部发行。日本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修亲会会长、陆军中将田中象二写了前言,介绍给青年军官研究战略、战术的参考书。全书分:序论、战斗力的含义及特点、战斗力的组织与协调、战斗力的集中,对敌人战斗力的利用,主动,战斗力的界限,特殊地形条件下的作战等7篇24章。具体讲解了作战理论的性质,战斗力的含义及原理,战机与奇袭,正面战斗与纵深战斗,牵制与打击,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分进合击与各个击破,包围与突破,抗登陆与反空降作战,对敌人战斗力的利用,战场上的歼灭战、遭遇战,阵地外的决战和后方遮断,战局的转折、估计,反攻、追击、退却,以及山地作战,江河战斗,夜战等理论。同时,还列举了世界战史上的一些著名战例,并配以经过要图和作战原理示意图,对研究战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前苏《战术》战术著作。前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教学参考书。伏龙芝军事学院原院长拉济耶夫斯基大将主编。参加撰写的有军事科学博士、教授普罗霍罗夫中将等5人。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局1970年出版。撰写目的是帮助读者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战斗经验。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诸兵种合成兵团的编制和战斗能力,进攻战斗、遭遇战斗、防御战斗的组织与实施。书中大量引用了步兵师、机械化军和坦克军的战例,而且主要是苏联国防部档案馆保存的文献和战时的经验总结材料。作者认为,诸兵种合成兵团与部队编制的不断改进,是为了完成战斗任务、提高兵团的机动力和改进对部队的指挥。编制和战斗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战斗行动性质、武器装备的供应能力和新战法的运用。进攻战斗的目的是攻占重要地域和歼灭敌人,战斗指挥的要求是果断、灵活和不间断。指挥员决心的重要内容是战斗部署。诸乓种按目标、地点和时间协调一致行动是获胜的重要因素,侦察、对坦克防御和对空防御是最重要的战斗保障,高速度进攻是彻底歼灭敌人的决定性条件,防御地带和战斗队形的确定、工程构筑、火力配系对防御的稳定性将产生巨大影响,加强侦察、警戒、防空、防化学和对坦克的防御能获取行动自由,反冲击在决定性的方向和时机实施。此书对于研究苏联军事学术,特别是诸兵种合同战斗的战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前苏《战术学》战术学著作。前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编著。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局1966年出版。撰写目的主要在于帮助读者学习和研究战术学。书中指出,苏联军队军事学术,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有三个组成部分,即战略学、战役法和战术学。战术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战斗。战斗是分队、部队、各军兵种兵团有组织的武装对抗。战斗可以在地面、空中和海上进行。地面战斗的目的,是歼灭敌人的战术部队,占领或扼守重要的地域。现代诸兵种合同战斗,通常是战役交战的一部分。有时为达到局部目的,战斗也可能在战役范围之外进行。战术学同军事学术其他两个分支一样,也分为一般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方面,在一般理论方面,战术学研究现代战斗的特点、组织与实施等一般问题,揭示以战术力量和手段进行战斗的规律,实施作战的原则与方法。在应用理论方面,战术学研究各种具体情况下战斗的组织与实施、各种战斗的全面保障、指挥以及战术规模和其他措施。苏联军队的战术学理论,是与红军一起发展起来的,只有刻苦学习和掌握战术原则、战术专著和战斗条令,才能进一步创造和发展战术学的理论,该书对诸兵种合同战斗的原理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决定合同战斗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武器、人员、战役法和战略对战术的要求,军事理论发展的水平。战斗中核武器威胁的作用最大,能对作战特点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化学武器、细菌武器、导弹、战术航空兵等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作战手段。现代诸兵种合同战斗的基本原则是:大量集中兵力、火力于决定性的方向;疏开配置参战部队;诸兵种的战斗行动协调一致;突然迅速地向敌实施连续攻击;组织全面可靠的战斗保障。进攻是主要的战斗行动,防御是被迫的、暂时的战斗。该书对研究战术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前苏《战术机动》战术著作。斯维尔德洛夫著,作者系苏军上校,历史科学博士。1982年前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社出版。撰写目的在于帮助军官掌握战术机动的理论,使他们能在进攻战斗和防御战斗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书分机动原则、进攻中的机动、防御中的机动三章,阐述了现代诸兵种合同战斗中战术机动的实质、样式、目的、准备和实施。书中引用了大量苏军卫国战争和现代演习的实例。作者认为:机动是战斗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部队在战斗行动过程中,为占领有利的敌对位置,以便实施坚决的突击,而向新方向和新地域进行有组织的运动,也包括战术导弹和常规武器实施的核突击和射击;机动是最重要的战术要素,通过机动可夺取和保持主动权,破坏敌军的企图,没有机动的广泛运用就不可能有指挥艺术,在使用核武器的条件下更是这样;机动的样式取决于行动企图,机动的目的、行动方向,以及机动实施的纵深了程序和顺序,最常见的机动是包围、迂回、包围与迂回的结合和退却;机动的成功因素是机动与战斗企图协调一致,指挥员及时定下决心和实施机动,周密组织和实施协同,组织全面可靠的战斗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作者认为机动在进攻战斗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在遂行各种主要任务时均可实施;机动的目的是迅速利用核突击和大规模集中使用常规武器的效果,将兵力集中到战果明显的方向上去扩张战果,将兵力从一个方向调向另一个方向,消灭敌防御枢纽部,合围敌人和迅速抗击敌反冲击。防御战斗中同样要实施广泛的机动,目的在于通过使用核武器和利用火力、第二梯队和预备队机动,在受威胁方向上迅速集结兵力,以击退敌优势兵力的进攻,改善态势和为反攻创造条件;防御中实施机动,通常只是提高个别方向上的兵力火力密度,而无须根本改变战斗队形,不必进行大规模复杂的机动。本书结束语中还指出,机动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机动的组织指挥,而且取决于部队的精神政治状况。书中部分使用了作者1967年出版的《诸兵种合同战斗中的机动》一书中的材料,对于战术理论研究和作战训练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前苏《进攻》战术著作。西多连科编。作者系苏军上校、伏龙芝军事学院教员。1970年前苏联国防部出版局出版。撰写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军官扩大战术方面的知识。作者认为火箭核武器装备军队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进攻的特点、方法和样式。在使用核武器条件下,进攻的特点是战斗极其坚决,机动性高,空间规模大,速度快,昼夜不停地作战,情况变化急剧。为达成进攻目的,首先要以核武器及其他武器的强大火力消灭敌人基本集团和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并以坦克、摩托化步兵在航空兵、空降兵协同下,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进攻,大胆突入敌翼侧后方,消灭敌人。作者还认为火箭核武器出现后,作战性质和方法主要的变化是:集中的原则主要是在主要方向集中主要火力,首先是核火力;进攻行动首先必须与核突击协调一致,充分利用核突击效果;进攻一开始就实施机动;从突破敌防御战术纵深起就沿数个方向发展进攻;从行进问转入进攻是基本的进攻方法;进攻中广泛使用空降兵;夜间战斗行动更加频繁。在使用核武器条件下,进攻战斗的任务纵深和正面都将明显增大。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战斗队形的编成,都要求能够最有效地使用核武器并充分利用其突击效果。与敌人战术核武器作斗争已成为战斗行动的主要内容,只有综合使用所有兵力兵器才能完成这一任务。《进攻》出版后受到一些西方国家军界的重视,对于研究核条件下的进攻作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综合用语二、综合用语战术原则进行战斗的准则。反映战斗的客观规律,是一切战斗行动的基本依据。源于战斗实践,并以最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区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基本原则是根据战斗基本规律和军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抽象程度高、稳定性强、适用面广。具体原则,则适用于不同类型、样式的具体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吸取了古今中外战术原则的合理成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反映以劣势装备军队战胜优势装备敌人规律的战术原则。具体反映在建国后正式颁发的战斗条令、战斗概则中。80年代,颁发的第三代条令,把战术原则概括为:(1)知彼知己,因势制敌。(2)消灭敌人,保存自己。(3)集中兵力,各个歼敌。(4)战必有备,不失战机。(5)巧布兵力,发扬火力。(6)协同一致,合力破敌。(7)力争主动,灵活机动。(8)出其不意,突然打击。(9)力求夜战,注重近战。(10)勇敢顽强,连续作战。(11)作战保障,周全严密。(12)利用战隙整顿休息。运用战术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切忌机械搬用。战术手段达到某种作战目的而采取的战术性方法和措施。在不同的战术理论指导下,产生不同的战术手段。受武器装备、作战任务、地形等条件制约。进攻战斗以消灭敌人、攻占敌阵地为指导思想,通常采取穿插分割、迂回包围、各个歼敌等手段;防御战斗以坚守阵地为指导思想,通常采用兵力、火力、障碍、阵地相结合,以阻击、反冲击、反击等抗敌进攻。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对抗已渗透到作战的指挥、控制、通信、情报。制导、伪装等多个领域,开始由战斗保障升格为战术手段。战斗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作战对象,灵活运用不同的战术手段,以争取战斗的全胜。战术价值指事物对战斗起作用的份量。如地形的战术价值、武器装备的战术价值、某一作战方案、计划的战术价值,某一战斗行动的战术价值。战术价值高,对战斗的作用就大。衡量战术价值受时间、地域和战斗性质影响,因指挥员的战术水平高低和审视的角度不同而异。衡量战术价值要从战斗全局出发,衡量某一具体事物的战术价值,需有客观的、全面的、辩证的观点。有时对局部、暂时而言,具有较高的战术价值,而从全局、长远来看则不然。战术地幅战术兵团部队、分队配置、展开和进行战斗的范围。是战斗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通常以公里为计算单位,其大小直接影响战斗力的发挥,过大,则使兵力分散,易被敌各个击破;过小,易使己方的兵力过于拥挤,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指挥员根据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数量,战斗样式,地理位置、交通情况等因素确定战术地幅的大小,并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现代战斗中由各种远距离打击兵器的广泛运用,大量坦克、步兵战车投入战场,防御地幅也增大,团一般增大到50~70平方公里,师增大到240~40D平方公里。战术纵深战斗部署的全纵深。即战斗任务要求达到的纵向深度。有进攻战斗纵深和防御战斗纵深。通常以公里为计算单位。其大小取决于作战企图、战斗类型、战斗编成、该方向的重要性、地形条件等因素。战术纵深通常由上级确定,也可根据战斗类型、样式、敌情、地形和战斗编成确定。确定战术纵深,要便于兵力火力机动,便于实施突击、反击或歼灭空降之敌;利于疏散配置兵力兵器,减少敌火力杀伤;利于组织各兵种、各部队间的协同动作。前苏军规定师担任进攻任务时的纵深一般为50公里,在平原、中等起伏地对弱敌进攻时,可达80公里。战术要地对战斗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地域。是敌对双方必争必守的地方。如进攻必经通道、重要的村镇、制高点、交通枢纽,防御必须坚守的要点等。战术要地地位重要,作用大,依据战斗所赋予的任务,必须有一定的可控地幅;有利于防守,也利于发展。防守时,能支撑阵地,以点制面,便于部署兵力兵器,发扬火力,稳定防御;进攻时,有利于扩张战果。战术后方战术兵团、部队后方机构配置的地域。主要任务是向前线供应军需给养、武器弹药和装备器材,实施卫生、技术保障。战术兵团、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大,战术后方常随着战线转移而变化。战术后方由战术兵团、部队的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统一指挥,通常依靠战役后方,必要时取得战略后方的支援,尽量发挥本地域内各种力量的作用,保障作战的需要,刘伯承曾形象地说,军队后方有如大树,战略后方如同树干,是不动的;战役后方有如树枝,是半动的;战术后方有如树叶,是全动的。现代战争,袭击、破坏战术后方,成为作战中的常用手段,要加强战术后方的防卫能力,特别是防空能力,以提高对战斗的支援能力。战术武器压制和摧毁对方战术纵深目标的武器。包括遂行战斗任务的战术兵团、部队、分队本身使用的武器,如枪械、火炮、坦克和其他装申战斗车辆、爆破器材、作战飞机、战斗舰艇、鱼雷、水雷等。还包括上级加强战术兵团遂行战斗任务的武器,如火箭、导弹、化学武器等。战术核武器是指毁伤对方配置在战术纵深内的目标的核武器,在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军队中,战术核武器包括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带有核战斗部的各种阻击导弹、航空导弹和航载导弹,战术空军中带核弹的飞机和直升机,发射核弹的火炮、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炮和鱼雷以及核地雷等,其核弹当量可达数十万吨。有的国家把使用战术核武器看作是进行“有限”核战争的一种手段。战术单位能独立遂行战术任务的编制单位。陆军的军、师、旅、团、营均是战术单位。现代战术单位,具有一定的攻击、防护能力,火力支援和保障能力,能在各种条件下实施攻防战斗。如陆上战斗的基本战术单位——营,人数为500~1000人不等,能独立遂行战斗任务。前苏军摩托化步兵营辖3个摩托化步兵连以及火力支援、防坦克、通信、技术保障分队,编390人。美、英军的营编有较多的战斗支援和勤务保障分队,具有独立、持续和机动作战能力,成为战斗的基本单位。战术兵团遂行战术任务的师、旅和临时编成的相当于师、旅的部队。由各兵种、各专业兵加上保障和勤务部队、分队组成,具有合同作战的能力。能在上级编成内,在各种地形、条件下遂行各种战斗任务,也可独立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师为基本战术兵团。有的国家军队的战术兵团也包含集团军。前苏联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将陆军军、步兵军、机械化军、坦克军、骑兵军,有时还有水面舰艇、潜艇分舰队称为战役战术兵团,既能遂行战役任务,又能遂行战斗任务。由各兵种、各专业兵加上保障和勤务部队、分队组成,具有合同作战的能力。能在上级编成内,在各种地形、条件下遂行各种战斗任务,也可独立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师为基本战术兵团。有的国家军队的战术兵团也包含集团军。前苏联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将陆军军、步兵军、机械化军、坦克军、骑兵军,有时还有水面舰艇、潜艇分舰队称为战役战术兵团,既能遂行战役任务,又能遂行战斗任务。战场两军交战的场所。包括陆地、海区及其上空。对战斗的组织与实施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人类战争史上,凭借战场的有利条件,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的战例是很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历来把有利的战场作为打歼灭战的重要条件。现代条件下作战,战场范围扩大,立体性增强,受地形条件的制约减弱,对战场建设的要求提高。要求指挥员认真地勘察战场,加强战场建设,包括构筑工事,加强通信设施的建设,修筑道路,储备弹药、油料、粮食、药品等物资。战场勘察对作战地区或预定作战地区进行调查、探测和研究的活动。是战场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目的是查明情况,为制定作战方案和进行战场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要求全面而有重点的组织实施。通常编成一个组逐点逐次进行,也可编成若干组分点同时进行。勘察前,一般由指挥机关拟定勘察计划,进行必要的物资、器材准备,组织警戒、伪装、通信联络和车辆等保障。勘察中,主要查明战区内地形、交通、通信、工程和后方设施,人力和物力动员量以及社情、民情、水文、气象等情况,并分析判断敌人在该地区的可能行动。勘察后,须对查明的情况进行整理、归档、储存,以供查阅和调用。保障。勘察中,主要查明战区内地形、交通、通信、工程和后方设施,人力和物力动员量以及社情、民情、水文、气象等情况,并分析判断敌人在该地区的可能行动。勘察后,须对查明的情况进行整理、归档、储存,以供查阅和调用。判断情况亦称情况判断。对完成作战任务有关条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目的是为定下正确决心提供依据。在组织准备战斗时,通常判断情况是指挥员的一项工作内容,在了解任务的基础上,判断敌情、我情、友邻、地形、气象、水文等情况。在实施战斗时,指挥员对战场上发生的各种情况,特别是对敌情变化的情况,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加上自己方面的情况,构成判断,定下决心,实施不间断的指挥。传统战法在长期作战实践中形成、有利于发挥部队本身长处的作战方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国内外敌人的传家宝。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武库,创造了一套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传统战法,如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实行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相结合的作战形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迂回包围,近战、夜战等。战斗方法,需要根据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情况,不断丰富发展,不同的部队,由于经历了不同的战斗实践,传统战法中的具体打法,也有不同内容。集中兵力将主要兵力兵器在一定时间内集中使用于一定目标或方向。是夺取和保持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手段,也是达成歼灭战的物质基础。实质是改变力量对比,形成和保持对敌优势,以众击寡,克敌制胜。基本要求是: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主要作战方向,反对平均使用兵力。方法通常有:(1)提前集中。于战前将部队隐蔽集结和部署,待敌而歼。(2)向心集中。预先部署在各个方向上的兵力向同一目标进击,边作战边集中。(3)逐次集中。根据作战任务,将部队分成若干梯队,按进入战斗的先后顺序,逐次增强力量。集中兵力必须从战场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的程度要根据敌情、地形、任务等具体条件而定。进攻作战通常集中数倍于敌的兵力,在保证足以制胜、速决全歼敌人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兵力,形成合理优势。防御作战通常难以在总体上形成对敌优势,但须贯彻重点设防,重点守备的原则,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主要方向、重要地域和要点,并控制有力的预备队,形成有利的兵力兵器对比,以粉碎敌人的连续攻击。必要时,可在局部形成短时间的对敌优势,以攻势行动赢得对防御全局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现代攻防作战中贯彻集中兵力的原则,不但要考虑在兵力数量上形成对敌优势,还要力求在技术兵器上和火力上形成足以克敌制胜的优势。迂回包围绕向敌人侧后,配合正面部队围歼敌人的作战行动。是达成歼灭战的重要手段。担任迂回包围的部队通常于正面部队发起攻击前或同时,利用敌人防御翼侧或间隙,隐蔽、迅速地绕向敌人侧后,夺占要点,断敌退路,实施侧后攻击,配合正面部队围歼敌人。主要特点是:情况不甚明了,边打边前进,在敌纵深独立作战,情况复杂多变,后勤、技术和道路保障困难。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迂回路线和终点,力求便于隐蔽、运动和从侧后攻击敌人;(2)迅速、隐蔽的行动,不犹豫、不恋战,以达出奇制胜;(3)迂回包围与正面攻击协调进行。(4)给担任迂回包围的部队以必要的加强和提供及时而可靠的火力支援和保障。随着军队机动力的进一步提高,迂回包围将成为进攻作战广泛采用的一种作战行动和手段,并在战场的较大范围内实施。歼灭战的重要手段。担任迂回包围的部队通常于正面部队发起攻击前或同时,利用敌人防御翼侧或间隙,隐蔽、迅速地绕向敌人侧后,夺占要点,断敌退路,实施侧后攻击,配合正面部队围歼敌人。主要特点是:情况不甚明了,边打边前进,在敌纵深独立作战,情况复杂多变,后勤、技术和道路保障困难。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迂回路线和终点,力求便于隐蔽、运动和从侧后攻击敌人;(2)迅速、隐蔽的行动,不犹豫、不恋战,以达出奇制胜;(3)迂回包围与正面攻击协调进行。(4)给担任迂回包围的部队以必要的加强和提供及时而可靠的火力支援和保障。随着军队机动力的进一步提高,迂回包围将成为进攻作战广泛采用的一种作战行动和手段,并在战场的较大范围内实施。量敌用兵针对敌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恰当地使用兵力并采取相应的战法制胜敌人。是一个思维决策的过程,是按照实际情况确定打法的一种指挥艺术。目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和采取不同的战法,各个歼灭敌人。包括量敌、量己和利用相应的战法。量敌,要准确估量敌人的总体数量、战斗力、作战特点和作战意图,可能采取的战法等;用兵,要恰当地确定打不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打,打哪一部分敌人,使用哪些兵力,采取什么战法歼灭敌人等问题。拣弱的打选择较弱的敌人首先攻歼。是选择攻击目标的原则之一。弱敌一般指数量少、装备差、士气低、纪律不严、缺乏训练、补给中断、突出冒进、孤立无援、疲惫、懈怠、指挥****力弱,或敌所处态势不利,地形、阵地条件不良等。要通过侦察,查明当面之敌的具体情况,选准弱敌。先歼弱敌,易于达成速战速决;弱敌歼灭后,可以改变力量对比,强敌也会变弱,为再次歼敌创造条件。攻其不备在敌人没有防备时突然对其实施的攻击。通常采取各种欺诈手段,使敌人疏于防备。主要做法是秘密突然攻击,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使敌松懈疏忽,打敌措手不及。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第769团利用敌人对阳明堡飞机场疏于防备的机会,夜间秘密潜入日军在晋北战场上设置的机场,突然袭击,击毁日军停在机场上的24架飞机,创造了步兵击毁敌人大量飞机的战斗范例。出奇制胜以超乎常规的战法制服敌人。是重要的作战原则之一,也是指挥艺术的重要内容。可予敌重大杀伤,使其意志沮丧,失去有组织的抵抗能力,丧失优势和主动,从而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奇兵制胜,贵在用谋、巧择战机,有效地乘敌之隙。基本方法是:掌握敌人行动规律,善于发现和利用敌人的弱点和错误;采取保密、伪装和欺骗措施,切实隐蔽行动企图;运用多种手段,引诱、迷惑敌人,造成其错觉和不意;利用夜间和不良天候条件,以及有利地形突然实施攻击,打敌措手不及。先机制敌率先抓住战机克敌制胜。是作战指挥的原则之一,指挥艺术的重要表现。目的是充分利用稍纵即逝的战机,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先机制敌,必须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基本要求是:(1)预有计划和准备。战前,认真分析和科学预见作战的可能进程和发展,快速、周密地做好战斗准备。(2)洞察战场情况,及时捕捉战机,果断定下决心,实施高效指挥。先机制敌率先抓住战机克敌制胜。是作战指挥的原则之一,指挥艺术的重要表现。目的是充分利用稍纵即逝的战机,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先机制敌,必须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基本要求是:(1)预有计划和准备。战前,认真分析和科学预见作战的可能进程和发展,快速、周密地做好战斗准备。(2)洞察战场情况,及时捕捉战机,果断定下决心,实施高效指挥。快速反应,先敌行动。对作战情况迅即作出恰当处置,指挥部队快速行动,乘敌不备或尚未作出反应,突然打击,使其猝不及防,疲于应付。为不失战机,有时即使部队准备不足,也应指挥其迅速投入战斗,边打边准备。声东击西造成攻击一方的假象而突击另一方。是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目的是使敌人产生错觉,达到攻其不备,速战速决。方法是先在与自己行动意图不同的方向上示形佯动,欺骗敌人,或采取其他战术手段,造成向该方向攻击的假象,尔后乘敌不备,按自己真实的意图行动,打敌措手不及。中国春秋末期的吴越笠泽之战,越军先向行动企图不同的方向两翼佯攻,引诱吴军分兵,然后集中主力从中央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打败吴军。冷枪冷炮单枪单炮或少数枪炮突然进行的零星射击。是运用火力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杀伤、扰乱敌人,限制其行动。通常在敌对双方对峙或接触的情况下,选择优秀射手,抓住有利时机和重要目标,乘敌不备时实施。开展冷枪冷炮活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近两年与敌对峙防御中,各部队普遍开展冷枪冷炮活动,大量歼灭了敌人。实施时,应掌握敌人行动规律,周密组织,充分准备,力求隐蔽、突然。隐真示假把真实情况和意图隐蔽起来,把假象暴露给敌人。目的是欺骗、迷惑、调动敌人。通常采取伪装、欺骗等手段进行。主要是利用有利地形和天候,采取人工遮障、迷彩伪装等手段隐真;以模型、音响、发音器材和筑城技术设置假目标,结合兵力佯动、火力佯动、电子佯动示假。中国战国时期的马陵之战,孙膑用减灶退兵示弱,隐真示假,制造假象,诱庞涓就范,待其进入预定设伏地区时,突然攻击获胜。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迅速歼灭敌人。目的是充分利用有利态势,迅速解决战斗。一般通过集中兵力,在局部造成压倒敌人的优势。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作战目标和攻击方向,通常主要攻击方向指向敌要害和薄弱部。(2)把握战机,迅速、突然攻击,充分利用战场有利态势,乘敌麻痹、懈怠,快速接敌,迅猛攻击。(3)巧妙运用战术,灵活采取袭击、伏击等战法,大胆穿插分割、迂回包围敌人。(4)实施高效、灵活、不间断的战斗指挥。持重待机掌握主力等待有利的战机。是作战指挥的原则之一。目的是有效保存力量,待机而动,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地点予敌决定性的打击。通常在无有利战机或无取胜把握时采用。主要做法是将主力集中、隐蔽在预定地区,造成有利态势,引而不发,待敌人进到预设战场,便于将其歼灭时再出击;主动退让,耐心、沉着地等待,让敌人冒进或突出,或产生过失,出现有利战机时,突然将其歼灭。持重待机是一种指挥艺术,需要有耐心,不为敌人挑衅而动摇,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战机,持重才有意义,才能最终消灭敌人。白刃格斗亦称白刃战或肉搏战。敌对双方人员使用刺刀、枪托以及匕首等进行的拚杀搏斗。是勇敢、顽强的表现。通常在双方交战不便于射击或在弹药消耗殆尽之后进行。需要有英勇的战斗精神、坚强的体力和熟练的技术。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1纵358旅714团在瓦子街东南山进攻战斗中,在争夺敌第2号阵地的关键时刻,就是靠白刃格斗取胜的。该团6连4班长靠白刃格斗一人刺死敌7人,成为全国著名的战斗英雄。独立作战在得不到上级及时指示和无友邻配合的情况下,单独遂行任务的作战行动。通常是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作成条件艰苦,给养、保障困难。基本要求是沉着、冷静、不畏艰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分析敌我形势和利弊条件,根据上级总的意图,机断行事,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担任阻援任务的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第28师,在任务艰巨、准备仓卒、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指挥员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按上级总意图,独立作战,适时果断改变主要防御方向,集中兵力扼守阵地,及时实施反冲击,挫败了国民党军的进攻,为野战军主力聚歼该敌十余万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先发制人先敌发动进攻战胜对方。是获取主动权的方法之一。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打乱敌人的计划和部署,使其失去平衡,从而获得先机之利。先发制人的关键,在于及时抓住战机,出其不意地实施首次打击。基本要求是:客观分析敌我态势、利弊条件,找出敌人的薄弱环节;及时抓住敌人麻弊、懈怠、准备不周等有利时机,快速机动和准备;集中优势兵力,正确选择攻击目标和方向;切实隐蔽行动企图,突然发起攻击;适时转用兵力,保持主动。后发制人在敌对双方斗争中,先退让一步,待敌方弱点暴露后或己方处于有利态势时,再采取攻势行动战胜敌人。是弱军战胜强军的有效战法。实行后发制人的作战指导,既要后发,又要制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强敌进攻面前常用的战法。基本做法是:避免不利条件下的大规模作战行动,保存有生力量;科学预见和谋划,有步骤地不断减杀和削弱敌人力量;集中兵力于待机位置,持重待机;积极采取迷惑、欺骗敌人的行动,积极主动地创造战机;一旦时机有利,突然勇猛地打击敌人要害和弱点,各个加以歼灭。保守地方保卫与防守某一地区或城市。保守的地方通常对战斗进程与结局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上级的意图从全局着眼,充分准备,周密计划,构筑工事,保守城市时结合城市建筑构成永备工事。按上级指示,需长期坚守的地方,要顽强坚守,人在阵地在,与阵地共存亡;需保守一定时间的地区,坚守到预定时间后按上级指示转移。1946年4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为争取东北问题和平解决,在吉林省四平地区进行了四平保卫战,先后抗击国民党军10个师进攻,歼敌万余人。5月18日,按上级指示撤出战斗。孤军深入孤立无援的部队深入敌纵深。易被对方包围,且地形不熟,处境艰险,稍有不慎即陷入被动,是兵家作战之大忌。当需要深入敌纵深作战时,要周密计划,组织火力实施有效的支援,密切各分队之间的协同动作,力避造成孤立无援的态势。当敌人溃逃陷于混乱时,为不失时机地追歼敌人,在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也可孤军深入,独立作战,歼灭敌人。短兵相接敌对双方在近距离内的接触拚杀。在古代,短兵是指刀、剑一类的近身作战兵器。意思是两军士兵交错在一起,用刀、剑一类兵器进行激烈搏杀。特点是紧张激烈,要具有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战斗。现代战斗则指敌对双方在近距离内用枪械、手榴弹、刺刀等武器拼杀搏斗。要求勇敢顽强,力争主动,先机制敌。敌进我进亦称以进对进。敌向我方前进时,我向敌方前进的行动。是对付敌攻势行动的作战手段之一。能化被动为主动,不利为有利。通常采取避开敌人主攻矛头,绕到敌人的后方、翼侧,或搭乘直升机,深入敌纵深、后方,以袭击、伏击、破击、袭扰等战法,打击敌重要目标,削弱敌兵力、火力,破坏敌指挥和协同,配合坚守阵地的部队或正面部队粉碎敌人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时期,采取外线速决的进攻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时,多以敌进我进的方法实施,争取了主动,大量歼灭了敌人。敌进我进亦称以进对进。敌向我方前进时,我向敌方前进的行动。是对付敌攻势行动的作战手段之一。能化被动为主动,不利为有利。通常采取避开敌人主攻矛头,绕到敌人的后方、翼侧,或搭乘直升机,深入敌纵深、后方,以袭击、伏击、破击、袭扰等战法,打击敌重要目标,削弱敌兵力、火力,破坏敌指挥和协同,配合坚守阵地的部队或正面部队粉碎敌人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时期,采取外线速决的进攻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时,多以敌进我进的方法实施,争取了主动,大量歼灭了敌人。化整为零把集中的兵力分散使用。是游击作战、特种作战的用兵方法之一。通常因敌取守势,暂时无集中打仗可能,采取对敌实施宽大正面的威胁;在敌兵力薄弱地区,进行普遍的骚扰和破坏时;无法打破敌之围攻,为着减少目标脱离敌人时;地形或给养受限制时;在广大地区发动群众时采用。不论任何情况,当采取分散行动时,都需要保持较大的一部兵力于适当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分散部队需有明确的任务、行动的地区、时间,集合地点,联络的方法等,以便在必要时能迅速集中。集零为整把分散的兵力集中起来使用。是游击作战、特种作战的用兵方法之一。集零为整,多半是在敌人进攻之时为了消灭敌人而采取的,也有敌人在采取守势时,为了消灭某些驻止之敌而采取的。集中兵力并不是绝对的集中,而是指集中主力于某一重要方向和时机,对其他次要方面则派部分兵力,采取牵制、扰乱。实施集中时,要周密计划,明确集中的时间、地点,并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时机,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易暴露企图,过迟则贻误战机。封锁消息严密控制某一地区内的一切信息。是保守军事秘密、隐蔽行动企图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加强警戒,严密控制人员、车、船流动,严格控制使用各种通信手段。1931年4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粉碎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中,严密封锁消息,在人民群众支持、配合下,在敌人鼻子底下隐蔽达25天之久,尔后突然由西向东横扫,打垮了敌人“围剿”,取得了重大胜利。围点打援亦称围城打援。以部分兵力包围城镇或要点诱敌增援,以主力歼援敌于运动之中的战法。通常包围的目标是敌重要、敏感而又孤立薄弱的城镇或据点,围点的兵力要达到足以对防守之敌构成威胁的数量,并采取必要的攻击行动,迫敌增援。打援的兵力要部署在援敌必经之路翼侧,有利于歼敌的地形上,构筑工事,设置障碍,待援敌到达,突然发起攻击。围点打援要统一指挥,具体打法根据敌情而定,有时因敌情变化,也可以主力歼灭围困之敌。围点打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传统战法,济南战役中,中央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集中兵力,组成攻城、打援两个兵团。攻城兵团以6个半纵队,14万人组成,由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统一指挥。打援兵团由8个半纵队,18万人组成,由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从而保证了迅速攻克济南,全歼守敌。克济南,全歼守敌。阻敌增援阻止、迟滞增援之敌的作战行动。目的是保障主力歼灭被围之敌。通常,在敌可能增援的方向派出一定兵力预先占领有利地形,构成有一定纵深的阻击阵地,纵深梯次地部署兵力;周密计划组织火力,特别是反坦克火力和对空火力;构筑工事,设置障碍物,适时破坏便于敌利用的道路、桥梁,阻敌地面和空中的增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3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担任在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增援的任务。受命后一夜之间行进150里,比敌人早5分钟到达指定地区,并在两天之内抗住了敌人500多架次飞机、400多门大炮掩护,从两个不同方向、几个师兵力的轮番攻击,出色地完成了阻敌增援的任务。断敌退路切断敌人退却之路的战斗行动。目的是协同主力全歼敌人。通常运用兵力、火力机动和设置障碍物来达成。兵力可从地面实施穿插迂回或实施空中机动,在敌人可能退却的方向,选择能断敌退路的有利地形,构成对内正面,作纵深梯次部署。火力机动,通常应预先计划组织,在敌人可能退却的方向上,特别是敌必经的隘路、山垭口、桥梁和渡口等地段计划集中压制火力和多层拦阻火力。或在敌可能退却的必经之路设置障碍物,迟滞其退却。断敌退路是与敌人争速度、抢时间的行动,要快、要多种手段结合运用;并以顽强的抗击行动,配合主力全歼敌人。立体封锁从地面、水面和相应的空中切断敌人与外界的联系。造成敌人在该地区不能通行。通常根据上级意图,在指定的地区内,结合作战任务组织实施。在地面、水面主要以兵力、火力和设置障碍,封锁敌可能增援或退却的兵力,阻止敌进出地面、水面通道;在相应空中对敌飞机、直升机可能进出的航线上,建立对空封锁火力;对敌实施强烈的电子干扰和火力摧毁;或使用航空兵进行空中封锁。地面、水面的封锁,与其相应的空中封锁,要密切协同,主动配合,构成立体封锁的完整体系。稳扎稳打先站稳脚跟,再伺机进攻。是一种稳妥的战术思想,基本要点是巩固占领地域后再行动。通常要掌握优势兵力,牢牢控制主动权,逐步巩固,逐步推进。运用此战法,行动稳妥,便于各部队的协同,能有效防止被敌各个击破,但容易失却战机。现代条件下,作战节奏加快,战机稍纵即逝,组织实施时,要确实查明情况,周密计划,稳步推进,不为敌之佯动、伪装欺骗,避免被敌各个击破。齐头并进分数路同时向一个目标或方向平行推进。是一种稳扎稳打的战法。常在拥有优势兵力,握有主动权的情况下采用。目的是利用强大的兵力,以强击弱,速战速决。实施时,要正确地选择作战方向,隐蔽行动企图,巧妙地将战斗力集中在同一个方向;切实搞好协同,稳扎稳打,避免冒进突出,遭敌各个击破。长驱直入以锐不可挡之势迅猛地突入敌深远纵深。是机械化部队的一种作战方法。常是以优势的坦克部队,乘敌不备,或绕过敌人的坚守防区,大胆、坚决、快速地直插敌人腹地。一般对防御薄弱之敌进攻时采用,以便迅速瓦解敌人的防御体系,加快作战进程。实施时,选敌弱点和便于行动的路线,利用火力毁伤的效果,快速突破,迅速推进,坚决消灭沿途顽抗之敌,直插敌人纵深。推进时,要组织可靠的空中掩护,严密组织与其他进攻部队的协同动作,加强后勤保障。但是,长驱直入易造成孤军突出,为对方各个击破。种作战方法。常是以优势的坦克部队,乘敌不备,或绕过敌人的坚守防区,大胆、坚决、快速地直插敌人腹地。一般对防御薄弱之敌进攻时采用,以便迅速瓦解敌人的防御体系,加快作战进程。实施时,选敌弱点和便于行动的路线,利用火力毁伤的效果,快速突破,迅速推进,坚决消灭沿途顽抗之敌,直插敌人纵深。推进时,要组织可靠的空中掩护,严密组织与其他进攻部队的协同动作,加强后勤保障。但是,长驱直入易造成孤军突出,为对方各个击破。年4月,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时,采用每前进一定距离就暂时停止,查明情况,构筑必要的工事,站稳脚跟,然后再向前推进。分进合击亦称向心攻击。从较远距离分数路由不同方向对同一目标实施包围和攻击。可以快速、适时地集中兵力,形成优势。实施时,要有周密的协同计划,可靠的通信联络,以及准确的时间观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多采用远程奔袭、分进合击的方法,从不同方向迅速集中兵力,完成任务后适时分散,以劣势装备战胜了强大的敌人。重点攻击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对诸敌中的一部或数个目标中的一个实施攻击。能在局部形成绝对优势,保证在短时间内打开突破口,并为下一步歼敌创造条件。通常先攻击薄弱之敌,条件有利时也可先打强敌。对担任重点攻击任务的部队,给予较多的兵力、兵器,尤其是炮兵、航空兵和反坦克兵器的加强,编组强有力的预备队,建立纵深、立体、疏散而有重点的攻击部署,保障部队有连续攻击能力。战斗中,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广泛机动兵力、火力,造成并保持对敌优势,以便迅速全歼敌人。连续攻击不间断地对敌实施攻击。是积极歼敌的一种战术思想。无论何种样式的进攻战斗都可采用,通常在发起攻击后或纵深战斗中实施。目的是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迅速歼灭敌人。要求针对战场上的情况,及时提出明确的目标,适时修改预定计划,作好充分准备,并保持旺盛的斗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以多梯队对敌实施一波接一波的攻击。轮番战斗组织多支部队进行轮流替换的战斗。通常在战斗时间较长,己方兵力占优势或受地形限制等情况下采用。目的是使敌无喘息之机,或锻炼己方部队。组织轮番战斗时,事先要周密计划,明确规定轮流替换的时间、地点、任务和其他有关事项,并预告部队进行准备,组织干部到交班部队听取敌情和作战经验介绍,协商替换的有关事宜和进行现地勘察。部队进入阵地时,要搞好交接和互相掩护,防敌利用部队换班时机进行袭击。钳形攻击从两个方向对同一目标实施加钳子夹物形状的攻击。在敌防御阵地突出,两翼暴露或地形便于从两侧攻击时采用。实施时,通常以一部兵力正面牵制,以主要兵力组成两个突击集团,从预歼之敌的两翼或两个地段上实施有重点的钳形攻击。突破后,迅速向预定目标攻击,在指定地点会合。钳形攻击是达成合围的一种方式,多用于对部署严密的阵地防御之敌的主要部署,形成合围态势。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常以钳形攻击在内线歼灭敌人。解放战争时期,在孟良崮等重大战役中,实施钳形攻击达成合围,歼灭了敌重兵集团。围而不打把敌人包围起来暂不攻击的作战方法。目的是充分准备,疲惫和瓦解敌军,待条件成熟时从容歼敌。有时则是为了抑留他部敌军而有意暂不攻击。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对杜聿明集团、平津战役中对西线之敌都采用过围而不打的战法,对稳住并全歼敌人起了重要作用。对敌形成包围后,要以积极的战斗行动削弱敌人,严防敌人突围和解围,并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人,做好歼敌准备。暂不攻击。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对杜聿明集团、平津战役中对西线之敌都采用过围而不打的战法,对稳住并全歼敌人起了重要作用。对敌形成包围后,要以积极的战斗行动削弱敌人,严防敌人突围和解围,并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人,做好歼敌准备。围三缺一包围三面,有意敞开一面,虚留生路,诱迫敌人出逃,然后在运动中将其歼灭的作战方法。是中国的传统战法之一,历代军事家常用常新。1947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实施莱芜战役中,当将李仙洲所指挥的第73军主力和第46军全部包围于莱芜城后,迅速布置成袋形阵地,有意放开一面,让其突围。待李集团后尾脱离莱芜城时,迅速切断其退路,同时,使敌进退无路,混乱不堪,丧失了有组织的抵抗,迅速被全歼于运动之中。小群多路以小规模的战斗群分若干路攻击敌人。适用于小分队对山岳丛林地、城市、大居民地等条件下的进攻。以步兵连为单位,针对敌防御情况,编成火力群、突击群、预备群和保障群,成2~3路,从敌正面、翼侧,对敌支撑点实施攻击。有时以步兵班或战斗组为单位,配属必要的加强火器,编成合成战斗群,对敌装甲目标实施攻击。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敌人控制着制空权、并掌握着优势炮兵火力的情况下,小分队实施进攻时,通常编成若干战斗群,利用夜暗隐蔽接敌,拂晓成多路发起攻击,屡克强敌,曾取得重大战果。人自为战战斗人员各自独立地同敌人战斗。是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的积极表现。在游击作战、敌后作战和防御作战中尤为提倡。战斗中,每个战斗员都要有孤胆作战的大无畏气概,独立地进行战斗,只要有一个人,就要战斗到底。中国人民志愿军许多连队,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在敌人强大攻势面前,顽强坚守,人自为战,有时全连阵地只剩一人,仍坚持与阵地共存亡。村自为战以自然村为单位同敌人进行战斗。是人民战争中广大民兵和群众相结合。坚持就地斗争的一种形式,具有便于组织、人地两熟的特点。村通常在敌人进攻路线的两侧,村内建有坚强的民兵组织,战前筑有各种工事、地道,储备有作战物资和给养,能独立地与敌战斗。通常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经过现地勘察,提出建设规划,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凡是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平时、战时都需要的项目,可按照战时要求积极建设;凡与平时不易结合,临战时又来不及建设的项目,可根据具备的条件,有计划地逐步建设。佯败诱敌伪装败退诱歼敌人的战法。目的是骄纵和调动敌人。通常较弱的一方在预有准备的情况下,以部分兵力接敌,然后佯装败退,诱敌轻进,使其脱离原有的阵地和有利条件,待敌进入预定战斗地域后,突然攻击。运用这种战法要投敌所好,佯败要合理、逼真。1947年3月,西北野战军主动撤出延安后,以第1纵队一部兵力向安塞以北地区转移,诱敌主力北上安塞,而将野战军主力隐蔽集结于青化砭地区,当敌第31旅进至青化砭后,主力全部出击,不到两小时就全歼了该旅。以战养战战争中取之于敌的一种补给方法。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有很多军队采取这种方法补充自己。如成吉思汗、拿破仑等长期从事规模巨大的战争,其消耗的补充和军队发展所需的财力、物力,主要取之于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也采取了以战养战的方法,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并以此作为一条重要的军事原则。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开不利因素。是指挥员决策时必须把握的原则之一。利害同域,利害相杂,利与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辩证地认识利害条件,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分析和权衡利害得失,既见到利中害,又见到害中利,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多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出发,多作几种方案,以便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简称。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或游击性运动战的指导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包括着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两个阶段的作战行动。是毛泽东、朱德等通过人民战争的实践创造的。1929年4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将其归纳为“十六字诀”。基本精神是,从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基本特点出发,扬长避短,灵活机动,以求在作战中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逐步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取得游击作战的胜利。十大军事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军事原则。是人民解放军同国内外敌人长期作战经验的科学抽象。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于1947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其内容是:(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4)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5)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仗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8)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战斗的基本目的和本质。是战斗的基本原则,也是其他一切作战原则的根据。现代化技术兵器,特别是核、化学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增大了消灭敌人的效能,也增加了保存自己的困难,但并未改变战斗的本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是以消灭敌人为主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以保存自己为主。进攻,是为了直接消灭敌人,同时也是为了保存自己,不消灭敌人,自己将被敌人消灭。防御,是为了保存自己的,但同时也是辅助进攻或准备转入反攻的一种手段。