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60年代副本掉落: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0:03:13
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之一
盆景是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过作者的构思设计,造型加 工,精心护养而成。把它布置于飓尺盆中;“缩地千里”、“缩龙成寸”,可以展现大自然无限风光,所以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随着时间和季 节的变化,它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色彩和意境……
让 我们进一步了解、学习盆景知识吧!
第一章 盆景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学习要点: 本章主要是讲解盆景的概念和盆景的分类,同进时简单介绍中国盆景的发展简史,重点内容是盆景的分类及造型,要求掌握盆景的分类方法及中国盆景的造型。
第一节 盆景的概念
盆景起源于 中国,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盆景是植物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巧妙结合,它是用植物、山石等材料,经过艺术加工,种植或布置在盆中,模仿大自然优美景色的一种陈设品;它是栽培技术和造 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盆栽 与盆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统称为盆景。但由于它们有以树木为主体或 以山石景物为主体的区别,并且树木是活的植物,它随季节的变更和树龄增长而不断变化,山石景物则变化不大;同时山水盆景中的树木是以人工制成的,还有“独石盆景”,一块石 组成一个景观;而“石玩”是不会变化了。因此,逐渐形成两 种不同的艺术品 :以树木为主体的被称为盆栽或树桩盆景;以山水景物为主体的被称为盆景或山水盆景。 目前以树木为主体的在国际上多用“盆栽”这 个名称,并直译成为“Bonsai”。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是习惯采用“盆景”这个叫法。


树桩盆景
山水盆景
值得一提的 是:盆景是从盆栽(盆植)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但盆景与盆栽有根本的区别。一般用盆、皿栽种植物,都通称为盆栽。盆栽只是将植物种于盆央之 中,以供四时观赏,其审美的对象,仅枝叶、花朵、果实等艳色、形状而已;而盆景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技艺加工,创造成景的艺术品。除达到盆栽的观赏目的 外,还必须通过精心的艺术造型,表现出无穷的诗情画意,表现出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的自然美,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因此盆景又是作者艺术情感 的寄托与抒发,是主观精神的表露。盆景是景致与情感的交融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神韵的凝聚,形神共现。
:盆景与盆栽 、石玩的区别
盆景是大自 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 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 这门造型艺术称之为盆景。
盆景以植 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过作者的构思设计,造型加工,精心护养而成。把它布置于飓尺盆中;“缩地千里”、“缩龙成寸”, 可以展现大自然无限风光,所以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它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色 彩和意境。


从某种概念 来讲,盆景也是美学、文学和科学的综合体。所谓美学,盆景的制作要给人以美的欣赏,古雅秀美,神韵生动,耐人寻味;所谓文学,盆景造型构思,有诗情画意, 有高低层次,有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反映出较高的文采水平;所谓科学,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为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及生长发育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制作它必须 掌握园艺科学的知识和进行长期的艺术加工以及养护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它的生存和优美姿态。
第二节 盆景的发展简史
1.盆景的起源
盆景起源于 中国,历史悠长,源远流长,这是世界公认的。至于起源于何时,盆景界的看法尚不统一。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盆景是由栽培观赏植物,以及模仿自然山林堆砌假山造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的。在浙江余 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7000余年)遗址中发现绘有盆栽植物的陶片,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盆景起源 最早的证据。在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距今1700余年)有盆栽花卉的画面,画面是一个圆盆,盆中 栽着6支红花,盆下配有方板几架,形成植物盆钵几架三位一体的艺术造型,与现代的盆景极为相似,有 人认为这就是盆景的前身。至于盆景起源的确切时间,有待今后更多的出土文物加以证实。
对盆景形成的朝代,一致认为形成在唐代初期。其证据就是在陕西省乾陵发掘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武则天之子)墓的甬道东壁上,有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画。所绘这 一盆景和现代盆景非常近似。可见当时盆景已成为观赏珍品,作宫苑御用。同时受到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兴起的影响,应用写意山水画理的“缩龙成寸”、“小 中见大”的手法,使用山石与植物相互组“景”,则简单的“盆栽”而发展成具有意境的“盆景”。另外,在故宫博物馆内保存一幅唐代画家阎立本绘的《职贡》图,图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在进贡的行列中,有一个 手托浅盆,盆中立着造型优美的山石,这和现代山水盆景十分相似;在进贡的行列中,还有人手托山石和肩扛山石的。这些画面足以证实在唐代盆景已经形成了。当 时士大夫也以制作盆景为时尚,作为文人雅士逸兴韵事。