为了有力地消灭敌人,更有效地保存自己,必须勇敢战斗,不怕牺牲,发扬有我无敌,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并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威力,利用先进的战术和有利的地形、工事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军事活动的原则。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提出的军事原则。对作战具有普通的指导意义。知彼,就是要指挥员运用各种侦察手段查明敌人的兵力部署、行动特点、企图、战法等情况,找出其强点和弱点;知己,就是要指挥员熟悉自己的部队,了解各部队的作战特点,战斗能力、战斗作风,以及思想动态和友邻的情况,并同敌军进行权衡、对比,找出在当时情况的战斗行动的规律,据以定下正确的决心,确定有效的战法,制定战斗计划,组织指挥部队去夺取战斗的胜利。战斗中,当情况有发展变化时,要适时修正或补充计划,使主观指导符合不断变化的客观规律。当任务紧迫,来不及察明情况,要边行动边侦察,力求弄清当面敌情、地形,使战斗指挥和战斗行动符合实际情况。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作战指导的原则。是指努力争取和掌握作战的主动权,尽量避免和摆脱被动的、有利的地位。主动权是军队的行动自由权,作战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主动的基础是力量的优势,以及主观指导的正确。指挥要在客观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适时集中初保持兵力、兵器的优势,善于预见战斗的发展变化,灵活地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术,造成敌人的错觉和不意,使自己立于主动地位。当处于被动地位时,要冷静分析情况,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时抓住敌人的弱点和错误,迅速采取果敢措施,恢复和保持主动。巧布兵力发扬火力作战指导的原则。是指科学、巧妙地编组和配置兵力,充分发挥各种兵器的最大效能,巧妙地区分和配置兵力,建立纵深、立体、疏散而有重点的部署。根据上级企图和所受领的任务,把主要兵力使用于主要方向上;能够充分发挥各兵种和专业兵的特长和各种武器的威力,便于各兵种密切协同,相互支援;便于利用地形隐蔽和机动;在使用核武器条件下,要有利于防敌核、化武器袭击;有利于保障翼侧、接合部和后方的安全。根据任务、敌情、武器性能和地形等情况,合理编组各种火器,构成远、中、近,高、中、低,交叉的、绵密的火力配系,正确规定射击任务,使火力、机动、突击及障碍物、地形有机结合;适时机动火力,灵活变换射击阵地,在关键时刻建立可靠的火力优势,保持正确、灵敏、不间断的指挥,充分发挥各兵种兵器的最大综合效能,集中、突然、准确、猛烈地打击敌人。用于主要方向上;能够充分发挥各兵种和专业兵的特长和各种武器的威力,便于各兵种密切协同,相互支援;便于利用地形隐蔽和机动;在使用核武器条件下,要有利于防敌核、化武器袭击;有利于保障翼侧、接合部和后方的安全。根据任务、敌情、武器性能和地形等情况,合理编组各种火器,构成远、中、近,高、中、低,交叉的、绵密的火力配系,正确规定射击任务,使火力、机动、突击及障碍物、地形有机结合;适时机动火力,灵活变换射击阵地,在关键时刻建立可靠的火力优势,保持正确、灵敏、不间断的指挥,充分发挥各兵种兵器的最大综合效能,集中、突然、准确、猛烈地打击敌人。主动配合密切协同作战指导的原则。是指在战斗中,各兵种、各部队以积极主动的行动,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协调一致地打击敌人。可以充分发挥整体威力,合力打击敌人。组织协同动作,通常以执行主要任务的部队为主,重点协调步兵与炮兵、坦克兵之间,以及地面部队与航空兵之间的协同动作。为保障协同的不间断,要准备多种方案,建立顺畅的通信联络,可靠地组织各种保障,增强全局观念和时间观念,坚决完成任务。当协同遭到破坏或战斗的进程已无法按原计划进行协同时,合成军队指挥员应采取措施及时加以恢复和调整。各兵种、各部队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在上级总的意图下,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主动配合和支援友邻战斗。协同各军兵种、各部队之间在作战行动上的协调配合。有战略协同、战役协同和战术协同。目的是发挥整体作战威力,协调一致地完成作战任务。协调一词在《后汉书·吕布传》中就已有记载,“将军宜与协同策谋,共存大计”,基本含义是协力同心,共同谋划。组织协同的方法,可以根据任务进行,把任务分解为若干具体目标,然后明确各部队的具体任务和行动。也可以根据时间进行,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明确各部队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和行动。也可以按地点进行,明确各部队在一定地点的行动。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完成主要任务。协同动作各军兵种、各部队,为了遂行共同的作战任务,根据统一计划互相协调一致的行动。目的是形成整体力量,有效地歼灭或抗击敌人。在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概念的协同动作,但相互配合作战却早已有了,公元前21世纪,中国就有车兵和徒步的配合作战。公元前6世纪的作战中,常常把部队区分为几个部分,以一部实施主要攻击,一部牵制或侧击。步兵、骑兵、舟兵建立后,形成了水陆并用,车、步、骑兵配合战斗。10世纪后,军队使用火器,战斗中又有使用火器的步兵与使用冷兵器的步兵,骑兵的配合。17世纪后,炮兵在欧洲成为一个强大的新兵种,产生了步、骑、炮三个兵种的协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建立了坦克兵和航空兵,出现了步、坦、炮兵之间的协同动作和陆空之间的协同动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新的武器装备部队,坦克机动作战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陆上军事行动和空中、海上军事行动领域之间的联系加强,协同动作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协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建立了坦克兵和航空兵,出现了步、坦、炮兵之间的协同动作和陆空之间的协同动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新的武器装备部队,坦克机动作战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陆上军事行动和空中、海上军事行动领域之间的联系加强,协同动作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协同动作原则各军兵种、各部队协同作战时共同遵守的准则。通常以作战中起主导作用的某一军兵种或部队为主,其他军兵种、部队积极主动的配合。海军、空军协同陆军作战时,以陆军为主;海上作战,以海军为主;空中作战,以空军为主。陆军各兵种协同作战,以步兵、机械化步兵或坦克兵为主。各部队之间协同作战,以担任主要任务的部队为主。地方部队、武装警察、民兵、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以主力部队为主。电子对抗分队的行动,要与合成兵团的战斗行动协调一致。当使用核武器反击敌人时,各军兵种、各部队的行动、火力要与核突击相协调,并充分利用其效果。机动部队有组织地移动兵力和转移火力的作战行动。目的是争取主动,调动敌人,形成有利的态势,抗击敌人的进攻或对敌实施突击。按性质、任务和规模,分为战略机动、战役机动和战术机动,按空间分为地面机动、空中机动和水上机动。开进、包围、迂回、穿插、退却等是兵力机动的样式。火力机动一般通过改变射击方向或射击距离来完成。兵力机动的方式,有徒步、搭乘输送工具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现代战斗中,机动具有快速、立体、复杂、频繁等特点。机动的时机要恰当,注意保密,利用夜暗和能见度不良的条件,组织各军兵种的协同和可靠的地面、空中掩护,以及各种保障。机动中,要加强侦察,采取各种措施,果断处置情况,限制和破坏敌之反机动,并根据战场态势适时变换机动方式。反机动对抗敌人正在或将要进行机动的作战行动。目的是破坏或制止敌方的机动,争取主动或保持有利的态势。主要措施是:加强侦察,力求尽早发现对方行动,判明敌人机动的方向,迅速用机动制止敌人机动;以炮兵、航空兵、导弹部队对机动之敌进行火力突击,削弱机动之敌;派兵力前出到机动道路翼侧或空降地域阻击、伏击、截击、歼灭敌机动部队;快速设置障碍,封锁、破坏敌之机场、港口、桥梁、隧道和必经之路,迟滞敌之机动;运用电子技术和伪装、佯动等手段,干扰破坏敌之机动等。战斗中,必须随时做好反机动的准备,一发现敌人机动的企图,快速作出反应,适时变更部署,使敌人的机动企图落空。机动样式机动的式样和形式。是机动类型的进一步分类。根据作战目的、预期效果和机动的程序以及机动的方向等确定样式。主要样式有:开进、包围、迂回、穿插、渗透、转移和退却等。战斗中,采用何种机动样式,由指挥员根据上级的企图、敌情和任务而定。采取的样式,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结合运用。实施时,要充分准备,周密计划,机动中的情况处置,要设想多种预案,并积极与敌之反机动作斗争。以是几种结合运用。实施时,要充分准备,周密计划,机动中的情况处置,要设想多种预案,并积极与敌之反机动作斗争。机动兵力未受领具体任务随时准备投入作战的兵力。是指挥员掌握的预备力量。通常指作战部署中的各种预备队。主要用于应付意外情况和增强连续作战能力。配置在纵深适当位置。可能遂行的任务是:加强或接替主要方向作战的力量;应付意外情况,增强攻击力量,扩张战果或抗击敌人进攻,稳定防御,进行反击、反冲击等。使用机动兵力要把握时机,并注意与其他部队的协同。野战军亦称野战部队。在广大地区执行机动作战任务的部队。通常是指陆军野战机动部队。在全国或战略区范围担负歼敌重兵集团的作战任务。经过科学的编组,有健全的指挥、保障系统,合成程度高,火力、突击力、机动力强,能在各种地形、天候条件下实施常规或核条件下作战,歼灭或抗击敌人,夺取、扼守各种重要目标或有意义的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部队的最高一级建制单位,亦称野战军。担负战略、战役作战任务。直属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辖若干兵团及特种兵部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野战军番号撤销,其机关分别与有关军区机关合并。地方军亦称地方部队。执行地区性军事任务的部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脱离生产的游击队、红色警卫分队组成地方部队。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根据地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地方部队体系,区有游击队、县有大队,军分区有独立团或支队。解放战争时期,地方部队以师或旅为最高建制单位。建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编有地方部队,隶属于省军区或警备区、要塞区。平时,主要担负本地区的警卫、守备,协同地方维持治安,训练民兵,开展群众工作等任务;战时,配合野战军作战,以及在民兵和人民群众配合下就地坚持斗争,并随时准备补充或改编为野战部队。警察部队担负国内安全保卫任务的武装组织。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基本使命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党和国家的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公安部直接领导下,设人民武装警察总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编有总队,下辖支队、大队、中队和站、所,在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安部门的领导下工作,同时受上级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领导。主要任务是保卫边防和海防,抗击敌人的入侵;参加城市防卫和保卫重要目标的战斗,积极组织对抗防护;组织重要机场、车站、桥梁和隧道的防护,守卫重要的电台、工厂、仓库和科研设施等目标,掩护工业和人口疏散;防范、打击敌特分子等的破坏活动,严密看押犯人,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作战地区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民兵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常备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平时,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和执行维持社会秩序等任务。战时,就地配合军队作战,担负战争勤务,开展游击战争,对付敌人空袭和空降,进行抢救、抢修,保卫交通和重要目标,参加群众性的防敌核、化学、生物武器、燃烧武器袭击的斗争,必要时补充军队,随军远征配合作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兵,是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的人民群众武装组织,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主要是(1)开展游击战争,配合部队作战。他们凭借人地熟的特点,以就地、小型、分散活动为主,灵活运用各种游击战术,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巧妙的战法,为主力部队歼敌创造了条件。(2)踊跃参军,补充和扩大军队。他们自觉自愿地参加人民军队,有时整连、营成建制地补充部队,使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中能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扩大。(3)担负战争勤务,支援前线。他们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送军粮、运弹药,抬伤员,侦察敌情,捕捉敌特,保护桥梁,修筑工事,打扫战场,押送俘虏,担负了繁重的战争勤务,保证了前线需要。(4)保卫后方,巩固根据地。他们一面战斗,一面生产,用战斗来保卫生产,用生产来支援战斗。担负战争勤务,开展游击战争,对付敌人空袭和空降,进行抢救、抢修,保卫交通和重要目标,参加群众性的防敌核、化学、生物武器、燃烧武器袭击的斗争,必要时补充军队,随军远征配合作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兵,是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的人民群众武装组织,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主要是(1)开展游击战争,配合部队作战。他们凭借人地熟的特点,以就地、小型、分散活动为主,灵活运用各种游击战术,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巧妙的战法,为主力部队歼敌创造了条件。(2)踊跃参军,补充和扩大军队。他们自觉自愿地参加人民军队,有时整连、营成建制地补充部队,使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中能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扩大。(3)担负战争勤务,支援前线。他们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送军粮、运弹药,抬伤员,侦察敌情,捕捉敌特,保护桥梁,修筑工事,打扫战场,押送俘虏,担负了繁重的战争勤务,保证了前线需要。(4)保卫后方,巩固根据地。他们一面战斗,一面生产,用战斗来保卫生产,用生产来支援战斗。机械化步兵部队以步兵战车或装甲输送车为主要装备的步兵部队。其建制内通常编有坦克部队。是现代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面作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武器有:车载火炮、机枪、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坦克、自行火炮、迫击炮及其它轻武器。具有较强的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通常以乘车作战为主,也可下车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组建了机械化步兵部队。基本任务是攻占、扼守阵地,消灭敌步兵和装甲车辆。机械化步兵有的国家称摩托化步兵,有的国家称装甲步兵。摩托化步兵部队陆军中以建制内的轮胎车辆实施机动和作战的部队。是陆军中的基本力量。能独立地或在其他军兵种协同下完成各种作战任务。主要装备有步、机枪,轻重火炮、反坦克火器和防空火器,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等。搭乘汽车机动时,行动迅速,但目标暴露,受地形限制较大,步兵在战斗中通常下车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组建了摩托化步兵部队。摩托化步兵师若干个摩托化兵团和坦克团及直属部队编成的师。是遂行战术任务的最高单位。隶属于军或集团军。具有兵种齐全、编配合理、员额适量、便于指挥等特点。可独立作战或在上级编成内进行合同作战,能在各种天候、季节和地形条件下,完成各种类型的攻防战斗任务。摩步师的数量是衡量战斗实力的标准。前苏军的摩步师,编有3个摩步团,1个坦克团,l个炮兵团,1个防空火箭团,1个独立战术火箭营,1个反坦克营,1个侦察营,1个通信营,1个工兵营,1个化学兵营,1个直升机大队,1个电子对抗连和其他分队,共14481人,主要装备中型坦克221辆,步兵战斗车和装甲输送车460辆,各种压制火炮296门,防空兵器145件,直升机18架,反坦克火器904件。师的一次齐射的弹药可达122.8吨,一次运输能力可达1700吨。进攻时,可在4公里地段上实施突破。航空兵师若干个航空兵团或旋组成在空中遂行作战任务的师。通常隶属于空军军,有的直接隶属于军区空军或海军航空兵。是航空兵的战术兵团,在建制内或独立遂行作战任务。按装备和任务,分为歼击、轰炸、歼击轰炸、强击和运输航空兵师,以及编配不同机种的混成航空兵师和全部由飞机联队组成的空军师。防空兵一般也编有航空兵师。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组建了第一批航空兵师。前苏联的航空兵师通常下辖3个团,编有飞机84~124架。美国称空军师,性质与航空兵师相近,下辖若干联队,编有飞机58~102架。空降旅若干个营及直属分队编成的以空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旅。一般隶属于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降旅隶属于空军。具有装备轻便,能突然空降到敌后,夺占或破坏重要目标,配合正面作战。日军的空降旅编有1个空降步兵群、1个空降炮兵营、1个无坐力炮队和直属分队,共1386人,主要装备步机枪、火箭筒、无坐力炮、107毫米迫击炮、105毫米榴弹炮、反坦克导弹等。前苏军称空降突击旅,编有4个空降突击营、1个炮兵营、1个火箭炮营、1个反坦克导弹连和其他直属分队,共2591人,伞兵战斗车66辆,装甲输送车14辆,各种火炮92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车14辆。坦克团若干个坦克营及直属分队编成的团。隶属于师或旅。是基本战术部队,在上级编成内或独立遂行战斗任务。具有快速的机动力、强大的火力和较好的防护力,可以减轻常规武器和核武器袭击的伤害,并能迅速利用常规火力和核突击的效果。随着陆军的机械化、摩托化,坦克团成为陆军中的主要突击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坦克团,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装备国产的各型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前苏军的坦克团编有3个坦克营,1个摩步营,l个炮兵营、1个火箭炮连,1个防空连,1个侦察连、l个通信连、1个工兵连、l个化学兵连和其他分队,共1473人。装备有中型坦克95辆,步兵战斗车辆48辆,侍种装甲车41辆,压制火炮40门。战斗敌对双方兵团、部队、分队、飞机、舰艇进行的有组织的直接武装冲突。是达成战役或战争目的的基本手段。进行的方法是使用各种火力和突击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摧毁或俘获敌人的技术兵器,以及压制敌人的抵抗,攻占或扼守地区、目标,基本类型有进攻战斗和防御战斗。根据展开的空间条件有地面战斗、海上战斗、空中战斗。可以在战役范围内实施,也可以独立进行。战斗一词在中国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内容和形式随着兵器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格斗、步战、车战、水战、骑战等阶段,随着火药的发明,武器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概念的战斗,火器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出现了各兵种统一指挥和计划下,按目的、时间、地点协调一致的合同战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坦克、飞机、空降兵的斗争成为战斗的重要内容。战斗目的、时间、空间等条件不同,战斗组织实施的内容、方式、方法也不同。战斗通常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战斗准备,包括思想、组织、物资、技术、计划等各方面的准备。战斗实施,包括战斗开始到结束。通常分为前沿战斗、纵深战斗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战斗将在使用核、化学、生物武器或在其威胁下进行,争夺和反复争夺斗争将更加激烈、紧张,斗争的形式也将更多、更复杂。同。战斗通常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战斗准备,包括思想、组织、物资、技术、计划等各方面的准备。战斗实施,包括战斗开始到结束。通常分为前沿战斗、纵深战斗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战斗将在使用核、化学、生物武器或在其威胁下进行,争夺和反复争夺斗争将更加激烈、紧张,斗争的形式也将更多、更复杂。战斗要素构成战斗的必要因素。是认识战斗,决定战斗发生、发展的前提。诸要素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决定战斗的样式、进程和结局。通常包括兵力、火力、机动、突击、防护、时间、空间等要素。其中兵力、火力是进行战斗的基本物质力量,也可以合称为实力,是一切战斗活动的客观物质基础,其数量、质量、直接影响战斗的规模、内容,对战斗的胜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机动、突击是进行战斗的基本战术手段,也可以合称为行动,是夺取主动,形成有利态势,达成战斗目的的有效措施。防护是保存自己的基本手段,也是保障火力、机动、突击的重要条件。时间和空间,则是从事战斗活动所必备的运行环境,一切战斗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由于战斗要素具有相对性、层次性和多分性等特点以及研究的角度不同,有不同的分法。如前苏军认为,机动、火力和突击是战斗的三要素。美军认为战斗的要素是机动、火力、防护和指挥能力。日军则把能力、时间、空间作为战斗的基本要素。还有的把战斗要素分为目的、实力、行动、时间、空间或火力、突击、机动、防护等。一般战斗规律各种战斗发展过程中共同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制定战斗原则的基本依据。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着事物某种发展趋势。战斗的物质因素是武器装备,战斗的自然因素是地形、气象条件。人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对战斗胜负起决定性作用。一般战斗规律是通过对具体战斗的认识,从大量的实践中进行理论的抽象、升华而发现,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强胜弱败、弱守强攻,量敌用兵、合力致胜,战胜不复,兵贵神速,勇锐怯顿、有备无患等。认识一般战斗规律,要注意经验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避免从狭隘经验和个别战斗中进行理论概括,防止局限性,偶然性。特殊战斗规律某些战斗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受一般战斗规律的规定和制约。各种类型、样式的战斗,因物质基础、地理环境和精神因素的不同,将反映出各自的特殊战斗规律,如现代战斗与古代战斗相比,就具有火力、机动力、突击力、防护力、电子对抗能力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突然性、快速性、连续性、速决性增大等特殊战斗规律。登陆战斗有集结上船、航渡、突击上陆等战斗阶段,战斗行动受地理、水文和气象影响更大等特殊规律。因此,不仅要掌握战斗的一般规律,还要进一步熟悉这些特殊战斗规律,夺取各种战斗的胜利。斗规律,夺取各种战斗的胜利。战斗力军队履行根本职能的能力。主要指军队的作战能力。战时,是战胜敌人的基本条件,平时是检验军队建设的根本标准。战斗力是一种物质力量,由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物质因素主要指按科学方法编组的、有一定数量、质量的人和能反映时代特定科技水平的、具有一定战术技术性能及数量的武器装备,精神因素主要是指挥官、士兵的军事、政治素质和战斗意志。其中人是首要因素。此外,战斗力还受战略战术、科学技术、编制装备、指挥控制、管理教育、军事训练、作风纪律、物质保障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通过综合、升华之后,使战斗力形成整体力量,并在具体条件下通过与敌人战斗显示出来。同时,这些因素又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以使战斗力发生变化。组织严密、士气高昂、训练有素、指挥有方、部署正确、协同密切等,可以使战斗力充分发挥或成倍提高;相反,轻敌骄傲、内部不和、士气低落、指挥失当、兵力分散等,则会使战斗力受到削弱。检验战斗力的基本标准是实践,战时,通过实际战斗抗击和消灭敌人的能力,完成战斗任务的深度和战斗的强度,对战斗目标的毁伤程度,对敌人的防护能力,持续作战和突防能力等显示出来,在平时,主要靠制定相应的标准,或根据军队的实力、军政素质、武器装备、训练水平、战备情况、作风纪律、完成任务的能力等评估。战斗力的提高,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要按实战要求,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部队军政素质,并注意发展改善部队的武器装备,改革编制体制,以提高战斗力。战时,要掌握各部队战斗力的特点,并根据敌我战斗力的实际情况定下决心,严密组织部队行动,适时整补,充分发挥保持部队的战斗力。战斗力要素构成战斗力的主要因素,通常指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物质因素主要指按照科学方法编组的,有一定数量和战术技术性能的武器装备;精神因素主要指军官、士兵的军事、政治素质。其中人是首要因素。此外,战斗力还受科学技术、编制装备、战略战术、指挥控制、管理教育、军事训练、作风纪律、物质保障等因素影响。战斗力诸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一个因素的变化,常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各要素之间协调与否,将对战斗力产生影响。战斗力标准检验、评估军队实战能力的标准。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在军队建设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平时根据部队实力、政治素质、武器装备、训练水平、战备情况、战术思想、物质保障、作风纪律、完成任务的能力等进行评估。战时,通过消灭或抗击敌人的能力,完成战斗任务的强度和速度,对战斗目标的毁伤程度,对敌人袭击的防护能力,持续作战能力,突防能力等表示。评估军队战斗力,要实事求是,标准是从实际出发,要具体,便于把握、衡量。发,要具体,便于把握、衡量。战斗类型按战斗性质所作的分类。基本类型是进攻战斗、防御战斗。有的国家还包括遭遇战斗。不同的战斗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和指导规律。各级指挥员是战斗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战斗活动的中心,必须熟悉不同类型的战斗特点,研究其指导规律,并根据作战企图和敌情、任务,选定战斗类型。战斗方针战斗行动的基本指导原则。主要包括进攻方向或防御方向、战斗目标的确定,以及引导战斗胜利发展的重大原则。是进行战斗准备和实施战斗的依据。通常根据敌情、上级赋予的任务,部队的编成和武器装备,以及战场环境等因素确定。不同条件下的战斗,有不同的战斗方针。进攻战斗就有集中兵力、速决全歼,先歼一部、再歼其余,围点打援、歼敌于运动中等战斗方针;防御战斗也有坚决扼守阵地、制止敌人突破,依托阵地与敌反复争夺、迟滞或挫败敌人进攻等战斗方针。确定战斗方针要认真组织侦察,在知已知彼的基础上,把获取和掌握的情况,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研究,力求使确定的战斗方针符合客观实际,为战斗胜利提供可靠的依据。战斗企图战斗要达到的目的。通过战斗来达成。通常指战斗决心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如进攻战斗的企图包括进攻的对象,主要攻击方向和辅助攻击方向,兵力部署,占领的地区,歼灭敌人的方法以及战斗过程中的机动等;防御战斗的企图包括扼守的地域和主要方向,防御要点,兵力部署和阵地编成,火力配系,障碍物设置以及抗击敌人的方法等。确定战斗企图需了解敌情、地形等情况,充分估计战斗的复杂性,客观地分析战斗预期效果,力求真正切合实际。战斗目标部队战斗所要打击的对象或占领的地方。是战斗决心的重要内容。由组织计划战斗的指挥员确定。确定战斗目标要根据上级意图、敌情、地形、己方部队战斗力等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为使战斗目标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通常还要进行兵力兵器对比的计算,并对影响战斗力的诸因素进行定性分析。一般战斗目标既有打击对象,又有占领的地方,有时可能只有打击对象而没有占领地方,或者只有占领的地方而没有具体的打击目标。战斗有总的目标,也有分步或分阶段的目标。战斗特点战斗行动所表现的特殊性。是指挥员组织战斗的重要依据。通常由军队性质、武器装备、作战历程、光荣传统、战术原则、战斗作风、指挥员的素质等因素决定,不同的军队,有不同的战斗特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注重近战、夜战,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特点。现代战斗特点是:战斗将在地面、空中同时展开,在激烈的电子对抗中,多方向、多层次、全纵深同时进行,战斗的突然性、快速性、机动性、速决性、连续性增大;战斗样式增多、转换频繁;战斗复杂、紧张、激烈、多变;人力物力消耗损失加快和增多。此外,由于战斗类型、时间、环境、作战对象的不同,还有不同的战斗特点。如山地进攻战斗特点,江河防御战斗特点等。指挥战斗必须着眼特点,并找出与特点相适应的战斗方法,才能克敌制胜。防御战斗特点等。指挥战斗必须着眼特点,并找出与特点相适应的战斗方法,才能克敌制胜。战斗时节对战斗过程所划分的时间段落。目的是为便于组织战斗和协同动作。不同类型、样式的战斗,战斗时节的划分不尽相同。通常进攻战斗有占领进攻出发阵地、火力准备、冲击、扩大与巩固突破口、第二梯队加入战斗、抗击敌人反冲击、分割围歼敌人等时节。防御战斗有阻敌接近、破坏敌人的进攻准备、抗击敌人冲击和机降突击、向敌人实施反冲击、制止敌人快速突击、歼灭突入之敌等时节。战斗样式战斗的式样和形式。是战斗类型的进一步分类。通常按敌情、地形、战斗的形式等不同情况,可分为不同的战斗样式。进攻战斗,根据敌人防御的性质分,有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仓卒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空降着陆之敌的进攻战斗等;根据使用战法分,有伏击战斗、破袭战斗等;根据地形、天候特点分,有山地进攻战斗、荒漠草原地进攻战斗,热带山岳丛林地进攻战斗,高寒地进攻战斗,城市进攻战斗,水网稻田地进攻战斗,夜间进攻战斗等。防御战斗,按防御性质分,有野战阵地防御战斗,坚固阵地防御战斗,运动防御战斗;按防御准备程度分,有预有准备的防御战斗和仓卒防御战斗;按地形、天候特点分,有山地防御战斗,荒漠、草原地防御战斗,热带山岳丛林地防御战斗,高寒地防御战斗,城市防御战斗,水网稻田地防御战斗,夜间防御战斗等。战斗部署战斗中对所同部队确定的兵力编组、任务区分和配置。是指挥员决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战斗类型有进攻战斗部署,防御战斗部署。通常根据上级企图、任务、部队编成、敌情、地形确定。在古代战斗中,就有使用兵力的方向区分,如按右、中、左三队部署,或分奇、正两部分部署,但纵深较浅,多平均使用兵力。随着战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有重点,纵深的配置兵力和编组预备队。军队装备火炮后,战斗部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攻战斗通常按主攻、助攻和预备队部署,防御战斗按第一梯队、预备队进行配置,纵深逐步加大,配置逐步疏散。随着新的兵种的建立,战斗部署中又增加了炮兵群、高射炮兵群、快速集群、诸兵种预备队等,形成了纵深、立体。疏散、隐蔽的配置。部署的基本原则是: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主要方向,形成全面而有重点的部署,并保持强有力的预备队;对兵力兵器进行合理编组,梯次配置,适应立体、全方位的作战需要,充分发挥部署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军兵种的特长;便于指挥,便于协同,便于利用地形,分散、隐蔽地配置和机动;便于核、化学武器的防护;便于翼侧、接合部和后方的保障。具体部署兵力,通常将兵力兵器区分为两个梯队,有时也可成三个梯队或一个梯队,构成一面、多面的进攻或防御部署,并编组合成预备队和各种执行战斗、支援、保障任务的炮兵群、防空兵群、侦察干扰群、反坦克预备队、障碍设置队、工程兵预备队、防化预备队、运动保障队、以及通信预备队等。进攻时还可编组穿插分队、迂回分队、袭击分队和空降分队,并视情编组障碍排除队。防御时根据情况编组掩护、支援和反空降预备队。如有上级航空兵支援作战时,还需规定航空兵的任务。战斗中随着敌情、任务的变化,指挥员还须适时迅速地调整或变更部署。备队等。进攻时还可编组穿插分队、迂回分队、袭击分队和空降分队,并视情编组障碍排除队。防御时根据情况编组掩护、支援和反空降预备队。如有上级航空兵支援作战时,还需规定航空兵的任务。战斗中随着敌情、任务的变化,指挥员还须适时迅速地调整或变更部署。战斗编组部队遂行战斗任务时的临时组合。目的是协调使用各种力量,发挥整体威力,保证战斗任务的顺利完成。通常根据敌情、战斗任务、战斗编成、武器性能和地形、天候以及决心等形成最佳组合。可以按部队原建制,也可以不按建制。战斗中还可以根据需要予以调整,形成新的组合。如担任进攻战斗任务时,可以按建制编组主攻部队、助攻部队,也可以按装备、作战特长抽调不同建制的兵力兵器组合成预备队、强击支队、袭击支队、机降分队等。编组的形式要根据战斗任务的需要,具有完成任务和应付意外情况的能力,并做到人员精干,结构合理。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有的国家的军队平时采取积木式编制,战斗时根据作战需要,只要稍作调配,就能迅速完成战斗编组。预备队指挥员机动使用的后备力量。是战斗队形的组成部分。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是保持和争取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诸兵种合成军队中,通常建立合成预备队、反坦克预备队、反空降预备队、炮兵预备队、坦克预备队、工程兵预备队、防儿预备队、通信预备队等。预备队兵力通常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任务是增强主要方向上的力量,遂行机动任务和应付意外情况,根据战斗性质、规模和敌对双方的情况,由指挥员在定下决心时明确其编成与任务。预备队需具有快速机动能力,预先疏散、配置在便于隐蔽、机动,能适时投入战斗的有利位置。使用预备队要正确把握投入战斗的时机、方向和地域,注意加强空中支援和掩护,以及与其他部队的协同动作等。战斗中一经使用,立即重建。合成预备队由营以上诸兵种合成军队担任的预备队。是指挥员的主要机动力量。具有快速机动、迅猛突击和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通常以坦克分队为主,与部分机械化步兵及其他兵种分队混合编成。进攻战斗中,通常配置在便于隐蔽、机动和能及时投入战斗的位置;主要用于增强或接替第一梯队或第二梯队,执行机动任务,应付意外情况,向纵深发展进攻。防御中,通常配置在第一、第二梯队之间第二梯队附近便于隐蔽和机动的有利地形上。主要用以实施伏击、反冲击、反击和袭击,封闭敌核突击造成的缺口,消灭空降之敌,必要时用以增强前沿防御或坚守纵深阵地。反坦克预备队担负反坦克任务的预备队。通常由反坦克炮兵、反坦克导弹分队为主编成,有时由攻击直升机分队编成。主要任务是与敌坦克、装甲战车作斗争。配置在第一、二梯队之间,便于隐蔽和机动的位置。进攻战斗用于制止敌坦克封闭突破口,抗击敌坦克反冲击,反坦克炮兵有时还参加炮火准备的破坏射击,防御战斗用于封闭突破口,制止敌坦克突入和扩张,支援反冲击和反击。反坦克预备队,多集中使用于受敌坦克威胁大的方向,尽可能在预定展开地区构筑必要的工事,并与障碍设置队、运动保障队等密切协同。由攻击直升机编成的反坦克预备队,需与航空兵和防空兵保持战术协同。支援反冲击和反击。反坦克预备队,多集中使用于受敌坦克威胁大的方向,尽可能在预定展开地区构筑必要的工事,并与障碍设置队、运动保障队等密切协同。由攻击直升机编成的反坦克预备队,需与航空兵和防空兵保持战术协同。战斗准备阶段从受领任务到开始战斗的时间段落。战斗准备阶段的工作要抓住重点,根据受领的任务,迅速派出侦察、查明当面敌情,战斗地域内的地形、道路情况和民情等。对获得的情报及时综合分析,作出正确判断,下达预先号令,进行战斗动员,调整组织。在正确了解上级企图、明确任务、判明情况的基础上,组织现地勘察,适时定下决心,下达战斗命令,组织协同和各种保障。建立指挥所,组织通信联络,或构筑阵地、计划火力,占领进攻出发阵地或防御地域,组织检查、督促各部队、分队按时完成战斗准备等。战斗发起亦称发起战斗。进攻战斗的开始。战斗发起的时机,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切忌形成规律。具体时间由组织进攻战斗的最高指挥员根据上级的意图确定。战斗发起时,参加火力准备的炮兵、航空兵和坦克部队,在统一号令下对规定的目标实施火力准备。参加破坏射击的坦克、反坦克火炮和反坦克导弹,以直接瞄准射击摧毁指定目标。电子对抗分队积极干扰敌人无线电网路和雷达。防空兵以坚决的行动同来袭的飞机、攻击直升机作斗争。第一梯队部队迅速完成冲击准备,在敌障碍物中开辟通路,尔后根据指挥员的命令或信号,立即发起勇猛的攻击。后续梯队和诸预备队,做好跟进或机动的准备。战斗实施敌对双方进行战斗的过程。战斗空间、性质、任务不同,战斗实施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同。地面战斗通常包括前沿和纵深战斗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若干时节。前沿进攻战斗,主要是第一梯队在火力支援下实施突破,纵深进攻战斗,重点是后续梯队突入敌纵深围歼敌人。前沿防御战斗,主要是警戒分队、炮兵、航空兵打击开进、展开之敌,第一梯队在火力支援下挫败敌人的冲击;纵深防御战斗时,重点是第二梯队或预备队坚守纵深要点,歼灭突入之敌。现代战斗突破与反突破,包围与反包围,机降与反机降的斗争极其激烈、紧张,指挥员要着眼全局、运筹在胸,先机制敌,充分发挥诸兵种协同作战的整体威力,冷静沉着地指挥部队,坚决实现战斗决心,并根据战场的情况变化,适时作出判断,果断地进行处置,对部队实施坚定、灵活和不间断的指挥。战斗实施阶段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的阶段。是实现战斗决心,完成战斗任务的过程。不同类型战斗的实施阶段有不同的内涵。进攻战斗的实施阶段通常包括进行火力准备和冲击;扩大与巩固突破口和打击敌人纵深目标;向敌人纵深突进和分割围歼敌人;制止和抗击敌人反冲击;歼灭被围之敌等。防御战斗的实施阶段通常包括打击接近、展开之敌,破坏敌人的进攻准备;抗击敌人火力准备,制止敌人开辟通路,封闭突破口;抗击敌人连续冲击和机降突击、与敌反复争夺防御要点;适时机动兵力火力制止敌人快速突进为和实施反冲击,消灭突入之敌;粉碎敌人迂回包围,消灭机降之敌等。战斗经过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的过程。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摧毁敌技术兵器和军事设施,攻占敌占领区,或抗击敌进攻,击溃其突击,坚守占领地区的行动。可分为若干阶段和时节。进攻战斗通常要经过开进接敌、火力准备、开辟通路、向敌前沿冲击、扩大与巩固突破口、抗击敌人反冲击、第二梯队加入战斗、歼灭纵深被困之敌等。防御战斗通常经过警戒分队和炮兵与航空兵打击开进展开之敌、制止敌人开辟通路和封闭通路、抗击敌人向前沿冲击、制止敌人向纵深突进和迂回包围、实施反冲击或反击、歼灭空降之敌等过程。准备;抗击敌人火力准备,制止敌人开辟通路,封闭突破口;抗击敌人连续冲击和机降突击、与敌反复争夺防御要点;适时机动兵力火力制止敌人快速突进为和实施反冲击,消灭突入之敌;粉碎敌人迂回包围,消灭机降之敌等。战斗经过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的过程。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摧毁敌技术兵器和军事设施,攻占敌占领区,或抗击敌进攻,击溃其突击,坚守占领地区的行动。可分为若干阶段和时节。进攻战斗通常要经过开进接敌、火力准备、开辟通路、向敌前沿冲击、扩大与巩固突破口、抗击敌人反冲击、第二梯队加入战斗、歼灭纵深被困之敌等。防御战斗通常经过警戒分队和炮兵与航空兵打击开进展开之敌、制止敌人开辟通路和封闭通路、抗击敌人向前沿冲击、制止敌人向纵深突进和迂回包围、实施反冲击或反击、歼灭空降之敌等过程。加强以兵力兵器增强执行某一任务的部队。目的是增强其作战能力,保障其顺利完成作战任务。方式有支援和配属。当实施支援时,原来的指挥关系不变。支援单位根据上级指示和被支援单位的要求进行,通常是实施火力支援。支援需明确支援的单位、任务、时间或时节,弹药消耗量,以及相互的协同事项。当进行配属时,归得到配属的指挥员临时指挥;组织战斗时,确定其战斗任务、配置位置、协同动作和保障措施;战斗中对其实施及时而不间断的指挥;完成战斗任务或战斗告一段落时,按上级指示转隶或回归原建制。配属指挥员将自己掌握的部分兵力、兵器,临时调归下属单位的指挥员指挥。目的是加强其作战能力,保障能顺利完成作战任务。得到配属单位的指挥员,要明确配属单位的战斗任务、配置位置、协同事项和保障措施,建立顺畅的通信联络,并对其实施及时而不间断的指挥。完成战斗任务或战斗告一段落时,根据上级指示,转隶归还原建制单位。支援战斗中以兵力、兵器对所属部队或友邻进行的援助。指挥关系不发生变化。通常根据上级指示或协同动作计划实施,主要是火力支援。支援时,要明确支援的单位、任务、时间或时节,弹药的消耗量,以及相互间的协同事项等。战斗中,按协同计划或临时召唤进行支援。通常是在某个时节或某种特定情况下进行,可能是全部兵力火力支援,也可能是部分乓力火力支援。战斗结束,支援关系即告结束。转隶亦称转属。将原配属给某一部队的兵力、兵器,转配属另一部队的活动。指挥员得到转配属的单位后,需了解转隶单位的情况,明确其战斗任务、配置位置、协同事项和保障措施,迅速建立顺畅的通信联络,并实施及时而不间断的指挥。一般第二梯队进入战斗时,原配属第一梯队的炮兵、坦克兵常转配属第二梯队。战斗结束或告一段落,转隶单位根据上级指示归建。归建配属其他部队或派出独立执行任务的单位回归原建制的活动。通常指挥员要给完成战斗任务后归建的单位,明确撤离阵地的时间、道路和到达的地区,战斗资料、物资器材的移交和处理等。归建单位要严密组织,尽量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准时、迅速、隐蔽地实施,严防敌人的突然袭击。归建时要将在外执行任务的情况详细报告直接首长。达的地区,战斗资料、物资器材的移交和处理等。归建单位要严密组织,尽量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准时、迅速、隐蔽地实施,严防敌人的突然袭击。归建时要将在外执行任务的情况详细报告直接首长。地区纵深浅的一定区域。通常用两端地点标示其范围。如:坦克第2营在金庄、李庄地区。表述时,己方由右到左,敌方由左至右。战斗地区是战斗行动所及的地区,包括进攻战斗行动地区和防御部队扼守的地区。地区也可泛指陆地的一定区域,如华东地区、南京地区等。地域陆地上有一定横宽和纵深的区域。通常用3个以上的点表示其范围。表述时由前向后,己方从右按反时针方向表述,敌方从左按顺时针方向表述。战斗地域是战斗行动所及的地域,包括进攻地域和防御地域。防御地域,通常又专指营占领的防御阵地,由连、排支撑点、火器发射阵地、辅助阵地及障碍物配置等组成。地带陆地上长条带状的区域。通常用两端各两个点表示。己方从右按反时针方向,敌方从左按顺时针方向由前向后表述。战斗地带是战斗行动所及的区域,包括进攻战斗行动区域和防御战斗扼守的地区。防御地带又专指军、师的防御区域。第一梯队师占领的为第一防御地带;第二梯队师占领的为第二防御地带。调防部队由原驻地或防守地区调到另一驻地或防守地区的行动。调防要明确开始和完成时间,指挥和作战资料交接,移动方式和路线,物资器材的处理等。调防部队需周密制定计划和采取各项保障措施,派出先遣人员了解情况,协商调防事宜。移动时,要派出警戒,加强组织指挥,确保迅速、隐蔽地实施。到达驻地或防守地区后,要迅速履行防务,熟悉当地情况,做好战斗准备。换班一个部队替换另一个部队执行任务的作战行动。在双方对峙的情况下换班时,要周密组织准备,加强警戒、伪装、保密、电子对抗等保障。尽量利用夜暗、不良天候或乘对方疲惫、松懈的时机,迅速隐蔽地实施。换班的顺序,通常先次要方向,后主要方向,由后向前进行,也可由前到后或前后同时进行。换班部队指挥员要提前到交班部队熟悉情况,了解任务,协商换班事宜。交班部队要给换班部队介绍情况,按规定转隶加强的部队,移交弹药、物资、器材和有关作战资料。交班过程中,遭敌攻击时可酌情暂缓或停止换班,由交班部队指挥员统一指挥部队抗击,待粉碎敌人进攻后再继续换班。会师两个以上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场的会合。对鼓舞士气、增强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军,同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会师后,接连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粉碎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军事力量,对红军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通常会师以后要教育部队加强团结,互相学习,互相支援。主动权军队在作战中的行动自由权。主动权与力量的优势、有利的地理、民情等条件分不开,而主观指导的正确是取得主动权的主要因素。战斗中,要善于审时度势,灵活地运用兵力和战法,积极争取在局部或全局上造成对敌的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抓住和利用敌人的弱点,设法造成敌人的错觉,给其不意的攻击等,都可争取主动。当被迫处于防御时,力求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摆脱被动,争取主动;进攻时需在主要方向和重要时机,适时集中兵力和火力,形成优势,保持主动。成对敌的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抓住和利用敌人的弱点,设法造成敌人的错觉,给其不意的攻击等,都可争取主动。当被迫处于防御时,力求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摆脱被动,争取主动;进攻时需在主要方向和重要时机,适时集中兵力和火力,形成优势,保持主动。在1921年发表的《制空权》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制空权理论。1936年,苏联提出的制空权,是指敌空军的整个部署已完全打乱,敌空中威力已被消灭,而己方空军却有完全行动自由的一种状态。1941年,美国提出的制空权,是指将敌人的航空部队消灭掉,或者压制住,使其不能出动。战术制空权,是在有限地区的较短时间内占有的局部制空权,能对战斗产生影响。夺取制空权以空军为主,依靠诸军兵种共同努力达成。基本手段是:通过空战和对空作战,将敌机消灭在空中;通过空中突击和地面袭击,将敌机和地面防空兵器摧毁,压制在地面。夺取制空权的斗争,是现代战斗重要组成部分,是否掌握制空权,将对战斗的结局产生重大影响。制海权交战一方的海军,在一定时间对一定海区的控制权。目的是确保己方兵力在海上行动的自由,剥夺敌方海上行动的自由;掩护己方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阻止敌方的海上交通运输。制海权的斗争,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中。美国海军理论家A·T·马汉首次把制海权问题概括为军事理论。制海权不是绝对的,在优势一方取得总的制海权的情况下,劣势一方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局部海区取得制海权。19世纪前,主要由水面舰艇来夺取制海权。以后,潜艇、飞机和导弹也参加制海权的斗争。现代条件下的制海权,包括该水域上空的制空权。通常以海空为主,由诸军兵种共同来夺取和保持。空袭从空中用炸弹、导弹、火箭、机炮对地面和水上目标进行的袭击。分为战术空袭、战役空袭和战略空袭。目的是摧毁或破坏敌方重要目标,消灭或压制敌有生力量,支援己方军队作战。使用飞机进行空袭,始于1911年的意土战争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是以单机和小编队进行轰炸。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术空降多以小编队强击机进行强击。战争后期,德国使用了V—1和V—2导弹进行空袭。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中,使用空地导弹空袭,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用巡航导弹对伊位克进行了空袭。空袭通常根据作战任务要求、目标特点和敌防空兵力兵器情况,周密地组织计划;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和重要时机,对重要目标的要害部位实施攻击;正确选用战斗编队、航线、高度、进入目标的方向和空袭方法;加强电子对抗和各种隐蔽措施,密切组织突击队、掩护队、保障队之间的协同动作。空袭主要由轰炸航空兵、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和攻击直升机部队实施。空袭的主要目标是敌人的炮兵、战役战术导弹、指挥系统、野战机场、交通枢纽、集结的地面部队和水面舰艇部队等。未来战争中,空袭的突然性、破坏性增大。