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武则天之子)墓的甬道东壁上,有侍 女手捧盆景的壁画局部
唐代画家阎立本绘的《职贡》图局部
宋代制作盆景时对树木山石的要求,画意诗情的灌注,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元代盆景制作趋向小 型。明代盆景更加盛行,并将经验所得纷纷立著记载,盆景记述班班可考。清代盆景艺术成为园林必不可少的装饰,艺术形式更为广泛,盆景材料丰富多采。
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五溪 苏灵著有《盆景偶录》二卷,书中以叙述树桩盆景为多,把分成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

宋画《十八学士图》(局部)
2.现代盆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 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古老的盆景艺术又焕发了青春,进入兴旺发达的高速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 以下4个方面:
(1) 盆景组织像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1981年 中国花卉盆景协会诞生。1984年中国花卉协会成立。1988年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成立,该协会的成立对中国盆景艺术的快速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都建立了盆景组织,很多县(区)乃 至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了花卉盆景协会。
(2) 组织国内外盆景展览。从1979年开 始,全国性盆景展以及到国外办盆景展,几乎每年都有,这对盆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 盆景报刊和有关书籍大量问世。当前在全国影响最大的花卉盆景报刊有3家:①《中国花卉盆景》月刊;②《中国花卉报》(盆景占相当比重);③《花木盆景》双 月刊。近十余年出版的盆景书籍据不完全统计有50余种。
(4) 盆景出口外销量逐年增加。从1979年我国首次参加国际盆景展览并开始外销后,销量逐年增加。中国盆景古朴典雅,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出口形势越来越好。
3.中国盆景在国外的影响及发展
(1) 起源于中国的盆景艺术,在唐朝末期宋朝初期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后在日本发扬光大。日本子叶大学岩佐亮二教授著《日本盆栽史》中证实,日本的盆栽是由中国 传入的。我国唐朝时曾以盆栽称呼盆景,现时日本的盆栽与我国的树木盆景大同小异。
(2) 本世纪初盆景又从日本先后传到美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后继续传播。1979年以来;我国盆 景在世界各地参展和销售,对世界盆景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目前盆景已遍布五大洲,成为世界性的艺术品。1989年 全世界性的盆景组织——《世界盆栽友好联盟》诞生,它的成立有助于盆景艺术在全球的普及与提高。
(3) 盆景艺术的发展和经济发达程度、人们的文化素质以及生活是否安定密切相联。当前世界盆景以工业发达的日本、西欧、美国,尤其是美国盆景发展速度比发展中国 家要快得多。
随着我国的 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盆景将更加蓬勃发展。
第三节 盆景的分类方法
中国盆景分类的方法较多,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 盆景研究者一般根据取材和造型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以树木材料为主,称为树木盆景(或称树桩盆景)以山石材料为主,称为山水盆景 (或称山石盆景)。