参加空袭的航空兵,可在昼夜复杂气象和强烈电子干扰下,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在远距离对目标进行。防空对来自空中或外层空间的敌飞行器进行斗争的措施和行动。19世纪末,出现了对空射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有组织的防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军初期就开始了防空作战活动,建国后,通过防空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防空理论。防空包括建立各种防空体系,进行反空中侦察、反空袭作战,以及采取隐蔽、伪装、防护措施,消除空袭后果等。主要是与敌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和军用航天器作斗争。使用飞机、高射炮、地空导弹、拦阻汽球、电子对抗设备等防空兵器和装备,直接消灭、阻滞、干扰敌飞行器的行动,称积极防空。采取构筑防空工事,疏散隐蔽人员装备,实施伪装和消除空袭后果等行动,称消极防空。通常是两种手段并举,相辅相成地完成防空任务。基本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统一的防空体系;各种防空兵力、兵器密切协同,发挥整体威力;按照统一布局、分区负责;集中使用、重点设防、重点守备和广泛机动;积极打击,严密防护;保持防空体系的稳定性和生存力,减少敌空袭的危害;保持高度的戒备和快速反应能力。人民解放军在建军初期就开始了防空作战活动,建国后,通过防空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防空理论。防空包括建立各种防空体系,进行反空中侦察、反空袭作战,以及采取隐蔽、伪装、防护措施,消除空袭后果等。主要是与敌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和军用航天器作斗争。使用飞机、高射炮、地空导弹、拦阻汽球、电子对抗设备等防空兵器和装备,直接消灭、阻滞、干扰敌飞行器的行动,称积极防空。采取构筑防空工事,疏散隐蔽人员装备,实施伪装和消除空袭后果等行动,称消极防空。通常是两种手段并举,相辅相成地完成防空任务。基本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统一的防空体系;各种防空兵力、兵器密切协同,发挥整体威力;按照统一布局、分区负责;集中使用、重点设防、重点守备和广泛机动;积极打击,严密防护;保持防空体系的稳定性和生存力,减少敌空袭的危害;保持高度的戒备和快速反应能力。近战近距离内的作战。以抵近射击、手榴弹和白刃格斗消灭敌人。近战时敌对双方短兵相接,紧张激烈,能充分发挥人的勇敢精神,减少或避免远战火力的杀伤,是劣势装备军队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一种有效战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主要用这种方法战胜敌人,形成了优良传统。实施近战,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严密组织协同动作,指挥位置靠前,注意与远距离支援火力相结合,善于利用地形隐蔽接敌,出其不意地突然打击敌人。在现代条件下,以坦克实施冲击和以各种反坦克火力摧毁敌装甲目标,已成为近战的重要内容。夜战夜间进行的作战。包括夜间进攻和夜间防御。夜间观察受限,武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机动、射击、指挥、联络和协同都较困难。但有利于秘密接近敌人,隐蔽企图,减少伤亡,出奇制胜,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常进行夜战,形成了优良传统。实施夜战,要具有机智勇敢的战斗作风,熟悉现代夜战技术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掌握夜间战斗的战术和动作,善于伪装,根据不同的敌情、地形和气象条件,出敌不意地歼灭敌人。未来作战中,将广泛使用新型的夜视照明器材,昼夜间作战的差别相对缩小,但夜战仍将是达成战斗突然性的重要手段。坑道战依托坑道为骨干的工事进行的作战。通常指坑道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工事,能打、能藏、能生活、能机动、具有一定防核、化学武器袭击的能力。坑道战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性的发展了坑道战。构筑坑道工事,要充分利用山地地形,在基本阵地、预备阵地的每一高地,以及纵深主要制高点构筑坑道,在坑道的进出口构筑野战工事、环形堑壕和交通壕,形成能独立作战的支撑点。各支撑点之间以交通壕相连接,并结合防坦克地域与反空降地域,组成纵横相连的,能攻能守的纵深的防御阵地,既能抗击优势兵力的进攻,又可作为依托向敌人发动反击或有限目的的进攻。实施坑道战,通常以一部兵力从坑道内逐次展开,挫败敌人的连续进攻。当敌占领表面阵地时,转入坑道,利用坑道口附近的野战工事与敌斗争,或以冷枪冷炮、小分队出击等手段,打破敌人对坑道口的围困。三、进攻三、进攻前21世纪,开始用战车实施进攻。公元前6世纪,进攻通常由步兵、骑兵、车兵配合实施。同一时期,埃及、古希腊等国多采取密集方阵进攻,以后又采用斜形队形、军团阵形进攻。火器出现以后,进攻注重发挥火器威力。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向敌推进,骑兵实施迂回攻击。横队战斗队形进攻、线式战斗队形进攻、散兵战斗队形进攻等,在西方一些国家相继出现。随着飞机、坦克、导弹和核、化学、生物武器的使用,进攻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诸兵种合同进攻,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进攻逐渐立体化。战后,进攻强调充分发挥火力,从行进间发起立体攻击,高速、纵深、立体地实施。进攻军队通常在作战力量上占优势,在选择攻击方向、时间及方法上握有主动权,有时能出其不意地实施突然攻击,广泛实施机动。现代条件下的进攻,是在使用核、化学武器或在其威胁下进行的诸军、兵种合同作战,将在激烈的电子对抗中,地面或海上、空中、前方和后方同时展开,坚决性、突然性、快速机动性和速决性强。基本要求是: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和器材于主攻方向;建立纵深、立体、疏散而有重点的攻击部署;选敌薄弱部位,出其不意地攻击;实施猛烈的综合火力毁伤和不间断的火力支援;诸军、兵种协同一致,合力破敌;纵深打击,立体封锁,分割包围,各个歼敌;快速机动,连续突击,速战速决;迅速周密准备,组织全面保障。基本战法是强攻、袭击、强攻与袭击相结合。进攻可从直接接触情况下发起,也可于非直接接触情况下经过开进发起。通常在集结或待机地域或原防御阵地上进行组织准备,按规定或命令发起攻击,继而突破防御,分割歼灭敌人,攻占预定地区或目标。未来的进攻,将大量使用各种高技术兵器和器材,具有更大的突然性、机动性和速决性。总攻亦称总攻击。进攻各部队按统一号令同时发起的攻击。通常在战役、战斗的决定性阶段,攻占敌外围防御阵地后实施。由战场最高指挥员根据上级意图、作战进程、任务和敌情变化决定总攻时间、规模和目的。一般先统一进行火力准备,后各部队按命令或信号从多方向同时发起冲击,从多个地段突破敌人防御,迅速穿插分割,迂回包围,各个歼灭敌人。各部队要服从统一指挥,严格遵守总攻时间,充分利用火力突击效果,主动配合,协调一致地实施进攻。进攻样式对进攻所作的分类。由于地理、天候条件、作战传统和军事学术观点不同,各国军队对进攻的分类不完全一样。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进攻的分类是:按作战空间分,有地面进攻、海上进攻和空中进攻;按敌人行动性质和态势分,有对运动之敌进攻、对驻止之敌进攻和对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按敌人防御准备程度分,有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进攻和对仓卒转入防御之敌进攻;按作战地区的地形、天候特点分,有山地、荒漠草原地、水网稻田地、高寒地区、热带山岳丛林地、城市、渡江河、登陆及夜间进攻等。不同的进攻样式具有不同的作战特点和指导战术,实施时,要因情而异,采用相应的攻击方法。进攻战斗主动进击敌人的战斗。是战斗基本类型之一。目的是歼灭敌人,攻占重要地区和目标。依战斗空间分为地面进攻战斗、海上进攻战斗、空中进攻战斗。依敌人的运动性质分为对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驻止之敌的进攻战斗和对运动之敌的进攻战斗。由于地形、天候的不同,还有登陆、渡江河、城市、山地、荒漠草原地、水网稻田地、热带山岳丛林地、高寒地和夜间等特殊条件下的进攻战斗。远古时期的进攻,是以徒兵方阵进行正面攻击,用冷兵器直接格斗取胜。公元前6世纪,步兵、骑兵、车兵配合进攻,逐渐出现了火攻、水淹、袭击、伏击和追击,进攻中集中兵力攻击敌人的要害,采用了迂回包围、穿插分割、牵制、佯动等手段。公元10世纪,火枪、火铳、霹雳炮等火器用于作战,进攻战斗注重发挥火器的威力。以各种诈术达成战斗的突然性,用骑兵实施快速机动,各个部队相互配合支援。18世纪,进攻战斗中重视战斗队形的运用,强调火力与攻击相结合,形成夹击或包围,最后逐次歼灭敌人。20世纪以来,由于飞机、坦克、导弹和核、化学、生物武器的使用,进攻战斗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诸兵种合同进攻战斗,参战的步兵、坦克兵、炮兵、工程兵等在统一计划和指挥下,按目标、时间、地点协调一致地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攻战斗逐步立体化,火力、机动、突击结合更加紧密。战后,进攻战斗强调迅速隐蔽地集中兵力,建立纵深、立体、疏散的战斗部署,从行进间发起攻击,结合垂直迂回包围,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连续突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攻战斗,通常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从关联敌人要害的薄弱部位实施主要突击,采取袭击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法,突然、勇猛、连续地攻击,大胆穿插分割和迂回包围,力求以近战夜战,速战速决,各个歼灭敌人。进攻战斗有选择攻击方向、目标、时机和方法的主动权,便于达成战斗的突然性,但难以利用良好的阵地条件,易遭敌火力杀伤。基本要求是:(1)周密进行侦察,详细查明敌情、地形、气象、水文等情况,从最困难、复杂的情况着想,确保按时做好进攻的各种准备;(2)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和器材,向敌人薄弱的要害部位连续突击,猛攻快插,各个歼敌;(3)建立有重点的疏散、纵深、梯次的战斗部署,合理进行任务区分、战斗编组和现地配置,形成和保持强大的突击力,尽量避免和减少敌火杀伤;(4)统一计划组织各种火力,构成远中近、高中低的多层次火力,使火力、机动与突击紧密结合,突然、迅速、准确、猛烈地打击敌人;(5)积极牵制、佯动欺骗迷惑敌人,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采取敌人难以预料的战术,突然发起进攻,打敌措手不及;(6)实施坚定灵活的指挥,适时集中、分散、机动兵力与火力,及时正确处置各种情况,始终保持进攻战斗的主动权;(7)在统一意图和计划下,按目标、时间、地点协调一致地行动,主动配合与相互支援,以整体威力合力打击敌人;(8)全面组织战斗保障,合理使用保障力量,巧妙运用保障手段,确保战斗顺利遂行;(9)坚决突击,不怕牺牲,猛打、猛冲、猛追,近战、夜战歼敌。现代进攻战斗,是在使用核、化学、生物武器或在其威胁下进行的诸兵种合同战斗。战斗将在激烈的电子对抗中,于地面和空中、前沿与纵深同时展开,具有更大的突然性、坚决性和快速性。进攻战斗从直接接触情况下发起,通常分为突破和纵深战斗两个阶段;从行进间发起进攻,还包括开进、接敌等阶段。攻击部队通常在集结地域或在防御阵地上进攻战斗的组织准备;按规定或信号实施冲击火力准备,迅速开辟通路和完成冲击准备;突击部队利用火力准备效果发起冲击,坚决突入敌阵地和消灭守敌;突破敌前沿后迅速巩固与扩大突破口,实施穿插分割和迂回包围;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机和方向使用第二梯队或预备队,不停顿地向纵深攻击前进,随时准备粉碎敌人的反冲击,各个歼灭被围之敌。未来的进攻战斗,将大量使用坦克、步兵战车、武装直升机和各种先进技术装备,进攻战斗的正面、纵深将进一步扩大,兵力兵器配置将更加疏散,进攻的速度将进一步提高。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机和方向使用第二梯队或预备队,不停顿地向纵深攻击前进,随时准备粉碎敌人的反冲击,各个歼灭被围之敌。未来的进攻战斗,将大量使用坦克、步兵战车、武装直升机和各种先进技术装备,进攻战斗的正面、纵深将进一步扩大,兵力兵器配置将更加疏散,进攻的速度将进一步提高。(6)连续突击,不停顿地发展进攻;(7)主动配合,密切协同;(8)迅速充分地准备,全面周密地保障。坦克部队进攻时,可得到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防化兵、航空兵、机械化步兵的加强。其正面和纵深有时大于摩托化部队。通常在敌远程火炮射程以外,有隐蔽的地形、良好的道路和充足的水源的集结地域或待机地域,计划组织战斗,完成进攻准备。察明防御之敌的反坦克火力配系和障碍物配系,坦克预备队的编成和配置位置;敌航空兵活动情况;战区地形、道路、河流状况及通行程度等。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力求选择在与敌要害相关的薄弱部位和方向上,地形便于快速接敌、展开攻击、突破和向敌纵深发展进攻;兵力兵器通常编成两个梯队,有时编成一个梯队,并建立合成预备队。周密计划压制、摧毁敌反坦克兵器的火力及打敌低空飞机、直升机的火力。重点组织工程保障,加强运动保障、调整勤务和伪装。组织后勤、技术保障,计划弹药、油料、技术器材的储备、运输和补给,加强抢救抢修措施。完成进攻准备后,通常利用夜间或不良天气,在火力掩护下,多路、多梯队实施开进,迅速隐蔽地接敌,逐步成疏开队形、展开队形,在炮兵、航空兵和防空兵火力支援下,在敌障碍区中开辟通路,从行进间突然发起冲击,勇猛突入敌人阵地,大胆果断地向敌纵深和后方机动,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各个歼灭敌人。摩托化部队进攻战斗装备汽车和装甲车辆的部队实施的进攻战斗。摩托化部队进攻战斗,具有较强的突然性、机动性、坚决性、速决性,但对地形、道路的依赖性大,油料消耗量大,组织指挥复杂,保障任务艰巨。基本要求是:(1)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和器材于主攻方向,形成纵深、立体、疏散而有重点的攻击部署;(2)选敌薄弱部位,出其不意地攻击;(3)发挥各种火力的综合毁伤力;(4)迂回包围,穿插分割,近战歼敌;(5)主动配合,密切协同;(6)迅速周密地准备,组织全面保障。基本战法是强攻和袭击,根据敌人防御性质灵活运用。摩托化部队进攻战斗,通常在集结地域进行进攻的组织准备。可在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发起,也可在与敌非直接接触情况下发起。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发起进攻时,通常经过调整部署或换班占领进攻出发阵地。与敌非直接接触情况下发起进攻时,通常在先遣支队航空兵和炮兵掩护下,主力从集结地域开进,进至距敌防御前沿3至5公里的地区下车,直接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在进攻出发阵地上进一步完成攻击准备。按火力准备或火力袭击、冲击、突破防御、抗击敌反冲击、围歼纵深之敌的程序实施;及时组织侦察,正确选定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灵活确定兵力部署和攻击样式,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和各种保障,尤其是道路保障、技术保障及弹药油料补给,迅速、隐蔽地接敌,突然、勇猛地攻击,积极实施纵深打击,大胆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各个歼灭敌人。同时,严密组织车辆的疏散、隐蔽,以防敌火力毁伤和兵力袭击。深打击,大胆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各个歼灭敌人。同时,严密组织车辆的疏散、隐蔽,以防敌火力毁伤和兵力袭击。山地地形复杂,地貌起伏大,天然障碍、隐蔽地多,居民地稀疏,气象多变,利于隐蔽行动,达成攻击的突然性,便于迂回包围,穿插渗透;但坦克、大口径火炮和其他车辆机动困难,观察、指挥、协同、通信联络和补给不便,易迷失方向。基本要求是:(1)加强对敌情、地形的侦察和气象的调查;(2)以主力对敌之翼侧或后方实施主要突击,以部分兵力从正面攻击或牵制,配合主力歼敌;(3)善于利用山地的隐蔽条件,广泛实施包围迂回,敢于近战和独立作战,巧妙使用机降分队,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各个歼敌;(4)主动配合,密切协同:(5)行动突然迅速,力求出敌不意;(6)全面组织各种保障。实施山地进攻战斗要准时而隐蔽地进入进攻出发地区,做好攻击准备,以突然、猛烈、准确的火力,压制主攻方向的制高点、山垭口之敌,支援航空兵压制高地反斜面及隐蔽地之敌,封锁敌纵深内的隘路和渡口。攻击部队力求从敌侧后和薄弱部位,突然发起冲击,坚决突入敌阵地,在穿插分队、机降分队配合下,迅速夺取制高点、山垭口、交叉路口等,消灭防御之敌,乘胜扩张战果,第二梯队及时进入战斗,利用敌的间隙,勇敢地实施包围迂回攻击,或向一个主要目标实施分进合击。遇敌反冲击时,通常以一部兵力占领制高点阻击敌人,组织邻近部队,以侧射火力杀伤敌人,以炮兵和支援航空兵突击反冲击之敌,以必要的兵力向敌翼侧或后方突击,力求歼敌于运动中。西北.. 1纵.. 714团瓦子街东南山进攻战斗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战例。是1948年春西北野战军进行的宜川、瓦子街战役中的一次重要战斗。714团在战斗中,以灵活机动的战术,迅猛顽强的战斗作风,攻占了瓦子街东南山诸要点,配合兄弟部队,将敌全歼,对战役全局起了重要作用。2月24日,西北野战军一部围攻宜川(今陕西宜川)守敌,国民党整编第29军东援宜川,被节节阻击后,29日停止于瓦子街东南山及其附近地区。敌29军军长刘戡,发现西北野战军向瓦子街方向调动,退路有可能被切断,立即令其53旅旅部及其159、157团占领瓦子街东南山第1、2、3号阵地,90师师部占领第4号阵地,29军军部占领第5号阵地转为防御。29日714团在行进间奉命迅速堵塞敌人可能突围的缺口,向瓦子街东南山之敌主动进攻。29日10时,独1旅一个连从正面攻击,714团2营6连在火力掩护下向敌右翼冲击,歼敌20余名,顺利攻占第1号阵地后,发现第2号阵地是第3、4、5号阵地的屏障,有两个连防守,714团即以2营配属团特务连,乘胜立即发起进攻,因协同不好,火力不足,受所阻。敌先后实施了20多次反冲击,均被击退,并在3营8连主动配合下,夺取了第2号阵地。29日黄昏,358旅旅长考虑到714团伤亡较大,拟以716团接替714团,但该团坚持独立完成夺取第1~5号阵地的任务,旅长遂又决定714团继续发展进攻,并以山炮两门支援其战斗。714团决定以第二梯队1营接替3营和特务连的任务,1营接替任务后,29日夜粉碎了敌多次夜袭,3月1日拂晓,肃清了第3号阵地东南端之敌,以后在统一组织下,1营从正面实施主攻,2、3营从翼侧配合,从多方向对敌发起攻击,占领第3号阵地后乘胜向第4号阵地攻击。占领了4号阵地后,直扑第5号阵地,防守第5号阵地的敌29军军部于突围中被歼。全团经过30多小时的战斗,在友邻协同下,连续夺取敌人五个阵地,毙伤敌千余入,俘敌约千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此次战斗主要说明:(1)发扬了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这个团在战前经过新式整军运动,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觉悟。部队在冰天雪地中战斗一天,没有吃饭,伤亡较大,困难较多,但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发扬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战胜了强敌。(2)实施坚定灵活的指挥。各级指挥员深入第一线,及时了解情况,果断定下决心。部队行动迅速,采取迂回包围战术,断敌退路,连续攻占两个阵地。当敌人猛烈反扑时,即变换战术,停止进攻,以防御阻止和消耗敌人,尔后再发起进攻。(3)指挥上紧紧抓住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团指挥员首先抓住了占领瓦子街东南山这一关键,切断了敌人退路,紧接着迅速攻占了第1、2号阵地,特别是夺取并巩固第2号阵地,就制敌于死地。接着,在第2号阵地,击退敌20多次反扑后,又抓住战机,乘胜前进,接连捣毁敌团指挥所、旅指挥所和军指挥所,取得重大胜利。荒漠草原地进攻战斗在荒漠草原地实施的进攻战斗。是进攻战斗的样式之一。古代,在荒漠草原地实施进攻,多以骑兵采用奇袭战法,消灭敌人。火器出现后,以骑兵实施远程奔袭,迂回包围,以火力歼灭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以机械化部队广泛采用宽正面多路攻击,穿插分割、围歼敌人。战后,进攻正面加宽,纵深增大,往往从行进间发起攻击,穿插分割,对敌纵深实施战术空降,并重视夺取水源。荒漠、草原地,地形开阔,树木、人烟稀少,水源缺乏,水质不良,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常有暴风沙,有时有暴风雪。沙漠地有广阔的沙丘和流沙,软戈壁地地表土层松软。在这类地区实施进攻,视界、射界开阔,便于观察、射击和机动,但隐蔽、宿营和供水困难,易迷失方向;在沙漠和软戈壁地运动速度低,人员体力消耗大,武器装备易磨损;暴风沙严重影响战斗行动。基本要求是:(1)主攻方向通常选在有通向敌防御纵深的道路、干河床和明显易见的方位物,地质较坚硬,背向阳光,能沿纵向沙垄和利用顺风实施攻击的地方。(2)建立多方向有重点的围攻部署,并根据敌情、任务和用水、燃料、油料的保障情况,确定各个方向进攻部队的战斗编成,使其具有独立战斗能力。(3)充分发挥坦克乓和骑兵的快速机动能力,从敌翼侧、间隙大胆实施迂回包围,穿插分割。(4)编组机降分队,夺占敌纵深水源、战术要点和后勤基地,袭击敌指挥所、炮阵地等重要目标。(5)掌握具有快速机动能力的合成预备队,随时准备在主攻方向上发展胜利和粉碎敌人反冲击。视情况,还可建立快速反空降预备队,荒漠、草原地进攻战斗的基本战法是: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奔袭包围歼灭敌人。组织实施时派出快速侦察分队,渗入敌纵深,进行远距离侦察,查明水源、居民地、道路情况,以及敌预备队的配置位置。加强气象调查和观测,查明战斗期间有无沙尘暴(雪暴)天气及风向、风力。根据侦察、调查和各方面的情况,定下决心,部署兵力,明确任务,组织协同。加强对空防御和对核、化学、燃烧、激光武器袭击的防护。加强后勤、技术保障,特别要加强油料、燃料的供应和及时供应防风沙、防暑、防蚊、防冻、防沙盲等物资器材。以各种方法加强供水保障,可能时,还应组织铺设野战输油管线。发扬不畏艰难困苦和顽强战斗精神。战斗中,各方向攻击的部队,要加强对翼侧的保障。武器袭击的防护。加强后勤、技术保障,特别要加强油料、燃料的供应和及时供应防风沙、防暑、防蚊、防冻、防沙盲等物资器材。以各种方法加强供水保障,可能时,还应组织铺设野战输油管线。发扬不畏艰难困苦和顽强战斗精神。战斗中,各方向攻击的部队,要加强对翼侧的保障。(1)建立多方向、多路而有重点的围攻部署,以主力沿主要道路实施主攻,一部兵力沿敌防御之侧实施助攻,或以主力从敌翼侧或后方实施主攻,部分兵力从正面实施助攻;(2)编组穿插分队、机降分队或渗透分队,夺占敌纵深要点,断敌退路,阻敌增援,配合主力围歼敌人;(3)利用山岳丛林和天候影响形成的隐蔽条件,分路分批开进,秘密接敌,尽量靠近敌人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和冲击出发阵地,完成进攻准备;(4)一般于拂晓前或浓雾未散时秘密突然发起攻击;有时可于白天浓雾消散时发起攻击,适当延长火力准备的持续时间,实施多方向、多路而有重点的攻击,大胆穿插迂回,各个歼灭敌人。组织实施时,切实查明敌情、地形、道路、丛林和雨雾等情况,根据情况,慎重部署兵力,合理区分道路,严密组织翼侧、接合部和受敌威胁方向的警戒,全面加强保障。部队发起攻击的同时,穿插、渗透分队,沿预定路线插入敌阵。对配置有多层火力敌支撑点,以小分队秘密或强行占领山顶,配合主力上下夹击攻克之;对由数个高地组成的敌支撑点,首先各个包围,断其联系,尔后逐点攻歼或同时攻歼;对道路两侧互相连接敌制高点,以精干小分队切断相邻高地之敌联系,主力沿山脊攻击,逐点夺取;对敌控制的山垭口,以一部兵力从正面牵制,主力迂回侧后攻占之。战斗中,及时搜剿残敌,巩固既得阵地。高寒地进攻战斗在海拔高、气候寒冷(—20℃以下)的地区实施的进攻战斗。是进攻战斗样式之一。古代,在高寒地战斗,主要使用骑兵,以奔袭和白刃格斗,消灭敌人。火器出现后,通常在火力掩护下,逐点攻击,近战歼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实施有重点地多路攻击,运用渗透、袭击夺占要点,分割围歼敌人。战后,高寒地战斗发展为诸兵种合同战斗。高寒地区,地高天寒,人口稀少,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物资贫缺。有的地区山上常年积雪并有冰川,气温很低,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降水极少;有的地区年降水量少,但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大,严寒期长,多风雪,有些高山地区常年雪封冰冻。在高寒地实施进攻战斗,人员易发生冻伤、雪盲和高山反应,增加非战斗减员;武器、器材易发生故障,油料易凝固,车辆不易发动;缺少群众的直接支援,后勤保障任务繁重;工程作业效率低,运动速度慢,易迷失方向,指挥、协同和通信联络比较困难。基本要求是:(1)利用夜间和风雪天气,秘密开进接敌,突然发起攻击,沿着雪浅、冰厚便于通行的方向实施主攻,并力求以主力从敌侧后实施包围迂回攻击;率低,运动速度慢,易迷失方向,指挥、协同和通信联络比较困难。基本要求是:(1)利用夜间和风雪天气,秘密开进接敌,突然发起攻击,沿着雪浅、冰厚便于通行的方向实施主攻,并力求以主力从敌侧后实施包围迂回攻击;组织滑雪分队或精干小分队实施穿插、渗透,袭击敌纵深要害目标;(3)使用机降分队夺取和扼守山垭口、隘路、渡口、桥梁和易于通行的沟谷,配合主力围歼敌人。组织实施战斗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高寒地地理、气象条件对进攻行动的不利影响。加强气象、地形、道路的侦察和调查,详细察明战斗地区的气温、气压、风雪、积雪、冻土、江河封冻情况及天气的可能变化,道路状况及通行程度,敌人设置的冰雪障碍及积雪掩盖的障碍物等,预先做好克服各种困难的准备。详细研究和选择运动路线,指定明显方位物或设置人工方位物,标定方位角,精确计算各分队的运动速度和时间,周密组织协同动作特别是明确正面攻击分队与包围迂回分队之间的协同方法。赋予各分队比一般条件下较浅的任务纵深,加强各分队的独立战斗能力,靠前选择、构筑进攻出发阵地和炮兵发射阵地。组织工程兵分队及时在冰雪上敷设道路,排除冰雪障碍和敌设置的障碍物,加强道路、桥梁和冰上渡口的维护。及时供给部队御寒保暖、防滑、防雪盲的物资器材和热食、氧气,以及防治地区性疾病和冻伤的药物;尽量靠前配置救护所和野战医院,加强各攻击分队的医疗救护力量。战斗中,加强翼侧和后方的侦察、警戒,严防敌滑雪分队、坦克分队和机降分队袭击,并在隘路、山垭口、交叉路口和冰雪较多的地段,严密组织对空防御,加强警备调整勤务。水网稻田地进攻战斗在江河、沟渠交错的稻田地区实施的进攻战斗。是进攻战斗的样式之一。水网稻田地,平坦开阔,河流、沟渠纵横,湖泊、池塘较多,稻田泥泞,地下水位高。人口稠密,农产丰富,便于观察、射击和动员支前力量;但水障碍物多,部队运动困难,炮兵、防空兵、坦克兵的行动更受限制,战斗队形易被分割,指挥、协同不便,不易构筑工事。基本要求是:(1)加强对敌情、地形的侦察,根据情况部署兵力,合理使用加强的水陆坦克、气垫船及其它渡河器材,建立陆上、水上行动保障队;(2)沿道路、纵向河流或横贯沟渠较少的方向实施主攻,攻击路线尽量选择在有纵向沟渠、堤坎可供利用的地段;(3)编组穿插迂回分队、渗透分队和机降分队,用以夺取敌纵深内重要桥梁、渡口等目标,采取包围迂回与正面攻击相结合的战法歼敌。实施时,攻击部队在火力和烟幕掩护下,利用道路和纵向河流,以坚决勇猛的行动,连续克服沟渠和泥泞障碍,迅速夺占水陆交通枢纽、重要桥梁、渡口、村庄、高地、水坝等重要目标。第二梯队从陆上、水上隐蔽跟进,适时进入战斗,扩大战果。穿插迂回(渗透)分队利用轻便渡河器材,或乘气垫船等水陆输送工具,沿道路、河流、沟渠、湖泊实施机动,或徒步沿田埂机动,隐蔽迅速地插入敌侧后,夺取敌渡河器材,攻占桥梁、渡口、高地和交通枢纽等。对环水地域之敌,通常首先实施火力准备,摧毁敌装甲战车、火力点,杀伤敌步兵,组织破障分队在敌方水中、岸边障碍物中开辟通路;尔后攻击部队在火力和烟幕掩护下,力求从敌翼侧和后方便于渡河的地点迅速渡河,突入敌人阵地,分割歼灭。对反冲击之敌,以部分兵力控制或夺占桥梁、渡口、高地和交通枢纽等有利地形,组织火力封锁运动道路及河道,摧毁其水陆输送工具,给敌以大量毁伤;以主力向敌侧后突击,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对运动之敌的进攻战斗对处于移动状态之敌实施的进攻战斗。进攻的对象是行军、开进、攻击前进、增援、退却和突围之敌。运动之敌兵力兵器暴露,没有良好的阵地,战斗准备不足,组织指挥不稳定,部队间不便相互协同。对这种敌人进攻,抓住战机,果断定下决心,快速组织战斗,突然发起攻击;尽量增大首次攻击力量,形成多方向有重点的围攻部署,机动兵力将敌割裂;集中火力对敌实施短促猛烈的袭击,对敌翼厕和侧后实施勇猛攻击,分割歼灭敌人;加强对空防御和与敌炮兵作斗争,组织对空和对地面的火力封锁,阻止敌增援、退却、突围。战斗中,进攻部队要充分利用火力效果,对敌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力求速战速决,不给喘息之机。有时,还可构成袋形部署,对运动之敌进行伏击。对突围逃跑或退却之敌,要毫不迟疑地进行追击,迅速切断敌人退路,坚决歼其于运动之中。的对象是行军、开进、攻击前进、增援、退却和突围之敌。运动之敌兵力兵器暴露,没有良好的阵地,战斗准备不足,组织指挥不稳定,部队间不便相互协同。对这种敌人进攻,抓住战机,果断定下决心,快速组织战斗,突然发起攻击;尽量增大首次攻击力量,形成多方向有重点的围攻部署,机动兵力将敌割裂;集中火力对敌实施短促猛烈的袭击,对敌翼厕和侧后实施勇猛攻击,分割歼灭敌人;加强对空防御和与敌炮兵作斗争,组织对空和对地面的火力封锁,阻止敌增援、退却、突围。战斗中,进攻部队要充分利用火力效果,对敌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力求速战速决,不给喘息之机。有时,还可构成袋形部署,对运动之敌进行伏击。对突围逃跑或退却之敌,要毫不迟疑地进行追击,迅速切断敌人退路,坚决歼其于运动之中。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依托野战阵地已建立防御体系之敌实施的进攻战斗。是进攻战斗的一种主要样式。对野战阵地之敌的进攻战斗古代就已出现。公元前11世纪,对布阵于旷野之敌就实施过进攻战斗。公元前6世纪,对利用野外有利地形和营寨壁堡防御之敌,主要采取袭击,有时也轮番强攻。19世纪出现线膛枪炮后,产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战斗中,先用炮火轰击对方阵地,掩护步兵骑兵展开形成散兵线,利用地形迫近敌人,向敌人发起冲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开始发展为诸兵种合同战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攻战斗中普遍采取合同战术,在强大火力支援下,集中兵力突破敌人防御阵地,有时还实施战术空降配合正面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主要采取袭击战法。解放战争时期,采取袭击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法,规模逐渐扩大,发展成为步兵、炮兵密切配合,并有工兵参加的合同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通常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力,步坦炮密切协同实施强攻,有重点的突破,结合穿插分割、迂回包围,各个歼灭敌人。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的基本要求是:(1)快速组织准备,迅速查明敌情,果断定下决心,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尽快作好战斗准备;(2)迅速隐蔽地集中优势兵力,建立纵深、梯次的战斗部署,向敌薄弱要害处实施主要突击,将预备队使用于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和时机;(3)突然实施攻击,突破后迅速分割包围,结合纵深打击和立体封锁,适时增强突击力,各个歼灭敌人;(4)周密组织战斗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确保战斗安全顺利地遂行。进攻部队一般在集结地域进行进攻的组织。占领进攻出发阵地的方法,根据敌我形势而定。在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通常经过调整部署或换班占领;在不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通常在先遣支队和炮兵掩护下,主力经过开进占领。在进攻出发阵地上进一步完成攻击准备。对敌进行强攻时,通常在冲击前实施短促猛烈的火力准备,主要摧毁突破口及其附近的装甲目标和火力点。第一梯队迅速占领冲击出发阵地,在敌障碍物中开辟通路,按命令或信号发起冲击。袭击、穿插、机降分队突击敌人纵深要害目标,配合正面主力攻击。防空兵集中火力打击威胁冲击部队的敌机。突破后,炮兵、航空兵火力主要压制突破口前方和翼侧的支撑点,拦击敌向前机动的预备队。第一梯队要乘势扩大与巩固突破口,迅速向纵深发展进攻。第二梯队进入战斗后,须坚决向敌纵深突进,采取穿插分割、迂回包围等战法,各个歼灭纵深之敌。对实施反冲击之敌,先集中猛烈的火力对其突击,再以主力向其翼侧突击。凭坚顽抗之敌,通常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力,逐个围歼。采取袭击与强攻结合发起进攻时,多利用不良天候,秘密接近敌人,突然发起攻击,当袭击不成,立即进行火力急袭,掩护主力转为强攻。未来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多从行进间发起进攻,战斗将在防御全纵深同时展开,空中突击增多,与地面进攻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占领;在不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通常在先遣支队和炮兵掩护下,主力经过开进占领。在进攻出发阵地上进一步完成攻击准备。对敌进行强攻时,通常在冲击前实施短促猛烈的火力准备,主要摧毁突破口及其附近的装甲目标和火力点。第一梯队迅速占领冲击出发阵地,在敌障碍物中开辟通路,按命令或信号发起冲击。袭击、穿插、机降分队突击敌人纵深要害目标,配合正面主力攻击。防空兵集中火力打击威胁冲击部队的敌机。突破后,炮兵、航空兵火力主要压制突破口前方和翼侧的支撑点,拦击敌向前机动的预备队。第一梯队要乘势扩大与巩固突破口,迅速向纵深发展进攻。第二梯队进入战斗后,须坚决向敌纵深突进,采取穿插分割、迂回包围等战法,各个歼灭纵深之敌。对实施反冲击之敌,先集中猛烈的火力对其突击,再以主力向其翼侧突击。凭坚顽抗之敌,通常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力,逐个围歼。采取袭击与强攻结合发起进攻时,多利用不良天候,秘密接近敌人,突然发起攻击,当袭击不成,立即进行火力急袭,掩护主力转为强攻。未来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多从行进间发起进攻,战斗将在防御全纵深同时展开,空中突击增多,与地面进攻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是1952年秋季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进行的一次战斗。战前第87团3营在敌人阵地前潜伏近一昼夜,主攻点选在敌人侧后,突然发起进攻,经30分钟激烈战斗,全歼南朝鲜军第51团8连及一个火器排,首创阵前潜伏突然攻击的战例。南朝鲜军51团防守的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余公里处,是敌前哨阵地中的主要支撑点。这个高地有南、北两个主峰,全长约1200米,四周多陡壁,不易攀登,周围数百米野草丛生,东侧有一条自然河沟。敌利用这里有利地形,构成以地堡、防空洞、明暗火力点、堑壕、交通壕、盖沟相结合的,能独立进行四面战斗的支撑点式的防御阵地。周围设有6道铁丝网,阵地外围还埋设有踏雷、跳雷、照明雷等大量地雷。为了拔除敌前哨阵地上这个钉子,15军29师87团10月初奉命攻占391高地,他们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准备,又选择类似地形进行临战训练。10月11日17时,3营向391高地预定的潜伏地区开进,22时到达后开始潜伏。12日10时,敌搜索组5人到阵前搜索,发现9连1排潜伏的少数人,即以航空兵、炮兵和轻重机枪盲目地轰炸、扫射,先后发射各种炮弹400多发,其中燃烧弹百余发,炮弹落到潜伏区内,许多同志身着大火负重伤,坚持一动不动。邱少云同志身中燃烧弹,直到被烧死,始终未暴露自己。敌以火力袭击的手段,也未查明其阵地前潜伏近一个营的兵力。17时21分开始炮火准备,17时30分发起冲击,17时34分7连突破,立即向北峰发展;17时40分,9连由东南侧利用河沟突人敌人阵地,直捣南峰敌连部;以1排1班正面攻击,2班、3班两翼攻击敌侧背,夺取敌连部后,又向北发展,到达鞍部后与向北峰攻击的部队会师。前后经30分钟激烈战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歼守敌,共毙伤敌150余名,俘敌23名,自己伤亡63人,这次战斗主要说明:(1)根据敌情、地形特点,做好充分准备,实行敌前潜伏,达成了攻击的突然性。当时志愿军武器装备处于劣势,敌人又掌握着制空权,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用敌前潜伏的办法,能缩短接敌距离,减少伤亡,保持体力,达成进攻的突然性。潜伏中机智沉着地处置情况,特别在敌发觉潜伏的少数人,又以火力侦察的手段查明情况时,各级都保持沉着冷静,做到绝对的隐蔽静肃,保证了潜伏成功。(2)主要攻击点选在敌侧后既是要害又是弱点的地方,出敌意外,达到了速决全歼。此次战斗能在半小时内全歼守敌,主要是针对敌南强北弱的情况,把主要攻击点选在.. 391高地南峰的东南侧,助攻点选在该高地鞍部的两侧。从敌兵力部署上看,南峰虽强,但敌对其侧后戒备疏忽,从这里开刀,能击中要害,直捣敌连部;又能出敌意外,切断敌人退路。助攻点选在鞍部两侧,将防守391高地之敌拦腰斩断,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将敌各个歼灭。要攻击点选在敌侧后既是要害又是弱点的地方,出敌意外,达到了速决全歼。此次战斗能在半小时内全歼守敌,主要是针对敌南强北弱的情况,把主要攻击点选在.. 391高地南峰的东南侧,助攻点选在该高地鞍部的两侧。从敌兵力部署上看,南峰虽强,但敌对其侧后戒备疏忽,从这里开刀,能击中要害,直捣敌连部;又能出敌意外,切断敌人退路。助攻点选在鞍部两侧,将防守391高地之敌拦腰斩断,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将敌各个歼灭。这种战斗通常发生在敌人运动中受阻、进攻受挫、遭遇战斗失利、空降后被围等情况下,战机稍纵即逝,组织准备战斗时间短促。基本要求是:(1)尽快查明敌情和地形,适时组织部队开进和展开,快速做好准备,迅速发起进攻;(2)力求袭击成功,同时准备强攻,一旦袭击不成,立即转入强攻;(3)多路攻击,突出重点,大胆分割包围,集中兵力歼敌;(4)统一计划,密切协同,主动支援配合,加强战斗保障。组织准备战斗时,进一步明确任务和主攻方向,时间紧迫,可边打边准备。兵力部署通常成一个梯队,并控制强有力的预备力量,视情况编组先遣支队、穿插迂回分割队、袭击分队或机降分队,计划组织火力要着重掩护和保障部队开进与冲击。战斗中,先遣支队以袭击战法歼灭敌战斗警戒,夺占敌主阵地前沿要点。第一梯队到达疏开地区时,开始突然、猛烈、短促的火力袭击,部队从行进间发起冲击,力争一举突入敌阵地。对主力进攻妨碍不大之敌,可以少数兵力包围封锁,穿插迂回、袭击分队,利用敌部署间隙、翼侧,直插或迁回至敌纵深,夺占要点,断敌退路,阻敌增援。机降分队实施垂直包围,配合主力歼敌。对被围之敌,先行火力袭击,再多方向向心突击,逐步加以歼灭。对机降增援之敌,集中炮兵、防空兵、航空兵火力猛烈突击,力求歼敌于空中或机降着陆之际。随着军队装甲防护力和机械作业能力的提高,对仓卒防御之敌进攻的战机将更加短暂,打击敌人直升机和阻敌从空中增援或撤退也将成为战斗的内容。对孤立薄弱据点之敌的进攻战斗对独立防守且兵力薄弱之敌实施的进攻战斗。这种敌人远离主力,缺少支援火力,翼侧暴露,战斗力弱,通常以袭击战法攻歼。基本要求是:迅速查明敌人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系,乘敌孤立无援之际尽快发起攻击;采取多路有重点的围攻部署,向敌防御要害部位实施主要突击;将大部专业兵配属给第一梯队,尽量增大首次突击的力量;利用不良天候和有利地形隐蔽接敌,协调一致地向敌实施围攻;严密组织对空封锁火力,及时断敌地面、空中逃路。战斗中先集中力量将敌割裂,然后各个进行围歼。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占领永备筑垒地域、有充分防御准备之敌实施的进攻战斗。是进攻战斗样式之一。古代,对依托壁垒、城寨防御之敌,多采取袭击战法,有时还结合火攻、挖暗道等手段实施。火器大量使用后,一般先用炮火轰击,再结合实施爆破作业,破坏敌方坚固工事,杀伤敌有生力量,步兵、骑兵发起冲击,在火力掩护和支援下突入敌阵,歼灭敌人。20世纪以来,坦克、飞机大量使用于战场,攻坚战斗强调集中兵力,采取纵深梯次部署,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威力,诸兵种协调一致地实施强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攻坚战,主要采取奇袭和强攻相结合的方法。解放战争时期,通常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形成多梯队围攻部署,编成爆破队、突击队、火力队、牵制队、保障队和预备队,强调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在狭窄的地段打开口子,尔后大胆穿插分割,包围迂回,连续攻击,各个歼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主要利用夜暗秘密接敌或阵前潜伏,集中优势火力突击,突然发起攻击,实施有重点的多路多梯队连续进攻。灭敌人。20世纪以来,坦克、飞机大量使用于战场,攻坚战斗强调集中兵力,采取纵深梯次部署,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威力,诸兵种协调一致地实施强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攻坚战,主要采取奇袭和强攻相结合的方法。解放战争时期,通常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形成多梯队围攻部署,编成爆破队、突击队、火力队、牵制队、保障队和预备队,强调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在狭窄的地段打开口子,尔后大胆穿插分割,包围迂回,连续攻击,各个歼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主要利用夜暗秘密接敌或阵前潜伏,集中优势火力突击,突然发起攻击,实施有重点的多路多梯队连续进攻。(6)统一使用保障力量,重点加强工程保障,加大物资器材储备,确保战斗顺利实施。通常攻坚部队经过换班或在先遣支队掩护下,分批隐蔽开进接敌,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后迅速完成强攻准备,适时进行预先火力准备。第一梯队充分利用火力准备效果,进行多路而有重点的强击,尽快分割围歼前沿各支撑点,为第二梯队进入战斗创造条件。遇敌抵抗枢纽部时,先歼其周围独立的支撑点,再调集力量将其歼灭,或以机降分队在其侧后机降,配合主力从多方向强攻。第二梯队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时机进入战斗,坚决向敌纵深连续突击,随时准备抗击敌人的反冲击,巩固已占领的敌人阵地。战斗中须注意肃清坑道、地道、暗堡内的敌人。未来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准备时间将缩短,突击的火力密度将增大,空中突击与地面突击的结合也会更紧密。东北3纵20团.. 1营配水池攻坚战斗对城市外围永备筑垒地域防御之敌进攻战斗战例。是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外围的一次重要战斗。20团第1营在师、团炮兵支援下,在第3营7连、9连配合下,经10小时激战,击退敌人30多次反扑,攻占了配水池,全歼守敌一个营,为主力攻城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配水池即锦州供水处,位于锦州城北约一公里的一个小高地上。用钢筋水泥建成,高出地面6~7米,池水放干后既可屯兵又可作战斗掩体。其东北40米处有4座小红房,整个阵地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据守配水池的敌人为国民党暂编第22师1团一个营,以配水池为核心,在周围筑有永久和半永久地堡14个及明暗火力点10多个,并有交通壕和堑壕相连接;配水池西侧的内壕,放满了水;阵地外沿筑有环形的外壕,壕内设有暗火力点和倒打火力点,壕外设铁丝网3道和断续布雷场,敌人吹嘘“配水池就是第二个凡尔登”。20团1营受领任务后,经过周密的组织准备,10月12日7时40分起,炮兵对敌阵地实施火力急袭。7时55分,步兵在敌障碍物中开辟通路。8时,2连、3连分别向敌发起冲击,主攻方向的3连,突入敌外壕后,遭壕内暗火力点和倒打火力点射击,进入外壕又遭到敌地雷杀伤,被敌地堡群火力所阻。助攻方向的2连,通过通路后,与防守地堡群之敌激烈争夺,击退敌多次反扑,攻占了4座小红房。此时,2连、3连伤亡都比较大,1营以二梯队1连从2连方向进入战斗,与敌展开激烈争夺,击退敌多次反扑,最后1连、2连只剩33人,营长亲自分别到这两个连,召开党员干部会,要求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坚决攻占配水池。15时许,敌以约一个营的兵力,在5辆装甲车掩护下,向1连、2连侧后迂回,配合正面守敌实施反击。这两个连在师、团炮火支援下,给敌以重大杀伤。此时,团决定第3营7连、9连投入战斗,经过再次组织,1营在7连、9连配合下,于18时全歼守敌,共毙敌200余人,俘敌150人,1营2连荣获“攻克凡尔登,战场建奇功”锦旗一面。这次战斗主要说明:(1)周密细致组织准备,干部深入到第一线实施指挥。放前营长带领干部和正副班长分批对敌情、地形反复进行侦察;熟悉敌情、地形基础上,认真组织战斗;选择类似地形,进行战前练兵;同时进行了工程、器材准备。战斗中各级干部带领部队冲击,在最危险的时刻,营长两次深入到第一线,加强了指挥。(2)采取包围迂回战法,把主攻点选在敌翼侧。开始把主攻点选在西北,从一个方向正面攻击,没有形成包围迂回部署,碰在敌人钉子上,增大了伤亡。后来改变了主攻点,从配水池西南角攻击,切断了敌后撤和增援的道路,又能与正面攻击部队密切配合,形成夹击敌人之势,全歼了守敌。(3)火力、爆破、突击紧密结合,步炮之间密切协同。1营根据敌情、地形和任务进行编组,战斗中做到火力、爆破、突击紧密结合。炮兵火力急袭时,步兵能隐蔽靠近敌人,火力转移,即利用炮弹烟幕猛烈冲击,保证了战斗顺利发展。对临时驻止之敌的袭击战斗对机动中短暂停留、临时配置之敌突然实施攻击的战斗。是进攻战斗样式之一。目的是抓住有利战机,打敌措手不及。古代对临时驻止之敌的袭击战斗,主要是利用不良天候和有利地形偷营劫寨。火器广泛使用于战场后,有了火力配合兵力袭击的战法,袭击的样式、手段增多,战斗空间日益广泛。中国人民解放军多采用奇袭、急袭、袭扰和袭击,力求出敌不意,速战、速决、速撤。临时驻止之敌通常兵力未展开,翼侧暴露,间隙较大,战斗工事和障碍物较少,战斗准备不足。对这种敌人袭击的基本要求是:(1)切实察明敌人情况,正确选定袭击目标,周密地制定战斗方案,秘密快速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2)乘敌立足未稳、孤立突出、麻痹之际,果断定下决心,迅速组织实施;(3)采取有重点的围攻部署,增大首次突击力量,指定必要的阻援兵力,力求多方向向心突击;(4)迅速隐蔽地接敌,突然勇猛地攻击,力争出奇制胜,速战速决、速撤。袭击战斗须采取各种手段,察明敌人到达驻止地域的时间、兵力部署和警戒等情况,尽量利用夜暗组织部队开进接敌,运动中须加强警戒和运动保障,切实保持无线电静默。袭击战斗中,歼灭敌警戒分队后,立即勇猛突入敌部署内,迅速将其分割包围,然后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夜间进攻战斗夜暗条件下实施的进攻战斗。是消灭敌人的有效战法。冷兵器时代的夜间进攻战斗,以肃静的行动秘密接敌,摸营劫寨。火器出现后,多以偷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着照明器材和雷达的广泛使用,在夜暗条件下观察、射击和机动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夜间进攻战斗发展成一项重要的战斗样式。夜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传统战法,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利用夜暗作掩护,摆脱强敌;利用敌疲劳、不备、分散等时机,以奇袭、奔袭等手段;摧毁敌据点,歼灭敌有生力量;破袭交通线、车站、码头、机场等重要目标,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多在夜间或黄昏发起攻击,突破敌人防御,实施迂回包围,夜间完成全部战斗任务。多在夜间或黄昏发起攻击,突破敌人防御,实施迂回包围,夜间完成全部战斗任务。夜视器材在夜间或低亮度条件下扩展观察者视力范围的仪器。能将物体的红外线或微光图像转换成人可看见的图像。主要用于夜暗条件下观察、瞄准、驾驶等。是军队现代装备的组成部分。按工作波段分,有红外夜视器材,包括主动红外夜视仪、热成像夜视仪;微光夜视器材,包括微光夜视仪、微光电视。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当前运用较广泛的有三种:(1)主动红外夜视仪。自身携带红外光源,使用时向目标发射红外光,根据目标与背景反射光的差别发现和识别目标。(2)被动微光夜视仪。自身不发出光源,利用夜天光(星光、月光等)照射物体表面的微弱光量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发现和识别目标。(3)被动热成像仪。利用目标与环境的温度差来获得景物细节,从而发现和识别目标。夜视器材的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夜暗条件下战场情况的透明度。随着现代化夜视器材的进一步发展,夜暗与白昼的视力范围差距将逐步缩小,夜战将以崭新的方式实施,并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和威力。照明方法夜间作战使用照明器材实施照明的方法。通常在组织照明保障时予以明确。主要是运用投掷航空照明弹、发射照明炮弹和照明火箭弹,设置照明地雷和探照灯以及制造火灾的方法进行,定时照明和不定时照明。一般根据照明器材的性质、特点和执行任务的需要灵活实施。照明任务实施照明的分队所担负的责任。通常在下达战斗任务时明确。主要内容包括:照明的地区或目标,迷盲敌人以及与敌夜视、照明器材作斗争的方法,实施保障工程作业的数量等。照明任务通常根据作战需要、照明分队的照明能力、照明器材的性质和特点合理规定。作战中,随着战场情况的发展变化,要及时补充明确任务和适时调整。照明任务实施照明的分队所担负的责任。通常在下达战斗任务时明确。主要内容包括:照明的地区或目标,迷盲敌人以及与敌夜视、照明器材作斗争的方法,实施保障工程作业的数量等。照明任务通常根据作战需要、照明分队的照明能力、照明器材的性质和特点合理规定。作战中,随着战场情况的发展变化,要及时补充明确任务和适时调整。前7世纪,亚述军队就使用攻城糙、移动式塔架等进攻城市。