树桩盆景 山水盆景
(一)树桩盆景
1.树桩盆景的定义
把木本植物栽在盆中,经过修剪、绑扎整形的艺术加工造 型过程,和精心的栽培技术管理,使它成为古雅奇伟的树木缩影的盆景,一般控制使茎干矮小、枝丫虬曲,悬根露爪、姿态苍老、树龄数十年或百余年,有些达数百 年而高度仅有一尺多或几尺。这是因为制作时,选取野外山林或苗圃中已生长多年,初步具备盘根错节、茎干粗矮、易于成形的老树桩作素材来培植,故称树 桩盆景。
2.树桩盆景的特点
以树木为主体材料,种盆造型取景者,统称为树木 盆景。过去习惯称为树桩盆景(简称“桩景”)。树木是有生命的植物体,在其生长过程中,随着树龄的增长,季节的更替,而产生不断的 形态变化。不同的树木种类,其取景的内容则千变万化,有的以露根、虬干取胜;有的以叶形、叶色见长;有的以花果取景。树姿则力求古朴、秀雅、苍劲、奇特, 色彩要丰富,风韵要清秀,这是树木盆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丛林式树桩盆景
树木盆景是大自然树木优美姿态的缩影,一般宜于选取植株矮小、枝密叶细、形态古雅、寿命较长的树种为材料。盆栽后, 再根据它们的生长特性和艺术要求,经过攀扎、整枝、修剪、摘叶、摘芽等技术措施,创造出较之自然树姿更为优美多彩的艺术品。虽然高不盈尺,却具有曲干虬 枝、古朴秀雅、翠叶荣茂、花果鲜美等特色。
树桩盆景着重表现树干、树冠、树根和枝叶、花果等整体姿态线条的构图美,有些树桩盆景能开出鲜艳美丽的花朵,尺度比 例好,确是锦上添花的好作品。但不能因为追求花果而偏废姿态,如果植株姿态不好,就不能算是好作品,甚至不能称为盆景。所以,树桩盆景首先要着重姿态造 型,力求做到古朴秀雅,苍劲健茂,体型虽小而空间感觉却颇大,达到“藏参天复地之意于盈握间”的意 境。
3.树桩盆景的规格
树木盆景的规格有大小之分。树桩盆景按其大小高度,共 有五种规格。特大型的高度超过150厘米,大型的80-150厘米,中型的40-80厘米,小型的10-40厘米,高度不足10厘米的称微型盆景或袖珍盆景。其 中最小的一类称为微型盆景,又称“掌上盆景”。由于盆域狭小,取用材料的特点是体积微小,造型细腻,制作精致,线条简练、能充分体现出微型盘景的艺术 美。(横斜、偃卧、悬崖等型的,以它的枝干伸展长度为准。)

特大型盆景 大型盆景

中型盆景 微型盆景
树桩盆景常以孤树为主体,也有二株、三株和多株拼成丛林式的,单株的又有一株双干或一株多干式,有时也配以奇石,或 人、物陶瓷模型,或作相应的地形处理以增树势。
4.树桩盆景的类型
树桩盆景根据所用植物材料种类的不同,按照观赏特性的 差异,分为松柏类、杂木类、叶木类、花木类、果木类、蔓木类等。
(1)松柏类

柏 树
松柏盆景是以裸子植物松柏类的树种材料,进行培育造型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姿态古雅苍劲,朴拙奇特,叶如针刺,耐旱 耐寒,寿命较长。造型手法是师法自然,或独木挺拔,或双木结对,或三五成丛,往往采用“参天覆地”、“高低参差”的高干式大树型。柏类盆景则常采用扭筋换 骨,枯峰露顶,以表现其古拙奇态。松柏类盆景材料丰富,常用的有五针松、黑松、白皮松、黄山松、金钱松、龙柏、桧柏、铺地柏、真柏、罗汉柏、矮紫杉等树 种。
(2)杂木类

榕 树
杂木盆景是以阔叶树种为材料,取姿态奇特、枝叶挺秀、寿命长且适应性强者,经过精心培育,加工造型而形成的一类盆 景。杂木盆景往往从山野采掘野生树桩,养胚上盆,在较短时间内,可加工成提根露爪,盘曲苍老,枝干虬曲,叶小花繁,风致宜人的桩景。常用的树种有榔榆、黄 荆、黄杨、雀梅、九里香、福建茶、榕树、平地木、水杨梅等。这类盆景多讲究姿态美和风韵美,以古朴秀雅取胜,选材极为重要。一般人工育苗繁殖较少,而山野 采掘老桩较多,一旦上盘,即成佳品,故素有“本是山野物,今日案头芳”之说。
(3)叶木类

鸡爪槭 银 杏

竹 类
叶木盆景以树形优美、枝叶密生、叶形奇特、叶色丰富而多变的树种为材料,突出观叶效果的一类盆景。常用的材料有红 枫、鸡爪槭、三角枫、卫矛、波缘冬青、十大功劳、银杏、枸骨、苏铁、棕竹、凤尾竹等树种。这类盆景不仅观叶,也兼有其他方面的观赏效果。但以鲜艳悦目的叶 色、雅美新奇的叶形为其主景。叶木盆景有常绿树类,四季常青,终年可以观赏。也有落叶树类,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不同色彩,虽寒冬叶落,仍可观赏其寒树景 象。
(4)花木类


梅 杜 鹃

海 棠 山 茶
花木盆景是以花色、花姿兼美,五彩缤纷,灿烂绚丽,香气沁人,生机盎然的花树或花卉为材料,配以精致盆钵,经过装饰加工,突出观花效果的一类盆景。其造型 要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繁花满树者为佳。如取材得法,四时花序不绝,皆入画境更为佳。常用的材料有迎春花、梅花、碧桃、金雀花、腊梅、海棠、 山茶、杜鹃、六月雪、紫薇、桂花、雀舌栀子等名花佳卉。花卉盆景在园景中有其独特的效果,每逢佳节,有盛花的盆景点缀,姿色诱人,香气袭人,令人赏心悦 目,感到满园春色。
(5)果木类


火 棘 苹 果
果木盆景以观果类树种为材料,其果实色 彩悦目,红紫者为贵,色黄者次之。每当丹实累累,金果挂枝时,不仅为园景增色,且给人以丰盛之感。常用的材料为火棘、南天竹、金弹子、虎刺、枸杞、果石 榴、胡颓子、野山楂、佛手、金桔、小檗、荚莲等。果木盆景每当深秋之时,花事凋落,树木飘零,在秋风萧瑟的庭园,能点缀数盆观果盆景,红、黄相间,色彩注 目,风姿优美,可打破沉寂园景,增加生活环境的情趣。
(6)蔓木类


紫 藤 金银花
蔓木盆景是以蔓性树木或藤本植物为素 树,上盆加工造型,突出其卷曲的茎干、垂拂的枝叶而形成的一类盆景。它兼有花果艳丽,姿韵优美,别具风格的特色。常用的材料有紫藤、常春藤、络石、金银 花、扶芳藤、凌霄、葡萄、爬墙虎等木质藤蔓植物。该类盆景以蔓茎缠绕或悬垂为其特色,故多装饰于深盆高架,或挂壁长垂,或附石盘绕,具有婀娜的风韵,苍古 的风貌。
(7)花草类


蝴蝶兰 蕙 兰

凤 梨 红 掌
花草盆景的选材,既区别于以观赏树姿为主的树木盆景,也不同于一般的盆花。可以选用观花为主的木本花卉,如海棠、月季、杜鹃、山茶、迎春 等;也可选用兰花、菊花、水仙等草本花卉。盆中可配置山石、牧童、仕女、老翁等小型配件,以表现花草盆景的整体装饰美和一些题材的诗情画意。
5.树桩盆景的形式
树 桩盆景可以分为规则型和自然型两类,从发展趋向看,以自然型为主。自然型的造型,常随树桩素材的自然势态而因势制宜,顺势利导,构图比较灵 活。模拟自然生长的大树,随意造型,形状多变,姿态万千。有不同的形式,却无一定的格式。其形式大致可概括为12种:
(1)直立式