公元前4世纪开始,城邑进攻增多,手段不断发展,通常使用壕桥、云梯、抛石机、巢车、勾撞车等器械,采取火攻、水淹、掘地道等手段夺城。10世纪后,火器出现,攻城主要使用火炮或火药破坏城门、城墙,打开缺口,尔后步、骑兵向城内突进。随着火炮威力的增大,城市进攻开始重视外围战斗。飞机、坦克、导弹等现代技术兵器用于战场以后,外围战斗对整个战斗的影响越来越大,市区战斗也越来越激烈,经常逐街逐屋争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初期主要以奔袭、急袭等手段实施小规模城市进攻战斗;后期大量使用炸药,采取大规模土工作业和小分队巷战等手段克城歼敌。城市进攻战斗时,行动受地形、地物影响较大,观察、射击、指挥、协同、通信联络和机动困难,兵力兵器不易展开,易遭敌各种侧射火力、暗火力袭击,造成重大伤亡和破坏;但利于隐蔽接近,迂回包围,近战歼敌。基本要求是:(1)将主攻方向选在通往市中心或贯通市区的主要街道上,以外围为重点,形成多路有重点的围攻部署。(2)周密组织侦察,察明城市的布局和重要建筑物的分布,街道状况,主要河流、桥梁及地下设施的情况,机场和港口的位置等。(3)精心制定攻城计划,充分准备攻城物资、器材,特别是爆破、攀登及开辟通路的器材。(4)充分发挥小分队的独立战斗作用,注重近战、夜战、巷战和地道战。实施时,首先割裂敌外围与市区的联系,力求于外围歼灭敌主力,不使其退守城市。进攻市区时,要充分做好攻坚和克服各种障碍的准备,采取纵深梯次或有重点的围攻部署,编组具有独立战斗能力的强击分队,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和器材,逐点强击,坚决打开突破口;突破后,适时投入后续力量,以主力迅速沿通贯市区的主要街道、地下道及在建筑物中打开的通道实施穿插迂回,夺取敌核心阵地,割裂敌防御体系;沿各街道攻击的部队要主动协同,相互支援。对利用高大而坚固建筑物和地下工程设施建立的核心阵地。首先攻占周围建筑物,尔后从不同方向强击敌人;也可使用兵力乘坐直升机降至建筑物的顶部,协同地面强击。战斗中,善于乘敌或诱敌脱离工事或建筑物,组织兵力、火力迅速歼灭。对已占领的地区,要严密控制,彻底肃清残敌。随着各种高技术兵器的广泛使用,城市进攻战斗更加激烈,外围进攻与市区进攻将同时展开,空袭、机降、电子战等将成为城市进攻战斗的重要手段。华东.. 3纵.. 23团.. 1营洛阳东门突破战斗对城市防御之敌的突破战斗战例。是1948年洛阳战役中的关键战斗之一。华东野战军23团1营在这次战斗中,采取连续爆破,分段突击、交替前进的战法,完成了突破敌人多层坚固防御阵地的艰巨任务,为攻城主力投入巷战创造了条件。这个营荣获“洛阳营”的光荣称号。洛阳城墙由土筑成,在东门除土城墙外,还筑有瓮城一道。担任东门及其附近防御的,是国民党青年军206师第2团团部率1营及第3团3营,依托两道城墙构筑成纵深达.. 300米的三层防御:第一层自大石桥至瓮城外壕,以地堡为骨干,配以.. 12道鹿砦、铁丝网、拒马及若干雷区组成,纵深.. 16O米。第二层瓮城区,由城墙、城壕的明暗火力点组成,纵深约.. 60米。第三层东城门内外,由城墙及巷战工事组成,纵深约百米。围攻洛阳城的部队,于3月.. 9日晚发起攻击,至.. 11日中午已攻占敌外围阵地大部。第.. 23团.. 1营加强特务连,担任东门主要突破任务,全营编成三个突击队,10日晚,第一突击队首先炸掉大石桥上的鹿砦、拒马以及桥西头两侧地堡,为突破创造了条件。11日.. 17时,在直接瞄准火炮火力准备后,第一突击队实施连续爆破,半小时内连送.. 6包炸药,在敌人多层障碍物中开辟了接近瓮城的通路,两次派人侦察情况,发现外壕的桥未被破坏,返回报告后,第一突击队至此完成了任务。21时.. 30分,第二突击队对瓮城门进行爆破,连送.. 7包炸药,5包奏效,将堵塞城门的汽油桶炸开一个可以勉强通过步兵的口子,接着突击队进入瓮城后向北发展,突击队的二梯队进入战斗,扩大战果。至.. 24时,瓮城守敌两个连除一部仍盘踞瓮城西南角顽抗外,大部被歼灭。12日 0时.. 20分,第三突击队从瓮城爆破口向东门前进,在火力掩护下连续爆破,破坏了东门外附近防御工事和地堡,炸开了东门城门,入城后继续发展,击退敌多次反扑,2时.. 30分,团后续梯队入城,前后梯队密切协同,连续击退敌一个连至一个营的数次反扑,巩固了突破口。这次战斗主要说明:(1)集中兵力,进行多梯队的战斗编组,实施连续突击。担任突击洛阳东门任务的.. 1营,针对敌人按城墙构筑成纵深.. 300米防御的情况,改变一般攻城只组织一个突击队的方法,采取集中兵力,缩成三个能独立完成任务的突击队,梯次配置,逐次投入战斗,对敌实施连续攻击,交替前进,使突击队具有持续突击力,保证了对洛阳东门多层坚固城防阵地的突破。(2)火力、爆破、突击紧密结合,形成强大突击力量。1营首先以火力摧毁、压制敌前沿火力点和纵深炮火;然后爆破队在火力掩护下,乘迷漫的烟幕,利用地形,隐蔽迅速地接近敌人附防御工事和地堡,实施连续爆破,开辟通路;最后突击分队乘爆破效果,迅速突入敌防御阵地。(3)巩固中求发展,发展中进一步巩固。第一梯队在障碍物中开辟通路后,查明情况,进入指定位置,掩护第二突击队突破瓮城;当第二突击队突破瓮城后,迅速歼灭地堡之敌,扩大战果,巩固突破口,掩护第三突击队向东门城门发展;第三突击队突破东门城门后,协同后续梯队向纵深发展,从发展中不断得到巩固。托两道城墙构筑成纵深达.. 300米的三层防御:第一层自大石桥至瓮城外壕,以地堡为骨干,配以.. 12道鹿砦、铁丝网、拒马及若干雷区组成,纵深.. 16O米。第二层瓮城区,由城墙、城壕的明暗火力点组成,纵深约.. 60米。第三层东城门内外,由城墙及巷战工事组成,纵深约百米。围攻洛阳城的部队,于3月.. 9日晚发起攻击,至.. 11日中午已攻占敌外围阵地大部。第.. 23团.. 1营加强特务连,担任东门主要突破任务,全营编成三个突击队,10日晚,第一突击队首先炸掉大石桥上的鹿砦、拒马以及桥西头两侧地堡,为突破创造了条件。11日.. 17时,在直接瞄准火炮火力准备后,第一突击队实施连续爆破,半小时内连送.. 6包炸药,在敌人多层障碍物中开辟了接近瓮城的通路,两次派人侦察情况,发现外壕的桥未被破坏,返回报告后,第一突击队至此完成了任务。21时.. 30分,第二突击队对瓮城门进行爆破,连送.. 7包炸药,5包奏效,将堵塞城门的汽油桶炸开一个可以勉强通过步兵的口子,接着突击队进入瓮城后向北发展,突击队的二梯队进入战斗,扩大战果。至.. 24时,瓮城守敌两个连除一部仍盘踞瓮城西南角顽抗外,大部被歼灭。12日 0时.. 20分,第三突击队从瓮城爆破口向东门前进,在火力掩护下连续爆破,破坏了东门外附近防御工事和地堡,炸开了东门城门,入城后继续发展,击退敌多次反扑,2时.. 30分,团后续梯队入城,前后梯队密切协同,连续击退敌一个连至一个营的数次反扑,巩固了突破口。这次战斗主要说明:(1)集中兵力,进行多梯队的战斗编组,实施连续突击。担任突击洛阳东门任务的.. 1营,针对敌人按城墙构筑成纵深.. 300米防御的情况,改变一般攻城只组织一个突击队的方法,采取集中兵力,缩成三个能独立完成任务的突击队,梯次配置,逐次投入战斗,对敌实施连续攻击,交替前进,使突击队具有持续突击力,保证了对洛阳东门多层坚固城防阵地的突破。(2)火力、爆破、突击紧密结合,形成强大突击力量。1营首先以火力摧毁、压制敌前沿火力点和纵深炮火;然后爆破队在火力掩护下,乘迷漫的烟幕,利用地形,隐蔽迅速地接近敌人附防御工事和地堡,实施连续爆破,开辟通路;最后突击分队乘爆破效果,迅速突入敌防御阵地。(3)巩固中求发展,发展中进一步巩固。第一梯队在障碍物中开辟通路后,查明情况,进入指定位置,掩护第二突击队突破瓮城;当第二突击队突破瓮城后,迅速歼灭地堡之敌,扩大战果,巩固突破口,掩护第三突击队向东门城门发展;第三突击队突破东门城门后,协同后续梯队向纵深发展,从发展中不断得到巩固。市区战斗在城市内实施的战斗。分为市区进攻战斗和市区防御战斗。是城市战斗的主体部分。市区战斗、行动受地形、地物影响较大,观察、射击、指挥和协同困难,易遭敌大规模毁伤兵器袭击;但便于长期坚守或隐蔽接近,迂回包围,近战歼敌。基本要求是:(1)集中主要兵力、火力、器材于主要方向实施攻坚或形成有重点的整体防御;(2)周密组织市区侦察;(3)精心计划,充分准备;(4)注重近战、夜战、巷战和地道战。进攻时,一般采取纵深梯次或有重点的围攻部署,编组具有独立战斗能力的强击分队,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和器材实施重点突破;突破后,沿通往市区的主要街道和地下道,逐点强击,穿插迂回,割裂敌人。防御时,通常利用高大建筑物、大型地下工程设施、立交桥等,军民结合,整体设防,坚守要点,与敌逐街、逐巷、逐屋反复争夺,并以小分队实施多路而短促的反击收复失地,稳定防御。于主要方向实施攻坚或形成有重点的整体防御;(2)周密组织市区侦察;(3)精心计划,充分准备;(4)注重近战、夜战、巷战和地道战。进攻时,一般采取纵深梯次或有重点的围攻部署,编组具有独立战斗能力的强击分队,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和器材实施重点突破;突破后,沿通往市区的主要街道和地下道,逐点强击,穿插迂回,割裂敌人。防御时,通常利用高大建筑物、大型地下工程设施、立交桥等,军民结合,整体设防,坚守要点,与敌逐街、逐巷、逐屋反复争夺,并以小分队实施多路而短促的反击收复失地,稳定防御。渡江河进攻战斗,力求乘敌之隙,出敌不意,从行进间以奇袭方法实施;不可能时,则实施强渡。无论奇袭或强攻,都要查明江河性质、水文、两岸地形、桥梁、渡口及敌人防御的情况;主渡地段选在敌防御薄弱、便于渡过和发展进攻的部位;准备足够的制式和就便渡河器材,并按类型、数量合理编组;开设门桥渡场、浮桥渡场、泅渡场、坦克潜渡场;加强各种战斗保障,特别要防敌在上游施放漂浮物和破坏水利工程造成泛滥。实施时,通常采取主渡与助渡、真渡与佯渡、强渡与偷渡、空中机动与水面机动相结合的方法,在宽大正面上有重点地实施。集中主要兵力和渡河器材于主渡地段,利用夜暗和不良天气在强大火力和烟幕的掩护下,迅速、突然地渡过江河,坚决勇猛地冲击,夺占敌岸要点,巩固与扩大登陆场,适时使用后续力量发展进攻。随着新型自行渡河器材的发展,从行进间实施强渡,将成为渡江河进攻的主要方式。预有准备强渡江河经过周密充分准备后强行渡过江河的作战行动。通常在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按照进入渡场、火力准备、渡江河、占领登陆场、扩大巩固战果的程序实施。进入渡场力求利用夜暗或在视度不良条件下进行,要收缩正面,调整部署。不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还需组织部队向江河开进,与友邻部队换班并在其掩护下进入渡场或直接进入渡场。火力准备一般采取压制射击与烟幕迷盲射击交替进行的方法实施,主要压制、迷盲敌炮兵、指挥所和主要登陆点附近敌支撑点等目标。渡江河时,集中主要兵力、火力和器材于主渡地段,并力求使主渡与助渡、真渡与假渡相结合。通常根据任务和渡河器材性能编组,按进入战斗先后顺序离岸起渡。各渡江河部队要保持队形和航向,不怕敌人拦阻和封锁,勇往直前,迅速渡过江河,占领登陆场,坚决抗击敌反冲击、扩大巩固战果。有条件时,第一梯队营还可乘直升机直接抢占对岸要点或有利地形,掩护后续梯队强渡。行进间强渡江河从运动中强行渡过江河的作战行动。通常在不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实施。基本要求是:(1)于行进间完成强渡江河准备:(2)宽正面展开,多地段有重点地强渡;(3)力求乘敌之隙,一举渡过江河。渡河时,首先以先遣支队前出至渡江河地段,夺取桥梁、渡口、渡江河器材及重要水利工程设施,清除障碍物,驱逐或消灭岸边、江心洲敌战斗警戒分队,为主力强渡江河创造条件;主力于行进间完成强渡江河准备,逐次进入渡场,在火力和烟幕掩护下,迅速渡过江河。行进间强渡江河从运动中强行渡过江河的作战行动。通常在不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实施。基本要求是:(1)于行进间完成强渡江河准备:(2)宽正面展开,多地段有重点地强渡;(3)力求乘敌之隙,一举渡过江河。渡河时,首先以先遣支队前出至渡江河地段,夺取桥梁、渡口、渡江河器材及重要水利工程设施,清除障碍物,驱逐或消灭岸边、江心洲敌战斗警戒分队,为主力强渡江河创造条件;主力于行进间完成强渡江河准备,逐次进入渡场,在火力和烟幕掩护下,迅速渡过江河。偷渡秘密渡过敌人防守的江河的作战行动。利用夜暗或能见度不良等条件,隐蔽、秘密、迅速地实施;有时也可与构筑假渡场、实施佯渡配合进行。实施方法是:先遣支队先期夺取渡口、桥梁和重要水利工程设施,清除障碍物,驱逐或破坏敌侦察、警戒,并乘隙渡过江河,夺取桥头堡或登陆点(场)附近要点;同时,主力加速前进,充分利用先遣支队的成果,先到先渡,随到随渡,力求从行进间一举渡过江河。偷渡的同时要有强渡准备,一旦偷渡不成,立即转为强渡。佯渡佯装的渡江河行动。目的是迷惑、牵制敌人,造成敌人错觉,隐蔽主力渡过江河的企图。基本要求是:(1)与隐蔽、模拟、虚拟情报以及电子欺骗性干扰等措施结合进行。(2)善于把积极行动与巧妙伪装相结合,力求逼真。(3)既要积极、大胆,又要谨慎行事。佯渡通常在次要渡江河地段上实施,可使用部分兵力组织假集结、实施假开进,运用各种就便器材,虚张声势,开设假渡场等,迷惑、牵制敌人兵力,或使敌人判断失误,掩护和配合主力行动。助渡部分兵力在次要方向上渡江河的作战行动。目的是牵制敌人行动,分散敌人注意力,配合主力突破敌人江河防御。根据需要和可能,可在一个或多个方向,先于主力或与其同时实施。助渡部队通常得到较少或得不到加强,助渡地段较宽。要正确选择助渡地段,助攻方向和确定兵力部署;充分准备渡河器材,根据上级意图开设渡场;巧妙组织火力和烟幕掩护第一梯队行动;从全局出发,积极、主动、协调地配合主渡行动。实施中,根据情况变化,有时助渡可能转为主渡。渡河点部队渡河的地点。通常指分队渡河的地点。根据上级任务、敌情、河流性质及渡河器材状况,在渡河地段内选定,有时也可由上级确定。渡河点要选在敌防御比较薄弱,流速缓、河底硬,能瞰制敌岸,便于隐蔽疏散地配置兵力兵器和渡河器材,能秘密迅速接近,便于上岸和巩固登陆场的地段内。为出敌不意,有时也可选在不便于渡河的位置上。构筑与维护渡河点,是工程保障的重要内容。当从行进面强抵江河时,要预先做好准备,保障部队从行进面渡过江河。预有准备的强渡江河时,在不暴露企图的前提下,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秘密构筑前出的道路和各种工事,排除水中障碍物,进行渡河器材泛水。主渡地段集中主要兵力、器材实施渡江河作战的地段。包括己岸地段和敌岸地段。是渡江河进攻决心的重要内容,根据敌情、任务、江河性质、渡江河器材状况确定。基本条件是:(1)江河面窄、弯曲部凸向己方。(2)有洲、滩、岛屿,水浅、流速缓,河底硬。(3)己岸纵深内道路、支流多,便于隐蔽配置部队和实施机动。(4)敌岸天然障碍少,便于上岸、夺取巩固登陆场和向敌纵深发展进攻,(5)敌防御较薄弱。主渡地段集中主要兵力、器材实施渡江河作战的地段。包括己岸地段和敌岸地段。是渡江河进攻决心的重要内容,根据敌情、任务、江河性质、渡江河器材状况确定。基本条件是:(1)江河面窄、弯曲部凸向己方。(2)有洲、滩、岛屿,水浅、流速缓,河底硬。(3)己岸纵深内道路、支流多,便于隐蔽配置部队和实施机动。(4)敌岸天然障碍少,便于上岸、夺取巩固登陆场和向敌纵深发展进攻,(5)敌防御较薄弱。穿插从敌人部署间隙或薄弱部位插入其纵深的作战行动。是进攻的一种重要手段。目的是夺占敌纵深要点,分割、打乱其部署,为各个歼灭敌人创造条件。有一路穿插、多路穿插、秘密穿插和强行穿插。穿插在古代战争中已经出现,公元前.. 206年,秦赵长平之战中,秦军以骑兵插入赵军营垒,割裂赵军,尔后各个歼灭。防御阵地体系出现后,穿插成为分割敌人的重要手段,穿插部队多以摩托化步兵或坦克兵为主,配属炮兵、反坦克炮兵和工程兵,组成多路、多个梯队实施穿插。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穿插作战经验,把穿插作为消灭敌人的重要手段,如鲁南战役中,山东野战军运用多路穿插,将国民党军整编第.. 26师及第.. 1 快速纵队分割成数段,尔后各个歼灭。穿插具有多面受敌、边打边插、独立作战、情况多变、指挥保障困难等特点。基本要求是:(1)周密计划准备。穿插前要采用各种侦察手段,查明敌人设防和兵力部署,以及纵深内的地形道路情况,判明敌防御的薄弱部位和活动规律,制定各种情况处置的预案,并进行必要的临战训练。(2)正确选定穿插方向和路线。尽量避开敌人正面要点,交通要道和兵力、火力严密控制的地段,力求选在隐蔽条件良好,易于达成任务、便于运动的地区。(3)灵活进行兵力编组。根据敌情、地形、任务编组数个能独立战斗的穿插部队和运动保障队等。(4)组织各种保障。采取各种佯动措施迷惑敌人。穿插部队要严密进行伪装,周密组织穿插中的对空防御和对敌警戒,组织运动保障和后勤、技术保障,以及穿插部队与正面攻击部队,各军兵种的协同动作。(5)快速行动。要充分利用夜暗、不良天气和有利地形,尽量避开敌人,以坚决、迅猛、快速的行动,大胆穿插前进,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穿插中,不断组织侦察,掌握敌人动态,灵活地打破敌人空中或地面的拦阻,对沿途拦截的敌人,力求绕过,无法绕过时,则以部分兵力牵制,主力继续前进。穿插到位后,立即报告上级和通报友邻,保持联系,并根据受领的任务和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战斗行动。志愿军.. 20军.. 178团.. 2营五马峙穿括战斗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穿插战斗战例。是.. 1951年,月.. 178团.. 2营在第五次战役中进行的一次战斗。这个营在第一梯队突破敌前沿后,向敌纵深穿插.. 30公里,驱逐、消灭了沿途之敌,按时占领指定地区,截断了南朝鲜军.. 3师和.. 9师的退路。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开始后,178团.. 2营奉命在团的第一梯队营突破青邱里以西地区后,即向敌纵深五马峙穿插,断敌退路。执行穿插任务的地区是连绵不断的山地,多山涧小路。五马峙附近地区为.. 500米以上的高地,有县里通往水下里的公路,是敌纵深的交通要道。2营受领任务后,认真周密地完成准备。16日.. 17时,团第一梯队.. 3营突破昭阳江,攻占银阳里以北无名高地,2营立即沿预定路线实施穿插。19时,6连及火力队到达银阳里,在追击溃散敌人时走错方向,营发现后,立即改以.. 4连为第一尖兵连继续前进,并令.. 6连和火力队改作后卫跟进。21时,4连进至所峙里附近,与敌接触,将敌击溃,但在尾追逃敌时又走错方向,营及时又改.. 5连担任第一尖兵连,同时令.. 4连迅速回转。5连在穿插过程中,沿途不断遭敌炮火拦阻,遭小股敌人阻绕,均及时妥善处理。17日.. 3时,5连进至上丹芝洞附近,发现前进路上有.. 5条岔道,营、连干部吸取了.. 4连、6连的经验教训,集合班长开“诸葛亮会议”,经反复研究,确信判明方向后,才继续前进。17 日.. 7时,5连进抵五马峙,向两侧高地发起攻击,经半小时战斗,占领了该高地。此时.. 4连也占领了密亿洞以南高地,阻敌南逃。整个战斗共毙、伤敌.. 180余名,俘敌260余名。这次战斗主要说明:(1)充分准备,人人熟悉穿插路线。准备工作着重抓了熟悉穿插地区内的敌情、地形和道路情况,组织全体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反复判读地图,明确方位,标定记号,使人人都熟悉穿插路线。(2)指挥提前,及时掌握和处置各种情况。这个营各级指挥员,在穿插过程中,均位于本分队先头,能及时处置各种情况。如当两个尖兵连都走错道路时,因营指挥位置靠前,能及时发现并果断更换尖兵连,保证穿插路线正确。(3)粉碎沿途敌人抵抗,按时到达指定位置。2营在穿插过程中,对于阻碍前进较大之敌,能以包围迂回战术,歼敌一部,打开通路,继续前进。对于溃散或对前进阻碍不大之敌,做到不恋战,不为少数敌人所迷惑,不因小失大,按时到达指定地区,一夜之间完成了.. 30公里的穿插任务。县里通往水下里的公路,是敌纵深的交通要道。2营受领任务后,认真周密地完成准备。16日.. 17时,团第一梯队.. 3营突破昭阳江,攻占银阳里以北无名高地,2营立即沿预定路线实施穿插。19时,6连及火力队到达银阳里,在追击溃散敌人时走错方向,营发现后,立即改以.. 4连为第一尖兵连继续前进,并令.. 6连和火力队改作后卫跟进。21时,4连进至所峙里附近,与敌接触,将敌击溃,但在尾追逃敌时又走错方向,营及时又改.. 5连担任第一尖兵连,同时令.. 4连迅速回转。5连在穿插过程中,沿途不断遭敌炮火拦阻,遭小股敌人阻绕,均及时妥善处理。17日.. 3时,5连进至上丹芝洞附近,发现前进路上有.. 5条岔道,营、连干部吸取了.. 4连、6连的经验教训,集合班长开“诸葛亮会议”,经反复研究,确信判明方向后,才继续前进。17 日.. 7时,5连进抵五马峙,向两侧高地发起攻击,经半小时战斗,占领了该高地。此时.. 4连也占领了密亿洞以南高地,阻敌南逃。整个战斗共毙、伤敌.. 180余名,俘敌260余名。这次战斗主要说明:(1)充分准备,人人熟悉穿插路线。准备工作着重抓了熟悉穿插地区内的敌情、地形和道路情况,组织全体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反复判读地图,明确方位,标定记号,使人人都熟悉穿插路线。(2)指挥提前,及时掌握和处置各种情况。这个营各级指挥员,在穿插过程中,均位于本分队先头,能及时处置各种情况。如当两个尖兵连都走错道路时,因营指挥位置靠前,能及时发现并果断更换尖兵连,保证穿插路线正确。(3)粉碎沿途敌人抵抗,按时到达指定位置。2营在穿插过程中,对于阻碍前进较大之敌,能以包围迂回战术,歼敌一部,打开通路,继续前进。对于溃散或对前进阻碍不大之敌,做到不恋战,不为少数敌人所迷惑,不因小失大,按时到达指定地区,一夜之间完成了.. 30公里的穿插任务。穿插部署对穿插部队执行任务所作的区分和序列。通常依据敌情、上级意图、任务和地形、道路等情况而确定。师担任穿插时,通常编成二个或三个独立的纵队和先遣支队,从一个方向上实施穿插。各纵队以摩托化部队或坦克部队为主,配属炮兵、反坦克炮兵,编成有独立战斗能力的数个梯队,并编组运动保障队、反坦克预备队。左右翼纵队还要编组侧方尖兵。各纵队按先遣支队或侦察分队、运动保障队、前卫、炮兵、本队、后勤、后卫的序列行进。防空火器可分散编入纵队内实施跟进掩护。团以下部队担任穿插时,可编成一至两个独立纵队和先遣分队。穿插时机实施穿插的时间或机会。通常由上级规定,有时也可由本级指挥员根据上级企图、任务、穿插距离、路线、地形自行确定。可在进攻战斗发起前或发起后实施,也可在进攻发起的同时进行。基本要求是要与正面攻击紧密配合,以取得最佳效果。如在进攻发起前穿插,可利用敌人防御间隙、翼侧、接合部进行。如在进攻发起同时或发起后实施,则在敌人防御薄弱部打开缺口后或利用正面部队的突破成果强行实施。隙、翼侧、接合部进行。如在进攻发起同时或发起后实施,则在敌人防御薄弱部打开缺口后或利用正面部队的突破成果强行实施。穿插路线穿插部队从配置地域到目的地的路径。根据穿插任务,用出发点、经过点、终点的连线表示。通常由上级指定,也可由本级指挥员根据上级企图、兵力编成、敌情、地形等条件选定。力求选在敌人部署的间隙、翼侧、接合部或疏于防守的薄弱处,且距离短捷,地形隐蔽,便于运动,易于达成任务的地区。选择穿插路线,要从实际出发,当以较大兵力,在可靠火力掩护下实施强行穿插时,可较多地考虑运动条件。当兵力较小,轻装实施秘密穿插时,可较多考虑隐蔽条件和距离。当在山岳丛林地实施穿插时,要较多地考虑地形对运动的影响。强行穿插在敌阵地上打开缺口强行实施的穿插。通常在敌人防御部署比较周密时采用。使用兵力较多,编成较强,有时甚至以坦克部队为主编成,利用正面部队的突破成果或以自身的力量打开缺口,强行进入敌人阵地。实施强行穿插时,要求突然、迅猛、坚决、不怕敌人夹击,不怕敌人切断后路,不恋战,不停顿,大胆穿插前进,按时到达指定地区。当遭到敌人兵力拦阻时,如兵力较小,可将其歼灭或击溃,如兵力较大,可以部分兵力牵制,主力继续前进,或集中兵力击溃其一部,主力乘敌混乱之际,迅速向指定目标猛插。秘密穿插从敌防御间隙、薄弱部位隐蔽实施的穿插。通常在敌人防御有较大间隙时采用。使用兵力较小,多以徒步步兵、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隐蔽突然地插向预定地区。行动前,要对敌情、地形作较详尽的了解,有条件时,可先派出侦察分队查明敌人设防和兵力部署,以及纵深内的地形、道路情况。组织穿插分队在地图、沙盘上熟悉穿插路线及沿途敌情、地形、道路情况。穿插中,不断组织侦察,掌握敌人动态,随时做好转为强行穿插的准备。伏击战斗预先将兵力隐蔽配置在敌必经之地,待敌进入设伏地区时,突然攻歼敌人的战斗。是袭击运动之敌的战斗行动。伏击战斗是随着战争的实践而发展的。在冷兵器时代,主要在险要地形设伏,或用计谋将敌诱至设伏地区加以歼灭。公元前342年,齐国孙膑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将魏军诱之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用伏击战法将其全歼。10世纪后火药火器运用于军事,伏击有了新的发展,对进入伏击地区的敌军,先以火力杀伤,再以白刃格斗予以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曾广泛实施伏击战斗。1937年9月,八路军于平型关伏击歼灭日军板垣师团千余人。伏击战斗,具有以逸待劳、利用有利地形攻敌不备等优势,便于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基本要求是:(1)积极创造捕捉战机。运用各种手段,查明敌人行动企图、出发时间、行进路线、兵力编成等情况,掌握其行动规律,或通过各种手段,调动敌人。(2)正确选定伏击地区,通常选在便于配置兵力,迅速出击,而不利于敌展开和机动的地区。(3)建立有重点的袋形部署。以主要兵力编成侧击队,配置在敌人来路的两侧或一侧;一部兵力编成堵击队、尾击队、阻击队和合成预备队。炮兵、防空兵有重点地疏散配置。(4)切实隐蔽伏击企图。尽量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秘密进入伏击地区,巧妙地利用地形,构筑工事,严密伪装和封锁消息,秘密迅速地做好战斗准备。(5)实施统一指挥。根据战斗情况的发展变化,实施灵活、果断的指挥。实施时,根据敌向己方伏击地前进的情况,按照统一的前进或攻击号令,部队隐蔽地向歼击地区前进或发起攻击。炮兵、航空兵集中突击敌指挥机关、炮兵和坦克纵队,工程兵快速设障、破坏道路,制止敌人机动和展开,侧击部队向敌翼侧实施猛烈攻击,将敌歼灭于尚未展开之际。当敌占领有利地形顽抗时,以急袭的方法迅速将其歼灭。当敌实施机降增援时,力求以航空兵先歼其一部或大部于空中,并迅速机动合成预备队和防空兵,在地方武装配合下,乘敌尚未着陆或着陆未曾展开之际予以歼灭。如敌兵力过大,难以歼灭,则先将其分割、包围,而后再逐个歼灭。伏击战斗基本结束时,根据上级指示和当时情况,一面打扫战场,一面组织撤离,严防敌人报复。发时间、行进路线、兵力编成等情况,掌握其行动规律,或通过各种手段,调动敌人。(2)正确选定伏击地区,通常选在便于配置兵力,迅速出击,而不利于敌展开和机动的地区。(3)建立有重点的袋形部署。以主要兵力编成侧击队,配置在敌人来路的两侧或一侧;一部兵力编成堵击队、尾击队、阻击队和合成预备队。炮兵、防空兵有重点地疏散配置。(4)切实隐蔽伏击企图。尽量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秘密进入伏击地区,巧妙地利用地形,构筑工事,严密伪装和封锁消息,秘密迅速地做好战斗准备。(5)实施统一指挥。根据战斗情况的发展变化,实施灵活、果断的指挥。实施时,根据敌向己方伏击地前进的情况,按照统一的前进或攻击号令,部队隐蔽地向歼击地区前进或发起攻击。炮兵、航空兵集中突击敌指挥机关、炮兵和坦克纵队,工程兵快速设障、破坏道路,制止敌人机动和展开,侧击部队向敌翼侧实施猛烈攻击,将敌歼灭于尚未展开之际。当敌占领有利地形顽抗时,以急袭的方法迅速将其歼灭。当敌实施机降增援时,力求以航空兵先歼其一部或大部于空中,并迅速机动合成预备队和防空兵,在地方武装配合下,乘敌尚未着陆或着陆未曾展开之际予以歼灭。如敌兵力过大,难以歼灭,则先将其分割、包围,而后再逐个歼灭。伏击战斗基本结束时,根据上级指示和当时情况,一面打扫战场,一面组织撤离,严防敌人报复。第16团在奉命调往延安途中,进至临汾东北韩略村附近时,对由临汾出动之敌进行伏击,激战三个多小时,全歼日军“战地观战团”旅团长以下军官120余人,对粉碎敌人的“扫荡”起了一定作用。1943年华北日军发动大“扫荡”后,太岳二分区(第386旅兼)16团,奉命调往延安保卫党中央,10月22日进至洪洞县韩略村以南地区宿营。这里距临汾城25公里,临汾、屯留公路由韩略村中通过。村东有一个日军小据点,驻有日、伪军40余人。该地区虽为敌占区,但群众基础好,16团宿营后,民兵主动帮助部队站岗放哨,封锁消息。据当地党、政和人民武装干部介绍:每天上午有敌载货汽车数辆,沿临屯公路东去,下午返回。为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16团决定10月24日在韩略村西南,敌必经的公路两侧有7~8米高的陡壁处,伏击日军汽车运输队。团定下决心后,对部队进行了战斗动员,派人员化装成群众详细侦察了伏击地区地形,决定9连拦头,6连截尾,4连、5连配置在公路两侧夹击敌人。24日3时,各连进入预定伏击地区,8时,敌由临汾方向开来载着日军的汽车13辆,其中小汽车3辆,进入伏击圈内。6连按团发出的信号首先开火,掷弹筒击中第12辆汽车,立即燃烧。从第13辆汽车跳下的日军全部被6连手榴弹击毙,该连一个班登上敌汽车,用车上敌人的重机枪顺公路向敌人猛扫。其他车上的敌人,遭突然打击,不知所措。先头汽车上的敌人听到枪声后,企图加速冲过去,被9连拦阻。这时4连、5连同时由公路两侧出击,将敌切成数段,与车上车下和跳入沟内之敌展开激战。敌人奋力反扑,各连反复冲杀。在5连正面上,敌一挺机枪封锁了冲击道路,5连指导员抱着集束手榴弹向敌冲击,机枪炸毁了,指导员却光荣牺牲。经3小时激战,敌除3名漏网外,其余120人(都是中队长以上军官)全部歼灭,缴获各种枪支百余件,击毁汽车13辆。战斗结束后,临汾之敌5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前来增援,又从“扫荡”部队中调2700余人,连夜赶到韩略村,但此时16团已按计划转移。战后驻临汾的日军第69师团师团长清水中将被撤职,韩略村据点日军小队长被枪毙。这次战斗主要说明:(1)伏击战斗要选择有利地形,布成袋形阵地。这个团战前经过详细侦察地形后,把伏击阵地选在陡壁、有利于伏击敌人的地方。头尾各部署一个连,两侧两个连,形成袋形阵地,有利于各个歼敌。(2)集中兵力,歼敌于运动中。16团抓住敌全部进入伏击圈、处于运动中的有利时机,采用截头、击尾、拦腰的战法,9连打头,6连扎口,集中4连、5连的兵力,突然从两侧出击,将敌拦腰斩断,打敌措手不及,虽敌奋力反扑,也逃脱不了被全歼的下场。(3)积极主动的捕捉和创造战机。16团本来是在长途行军中经过韩略村附近的,没有在这个地区作战的任务。但当了解到敌汽车运输队每日要经过韩略村的情况时,抓住这一战机,选择有利地形,大胆果断地定下伏击歼敌的决心,结果取得了辉煌战果。待伏待敌进入伏击地区突然攻击的作战行动。是伏击战斗的一种方法。古代的待伏,主要是在险关要地埋伏,早期以格斗歼敌,后期逐步以白刃格斗与火力杀伤相结合歼敌。现代条件下的待伏,通常在确实掌握敌人行动企图、出发时间、行进路线以及行动规律之后,选择敌必经路线上便于隐蔽配置兵力兵器和迅速出击,不利于敌展开和发挥技术兵器优长的地区,建立有重点的袋形部署,实施设伏。敌进入伏击地区后,立即实施短促、猛烈的火力突击、迅速堵头、截尾、斩腰,突然、勇猛地攻击,将敌切成数段,逐个歼灭。要准确判断敌情,切实隐蔽伏击企图,选好伏击地区,果断、灵活指挥。诱伏引诱敌人进入伏击地区突然攻击的作战行动。是伏击战斗的方法之一。通常将主要兵力、兵器成袋形秘密部署于伏击地区,使用部分兵力实施佯动或采取其他欺骗措施引诱敌人。敌人进入伏击地区后,立即实施短促、猛烈的火力突击,迅速堵头、截尾、斩腰,突然、勇猛地攻击,将敌切成数段,逐个歼灭。要求积极创造战机,切实隐蔽伏击企图,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段,将敌诱至伏击地区。伏击预先将部队隐蔽配置在敌必经之地,等待或引诱敌人进入预定地区突然攻击的作战行动。在古代,伏击多在险关要地埋伏或用谋诱敌,以箭、弩和白刃格斗歼敌。火器出现后,伏击时以火力杀伤与白刃格斗相结合歼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伏击的火力运用又有发展,以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构成远近相结合的伏击火网,伏击敌人坦克。现代条件下,通常选择便于隐蔽配置兵力兵器和发扬火力,便于迅速前出和突然攻击,不便于敌人机动,展开和发挥技术装备优长的有利地形,突然实施。尽量利用夜暗或不良天候,适时、秘密地进入埋伏地区;充分利用地形,严密伪装,严格保密;力求将兵力兵器作有重点的袋形配置。诱敌就伏时,引诱行动不得暴露埋伏行动和企图。侧击攻击敌战斗队形或阵地的侧方。通常在敌正面兵力较强、地形不利于己方行动时采用,运用火力、兵力达成。要求周密侦察敌情、地形,确实查明敌侧方较弱后,以主力部署在侧方、一部兵力部署在正面,正面部分兵力可先于或后于主力行动,并尽量保持突然勇猛的动作。堵击阻止敌人前进或退却的战斗行动。通常在伏击战斗或阻敌增援、断敌退路时实施。目的是大量杀伤、消耗敌人,保障主力部队行动。运用兵力、火力、设置障碍达成。担任堵击的部队,通常成多个梯队,隐蔽配置在敌必经之路,以各梯队逐次投入战斗的方法,阻止或迟滞敌人的行动。时间允许时,要构筑必要的工事,快速设置障碍物,或边打边构筑边设障。要按敌人行动情况适时转移兵力,并特别注意搞好伪装和隐蔽行动企图。敌人行动情况适时转移兵力,并特别注意搞好伪装和隐蔽行动企图。伏击部署对伏击兵力所作的区分和配置。是伏击决心的重要内容。通常编成堵击、侧击、尾击队和合成预备队。堵击队,以一部兵力编成,隐蔽配置在便于堵住敌人进路的要点附近;侧击队,由主力编成,分区、多点、疏散隐蔽配置在敌人来路的两侧或一侧,配置在两侧时,其中一侧为主,尾击队,以机动力较强的部队编成,隐蔽配置在敌人来路的两侧或一侧;合成预备队,以部分兵力编成,隐蔽配置在便于机动的位置。当伏击多路之敌中的一路时,还以一部兵力编成阻击队,隐蔽配置在便于割裂他路之敌与预伏之敌联系的要点附近。要求突出侧击,关照尾击,首次突击力量要强,充分利用地形,力求形成有重点的袋形部署。伏击地区伏击敌人的地区。包括埋伏地区、展开地区和歼敌地区。如埋伏地距歼敌地区较近时,则无展开地区。是伏击战斗决心的重要内容,通常根据敌情、任务和地形条件选定。应选择在敌人必经道路的有利地形上,便于隐蔽配置兵力和发扬火力,便于迅速前出和突然攻击,不便于敌人机动、展开和发挥其技术装备特长的地方。伏击地区的大小根据任务、地形和敌人的作战特点确定,其长度一般应稍大干预伏之敌的行进长径。伏击阵地在伏击地区内构筑的阵地。包括战前预先构筑的阵地和部队进入伏击地区后构筑的阵地。可在战前预先占领或在战斗中相机占领。基本要求是:预先构筑工事设置必要的障碍物,并加强伪装;按袋形配置兵力兵器;便于发扬火力和迅速出击。选择伏击阵地,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地幅的大小,通常选在隐蔽条件良好的制高点上,能控制伏击地区,便于杀伤和歼灭敌人。预伏歼击地区预定歼击被伏之敌的地区。是伏击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根据任务、地形、敌情和兵力等情况选定。选择在能瞰制敌人,便于发扬火力,便于突然攻击,便于诸军、兵种协同作战,不便于敌人机动、展开和发挥技术装备特长的地方。其大小取决于伏击阵地和敌行进长径的长短以及地形情况。要严密伪装,注意保持自然景色和形状。遭遇战斗敌对双方军队在运动中相遇发生的战斗。分预期遭遇战斗和不预期遭遇战斗。遭遇战斗随着军队在战场活动范围增大而出现。公元前6世纪以后,转动不灵的方阵开始向多种阵形演变,作战中增加了机动的内容,产生了穿插、迂回等多种机动样式,出现了突然相遇发生的战斗。10世纪火器问世后,作战的范围逐渐增大,军队在作战中广泛实施机动,发生遭遇战斗的时机和场合增多。18世纪后,军队机动能力提高,未相遇即以火力杀伤,通过机动向敌人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遭遇战斗流动性增强。20世纪初,杀伤兵器射程增大,作战在离敌人更远的距离上开始,遭遇战斗在行军和机动中经常发生,使之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战斗样式。遭遇战斗触发突然,情况不甚明了,组织战斗的时间仓卒,双方都有暴露的翼侧,战斗行动紧张急促,战况变化急剧,争取主动权的斗争激烈。其基本要求是:争取主动,先机制敌。采取各种侦察手段,进行不间断侦察,及早发现敌人,果断定下决心,先敌开始火力袭击,先敌夺占有利地形,先敌展开主力,先敌发起冲击;迅速、广泛实施机动,大胆向敌翼侧或后方实施突击,加强反坦克、反机降措施,制止敌向已方机动;实施坚定而不间断的指挥,经常保持各部队间的协同动作。战斗一经触发,力求先于对方行动,以进攻方式歼敌于运动中。首先以支援航空兵和炮兵制止或迟滞敌机动和展开,破坏敌开进和有组织地进入战斗;先遣支队和前卫迅速从行进间消灭敌警戒分队,先敌夺占有利地形,主动攻击,牵制敌主力,防止敌对主力的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主力迅速展开成战斗队形,集中兵力向敌一翼或两翼迂回,力求乘敌主力尚未展开,从行进间发起攻击。如敌先展开主力,则以部分兵力占领有利地区,以全部火力杀伤敌人,打乱其战斗队形,然后以主力突击敌翼侧,分割包围,各个歼敌。如同优势兵力遭遇,立即占领有利地区,集中火力在已占领的正面上箝制敌人,为后续部队展开创造条件。当一方转入防御或退却,遭遇战斗即告结束。随着军队机动能力和侦察技术的提高,遭遇战斗的地域和范围将不断扩大,火力战将成为重要阶段,战斗过程也将缩短。及早发现敌人,果断定下决心,先敌开始火力袭击,先敌夺占有利地形,先敌展开主力,先敌发起冲击;迅速、广泛实施机动,大胆向敌翼侧或后方实施突击,加强反坦克、反机降措施,制止敌向已方机动;实施坚定而不间断的指挥,经常保持各部队间的协同动作。战斗一经触发,力求先于对方行动,以进攻方式歼敌于运动中。首先以支援航空兵和炮兵制止或迟滞敌机动和展开,破坏敌开进和有组织地进入战斗;先遣支队和前卫迅速从行进间消灭敌警戒分队,先敌夺占有利地形,主动攻击,牵制敌主力,防止敌对主力的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主力迅速展开成战斗队形,集中兵力向敌一翼或两翼迂回,力求乘敌主力尚未展开,从行进间发起攻击。如敌先展开主力,则以部分兵力占领有利地区,以全部火力杀伤敌人,打乱其战斗队形,然后以主力突击敌翼侧,分割包围,各个歼敌。如同优势兵力遭遇,立即占领有利地区,集中火力在已占领的正面上箝制敌人,为后续部队展开创造条件。当一方转入防御或退却,遭遇战斗即告结束。随着军队机动能力和侦察技术的提高,遭遇战斗的地域和范围将不断扩大,火力战将成为重要阶段,战斗过程也将缩短。两水洞附近地区是山地之间宽达千米的谷地,公路从谷地通过。谷地北侧诸高地,丛林浓密,村落、道路较多,且靠近公路,便于军队集结和机动。1950年.. 10月.. 354团在师编成内,原奉命到宁边、球场、宁远地区组织防御,经连续.. 5天的夜行军,于.. 24日在向温井行进的途中,发现南朝鲜军先头部队已开始向温井前进,根据师的指示立即停止前进,占领两水洞、丰下洞以北地区,利用谷地有利地形,准备以伏击手段歼灭敌前卫分队。25日晨,敌成两路行军纵队经温井向北镇方向急进,9时50分乘汽车的尖兵连开始越过354团伏击的分队,因敌速度快,有雾难以发现目标,部队发起冲击时,敌尖兵连已前进至两水洞。10时.. 20分,进至两水洞的敌尖兵连与师侦察连遭遇。该团.. 1营、3营先以突然猛烈的火力向敌射击,在全团的火力支援下,发起冲击。激战.. 1小时,歼灭了敌前卫本队两个连及尖兵连一部。为全部歼灭进至两水洞地区之敌,团根据师指示,调整了部署,于.. 14时.. 30分再次发起冲击,敌遗弃全部车辆、火炮,向九龙江南溃退,因配合该团作战的.. 353团.. 3营未及时到达预定地点,故未能将敌全歼。共毙伤敌.. 325名,俘敌.. 161名,缴获各种炮.. 12门,汽车38辆。这次战斗主要说明:(1)预先察明情况,果断定下以伏击手段积极歼敌的决心。354团在行军中,确实掌握了敌人的行动企图、运动路线和时间,且又有良好的地形可利用,虽然预先未受领伏击歼敌的任务,但他们根据师指示,抓住有利的战机,果断定下决心,迅速由行军状态转入有组织的待伏,结果将敌歼灭于运动中。(2)以火力打乱敌战斗队形,将敌分割成数块,各个歼灭。354团根据伏击地区的地形特点,将团主力集中于谷地北侧的有利地形上,依托高地,构筑工事。敌进入伏击地区后,先集中全团的火力实施猛烈的火力突击,然后步兵从隐蔽的阵地发起冲击,将敌分割成数块,各个歼灭。同时以一个营的兵力,堵截敌主力,切断与其前卫的联系,保障团歼灭敌前卫分队。预期遭遇在预定的时间、地点与敌相遇发生的战斗。是遭遇战斗的一种样式。战斗触发时占有较明显的主动。行动前,在正确理解上级意图,了解战斗任务,判断敌人行动企图、行进方向、路线、出发时间和行进速度以及行进地带内地形、道路情况的基础上,计算和选定遭遇地区,迅速、周密地制定遭遇战斗方案。并按战斗方案有重点地进行准备。战斗触发之前,依实际情况,对预定方案作必要的修正后即可定下决心,先机制敌,迅速展开战斗。情况有利时,力求以急袭或伏击战法歼敌。随着军队侦察技术的提高,地面、空中侦察能力的增强,预期遭遇的机会将不断增多。种样式。战斗触发时占有较明显的主动。行动前,在正确理解上级意图,了解战斗任务,判断敌人行动企图、行进方向、路线、出发时间和行进速度以及行进地带内地形、道路情况的基础上,计算和选定遭遇地区,迅速、周密地制定遭遇战斗方案。并按战斗方案有重点地进行准备。战斗触发之前,依实际情况,对预定方案作必要的修正后即可定下决心,先机制敌,迅速展开战斗。情况有利时,力求以急袭或伏击战法歼敌。随着军队侦察技术的提高,地面、空中侦察能力的增强,预期遭遇的机会将不断增多。遭遇战斗触发敌对双方遭遇接触的时刻。是遭遇战斗的初始阶段。触发形式有,相向触发、横向触发和侧向触发。具有突然、急促、激烈等特点。冷兵器时代,遭遇战斗主要以前锋部队白刃格斗触发;火器问世以后,逐步发展为以尖兵接触开火触发;现代条件下,遭遇双方多在较远距离上实施火力打击触发战斗。触发时,要迅速查明情况,果断定下决心,采取灵活的行动,力争主动,先机制敌。遭遇地区敌对双方军队在运动中相遇发生战斗的地区。有预定的和不预定的。预定的通常在行进前、有时在行进中,根据上级意图、敌情、地形和战斗任务等因素,通过计算预定;不预定的是指在行进中突然与敌发生战斗的地区。遭遇战斗“四先”先敌开始火力袭击,先敌夺占有利地形,先敌展开主力,先敌发起冲击的简称。是遭遇战斗“争取主动,先机制敌”原则的核心内容。先敌开始火力袭击,通常先敌以支援战斗的空军航空兵、攻击直升机及战术导弹和炮兵,突击敌行进纵队、战术火箭、炮兵、指挥所和坦克纵队,破坏敌必经道路上的桥梁、渡口、隘路等重要目标,打乱敌行进队形,迟滞其行动。先敌夺占有利地形,通常以先头部队从行进问先敌迅速抢占行进前方特别是遭遇地区的制高点、要点,控制道路和便于敌机动、展开攻击的地区,迫敌于不利地形上作战,并以积极、坚决的行动牵制敌人。先敌展开主力,在先敌开始火力袭击和抢占有利地形的同时,主力在先头部队和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加速前进,从行进间明确任务、协同和保障事项,迅速展开成战斗队形。先敌发起冲击,通常乘敌主力尚未达到或展开之际,充分利用火力袭击效果,集中主力向敌一翼或两翼发起勇猛冲击,大胆迂回包围,分割歼灭敌人。袭击乘敌不备突然进行的攻击。是游击战的主要战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强攻结合,根据袭击的方式和使用的兵器分为强袭、急袭、奔袭、伏击和常规火力袭击、核袭击、化学武器袭击等。其特点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打击无备之敌,在敌还未进行有效的抵抗时,迅速歼灭。实施袭击时,要认真研究敌情,查明袭击目标的位置、警戒、地形等情况。合理进行兵力部署,通常编成一个梯队和合成预备队,也可编组多支袭击分队和阻援分队,力求对敌构成分进合击的围攻部署。选定行动路线和制定对各种情况处置方案。采取各种伪装措施,欺骗、麻痹敌人,切实隐蔽战斗企图。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隐蔽、迅速地开进,突然包围敌人,实施突然的打击,并做好强攻的准备,一旦袭击不成,立即转入强攻。阻击分队应迅速占领阵地,顽强抗击阻援的敌人。击阻援的敌人。奇袭对敌实施出其不意的攻击。是袭击战法的一种,游击战的主要战法。通常用于进攻临时驻止之敌,有时对运动之敌、立足未稳之敌、防守孤立薄弱据点之敌时也可采用。基本要求是:确实查明敌情,正确选择奇袭目标,秘密周详地计划组织,隐蔽神速地行动,出其不意地包围攻击,速战速决速撤。为了达到奇袭的目的,袭击前要采用各种侦察手段,查明敌情、地形和居民情况,并采取封锁消息,交通管制和各种伪装措施,欺骗、麻痹敌人。并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实施多路、秘密、神速地开进,开进中,严格控制无线电发信和雷达工作,限制使用主动红外线夜视器材,力求进入敌人侧后和纵深,突然发起攻击,攻歼敌人。华东.. 13纵.. 111团奇袭东白马山、丁家山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的奇袭战斗战例。是1948年9月济南战役中的一次战斗。13纵111团乘敌换防之际,分两路奇袭济南外围敌据点东白马山和丁家山。一路机智灵活,奇袭成功,一举歼敌一个加强连;一路奇袭未成转为强攻,也歼敌一个连及两个火力排。东白马山高约130米,位于济南南部,山顶四角及中央筑有以钢筋水泥地堡为骨干的子母堡,阵地前设有多层鹿碧和铁丝网,由9月19日刚接防的国民党整编第2师637团2营6连及一个迫击炮排防守。丁家山高约1000米,与东白马山相连接,山顶筑有钢筋水泥地堡及其他工事,阵地前也设有多层鹿砦和铁丝网,由637团3营7连及重机枪、迫击炮各一个排防守。第111团奉命于19日夜乘敌换防之际,以第1营奇袭东白马山,第3营奇袭丁家山。第1营19日19时受命后,以3连担任主攻,2连进至东白马山以东担任警戒,阻敌增援,1连为二梯队。营长率3连在先头行进,经过丁家山北面山脚时,丁家山之敌不断发问,其他方向也时有冷枪打来。部队一面沉着机警地应付情况,一面加速前进直奔东白马山。以后又碰到敌人3次发问,营长指示佯称“84”师,迷惑了敌人,机智地插到东白马山东侧预定的展开地区。24时,3连乘敌不备由展开地区直插1号、2号目标,1排首先抢占了第1号阵地,2排以勇猛的动作,突然开火,攻占了第2号目标。在向第3号目标攻击时,前进受阻,营长及时指挥重机枪、60炮支援3连战斗,3连分成若干个战斗小组,以火力、爆破、突击密切结合,逐堡攻击,很快歼灭了守敌,俘敌40余名。东白马山战斗共歼敌283名。第3营受领奇袭丁家山的任务后,以7连为主攻,8连、9连为预备队。19日午夜,丁家山之敌得知东白马山发生情况,加强了警戒。20日3时,7连进至丁家山西南山脚时,为敌发觉。连长鉴于奇袭不成,遂决定转为强攻,先以1排向敌冲击未成,3排主动从1排处攻击,连长指挥2排爆破敌地堡,因相互配合不好,冲击受挫。营长及时指挥9连投入战斗,7连、9连互相配合,切断敌退路,及时组织火线喊话,敌人纷纷缴械投降,经一个多小时战斗,全歼守敌营长以下150余名。这次战斗主要说明:(1)奇袭战斗要乘敌之隙,大胆沉着,随机应变。1营在奇袭东白马山时,秘密而迅速地插入敌侧后,大胆沉着,机智灵活,出敌意外地接近敌人,突然猛攻,全歼守敌,奇袭获得成功。3营奇袭丁家山时,晚于奇袭东白马山,被敌察觉,奇袭不成,只能转为强攻。(2)奇袭必须同时做好强攻准备。3营奇袭丁家山未成,7连连长当机立断转为强攻是正确的,但由于战前缺乏强攻具体准备,强攻时只使用一个排正面冲击,加之火力、爆破、突击配合不好,两次攻击均未奏效。此时营长及时指挥9连进入战斗,才获得了全歼守敌的胜利。(3)各级指挥员要位于第一线。1营在向东白马山接近时,多次遇敌盘问,营长此时位于第一梯队,及时指挥恰当处理各种情况。3营由奇袭转入强攻,也是营长在最前线,指挥9连进入战斗而获胜。急袭对敌进行突然、急促、猛烈的攻击。包括火力急袭和兵力急袭。是袭击战法的一种。主要用于对仓卒防御之敌进攻、对空降着陆之敌进攻和不预期遭遇战斗。火力急袭通常以炮兵、航空兵,在短时间内对目标进行急速、猛烈的突击;兵力急袭通常是部队从行进间迅速展开,实施多路有重点的围攻或采取正面牵制,翼侧突击,突然、勇猛地冲击,一鼓作气,速战速决。偷袭对敌实施秘密而神速的攻击。是袭击战法的一种。主要用于袭击分散孤立或疏于戒备之敌,对兵力较大的敌人或在两军对阵的情况下,为达到某些特殊目的,也可对其一部实施偷袭。组织实施偷袭,要准确掌握敌情,进行秘密、仔细的准备。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多在夜间或不良天候时)及敌疏于戒备的情况下,使用精干的兵力携带轻便武器,以神速的动作,秘密接敌,突然攻击,快打快撤。现代条件下,可使用飞机和直升机实施远距离的偷袭。奔袭从距敌较远的地方秘密出动,迅速奔向预定目标实施的攻击。是袭击战法的一种,通常用于对敌防守较疏忽的独立目标。奔袭具有主动、神速、突然等特点,基本要求是:严密、细致地组织侦察,准确掌握敌情;秘密、周详地组织准备,严格隐蔽行动企图;快速、隐蔽地机动,出敌不意,攻其不备;迅猛歼敌,快速撤离。随着新型飞机、直升机等现代化机动工具的大量使用,奔袭可对远距离目标实施,快速性、机动性和突然性更强。中原.. 4纵.. 33团.. 1营函谷关奔袭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的奔袭战斗战例。是1947年9月陈谢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期间进行的一次战斗。33团1营9月11日利用夜暗,首先偷袭函谷关敌人阵地,尔后逐次投入第二、三梯队发展进攻,经3小时的夜战、近战,全歼敌一个营,对保障纵队主力全歼灵宝山守敌起了重要作用。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县城西南一公里处的一高地上,北临黄河,东、北、西三面多悬崖绝壁,南面为梯田。山上道路狭小,北山脚下有陇海铁路贯通的隧道,潼洛公路由关口下经过,是洛阳、潼关间的交通咽喉,又是灵宝城西南侧的主要屏障,国民党军新1旅派一副团长率一个加强营在函谷关防御,并利用该关东侧两个高地,改造了原有工事,构筑了三条堑壕,每条堑壕构筑有暗堡,主阵地还有子母堡,并以交通壕相连接,形成了环形防御阵地。33团1营受领歼灭函谷关守敌任务后,决定按1、2、3连顺序,以奔袭手段,利用夜暗,歼敌夺关。11日20时由关庄原出发,经一夜奔袭,12日3时到达敌阵地前,1连1排以突然勇猛的动作,与敌展开搏斗,歼敌一个班;2排以同样的方法消灭了另一个班,占领敌前沿部分阵地。纵深敌人察觉后,一面以各种火器猛烈射击,一面以约一个连的兵力实施反扑,1连1排、2排奋勇抗击,因伤亡较大,前进受阻。营及时决定二梯队第2连进入战斗,第1连也以3排投入战斗,各连利用夜暗,猛烈冲击,用刺刀、手榴弹很快将主峰南侧高地之敌歼灭,并攻占了该高地。此时,敌在炮火掩护下,又以一个连的兵力由主峰和孟村砦两个方向实施反扑。1连、2连先以火力杀伤敌人,1连3排及2连2排由两翼向敌侧后攻击,激战20分钟,将反扑之敌歼灭。以后敌又多次反扑,均被击退。天近拂晓,随1营行动的副团长指示将3连投入战斗。12日5时,3连进入战斗,与1连、2连密切配合,合围主峰,战至6时,1营全部占领函谷关,除孟村砦部分残敌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毙伤敌300余人,俘敌110余人。函谷关守敌被歼灭后,灵宝山守敌新1旅于12日夜弃城突围,突围中4000人被11纵主力全部歼灭。这次战斗主要说明:(1)奔袭战斗要秘密和神速地行动,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1营利用夜暗和敌警戒疏忽的弱点,绕过村庄,避开道路,秘密静肃行动,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在敌阵地前,打敌措手不及,一枪未放歼敌两个班,为全歼敌人创造了条件。(2)纵深梯次部署,逐次投入兵力。营根据函谷关地形狭窄,兵力不易展开的情况,组成三个梯队,保持了连续突击的能力。突破敌前沿后,不失时机使用二、三梯队,特别是第三梯队到突破主峰时才使用,对速决全歼敌人,起了关键作用。(3)发扬勇敢顽强和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突破敌前沿到夺取主峰,敌先后以两个连的兵力,多次反扑,靠部队勇敢顽强,白刃格斗战胜敌人。营长熊广术亲自带领1连、2连向主峰冲击,不幸牺牲,这种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激励部队,迅速消灭了敌人。破袭以破坏为主要手段袭击敌人的作战行动。主要是破坏或袭击敌交通线、后方补给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工程设施、基地等目标。是游击战的战法之一。目的是牵制、迟滞、消耗或消灭敌人,给敌机动、补给、指挥联络等造成困难,为主力歼敌创造条件。基本要求是:周密组织侦察,详细查明敌情,充分计划准备,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以奔袭的方式,隐蔽、突然、快速地实施。破袭目标,尽量选择能给敌造成重大损失,对前线作战产生重大影响,便于破坏作业的重要军事设施。兵力部署通常编组破袭队、掩护队、预备队,必要时还可编障碍排除组和侦察警戒组。破袭时机,尽量利用夜暗、不良天候或敌麻痹疏忽之时,以灵活巧妙、隐蔽突然的行动,速战速决。大规模的破袭,可采取野战部队、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实施破袭时,掩护队迅速占领要点,坚决阻击援敌,保障破袭部队遂行任务。破袭队迅速接近目标,实施多点、快速作业。完成破袭后快速撤离。破袭战斗破坏或袭击敌人交通线、机场、技术兵器阵地、指挥通信和后方补给系统等目标的战斗。目的是限制敌人机动,切断敌人后方供应,削弱敌人持续作战能力,消耗、吸引或调动敌人,为主力歼敌创造条件。一般利用夜暗、不良天气或敌人麻痹疏忽时,以灵活、巧妙、隐蔽的行动突然实施,并可组织民兵、人民群众参加。破袭战斗,在古代战争中就已采用,公元200年,曹操军奔袭鸟巢,焚烧袁绍军屯粮,对官渡之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军队后勤供应、交通运输、指挥通信在作战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破袭战斗成为一种常用的战斗样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运用破袭战法,有力地打击了敌人。1937年.. 10月.. 19日夜,八路军.. 129师.. 769团破袭日军山西代县阳明堡飞机场,毁伤敌机.. 24架,歼灭日军100余人,重创了日军在晋北战场上的空中力量。破袭战斗的基本要求是反复侦察,周密计划,充分准备,在民兵、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力求以奔袭的方式,隐蔽、突然、快速地实施。破袭目标,尽量选择能给敌人造成重大损失,或对其对战行动产生重大影响,便于实施破坏,而又难以恢复的重要军事设施。破袭前,组织侦察,查明破袭目标的性质、数量、特征、技术装置和重要部位;敌防卫兵力,工事构筑,障碍配系,警戒措施以及敌人可能增援的兵力、方式、路线;破袭地区的地形、气象以及水文情况。在查明情况的基础上定下决心,制定计划,部署兵力,准备器材,进行战术技术演练等。战斗编组,以大部兵力编成破袭队,一部兵力编成掩护队,一部兵力编成预备队。破袭时,按战斗部署和预定路线,多路、秘密、迅速地前进。到达破袭地区,掩护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保障破袭部队遂行任务。破袭队,实施多点同时或集中兵力逐点破袭,对易燃、易爆目标,也可实施火力破袭。预备队按时到达指定位置,随时准备粉碎敌人从地面或空中的救援企图。战斗中,不断掌握进展情况。完成破袭任务后,或不宜继续破袭时,按预定计划,逐次、多路、快速撤离,并加强对地面、对空警戒,防敌截击、伏击和炮兵、航空兵火力袭击。要作用。随着军队后勤供应、交通运输、指挥通信在作战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破袭战斗成为一种常用的战斗样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运用破袭战法,有力地打击了敌人。1937年.. 10月.. 19日夜,八路军.. 129师.. 769团破袭日军山西代县阳明堡飞机场,毁伤敌机.. 24架,歼灭日军100余人,重创了日军在晋北战场上的空中力量。破袭战斗的基本要求是反复侦察,周密计划,充分准备,在民兵、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力求以奔袭的方式,隐蔽、突然、快速地实施。破袭目标,尽量选择能给敌人造成重大损失,或对其对战行动产生重大影响,便于实施破坏,而又难以恢复的重要军事设施。破袭前,组织侦察,查明破袭目标的性质、数量、特征、技术装置和重要部位;敌防卫兵力,工事构筑,障碍配系,警戒措施以及敌人可能增援的兵力、方式、路线;破袭地区的地形、气象以及水文情况。在查明情况的基础上定下决心,制定计划,部署兵力,准备器材,进行战术技术演练等。战斗编组,以大部兵力编成破袭队,一部兵力编成掩护队,一部兵力编成预备队。破袭时,按战斗部署和预定路线,多路、秘密、迅速地前进。到达破袭地区,掩护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保障破袭部队遂行任务。破袭队,实施多点同时或集中兵力逐点破袭,对易燃、易爆目标,也可实施火力破袭。预备队按时到达指定位置,随时准备粉碎敌人从地面或空中的救援企图。战斗中,不断掌握进展情况。完成破袭任务后,或不宜继续破袭时,按预定计划,逐次、多路、快速撤离,并加强对地面、对空警戒,防敌截击、伏击和炮兵、航空兵火力袭击。抗日战争初期,129师.. 769团进到太原附近后,奉命向代县、崞县开进,准备到五台山地区开辟根据地。10月.. 16日,该团到达滹沱河南岸苏龙口、刘家庄地区,并在这个地区进行游击活动。发现日军飞机不断由滹沱河北岸起飞,轰炸忻口、太原。后查明敌人机场就在滹沱河北岸的阳明堡地区。又从敌机场逃出的民工中得知,阳明堡机场有日军警卫部队.. 200余人,主要兵力配置在机场北端,敌机集中放列在警卫部队东南侧,除简易掩体外无防御工事,警戒疏忽。根据上述情况,团决定利用夜暗,袭击机场,击毁敌机,打击敌人嚣张气焰。具体部署:3营袭击机场和击毁敌机,1营袭击和牵制崞县之敌,2营为团预备队。10月.. 19 日黄昏,769团各分队分别向预定地区开进。3营.. 9连先于营主力向阳明堡西南前进,准备阻击阳明堡可能出援之敌,以保障主力翼侧的安全。3营主力偷渡滹沱河后,11连由机场东侧潜入,距敌.. 30米时,敌人尚未发觉;在.. 10连掩护下,以坚决敏捷的动作冲向敌机,将手榴弹、燃烧弹投向敌机,并以机枪猛烈射击,敌机迅速起火。10连由机场西北面潜入,在向敌警卫部队接近时,为敌发觉,迅速展开,与.. 11连同时投入战斗,以猛烈火力和勇猛的动作将敌警卫部队压制在掩体内;敌见飞机起火,十分恐慌,组织小分队不断实施反击。此时,阳明堡敌步兵和装甲部队出动支援,团鉴于预定击毁敌机任务已完成,即主动撤出战斗。激战一小时,以伤亡.. 30余人的代价,取得击毁敌机.. 24架、毙伤敌.. 100余人的胜利。这次战斗主要说明:(1)准确掌握敌情,捕捉与创造有利的战机。129师.. 769团原奉命在五台山开辟根据地,但在阳明堡地区进行游击活动时,经过对敌情的周密侦察和正确分析,抓住敌对阳明堡机场思想麻痹、警戒疏忽的弱点,抓住有利的战机,以秘密和神速的动作袭击机场,结果以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2)破袭战斗要善于发挥近战、夜战特长。袭击机场的主要目的是击毁敌机,削弱敌空中突击力量。当时八路军只装备有步枪、手榴弹和少量重机枪,在这种情况下769团靠的是近战、夜战的优良传统,经过充分准备,利用夜间,潜入机场,迅速接近敌机,以手榴弹、燃烧弹和机枪火力击毁敌机。袭击支队在敌防御纵深遂行突然攻击和破坏性活动的部队。具有行动隐蔽、火力强、机动快、能独立遂行战斗任务的特点。通常由师以上单位派出。袭击支队,出现于二次世界大战中,当时主要在敌后执行袭击任务。其编成根据任务、敌情而定,兵力通常为一个加强团或一个加强营,并可得到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和侦察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分队的加强。有时,还可在航空兵、炮兵火力支援下实施突然攻击。行动时,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一般在组织战斗时编组也可在战斗过程中临时指派。根据袭击目标和性质,以大部兵力编成若干个袭击队,以一部兵力编成掩护队和火力队,必要时,还要建立预备队。主要任务是摧毁敌纵深内的指挥所、炮阵地、战术导弹阵地、直升机起降场、交通枢纽、仓库及后勤设施等。在纵深攻击和追击敌人时,还可与战术空降兵、先遣支队一起执行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侦察敌情等任务。破袭目标破袭战中破坏或袭击的目标。根据上级意图选定,或由上级直接指定。通常选择能对敌造成重大损失和对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破坏后难以修复,且便于实施破坏作业,又易于奏效的敌要害目标,如敌交通运输线、输油管线、水电供应系统、指挥中枢、通信设施、车站、码头、机场、工程设施、物资仓库和技术兵器等。敌国境内一定纵深的重要军工厂、核兵器发射场、油料基地和作战物资转运站等,也可作为破袭目标。为有地实施破袭,在破袭目标上,还可选定破袭点。火力破袭运用火力对目标进行破坏、袭击的方法。是破袭方式之一。使用于对警戒严密,不易接近的目标的破袭。主要由炮兵、航空兵实施。有条件时,尽可能使用高效能毁伤兵器。要求集中火力,击敌目标要害、易燃部位,力求引起连琐反应;更多地使用特种弹,以最大射速实施突然、猛烈的袭击;快打快撤,防敌火力报复。火力破袭可单独实施,亦可与兵力破袭、技术破袭结合进行。实施火力破袭,首先要运用各种侦察手段,查明敌情,制定破袭方案,选择时机,尽量利用夜暗和不良天气,靠近破袭目标,突然实施破袭。达到目的后,迅速撤离。爆破破袭使用爆破器材对目标进行破坏、袭击的方法。是破袭的方式之一。适用于对警戒不严,易于接近的目标的破袭。通常由携带爆破器材的人员秘密接近目标,或在火力和烟幕掩护下快速接近目标,实施爆破作业。要求正确选择爆破部位,炸敌目标要害或易毁处;严密组织火力掩护和各种保障,确保爆破作业顺利进行;快炸快撤,不犹豫,不恋战。根据情况,爆破破袭可单独实施,也可与火力破袭、技术破袭等结合进行。多点破袭选择多个破袭点对目标进行破坏、袭击的方法。是破袭方式之一。适用于对较大目标的破袭。如铁路、公路,大型机场、码头、车站等。基本要求是根据破袭点的多少,将兵力编成若干个破袭队,严格执行方案,服从统一的指挥,主动配合,协调一致地行动。实施时,通常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采取多路、秘密、迅速的行进。到达破袭目标附近,要迅速隐蔽,查明敌情,尔后根据统一的号令,对各自的目标进行破袭,完成任务后,在统一指挥下,或按预定的计划迅速撤离现场。良天气,采取多路、秘密、迅速的行进。到达破袭目标附近,要迅速隐蔽,查明敌情,尔后根据统一的号令,对各自的目标进行破袭,完成任务后,在统一指挥下,或按预定的计划迅速撤离现场。包围在正面部队配合下向敌翼侧或后方突击形成围攻态势的行动。目的是迫使敌军在两个以上方向作战,为速决全歼创造条件。样式有翼包围、两翼包围、四面包围、两栖包围和垂直包围。包围在古代作战中早已运用,一般在围攻城寨时采用。《孙子·谋攻篇》的“十则围之”就是古代进行包围的法则。随着骑兵出现于战场,包围在野战中也广泛使用。公元前119年,西汉与匈奴在漠北之战中,汉军曾运用两翼包围的战法,打败了匈奴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使用坦克、机械化部队实施包围,样式增加了两栖包围。战后,随着直升机的广泛使用,形成了垂直包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丰富和发展了包围的理论,把包围作为打歼灭战的传统战法。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成功地运用多种样式的包围战法,歼灭了大量敌军。包围的特点是:机动快速,斗争激烈,协同复杂,与正面突击联系密切。基本要求是:(1)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包围要有足够的兵力,形成对敌兵力兵器对比的绝对优势。(2)严密部署兵力。部署包围要有重点,正面部队一般只占进攻部队的三分之一左右。包围的部队,根据敌情和任务,编组多个梯队和预备队,分别担负围攻、阻援、断后和设伏等任务。(3)对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包围样式。对孤立突出之敌,先包围后攻击,或边包围边攻击;对无暴露翼侧之敌,先组织突破,尔后实施分割包围;对运动之敌,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突击包围、伏击包围或追击包围;对濒海或依托航道水域防御之敌,可从海上配合陆地实施两栖包围;如条件允许,可使用航空兵、空降兵或直升机配合,对敌实施垂直包围。(4)要隐蔽包围企图。实施包围时,尽量利用夜暗或不良天候采取各种佯动欺骗手段迷惑敌人。(5)组织可靠的保障。要不断地组织侦察,查明敌人的变化情况,严密组织正面部队与各包围部队的协同,组织好翼侧保障。实施包围时,先以航空兵、炮兵和战术导弹消灭阻碍包围部队前进的目标。尔后,包围的部队,避开敌人的主要兵力,绕过或越过敌人主要阵地,在先遣支队、敌后部队或潜伏部队配合下,迅速抢占要点,打乱敌人部署,坚决围往敌人,如敌已动摇或正在撤退,则迅速发起攻击,将其歼灭。战术包围为达到一定战斗目的进行的包围。是进攻战斗达成歼灭战的重要条件和手段。遂行包围任务的部队,通常在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利用夜暗或不良天候,以坚决、迅猛的行动,出敌不意地进至预定位置,夺占要点,断敌退路,建立对内对外正面,与正面部队相配合,对敌形成围攻部署。其实施方法因情而异,对孤立突出的目标,先包围后攻击,或边包围边攻击;对有暴露翼侧或防御间隙之敌,利用其翼侧或间隙,迂回、穿插,形成包围;对无暴露翼侧或间隙之敌先突破,尔后分割、包围。现代条件下,以人力支援坦克、摩托化部队与直升机机降相结合,向敌后方或翼侧突击形成围攻部署,将成为战术包围的重要样式。成围攻部署,将成为战术包围的重要样式。垂直包围空降到敌人翼侧或后方,配合正面部队包围敌人的作战行动。是现代进攻作战达成歼灭战的重要手段。由空降兵或步兵、装甲兵、搭乘直升机机动至预定位置实施。垂直包围具有较大的机动性、灵活性和突然性,对敌震撼大。组织实施时,要选择合适的空降场和良好的气象条件,组织有效的地面、空中掩护和保障,与正面部队紧密结合,机动到预定位置后,迅速夺占要点,切断敌人退路,形成对内对外正面,配合正面部队对敌达成包围。四面包围从敌正面、两翼和后方实施包围的作战行动。是包围的样式之一。是达成歼灭战的重要条件和手段。主要用于对孤立集团目标的进攻。对无暴露翼侧之敌,可在突破后对其局部实施四面包围。通常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和器材,建立围攻部署,在航空兵、炮兵火力支援下,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以坚决迅猛的行动,出敌不意地到达指定的地区,快速达成包围态势。并快速夺占要点,建立对内对外正面,严密控制地面和空中通道,防敌突围,阻敌增援。实施包围过程中,不断地组织协同和各种战斗保障,为全歼包围之敌创造条件。迂回绕向敌人后方的机动。是配合正面部队战斗的行动。通常在敌防御部署有暴露的翼侧时实施。目的是绕到敌后方,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协同正面部队歼灭敌人。迂回在古代战斗中已广泛运用,公元前506年吴楚之战中,吴军乘楚军东北部空虚,迂回奔袭,大破楚军。随着军队火力、机动能力的提高,运用更为广泛,成为一种常用的机动样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曾广泛运用迂回,特别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成为打歼灭战的一种重要手段。迂回要绕向敌人后方,受敌威胁大,保障困难,情况复杂多变。实施时,要查明当面、沿途、纵深的敌情、地形,正确选定迂回路线和终点;周密组织可靠的火力支援、空中支援及各种保障;周密组织正面部队、翼侧部队、机降部队与迂回部队的协同;充分利用夜暗、不良天候和有利地形;掌握行进方向,尽量避开敌人,与敌相遇时,不恋战,力求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当担负从敌后方攻击任务时,要乘敌不备或在敌防守薄弱部,突然攻击,配合正面部队围歼敌人。当担负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任务时,要迅速夺占要点,抢修工事,布设地雷,构成对内、对外正面,制止敌人逃跑或增援。如敌后有地方部队、游击部队配合时,要主动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西藏军区.. 157团.. 1营章多迂回战斗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迂回战斗战例。157团1营在自卫反击战的克节郎战役中,大胆迂回,经过12小时艰苦行军,8小时激烈战斗,攻占章多,全歼守敌,为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章多位于克节郎河南岸约6公里群山环抱的一个台地上,西北面的高山海拔4900多米,坡度40°~70°,地势险要。山顶为风化石,长年积雪,山腰为稠密的高3~8米的杜鹃林,并间有乱石地,山脚为松、杉林,并杂有茂密的灌木和草丛。章多西侧仅有一条山间小路,西南通桑彩山口,东北通绒不丢。印军在章多建立了指挥、补给中心,以第7旅旅部及勤务分队驻守,各战斗分队配置在章多周围的山头及山垭口上;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的加强连,在章多西北的4300高地防守。157团1营奉命在克节郎战役发起时,迂回章多,打掉敌人旅指挥机关,配合主力全歼该地区之敌。10月19日22时30分出发,24时进入松杉林带,因林密无路,前进十分困难。营确定改一路纵队为四路纵队齐头并进,克服各种困难,才通过原始松杉林带。进入山腰密集高大的杜鹃林带后,前进更加困难,他们以互相搀扶、搭人梯、用绳索拉吊以及滚、爬、钻等方法,通过峡谷险崖地段。随后又战胜了重重困难,通过了山顶的风化乱石及雪地。经过12小时的艰苦行军,20日11时许出敌意外地到达敌旅指挥所附近。营长即率各连长迅速进行现地勘察,确定先攻占4300高地。3连从右、1连从左、2连从正面实施攻击。11时30分开始接敌运动,2连在距敌300米处被敌发觉,迅速占领从山上向山下攻击的有利位置,在营统一组织下,先以炮兵对敌实施急袭,三个连密切配合,从三面向4300高地之敌发起冲击,将敌分割成数块,与敌白刃格斗,敌纷纷溃逃,2连立即转入追击,至12时30分攻占了4300高地。营又乘敌溃逃之机,于13时30分从不同方向对章多之敌发起总攻。3连迂回到章多西南,切断了敌人逃路,1连连续攻占两个山垭口,占领了空投场;2连在炮火掩护下占领了指挥机关。在各连攻占章多后,及时实施搜剿,并展开强大政治攻势,使敌陆续投降。战斗至19时30分结束,共歼敌560名,缴获各种枪支近200件,1营伤亡共9人。此次战斗主要说明:(1)深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此次迂回的路线处在原始森林之中,要顺利通过按时到达指定位置,除充分准备外,主要是进行深入的动员,树立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在最困难时要不断进行强有力的宣传鼓动工作,鼓舞士气,克服困难,完成任务。(2)出奇制胜。此次战斗的迂回路线,选在敌预想不到的山顶长年积雪、山腰森林密布的地区,部队通过了原始密林,翻越了高山陡壁,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打敌措手不及,这是获胜的主要原因。(3)在山地作战要认真搜剿。攻占章多后,营及时组织各连认真搜剿,共歼300多人,比战斗中歼敌250还多20%。搜剿中还开展了政治攻势,2连一次喊话,促使50多名敌人投降。分割把敌人作战部署切割成若干块的行动。目的是孤立和分散敌人,以便各个歼灭。分割战法,在古代战斗中就已使用,通常将敌人分割成几个部分,尔后各个歼灭。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分割的方式更多。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创造了拦腰割断、两翼插入、侧翼攻击等多种样式,丰富了分割战法。如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从敌人两翼楔入,切断了国民党整编第74师与左右邻的联系,尔后将其包围歼灭。分割通常从攻击或突破开始,利用敌人防御间隙、翼侧和薄弱部位,以连续突击、穿插等行动来达成。对密集并进,防守严密之敌,可在航空兵、炮兵火力支援下利用火力突击效果,坚决、迅猛楔入敌阵,夺占要点,割裂敌战斗部署。有时也可利用夜暗或不良天候,楔入敌纵深,割裂其部署。为保证分割部队行动,要加强对敌情的侦察,随时掌握敌情变化,组织有效的对敌火力压制,不间断地支援分割部队战斗,并适时协调与主力部队之间的行动。渗透秘密渗入敌人纵深或后方的作战行动。主要任务是进行侦察,袭击敌指挥机关、炮兵、火箭、导弹阵地等重要目标,破坏敌人的后方补给线,控制敌纵深要点,配合主力歼灭敌人。中国兵书《吴子·论将》就有:“其军不备,可潜而袭”的论述。古代的陆上和水上渗透,主要以精兵秘密渗入敌后,进行偷营劫寨,焚毁粮食淄重,制造混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经常采用渗透战术,以精锐的步兵突击群,深入敌后进行袭击破坏,配合正面部队达成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渗透的运用较为广泛,地面部队从空中、海上、水上的渗透逐渐增多。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注重渗透,出奇制胜,屡挫强敌。渗透要周密计划准备,明确任务、路线和行动方法,严密组织与正面部队的协同,规定各种火力支援的方法。渗透的兵力视作战任务而定,通常是在作战前或突破时,利用有利地形、夜暗和不良天气,从敌人作战部署的间隙秘密实施,并采取佯动等措施迷惑敌人。渗透行动要灵活机智,隐蔽迅速,避免被敌察觉和与敌交战,及时到达指定地区,突然发起攻击。被敌发现时,可绕过或强行通过,迅速夺占预定目标,完成任务后立即转移。地面部队实施空降渗透,一般先空降至较安全的地区,然后徒步进至渗透位置。从水上渗透时,要在敌疏于警戒的地段登陆上岸,迫近岸滩时尽量不发出声响,以保持渗透的秘密突然。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空中和水上渗透将增多,渗透的纵深逐渐增大,隐蔽潜入更加困难。渗透秘密渗入敌人纵深或后方的作战行动。主要任务是进行侦察,袭击敌指挥机关、炮兵、火箭、导弹阵地等重要目标,破坏敌人的后方补给线,控制敌纵深要点,配合主力歼灭敌人。中国兵书《吴子·论将》就有:“其军不备,可潜而袭”的论述。古代的陆上和水上渗透,主要以精兵秘密渗入敌后,进行偷营劫寨,焚毁粮食淄重,制造混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经常采用渗透战术,以精锐的步兵突击群,深入敌后进行袭击破坏,配合正面部队达成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渗透的运用较为广泛,地面部队从空中、海上、水上的渗透逐渐增多。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注重渗透,出奇制胜,屡挫强敌。渗透要周密计划准备,明确任务、路线和行动方法,严密组织与正面部队的协同,规定各种火力支援的方法。渗透的兵力视作战任务而定,通常是在作战前或突破时,利用有利地形、夜暗和不良天气,从敌人作战部署的间隙秘密实施,并采取佯动等措施迷惑敌人。渗透行动要灵活机智,隐蔽迅速,避免被敌察觉和与敌交战,及时到达指定地区,突然发起攻击。被敌发现时,可绕过或强行通过,迅速夺占预定目标,完成任务后立即转移。地面部队实施空降渗透,一般先空降至较安全的地区,然后徒步进至渗透位置。从水上渗透时,要在敌疏于警戒的地段登陆上岸,迫近岸滩时尽量不发出声响,以保持渗透的秘密突然。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空中和水上渗透将增多,渗透的纵深逐渐增大,隐蔽潜入更加困难。反空降歼灭空降之敌的作战。包括攻歼伞降之敌和攻歼机降之敌。目的是粉碎敌人空降企图,保卫重要目标和地区,保证作战任务安全顺利地遂行。主要特点:情况突然,作战空间广阔,多在己方纵深内进行。基本要求是:采取各种侦察手段,及时发现敌空降企图和征候;预先制定多种反空降方案,作好反空降作战的充分准备;诸兵种密切协同,力争歼敌于空降出发地域、空运途中和着陆立足未稳之际;地面战斗以坦克、机械化部队为主,尽量作到以快制快。战斗前须构筑设置由各种工事和反空降障碍组成的反空降阵地,以反空降预备队或机动兵力相机占领。战斗中航空兵,防空兵、炮兵以突然猛烈的火力对敌空中和地面目标突击,不间断地支援反空降部队作战;地面反空降部队要以快制快,抓住战机,对敌实施多路有重点的围歼。行。主要特点:情况突然,作战空间广阔,多在己方纵深内进行。基本要求是:采取各种侦察手段,及时发现敌空降企图和征候;预先制定多种反空降方案,作好反空降作战的充分准备;诸兵种密切协同,力争歼敌于空降出发地域、空运途中和着陆立足未稳之际;地面战斗以坦克、机械化部队为主,尽量作到以快制快。战斗前须构筑设置由各种工事和反空降障碍组成的反空降阵地,以反空降预备队或机动兵力相机占领。战斗中航空兵,防空兵、炮兵以突然猛烈的火力对敌空中和地面目标突击,不间断地支援反空降部队作战;地面反空降部队要以快制快,抓住战机,对敌实施多路有重点的围歼。反空降准备反空降作战的组织准备。是力争主动,先机制敌,取得反空降成功的重要条件。通常分预先准备和临战准备。预先准备是指受领反空降任务至接到上级预先战斗号令或发现敌实施空降之前这一时期的准备。主要工作有:战场勘察,定下预先决心,拟定战斗方案,组织协同和各种保障,组织计划开进,建立观察报知勤务,进行战场建设和战场演练等。临战准备是在预先准备的基础上,从接到上级预先号令或发现敌开始实施空降至向空降之敌发起攻击之前这一时期的准备。主要工作有:派出侦察,下达预先号令,派出先遣分队,修正和补充决心,进一步明确任务和组织协同,指挥部队快速向反空降地区开进等。反空降阵地抗击敌空降的阵地。通常根据敌人空降特点和地形情况,选择地形平缓,有良好的机动道路,靠近重要目标,便于敌实施空降的地区。构筑必要的对空、对地面火器发射工事和掩蔽工事,设置防空降障碍物,并进行严密伪装。战斗中,以反空降预备队或机动其他兵力相机占领。也可预先以小分队或民兵隐蔽在反空降阵地内设伏,以便突然打击空降之敌。反空降战斗歼灭空降之敌的战斗。是进攻战斗的一种样式。目的是粉碎敌空降作战企图,保卫重要目标和地区的安全。反空降战斗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当时的战斗规模不大,主要由敌空降地域附近的步兵部队实施。战争中后期,多以坦克、机械化部队反空降,注重以快制快,歼敌于空降着陆之际。有时还以防空火力打击敌方运输机,使敌尚未空降就遭到沉重打击。战后,反值升机机降的战斗增多,强调诸军兵种协调一致地反空降,力争将敌大部歼灭于空降出发地域、空运途中和着陆立足未稳之际。战后,反值升机机降的战斗增多,强调诸军兵种协调一致地反空降,力争将敌大部歼灭于空降出发地域、空运途中和着陆立足未稳之际。陆军.. 31军.. 272团.. 3营东山岛歼敌空降兵战斗对空降着陆之敌进攻战斗战例。是.. 1953年.. 7月东山岛抗登陆作战中的一次战斗。272团.. 3营在友邻部队与民兵配合下,大胆勇猛穿插分割,经两小时激战,歼灭国民党军空降兵一个大队,为全歼空降之敌创造了条件。东山岛位于福建、广东交界的近水海面,距大陆.. 500余米,全岛面积约165平方公里。岛北湾的八尺门渡口,是通往大陆的主要渡口。7月.. 16日,国民党万余人突然袭击东山岛,4时.. 50分敌空降兵大队在该岛主阵地侧后降落。91师.. 272团.. 3营奉命围歼空降之敌,5时接到任务即由漳浦县归镇出发,途中利用地方商车加快了开进速度,边走边传达任务和动员,并派出于部迅速赶到八尺门渡口侦察敌情和地形。10时.. 30分,9连首先渡海登岛接替水兵在滩头阵地的防御,掩护营主力相继渡海登上东山岛,并迅速在现地组织战斗。其部署:9连一个排从正面、两个排从翼侧向.. 59.8高地进攻,10连向78.2高地进攻,11连两个排向.. 82.8高地进攻,12连为营预备队。11时.. 30分发起攻击,9连攻占.. 59.8高地以北突出部时,发现张家以东高地为敌指挥所,指挥员率.. 2排会同.. 11连猛攻该地,12时攻占捣毁敌指挥所,同时.. 1排、3排也占领了.. 59.8高地。此时,10连也攻占了.. 78.2高地,敌人失去指挥,开始动摇溃乱,先是一部敌人开始逃窜,很快形成全线溃逃,营立即组织各连展开多路追击。各分队英勇顽强,猛追猛打,12时.. 37分追在最前面的.. 9连.. 5班,插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石头与敌人搏斗,10连、11连亦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激战至13时.. 30分敌除.. 70余名逃审外,其余全部歼灭。共毙伤俘敌4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300多件。这次战斗主要说明:(1)歼灭空降着陆之敌要迅速行动。3营平时就有向东山岛机动作战的任务,而且作了相应的准备。敌空降兵4时.. 50分在东山岛着陆,他们5对接到命令立即出发。利用各种运输工具,加速开进。并采取边开进,边动员,边部署、边准备,在三个半小时内完成.. 76公里行程,两次渡河,一次渡海登岛。登岛后又迅速组织战斗,抢在敌人完成周密准备之前发起攻击,为全歼空降之敌赢得了时间。(2)乘敌立足未稳,大胆穿插分割,猛打猛冲猛追。3营乘敌防御部署尚不周密之时,把主要攻击点选在敌人侧后,大胆穿插分割,猛打猛冲;捣毁敌指挥所后,立即展开多路追击,穷迫不舍,全歼了敌人。(3)多方支援,密切配合。3营能够在接到命令后三个半小时投入战斗,除他们周密组织,迅速行动外,与军内外各部门支援配合是分不开的。敌空降部队未着陆,民兵和守岛部队就立即组织抗击,民兵击退了敌空降抢占后林村的进攻行动,水兵连守住了八尺门渡口,为3营登岛歼敌创造了条件。对空降着陆之敌的进攻战斗对空降着陆后集结、展开进攻或临时转入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是进攻战斗的一种样式。目的是歼灭空降之敌,粉碎敌空降企图。这种战斗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开始战斗规模不大,主要是以优势兵力先围后歼。战争中后期,多以坦克机械化部队,乘敌立足未稳实施突击,穿插分割,各个歼灭。战后,多以机械化、摩托化部队在机降部队的配合下实施,并强调进行严密的空中封锁。空降着陆之敌立足未稳,地形生疏,部署不周,翼侧暴露,缺少地面火力支援;但机动较快,有较强的空中火力支援和一定的独立战斗能力。对这种敌人进攻,要求采取多种手段,尽快查明敌空降地域、时间、兵力和企图:果断定下决心,快速实施机动,增大首次突击力,形成多路有重点的围攻部署,加强对空防御,阻敌空中支援、增援和撤离,实施电子干扰,破坏敌陆空联络。敌集结时,先以火力对其突击,快速设置障碍,阻止敌人集结展开,限制敌人机动。部分兵力抢占和扼守要点,主力从行进间发起攻击,大胆穿插分割,一举歼灭敌人。敌攻击前进时,以火力、障碍或兵力坚决阻敌前进,使用机降分队、先遣支队进行截击,主力向敌翼侧实施猛烈突击,力争歼敌于运动之中。敌临时转入防御时,按对仓卒防御之敌进攻的要领组织攻击。未来战争中,对空降着陆之敌的进攻战斗,空中支援与反支援更为激烈,快速反应能力对战斗的胜利具有重大影响。空降场伞降或机降着陆的场地。由空降部队和空运部队指挥员在空降地域内选定。分基本空降场和预备空降场。是保障空降兵安全着陆和迅速投入战斗的重要条件。选定空降场的基本要求:尽量靠近预定夺占目标,便于对敌形成包围部署,主要兵力能降落到主要方向上;地形良好,场内无严重妨碍着陆的障碍物;有较明显的地标,易于从空中识别;对方地面防御和防空火力薄弱,适于空中输送工具直接进入,有足够的面积,便于迅速收拢集结投入战斗和地空火力支援。空降场的面积取决于空降方式、空降编成、一次空投单位数量、空中运输工具的性能和空降时的飞行速度、高度、气象及地形条件。编队伞降正面约0.5~1公里,纵深约1~2.5公里。直升机机降时,单机着陆正面约40米,纵深约60米,编队机降时视情增加相应的间距。空降场的数量依任务、战斗编成和地形特点等情况而定。战术空降一般营为1~2个,团为2~4个。为应付紧急情况,还可选定预备空降场。各空降场既要适当疏开,又要便于各部队互相支援和协同动作。夜间空降时,要减少空降场数量,适当扩大空降场面积。临空各种飞行器飞抵目标的上空。不同飞行器具有不同性能,其临空高度和持续时间也不同。指挥员要熟悉各种飞行器临空高度和时间,通过直接观察空中、地面情况,掌握空中敌机动向,正确、及时实施临空指挥。留空伞兵离机后在空中停留的时间,留空时间受跳伞高度、开伞时机、伞兵操伞熟练程度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正常气象条件下,伞兵从800米高度开伞,留空时间约为2.5分钟。伞兵留空时,自控、自卫能力差,易遭敌方人力杀伤。缩短留空时间,可减少敌方火力杀伤,提高着陆的准确性。当前任务亦称第一步任务。进攻部队第一步完成的作战任务。根据兵力大小或不同建制,担负歼灭一定地域内的敌人,攻占保障发展进攻的区域或目标。当面敌情、地形确定。通常战术兵团的当前任务是歼灭敌基本或前沿阵地内有生力量,攻占一定纵深的敌阵地,保障顺利发展进攻。当前任务一般由本级的第一梯队完成,并能得到较多的加强。为保障第一梯队顺利完成当前任务,指挥员需要不断地组织侦察,及时查明敌人的变化情况,判明其企图、掌握其行动;集中炮兵、航空兵火力压制突破口前方、侧方的敌支撑点和炮兵,突击敌战术火箭和起降场上的直升机,拦击敌向前机动的预备队,并以不间断的火力护送向敌纵深快速突进;组织防空兵交替向前转移阵地,保障突进时的空中安全;以电子对抗分队,集中干扰敌主要无线电网路和雷达;指挥穿插、迂回、机降、袭击分队,以积极的战斗行动,配合作战。沿阵地内有生力量,攻占一定纵深的敌阵地,保障顺利发展进攻。当前任务一般由本级的第一梯队完成,并能得到较多的加强。为保障第一梯队顺利完成当前任务,指挥员需要不断地组织侦察,及时查明敌人的变化情况,判明其企图、掌握其行动;集中炮兵、航空兵火力压制突破口前方、侧方的敌支撑点和炮兵,突击敌战术火箭和起降场上的直升机,拦击敌向前机动的预备队,并以不间断的火力护送向敌纵深快速突进;组织防空兵交替向前转移阵地,保障突进时的空中安全;以电子对抗分队,集中干扰敌主要无线电网路和雷达;指挥穿插、迂回、机降、袭击分队,以积极的战斗行动,配合作战。当日任务进攻部队当日日终前完成的作战任务。是在大兵团作战按日赋予任务时采用,其任务纵深视敌情、地形和部队战斗力而定。通常攻占敌人战术地幅内的目标。前苏军曾使用这一术语至70年代末。任务纵深部队一次进攻作战要求占领的地区的深度。通常指突破前沿至完成最后任务所占领区域的深度。即从敌人的防御前沿至完成受领战斗任务所要占领的地区间的距离。是赋予作战任务的一项内容。根据敌人防御性质、地形情况、敌对双方兵力兵器对比等条件而定。随着武器装备的改善,敌对双方条件改变,任务纵深将发生变化。尔后发展方向亦称尔后行动方向。进攻部队完成后续任务后的攻击方向。是赋予战斗任务的内容之一。通常在规定当前任务、后续任务的同时明确。随着战斗的发展,尔后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时,要及时给部队明确。进攻方向遂行进攻作战任务的行动方向。包括主要进攻方向(主攻方向)和辅助进攻方向(助攻方向)。古代进攻作战,已注意选择进攻方向。《孙子·虚实篇》有“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的记载。公元前4世纪,希腊军队在进攻时,已改变了平分兵力的做法,采取集中兵力,在决定性的方向实施进攻。19世纪下半叶,欧洲许多国家的军队,在进攻中都给部队明确规定进攻方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突破绵亘的防御正面,强调正确选择进攻方向,集中力量于主攻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攻方向上兵力兵器的密度增大,隐蔽主攻方向的措施增多,主攻与助攻的配合更加密切。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十分注重选择进攻方向,根据敌优己劣的装备情况,常常把主要进攻方向选在敌人的弱点或薄弱环节,从而有效的歼灭了敌人。进攻方向由一个主攻方向和一至数个助攻方向构成。通常由上级确定,有时也可根据上级意图,任务、敌情、地形和战斗编成选定。主攻方向,是使用兵力兵器的重点方向,一般选在敌防御比较薄弱,易于隐蔽按敌和展开,便于突破和向纵深发展,便于各兵种协同,能迅速分割和歼灭敌人的地方,情况需要或条件许可时,也可选在敌防御较强的地方。助攻方向,是使用兵力的次要方向,主要是牵制敌人的兵力兵器,保障主攻方向的突破和发展。主攻方向和助攻方向可以互相转换,当主攻方向进攻受挫,助攻方向发展顺利,可变助攻方向为主攻方向。进攻方向用方位物或地名表示,按始点、经过点、终点表述。用兵力的次要方向,主要是牵制敌人的兵力兵器,保障主攻方向的突破和发展。主攻方向和助攻方向可以互相转换,当主攻方向进攻受挫,助攻方向发展顺利,可变助攻方向为主攻方向。进攻方向用方位物或地名表示,按始点、经过点、终点表述。进攻地带部队在进攻作战中遂行任务的区域。其宽度是左、右两侧战斗分界线之间的距离,深度从进攻出发阵地或展开地区至任务全纵深。根据敌情、任务、部队战斗编成、地形特点等气候条件确定。进攻正面进攻部队展开后朝向敌人的一面。其宽度也是进攻地带的宽度,根据上级意图、敌情、地形、任务和部队战斗编成确定。要求宽度适度,便于建立对敌兵力、兵器优势,又能防止兵力兵器密度过大。通常主攻部队的进攻正面比助攻部队窄一些;夜间进攻较昼间进攻正面小,城市进攻较野战进攻正面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步兵师进攻正面2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达到4~8公里,80年代出版的前苏军《军事百科词典》称:进攻正面的宽度,步兵团为2~4公里,步兵师为4~8公里。进攻纵深进攻部队战斗任务的纵向深度。通常指当前任务和后续任务深渡的总和。由上级在下达战斗任务时明确,或根据敌情、地形、任务和战斗编成等条件确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步兵师进攻纵深2~4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故时,军队机动能力提高,步兵师进攻纵深达12~18公里。进攻速度攻击前进的平均速度。是进攻战斗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以每昼夜平均公里数为计算单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队缺乏快速发展进攻的技术兵器,进攻速度每昼夜只能达到6~8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以坦克机械化部队为主编成的快速集群,运用大纵深理论,使军队进攻速度大为提高,机械化部队每昼夜可达100公里。部队进攻速度取决于与正面之敌兵力兵器的对比,敌人防御的性质,地形条件,部队突击能力以及准备工作的程度等因素。部队作好充分准备,始终保持兵力兵器对比的优势,实施坚定、灵活、不间断的指挥,周密组织各种保障,发扬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是提高进攻速度的主要方法。进入战斗亦称加入战斗。战斗中后续梯队展开投入战斗的行动。通常指进攻时第一梯队基本完成任务后,第二梯队或预备队进入战斗的行动。主要用以增强突击力量,发展进攻和扩大战果。进入战斗的时机有:突破敌防御,基本完成当前任务,围歼纵深之敌时;发现对完成后续任务特别有利时机时;第一梯队攻击受挫,伤亡过大,需增强突击力量时;敌以较大兵力实施反冲击时。进入战斗通常从发展顺利的方向和地区,从正在作战的部队翼侧或两个部队的间隙进入。特殊情况下,也可采取超越第一梯队战斗队形进入战斗。有时,经上级批准并与友邻协商后,还可从友邻地段进入战斗。第二梯队或预备队进入战斗。通常要经上级批准。现代条件下,从空中以机降方式进入战斗将成为重要方法。开进部队由集结地域或待机地域向准备进入战斗的地区前进的行动。目的是为了适时展开,形成有利的态势。方式有徒步开进、乘车开进和徒步、乘车相结合的开进。通常在敌人空中、地面侦察监视和袭击威胁,道路、桥梁遭到破坏或沾染,途中可能与敌遭遇等条件下进行,要求保持充分战斗准备,正确编组开进队形,尽量利用夜间或不良天候,严密组织对空防御和伪装,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反侦察斗争,做好各种物质、技术保障,力求迅速、隐蔽、安全、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开进队形要适应作战任务的要求,便于迅速前进和投入战斗。一般按前卫、本队、后勤、后卫的顺序。路线的选择力求取捷径,力求避开敌航空兵、炮兵火力封锁的地区。相邻开进纵队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防止敌一颗中型核弹同时杀伤两个纵队。组织实施开进,要明确各部队开进路线、序列、出发和到达时限,规定通过敌人封锁区的方法,防敌核化武器的措施,与敌遭遇时的作战方案。派出先遣支队或侦察、警戒分队,加强道路保障和调整勤务。严密组织对空防御,加强对主要集团、指挥机关以及交通枢纽、重要桥梁的防护。开进中,密切注视敌情变化,实施不间断的指挥,及时了解和处置各种情况,保障顺利开进。战略、战役行动中军队向战区前进,也称开进。路、桥梁遭到破坏或沾染,途中可能与敌遭遇等条件下进行,要求保持充分战斗准备,正确编组开进队形,尽量利用夜间或不良天候,严密组织对空防御和伪装,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反侦察斗争,做好各种物质、技术保障,力求迅速、隐蔽、安全、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开进队形要适应作战任务的要求,便于迅速前进和投入战斗。一般按前卫、本队、后勤、后卫的顺序。路线的选择力求取捷径,力求避开敌航空兵、炮兵火力封锁的地区。相邻开进纵队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防止敌一颗中型核弹同时杀伤两个纵队。组织实施开进,要明确各部队开进路线、序列、出发和到达时限,规定通过敌人封锁区的方法,防敌核化武器的措施,与敌遭遇时的作战方案。派出先遣支队或侦察、警戒分队,加强道路保障和调整勤务。严密组织对空防御,加强对主要集团、指挥机关以及交通枢纽、重要桥梁的防护。开进中,密切注视敌情变化,实施不间断的指挥,及时了解和处置各种情况,保障顺利开进。战略、战役行动中军队向战区前进,也称开进。助攻亦称辅助攻击。在次要方向上对敌实施的攻击。通常以部分兵力与敌展开多面作战,分散敌兵力、火力,配合主攻方向行动。在次要方向上对敌实施攻击的部队称助攻部队,通常得到的加强较少或得不到加强,担负的进攻正面较宽。遂行任务时,要从全局出发,积极、主动配合主攻部队行动。作战中,根据情况的变化,有时可能转为主攻部队。掩护为保障部队或人员遂行任务安全采取的行动。有地面掩护、空中掩护和海上掩护。通常以兵力、火力或无线电,采取警戒、牵制、阻击、压制、迷盲和佯动等手段实施。担负掩护部队的基本任务是保障主力部队遂行任务的安全。通常以掩护为主,歼灭敌人为辅,遂行任务时,应充分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抗击,或在炮兵掩护下,坚决扼守阵地,或以突然的袭击行动,打敌措手不及,掩护主力部队开进、展开或退却。完成任务后,按预定计划或上级命令撤退归建。牵制方向实施牵制战斗的方向。以部分兵力、火力拖住敌人,使其行动受到限制,为主要方向上取得胜利创造条件。通常由上级确定,也可根据敌情、任务、地形和部队实际情况选定。在牵制方向行动的部队,要周密计划、多种手段并举、兵力、火力与技术器材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以积极的攻击、袭击、袭扰或佯动,吸引迷惑拖住敌人,配合主要方向行动。主要突击方向亦称主攻方向。集中主要力量对敌实施攻击的方向。是使用兵力兵器的重点方向,也是对战斗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主要突击方向一般由上级确定,有时也可根据上级意图、任务、敌情、地形等条件选定,报上级批准。通常选在敌防御比较薄弱,便于接敌、展开、冲击和突破,便于各兵种、各部队协同,便于发展进攻,能迅速分割和歼敌的地方。有时也可选在敌防御较强的地方。在同一次战斗或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主要突击方向,通常以始点、经过点、终点三点表述。主要突击方向和辅助突击方向,有时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当主要突击方向受阻,辅助突击方向发展顺利时,可以变辅助突击方向为主要突击方向。辅助突击方向亦称助攻方向。以部分力量对敌实施攻击的方向。是使用兵力的次要方向,主要是牵制敌人的兵力兵器,保障主攻方向的突破和发展。通常正面较宽,部署的兵力较少。与敌展开多面作战,分散其兵力与火力,配合主要突击方向上部队的行动。有时当主攻方向进攻受挫,助攻方向发展顺利时,助攻方向也可变为主攻方向。但在变为主攻方向时,要调整部署和重新组织,要求慎重对待。用兵力的次要方向,主要是牵制敌人的兵力兵器,保障主攻方向的突破和发展。通常正面较宽,部署的兵力较少。与敌展开多面作战,分散其兵力与火力,配合主要突击方向上部队的行动。有时当主攻方向进攻受挫,助攻方向发展顺利时,助攻方向也可变为主攻方向。但在变为主攻方向时,要调整部署和重新组织,要求慎重对待。爆破组担负排除障碍和爆破敌火力点任务的临时编组。由工兵或受过专门训练的步兵组成。在阵地进攻战斗中,负责在敌前沿前和阵地内排除障碍物,爆破敌火力点、坚固工事、城垣、建筑物或装甲目标,为突击分队顺利冲击创造条件。实施爆破时,要明确爆破的地点、接近的路线,爆破后隐蔽的位置,以及火力或烟幕的掩护方法等,尔后以迅速巧妙的动作,实施连续爆破。突击组担负突击任务的临时编组。由战斗力较强的步兵分队、坦克分队配属必要的火器分队组成。在阵地进攻战斗中,迅速隐蔽接敌,具有一往无前和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保持突然勇猛的突击力,迅速通过爆破组在敌障碍物中开辟的通路,在火力组支援或掩护下,一举突入敌人阵地,发挥近战威力,歼灭敌人,为后续梯队扩大战果创造条件。当突击受阻时,要迅速查明情况,并经短暂准备后,再次进行突击。战斗队形为进行战斗将所属和加强的兵力兵器展开所形成的队形。分为兵种战斗队形和合同战斗队形。正确运用和变换战斗队形,可发挥诸兵种的整体威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均能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灵活编组战斗队形。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打游击性的运动战时,通常编组一个梯队和少量兵力的预备队。抗日战争伏击运动之敌时,根据地形,采用两翼或一翼伏击部署。解放战争时期,随着火炮数量的增多,战斗队形中增加了炮兵群,攻坚战斗中编数个梯队。战斗队形的编成和配置通常根据敌情、任务、兵力兵器的数量和地形情况确定,要求体现集中优势兵力兵器于主要方向,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兵种的战斗力,便于指挥和协同,便于机动,便于隐蔽和伪装,并能减少伤亡。合成军队师、团的战斗队形,通常包括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炮兵群、防空兵群和各兵种预备队。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战斗队形的合成程度提高,立体作战能力增强,战斗中战斗队形和疏开队形、行军队形的变换更加频繁。一路队形成一路纵队运动的战斗队形。通常在接敌运动中,距敌较近,地形较隐蔽,敌火力威胁不大或通过狭窄地段时采用。可减少正面的暴露,迅速安全的接近敌人,但不便于正面发扬火力。步兵在坦克引导下通过狭窄通路,也可采用这种队形。前进中,应根据敌情、地形,灵活地变换队形和运动方法,做到队形与地形、火力与运动,指挥与灵活紧密结合,防敌火力杀伤。二路队形成二路纵队运动的战斗队形。接敌通过较狭窄地区,步兵分队通过通路,在坦克引导下实施冲击时采用。纵深战斗或追击战斗,敌情威胁较小,地形条件许可时,也可采用二路队形。其前后距离和速度快慢,视敌情、地形而定。前进中,要利用地形和敌火中断、减弱、转移或被己方火力压制等有利时机,迅速前进。胁较小,地形条件许可时,也可采用二路队形。其前后距离和速度快慢,视敌情、地形而定。前进中,要利用地形和敌火中断、减弱、转移或被己方火力压制等有利时机,迅速前进。三角队形兵力分布成三角形的战斗队形。由单兵、单车或按战斗单位排列构成,当成一前两后分布时为前三角队形,成两前一后分布时为后三角队形。通常在接敌运动,通过开阔地、密集火制区或向敌冲击、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时采用。使用这种队形,有利于机动兵力、火力和翼侧保障,前进中,要根据敌情、地形、灵活地实施指挥,及时变换队形和战法,防止敌火杀伤。梯形队形向侧后散开成阶梯式的战斗队形。由单兵、单车或按战斗单位排列构成。向右侧后排列为右梯形队形,向左侧后排列为左梯形队形。通常在翼侧受敌威胁时,或地形有利于使用这种队形时采用。前进中,要不断地观察敌情、地形,并根据敌人火力和地形情况不断地变换队形和运动方法,使队形与地形、火力与运动,指挥与灵活机动紧密结合,以减少敌火力的杀伤。疏开队形由行军队形或集中状态加大各单位间距后形成的队形。接敌时的疏开队形亦称临战队形。间隔距离的大小,疏开的形状视敌情、己情、地形、任务而定,要便于指挥、协同、机动和减少伤亡与损失。在接敌运动,通过沾染区、障碍区、破坏区、泛滥区,进行防空和防核、化学武器袭击时采用。坦克部队对防御薄弱之敌进攻时,也可采取疏开队形。坦克连的疏开队形,由排纵队组成的连横队,各坦克排的间隔通常在150~300米。坦克营的疏开队形,由连纵队组成的营横队,各坦克连的问隔,可达500~700米。火力准备进攻前或冲击前的火力突击。按参加兵种分,有炮火准备、航空火力准备和核火力准备。按实现时机分,有预先火力准备和直接火力准备。目的是摧毁、压制和破坏敌防御设施、指挥控制系统和核、化学武器,消灭和杀伤敌有生力量,为进攻创造条件。火力准备随着火器发展逐渐形成和发展。中国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后金军进攻明军时,出现了单一的炮火突击。1812年俄法战争中,拿破仑组织猎兵和炮兵进行火力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班牙内战时期出现了航空兵火力准备,形成了炮兵、航空兵相结合的火力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合成军队的火力准备多由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战争时期多为单一的炮火准备。1955年1月,一江山岛登陆作战中,炮兵、航空兵和舰艇火炮都参加了火力准备。火力准备要求及时、准确、突然、猛烈。通常由数次急袭射击和破坏射击组成。持续时间,根据敌防御性质、目标数量及特点,对目标要求达到的毁伤程度,攻击任务和冲击方式而定。组织实施时,根据指挥员指示统一计划和指挥,合理区分任务,明确规定开始和结束时间,确定突击程序和方法,采取防敌火力反准备的措施,及时协调各突击兵力的行动。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改善,火力突击力、破坏力日益提高,火力准备持续时间将缩短,纵深将扩大。预先火力准备进攻前一至数天进行的火力突击。是火力准备的一种形式。在对坚固阵地防御、城市防御之敌进攻或登陆进攻时实施。用以摧毁对方坚固的永备工事和纵深内重要目标,削弱其防御力量,为进攻创造条件。基本要求是突然、准确、猛烈,通常有炮兵、航空兵、战役战术导弹部队实施,有时,攻击部队的坦克也可参加。持续时间,依据敌人防御性质、目标数量及特点,要求对目标达到的毁伤程度而定。预先火力准备进攻前一至数天进行的火力突击。是火力准备的一种形式。在对坚固阵地防御、城市防御之敌进攻或登陆进攻时实施。用以摧毁对方坚固的永备工事和纵深内重要目标,削弱其防御力量,为进攻创造条件。基本要求是突然、准确、猛烈,通常有炮兵、航空兵、战役战术导弹部队实施,有时,攻击部队的坦克也可参加。持续时间,依据敌人防御性质、目标数量及特点,要求对目标达到的毁伤程度而定。火力护送攻击部队向敌防御纵深发展进攻时的火力突击。通常在冲击的火力支援结束时开始。在战斗任务的全纵深进行,持续到完成战斗任务。包括炮兵火力护送和航空兵火力护送。主要任务是不间断地压制、毁伤、抵抗进攻的敌有生力量和火器,特别是纵深的预备队;保障二梯队进入战斗;掩护己方的翼侧,巩固占领的地区;抗击敌反冲击、阻止敌机动;支援围歼纵深之敌;保障战术空降兵的机降、战斗等。组织火力护送,先按进攻任务明确护送的时机、任务、方法和协同方案,进攻过程中再进一步修正、补充,力求与进攻部队的行动协调一致。实施火力护送,要区分明确各火力单位的任务,通常战术导弹部队、炮兵主要杀伤反冲击之敌,压制或消灭阻碍攻击部队前进的敌有生力量和火炮、迫击炮、反坦克武器,特别是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航空兵主要对敌预备队、战役战术导弹阵地、炮兵阵地等重要目标实施突击。护送过程中,各火力单位要根据战斗进展情况,适时转移火力,转移过程中,要随时准备遂行射击任务,以保证火力护送的不间断。火力掩护直接保障部队行动或重要目标安全的火力突击。有时专指进攻作战中保障部队开进展开时的火力突击。目的是保障部队顺利地遂行作战任务或实施机动。对空火力掩护由高射炮兵、地空导弹部队担负,一般采取固定掩护、机动掩护、跟进掩护和交替掩护。地面火力掩护由炮兵和航空兵担负。进攻作战时,火力掩护的主要任务是保障部队由集结地域向进攻出发阵地开进;掩护破障分队的行动和己方开辟通路的安全;掩护进攻战斗队形上空的安全等。防御作战时,火力掩护的主要任务是掩护预备队机动和向敌实施反冲击;掩护阵前障碍设施和接合部的安全;掩护换班和防御部署上空安全;掩护撤出战斗等。军队移动和驻止时也要组织火力掩护。待机地域为伺机歼敌临时占领的地域。用以隐蔽配置兵力兵器和进行临战准备。通常由上级指定。也可按上级意图、敌情和任务自行选定。一般选在有良好的隐蔽条件和生存条件,能有效地防敌地面和空中侦察,有便于进出的机动道路,便于及时投入战斗的地区。其面积视敌情、地形和兵力大小而定,通常要有足够的地幅。部队要尽量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一次或逐次进入。进入后,迅速疏散隐蔽,建立侦察、观察和警报配系,构筑工事,严密伪装,加强警戒,组织对空和对核、化学、生物及燃烧武器的防护,做好临战准备。集结地域临时集中进行战斗准备的地域。通常由上级指定,有时也可由部队选定。一般选在敌远程炮火射程之外,便于部队疏散隐蔽配置,有良好的机动道路和充足的水源,利于部队顺利投入战斗的地区。其面积根据兵力、地形、敌憎而定,尽量有足够的地幅。部队进入集结地域前,要侦察敌情、社情、道路、水源和供应等情况,区分各部队的配置位置。进入后,及时构筑工事,加修进出道路,加强对空、对核、化学、生物和燃烧武器的防护,实施伪装,迅速完成战斗准备,尽量缩短停留时间。力、地形、敌憎而定,尽量有足够的地幅。部队进入集结地域前,要侦察敌情、社情、道路、水源和供应等情况,区分各部队的配置位置。进入后,及时构筑工事,加修进出道路,加强对空、对核、化学、生物和燃烧武器的防护,实施伪装,迅速完成战斗准备,尽量缩短停留时间。进攻直前发起进攻前的短暂时间。部队处于完成进攻准备后的待命状态。此时要全面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完成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准备,加强对敌情的观察,注意隐蔽企图,随时按命令或信号发起攻击。进攻准备进攻作战的各项准备活动。是夺取战斗胜利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侦察敌情,勘察地形,计划组织战斗,进行思想政治动员,作好物资准备等。