单干直立式 单干直立式

单干直立式 单干直立式

双干直立式 三干直立式
植株向上,巍然挺立。主干直立, 不弯不曲,枝条分生横出,雄伟挺拔,层次分明,巍然屹立,具有自然界古木参天之姿态。直干式盆景又分为单干、双干或多干等形式。在我国岭南派盆景 中最为常见。常用的树种有五针、金钱松、水杉、榉树、朴树、榔榆、九里香等。
(2)斜干式

斜干式
树木主干向一侧倾斜,枝条平展于盆外, 主枝向主干相反方向伸出,树形既具有动势,又不失平衡,具有虬枝横向,飘逸潇洒的山野老树姿态。常用的树种有罗汉松、榔榆、雀梅、黄梅、贴梗海棠、金弹子 等。
(3)卧干形

卧干式
树横卧盆面,似雷击风倒之势,干虽横卧 但树冠崛起伸展。树木主干横卧于盆面,而树冠枝条则昂然崛起,树姿苍老古雅,有虬龙倒走之势,野趣十足。如黄山卧云峰横生的卧龙松,树干作伏卧状,顶枝昂 首,颇有苍龙凌波之状,为奇松自然景观之一。卧干式常用的树种有雀梅、九里香、榔榆、地柏、枸杞等。
(4)曲干形

曲干式
树干蟠曲向上,多见于古典传统的形式。 树木主干蟠曲向上,如游龙形状,枝叶前后左右错落,层次分明。曲干有自然型,或规则型。徽派、川派及扬派盆景常见此种形式,如游龙梅、方拐 式等为曲干工造型。常用的树种有梅花、桧柏、紫藤、紫薇、真柏、罗汉松等。
(5)临水式

临水式
树干横出飘逸于盆外,但不倒挂下垂,宛 如临水之木。与斜干式近似,但主干倾斜角度更大,常常接近于横卧,但又无反向伸出主枝。常用的树种有雀梅、黑松、柽柳、黄杨、罗汉松等。
(6)悬崖式

全悬崖 全悬崖

全悬崖 全悬崖

半悬崖 全悬崖
植株茎干向外悬挂,临危列险,有似苍崖 古松。茎干悬挂不低于盆底的称半悬崖,低于盆底的称全悬崖。
(7)提根式


提根式
树木根部盘曲裸露在盆土外,如鹰爪高悬,或如蟠曲蛟龙,古雅奇特。这种形式须在翻盆时,逐步将根系提升到土面而形 成。常用的树种有榕树、榔榆、三角枫、雀、黄杨、六月雪等。
(8)连根式


连根式
二干或多干,粗根裸露相连,茎干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广东称“连 理树”。这种形式多选用植株根部易萌发不定芽的树木种类,具有山野根部相连的多株树木的景 象。常用的树种有福建茶、六月雪、雀梅、黄荆、火棘、赤楠等。 连根式应是提根式的一种。
(9)丛林式


丛林式
三株五株或多株拼栽,构成山林野趣。又称“合栽式”,这种形式可表现自然界三五成丛的树木景象,或模 拟山野疏林、密林、寒林等森林风光。树木有直有曲,有正有斜,富于变化。常用的树种有金钱松、水杉、榉树、红枫、虎刺、六月雪、福建茶等。
(10)枯干式(或称枯峰式)


枯干式
树木主干已 呈枯木状,树皮斑驳,露出穿孔蚀空的木质部,裸根如爪,呈现枯峰古朴姿态。但还有部分树皮、枝干仍具生机,发出青枝绿叶,具有“枯木逢春”的意境, 别具特色。也有以树木老桩作枯峰,上面萌发出新枝叶如峰顶小树状,又称作“石上树”,很富自然野趣。常用的树种有黄荆、榔榆、桧柏、紫薇、雀梅、银杏等。
(11)附石式