基本要求是周密、迅速、隐蔽。组织进攻准备,必须适应现代战争的特点,针对战斗的快速性、突然性、连续性增强,准备的时间相应缩短,组织准备工作要求高的特点,进行准备时,要科学地计算时间,统筹安排各项准备工作,并善于抓住重点,简化程序,改进方法,使用各种自动化指挥器材,尽快地完成各项战斗准备。有时,为了不失战机和适应突然情况的变化,即使准备不足,也要迅速、果断地投入战斗,边打边准备。发起攻击亦称发起进攻。部队按照规定的时间或统一的信号开始向敌实施攻击。包括突破敌防御阵地前的发起攻击和突入敌防御阵地、被敌阻止后的再次发起攻击。其方式主要有: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后发起,从行进问发起,行进间短停顿发起。通常在冲击的火力准备转为冲击的火力支援时开始,炮兵、航空兵实施转移火力,电子对抗分队积极干扰敌主要无线电网路和雷达,攻击部队利用火力准备效果,在火力和烟幕掩护下,发起勇猛的冲击,坚决突人敌阵,消灭守敌,并迅速向两翼和纵深发展。如攻击受阻,指挥员要迅速查明情况,重新组织火力和突击力量,必要时可以改变打法,再次发起攻击,坚决突破敌人阵地。从行进间发起进攻亦称从行进间发起攻击。开进中展开成战斗队形向敌发起的进攻。是机械化步兵和坦克兵向敌发起进攻的主要方式。通常在集结地域或待机地域完成进攻准备,在航空兵、炮兵和攻击直升机掩护下,先派出轻装的若干袭击分队,秘密接敌,提前在故障碍物中开辟通路,主力从开进中逐次展开成战斗队形,不停顿地前进,按时通过进攻出发地区,或作短暂调整后,迅速发起攻击。当友邻部队与敌直接接触时,进攻部队可超越友邻的战斗队形,或从其翼侧发起攻击。短暂调整后,迅速发起攻击。当友邻部队与敌直接接触时,进攻部队可超越友邻的战斗队形,或从其翼侧发起攻击。截击亦称拦击、拦截。打击前进或退却之敌的战斗行动。运用兵力、火力和设置障碍达成。根据敌情、任务和地形等条件,将兵力集中于某一区域,实施定点截击。也可将兵力分散配置在数个区域,通过机动实施层层截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警.. 3旅.. 7团,1947年.. 3月在延安保卫战中,在敌我兵力极端悬殊的情况下,利用地形,层层截击敌人,以顽强抵抗与灵活反击相结合,疲惫与消耗了敌人,保证了主力集结。合击从数个方向向同一目标攻击。目的是彻底歼灭敌人,夺占重要目标。通常根据上级意图、任务、敌情和地形情况,以一个方向为重点,这一方向一般选在敌人要害和薄弱部位,以该方向的攻击部队为主,部署兵力,周密组织协同,协调各方向攻击部队,发扬勇敢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粉碎敌人顽抗,彻底消灭敌人。突入经突击攻入敌阵的行动。依部位和所形成的态势分为正面突入、一翼突人和两翼突入,部分突人、大部突入和全部突入。以一定深度表示。突入时,要选择敌人倒后或接合部,兵力、火力、工事和障碍物比较薄弱,便于突击和向纵深发展的方向和部位,集中优势兵力,在火力支援下,趁敌被压制或混乱之际,迅速贴近敌人,近战歼敌。突入后,主力利用敌战斗队形的间隙、缺口,在火力支援下不停顿地向敌纵深发展进攻,以一部兵力向两翼扩张,分割歼灭敌人,扩大突破口。楔入强行突入敌阵的行动。如同楔子凿木一样,以较强力度强行突入。常用以表示对防御阵地坚固或部署严密之敌的强击。通常在较窄的进攻正面上,编组以坦克兵为主的强击群或强击支队,准备充足的攻坚器材,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实施。楔入前,先进行猛烈的火力突击,压制对攻击威胁最大的敌炮兵;压制和摧毁坦克分队冲击正面和两侧的火力点,破坏敌防御工事,消灭敌有生力量;压制敌指挥所、通信枢纽,迷盲敌观察所,摧毁敌重要电子设备;压制突破口附近的敌支撑点和敌预备队。卷击突入敌防御阵地时向突破口两侧实施的包围攻击。目的是扩大突破口,攻歼两侧的敌人,发展突破的胜利。有一翼卷击和两翼卷击。从一个突破口突击时,向一翼或两翼卷击;实施两翼突破时,在两个突破口上均可向两翼卷击,以割裂敌战斗部署。卷击时,行动要迅猛,要与向纵深发展进攻的部队相配合,注意粉碎敌封闭突破口的行动和向己方翼侧实施的反冲击,并要加强翼侧的掩护。前出由所在位置机动至前方有利位置的行动。目的是占领有利地位,争取主动,形成有利的态势。前出时,根据任务、地形和敌火威胁程度,灵活确定前出距离、路线和方法。力求取捷径,尽量避开敌航空兵、炮兵火力封锁区和障碍物较多的地段,隐蔽、迅速、突然地实施。佯攻虚张声势的攻击行动。佯动形式之一。目的在于造成敌人错觉和不意,隐蔽真实的意图,牵制或调动敌人。通常根据战斗任务,预先周密计划,分步骤进行。主要要求是攻得积极,攻得逼真,并正确选择时机,严密部署佯攻兵力,组织必要的火力进行支援或掩护,视情于总攻击行动之前或同时进行。佯攻,通常在次要方向上实施,掩护、配合主要方向上行动,有时也在主要方向上实施,以频繁的攻击行动,麻痹敌人,然后发起进攻,打敌措手不及。佯攻虚张声势的攻击行动。佯动形式之一。目的在于造成敌人错觉和不意,隐蔽真实的意图,牵制或调动敌人。通常根据战斗任务,预先周密计划,分步骤进行。主要要求是攻得积极,攻得逼真,并正确选择时机,严密部署佯攻兵力,组织必要的火力进行支援或掩护,视情于总攻击行动之前或同时进行。佯攻,通常在次要方向上实施,掩护、配合主要方向上行动,有时也在主要方向上实施,以频繁的攻击行动,麻痹敌人,然后发起进攻,打敌措手不及。聚歼对龟缩之敌的围歼。是围歼敌人的重要阶段和样式,也是大量消灭敌人的一种手段。多形成于对运动、临时驻止和仓卒防御之敌的进攻,或纵深战斗的歼灭被围之敌阶段。聚集之敌多由几处龟缩而至,要乘其士气低落、建制混乱、队形拥挤、指挥失灵、协同失调之际,迅速采取边分割、边包围、边歼灭的方法,各个歼灭。对已包围之敌,则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先歼其一部,得手后再歼另一部。对凭坚顽抗,固守待援之敌,迅速查明情况,选敌弱点,集中优势兵力,有重点的围攻。对企图突围之敌,在敌可能突围的方向部署堵截兵力,快速设障,组织对空封锁,断敌地面和空中逃路,坚决制止敌人突围。有时,也可采取围三缺一的方法,迫敌于突围中歼灭。围攻时,要进行炮兵、航空兵火力突击,电子对抗兵对敌主要无线电网进行强烈干扰,各攻击部队按统一号令,利用火力突击效果实施向心攻击,将敌分割歼灭。围攻对被围之敌的攻击。目的是陷敌于孤立,将其迅速歼灭。通常在包围敌人后开始,有时也可在包围过程中边打边围边歼。为迅速、彻底地消灭敌人,要力求对敌形成四面包围部署,实行立体封锁,防敌突围。在敌可能增援的方向派出阻援兵力,同时对敌实施强烈的电子压制。采取两面攻击、三面攻击或四面攻击,乘敌惊慌混乱之际将其分割歼灭。围攻时,先集中炮兵、航空兵火力,进行猛烈的火力准备,攻击部队利用火力突击效果,按照规定的时间、方向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攻击,并根据攻击发展情况,不断协调各部队行动,防止敌人突围逃跑。当敌人组织增援时,打援部队要以坚决的行动,层层拦截,粉碎其企图。当敌突围逃跑时,要及时机动兵力火力,坚决制止其突围,或将其歼灭于突围途中。能增援的方向派出阻援兵力,同时对敌实施强烈的电子压制。采取两面攻击、三面攻击或四面攻击,乘敌惊慌混乱之际将其分割歼灭。围攻时,先集中炮兵、航空兵火力,进行猛烈的火力准备,攻击部队利用火力突击效果,按照规定的时间、方向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攻击,并根据攻击发展情况,不断协调各部队行动,防止敌人突围逃跑。当敌人组织增援时,打援部队要以坚决的行动,层层拦截,粉碎其企图。当敌突围逃跑时,要及时机动兵力火力,坚决制止其突围,或将其歼灭于突围途中。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郑洞国率第7军投诚。围困,通常在敌狠集一团、设防坚固,一时难以全歼或为牵制敌另一集团时采用。实施时,要根据上级企图和战场情况,查明敌人企图、兵力、补给和可能得到的增援情况;拟制作战计划,周密部署兵力、火力,严密监视敌人;控制通道和要点,特别是空中通道,在濒海、沿江地区,还要控制水上和水面通道,防敌突围;在敌人可能增援的方向,部署兵力,构筑阵地,阻敌援军。攻克以进攻行动夺取敌固守之地。多指攻取城镇、要点等重要军事目标。攻克时,要周密组织,充分准备,以各种侦察手段,详细查明敌人防守目标的面积、地形,高大坚固建筑物的分布,主要道路、河流、桥梁及地下工程设施;敌人兵力部署、阵地编成、火力配系、工事构筑、障碍物配系。选择主攻方向,制定攻克计划,区分各部队任务,组织协同。准备攻克器材和所需物资,进行政治动员,模拟训练等。攻占攻击占领敌控制的地方。如攻占敌阵地、制高点、城镇等。目的在于争得有利地位和对该地的控制权,为尔后或全局行动创造条件。攻占时,依任务性质,视情采取歼击或驱逐的方法。对城镇等有保护价值的重要目标尽量避免破坏性袭击,以减少损失和便于攻占后充分利用。攻占后,迅速肃清残敌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巩固,并加强各种警戒,防敌火力袭击。攻歼亦称歼击。攻击歼灭敌人。通常集中优势兵力,迅猛攻击,大胆穿插分割,迂回包围,各个歼灭。对不同防御性质之敌的攻歼,采取不同的战法。攻歼野战阵地防御之敌时,通常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和器材,采取强攻或强攻与袭击相结合的战法,实施重点突破、分割包围、纵深打击、立体封锁、各个歼敌。攻歼仓卒防御之敌时,力求以袭击,同时准备强攻的战法,实施有重点的多路攻击,大胆插入敌纵深,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攻歼坚固阵地防御之敌时,要精心计划、周密组织,充分准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和器材,从选定的敌弱点上,实施重点突破,分割包围,连续强攻,各个歼灭。夺占反复争夺强取某一目标或要地的作战行动。夺占的目标通常指具有重要价值的敌对双方都要争夺的制高点、桥梁、渡口、枢纽部等。行动时,要周密组织,认真准备,既要有强取的准备,又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巧夺,力求一举夺占。夺占后,迅速肃清残敌,抢修和改造工事,组织兵力、火力,随时准备粉碎敌人的反扑和火力报复。当敌实施反扑时,在判明其兵力和时机后,先以集中猛烈的火力突击,予以重大杀伤,打乱其部署,削弱其力量,继之,以一部兵力在正面阻击,主力则向其侧后迅猛突击,一举将其歼灭于运动中。力和时机后,先以集中猛烈的火力突击,予以重大杀伤,打乱其部署,削弱其力量,继之,以一部兵力在正面阻击,主力则向其侧后迅猛突击,一举将其歼灭于运动中。突击集中兵力、火力对敌进行急速而猛烈的攻击。是进攻作战的主要手段之一。目的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占领预定目标,或破坏其军事设施。按性质和实施的空间、方向、方式,分为主要突击、辅助突击;地面突击、空中突击、海上突击;正面突击、翼侧突击、后方突击;钳形突击、向心突击、并肩突击;空降突击、两栖突击;兵力突击、火力突击等。突击队担负突击任务的临时编组。由战斗力较强的分队担任,并配属必要的火器分队,有时还可能得到上级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通常在攻坚战斗中组成,在主要方向上遂行任务,以打开突破口为主。要求预先周密计划,正确部署兵力,密切组织协同。行动时可编成火力组、爆破组、掩护组和突击组,以多种手段开辟通路,在火力组支援下,从敌人侧翼或正面,突破敌人防御,歼灭敌人。突击连担任突击任务的先头连队。通常在主要方向上遂行突破任务。由战斗力较强的连队,给予较多的加强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称尖刀连,在多次攻坚战斗中,由于尖刀连勇猛顽强,突破敌人防御而获得胜利。突击点亦称攻击点。进攻战斗在敌防御阵地上突击的地点。通常选择在敌防御薄弱之处,符合上级意图,便于突破和发展进攻,有利于各兵种分队的行动和协同,便于割裂敌人防御部署的地方。情况需要或有条件时,也可选在敌防御较强的地方。营以下分队通常把主要突击方向称为突击点。突击力量对敌实施突击的兵力兵器和器材的总称。是部队战斗力的标志之一。其力量大小,取决于部队成员的军政素质,武器装备、战斗编成和对敌人各种杀伤兵器的防护程度,科学的编组和使用等。科学的运用,巧妙地指挥,能发挥兵力兵器潜在的威力,增强突击力量。突击方向遂行进攻任务的攻击方向。包括主要突击方向和辅助突击方向。主要突击方向是使用兵力兵器的重点方向,对战斗全局具有决定意义,通常由上级确定。有时可根据上级意图、战斗任务、敌情、地形等因素选定。力求选择在敌防御比较薄弱,利于隐蔽接敌和展开,便于突破和向纵深发展,便于各军种、兵种协同,能迅速分割敌人的地方。有条件时,也可选在敌防御较强的地方。辅助突击方向,是使用兵力的次要方向,主要是牵制敌人兵力兵器,保障主攻方向的突破和发展。当主要方向进攻受挫,辅助方向发展顺利时,辅助方向可改变为主要方向。正面进攻对敌防御正面实施的攻击。进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敌两翼不便于我展开或无暴露翼侧时采用,与翼侧或侧后攻击相配合。通常敌防御正面兵力、火力、工事和障碍物较强。要周密组织准备,特别是组织较强的火力;正确选定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区分和明确主攻、助攻及各兵种的任务,沿正面建立纵深梯次和有重点的攻击部署;积极组织佯动,隐蔽进攻企图,保障正面攻击行动;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主攻方向,从正面迅速打开缺口,视情向一翼或两翼卷击,或继续向敌纵深攻击。保障正面攻击行动;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主攻方向,从正面迅速打开缺口,视情向一翼或两翼卷击,或继续向敌纵深攻击。翼侧突击对敌防御阵地、行进队形一侧或两侧的突击。突击的一种方式。通常在敌正面防御较强而翼侧薄弱且地形条件良好,或对敌实施穿插、包围时采用。遭遇、伏击、进攻战斗中的抗击敌人反冲击和防御战斗中实施反冲击、反击等也常采用这种方式。一般以部分兵力在正面钳制敌人,大部兵力向敌翼侧突击。突破后多路多方向地向敌纵深攻击,分割围歼敌人。向心突击从两个以上方向对敌防御区域中心或同一目标的突击。突击的一种方式。通常在围歼孤立集团或攻击固守要点之敌时采用。目的在于增强突击效果,加快战斗进程,包围全歼敌人。组织实施时,要集中优势兵力,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形成围攻部署,并以部分兵力阻敌增援或突围。攻击发起前,对敌实施集中、猛烈的火力突击,尔后实施多路有重点的攻击。突破后,大胆穿插分割,各个歼灭被围之敌。对进突击亦称相向突击。从两个相对的方向对同一目标的突击。突击的一种方式。也是包围和围攻常采取的一种手段。通常在城市进攻战斗或对孤立目标突出或地形便于实施对进突击时采用。可根据情况,从敌前后实施对进突击,使敌腹背受击,首尾不能相顾;也可从敌两翼实施对进突击,使其两侧受击,左右不能相援。组织实施时,要求周密计划,正确编组或部署兵力,并严密组织突击部队之间、突击部队与炮兵部队之间的协同动作,防止误伤。分割敌人防御部署后,迅速将其包围歼灭。钳形突击简称“钳击”。从不同方向分两路对同一目标实施如同钳子形状的突击。突击方式之一。通常在敌防御阵地突出、两翼暴露或地形便于己方行动时采用。目的是尽快对敌防御部署形成合围态势。实施钳形突击时,先以部分兵力正面牵制,集中主力成两个突击集团,从敌两翼实施有重点的突击。突破后,迅速向预定目标突进,在指定地点会合,同时,构成合围的对内对外正面,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保障分割、围歼被围之敌。短促突击对敌实施短时间突然猛烈的攻击。多以袭击方式,通过兵力、火力的运用达成。伏击、遭遇、反空降战斗中和对仓卒防御、临时驻止之敌的进攻中,运用较为广泛。进攻中的抗击敌人反冲击、反复争夺要点或重要目标,防御中的反冲击、反击等行动中也可运用。要求集中使用兵力火力,正确选择突击目标和时机,周密组织协同,有重点、隐蔽、快速地实施。火力突击集中火力对敌实施急速、猛烈打击的行动。主要有炮兵火力突击、航空兵火力突击和核火力突击。进攻战斗按程序通常分为开进的火力掩护、冲击的火力准备、火力支援和纵深战斗的火力护送;防御战斗按时机、打击目标和目的分为火力反准备、火力反击、火力袭击、火力封锁等。目的是摧毁敌各种火器和工事,杀伤敌有生力量,打乱敌战斗部署,破坏敌观察配系、指挥系统和火力配系,为攻防作战创造有利条件。火力突击要集中使用各种火力于主要方向和重要时机,协调一致地对主要目标实施迅速、准确、突然、猛烈的打击。基本要求是:确定火力突击程序,按火力计划实施,不便执行火力计划要及时修正补充,按变化了的情况进行;从战斗全局着眼,有重点、有节奏地连续实施,并与兵力突击密切协同;恰当地确定火力突击的效率指标,正确选择火力突击的方法和持续时间,合理使用火力,以达到战术需要的毁伤程度。配系、指挥系统和火力配系,为攻防作战创造有利条件。火力突击要集中使用各种火力于主要方向和重要时机,协调一致地对主要目标实施迅速、准确、突然、猛烈的打击。基本要求是:确定火力突击程序,按火力计划实施,不便执行火力计划要及时修正补充,按变化了的情况进行;从战斗全局着眼,有重点、有节奏地连续实施,并与兵力突击密切协同;恰当地确定火力突击的效率指标,正确选择火力突击的方法和持续时间,合理使用火力,以达到战术需要的毁伤程度。垂直突击以空降兵或搭乘直升机的部队对地面目标实施的突击。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突击方式。具有迅速超越地面障碍、突击力强的特点。垂直突击通常与地面进攻行动协调进行。主要用于夺占有重要意义的目标和地域,配合地面部队战斗,加速战斗进程。如夺取并扼守敌纵深要点,割裂敌战斗部署,断敌退路,阻敌增援,袭击敌战术火箭和炮兵阵地、指挥机关、后方设施等。其方式,一是与地面进攻部队实施同向突击,作为进攻第一梯队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作为一个梯队,配合地面部队实施立体冲击,以“蛙跳”方式实施逐点或越点突击,从而加速突破速度和进程。二是直接在对方防御纵深甚至在防御地幅的底部实施,由后向前与地面进攻部队对进突击,造成对方腹背受敌,迫使其两面作战。组织实施时,通常以航空兵和攻击直升机、远程炮兵对着陆场及其附近实施火力准备或火力袭击,突击分队利用火力突击效果空降后,向预定目标发起攻击,歼灭敌人。随着直升机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垂直突击将在战斗全纵深和全过程广泛地实施,并将成为进攻作战的主要手段。乘车战斗步后乘坐战斗车辆进行的战斗。具有较强的突击力、机动力和防护力。通常在地形便于战斗车辆行动、通视程度良好、敌反坦克火力较弱时采用。当攻击目标比较脆弱或敌人开始动摇瓦解时,也可采用乘车战斗。实施时,要充分发扬车载火器和车上步兵火器的火力,大量摧毁敌反坦克兵器,杀伤敌有生力量,特别是敌反坦克火器射手和反坦克歼击手,并做好随时下车战斗的准备。乘车战斗,车与车间隔和距离一般为.. 50~100米。下车战斗步兵离开所乘战斗车辆进行的战斗。通常在敌反坦克火器尚未遭到可靠压制,或在山地、丛林地、居民地等不利于战斗车辆行动的地形上采用。下车地点一般选择在展开地区之后,便于观察、隐蔽的位置。步兵下车后,要与战斗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利互相支援。如战斗车辆引导步兵战斗,步兵和战斗车辆之间的距离最好保持在.. 100米以内,最远不超过.. 200米;当战斗车辆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时,步兵与战斗车辆之间应保持.. 20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如战斗车辆与步兵一线战斗,步兵与战斗车辆之间通常保持.. 10~15米的距离。接敌运动向进攻出发阵地或冲击出发地区实施的移动。目的在于迫近敌人发起进攻。基本要求是迅速和隐蔽。通常从集结地域开始,至进攻出发阵地或冲击出发地区为止。为避免与减少敌火力杀伤,尽量利用有利地形、夜暗或在烟幕掩护下进行,以行军队形、疏开队形或战斗队形前进,接敌前需组织侦察,采取伪装和反侦察措施,加强运动保障,选定与划分路线,明确通过敌火封锁区的方法,规定行动纪律和出发与到达的时间,指定部分炮兵、防空兵和航空兵进行掩护。运动中要注意观察敌情、地形,加强警戒,把握前进方向、速度,灵活运用各种队形,正确处置各种情况。遭敌火力封锁时,可加大距离快速通过或绕过。与敌人遭遇时,视其兵力大小,加以歼灭或驱逐或以部分兵力就地抗击。夜间接敌运动,需注意对付敌夜视、照明器材,适当缩小间隔和距离。敌人发起进攻。基本要求是迅速和隐蔽。通常从集结地域开始,至进攻出发阵地或冲击出发地区为止。为避免与减少敌火力杀伤,尽量利用有利地形、夜暗或在烟幕掩护下进行,以行军队形、疏开队形或战斗队形前进,接敌前需组织侦察,采取伪装和反侦察措施,加强运动保障,选定与划分路线,明确通过敌火封锁区的方法,规定行动纪律和出发与到达的时间,指定部分炮兵、防空兵和航空兵进行掩护。运动中要注意观察敌情、地形,加强警戒,把握前进方向、速度,灵活运用各种队形,正确处置各种情况。遭敌火力封锁时,可加大距离快速通过或绕过。与敌人遭遇时,视其兵力大小,加以歼灭或驱逐或以部分兵力就地抗击。夜间接敌运动,需注意对付敌夜视、照明器材,适当缩小间隔和距离。跃进(1)在敌火下突然跃起快速到达预定地点的移动方法。主要用于敌火下通过开阔地时采用的运动方法。跃进时要做到跃起快、前进快、卧倒快。跃进前,要先观察前方地形,选择好前进路线和暂停位置,尔后迅速突然地前进。跃进时,可左右滚动或以匍匐前进离开原位突然跃起,高速低姿跑步前进。每次跃进的距离,根据敌火威胁程度和地形情况而定,通常为10~30米。到达暂定位置时,迅速卧倒,利用地形隐蔽观察或射击。(2)部队行军采用逐次分段前进的方法。摩托化部队与徒步运动的部队编为一个行军纵队时,为协调行军速度,摩托化部队通常实施跃进。滚进身体卧于地面全身用力向移动方向滚动前进的方法。通常在避开敌人观察、射击或在敌火下通过棱坎时采用。滚进时,要关上枪(筒)的保险机,护紧枪(筒)身,顺置于胸、腹前,两臂尽量向里合,两脚腕交叉或紧紧并拢,全身用力,向移动方向滚进。匍匐前进身体贴近地面,以手臂和腿交替用力推动身体前进的方法。分低姿、高姿、侧身匍匐前进三种。通常在受敌火严重威胁、利用较低的遮蔽物接近敌人,或通过铁丝网时采用。低姿匍匐前进,是在遮蔽物高约40厘米时采用。要领是腹部贴于地面,屈回右腿,伸出左手,用右脚内侧的蹬力和左手的扒力,使身体前移,在移动的同时,屈回左腿,伸出右手,用左腿内侧的蹬力和右手的扒力使身体继续前移,依次交替前进。携枪时,右手掌心向上,枪面向右,虎口卡住机柄,并握住背带,枪身紧靠右臂内侧,也可右手虎口向上,握枪的上背带环处,食指卡住枪管,将枪置于右小臂上。高姿匍匐前进是在遮蔽物高约60厘米时采用。要领是用两小臂和两膝支撑身体前进。携枪方法同低姿匍匐。侧身匍匐前进是在遮蔽物约高60厘米时采用。要领是身体左侧及左小臂着地,左大臂向前倾斜支撑上体,左腿弯曲,右腿收回。右脚靠近臀部着地,右手握枪,用左臂的支撑力和右脚跟的蹬力,使身体前移。运动前根据敌情、任务、地形选择前进路线和暂停位置。运动时,要加强观察,保持运动方向,并随时准备变换方法。使身体前移。运动前根据敌情、任务、地形选择前进路线和暂停位置。运动时,要加强观察,保持运动方向,并随时准备变换方法。直身前进以直身大步或快步前进的方法。通常在隐蔽条件较好,受敌火威胁较小或敌人观察不到时采用。要领是:目视前方,右手持枪,大步或快步前进。运动前,根据敌情、任务、地形,选好前进路线和暂停位置。运动中,加强观察敌情、地形和班长的指挥,保持运动方向,并随时准备变换方法。通过沾染地段通过沾染放射性物质照射率在2伦/时以上的地段。通常要预先进行剂量侦察并予标示,派出调整勤务。根据作战任务、沾染程度和防护条件,可采取绕行、直接通过或开辟通路的方法。通过前,要穿戴防护器材,力求缩短通过的时间和距离,力避扬尘,尽可能避开高剂量(50~100伦/时)区;搭乘战斗车辆通过要高速前进,保持一定车距,防止前车扬尘落在后车上;下车时尽量避免触摸车辆,通过后及时进行受沾染情况检查,迅速组织洗消和救治。有的国家军队通过0.1伦/时的地段即为通过沾染地段。通过炮火封锁区部队通过敌炮兵火力控制区域的行动方法。指挥员要仔细观察、判断情况,摸清敌人炮火封锁规律,尔后乘敌炮火减弱或中断等有利时机,组织指挥分队成疏开队形或行军队形快速通过。也可采取迷盲、欺骗和不规律的行动转移敌视线,突然隐蔽地前进。必要时,可组织火力压制敌炮兵,保障部队迅速通过。强攻集中兵力、兵器、器材对防御之敌的强行攻击。是进攻战斗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野战阵地防御之敌、坚守城市之敌的进攻作战。有时袭击不成,也转为强攻。组织强攻的基本要求是:(1)周密的计划,充分的准备。采取各种侦察手段,详细查明敌人阵地编成和工事性质、数量、位置、火力配系,以及障碍物的种类和密度,正确选定主攻方向和攻击点。(2)集中兵力,重点强击。以优势兵力、火力和器材,于敌防御薄弱、便于强攻的方向,适当缩小进攻正面和突破口的宽度。(3)建立有重点、多梯次的攻击部署。通常编组数个攻击梯队和合成预备队,有条件时,还可组织空中突击梯队和机降分队。(4)组织火力,实施猛烈突击。统一组织炮兵、坦克兵、战役战术导弹部队、航空兵,实施集中、突然、猛烈的突击,并适当加大火力密度和持续时间。(5)实施连续攻击,轮番攻击。攻击分队要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连续进行有重点的强击,突破后,迅速穿插分割,各个歼灭敌人。实施强攻,通常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隐蔽地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尽量迫近敌人进行火力准备。火力准备的重点是摧毁敌永备工事,消灭和压制突破口及其两翼的目标。强攻的坦克、步兵利用火力准备效果,强击敌人前沿阵地。当攻击受阻时,要迅速查明情况,调整部署,组织火力,再次实施强攻。强击支队实施强攻时临时编组的部队。由步兵营配属坦克、火炮、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和工程兵、防化兵等分队编成,也可由坦克兵配属步兵、工程兵、防化学兵等分队编成。主要用于强击抵抗枢纽部和坚固支撑点。强击支队是随着强攻坚固阵地而出现的。1916年德军在凡尔登战役中,以经过专门训练的步兵编为强击支队,在营战斗队形前强攻敌堡垒,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后,编组形式和兵力规模有了较大发展,配属的特种专业分队增多,编组方式多样。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进攻城镇和据点时,组织过类似强击支队的攻坚队。强击支队,一般编组成2~3个强击群和火力队、障碍排除队,配属较多的强攻器材。战斗中还可得到上级航空兵、炮兵的支援,在火力准备后,从预先占领的阵地上发起冲击,对敌实施重点突破,连续攻击。对前沿阵地强击时,利用有利地形和不良天候迫近敌人,以打、炸、排等多种手段强行开辟通路,并在强大的火力和烟幕掩护下,与其他攻击部队密切协同,坚决突破防御。对坚固支撑点强击时,力求从翼侧后方攻击,先歼灭表面阵地的敌人,再消灭地下工事内的敌人。强击地下工事时,主要以火力、爆破进行。必要时也可火攻、烟熏。对抵抗枢纽部强攻时,先攻击较弱的支撑点,尔后逐个夺占。攻占预定目标后,迅速巩固既得阵地,积极向两翼和纵深发展,或准备抗击敌人反冲击。先遣支队部队行动前派出的保障主力遂行战斗任务的部队。具有独立作战、灵活机动等特点,通常由师以上单位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步兵师在进攻战斗中曾派出先遣支队,兵力通常为一个加强步兵营,在主力前15~20公里处行动。现代战斗中,派出先遣支队的时机增多,兵力通常为一个团或加强营,可能得到坦克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侦察兵等加强。并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支援下行动,有时,还在空降兵配合下执行任务。进攻战斗中,主要是消灭、驱逐敌掩护、警戒分队,保障主力开进、展开,消灭敌纵深内重要目标等。追击中,前出到敌退却路线上的重要地区。堵击退却之敌。行军、退却中,先占领山垭口、隘路、谷地附近有利地形,保障主力顺利通过。登陆作战中,夺取上陆点,保障第一梯队上陆等。有的国家军队,在防御战斗中也派出先遣支队,掩护主力进行防御准备。部队行动前派出的保障主力遂行战斗任务的分队称先遣分队,主要任务是查明情况,抢占要点,为主力部队顺利行动创造条件。冲击准备发起冲击之前在冲击出发阵地进行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加修或构筑必要的工事,进一步查明当面敌情,冲击路线,下达补充指示,明确冲击目标、路线、方法及相互间的协同动作,排除残存障碍物,开辟通路,攻击分队适时向前推进,进行火力准备或火力袭击,准备冲击等。要求:迅速、周密、隐蔽、突出重点,并尽量缩短冲击准备的时间。冲击进攻的步兵、坦克兵以火力、格斗、碾压和冲撞手段,向近距离目标迅猛突进的战斗行动。是进攻战斗中最紧张、激烈的关键时刻,也是歼灭敌人、夺占阵地的主要手段。冲击的基本要求是坚决、突然、迅速与协调。现代条件下的冲击,是诸兵种协调一致的战斗行动。步兵、坦克兵,在航空兵、炮兵火力准备后,按上级规定的时间或命令,突然发起,快速通过通路,以火力歼灭敌有生力量,击毁敌装甲目标和火力点,坚决突入敌阵,向两翼和纵深发展。炮兵适时转入火力支援,不间断地支援冲击。防空兵集中火力打击敌低空飞机和直升机。反坦克预备队、障碍设置队迅速向前推进和展开,打击和阻滞向突破口机动的敌坦克和装甲战车。运动保障队及时抢修被破坏的道路,排除妨碍部队机动的障碍。部队在冲击过程中,须不断观察战场,及时协调各分队的战斗行动。冲击受挫时,要迅速查明情况,重新组织火力和攻击力量,再次向敌发起冲击。主攻方向冲击顺利,助攻方向冲击受挫时,主攻分队迅速向纵深两翼发展,助攻分队在其支援下再次发起冲击。主攻方向冲击受挫,助攻方向冲击顺利时,可迅速调整部署,变助攻方向为主攻方向。随着火力、机动力、突击力和装甲防护力的增强,冲击将从行进间发起,冲击的速度也将进一步提高。动的障碍。部队在冲击过程中,须不断观察战场,及时协调各分队的战斗行动。冲击受挫时,要迅速查明情况,重新组织火力和攻击力量,再次向敌发起冲击。主攻方向冲击顺利,助攻方向冲击受挫时,主攻分队迅速向纵深两翼发展,助攻分队在其支援下再次发起冲击。主攻方向冲击受挫,助攻方向冲击顺利时,可迅速调整部署,变助攻方向为主攻方向。随着火力、机动力、突击力和装甲防护力的增强,冲击将从行进间发起,冲击的速度也将进一步提高。冲击前进向冲击目标迅猛突进的行动。包括前往冲击和冲击。冲击前进中,各攻击分队要充分利用火力突击的效果,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和消灭妨碍冲击前进的目标;根据敌情、地形迅速灵活地变换战斗队形;主动配合,密切行动,灵活处置各种情况。前进受阻时,迅速查明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勇猛地冲击前进,必要时,可改变冲击路线。冲击方向向目标冲击前进的方向。分队有主要冲击方向和次要冲击方向。通常由上级指定,也可由分队指挥员选定。根据敌情和战斗任务,选择在敌人防守薄弱的部位,有良好的地形、道路,便于迅速隐蔽地冲击。用地名或方位物表述。冲击目标冲击的对象。一般指分队要消灭的敌人和攻占的阵地。通常由上级确定,在冲击出发阵地下达任务时明确。冲击路线冲向冲击目标的路径。一般在冲击出发阵地上选定。根据地形和冲击方式,通常选择在能够迅速逼近敌人,便于隐蔽前进的地点。步坦协同冲击时,根据地形情况和协同方式,可沿同一路线,也可分别选择不同路线。夜间冲击路线要选择在有明显标志或易于识别的方位物附近,根据需要,还可用发光标志标示。冲击出发阵地分队进行冲击准备和发起冲击的位置。占领冲击出发阵地,是为了进一步完成冲击准备,缩短敌火下运动距离,协调冲击动作。通常选择在便于隐蔽、观察和发扬火力的有利地形上,并力求靠近冲击目标。情况许可时,要构筑必要的工事。一般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秘密占领,也可在火力准备时迅速强行占领。占领冲击出发阵地后,要隐蔽,加强观察,迅速完成冲击准备。冲击火力支援指冲击的火力准备结束至攻击部队攻占敌营防御地域时的火力突击。通常由炮火支援和航空火力支援组成。基本任务是:压制对我威胁最大的炮兵,突击敌战术火箭阵地;压制和摧毁妨碍攻击部队冲击的敌火力点、装甲目标;制止敌兵力兵器机动,特别是预备队机动;支援攻击部队抗击敌人反冲击;压制、摧毁敌指挥、控制、通信、情报和电子干扰系统;支援纵深袭击分队的行动,掩护机降分队实施机降并以火力支援其战斗;封锁敌纵深内的隘路、交叉路口、桥梁和渡口;保障翼侧和接合部安全。冲击火力支援,通常依火力计划,按统一的信号或命令开始,实施中,主要是根据战斗发展和支援关系,按下达的指令,或依攻击部队发出的信号临时呼唤进行。封锁敌纵深内的隘路、交叉路口、桥梁和渡口;保障翼侧和接合部安全。冲击火力支援,通常依火力计划,按统一的信号或命令开始,实施中,主要是根据战斗发展和支援关系,按下达的指令,或依攻击部队发出的信号临时呼唤进行。冲击开始时间从冲击出发阵地或冲击出发线向敌人冲击前进的时间。正确规定冲击时间是为了保障各分队协调行动,向时冲击敌前沿。通常根据冲击基准时间、分队距前沿的距离、冲击速度、当面地形、遭敌火力杀伤程度等条件,经过计算确定冲击开始时间。例如冲击基准时间为7时整,步兵分队距敌防御前沿500米,按每分钟100米的冲击速度计算,冲击开始时间是6时55分,用C—5’表示。为达成冲击的突然性和隐蔽性,冲击开始时间需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严格保密。冲击持续时间发起冲击至突破敌前沿的时间。冲击持续时间的长短,因敌情、火力准备时间和效果,冲击距离、地形条件和开辟通路等情况而不同。小群多路攻击小集群编组从多方向攻击的战斗行动。是进攻战斗的一种手段。目的是隐蔽疏散行动,分散敌人兵力火力,达成近战歼敌。18世纪,随着火器广泛运用于战场,进攻中就出现了散兵群队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密集的火力迫使进攻一方编成若干小的集群和分队,分波次向敌实施攻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步兵为主的小分队或小集群的进攻,发展为在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多梯次、多方向的步坦协同攻击。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多以小分队为单位编成若干突击、牵制、火力队,从多方向对敌实施连续攻击。现代条件下的小群多路攻击,以步兵、坦克兵为骨干与其他兵种混合编成。一般以反坦克火器、随伴炮兵、工兵加强的步兵排或坦克排为单位,编成2~3个攻击群。采取隐蔽疏散的配置,以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充分利用火力突击效果,从多方向逼近敌人,近战歼敌。克服障碍排除或设法通过人工及天然障碍的行动。目的是确保部队顺利地向预定方向机动,完成预定任务。克服障碍的形式主要有秘密克服和强行克服。方法视障碍物的性质、种类、战术需要和排除障碍的能力而定。主要有人工搜排、爆破、炮火开辟和机械法。克服人工障碍物通常以爆破法为主,克服天然障碍物以机械法和爆破法相结合。紧急情况下,无法或者来不及开辟时,则应强行通过。条件许可时,可采取绕过的办法。克服障碍前要进行周密侦察和组织,明确克服的时机、形式和方法,组织火力和施放烟幕掩护,协调好各部队之间的行动。通过障碍越过人工或天然障碍物的行动。方法视障碍物性质、种类和克服障碍的能力灵活确定。通常沿开辟的通路通过,紧急情况下,则可强行通过。步兵可以徒步、攀越或搭乘各种车辆、舟船等方式快速通过。条件许可时,亦可惜助空中机动工具越过。坦克及装甲车辆可以碾压或撞击等方法通过。通过障碍时要加强协作,充分利用装备器材和各种就便器材。当通过核爆炸形成的障碍、化学障碍和火障时,要注意防护。在有敌情顾虑和敌火威胁的情况下,要组织警戒和掩护。开辟通路在敌障碍区内打开通路的行动。包括陆上开辟通路和水中开辟通路。陆上开辟又分为开辟坦克通路和开辟步兵通路。目的是确保部队顺利通过障碍区。在中国战国时期的攻城作战中就开始运用人工方法清除鹿砦、铁蒺藜等障碍物。明代中后期,采取了爆破法排除地雷、水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开辟地雷、铁丝网等障碍物中,爆破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炮兵、航空兵等火力也用于开辟通路的行动,新的装备器材使开辟通路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注重加强了对开辟通路的火力保障和烟幕掩护。开辟通路要善于依靠各兵种力量,充分发挥工程兵的骨干作用;预先查明敌障碍物配系和火控情况,迅速做好开辟通路的各种准备;根据任务、时间和敌障碍物的性质选择破障方法,明确规定开辟通路的数量和宽度;周密组织火力与烟幕掩护,尽量利用能见度不良时实施。开辟时,多种方法结合并用,通常以爆破法为主,视情也可采用人工搜排、炮火开辟和坦克碾压等方法。一般给每个冲击的步兵(坦克)连开辟2条通路。坦克通路宽5米以上,步兵通路宽1米以上。通路开辟后,要采取防敌封闭的掩护措施,组织好通路的警戒、维护和标示,引导部队通过。随着设障能力的增强和障碍物体系的完善,新型高效的破障器材将给开辟通路的方法带来变化,增加开辟通路数量、减少开辟通路的宽度将成为一种主要方法。通过通路沿已开辟的障碍物通路中通过的行动。通常在冲击之前进行。主要有步兵徒步或乘车通过、坦克引导步兵或搭载步兵通过。通过时,要明确队形和顺序,周密组织协同和火力掩护,充分利用地形,灵活采取逐次跟进和交替掩护等方法快速而有秩序地通过。当通路尚未完全开辟或部分被敌封闭时,要迅速扫残,边开辟边通过。紧急情况下,可强行通过。扫清外围歼灭防守城市或要地外围之敌的作战行动。目的是为攻歼城市或要地守敌主力创造条件。进攻正面与任务纵深一般较小。通常采用强攻战法,条件许可时,也可采取奇袭手段。对不妨碍主力夺占城市和要地的孤立外围阵地,可用少数兵力包围封锁,尔后歼灭。扫清外围,要周密组织侦察,精心制定计划,充分准备;集中兵力火力和器材,实施有重点的攻击;广泛使用直瞄火炮进行抵近射击;重视夺占与控制能动摇敌人的制高点和地形。并注意切断守敌的退路。现代条件下,运用火力和机降配合将成为扫清外围的重要手段。中间突破亦称中央突破。从敌防御的中央部位实施的突破。突破方式之一。通常在敌防御阵地无明显暴露的翼侧,正面防御较弱,翼侧地形不利时,或为割裂敌作战部署时采用。中间突破易受敌两翼夹击,要周密组织,正确选择突破地点和时机,集中兵力、火力和器材,形成绝对优势,灵活运用战术,采取多种手段,确保一举突破。翼侧突破从敌防御翼侧部位实施的突破。突破方式之一。通常在敌正面防御较强,地形不利,翼侧便于隐蔽接近和展开攻击时采用。一般应选择敌暴露的翼侧,且与敌要害相关的薄弱部位。当无暴露的翼侧且又需从翼侧突破时,可运用兵力、火力采取佯动、袭击等手段,调动敌人,造成敌翼侧空虚,达成突破。一点突破在敌防御阵地集中打开一个突破口的作战行动。突破的一种样式。一点突破有利于进攻部队将主要兵力、火力和器材最大限度地集中使用在这个方向和地段上,一举突入敌人防御阵地。一点突破时,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和器材,形成强大的突击拳头,直接作用在一个较窄的突破地段上,打开缺口后,迅速向一翼或两翼卷击,达成突破。在其他方向和地段上,必须以一定的兵力兵器实施辅助突击或佯动,牵制、分散敌人。地段上,打开缺口后,迅速向一翼或两翼卷击,达成突破。在其他方向和地段上,必须以一定的兵力兵器实施辅助突击或佯动,牵制、分散敌人。行进间突破行进中发起攻击突破敌防御阵地的作战行动。通常为坦克、机械化部队所采用。突击部队由集结地域或待机地域作好准备直接开进,从行进中展开成战斗队形发起攻击。行进间突破可使敌人难以判断主要突破地段,易达成突然性;便于临时改变突破方向;最大限度地缩短进攻准备时间。30年代,苏军就已提出行进间突破的可能性。卫国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中,从行进间发起攻击和突破得到了广泛运用,当时这种突破方法仅适用于对仓卒防御之敌的进攻。突破地段集中主要力量突破敌人防御的地段。可分为主要突破地段和次要突破地段。通常由上级指定,有时也可由指挥员根据上级意图、任务、敌防御性质、地形条件、兵力兵器数量和作战需要选定,报上级批准。宽度一般与突破口相同,一个团一般只有一个突破地段。选择突破地段要符合上级意图,尽量选在上级的突击方向;要着眼要害,选敌弱点,便于突破,便于突破后分割、瓦解、动摇敌防御体系的部位;要利于组织实施各军兵种协调一致的行动。突贯突入并贯通敌防御纵深的作战行动。目的在于迅速割裂、瘫痪敌防御部署,将敌各个歼灭。通常使用机械化或坦克部队实施连续突击达成。要求利用敌防御的间隙和薄弱处,选择便于向纵深突击发展的良好地形,明确突贯路线、攻击目标、突贯纵深以及协同事项,指挥先遣、机降和袭击分队,歼灭或包围监视前进方向上的敌抵抗支撑点,保障主力迅速向预定方向(目标)快速突进;及时机动反坦克预备队和障碍设置队,在敌坦克威胁的方向上展开,确保突进时的翼侧安全;指示运动保障队,及时在敌布设的地雷场、受染地域开辟通路或构筑迂回路,抢修通路、桥梁,保障主力快速行动。突贯敌防御后,通常乘势将敌分割歼灭。突破口在敌人防御阵地或部署中打开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缺口。其作用是为后续梯队进入战斗、发展进攻创造条件。突破口由上级指定,视情也可由本级指挥员根据上级意图、受领的任务、敌情和战斗编成等情况选定,报上级批准。选择突破口,一是要符合上级意图。尽量选在上级的主要突击方向和突破口上,以便与各兵种密切协同,实施主要突击,确保上级意图的实现。二是要着眼要害,选敌弱点。尽量选在敌人阵地的翼侧、后方、接合部、间隙地,敌兵力、火力、工事和障碍物比较薄弱,便于乘敌之隙的方向和部位。三是要有利于实施各兵种协调一致的突击。要有良好的进攻出发阵地,便于步兵、坦克兵隐蔽接敌、冲击、突破和向纵深发展进攻;便于兵种协同动作,发扬火力和不间断的支援战斗。必要时,也可选在敌防御的强点和复杂地形上。突破口的数量要与突击样式相适应,当集中兵力、火力实施一点突破时,通常只选一个突破口,实施两点突破时,选择两个突破口。当选定两个或多个突破口时,其中一个是主要的。突破口的宽度和深度,主要能保证后续梯队,特别是坦克和机械化部队顺利进入战斗。选定两个或多个突破口时,其中一个是主要的。突破口的宽度和深度,主要能保证后续梯队,特别是坦克和机械化部队顺利进入战斗。巩固突破口在突破口附近以防敌封闭和反击为主的作战行动。目的在于巩固突破成果,为发展进攻创造条件。通常在难以发展进攻的情况下实施。当我突入部队遭敌顽抗,或受敌反冲击威胁较大时,应以部分兵力继续向敌纵深发展或向一翼或两翼扩张,主力占领突破口上的要点和有利地形,坚决粉碎敌人反冲击和封闭突破口的企图。当突破口被封闭,攻击部队前后联系被切断时,突入部队要坚决扼守夺取的阵地,以火力大量杀伤消耗敌人,配合后续梯队内外夹击敌人,重新打开突破口。扩大突破口向突破口两侧和前方迅速发展进攻的作战行动。目的在于扩大突破口的宽度和深度,保障后续梯队进入战斗。通常在发展顺利的情况下实施。是积极发展突破成果的重要手段。早在中国古代攻城时,扩大突破口的行动就已产生,当时仅限于在敌城防部署中打开缺口后,迅速向其两侧和城内发展。随着防御体系的变化和突破方式的出现,扩大突破口的行动逐渐成为进攻战斗的重要行动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兵和航空兵的运用,不仅加快了扩大突破口的行动速度,也使其成为诸兵种的联合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连续突击、两翼卷击、穿插分割等战法的运用,使扩大突破口的战术手段更加多样化。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8师在太原首义门战斗中,打开300米宽的缺口后,迅速沿城墙向两翼卷击,保障后续梯队顺利地进入战斗。现代条件下,将更广泛地运用纵深打击,配合与支援正面部队扩大突破口的行动。扩大突破口时,第一梯队主力在突破敌前沿阵地后应不失时机地乘势向敌纵深迅猛突击,向一翼或两翼卷击,迅速把下级打开的多个缺口连接、扩大成半级的突破口;一部兵力占领要点,肃清残敌,巩固突破口,与反坦克预备队、障碍设置队相配合,击退敌人反冲击或掩护发展进攻;适时机动兵力,不断增强突破口附近的突击力,及时向前转移诸预备队和防空兵,积极为扩大突破口创造条件;使用穿插迂回、机降和袭击分队袭击敌纵深重要目标,夺占敌防御要点,割裂敌战斗部署,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协同主力扩大突破口。要正确处理扩大与巩固突破口的关系,在扩大中求巩固。进入突破口突破敌防御后后续梯队通过突破口的作战行动。通常在第一梯队突破敌防御后实施。进入时,后续梯队指挥员应派人掌握并亲自观察第一梯队的战况,与第一梯队保持密切联系;根据任务和上级指示,给进入突破口的部、分队规定其进入的路线、方法,明确进入的时机以及与第一梯队和担任支援的炮兵、航空兵的协同;组织各种火力压制、摧毁妨碍后续梯队进入突破口的敌有生力量、炮兵,并以防空火器进行掩护,制止敌封闭突破口;使用工兵预备队、运动保障队加宽或开辟通路,保障后续梯队行动。突破前沿战斗突破敌前沿的战斗行动。进攻战斗的重要阶段。目的是为尔后发展进攻创造条件。通常指突破敌防御前沿阵地,歼灭连支撑点地域之敌,由担负第一梯队任务的分队完成。要求充分利用敌兵力、火力、工事和障碍物较薄弱处,集中主要兵力、火力和器材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攻击;周密组织计划火力,突然勇猛发起冲击,密切协同动作,力求一举达成突破。突破后,视情向一翼或两翼卷击或向纵深发展。为尔后发展进攻创造条件。通常指突破敌防御前沿阵地,歼灭连支撑点地域之敌,由担负第一梯队任务的分队完成。要求充分利用敌兵力、火力、工事和障碍物较薄弱处,集中主要兵力、火力和器材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攻击;周密组织计划火力,突然勇猛发起冲击,密切协同动作,力求一举达成突破。突破后,视情向一翼或两翼卷击或向纵深发展。抗击反冲击要积极、迅猛、坚决。及早发现敌反冲击征候,准确判明其兵力、方向、企图和展开冲击的时间,及时定下决心,迅速行动;发现敌预备队集结、开进时,迅速以炮兵、航空兵战役战术导弹火力对其实施突击;迅速抢占、巩固有利地区和要点,向敌反冲击方向机动兵力兵器,以进入敌纵深的分队袭击敌预备队;使用防空火力打击支援反冲击的敌机;障碍设置队在敌必经之路快速设障;用电子干扰破坏敌无线电联络;加强对化学、燃烧武器的防护。当敌反冲击兵力不大时,通常先行猛烈的火力突击,打乱其部署,削弱其力量,再以一部兵力正面抗击,主力向敌翼侧或侧后突击,歼敌于运动之中。未遭敌反冲击的部队,加快进攻速度,迅猛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或前出到反冲击之敌的翼侧或后方,配合抗击反冲击的部队攻歼。敌反冲击兵力较大时,通常大部兵力转入防御,坚决抗击敌人,以一部兵力对敌实施侧击,协助主力将敌击退。敌人多路、多方向反冲击时,可以兵力火力将敌割裂,集中主力先歼灭威胁最大的一路,尔后再及其余。敌机降兵配合反冲击时,通常先以部分兵力制止其扩张,待粉碎地面反冲击之后,再转用兵力进行围歼。如在夜间或地形有利时,也可以伏击战法歼灭反冲击之敌。未来战争中,发现敌反冲击的可能性增大,对远距离目标打击力增强,进攻部队有可能在敌人集结时粉碎其反冲击企图。肃清残敌歼灭和清除散逃躲藏的残余敌人。是进攻战斗基本结束或攻占某一地区后的一项措施。通常先切断残敌的逃路,尔后按规定的任务范围分片包干,严密搜索,防止漏网。对壕内残敌,采取壕内壕外密切协同的方法,逐段歼灭之。对向山洞、坑道溃退的残敌,力争尾随敌人突入,不给敌人组织抵抗的机会,一举将其歼灭,当敌坚守山洞、坑道时,组织火力封锁洞(坑道)口,以火力、爆破、烟熏、喷火、突击相结合的方法歼敌于山洞、坑道中。对隐藏于丛林、草丛地区残敌,以小群多路的战斗队形,沿道路、山脊实施多路向心搜剿,或拉网式搜索。对地形复杂、敌情不明的地区,可采取围困封锁的方法,断敌粮水,将敌困死或待机歼灭,或以昼剿夜伏等方法,肃清残敌。改造工事按作战要求加修和加固原有的工事。包括改造敌人的工事和自己构筑的工事。通常按先改造射击、人员隐蔽工事,后改造其他工事的顺序进行,并不断加以完善。要求充分发扬火力,可靠隐蔽自己,便于实施机动,能减少敌火力的毁伤。巩固阵地控制已攻占的阵地。是进攻作战巩固胜利的行动。通常在攻占某一阵地后难于发展进攻的情况下实施;或根据战斗需要巩固既得阵地。主要措施:清理攻占的阵地,肃清残敌;派出观察、警戒,及时明确任务,调整部署,组织火力,整修工事,严密伪装,利用地形和工事进行防护,防敌火力报复;在敌可能接近的道路上,设置必要的障碍物;补充弹药、油料、食品等,作好粉碎敌反击的准备。如条件允许,可按仓卒防御战斗的方法,不断完善防御体系。调整部署,组织火力,整修工事,严密伪装,利用地形和工事进行防护,防敌火力报复;在敌可能接近的道路上,设置必要的障碍物;补充弹药、油料、食品等,作好粉碎敌反击的准备。如条件允许,可按仓卒防御战斗的方法,不断完善防御体系。前506年,吴楚柏举之战中,吴军在获得初步胜利后,及时投入主力,乘胜扩张战果,大败楚军。19世纪,出现具有一定纵深的防御阵地后,多以后续梯队投入战斗,发展第一梯队的突破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开突破口后,即以快速集群实施高速度的连续突击扩张战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多采取连续作战,乘胜攻击,先歼一部,再歼其余。扩张战果通常在突破敌人防御阵地、打乱敌人防御配系、或在攻歼预定目标后,出现有利于歼敌另一部的态势时实施。扩张战果需不断了解情况,判明敌人可能的企图和行动,适时定下新的决心,调整部署,机动兵力、火力,乘敌混乱、动摇之机,大胆向敌防御纵深实施连续攻击,或向两翼扩张。作战过程中,适时投入预备力量,不断进行火力压制,始终保持强大的突击能力;不为敌人迟滞,不怕孤立突出,不停顿地向敌纵深突进;采取包围迂回,穿插分割、断敌退路,各个歼灭;夺占敌指挥所,打击敌预备队,粉碎敌反冲击,迅速追歼逃敌。纵深战斗在对方纵深内进行的战斗。是进攻战斗的主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彻底歼灭敌人,完成受领的任务。通常指攻占敌预备队阵地,并歼灭该地域之敌,由担负第二梯队任务的分队完成。主要包括向敌纵深突进,分割包围敌人;后续梯队进入战斗,粉碎敌人反冲击;歼灭被围之敌等行动。纵深战斗,敌我双方犬牙交错,情况复杂多变,战斗发展不平衡,抗争异常紧张激烈,其得失直接影响战斗成败。要求随时掌握战场情况变化,善于捕捉战机,机断行事,随机应变;适时调整部署,灵活地使用兵力火力,扩大和巩固战果;不间断地组织各分队的协同,保持通信联络;周密组织各项保障,夺取战斗最后胜利。火力点复活亦称发射点复活。被破坏的敌火力点重新恢复射击。战斗中应注意观察,一经发现,立即卧倒隐蔽,以火力、手榴弹将其消灭,或组织炮兵火力将其摧毁。残存火力点亦称残存发射点。火力突击后敌阵地上继续射击的零星火力点。战斗中,要加强观察,注意搜索,一经发现,组织就近火力坚决摧毁之。遇敌残存火力点射击时,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迅速卧倒隐蔽,尔后迅速逼近,以火力、手榴弹、小包炸药将其消灭。追击战斗追歼退却或逃跑之敌的战斗。是进攻战斗样式之一。目的在于抓住战机,彻底歼灭敌人。追击作战在古代就已出现。春秋时期,多乘敌溃退,立即以战车实施深远追击。战国以后,追击常由骑兵单独实施,有时也采取骑兵、步兵联合追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机械化部队进行追击的较多,战斗中注重兵力与火力结合,有时还以空降兵断敌退路,追击的速度和距离也明显增大。追击战斗具有敌情变化急剧,战斗触发时间、地点不固定,指挥、协同和保障困难等特点,遂行任务须积极、主动、迅速、勇猛、坚决。基本要求是:预先组织计划,提前给部队规定追击方向、路线和协同事项,及早作好追击战斗的准备;加强战场侦察,严密监视敌人动向,及时发现和判明敌退却的征候、开始退却的时间、方向及路线;力求兵力追击与火力追击结合,平行追击与跟踪追击相结合,地面追击与空中追击相结合,灵活机智地处置各种情况,不断协调追击部队间的战斗行动;战斗行动勇猛,不畏孤立突出,不怕艰苦疲劳,穷追敌人主力不舍,坚决歼敌于败退之中;加强追击战斗保障,防敌空中与地面的反击、伏击,及时抢修道路、桥梁和排除追击道路上的障碍。追击战斗开始时,航空兵、炮兵火力对敌主力突击,破坏敌后桥梁、渡口,打乱敌退却部署,封锁敌退却道路。先遣支队取捷径,迅速超越敌人,抢占要点,实施阻击。机降分队迅速机降,夺取重要目标,阻敌退却与增援,协同地面部队歼敌。主力部队进行快速平行追击,在退却之敌翼侧或前方拦击与截击,尽快割裂敌战斗队形,在跟踪追击部队的配合下,分割、包围和各个歼灭退却之敌。工程兵和直升机分队快速设障,迟滞敌人的退却行动。敌后武装进行袭击和破坏,协助主力部队追歼逃敌。当追击部队遭敌炮火拦阻时,跟随主力前进的炮兵,应对敌炮兵进行压制。发现敌核、化学袭击征候时,追击部队迅速靠近敌人,使敌难以突击。敌人使用直升机退却或增援时,航空兵和防空兵立即进行空中封锁,切断敌人的空中通道,达成有利围歼态势。未来战争中,追击战斗的空中机动将更加频繁,空降兵在战斗中将发挥更大作用。是:预先组织计划,提前给部队规定追击方向、路线和协同事项,及早作好追击战斗的准备;加强战场侦察,严密监视敌人动向,及时发现和判明敌退却的征候、开始退却的时间、方向及路线;力求兵力追击与火力追击结合,平行追击与跟踪追击相结合,地面追击与空中追击相结合,灵活机智地处置各种情况,不断协调追击部队间的战斗行动;战斗行动勇猛,不畏孤立突出,不怕艰苦疲劳,穷追敌人主力不舍,坚决歼敌于败退之中;加强追击战斗保障,防敌空中与地面的反击、伏击,及时抢修道路、桥梁和排除追击道路上的障碍。追击战斗开始时,航空兵、炮兵火力对敌主力突击,破坏敌后桥梁、渡口,打乱敌退却部署,封锁敌退却道路。先遣支队取捷径,迅速超越敌人,抢占要点,实施阻击。机降分队迅速机降,夺取重要目标,阻敌退却与增援,协同地面部队歼敌。主力部队进行快速平行追击,在退却之敌翼侧或前方拦击与截击,尽快割裂敌战斗队形,在跟踪追击部队的配合下,分割、包围和各个歼灭退却之敌。工程兵和直升机分队快速设障,迟滞敌人的退却行动。敌后武装进行袭击和破坏,协助主力部队追歼逃敌。当追击部队遭敌炮火拦阻时,跟随主力前进的炮兵,应对敌炮兵进行压制。