附石式
凡盆 树附石而生的,都可称为附石盆景,但都必需以树为主体。树木主干有斜干、曲干、直干等多种形式。
(12)垂枝式


垂枝式
树木的枝条 披纷下垂,宛如垂柳姿态。枝条柔软的树种,通过人为加工,所有枝条均垂拂盆周。表现自然界中垂枝树木迎风摇,潇洒飘逸的景象。这种形式树木主干以斜干或曲 干为多。常用的树种有迎春、柽柳、金雀、枸杞、紫藤、垂枝梅等。
树桩盆景的 形式不只这十二种之多,这些分类方法只是侧重于其中的某一方面,如果仔细观察,有些作品是可以划归多种形式的。
(二)山水盆景
1.山水盆景的定义
以各种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精心选择和加工造型,模仿 真出真水的天然景色,装饰于咫尺盆里,展现悬崖绝壁,险蜂幽壑,翠峦碧涧等山水风光,犹如立体的山水画。在浅口盆中以石为主,配置草木,概括再现祖国的锦 绣河山,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这种 “缩地千里”,“小中见大”的艺术造型,可明媚秀丽,或崔巍雄伟, 是山石盆景的特色。
2.山水盆景的类型
这类盆景又分为水盆、旱盆、水旱盆三种 。
山石置于浅口水盆中,盆中贮水,表现出有山有水的景物,称为“水石盆景”;由石置于浅日旱盆 中,盆中盛土:表现无水的天然山景,称为“旱石盆景”。近年来,盆景艺术工作者吸取了贝雕、挂屏等 工艺品的某些长处,创作了一种可以挂放在墙上的盆景,称作“挂壁式”盆景。这就是将盆钵平挂在墙壁上,里面镶嵌山石,并置土栽种各种耐阴植 物。

挂壁盆景:好象是一幅画一样挂放在墙上,可节省空间。
(1)水盆景
水盆景以水石为主,山石搁置水中。

水盆景,盆中有较大面积或较深的水,水中有时还养 有小鱼。
(2)旱盆景
旱盆有土有石而无水,土石常作山形,根据山形、地貌构成草原林木或沙丘绿洲,有些旱盆虽不用 水,或用白色细石粒代水,这种盆景称为旱盆水意。另一种是水旱盆,盆中有土有水,有山有林,生意浓郁。

旱盆景,盆中没有水。常利用盆面的平整、光泽或反 光来象征水。
(3)水旱盆景
它是介于树木盆景与出水盆景二者 之间的另一类盆景形式,是以树木、山石、人物、水、土为材料,采取山石隔开及各式各样的树景。自然界的景物,往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水旱盆景的特点正是在于能再现这种完整的景观。因此,自然气息较为浓厚。如果再适当地安置一些人物,建筑等小配件,还可表现出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如 清溪垂钓、柳塘放牧等等。山石多采用硬质石料。树木选用于矮叶小的树木,如五针松、真柏、短叶罗汉松、六月雪、榔榆、虎刺等。水旱盆景在布局时,可以植物 为主体,也可以山水为主景,但必须协调统一,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水旱盆景:盆中预留有一定的位置可以存放水。这类 盆景常表现江岸的景色。
不论哪一种山水盆景都必须配植草木,否则盆景就缺乏生机,即使水盆中的石山,也必须配置树 木,不然就成了一般的工艺美术品或石玩。
3.山水 盆景的形式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千姿百态,风神各异的山水景观。而山水盆景正是这种自然景观的艺术缩影。这就决 定了它的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不同的布局造型,变化处理,盆中的景物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式特点。
根据山峰数量的多寡可以分成:孤峰式、双峰式、群峰式、散置式等;
根据山体的形貌特点可以分成:悬崖式、峡谷式、偏重式、象形式、倾斜式、自然式等;
根据透视原 理又可分为:高远式、深远式、平远式等。
(1)孤峰式
又称独峰式、独秀式。多采用来表现主题鲜明,景物集中的自然近景。具有孤峰突兀摩天,山 势奇峭险峻,构图简洁清疏特点。
孤峰式多采用砂积石、芦管石、海母石等软质石料,以便于雕琢洞穴险壑,使孤峰山体变化奇秀,避免独峰的 单调呆板。也可用几块山石相结合,组成一座独峰。



孤峰式:属高远式,多用来表现雄伟挺拔,峭壁千仞,气势磅礴的山河风光,是我国山水盆景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特点: 孤峰式造型多不作配峰相衬,但可以适当配置矮石或细小的碎石作岛屿安排在孤峰四周,来破除一峰独屿的单调局面。在前侧可安排平台,平台上配置屋舍、亭子等 配件。山脚边安放高脚亭台、水榭之类配件,水面上可置舟楫。孤峰上应栽以悬崖式苍松翠柏,注意左右两侧、高低错落,使独耸的孤峰充满生机,造型简洁而不显 单调。
(2)双峰式
双峰式与独峰式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都用来表现主题鲜明,景物集中的自然近景。盆中两座山脚相连的山 峰并立,下合上开,雄伟峻峭。一般多选用形态适宜的砂积石、芦管石等软石 进行加工,也可采用斧劈石、石笋石等石身修长的硬石拼接成双峰形态。用 盆、布局等要求与独峰式相同。

双峰式:山脚相连的山 峰并立,下合上开,雄伟峻峭。
特点:双峰在形状、大小、高低上要有所变化,不能出现对等雷同现象。若左峰高峻挺直,则右峰尚需稍低弧瘦 ,主次分明,但双峰既要有明显区别,又不宜相差太大。
(3)散 置式
又名疏密式。主要用来表现湖中群岛、海滨、山礁等自然景色。盆内所表现的山石内容较丰富,一般有山峰、 崮峦、平坡、浅滩和水面等。布局形式较为生动活泼,一般由三组以上的山石组成,但山峰却不太高。每组山石由多块大小不等的石料组成,并以其中一组为主,其 体量和山峰均比其余几组山石要大、高,其它各组作为陪衬。
石料多采用浮石、海母石等软质石料,也可采用英德石、斧劈石等硬质石料。盆形以椭圆形或长方形为好。

散置式的湖中群岛布局 示意图

散置式:江河景观设 计,属平远式。表现整体景观,河道弯曲自然,小岛、礁石布局适宜。
特点:峰峦之间的疏密变化,将水面分割成数块,使峰、峦、坡、滩与水面之间聚散有序,多而不乱。略置亭、 塔、风帆等配件,可起画龙点睛之妙。山石上不宜栽形体过大的植物,否则比例不当。
(4)群峰式
又名重叠式。主要表现山重水复,层峦叠嶂,群峰竞秀的自然景色,具有厚重、浑朴、茂实的特点。盆内由 多块或多组山石组成,峰连峰,山连山,呈现出丛岭叠峰,群峰相连的景观。群峰式的山峰要比散置式山峰要高,其特点是盆内山峰较多。
群峰式的用料较为广泛,如砂积石、芦管石、钟浮石、树化石、斧劈石等。盆可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主。

群峰式山峰布局示意图



群峰式:主要表现山重水复,层峦叠嶂,群峰竞秀的自然景色。
特点: 首先主次分明,其次要做到繁中求简。山峰中间多透出些空间,做到密中有疏。软石类石料还可峰岳上凿以凹沟洞穴,以增加虚灵感。另外群峰式山水中的水面部分 虽然不多,但极为重要,处理得当可以防止过实而无虚的弊病。种植植物可挑选一些叶小清疏的植物来点缀山间,如六月雪等。
(5)偏 重式
偏重式为山水盆景造型中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主要用来表现奇峰摩空,山势险峻的自然山景。盆内山峰由两 组山石组成,分置于左右两侧。一侧为主,主峰既高又大;一侧为辅,配峰低平矮小。两组山石在体量上差别很大,明显有所偏重。主峰可由多块山石拼成或一块整 石凿成。
偏重式山水的用料极为广泛,硬石类中的斧劈石、树化石、石笋石、英德石、千层石等,软石类中的砂积石、 芦管石、海母石等都可应用。用盆一般以椭圆形、长方形为宜。