发现敌核、化学袭击征候时,追击部队迅速靠近敌人,使敌难以突击。敌人使用直升机退却或增援时,航空兵和防空兵立即进行空中封锁,切断敌人的空中通道,达成有利围歼态势。未来战争中,追击战斗的空中机动将更加频繁,空降兵在战斗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年4月渡江战役中的一次战斗。104团在师的编成内和友邻的配合下,对由徽州东逃之敌实施平行追击,经两昼夜行军作战,截歼逃敌3200余人,对扩大渡江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国民党全线溃退。第35师104团在由贵池向徽州方向追击敌军的过程中,奉命经桂林镇向徽州到杭州公路上的呈村降迂回,切断敌人退路。28日10时,团沿师指定的路线前进,对向徽州东逃之敌,形成了平行追击。12时,2营进至桂林镇大桥,发现敌人约一个团的兵力正沿芜湖至徽州公路向西南开来,队形混乱,两侧又无警戒,2营当即以重机枪火力拦头,60炮火力截尾,向敌突然射击,敌顿时混乱,4、5连立即发起攻击,歼敌一个连,其余敌人在政治攻势下,全部投降。此时,1、3营也迅速赶到,团按6连、1营、3营序列猛插呈村降。2营(除6连)歼灭牌头之敌后再跟进。16时,6连接近呈村降时,发现敌正沿公路东逃,当即将敌截住,确定以3营及6连歼灭该敌,1营继续向东追击逃敌。7连、6连迅速控制公路两侧要点,先以火力袭击,再以小分队出击,插入敌群,俘敌300余人。29日拂晓,3营从南、2营从北对敌实施合围攻击,歼敌两个连,其余敌人于12时投降。向东追击的1营,到天黑有两个排先追到北岸镇东南的定潭村,歼敌845团团长以下600余人。此次战斗主要说明:(1)勇猛追击,抓住敌人。104团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冒着大雨急行军两大,行程200余里。追击中,敌人走公路,他们走小路;敌人休息吃饭,他们越岭翻山。不怕道路泥泞、饥饿、疲劳等困难,勇猛追击,终于抓住了敌人。(2)实行平行追击。追击战斗,不能只在敌人后尾追,根据敌情、地形情况,也可在敌人侧面实行平行追击,迅速迂回到敌人前面截击和堵击敌人,才能把敌人抓住和歼灭。(3)实行灵活指挥。这个团在追击战斗中,团指挥员随前卫营行进,营指挥员随尖兵连前进,连、排干部通常都在本分队先头,发现敌情况能及时处置。如在桂林镇发现逃敌,部队又处在与敌交叉行进不易绕过的情况下,团即决定以一部兵力歼灭该敌,主力继续追击。既歼灭了当面之敌,又保障了主要任务的完成。排干部通常都在本分队先头,发现敌情况能及时处置。如在桂林镇发现逃敌,部队又处在与敌交叉行进不易绕过的情况下,团即决定以一部兵力歼灭该敌,主力继续追击。既歼灭了当面之敌,又保障了主要任务的完成。跟踪追击亦称正面追击。紧随在退却之敌后面进行的追击。是进攻的继续。目的是不给敌任何喘息机会,彻底歼灭退却之敌。跟踪追击一般采取临战队形或战斗队形,并在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支援下,迅速粉碎或绕过敌人的掩护分队,抓住敌人主力,使敌无法逃脱或在新的地区组织防御,配合平行追击部队,歼灭敌人。为了打破敌人的拦阻,要迅速指挥支援航空兵和战役战术导弹突击敌战术火箭和纵深内向前开进的预备队,封锁敌退却道路上的桥梁、渡口、隘路、交叉路口和直升机起降场,支援先遣支队、机降分队战斗;组织炮兵跟随主力前进,突击退却的敌主要集团,打乱其部署,支援追击;加强观察、侦察,及早发现敌核、化学武器袭击的征候,及时报知部队组织防护;派出运动保障队及时排除运动道路上的障碍物和抢修桥梁、道路;组织精干的后勤、技术保障机构,携带弹药、油料、器材、给养,紧随追击部队前进。平行追击亦称超越追击。沿与退却之敌平行的方向进行的追击。实施平行追击有利于实现追击的高速度,超越敌军迅速前出到退却之敌的侧翼和前方,堵截包围,达成全歼。现代追击战斗,以主要兵力实施平行追击,沿退却之敌一翼或两翼多条平行道路快速突进,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克服兵力、火力和障碍的拦阻,取捷径以最快速度插到退却之敌的翼侧或前方,在跟踪追击部队、机降部队和先遣支队的配合下,以分割包围手段全歼退却之敌。追击中,各级指挥员要积极主动,机断行事,不间断地组织侦察,及时查明情况,并以无线电和快速运动通信工具,保持部队顺畅的通信联络,指挥和协调各部队行动,为适应情况的变化,必要时,可采取越级指挥和分散指挥。空中追击以空中机动方式实施的追击。通常用于抢占要点,控制有利地区,断敌退路,配合地面主力包围歼灭退却之敌。有时也可用于追击从空中退却的敌人。目的在于提高追击速度和歼击效果。可由航空兵以火力或搭载机降分队单独实施,也可与地面追击协同实施。要求发挥快速、灵活的优势,密切与地面追击部队、分队,防空兵的协同,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坚决制止敌退却。火力追击以火力追歼退却之敌的作战行动。通常以航空兵、炮兵火力与兵力追击相结合实施。先以航空兵的火力封锁隘路、要道、桥梁、渡口或退却之敌必经之地,压制敌人掩护退却的战术火箭和炮兵,突击敌主力纵队。以炮兵火力压制敌炮兵,拦击退却之敌,打乱其部署,迟滞其行动,协同兵力追击,全歼逃敌。登陆战斗对据守海岸或岛屿之敌的渡海进攻战斗。是特种战斗类型的样式之一,通常由陆海空三军协同进行。包括集结上船、海上航渡、突击上陆和扩大巩固登陆场四个阶段。目的是突破敌海岸防御,夺占登陆场,保障主力上陆和发展进攻。样式之一,通常由陆海空三军协同进行。包括集结上船、海上航渡、突击上陆和扩大巩固登陆场四个阶段。目的是突破敌海岸防御,夺占登陆场,保障主力上陆和发展进攻。前2~3小时最为有利。(4)发扬勇敢顽强和独立战斗的作风。既要主动协同,又要独立战斗,船自为战,勇猛突击。发扬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光荣传统,夺取战斗的胜利。组织实施时,要隐蔽、疏散、快速集结上船;选择有利的航线,利用夜暗或不良天候,在海、空军掩护下航渡;在敌岸防火力射程之外换乘,统一实施火力准备,展开成战斗队形,密切与海空军协同,迅速驶向敌岸,克服水际和滩头障碍,在火力和烟幕掩护下,分波次抢滩上陆;上陆后,迅速夺占滩头要点,巩固滩头阵地,后续梯队不失时机地登陆投入战斗,连接、巩固和扩大登陆场,及时组织运送物资和器材。随着气垫船、大型两栖舰和直升机的发展,未来的登陆战斗,由岸到岸的登陆方式和垂直登陆的方式将增多。陆军.. 20军.. 60师一江山岛登陆战斗建国后的登陆战斗战例。是1955年1月在海空军协同下的一次联合登陆战斗。60师经过充分准备,在参战军兵种协同下,勇敢战斗,全歼一江山岛守敌,迫使该岛附近各岛屿之敌逃往台湾。一江山岛位于浙江台州湾椒江口海面,距大陆30余公里,分为北江、南江两岛,总面积1.3平方公里。岛上203、190、160、180高地为制高点,可控制全岛。是国民党军大陈岛外围的据点,由刘廉率突击第4大队、第2大队第4中队及炮兵第1中队防守,并在该岛构成了以永备型、半永备型工事为骨干的较完整的防御体系。为了推动海防对敌斗争,保卫社会主义建设,60师奉命在浙东前线联合指挥部领导下,与海空军协同攻占一江山岛。第一梯队由178团第1营、2营及180团第2营组成,同时进攻北江和南江之敌;第二梯队为178团3营,随第1营之后在北江登陆,视情况加入战斗。以炮兵部队组成随伴炮兵群、岸上支援炮兵群、高射炮群和火箭炮群,掩护和支援登陆部队战斗。海军组成5个登陆输送队,输送和支援登陆部队登陆和冲击。空军的歼击、轰炸和强击航空兵,支援和掩护登陆部队实施战斗。经过几个月充分准备,1月17日拂晓,登陆部队进入石浦港待机地域,当日黄昏,在海空军掩护下,向头门山进攻出发阵地开进,18日拂晓到达。18日8时,航空兵开始火力准备;12时20分,支援炮兵开始炮火准备;12时15分,登陆部队以双纵队队形向一江山岛前进。14时10分,航空兵、炮兵按计划开始逐次转移,登陆部队第一梯队先后完成战斗展开,并全速向登陆地段冲击。14时29分,178团2营第一波首先在乐清礁、北山湾登岛,接着178团1营在黄岩礁、山嘴村登陆,180团2营在胜利西村登陆,各部队迅速克服和通过障碍,在航空兵、炮兵火力支援下,15时许,按预定计划夺占了敌滩头阵地。各部队乘敌慌乱之际,分路向纵深发展。此时,敌凭借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负隅抵抗,登陆部队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作风,两个多小时夺取了敌核心阵地,至19日2时,全部肃清残敌,解放一江山岛。这次战斗主要说明:(1)充分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战前,各部队针对渡海登陆作战的特点,进行了比较长期、周密、细致的准备。选择与一江山岛类似的地形,针对敌人防御特点,组织实施了临战训练;严密组织了侦察、警戒、通信、水文、气象、潮汐和航道测量等各项保障,拟制了海上、陆上救护计划和战斗保障方案;大量筹集了登陆器材,并进行了抢修、改装和编组,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战斗的胜利。(2)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指挥机构。明确规定了陆、海军指挥员在上船、航渡、登陆过程中的指挥关系,较好地把参战的诸军、兵种部队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3)严密组织诸军兵种的协同动作。首先树立了“以步兵为主,积极歼敌”的作战指导思想,明确了以登陆突破阶段步兵为主的各军、兵种之间协同动作为重点,严密细致地组织了登陆部队与航空兵、与海军、与支援炮兵的协同,在周密调查、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可行的协同计划,保证了登陆部队顺利登陆和歼灭敌人。(4)创造一切条件,力求一次登陆成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正确选定登陆地段,便于舰艇靠岸和登陆;二是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主要登陆地段,力求一举摧毁这一地段的防御;三是正确选定登陆时机,以便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获得制空权和制海权;四是登陆突破要不失时机地集中大量海、空、炮兵火力,对敌实施猛烈火力急袭,迅速占领、扩大登陆场,保障后续梯队上陆。两栖进攻从水上向敌实施的进攻作战。包括渡江河进攻战斗和登陆进攻战斗。主要任务是,突破敌河岸、海岸或岛屿防御,夺占岸滩重要地区,或对敌岛屿重要目标实施攻击。实施两栖进攻,要实施集中统一的指挥,明确各时节的指挥关系;周密组织各军兵种的协同动作;进行充分的准备,采取多种手段查明敌人防御性质、敌岸地形及海区的各种情况,集中足够的舰船和登陆工具;正确选择登陆地段和登陆时机;发扬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并尽量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隐蔽突然发起。越岛进攻越过当面敌占岛屿攻击其后岛屿的作战行动。目的是孤立当面岛屿防守之敌,加快进攻速度,全歼守敌。通常在当面敌占岛屿不易夺取或对我发展进攻威胁不大时实施。要正确地选择绕过当面敌占岛屿的航线,实施可靠的海空掩护,进行可靠的封锁和压制,保障进攻军队的安全。采取各种欺骗措施,隐蔽作战企图。必要时,可对当面敌占岛屿实施佯攻。水上巡逻在江河湖海进行巡逻的统称。是警戒的一种方式。主要由海军兵力担任,有时在河上也可由陆军和民兵担任。目的是保障己方水上和陆岸部队行动安全。通常在指定的范围按规定的路线定时实施,有时为执行某一特定任务,也可临时指派。基本任务是:监视敌人,防敌偷渡、袭击或破坏;阻止或迟滞其行动,为己方部队歼敌创造条件。水上巡逻,通常根据当面敌情、任务、确定巡逻区的范围,规定巡逻时间、方式和方法,制定处理各种情况的方案,确定强有力的支援兵力,组织好相互间的协同。执行巡逻任务,要保持高度警惕,使用各种观察器材进行不间断的观察,发现情况后,立即报告,并以积极的战斗行动阻滞或消灭敌人。军兵力担任,有时在河上也可由陆军和民兵担任。目的是保障己方水上和陆岸部队行动安全。通常在指定的范围按规定的路线定时实施,有时为执行某一特定任务,也可临时指派。基本任务是:监视敌人,防敌偷渡、袭击或破坏;阻止或迟滞其行动,为己方部队歼敌创造条件。水上巡逻,通常根据当面敌情、任务、确定巡逻区的范围,规定巡逻时间、方式和方法,制定处理各种情况的方案,确定强有力的支援兵力,组织好相互间的协同。执行巡逻任务,要保持高度警惕,使用各种观察器材进行不间断的观察,发现情况后,立即报告,并以积极的战斗行动阻滞或消灭敌人。登陆兵遂行登陆作战任务的陆军部队和海军陆战队的统称。古代的登陆作战由舟师或水兵实施,17世纪有了专门从事登陆战斗的海军陆战队后,登陆作战任务由海军陆战队担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登陆作战发展为陆海空军联合组织实施。海空军主要任务是夺取制海、制空权,掩护并输送登陆兵上陆和陆上战斗,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主要是担负登陆、突破敌海岸防御和夺取巩固登陆场的任务,故称登陆兵。通常陆军部队遂行登陆作战任务前,要进行专门的训练,以适应登陆作战的需要。有的国家还专门制定了登陆兵训练大纲,达不到训练大纲的要求,不得担任登陆作战任务。联合登陆兵团陆海空军部队组成的遂行登陆作战任务的集团。包括战役登陆兵团和战术登陆兵团。通常由参战的陆海空军部队组成,并组成联合指挥部,由陆军首长任指挥员,海、空军首长任副指挥员,对整个登陆兵团实行统一集中指挥。遂行登陆战斗组成的战术登陆兵团,通常由登陆兵、登陆编队、支援航空兵和空降兵编成。登陆兵,由参战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师或团组成,编成一个或数个梯队。登陆编队,由登陆输送队、舰艇火力支援队、扫雷舰艇队和海上保障队组成,登陆输送队编成一个或数个输送队,负责输送登陆兵。支援航空兵和空降兵,分别由参战的该军种部队组成。战术登陆兵团,可单独遂行登陆战斗任务。登陆先遣支队登陆部队主力行动前执行夺取登陆点任务或其他特定任务的部队。任务是保障主力顺利登陆和实施陆上作战。通常由海军陆战队营或团、经过登陆战斗训练的步兵营或团,加强必要的兵种分队,与相应的登陆输送队或直升机部队组成。一般由第二梯队或预备队中选派,直接由联合指挥部指挥,在航空兵或炮兵火力支援下,根据敌情、地形和任务,先于第一梯队数小时或数日行动。登陆地域内如有民兵或地方武装活动,要注意与其配合。完成预定任务后,根据联合指挥部的指示归建,或执行新的任务。由岸到岸登陆兵由己岸搭乘登陆工具不换乘在彼岸直接登陆的行动。是登陆的一种方式。通常登陆兵在上船点搭乘能直接上陆的登陆工具,进行航渡,到展开区后逐次展开,突击上陆。适用于运输舰不足,或组织实施小规模、近距离的登陆战斗。因登陆前不换乘,减少了组织换乘和在敌前暴露的时间,能增大登陆的突然性,要迅速隐蔽地组织实施。登陆兵后续梯队搭乘运输舰船直接抵岸登陆、或搭乘运输机直接上陆,也称由岸到岸。由舰到岸登陆兵由己岸搭乘运输舰船换乘后在彼岸登陆的行动。是登陆的一种方式。通常登陆兵由运输舰船输送至换乘海区,换乘登陆艇、两栖车辆或气垫船登陆。适用于登陆工具不足,或组织实施大规模、远距离的登陆作战。组织实施换乘,易暴露登陆企图和遭敌火力袭击,要周密计划,快速实施。登陆兵第一梯队从航空母舰上搭乘直升机直接登陆,也称由舰到岸。车辆或气垫船登陆。适用于登陆工具不足,或组织实施大规模、远距离的登陆作战。组织实施换乘,易暴露登陆企图和遭敌火力袭击,要周密计划,快速实施。登陆兵第一梯队从航空母舰上搭乘直升机直接登陆,也称由舰到岸。上船顺序登陆兵上船和装载装备、物资的次序。按顺序上船,是上船装载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指挥员要亲自组织实施。通常按分配的舰船,在登陆输送队协助下,严格按战斗编组的序列和下船相反顺序上船。先下船的后上船,后下船的先上船;先物资和重装备,后人员和轻装备;先保障人员,后战斗人员。集结上船登陆部队、登陆输送队集结待机和上船装载的行动。是登陆作战的开始阶段。通常从登陆部队、登陆输送队进入上船地域起,到上船装载完毕、舰船离开上船地域止。登陆兵要利用夜暗或有利条件隐蔽进入上船地域,在规定地域疏散、隐蔽地待机,及时派出地面警戒和对空警戒,构筑工事,严密伪装,实行无线电静默,并进一步完成各项战斗准备。与登陆输送队协同,利用能见度不良或有利条件,在充分作好对空、对海防御的情况下,按规定时间和顺序,秘密、隐蔽地上船和装载物资。严格按战斗部署顺序上船,先下者后上,保持战斗建制。通常人员以起航前半小时上船完毕为宜。航渡舰艇从某一点到预定点的航行过程。是登陆作战的一个阶段。组织实施航渡,要根据任务、敌情和海区情况,拟制航渡计划,确定兵力编成,明确出航时间、顺序、队形、航线和航速,严密组织协同,组织防空、防潜和防水面舰艇袭击等战斗保障,采取伪装、无线电静默和灯火管制措施。保障准时、隐蔽、安全地航行。登陆作战中的航渡,是从海上会合区至展开区或换乘区的航行过程,由登陆输送队指挥员为主组织实施,登陆兵指挥员要严格管理部队,作好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航渡中要特别注意组织好对空、对海防御,采取无线电对抗和其他措施,防敌突然袭击。换乘战斗人员及其武器装备转换输送工具的行动。多指登陆兵由运输舰船转换到登陆工具的行动。登陆作战时,运输舰船到达换乘海域后,按原定计划或合成军队指挥员的命令实施换乘。在组织好对空、对海防御的情况下,运输舰船先停泊在指定海域,放下登陆工具,尔后人员、武器、装备和物资,逐步由运输舰船转换到登陆工具上。要求周密细致地计划和组织,做到有条不紊,安全迅速。部队由汽车运送转换为铁路、水路或空中输送,也属换乘范畴。换乘海域亦称换乘区。登陆兵实施换乘的海区。通常位于与登陆地段正面相对应的海面,在敌岸防火力有效射程外;海流较小,海面开阔,便于舰船停泊;无水下障碍物,便于登陆工具展开,便于上陆。到达换乘海域后,以输送舰艇指挥员为主,登陆兵指挥员协助,按换乘程序组织实施换乘。换乘程序登陆兵换乘的先后次序。是由舰到岸登陆方式的一个过程。根据登陆工具性能及战斗部署,以突击上陆战斗编组的序列为序,通常先上陆的先换乘,先第一梯队后预备队,先战斗人员后保障人员。停泊换乘时,运输舰船到指定的海域停泊,先放下登陆工具,然后吊放人员和装备,按突击上陆编波顺序逐次换乘。不停泊换乘时,通常在直升机母舰或船坞登陆舰上实施。人员先登上登陆工具,再放下(入水)登陆工具,在行进间逐次编波;或先放下登陆工具,驶向各自的运输舰船,尔后登陆兵逐步由运输舰船转换到登陆工具上。运输舰船到指定的海域停泊,先放下登陆工具,然后吊放人员和装备,按突击上陆编波顺序逐次换乘。不停泊换乘时,通常在直升机母舰或船坞登陆舰上实施。人员先登上登陆工具,再放下(入水)登陆工具,在行进间逐次编波;或先放下登陆工具,驶向各自的运输舰船,尔后登陆兵逐步由运输舰船转换到登陆工具上。垂直登陆以空降方式实施登陆的战斗行动。通常以机降方式在登陆战斗中组织实施。由空降兵或经过空降训练的登陆兵担任。其主要任务是夺取并扼守敌岸滩要点,浅近纵深的重要目标,阻止敌战术预备队机动,割裂敌人战斗部署,配合登陆部队攻占登陆点,建立或巩固登陆场。实施垂直登陆前,由联合登陆兵团指挥员根据上级意图确定空降的时机、地点和夺占的目标,组织好与登陆兵第一梯队、舰艇火力支援队、支援航空兵的协同动作。有时空降兵指挥员,还要参加联合登陆兵团指挥员组织战斗。联合登陆陆海空军协同实施的登陆作战。是登陆作战主要的和常用的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参战的军兵种多,指挥关系要不断转换,指挥和协同复杂;专业技术兵种装备繁杂,给联合作战增加了难度;作战在海上、空中、地面交错进行,情况多变,斗争激烈。通常要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机构,树立统一的作战思想,严密组织,密切协同,充分发挥合同作战的整体威力,保障登陆作战顺利实施。登陆队形登陆兵搭乘登陆工具展开后向敌岸前进和抢滩上陆的队形。是登陆作战指挥员的决心内容之一。根据敌情、任务、海区情况和登陆工具状况确定。通常师或团的登陆队形由各梯队、炮兵群、诸预备队组成。视任务纵深大小和登陆工具多少,可编成1~3个梯队;编成一个梯队时,须建立强有力的预备队。营的登陆队形由4~7个波次组成。每个波次由几艘至十余艘登陆艇(或两栖车辆)组成横队或人字队形。波与波、艇与艇之间要保持适当的间隔距离,既能保障登陆兵尽快上陆,又要能保持登陆兵连续不断的突击能力。登陆波次亦称登陆艇波。登陆兵搭乘登陆工具抢滩冲击的战斗编组。是登陆兵指挥员的决心内容之一。通常在组织登陆战斗时,根据上级意图、敌情、海区情况,登陆工具数量和质量,登陆兵战斗能力等条件编成。基本要求是:(1)在主要方向上行动的艇波,要集中兵力和器材,使其具有强大的突击力量。(2)各方向行动的各艇波,要具有独立作战的能力,并保持持续的攻击力量。(3)艇与艇、波与波之间,要主动配合,密切协同。以营为单位编波时,通常按障碍排除队、水陆坦克及直瞄火炮、第一梯队连、营指挥所和炮兵、第二梯队连以及后方梯队的顺序,可编4~7个艇波。每波由几艘至十余艘登陆艇或两栖车辆组成,成横队或人字队形。登陆工具登陆用的各种舰艇、舟船、两栖车辆的统称。能运送登陆兵直接抵滩上陆,有的登陆工具还能支援陆上战斗。常用的和编制的登陆工具,都装备有武器。登陆舰艇、水陆坦克和两栖车辆等。未装备武器的登陆工具有气垫船、平底舟船和排水式驳船等。垂直登陆使用的直升机、滑翔机和空飘气球也属登陆工具。飘气球也属登陆工具。前2~3小时。特殊情况下,或有可靠的保障条件时,也可选在平潮或低潮时。登陆顺序登陆兵上陆的先后次序。是登陆兵指挥员战斗部署的内容之一。根据战斗意图、敌情、登陆地域内水际和岸滩地形情况、登陆兵的战斗力等条件确定。通常与展开或换乘后进入战斗的顺序相同,即按投入战斗的先后次序成战斗队形分波上陆。先破障和侦察兵力,后突击和掩护兵力;先战斗人员,后保障人员。第一梯队步兵营通常按编波次序登陆,其顺序是:船载直瞄火炮,障碍排除队,水陆坦克或两栖车辆,第一梯队连,营指挥所和迫击炮,第二梯队连,后方保障队。各波次都要按照预定计划,严格遵守上陆时间,保持规定的距离,有条不紊地陆续登陆。登陆点登陆兵分队突击上陆的地点。通常一个营只有一个登陆点,数个登陆点构成登陆地段。选择并确定登陆点,是分队指挥员组织准备登陆战斗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上级意图、敌人防御情况、岸滩地形和分队战斗能力而定,一般选在敌人防御薄弱部位,便于在岸上展开兵力,便于舰艇展开和抵滩,便于登陆和扩大巩固登陆场的地方。其宽度和深度以不大于敌人第一线连防御的地域为宜。有时也可将登陆点选在岸滩突出部,或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以收奇袭之效。登陆场登陆兵在敌岸攻占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地域及其毗邻的水域。通常由师或团连接各营攻占的登陆点形成,主要用以保障后续梯队上陆发展进攻。登陆场要具有一定面积,无妨碍行动的障碍,陆上道路通畅,水上能建立简易码头。建立登陆场时,要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配备一定的兵力,派出警戒,组织对空对海防御,组织和实施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登陆地段登陆兵部队突击上陆的地段。是登陆战斗突破敌人海岸防御的地点。正确选择和确定登陆地段对于登陆战斗的胜利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团有一个登陆地段,由数个登陆点和预备登陆点组成。一般由上级指定,也可根据上级意图、敌人防御性质、海区水文、气象和岸滩地形情况、登陆兵战斗能力等条件,在登陆地域内选定。通常选在敌人防御薄弱部位,便于登陆工具抵滩靠岸,便于登陆和发展陆上进攻的地点。其宽度、深度要能保障后续梯队上陆和建立登陆场。有时可将登陆地段选择在岸滩突出部,或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登陆地域登陆兵展开突击上陆的地域及临近水域。是突击上陆阶段登陆兵活动的范围。包括换乘或展开区、舰艇会合编波区、冲击出发区、建立登陆场的地区和陆上攻占的地区。其水域部分要求海流小,海面开阔,水下无障碍,便于舰艇迅速展开、全速航行和抵岸登陆。陆上部分要便于登陆突击和发展进攻,便于建立和巩固扩大登陆场,便于完成全纵深的任务。登陆基地保障大批后续部队登陆和物资器材供应建立的临时基地。通常在师以上单位执行较长时间的登陆作战任务,或师独立执行登陆作战任务时,在主要方向上建立。由登陆兵派出一定兵力和后勤勤务分队,海军工程和航海保障有关部队及机关组成,并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机构。任务是设置出航标志,建立码头,开设仓库和医疗机构,修筑道路,铺设输油管线及简易起降场,组织调整勤务和对空对海防御。时,在主要方向上建立。由登陆兵派出一定兵力和后勤勤务分队,海军工程和航海保障有关部队及机关组成,并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机构。任务是设置出航标志,建立码头,开设仓库和医疗机构,修筑道路,铺设输油管线及简易起降场,组织调整勤务和对空对海防御。登陆冲击登陆兵搭乘登陆工具迅猛抢滩以火力、格斗和冲撞向岸滩目标突击的战斗行动。是登陆工具迅猛抢滩与登陆兵勇猛突击相结合的行动。是夺占滩头要点歼灭敌人的决定性手段。通常从各艇波通过冲击出发线起,到登陆兵离艇着陆攻占敌人海岸防御前沿堑壕止。要求坚决、突然、迅速、协调。登陆各波次通过出发线后,充分利用航空兵、炮兵火力准备效果,登陆工具迅速通过水际通路,迅猛抢滩,抵岸后以火力掩护登陆兵着陆。登陆兵着陆后迅速展开成战斗队形,在水陆坦克、两栖战车掩护或引导下,突然勇猛冲击,快速通过岸滩通路,以火力消灭敌有生力量,以冲撞和格斗坚决突入敌滩头阵地,夺占滩头要点,迅速向两翼扩展。登陆兵如未能在预定地点抵滩靠岸,在哪里靠岸着陆就在哪里发起冲击。无论遇到任何情况,决不可在敌岸水际滩头犹豫停顿。登陆冲击出发线标示登陆艇波抢滩冲击开始的控制线。通常与登陆地段相对应,与该地段的海岸线平行。在敌岸直接瞄准火炮有效射程之外,距海岸线1~2海里。一般由海军登陆编队派出和指挥,用锚泊在两端的控制艇标示。登陆部队换乘或展开后,经过在会合区编波形成艇波战斗队形,分波向出发线驶进。某一艇波通过出发线的时间,即该艇波抢滩冲击开始时间。设置冲击出发线,便于登陆编队指挥员与登陆兵指挥员及时计算各艇波距出发线的距离和时间,共同掌握其准时通过出发线,或调整抢滩冲击的方向、速度和队形。抢滩抢占敌岸滩有利地形或重要地点的行动。通常指在敌岸滩和临近水域短距离内的行动,登陆艇波通过出发线后,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掩护下,通过敌水际障碍,全速向岸滩冲击,抵滩后掩护登陆兵着陆,通过或排除岸滩障碍,勇猛冲击,迅速抢占敌岸滩阵地或预定地点。抢滩时以登陆兵指挥员为主,登陆输送队指挥员协助,要求坚决勇猛,在哪里抵滩就在哪里登陆,决不犹豫徘徊。舰炮火力支援舰艇火力支援队以火力支援登陆作战的行动。由组成火力支援队的驱逐、护卫、猎潜等舰艇装备的火炮担任。其主要任务是:(1)航渡时担任登陆输送队翼侧的掩护;(2)参加直接火力准备,压制或摧毁敌岸滩发射点,浅近纵深的敌炮兵阵地,杀伤敌有生力量;(3)掩护破障队破障,登陆工具抢滩和登陆兵冲击;(4)参加火力支援,压制敌纵深目标。通常登陆编队指挥员根据登陆兵指挥员意图,火力支援队担负的任务和舰艇装备火炮的性能组织实施。小口径火炮担任压制岸滩目标的任务,中口径火炮担任压制浅近纵深目标的任务。有时还可向登陆第一梯队营派出舰炮火力观察组,随先头连行动,负责观察和指示目标。备火炮的性能组织实施。小口径火炮担任压制岸滩目标的任务,中口径火炮担任压制浅近纵深目标的任务。有时还可向登陆第一梯队营派出舰炮火力观察组,随先头连行动,负责观察和指示目标。连接登陆点登陆兵夺占登陆点时相互连接成登陆场的战斗行动。是突击上陆阶段的重要步骤。目的是建立登陆场,完成登陆作战的第一步任务。通常在组织登陆作战时预先制定计划,登陆时按实际情况实施。登陆兵上陆后,边打边查明情况,边打边组织,及时调整兵力,实施连续突击;主动向友邻靠拢,坚决夺占、阻止友邻行动的敌要点,并歼灭该地域之敌;及时组织后续梯队向发展顺利的方向攻击,充分利用航空兵与舰炮火力突击效果,打通与友邻的关系,力求与友邻会合,迅速将登陆点连接成登陆场。扩大巩固登陆场亦称巩固扩大登陆场。登陆兵建立登陆场及发展登陆胜利的作战行动。是登陆作战的一个阶段。包括夺占并连接敌前沿支撑点或预定的登陆点,前出到敌纵深梯队之前建立登陆场的全部作战行动。登陆兵在夺占并连接登陆点后,在登陆输送队指挥员协同下,迅速建立登陆场,统一指挥,及时组织各项保障勤务。与此同时,使用第二梯队进入战斗,增强突击力量,乘胜扩大战果。在航空兵和上级炮兵火力支援下,抗击或粉碎敌预备队的反冲击,巩固既得地区,不断巩固登陆场,保证后续梯队陆续上陆。陆上发展进攻登陆兵上陆后继续向敌纵深进攻的行动。泛指从登陆突破起不断进攻,直至完成全部登陆作战任务。登陆兵上陆后,迅速抢占预定的登陆点或敌滩头要点,夺占并建立登陆场;使用后续梯队进入战斗,连续不断向敌纵深进攻,直到完成全部登陆作战任务。在陆上发展进攻中,要及时查明敌情、地形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部署,组织协调,在航空兵和上级炮兵支援下,抗击敌预备队反冲击,保障后续梯队夺取港口、码头、机场、扩大战果,发展进攻。四、防御四、防御防御战斗抗击敌人进攻的战斗。是战斗的基本类型之一。通常由战术兵团、部队和分队在保卫重要地区或目标,阻敌增援、突围或退却,掩护主力集中、机动或休整,巩固占领地区或阵地等情况下组织实施。目的是杀伤、消耗、迟滞敌人,扼守阵地,争取时间,为直接转入进攻或保障其它方向的进攻创造条件。防御战斗因目的、任务、阵地性质和准备时间的不同,一般分为野战阵地防御战斗、坚固阵地防御战斗、运动防御战斗和仓卒防御战斗;因地形、气候的不同,又可分为山地、荒漠草原地、热带山岳丛林地、高寒地、城市、海岸、岛屿、江河、水网稻田地和夜间防御战斗等。反合围、突围和退却,也属于防御战斗的重要内容。防御战斗产生于公元前.. 22世纪之前部落之间的战争。一些部落在居住地周围构筑土墉,挖掘壕沟,抵御异族的侵扰。夏代以后,主要依托城邑或险关要地筑垒御敌。在旷野则布兵列阵,以密集的战斗队形,用白刃格斗杀敌。火器大量用于战场后,防御开始将筑城、障碍与火力结合起来。19世纪中期,出现了纵深较浅的野战阵地防御,阵地上构筑散兵坑、堑壕和交通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形成了绵亘的、有一定纵深的堑壕体系的防御,由于兵种数量增多,产生了步、炮、坦协同实施的合同防御战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防御战斗兵力部署的合成程度进一步提高,各兵种统一部署,相互协同,在航空兵支援下抗击敌人进攻;防御的纵深增大,阵地种类增多,防坦克支撑点得到了广泛运用;反冲击、反击等攻势行动成为阻止敌人进攻的重要手段。战后,普遍采用了以支撑点为基础的纵深、立体的防御体系,加强了对空防御和反空降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初期,主要实施运动防御战斗,解放战争中后期,野战阵地防御战斗被普遍采用,战斗中以主要兵力扼守要点,用火力、阵前出击和反冲击,挫败敌人进攻。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实施了坚固阵地防御战斗,依托坑道,以火力、障碍物和反击、反冲击与敌反复争夺,粉碎敌人的进攻。现代防御战斗,是抗击优势敌人进攻的诸兵种合同战斗,在防御的全纵深、地面和空中同时展开,连续进行。基本要求是:树立积极防御思想,力争主动;突出重点,快速、周密地完成防御准备;集中主要兵力、火力和器材,扼守主要防御方向和地区,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充分利用地形,构筑工事,设置障碍物,构成以营防御地域为基础的防区式的纵深、环形的阵地体系;统一计划各种火力,组成全纵深、全方位、立体的有重点的火力配系;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和各种保障,严密组织防护,提高整体防御能力。战斗中,巧妙地运用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火力、障碍物和电子对抗,把依托阵地顽强抗击与积极的攻势行动结合起来,消灭冲击和突入阵地之敌,并以积极的手段打击包围、迂回和机降之敌。开,连续进行。基本要求是:树立积极防御思想,力争主动;突出重点,快速、周密地完成防御准备;集中主要兵力、火力和器材,扼守主要防御方向和地区,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充分利用地形,构筑工事,设置障碍物,构成以营防御地域为基础的防区式的纵深、环形的阵地体系;统一计划各种火力,组成全纵深、全方位、立体的有重点的火力配系;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和各种保障,严密组织防护,提高整体防御能力。战斗中,巧妙地运用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火力、障碍物和电子对抗,把依托阵地顽强抗击与积极的攻势行动结合起来,消灭冲击和突入阵地之敌,并以积极的手段打击包围、迂回和机降之敌。随着高技术兵器的大量使用,防御战斗的纵深、立体抗击能力将增强,火力控制范围扩大,机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防御样式对防御所作的分类。目的是根据不同的作战目的和战场条件,采取不同的防御方法。区分防御样式的主要依据是防御目的、任务、阵地性质、准备时间、地形和气候条件等。各国军队对防御样式有不同的区分方法,如美军分为机动防御和地域防御,日军分为阵地防御和运动防御。中国人民解放军依据防御任务、阵地性质和准备时间的不同,分为野战阵地防御、坚固阵地防御、运动防御和仓卒防御;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分为山地、荒漠草原地、热带山岳丛林地、高寒地、城市、海岸、岛屿、江河、水网稻田地和夜间防御等。不同的防御样式,具有不同的性质、作用和特点,有着不同的运用时机和组织实施方法,必须从实际出发,灵活选择和运用。阵地防御战斗在固定地区依托阵地进行的防御战斗。包括野战阵地防御战斗和坚固阵地防御战斗。目的是坚守一定的地区,杀伤、消耗敌人,为全局争取时间或保卫重要目标。主要特点是:防区比较固定,有一定准备时间,有预设阵地或临时构筑的阵地作依托,防守条件较好;弹药、物资储备充足,可长时间坚守,尤其是坚固阵地防御,具有长期坚守的准备。进行阵地防御,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正确选择和布设阵地,构筑坚固、低下、隐蔽的工事和机动道路,设置多种类型的障碍物,形成以营防御地域为基础的防区式的纵深、环形的阵地体系;周密部署兵力和组织火力,集中主要兵力、火力防守主要防御方向和主要坚守区域,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加强对阵地、工事、道路和重要目标的伪装,严密防护敌火力袭击。战斗中,要依托阵地,充分发扬火力,顽强抗击敌人的冲击,制止敌人突破,并适时采取反冲击、反击、伏击、出击、袭击、反机降等攻势行动,歼击突入、包围迂回和机降之敌,配合阵地坚守。对遭敌火力突击而损坏的工事和阵地设施,要及时组织力量抢修,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在受敌威胁最大方向上加修工事,补设障碍,提高阵地的稳固性。华东.. 10纵.. 83团桃林岗防御战斗野战阵地防御战斗战例。是1948年年纵28师83团奉命在桃林岗(今河南省睢县)地区担任阻援任务。经五天英勇奋战,击退了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5师200旅多次攻击,对保证主力围歼敌区寿年兵团起了重要作用。6月27日,华东野战军发起睢杞战役后,以主力将敌区寿年兵团分割包围于睢县附近地区。为保障主力歼灭该敌,83团奉命在师的编成内,控制睢杞公路,并以桃林岗为重点,组织野战阵地防御,坚决阻敌南援。该团根据受领的任务和地形情况,以第1、3营为第一梯队,第2营为预备队,扼守桃林岗及其附近地区。6月29日拂晓,进入桃林岗地区,迅速完成了防御准备。29日13时,敌200旅首先与战斗警戒分队接触,14时20分,敌一个营向程寨,另一个营向桃林岗攻击。17时,敌以猛烈炮火对程寨急袭,并以一个团的兵力实施攻击,当即突入2连阵地。2连立即反击,因敌众我寡,程寨被敌占领。此时,向桃林岗攻击之敌,被3营击退。30日9时,敌200旅以599团自程寨向张阁攻击,以600团一部对桃林岗攻击,激战至10时许,均被击退。16时,敌经过炮击后,再次向张阁、桃林岗发起猛烈攻击。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对张阁逐步增兵,轮番实施攻击。防守张阁的3连和2连,与敌多次进行白刃格斗,但张阁仍被敌占领。团以2营向张阁反击,因时间过迟,与敌形成对峙。30日晚,根据敌不断向张阁增兵的情况,2营由张阁全部撤出。7月1日拂晓,敌600团2营,偷袭桃林岗被警戒分队击退。l日12时,敌以一个营进行火力侦察,又被击退。13时,敌先实施猛烈的炮火急袭,同时以轰炸机4~5架轮番轰炸,在坦克7辆支援下,对桃林岗实施猛烈攻击。3营沉着应战,先以57战防炮击毁敌坦克4辆,接着给步兵以重大杀伤,击退敌攻击。7月2日,敌又以坦克、炮兵、飞机相配合,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桃林岗西北角曾被敌突破。3营按预定计划反击,恢复了原阵地。7月3日拂晓,敌偷袭桃林岗,被击退。12时,又发起一次猛烈攻击,又被击退。入夜,83团3营奉命撤出阵地,由84团接防。这次战斗主要说明:(1)正确选定防御要点,构筑环形防御阵地。83团根据敌情、地形和任务,选定桃林岗、张阁、马田寺为团的防御要点,并在各点依托村落,构筑环形防御阵地。特别是在桃林岗构筑了外、中、内三线阵地,以堑壕、交通壕相连接,前沿前又构筑了警戒阵地,为挫败敌人多次猛烈进攻,创造了条件。(2)有重点地部署兵力,控制强有力的预备队。83团以善守的3营防守桃林岗要点;以1营防守张阁、程寨,并保障3营左翼安全;以2营为团预备队,主要支援3营战斗,并保障3营左翼安全。从而形成了纵深梯次有重点的环形防御配系,并掌握了强有力的预备队,保证了防御的稳定性。(3)顽强坚守与小分队袭扰相结合,坚决消灭突入之敌。团在坚守桃林岗的同时,派遣小分队乘夜逼近敌集结地区,给敌以杀伤和疲惫;在敌必经的道路上,以小分队设伏给敌以消耗,迟滞了敌人进攻;敌突入阵地后,以正面抗击同阵地内反击和翼侧反击相结合,连续打垮敌多次进攻,恢复了阵地。运动防御战斗在指定地区和时间内逐次转换阵地,节节抗击敌人进攻的战斗。是一种半阵地性的防御样式。目的是消耗、牵制、迟滞敌人,以空间换取时间或吸引调动敌人,为主力歼敌创造条件。运动防御战斗通常在阻敌增援、尾追、诱敌深入,牵制敌人,掩护主力行动等情况下实施,其特点是:依托多道阵地,交替掩护,轮番战斗;防御正面宽,纵深大,翼侧暴露,易被敌迂回、包围;坚守与机动转换频繁,指挥协同复杂,对防御的应变能力要求较高。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能控制敌之进攻方向,便于扼守和机动的有利地形,设置多道阻击阵地,有重点地构筑工事,设置障碍物。(2)建立多梯队有重点的兵力部署,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3)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和各种保障,明确各梯队的阵地位置、坚守时间和手段,以及向新的阵地转移的时机、路线、顺序和掩护方法,转移时的保障、指挥方法和防敌跟进、截击的措施。(4)战斗中,依托阻击阵地顽强抗击,并与积极的攻势行动相结合,大量杀伤敌人,争取时间,根据战斗进展情况,适时组织部队向下一道阻击阵地转移,并迅速做好战斗准备,继续抗击敌人的进攻。(5)适时机动兵力、火力和障碍物,加强对暴露翼侧和间隙地的控制,制止敌人迂回、分割。未来战争中,运动防御战斗将是全纵深、全方位的立体抗击,交替转移阵地的难度将增大。机动的有利地形,设置多道阻击阵地,有重点地构筑工事,设置障碍物。(2)建立多梯队有重点的兵力部署,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3)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和各种保障,明确各梯队的阵地位置、坚守时间和手段,以及向新的阵地转移的时机、路线、顺序和掩护方法,转移时的保障、指挥方法和防敌跟进、截击的措施。(4)战斗中,依托阻击阵地顽强抗击,并与积极的攻势行动相结合,大量杀伤敌人,争取时间,根据战斗进展情况,适时组织部队向下一道阻击阵地转移,并迅速做好战斗准备,继续抗击敌人的进攻。(5)适时机动兵力、火力和障碍物,加强对暴露翼侧和间隙地的控制,制止敌人迂回、分割。未来战争中,运动防御战斗将是全纵深、全方位的立体抗击,交替转移阵地的难度将增大。是1947年3月保卫延安战役中的一次战斗。警3旅7团在防御兵团的编成内,利用地形,依托工事,顽强抵抗,灵活反击,连续阻击优势兵力之敌四天三夜,掩护党中央主动转移和主力部队集结。牛武、茶坊地区位于延安以南的富县境内,是国民党军向延安进攻的左路兵团整编第29军的必经之地。警3旅7团配属独1旅35团3营,奉命在该地区占领阵地,阻敌向延安进犯。该团受领任务后,对部队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组织干部勘察地形,研究敌情,制定战斗计划。确定以茶坊为中心,在正面宽20公里,纵深22公里的地区内,组成四道防御阵地,节节抗击敌人。第一阵地在二十里铺、交道口至渠西地区,第二阵地在富县以北太和山、茶坊至牛武地区,第三阵地在马坊至郝家源地区,第四阵地在围子山、榆林桥至华家岭地区。各阵地坚决阻击敌进攻,消耗和疲惫敌人,逐次转移,以空间换取时间。3月13日晨,向延安进犯之敌左路兵团的4个旅在飞机掩护下,对7团防守的第一阵地发起攻击,防守分队与敌顽强战斗,坚持达3小时之久,杀伤消耗了敌人,逐次向第二阵地转移。敌人攻占第一阵地后,继续以8个旅的兵力,在猛烈的炮火和飞机支援下,向第二阵地昼夜连续进攻。防守分队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顽强阻击,击退敌多次攻击,打破了敌限期攻占第二阵地的计划。14日5时,右翼阵地被敌突破。团鉴于已给敌人以重大杀伤,达到了争取时间、疲惫敌人的目的,主动放弃阵地,沿洛河以东地区节节抗击,予敌以重大杀伤,16日21时转移到甘泉以南麻子街一线。至此,团连续阻敌四天三夜,完成了预定任务,随即突过洛河至象鼻子湾集结。此次战斗主要说明:(1)设置多道阵地,以空间换取时间。该团在宽正面、大纵深的运动防御中,设置四道防御阵地,每道阵地都有重点;在敌易于接近的地区,埋地雷、设障碍,采取节节抗击,逐次转移的战法,达到了迟滞、消耗、疲惫敌人和争取时间的目的。(2)少摆多屯,重点防守。该团用于防守第一阵地的兵力是7个排又1个班,而实际展开的兵力只有4个排又1个班,以3个排作为机动力量;用于防守第二阵地的兵力是3个营。实际直接防守阵地的只1个连又3个班,主要兵力控制在阵地后有利的地形上,作为机动力量,适时用于加强主要方向防御或实施反击,因此以一个团的兵力抗击了敌人8个旅的进攻。(3)及时发扬军事民主。对预先制定的战斗计划,发动群众研究讨论,组织干部、战士现地大论战法,根据大家意见,组织部队在现地进行临战训练,使各分队明确了任务和打法,战斗中能独立、主动灵活地遂行任务。野战阵地防御战斗依托野战阵地抗击敌人进攻的战斗。是阵地防御战斗样式之一。目的是:制止敌人迂回和包围;迟滞、消耗、牵制、分割进攻之敌,创造歼敌的有利战机或掩护主力进攻;阻敌增援、突围和退却;巩固占领的地区,抗击敌人反冲击或保障主力翼侧安全;掩护主力集中、机动或休整。在冷兵器时期,野战防御主要是利用圆阵或构筑壁垒、设置木寨御敌。14世纪后,火器用于战场,一些国家军队开始依托炮台、棱堡等工事进行野战防御。19世纪后,随着线膛火器的发展,出现了野战阵地防御,阵地上构筑有掩体、堑壕、交通壕等工事,用炮兵火力、步兵火力和反冲击抗击对方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野战阵地防御战斗中开始构筑防坦克支撑点,防空袭、反空降成为重要内容,反冲击、反击等战术手段得到广泛运用。战后,以支撑点为基础的纵深、环形的阵地体系被普遍采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直升机在战斗中的广泛运用,全纵深立体防御战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野战阵地防御战斗的主要特点是:临时受领任务,准备时间有限;工事不够坚固,生存条件较差;阵地易被突破,反突破斗争激烈;物资临时补给,保障任务艰巨;任务转换较快,战斗持续时间较短。基本要求是:(1)抓紧时间,突出重点,快速完成防御准备。(2)正确选定、集中兵力坚守主要防御方向、主要坚守区域和防御要点,在次要方向、次要地区和一般支撑点上节省兵力。(3)善于利用有利地形,巧妙地布设阵地,抢构各种射击工事和掩蔽工事,并以堑壕、交通壕相连结,形成以营防御地域为基础的防区式的纵深、环形的阵地体系。(4)以炮兵、防空兵的火力为骨干,统一计划各种火力,从远接近地至全防区,组成全纵深、全方位、立体的有重点的火力配系。(5)善于利用天然障碍物,大力改造地形,在接近地、前沿前、翼侧、接合部和纵深内,构成以防坦克为主的纵深、立体的障碍物配系。(6)周密组织和保持不间断的协同动作,充分发挥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整体威力。(7)严密组织防护和各种保障,提高部队生存力和持续战斗能力。(8)广泛实施机动,灵活使用兵力、火力、障碍物和电子对抗,把依托阵地顽强抗击与积极的反冲击、反击、出击、伏击、反机降等手段结合起来,歼灭冲击、突入、迂回和机降之敌。在前沿前以部分兵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采取袭击、破击、袭扰等战法,打击、消耗敌人,配合阵地坚守。未来战争中,野战阵地防御战斗保存有生力量更加困难,抗敌纵深打击的任务更为艰巨,对攻势手段的运用要求更高。预有准备的防御预先做好抗敌进攻准备的防御。通常在不与敌直接接触的条件下组织。其特点是:准备时间较充裕,组织计划周密,防御体系较完善,抗击能力较强。要充分利用时间,精心计划组织战斗,周密做好战斗准备。包括:组织侦察和掩护;全面掌握和正确判断情况,定下防御决心,下达战斗命令;调整组织,补充兵员,进行战斗动员;部署兵力,组织火力,梅筑工事和设置障碍物,实施伪装;组织协同动作和各种保障;建立指挥所和组织通信联络;组织部队占领防御地区等。现代条件下,作战节奏加快,准备与反准备的斗争异常激烈,必须抓住重点,掌握关节,简化组织战斗的程序,提高组织准备工作的效率,并采取有效的反侦察和防空袭措施,保证作战准备顺利、按时完成。仓卒防御战斗预先没有准备或准备时间短促的防御战斗。目的是争取时间,掩护主力开进、展开、转移、集结、调整部署,改善战场态势,为转入进攻或组成新的防御创造有利条件。仓卒防御战斗通常发生在战役、战斗过程中,在受敌威胁的紧急情况下组织实施。主要特点是:任务急,时间短,边打边组织准备;受敌威胁大,指挥协同困难;防护条件差,易遭敌火力毁伤;防御体系不完备,防御稳定性差;战斗持续时间短。基本要求是:(1)果断定下决心,快速准备,力争主动。(2)迅速展开兵力,抢占有利地形,控制要点,有重点地组织火力配系、抢构工事和设置障碍物,挫败敌人首次冲击。(3)利用战斗间隙,抓紧时间调整部署,增修、加固工事,设置障碍物,完善火力配系,尽快建立起稳固的防御体系,(4)疏散隐蔽地配置兵力,严密伪装,加强对敌各种火力突击的防护,提高部队生存力。(5)广泛实施多种形式的攻势行动,以攻助守,增强防御的稳定性。(6)适时机动兵力、火力和障碍物,控制间隙地和暴露的翼侧,制止敌人迂回包围。仓卒防御战斗通常目的有限,坚守一定时间即转换战斗样式,在积极组织力量挫败敌人进攻的同时,要根据上级意图随时做好任务转换的准备。未来战争中,由于战场机动频繁,情况变化快,仓卒防御战斗的时机将增多,战斗准备时间更短,阻敌突破和迂回的难度更大。边打边组织准备;受敌威胁大,指挥协同困难;防护条件差,易遭敌火力毁伤;防御体系不完备,防御稳定性差;战斗持续时间短。基本要求是:(1)果断定下决心,快速准备,力争主动。(2)迅速展开兵力,抢占有利地形,控制要点,有重点地组织火力配系、抢构工事和设置障碍物,挫败敌人首次冲击。(3)利用战斗间隙,抓紧时间调整部署,增修、加固工事,设置障碍物,完善火力配系,尽快建立起稳固的防御体系,(4)疏散隐蔽地配置兵力,严密伪装,加强对敌各种火力突击的防护,提高部队生存力。(5)广泛实施多种形式的攻势行动,以攻助守,增强防御的稳定性。(6)适时机动兵力、火力和障碍物,控制间隙地和暴露的翼侧,制止敌人迂回包围。仓卒防御战斗通常目的有限,坚守一定时间即转换战斗样式,在积极组织力量挫败敌人进攻的同时,要根据上级意图随时做好任务转换的准备。未来战争中,由于战场机动频繁,情况变化快,仓卒防御战斗的时机将增多,战斗准备时间更短,阻敌突破和迂回的难度更大。坚守防御坚决固守阵地或目标的持久防御。包括坚固阵地防御、执行坚守任务的海岸、岛屿防御和城市防御等。在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组织实施坚守防御的阵地战,对于保卫战略要地或目标,保存战争潜力,制止敌人长驱直入,配合运动战,具有重要的作用。坚守防御通常在既设阵地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有作战预案和一定的物资储备,具有良好的预设战场条件。受领任务后,要根据新的情况,对原有作战方案进行修定、补充和完善,周密组织准备;实施重点设防,重点守备,建立完备的防御体系;依托阵地,充分发扬火力,与敌反复争夺;长期坚守,独立作战,以积极顽强的战斗行动,大量杀伤、消耗敌人,挫败敌人的进攻。坚固阵地防御战斗依托以永备筑城工事为骨干的坚固阵地抗击敌人进攻的战斗。是阵地防御战斗样式之一。通常由守备部队担任。目的是保卫重要的战略要地或目标,大量杀伤、消耗、牵制和分割敌人,争取时间,为机动部队歼敌创造条件。冷兵器时期,防御者多利用城堡壁垒工事组织坚守防御。14世纪后,火器用于战场,出现了要塞式坚固阵地防御。19世纪,线膛火器使用于战场后,开始构筑炮台、堡垒等工事,以火力、机动和反冲击相结合抗击敌人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永备工事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由数道阵地组成的筑垒地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逐步形成了以防坦克为主的纵深梯次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采用了以坑道为骨干,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挫败了优势敌人的长期猛烈进攻。坚固阵地防御通常在边境、海岸地区和纵深要地实施,大多有预设阵地条件和作战预案。主要特点是:准备时间充裕,组织计划周密;阵地坚固完善,防守条件较好;防御地区固定,长期独立坚守;敌我反复争夺,战斗异常激烈。组织实施坚固阵地防御战斗,必须树立长期坚守,独立作战的思想和全局观念。基本要求是:(1)充分准备,在永备筑城地域的基础上,周密完善地组织防御。(2)集中力量,重点守备,在主要防御方向和主要坚守区域形成阻敌重点进攻的稳固防御。(3)依托坑道和地面永备工事,加修野战工事,分区部署兵力,组织火力,构成全纵深、区域式、立体、有重点的坚固防御体系。(4)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实施军警民联防,提高整体作战能力。(5)依托阵地顽强抗击,在要点和重要支撑点与敌反复争夺,并广泛实施机动,以反冲击、反击、伏击和反机降等手段,歼击突入、迂回和机降之敌。(6)善于利用坑道和永备工事屯兵防护,减少敌火力毁伤,提高持续战斗能力。(7)严密组织坑道战斗,粉碎敌封锁围困,长期独立坚守阵地。未来战争中,对坑道和地面永备工事的综合防护力要求更高,反包围、反合围将成为坚固阵地防御战斗的重要样式,抗敌立体强击和纵深打击的战斗将更加紧张激烈。长期坚守,独立作战的思想和全局观念。基本要求是:(1)充分准备,在永备筑城地域的基础上,周密完善地组织防御。(2)集中力量,重点守备,在主要防御方向和主要坚守区域形成阻敌重点进攻的稳固防御。(3)依托坑道和地面永备工事,加修野战工事,分区部署兵力,组织火力,构成全纵深、区域式、立体、有重点的坚固防御体系。(4)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实施军警民联防,提高整体作战能力。(5)依托阵地顽强抗击,在要点和重要支撑点与敌反复争夺,并广泛实施机动,以反冲击、反击、伏击和反机降等手段,歼击突入、迂回和机降之敌。(6)善于利用坑道和永备工事屯兵防护,减少敌火力毁伤,提高持续战斗能力。(7)严密组织坑道战斗,粉碎敌封锁围困,长期独立坚守阵地。未来战争中,对坑道和地面永备工事的综合防护力要求更高,反包围、反合围将成为坚固阵地防御战斗的重要样式,抗敌立体强击和纵深打击的战斗将更加紧张激烈。597.9高地及.. 537.7高地北山.. 2.5公里正面发动进攻,先后以.. 3个多师共.. 6万多人的兵力,进行持续、轮番的进攻。45师以顽强坚守,积极反冲击,与敌反复争夺。在阵地遭受敌人大量炮兵、航空兵猛烈轰击,土被打松,工事被打垮,坑道被打短,山头被削平.. 3米多,表面阵地被敌人占领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忍受最大艰苦,顽强坚持坑道战斗,消耗敌人,争取时间,调整部署,集中力量,准备反击。10月.. 28日后,上级以第.. 29师和第.. 12军陆续参战,直接配合.. 45师对.. 597.9高地实施决定性反击,恢复了阵地。以后.. 45师配合.. 12军及.. 29师击溃了敌人先后.. 5个多团进行的.. 6天报复性进攻。11月.. 5日.. 45师奉命撤出战斗,由.. 12军.. 31师接替.. 45师防务。这次战斗共经历了.. 3个阶段。(1)从.. 10月.. 14日至.. 20日的.. 7天时间里,45师与敌反复争夺。敌人先后投入了大量兵力,连续猛攻.. 45师防守的两个前沿连支撑点,并以优势空炮火力对攻击目标采取毁灭性的突击。45师在敌优于己方数倍兵力面前,反复激烈争夺,阵地昼失夜得,3次全部恢复阵地,两次局部恢复阵地。这时.. 45师已有.. 21个连队投入战斗,并伤亡.. 3000余人,个别连队只剩下几个人。加之坑道内缺水、缺粮、缺医药,上级决定暂时以坑道斗争和小的反击疲惫、消耗敌人,调整部署,为决定性反击创造条件。(2)从.. 10月.. 21日至.. 29日,上级迅速调.. 12军主力,28日进至五圣山,作为反击和坚守上甘岭地区的预备队,同时.. 15军调.. 29师接替.. 45师部分防务,使.. 45师全力用于主要防御方向。全师坚持了异常激烈、艰苦的坑道斗争,134团.. 8连忍受最大艰苦,坚守.. 597.9高地的坑道达.. 10昼夜之久;133团为支援坑道斗争,对北山进行了.. 3次反击,3次均恢复了阵地,(3)从.. 10月.. 30日至.. 11月.. 5日,45师先以.. 6天时间进行决定性反击,歼敌.. 1.8万人,伤亡0.7万人,使.. 597.9高地得到了巩固。这次战斗主要说明:坚守防御,要正确选定主要防御方向,并根据战斗情况,适时调整、变换主要方向;要构筑以坑道为骨干,以支撑点为基础,纵深、梯次、坚固的防御阵地;炮兵应严密组织计划,集中使用,杀伤进攻之敌;顽强坚守支撑点,坚持坑道斗争,牵制、消耗敌人;抓住战机,坚决反击,恢复阵地;适时、广泛地实施兵力、兵器机动、稳定防御。这个战例还说明,充分发挥人的因素,政治因素,发扬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就能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战胜强大的敌人。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就能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战胜强大的敌人。城市建筑物密集、坚固,地下设施多而复杂,街巷纵横交错,便于构筑坚固阵地,长期坚守,但观察、射击、指挥、协同不便;大部队和装甲部队机动受限,兵力、兵器不易展开;易遭敌核、化学、生物武器及燃烧武器的袭击;建筑物易遭破坏和发生火灾,水电及食品、燃料供应易被切断或封锁。基本要求是:(1)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以军队为主,组成军警民结合的整体防御。(2)周密组织反空袭、反空降和对核、化学、生物武器及燃烧武器袭击的防护。建立健全各类组织,加强报知勤务和抢救、抢修、消防等措施。(3)城郊结合,分区防御,重点部署。以外围为屏障,市区为依托,充分利用外围的高地、村镇,市区的高大建筑物、大型地下设施和地面永备工事等,构成坚固支撑点和核心阵地,建立有重点的区域式防御体系。各防区对主要入城路口、街道、交通枢纽和重要工厂、车站、电厂和水源等目标,应集中兵力扼守。(4)严密组织各种火力。炮兵火力重点封锁便于敌机动的交叉路口、渡口、桥梁、机场等。在便于敌通行、接近的主要街道、路口、广场,组织火袋或火制地带及伏击火力。重视设置暗火力点和倒打火力,周密计划机动火力。(5)加强防守和控制连接战役后方的水陆通道和重要目标。制止敌人穿插、包围、迂回、严防敌人切断与后方的联系。组织城市防御,应详细察明城市外围地形,市区的形状和街道、重要建筑物的分布,工程设施、车站、机场以及人力、物力、技术保障能力等情况;明确主要防御方向,各防区的划分,要点和重要目标及各部队任务和协同动作,抢修、补充各种工事、障碍物,力求构成支撑点的、纵深的、环形的、坚固防御阵地;加大物资和弹药储备,分区配套储存,以利长期坚守。当敌实施空袭和核、化学、生物武器及燃烧武器袭击时,及时发放或转发警报信号,指挥人员疏散隐蔽,消除袭击后果,做好抗敌进攻准备。当敌向外围阵地进攻时,依托有利地形和阵地,顽强抗击,并与攻势行动相结合,大量杀伤、消耗敌人,制止其向市区发展,力求在外围粉碎敌人进攻。当敌向市区进攻时,集中火力突击敌主要集团,制止敌突破,并加强翼侧和接合部保障,防敌迂回、渗透。当敌突入市区时,各部队独立顽强扼守要点,与敌逐街、逐巷、逐楼、逐屋反复争夺,同时以小分队利用地道或地下设施,渗入敌战斗队形内或侧后,袭击敌指挥系统和炮兵阵地。对突入之敌,以小分队沿街、巷、地道、地下设施实施多路、隐蔽、短促的反冲击和反击;对已夺占高大建筑物之敌,可以机降部队配合,上下夹击将其消灭;对在防御纵深机降之敌,乘其立足未稳,迅速围歼。未来战争,高技术武器的广泛使用和纵深作战方法的普遍运用,城市防御战斗将更加激烈、复杂,外围战斗和市区战斗将同时进行。岛屿防御战斗依托岛屿抗击敌人海上进攻的战斗。通常是以守备部队为主,海、空军密切协同实施的坚守防御。目的是固守岛屿,控制航道,掩护沿海重要地区和目标。岛屿四面环水,战术地幅小,防御部队机动和物资补给受限,易遭敌封锁、围困和立体攻击,战斗独立性大。近陆群岛和列岛,航道狭窄,地形复杂,可登陆地段较少,便于严密布防,相互支援,利于凭险固守。基本要求:(1)树立积极顽强,长期坚守,独立作战的思想;(2)实行军警民联防和集中统一的指挥;(3)集中主要兵力防守主要岛屿和扼守要点,控制通向大陆的主要航道和便于敌人登陆的地段,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4)充分利用岛屿的有利地形,构成以坑道和永备工事为骨干,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纵深、环形阵地体系;(5)组成以炮兵和导弹火力为骨干,环岛、立体而有重点的火力配系;(6)周密组织岛屿间、岛岸间以及守备部队与海、空军的协同动作;(7)建立对海、对空观察、警报配系,补给受限,易遭敌封锁、围困和立体攻击,战斗独立性大。近陆群岛和列岛,航道狭窄,地形复杂,可登陆地段较少,便于严密布防,相互支援,利于凭险固守。基本要求:(1)树立积极顽强,长期坚守,独立作战的思想;(2)实行军警民联防和集中统一的指挥;(3)集中主要兵力防守主要岛屿和扼守要点,控制通向大陆的主要航道和便于敌人登陆的地段,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4)充分利用岛屿的有利地形,构成以坑道和永备工事为骨干,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纵深、环形阵地体系;(5)组成以炮兵和导弹火力为骨干,环岛、立体而有重点的火力配系;(6)周密组织岛屿间、岛岸间以及守备部队与海、空军的协同动作;(7)建立对海、对空观察、警报配系,加强反空袭、反空降、反封锁的斗争;(9)储备足够的作战、生活物资。战斗中,应严密防护,抗击敌人核、化学和火力袭击,保存有生力量;及时判明敌人主要登陆方向,修定决心或补充作战方案;抓住敌人换乘、展开、通过雷炮阵地、向岛岸接近和抢滩上陆等时机,集中各种火力逐次打击敌人登陆工具和上陆之敌,大量歼敌于近岛水域和滩头,力求在水际摊头粉碎敌人进攻,坚决制止敌人上岛;一旦敌人上岛,以各种火力杀伤敌登陆兵,阻止敌后续梯队接近,乘敌立足未稳,以反冲击消灭上岛之敌,并组织兵力、火力阻止敌空降兵与登陆兵会合;当上岛之敌向核心阵地发展进攻时,利用坑道和其他防御设施,顽强抗击,持久作战;当敌越岛向主岛进攻时,以火力和机动设障,控制向主岛接近的航道,钳制、消耗敌人,配合主岛战斗,并从侧后打击向主岛进攻之敌;当敌实施多岛攻击时,采取积极措施,切断其各登陆点、场间和空、地间的联系,首先打击威胁最大之敌,尔后转移兵力、火力打击向其他岛屿进攻之敌,各个击破。海岸防御战斗在濒海地区抗击敌人上陆和着陆的防御战斗。目的是保卫沿海重要地区和目标,粉碎敌人的登陆进攻。通常是以陆军为主体,海军、空军和武装警察部队、民兵配合,在预设的永备筑城地域或利用有利地形组织实施。海岸防御战斗,受海岸地形、水文、气象条件影响较大;一般防御正面较宽,纵深较浅;参战军兵种多,指挥协同复杂;抗登陆同时抗着陆,夺取制海、制空权和夺占与反夺占登陆场的斗争激烈;坚守时间长,反分割、反包围的任务艰巨。基本要求是:(1)重点设防、重点守备。根据敌情、任务、岸上地形、岸滩和近岸水域情况,以主要兵力、兵器和器材防守海军基地或港口、海岸突出部、近岸重要岛屿和便于敌登陆的方向或地段。(2)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尤其是反坦克、反空降和打敌登陆、上陆工具的预备队,随时向受敌威胁的方向和与防御安危相关的地区机动兵力、兵器,确保防御稳定。(3)兵力兵器适当靠前配置。在能控制海面和滩头的有利地形上,构成以营防御地域为基础的、纵深环形的防御。(4)周密组织能抗击敌人从海上和空中同时进攻的立体火力配系。重点计划能控制航道、近岸海区、滩头和打气垫船、打空降的火力。(5)水、陆结合,设置多种障碍物。在便于敌登陆的近岸水域和滩头,设置各种防登陆障碍物;在敌坦克必经之地,设置反坦克障碍物;在敌可能空降地域,设置反空降障碍物。(6)严密组织军警民联防及军兵种之间的协同动作。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可担任次要方向守备任务、反空降和前送后运等,也可担任海上巡逻、侦察、警戒任务。各军兵种应统一指挥,密切协同,以整体威力打击敌人。担任海岸防御的部队和民兵,要保持经常的战斗准备,切实加强对海上、空中的侦察警戒,严防敌人偷袭。当敌实施空袭和火力准备时,严密防护、积极打击,及时判明敌人企图、主要登陆进攻方向和各个登陆地段,做好抗登陆准备。当敌换乘、展开、通过雷炮阵地和向海岸接近时,集中各种火力重点打敌登陆、上陆工具,予敌歼灭性的“半渡击”。当敌冲击、抢滩上陆时,以火力突击并结合小分队的出击、反冲击,力求歼敌于水际、滩头,予敌歼灭性的“背水击”。当敌利用直升机、气垫船实施垂直和超越登陆时,集中兵力火力歼敌于空中和着陆之际,制止其抢占要点和有利地形。一旦敌人上陆和着陆,坚决阻止其会合和连接、扩大登陆场,乘其立足未稳,迅速机动兵力兵器,将其各个围歼。图、主要登陆进攻方向和各个登陆地段,做好抗登陆准备。当敌换乘、展开、通过雷炮阵地和向海岸接近时,集中各种火力重点打敌登陆、上陆工具,予敌歼灭性的“半渡击”。当敌冲击、抢滩上陆时,以火力突击并结合小分队的出击、反冲击,力求歼敌于水际、滩头,予敌歼灭性的“背水击”。当敌利用直升机、气垫船实施垂直和超越登陆时,集中兵力火力歼敌于空中和着陆之际,制止其抢占要点和有利地形。一旦敌人上陆和着陆,坚决阻止其会合和连接、扩大登陆场,乘其立足未稳,迅速机动兵力兵器,将其各个围歼。前639年的宋楚泓水之战,宋大司马公孙固鉴于楚众宋寡,采用了乘楚军半渡而击之战法。火器时代,火力反准备和打击集结待渡之敌,以火力严密控制水面和滩头,成为江河防御的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武器和渡江河工具的进一步发展,江河防御通常组织陆空立体火力配系由远而近毁伤敌人,重点制止敌夺取渡场和登陆场,并开始有江河舰队配合作战。江河是天然障碍,易守难攻。江河防御战斗可凭借江河组织良好的火力和障碍物配系,便于以火力控制水面、滩头和岸边,抗击优势敌人进攻。基本原则:(1)充分利用江河障碍,重点控制便于敌人渡江河的地段、要点和可能机降的地域;(2)积极打击从行进间强渡或偷渡之敌,破坏敌人渡江河准备;(3)抓住战机,力求歼敌于水中、空中和立足未稳之际。组织实施江河防御,力求将阵地前沿选在堤岸上或江河岸附近有利地形上;将必要的兵力、兵器沿江河岸配置,扼守要点,主力疏散隐蔽配置在纵深内,以便适时机动,情况许可,以一部兵力占领对岸能控制敌渡江河地段的要点,建立桥头堡;严密组织控制敌人航渡水面和飞渡空域的火力,尤其是对便于敌水陆坦克、输送车和自行渡河器材航渡、潜渡的地段,便于敌气垫船和直升机掠地飞行和着陆地域,以及徒涉场、渡口、江河支流汇合口、通向渡口的接近地等,应以多层立体火网,组成反航渡、潜渡和飞渡的火力配系;在便于敌航渡、潜渡和徒涉地段的两岸和水中以及空降地域,设置各种大密度障碍物,破坏易被敌利用的桥梁、渡口,有条件时,在江河接近地、水面和河岸上造成破坏区、泛滥区和火障。当敌向江河接近时,以兵力阻击和迟滞敌人,以火力和爆炸性障碍物,制止其构筑渡场,也可视情以精干的小分队,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破坏渡江河准备;当敌从行进间渡江河时,以火力压制渡场,击毁敌水陆坦克等渡河器材;当敌开始强渡时,乘泛水和半渡之际,集中各种火力摧毁其渡河器材,并以江河舰队配合行动,坚决歼敌于水中和岸边;一旦敌人上岸,制止其巩固与扩大登陆场,乘背水和分散、孤立之际,以猛烈的火力和坚决的反冲击歼灭之;当敌以机降配合渡江河时,在集中主要力量抗击渡河之敌的同时,迅速机动兵力、火力消灭机降之敌。随着渡江河器材的发展和直升机的广泛运用,与敌行进间强渡和飞渡作斗争,将成为江河防御战斗的主要内容。对空防御抗击敌空中袭击的作战行动。目的是破坏敌空中侦察,与敌空中袭击作斗争,掩护军队主要集团和重要目标的上空安全,保障地面作战行动顺利进行。基本原则是:(1)积极打击与严密防护相结合;(2)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主要方向,掩护战斗队形的主要部分和重要目标;(3)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4)防空兵与其他兵种密切协同。组织实施对空防御,要隐蔽疏散配置地面部队,采取多种对空防护措施;建立严密的对空观察、侦察、报知勤务;各种防空兵器统一混合编组,纵深梯次配置,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的防空火力配系;根据不同作战类型和任务,灵活采用要点掩护和跟进掩护的方法;必要时,可以较多的防空兵器建立对空掩护走廊。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4)防空兵与其他兵种密切协同。组织实施对空防御,要隐蔽疏散配置地面部队,采取多种对空防护措施;建立严密的对空观察、侦察、报知勤务;各种防空兵器统一混合编组,纵深梯次配置,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的防空火力配系;根据不同作战类型和任务,灵活采用要点掩护和跟进掩护的方法;必要时,可以较多的防空兵器建立对空掩护走廊。(2)周密组织反机降和对核、化学、生物武器及燃烧武器袭击的防护;(3)加强翼侧、间隙地和接合部的保障,防敌迂回包围;(4)善于利用地形有利条件,适时机动兵力、火力、巧妙打击敌人;(5)发扬近战、夜战特长和英勇顽强、独立作战的战斗作风及主动协同精神。组织实施山地防御,应以主要兵力防守主要方向,重点控制便于敌通行地段上的制高点、山垭口、交通枢纽和纵贯防御纵深的通道、谷地等;充分利用道路、谷地两侧的有利地形,构筑坚固工事,设置多层障碍,组织绵密火网,建立纵深梯次的环形防御体系;建立强有力的预备队,适当靠前分开配置。当敌开进、展开时,乘其通过山垭口、狭谷、隘路、交叉路口、桥梁和渡口之际,集中各种火力实施密集突击,并以小分队的伏击、袭击、阻击等手段,消耗、迟滞敌人;当敌发起攻击时,凭借工事和有利地形,顽强坚守阵地,以近战火力,大量杀伤敌人,并采取各种措施,粉碎敌人迂回包围;当敌突入阵地时,坚守突破口两侧有利地形和纵深要点,坚决阻敌扩张,迅速机动火力,集中突击突入之敌,以反冲击、伏击等手段,坚决消灭突入之敌;当敌占领要地暂取守势时,乘其立足未稳,利用夜暗、不良天气或有利地形,实施隐蔽、突然的反击,消灭敌人,恢复阵地。荒漠草原地防御战斗在荒漠草原地区进行的防御战斗。荒漠草原地区便于观察、射击、指挥和机动,但不便于部队隐蔽、构筑工事和坚守,补给和供水困难。基本要求是:(1)在敌人进攻的主要方向上,集中兵力扼守水源、居民地和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和地域,组成环形、立体的防御,(2)掌握强有力的预备力量。以坦克部队编成合成预备队和反空降预备队。(3)周密实施侦察、重点查明敌情、水源、居民地、道路和地形及气象等情况。(4)严密组织各种保障。加强对翼侧、间隙地、后方的观察和警戒,严防敌人突然袭击,机降和迂回包围;加强对敌核、化学、生物武器及燃烧武器袭击的防护;加强工程保障和伪装;加强水源保护和供水保障,采取防风沙和防暑、防蚊、防冻、防沙盲等措施,及时防治各种易发疾病。(5)主动袭击敌人。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夜暗和不良天候,以小分队袭击敌人,破坏敌后方供应和水源。组织防御时,应在宽正面实施不间断侦察,特别是加强主要方向的远距离侦察,及早察明和掌握敌人行动;选择土质坚硬的戈壁、丘陵、沙丘等地方,构成环形防御阵地,有条件时,挖掘地道和洞穴,力求将部队隐蔽于地下;以就便材料和装配式野战工事构件构筑工事,并进行被复;对工事、武器装备及人员进行严密伪装,辅以各种佯动欺骗、迷惑敌人;在阵地周围有重点地设置爆炸性障碍物和机动设障,并在翼侧、间隙地和接合部加大障碍物密度;在前沿前设置方位物,在纵深内加强道路维修,设置路标;储备足够的粮、弹、水和各类物资。战斗中,充分发扬各种火力,趁敌在沙漠(软戈壁)中运动缓慢或孤立突出之机,大量击毁敌装甲目标,杀伤敌步兵;当敌实施穿插迂回时,及时机动兵力兵器,坚决制止其行动;当敌突入时,适时组织反冲击和反击,消灭突入之敌,改善或恢复防御态势;防空火力,集中打击威胁最大的敌机;当敌实施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时,立即封闭水源,察明情况,组织防护,并做好抗击敌人突入的准备。由于军队机动能力的提高,火力射程增大、破坏力增强和侦察技术的发展,使未来荒漠草原地防御战斗的困难增多,对工事构筑、伪装和各种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隐蔽于地下;以就便材料和装配式野战工事构件构筑工事,并进行被复;对工事、武器装备及人员进行严密伪装,辅以各种佯动欺骗、迷惑敌人;在阵地周围有重点地设置爆炸性障碍物和机动设障,并在翼侧、间隙地和接合部加大障碍物密度;在前沿前设置方位物,在纵深内加强道路维修,设置路标;储备足够的粮、弹、水和各类物资。战斗中,充分发扬各种火力,趁敌在沙漠(软戈壁)中运动缓慢或孤立突出之机,大量击毁敌装甲目标,杀伤敌步兵;当敌实施穿插迂回时,及时机动兵力兵器,坚决制止其行动;当敌突入时,适时组织反冲击和反击,消灭突入之敌,改善或恢复防御态势;防空火力,集中打击威胁最大的敌机;当敌实施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时,立即封闭水源,察明情况,组织防护,并做好抗击敌人突入的准备。由于军队机动能力的提高,火力射程增大、破坏力增强和侦察技术的发展,使未来荒漠草原地防御战斗的困难增多,对工事构筑、伪装和各种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以主要兵力控制敌人必经的道路、山垭口、谷地等通道,建立有利于独立战斗的重点部署。防守要点的部队(分)队,以部分兵力扼守阵地,大部兵力隐蔽待机,随时准备机动。预备队适当靠前分开配置。(2)营防御地域、连支撑点,均应构成多层的环形防御阵地。阵地前沿力求选在天然障碍物之后的有利地形上。(3)严密组织隐蔽火力、近战火力、伏击火力和打敌直升机的火力,注意扫清射界,做好雾天和夜间射击准备。(4)工事构筑应充分利用和改造天然洞穴,可能时,挖掘短洞和坑道。预先在阵地内开辟必要的道路和通道。(5)利用就便材料设置竹签和桩砦、鹿砦等障碍物,并与地雷障碍物相结合。交通要道、山垭口、前沿前的隐蔽接近地等地段,应加大障碍物密度,并以火力严密控制。(6)加强观察、警戒、翼侧保障和后勤保障,制定防敌穿插、迂回、渗透和突然袭击的措施。(7)广泛运用伏击、袭击等手段,顽强坚守。战斗中,充分利用阵前有利地形,以各种手段阻击、迟滞接近之敌;组织部分炮兵对敌实施火力袭击,破坏其进攻准备。当敌发起攻击时,依托阵地,以火力和小分队的阵前出击、伏击、反冲击大量杀伤、消耗敌人;组织特种分队或地方武装,开展敌后袭扰,配合坚守分队击退敌人进攻;适时机动兵力兵器,增强前沿防守力量,挫败敌连续冲击。当敌向纵深穿插迂回时,机动火力拦阻和压制敌人,以兵力积极阻击,乘其混乱迅速歼灭。击退敌人进攻后,严密组织搜索,防止小股敌人潜逃和潜伏。当敌实施夜间进攻时,适当收拢战斗队形,形成环形防御,加强观察、警戒,粉碎敌人偷袭和渗透。反冲击、反击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复杂地形和隐蔽条件,以小分队在短距离内迅速实施;伏击应巧妙选择桥梁、渡口、谷地、山垭口、林中通道等附近有利地形,周密准备,严密伪装,突然实施。随着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未来山岳丛林地防御,对空防御、反机动、电子对抗,以及与敌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斗争将更加突出,各项保障工作的任务艰巨,组织更为复杂。高寒地防御战斗在气候寒冷的高原地区进行的防御战斗。高寒地防御,人员易发生冻伤、雪盲和高山反应症;武器装备效能降低,构筑工事,设置障碍物困难;指挥、协同、通信和机动不便;各种保障难度大。基本要求是:(1)切实查明战斗地区的地形和气象情况,判明其对战斗行动的影响。求是:(1)切实查明战斗地区的地形和气象情况,判明其对战斗行动的影响。集中主要兵力防守便于敌人通行的方向和地段,重点组织居民地和交叉路口的防御,形成以重要高地为要点,能卡口制谷的环形支撑点式防御体系。(3)阵地前沿,通常选在敌难以通行的天然障碍物之后,并善于利用冰雪构筑工事、设置障碍和进行伪装。(4)在浅雪的平坦地和便于敌通行的谷地、道路、隘口和山脊,严密组织火力;对敌人滑雪分队可能迂回的方向和地段,以火力和障碍物加以控制。(5)做好预防自然灾害侵袭的准备,积极防治高原易发病,及时抢救冻伤、战伤人员,加强对武器、车辆的防冻、防滑和技术保障。敌实施火力准备时,加强隐蔽,同时采取敌后袭扰等行动,破坏敌人进攻准备。敌人进攻时,乘敌通过冰坡、积雪地,行动缓慢等有利时机,击毁敌坦克、装甲战车,迫敌步兵下车战斗,在障碍阻滞下,以火力大量杀伤消耗敌人。对突入阵地之敌,应顽强抗击,制止其向纵深发展,并乘敌立足未稳、体力消耗大和行动迟缓之际,以伏击和坚决的反冲击将其歼灭。战斗中,可充分利用风雪等不良天气,派出侦察分队和独立支队,渗入敌后,广泛开展侦察、袭扰和破坏活动。随着先进的武器装备用于战场,高寒地防御战斗逐步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提高部队的生存、适应能力,机动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将成为高寒地防御战斗的重要内容。水网稻田地防御战斗在水网稻田地区进行的防御战斗。水网稻田地江河沟渠纵横,稻田泥泞,便于利用水障,凭借江河、湖泊组织防御,利于小兵群利用沟渠等自然遮障隐蔽和机动,但陆地车辆机动受限,指挥协同不便,构筑工事困难。基本要求是:(1)发扬吃苦耐劳、独立战斗、顽强坚守的精神。(2)充分利用水障设防,集中兵力扼守纵向河流和道路较多、便于敌机动的方向和水陆交通要冲。(3)以水陆机动能力强的部队编成预备队,隐蔽配置在便于水陆机动的地域,视情编组水上警戒分队,担任宽大湖泊的水上巡逻和警戒。(4)阵地前沿通常选择在横向河流、沟渠、湖泊的我岸,依托村镇、高地、河堤、交通枢纽和环水地域等有利地形构筑防御支撑点和枢纽部,组成纵深、环形的防御阵地。(5)以严密火力和多种类、多层次障碍物控制便于敌江河舰船、气垫船、水陆战车和直升机攻击的地段、水域和空域,对敌可能利用的道路、河流、桥梁、渡口等加以破坏和阻塞。(6)加强阵地上的弹药和物资储备,注意工事防水、排水和防塌,重视防疫和水上救护。当敌向我接近时,应派出精干分队,利用河流、沟渠和村镇等有利地形,以阻击和袭击的手段,消耗、迟滞敌人,破坏其进攻准备。当敌发起攻击时,乘敌通过泥泞地段、沟渠障碍和渡河时,以猛烈的火力予以歼灭。当敌突入阵地时,乘敌战斗队形被分割和遭障碍阻滞、后续不继之际,水陆并举,向敌翼侧和侧后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反冲击。对被敌占领的水闸、堤坝和要点,需及时组织力量夺回。如敌从水、陆、空同时发起攻击,集中力量打击威胁最大之敌,并以火力封锁河道,阻敌登岸和沿河道扩张,坚守控制水陆要冲的要点,稳定防御。当敌实施机降时,迅速机动兵力火力,将其歼灭于临空和着陆之际。随着先进渡河器材、两栖作战工具和直升机的广泛运用,未来水网稻田地防御战斗将在水上、陆上和空中同时激烈进行。夜间防御战斗夜暗条件下的防御战斗。可由昼间转入,也可在夜间组织。由昼间转入时,力求在天黑以前完成战斗准备;夜间组织时,按仓卒防御的要求实施。夜暗利于隐蔽和伪装,但观察、射击、指挥、协同不便,易遭敌突然袭击。基本要求是:(1)树立独立作战、近战歼敌的思想,发扬机智勇敢、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2)周密准备,完善各种战斗保障,严防敌人渗透和突然袭击。(3)兵力兵器适当收缩靠拢,指挥所、炮兵群、诸预备队适当靠前配置。(4)充分利用现代夜视、照明和电子器材,善于与敌夜视器材作斗争。(5)利用夜暗广泛实施攻势行动,杀伤、消耗敌人,改善防御态势。组织夜间防御,应充分利用电子技术侦察、夜视侦察和渗透、窃听、潜伏等手段,及早察明敌人夜间进攻企图、兵力部署和可能行动;加强前沿前、翼侧、接合部和间隙地的警戒,严密组织对指挥所、炮兵阵地等重要目标的防卫,严防敌特种分队袭扰和破坏;制定照明计划,明确照明的任务、时机和方法,统一规定夜间方位物和信、记号;各种火器做好夜间射击准备。对便于地面敌人隐蔽接近、楔入、迂回的方向,敌飞机、直升机低空潜入的空域和可能机降的地域,增设伏击火力,并周密组织火力、照明和部队机动的协同。战斗中,采取各种手段破坏敌人进攻准备。可派出小分队袭击敌指挥机关,通信枢纽和炮兵阵地;也可组织分队阵前出击,打乱敌进攻计划;在敌纵深内使用燃烧武器或照明敌人的行动;还可视情实施炮火反击或参加上级组织的火力反准备。当敌发起进攻时,对敌冲击队形上空实施照明,并以各种火力打击敌人;压制发射照明弹的敌炮兵,打击投掷照明弹和发光体的敌机,摧毁和迷盲敌夜视和照明器材;充分发挥装有夜视器材的反坦克炮、反坦克导弹的作用,击毁敌坦克、装甲战车,以密集的步兵火力,大量杀伤下车的敌步兵,力求在前沿前挫败敌人进攻。对突入阵地和渗入防御间隙之敌,坚守部队应依托阵地,以火力和障碍物坚决阻止其发展和扩张,并以反冲击、袭击、伏击等手段,消灭突入和渗透之敌。为配合坚守阵地,有条件时,组织兵力和火力,积极开展敌后袭扰活动,打击敌纵深的重要目标,消耗、疲惫敌人。由夜间防御转入昼间防御时,通常在拂晓前完成一切准备。随着夜视、照明器材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夜间防御战斗将成为战争中常见的战斗样式,并由诸兵种联合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夜视、照明器材的作用并与敌夜视、照明器材作斗争,成为夜间防御战斗的重要内容。智勇敢、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2)周密准备,完善各种战斗保障,严防敌人渗透和突然袭击。(3)兵力兵器适当收缩靠拢,指挥所、炮兵群、诸预备队适当靠前配置。(4)充分利用现代夜视、照明和电子器材,善于与敌夜视器材作斗争。(5)利用夜暗广泛实施攻势行动,杀伤、消耗敌人,改善防御态势。组织夜间防御,应充分利用电子技术侦察、夜视侦察和渗透、窃听、潜伏等手段,及早察明敌人夜间进攻企图、兵力部署和可能行动;加强前沿前、翼侧、接合部和间隙地的警戒,严密组织对指挥所、炮兵阵地等重要目标的防卫,严防敌特种分队袭扰和破坏;制定照明计划,明确照明的任务、时机和方法,统一规定夜间方位物和信、记号;各种火器做好夜间射击准备。对便于地面敌人隐蔽接近、楔入、迂回的方向,敌飞机、直升机低空潜入的空域和可能机降的地域,增设伏击火力,并周密组织火力、照明和部队机动的协同。战斗中,采取各种手段破坏敌人进攻准备。可派出小分队袭击敌指挥机关,通信枢纽和炮兵阵地;也可组织分队阵前出击,打乱敌进攻计划;在敌纵深内使用燃烧武器或照明敌人的行动;还可视情实施炮火反击或参加上级组织的火力反准备。当敌发起进攻时,对敌冲击队形上空实施照明,并以各种火力打击敌人;压制发射照明弹的敌炮兵,打击投掷照明弹和发光体的敌机,摧毁和迷盲敌夜视和照明器材;充分发挥装有夜视器材的反坦克炮、反坦克导弹的作用,击毁敌坦克、装甲战车,以密集的步兵火力,大量杀伤下车的敌步兵,力求在前沿前挫败敌人进攻。对突入阵地和渗入防御间隙之敌,坚守部队应依托阵地,以火力和障碍物坚决阻止其发展和扩张,并以反冲击、袭击、伏击等手段,消灭突入和渗透之敌。为配合坚守阵地,有条件时,组织兵力和火力,积极开展敌后袭扰活动,打击敌纵深的重要目标,消耗、疲惫敌人。由夜间防御转入昼间防御时,通常在拂晓前完成一切准备。随着夜视、照明器材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夜间防御战斗将成为战争中常见的战斗样式,并由诸兵种联合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夜视、照明器材的作用并与敌夜视、照明器材作斗争,成为夜间防御战斗的重要内容。立体防御抗击敌人地面、水面和空中同时进攻的防御。一般包括地面、水面防御作战、防空作战和反空降作战。主要特点是:战斗在立体空间同时展开,多样式、多手段综合运用,战斗行动紧张、激烈、多变,指挥、协同复杂。组织实施立体防御,要构筑便于立体抗击的防御阵地,尤其要正确选择和构筑防空兵阵地和反空降阵地;建立地空一体的纵深、梯次的兵力部署;统一组织对地面和防空火力,在防御的全纵深,组成打坦克、打步兵与打飞机、直升机相结合的立体火力配系;综合运用各种障碍物,构成防坦克、防步兵与防直升机相结合的立体障碍物配系。战斗中,全面分析敌地面、空中的攻击情况,加强集中统一指挥,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手段,挫败敌人的立体进攻。的立体进攻。少摆多屯把少量兵力兵器配置在表面阵地,把大部兵力兵器隐蔽屯于坑道的兵力部署方法。是现代坚固阵地防御作战的兵力部署原则之一。目的是提高部队生存能力和持续战斗能力,减少敌火力杀伤。1952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第31师91团3连在官岱里西山防御战斗中,以少数兵力扼守前沿阵地,将主要兵力屯在坑道内,根据敌人冲击兵力和己方人员伤亡情况,适时向表面阵地补充兵力,击退了敌43次冲击,守住了阵地。摆兵和屯兵的比例要根据敌情、地形、工事和己方兵力兵器等情况确定。配置在第一线表面阵地的兵力兵器,要能抗击敌首次冲击。疏散隐蔽在坑道、工事内的兵力兵器,要适时增援或替换表面阵地上的力量,保持抗击敌连续冲击的能力。军民联防军队、民兵和人民群众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共同保卫国防的一种组织形式。平时,由边、海防守备部队与地方党政机关共同组织领导,主要任务是巡逻、守卫、护边、护渔、防空、防特等。战时,防御部队及时与防区内的党政机关取得联系,积极组织地方部队、民兵、人民群众参战。地方部队和民兵的战斗行动,通常由防御部队指挥员统一计划和组织,根据其特长赋予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在防区内担任警戒、守护、反空降等,也可直接配合部队坚守阵地。防区内的重要村镇,可建立战斗村,积极开展地雷战、地道战和破袭战。并充分动员人民群众和筹措地方厂矿企业的工程机械、运输车辆,参加构筑工事、抢修道路、运送物资、救护伤员等,支援、配合部队完成防御任务。重点设防在主要方向和地区有重点的防御。是设防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是增强防御的稳定性,挫败敌人的重点进攻。通常根据作战任务、防御决心、敌情和地形等情况组织实施。基本方法是:(1)集中兵力,重点部署。以大部兵力防守主要防御方向、主要坚守区和防御要点;在次要防御方向、次要防区和一般支撑点上尽量节省兵力;掌握强大的预备队,并靠近主要防御方向配置。(2)有重点地构筑工事和设置障碍物。集中主要力量、器材和工程机械,用于构筑主要方向和主要阵地的工事和机动道路,增加工事数量和强度,力求坚固、低下、隐蔽、疏散;以主要方向、防御前沿前、前沿阵地为重点,设置多道、多种类的障碍物,在敌可能突入的重要地段计划撒布地雷区。(3)组成有重点的火力配系。给坚守主要防御方向的部队配属较多的火器,炮兵群与主要方向坚守部队建立直接支援关系,并以主要火力支援其战斗,在敌主攻方向和主要突破地段构成最大的火力密度。防空兵分区域有重点配置,在主要部署和重要目标上空构成多层、绵密的防空火网。(4)实行重点保障。工兵、防化、通信、后勤等保障力量,配置在靠近或便于向主要方向机动的位置,重点保障主要方向坚守部队的战斗行动。随着军队火力毁伤能力的提高,集中兵力与提高生存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重点设防时,要注重处理好集中兵力与疏散配置的关系,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地为重点,设置多道、多种类的障碍物,在敌可能突入的重要地段计划撒布地雷区。(3)组成有重点的火力配系。给坚守主要防御方向的部队配属较多的火器,炮兵群与主要方向坚守部队建立直接支援关系,并以主要火力支援其战斗,在敌主攻方向和主要突破地段构成最大的火力密度。防空兵分区域有重点配置,在主要部署和重要目标上空构成多层、绵密的防空火网。(4)实行重点保障。工兵、防化、通信、后勤等保障力量,配置在靠近或便于向主要方向机动的位置,重点保障主要方向坚守部队的战斗行动。随着军队火力毁伤能力的提高,集中兵力与提高生存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重点设防时,要注重处理好集中兵力与疏散配置的关系,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处处设防无重点的到处设防的防御。是消极防御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害处是兵力分散,形不成有重点的防御体系,容易被敌重点进攻击破,为历代兵家所反对。《孙子兵法》中就有“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的论述。1933年9月至翌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的错误军事路线的领导下,面对强敌进攻,不敢发动本来有利的向敌人后方打击的进攻,也不敢大胆诱敌深入,聚而歼之,而是处处设防,节节抵御,结果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丧失了中央根据地。正确的方法是积极防御,集中兵力,重点设防。节节抗击利用多道阵地或有利地形,交替转移,逐次抵抗进攻之敌的作战行动。目的是以空间换取时间,消耗、牵制或吸引调动敌人,保障主力行动。通常用于运动防御,或突围、退却等战斗。基本要求是:构成纵深、多道、要点式的阻击阵地,有重点地构筑工事,设置障碍物;建立多梯队有重点的兵力部署,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明确每道阵地坚守的时间及向新阵地转移的时机、方法、路线等;战斗中,依托阻击阵地顽强抗击敌人攻击,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消灭突入之敌,加强对翼侧和间隙地的控制,制止敌人穿插、迂回;根据战斗进展情况,适时组织部队向下一道阻击阵地转移,并尽可能利用夜间或不良天气转移阵地,防敌火力袭击、机降截击和地面部队跟进突击。分兵把口分散兵力,到处防守的防御。是消极防御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害处是用兵无重点,无活力,难以阻止敌重点进攻,易被敌各个击破。1933年9月至翌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错误军事路线的领导下,面对优势敌人从六个方向向中央根据地中心区的全面进攻,采取六路分兵把口,全线抵御的方针,同敌人硬打硬拚,企图同时阻止敌人,结果给敌人造成各个击破的机会,一个“口”也没有把住,导致了反“围剿”作战的失利。正确的方法是实行积极防御,重点部署兵力,掌握强大的预备队。果给敌人造成各个击破的机会,一个“口”也没有把住,导致了反“围剿”作战的失利。正确的方法是实行积极防御,重点部署兵力,掌握强大的预备队。宽大正面防御正面超出正常宽度的防御。在次要防御方向或山地、江河等有利地形上采用。目的是为了节省兵力,增大抗敌正面,限制敌兵力兵器向翼侧迂回。通常成一个梯队部署,并建立一定数量的预备队。根据地形和敌人的进攻企图,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和器材,防守便于敌人实施主要攻击的方向和地区,在难以通行的地段上尽量节省兵力。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有重点地构筑阵地和设置障碍物,在敌主攻方向上尽可能加大防御纵深,以便抗击敌连续冲击,增强防御的稳定性。战斗中,全面分析各方向敌攻击兵力的强弱,判明敌主攻方向,组织炮兵火力实施重点支援;广泛机动兵力、兵器,增强受威胁最大方向上的防御力量,或以攻势行动歼击突入之敌,挫败敌人的进攻。反伏击反击敌人伏击的战斗行动。通常发生在运动过程中。目的是保障部队顺利实施机动,完成预定作战任务。具有战斗情况突然,多面受敌,兵力不易展开,易被敌分割包围等特点。实施机动前,制定周密的反伏击方案,明确各部队在遭敌伏击时的任务和协同动作。机动过程中,加强侦察、警戒,对敌可能设伏地段,预先派出兵力进行搜索,及早发现敌伏击企图。一旦遭敌伏击,要迅速展开兵力,抢占有利地形,抗击敌人攻击;敌伏击兵力较小时,组织兵力、火力消灭之;敌兵力较大时,在顽强抗击的同时,可组织力量向敌薄弱部位突击,打乱敌部署,力争主动,视情消灭或摆脱敌人;未进入敌伏击圈的部队,迅速以火力支援遭敌伏击部队战斗,并组织兵力向敌翼侧发起攻击,以合力粉碎敌人伏击。随着直升机的广泛运用,反敌直升机伏击将成为反伏击战斗的重要样式。反围攻对抗和粉碎敌人围攻的作战行动。通常发生在防御作战中。随着军队机动能力和纵深攻击能力的提高,防御中遭敌围攻的时机将增多。周密组织反围攻作战,对于挫败敌包围和合围企图,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增强防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反围攻作战具有多面受敌,独立作战,支援困难等特点。当部队可能遭敌围攻时,应严密监视敌人地面和空中的行动,判明敌人的企图,果断地采取反围攻措施。如迅速调整部署,向受敌威胁的方向机动兵力、火力和障碍物,控制敌人向翼侧、后方机动的必经道路和要点,加修工事,调整火力配系,形成环形防御;组织防空火力打击空中机动之敌,坚决迅速地消灭敌机降分队;选择包围迂回之敌较弱的一路或一部,集中兵力、火力实施突然的攻击,制止敌人达成围攻部署。当被敌合围后,应加强集中统一指挥,沉着冷静地分析和处置情况,根据各方向攻击之敌兵力的强弱和地形情况,采取灵活的战术手段,组织力量顽强坚守阵地,大量杀伤、消耗敌人,与敌反复争夺,坚决制止敌人压缩包围圈和割裂己方部署,并适时实施反冲击、反击,消灭突入之敌,改善防御态势。要有计划地使用兵力,掌握预备力量,节约使用粮弹,保持持续战斗能力。及时给航空兵标示自己的位置,指定机降场、空投场,做好接受机降、空投的准备。采取积极措施,保持与上级及友邻的联系,与上级预备队密切协同,内外夹击敌人,打破敌之围攻。判明敌人的企图,果断地采取反围攻措施。如迅速调整部署,向受敌威胁的方向机动兵力、火力和障碍物,控制敌人向翼侧、后方机动的必经道路和要点,加修工事,调整火力配系,形成环形防御;组织防空火力打击空中机动之敌,坚决迅速地消灭敌机降分队;选择包围迂回之敌较弱的一路或一部,集中兵力、火力实施突然的攻击,制止敌人达成围攻部署。当被敌合围后,应加强集中统一指挥,沉着冷静地分析和处置情况,根据各方向攻击之敌兵力的强弱和地形情况,采取灵活的战术手段,组织力量顽强坚守阵地,大量杀伤、消耗敌人,与敌反复争夺,坚决制止敌人压缩包围圈和割裂己方部署,并适时实施反冲击、反击,消灭突入之敌,改善防御态势。要有计划地使用兵力,掌握预备力量,节约使用粮弹,保持持续战斗能力。及时给航空兵标示自己的位置,指定机降场、空投场,做好接受机降、空投的准备。采取积极措施,保持与上级及友邻的联系,与上级预备队密切协同,内外夹击敌人,打破敌之围攻。反袭击对抗和粉碎敌人突然攻击的战斗行动。一般包括反空袭、反伏击、反袭扰、反破坏等。进攻、防御战斗中或机动、集结时均可能发生。特点是情况突然,敌情不明,指挥困难,战斗行动紧张短促。基本要求是:预先拟定多种反袭击方案,经常做好反袭击的战斗准备,掌握能快速机动的预备队;建立完善的侦察、警戒配系和报知勤务,及时掌握敌人动向,判明敌袭击企图。一旦遭敌袭击,迅速组织部队按预案或根据新的情况,积极果敢地投入战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手段,击毁敌袭击兵器,杀伤敌有生力量,粉碎敌人的袭击行动。地投入战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手段,击毁敌袭击兵器,杀伤敌有生力量,粉碎敌人的袭击行动。是1941年在日军合击扫荡中进行的一次反袭击战斗。第17团战前准确掌握了情报,对袭击之敌果断迅速行动,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经3小时战斗,歼灭敌300余人,对打破日军的合击扫荡起了重要作用。1940年12月,第17团在对日军进行几次成功的伏击之后,日军对其实行连续的合击扫荡。该团以连续转移、声东击西的战法,避开了敌人的合击。12月30日,进至南龙岗、北龙岗地区,了解到驻行唐城的日军可能外出袭扰,立即进行一系列的反袭击准备工作。派出便衣侦察了解敌情,拟制了反袭击战斗计划,加强战备,派出警戒,指定值班部队,做好了随时应付敌突然袭击的准备。1941年1月3日,驻行唐的日军170余人和伪军百余人,向驻南龙岗的第17团3营分3路实施突然袭击。3营一面从正面迎击敌人,一面向团报告。团得知敌人数量不大,确定3营正面抗击,2营7连由左翼,5、6连由右翼向敌迂回,l营派一个连断敌退路,其余为机动力量。3日6时,东路敌人首先向3营展开进攻,经过反复争夺,激烈战斗,敌占领了前沿阵地。7时半,3营和2营共三个连已绕至敌人背后,在3营营长统一指挥下几个连队同时发起冲击,至8时左右将东路之敌全部歼灭。歼灭东路之敌后,3营各连和7连立即向西运动,将中路之敌包围,经20分钟战斗,即将该敌全部歼灭。在围歼中路之敌时,2营的三个连队对西路之敌发起两次攻击,因协同不好未成。歼灭中路之敌后,3营也赶到西路,与2营一起对敌形成包围,同时发起总攻,战至9时,西路之敌也被全部歼灭。此战除6人逃跑外共歼日伪军300余人,俘日军7人,并缴获日军全部武器装备。11时,日军又派出300余人乘20辆汽车来增援,该团已主动向东、西城子安全转移。此次战斗主要说明:(1)做好充分准备,力争主动歼敌。该团战前虽然得到敌人可能来袭的情报,但时间、方向、敌人兵力事先无法准确获知,稍一不慎就有可能陷入被动,不仅不能全歼敌人,而且有可能被敌人歼灭。但该团能够根据情报和当时地形条件,拟制反袭击战斗计划,进行政治动员,加强侦察警戒,指定了值班部队,保持高度警惕,做好一系列反袭击战斗准备,这对战斗胜利和全歼敌人,起了很大作用。(2)指挥员决心果断,部队行动迅速。此次战斗,敌人行动诡秘,避开侦察警戒,以奇袭手段突然出现在3营面前。3营发现敌人后,首先组织部队抵抗和向敌翼侧迂回,打破了敌奇袭企图,同时向团报告情况。团了解敌人动向后,迅速果断定下决心,以主力向敌侧后攻击,以一部兵力正面攻击和断敌退路。部队迅速行动,把敌人主动袭击,变成我主动反袭击,获得了战斗全胜。(3)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歼敌。来袭之敌三百人分成了三路,团集中7个连兵力先对付东路之敌,形成绝对优势。然后再转移兵力,歼灭中路和西路之敌。对每路敌人,都把主力指向侧后,断敌退路,迂回包围歼灭,达到了速战速决。防御企图防御战斗所要达的目的。是战斗任务的集中体现,防御决心的重要内容。防御企图可能为下列各项之一:(1)长期坚守某要地,保卫某重要目标;(2)坚守一定的地区,争取时间,保障主力行动;(3)迟滞、消耗敌人,创造歼敌的有利时机;(4)巩固占领的地区等。通常在全面、正确了解任务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敌人的进攻企图、地形特点、防御手段和上级规定的防守时间等因素确定。基本要求是:符合上级意图和本级任务;体现基本的防御手段;与敌之进攻企图针锋相对;与地形、兵力等客观条件相适应。防御企图确定后,应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确保防御企图的实现。体现基本的防御手段;与敌之进攻企图针锋相对;与地形、兵力等客观条件相适应。防御企图确定后,应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确保防御企图的实现。防御体系防御诸要素在作战中组成的有机整体。由兵力部署、防御阵地、火力配系、障碍物配系和保障系统等要素构成,是进行防御作战的基础。其作用是形成结构合理的整体防御系统,以合力挫败敌人的进攻。防御体系是随着兵器和战术的改进而发展的。在冷兵器时期,主要采用城垒防御体系,以城墙工事和野战筑垒为主要防御阵地,在城垒外设置壕沟、陷阱等障碍,兵力沿城垒进行环形部署。火器用于战场后,出现了炮台式要塞防御体系,开始将筑垒、障碍与火力结合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火炮和机枪的大量使用,在野战防御中广泛采用了堑壕式防御体系,由数道堑壕阵地组成防御地带,兵力沿各道堑壕阵地进行梯次部署,在防御前沿前设置大量防步兵障碍物,组成以机枪火力为骨干与炮兵火力相结合的防步兵火力配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随着飞机、坦克的大量使用,出现了支撑点式防御体系,防御阵地内构筑有防坦克支撑点以及掩蔽部、地堡、堑壕、交通壕和炮兵发射阵地,兵力部署的合成程度提高,反坦克和防空火力配系成为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支撑点式防御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防御阵地以连支撑点为基础构成,阵地种类增多,防御空间扩大,纵深防御的地位提高,出现了高射炮与地空导弹相结合的防空火力配系。建立完备的防御体系,是组织防御的主要工作。通常应根据防御任务、敌情、地形和掌握的兵力、兵器、物资情况,从整体出发,正确选择主要防御方向和防御要点,灵活而巧妙地布设阵地、部署兵力、组织火力、构筑工事、设置障碍物,采取各种保障措施,把防御诸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全纵深、区域式、立体、有重点的防御体系。防御体系力求在敌发起进攻前建立完毕,如时间紧迫来不及完整建立时,应抓住重点,先完成主要阵地和部署,尔后在战斗中边打边完善。防御配系防御兵力、兵器、技术器材按一定的任务、性能和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配置后形成的体系。目的是充分发挥兵力、兵器、技术器材的整体威力,以合力挫败敌人的进攻。通常根据防御任务、敌情、地形等情况确定。基本要求是: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和器材于主要防御方向,形成有重点的防御配系;根据各兵种和专业兵的编制、战斗特长及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科学编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防区内的有利地形和工事,疏散、隐蔽、梯次地配置兵力、兵器和器材,提高生存力和持续抗击能力;掌握预备兵力、兵器和器材,适时实施机动,增强防御配系的应变能力。防御配系力求在敌人发起进攻前组织完毕,如准备时间短促来不及完成时,应力求首先完成重要方向和地区的防御配系,尔后在战斗过程中逐步完善。防御阵地为抗击敌人进攻所占领的位置。是防御作战的依托。有野战防御阵地和坚固防御阵地。构筑坚固、完善的防御阵地,是部队隐蔽自己,杀伤、消耗敌人,完成防御任务的重要条件。防御阵地是随着兵器和战术的改进而发展的。冷兵器时期,主要采用城邑和壁垒式防御阵地,构筑战斗、屯兵和了望等设施,城墙和壁垒外有壕沟、拒马等障碍。14世纪后,火器用于作战,防御阵地中增加了炮台、碉堡等工事,欧洲一些国家建立了棱堡式要塞阵地。19世纪出现线膛火器后,逐步形成了有一定纵深的野战防御阵地,构筑有堑壕、交通壕、散兵坑和炮兵发射阵地等野战工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火炮和机枪的大量使用,出现了由交通壕连接数道堑壕的防御阵地,以2~4道阵地组成防御地带,各地带间设有中间阵地和斜切阵地,前沿前设置有大量防步兵障碍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着飞机、坦克的发展,防御阵地的纵深增大、种类增多,主要防御地带通常由三道阵地组成,并构筑有连防坦克支撑点、营防坦克枢纽部、团防坦克地域和炮兵阵地、坦克发射阵地、对空射击阵地等,设置有大纵深的防坦克、防步兵障碍物。战后,支撑点式防御阵地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抗美援朝作战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建立了以坑道为骨干、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大纵深的防御阵地,主要防御地带由基本阵地、预备队阵地、炮兵发射阵地等组成,基本阵地构筑有支撑点和核心阵地,有的还构筑有防坦克阵地和防空降阵地。防御阵地要根据敌情、任务、地形和战斗编成情况,选择在便于阻止敌人进攻的地形上,组成以营防御地域为基础的防区式的纵深、环形的阵地体系。基本要求是:便于割裂敌战斗队形,制止敌人迂回、包围;便于发扬火力,构成火袋,从多方面打击敌人;便于隐蔽、机动;便于减少敌各种火力突击的损害。各级防御阵地的编成有所不同,如营防御阵地由各连支撑点和坦克、各种火器发射阵地组成,师的防御阵地由阻击阵地,第一梯队团防区,纵深团防区,后方防区,炮兵群阵地,防空兵阵地,反冲击展开地区,反坦克预备队、障碍设置队展开地区,伏击阵地,反空降阵地,反坦克阵地,侧方阵地,指挥所等组成。防御阵地前沿,选择在便于观察、发扬火力和隐蔽,不便于敌接近和展开冲击的有利地形上。防御阵地要根据准备时间的长短和人力、机械、物资数量,构筑不同类型的工事。野战防御阵地通常构筑堑壕、交通壕和射击、指挥、掩蔽等野战工事;坚固防御阵地还构筑坑道、地道和地面水备工事。为迷惑敌人,要有计划地构筑假阵地、假工事,设置假目标。在接近地、前沿前、翼侧和纵深重要目标附近,设置以防坦克为主的、与火力紧密结合的多种类障碍物。各种工事和障碍物,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使用制式和就便器材进行严密伪装。战斗中,防御阵地应不断进行加固和完善。防御方向抗击敌人进攻的方向。是防御布设阵地、部署兵力、组织火力、构筑工事和设置障碍物的基本依据之一。有主要、次要防御方向、地面或水面、空中防御方向。根据上级意图、防御任务和地形、敌情确定。主要防御方向通常由上级给下级赋予任务时明确,独立组织防御时可自行选定。对主要防御方向的坚守部队,通常赋予较窄的防御正面,给予较多的加强;对次要防御方向的坚守部队赋予较宽的防御正面,给予必要的加强。炮兵群和诸预备队靠近主要防御方向配置,并主要用于支援主要防御方向战斗。主要和次要防御方向是相互依存,有时是相互转化的。战斗中,应善于根据敌主要进攻方向的变化,适时变换主要防御方向,以便集中主要力量挫败敌人的重点进攻。主要防御方向对防御全局影响最大的作战方向。通常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和器材进行重点防守。正确选定主要防御方向是形成有重点的防御体系的重要条件,对兵力部署、阵地编成、火力配系、障碍物配系、工程构筑等,起着支配、制约作用。主要防御方向通常由上级确定,也可自行选择,报上级批准。基本要求是:(1)正确领会上级意图,明确上级的防御目的、重点设防的地区及战斗中与敌反复争夺的方向,使本级选定的主要防御方向能确保上级意图的实现。(2)明确本级所担负的防御任务,从最有利于粉碎敌人的进攻,完成防御任务着眼,确定主要防御方向。(3)根据敌人的进攻特点和选择主攻方向的基本原则,查明敌人的进攻企图和兵力部署的重点,在预测敌主攻方向多种可能性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判明敌最有可能的主攻方向,据此确定主要防御方向。(4)全面分析地形、道路情况,着重判明前沿前便于敌主力接近和展开的方向,防区内高地、谷地、道路的自然走向、通行条件、战术容量和相互关系,敌最终夺取的战术目标,及便于实施突破和发展的通道等,在综合分析、权衡利弊的基础上确定主要防御方向。主要防御方向选定后,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和器材在该方向作重点部署;以主要防御方向为重点,计划和组织火力;集中力量构筑坚固、完善、配套的阵地工事,增大障碍物密度;以主要兵力和器材建立可靠的通信联络,加强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形成稳固的重点防御。在同一时间内,主要防御方向只选定一个。为提高应变能力,要一案为主,多手准备,制定切实可行的主次方向转换时的兵力、火力机动和协同方案。战斗中,情况无重大变化,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主要防御方向的稳定;敌改变主要进攻方向,应适时调整部署,快速向该方向机动兵力和火力,形成新的防御重点。随着直升机在战斗中的广泛运用,主要防御方向的选择,受敌空中攻击的影响将增大。兵器和器材进行重点防守。正确选定主要防御方向是形成有重点的防御体系的重要条件,对兵力部署、阵地编成、火力配系、障碍物配系、工程构筑等,起着支配、制约作用。主要防御方向通常由上级确定,也可自行选择,报上级批准。基本要求是:(1)正确领会上级意图,明确上级的防御目的、重点设防的地区及战斗中与敌反复争夺的方向,使本级选定的主要防御方向能确保上级意图的实现。(2)明确本级所担负的防御任务,从最有利于粉碎敌人的进攻,完成防御任务着眼,确定主要防御方向。(3)根据敌人的进攻特点和选择主攻方向的基本原则,查明敌人的进攻企图和兵力部署的重点,在预测敌主攻方向多种可能性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判明敌最有可能的主攻方向,据此确定主要防御方向。(4)全面分析地形、道路情况,着重判明前沿前便于敌主力接近和展开的方向,防区内高地、谷地、道路的自然走向、通行条件、战术容量和相互关系,敌最终夺取的战术目标,及便于实施突破和发展的通道等,在综合分析、权衡利弊的基础上确定主要防御方向。主要防御方向选定后,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和器材在该方向作重点部署;以主要防御方向为重点,计划和组织火力;集中力量构筑坚固、完善、配套的阵地工事,增大障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