偏重式山峰布局示意图


偏重式:一侧为主,主峰既高又大;一侧为辅,配峰低平 矮小。主次分明,在体量上差别很大,明显有所偏重。
特点: 主峰是精心构思,仔细收拾,使主峰巍然屹立,雄秀并重。而配峰则简单些,以配峰之平拙衬托主峰之雄秀。在山峰边缘的石坡平台上安置亭、塔,宽广的水面一般 安置舟楫。山上可以栽多种形式小树,以五针松、真柏、翠柏等松柏类为好。偏重式山水也可由三组山石组成,即在主峰与配峰之间稍后处,或略偏一侧,再配上一 组远山。这组山石须比配峰更低矮,使布局前开后合,近大远小,适于表现广阔的湖面和深远景色。
(6)悬 崖式
表现自然界雄浑险奇,峭壁陡峻的临水悬崖景色。具有山势险峻,山形奇特,景色壮观的特点,为山水盆景中 最富动势的造型之一,深受盆景爱好者的喜爱。多选用两组山石,亦可以三组山石组成。
多选用长方形或椭圆形盆,石料多采用便于加工的软质石料。如浮石、海母石、砂积石等。也要用有天然悬崖 形态的硬质石料。



悬崖式:主要表现峭壁 陡峻的临水悬崖景色,为山水盆景中最富动势的造型之一。
特点: 主峰呈明显的悬崖状,山头朝一侧倾斜,悬出一部分,成峭险奇状。要避免悬崖主峰出现重心不稳的状态,可以通过配峰和山脚的处理,来表达主峰的视觉稳定。为 使悬崖气势磅礴,配峰的陪衬作用很重要。配峰宜低,一般为主峰高度的四分之一。山形要简洁自如,不宜过于繁杂,以产生平奇相衬,突出主体的效果。植物可以 栽在悬崖上,向下悬挂,以渲染气势。配峰上可置以宝塔,与悬崖主峰遥相呼应。
(7)峡 谷式
又名峡江式。主要表现江河峡谷的自然景色,如巴渝山峡雄伟险峻的山峰和气势浩荡的江水。具有层峦叠嶂, 绝壁峭立,两山对峙,中贯江水的特点。峡谷式山水的造型形式为两山相峙中夹一水,河流冲开峡谷奔腾汹涌而出。可用两组峰状山石,山峰宜陡峭险奇,亦可雄健 浑厚。
峡谷式山水的石料常采用龟纹石、砂片石、斧劈石和砂积石、海母石等。盆形以较宽些的长方形盆为好,椭圆 形、正圆形亦可。


峡江式:必须具有层峦 叠嶂,绝壁峭立,两山对峙,中贯江水的特点。
特点:布局要求险峻幽深,方能引人入胜。两山左右相靠,中间形成峡谷。两组山之间的距离宜近不宜远,过远 则全无峡谷气势。形成峡谷的两组山峰须有高低、大小、主次以及峰形变化,忌两山同等大小,一样高低,缺少变化。但两山高低差异不能太大,否则会失去峡谷的 特点。两山峰以一组为主,主山居一侧,其最高峰应处在临江边,低峰向外侧连绵。要注意坡岸的变化曲折,使峡谷水面呈 S形弯曲,以增加峡谷的深度。峡谷水面的处理宜前宽后窄,以形成“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峡江间可置碎石以作急流险滩之意。配以小舟一二,增强动感。植物栽种要求严格掌握比例关系,以小为 好,反之则宁可不栽。
(8)倾 斜式
倾斜式山水的山峰重心都向一侧倾斜,危而不倒。其座座山峰犹如呼啸而上的排浪,又似汹涌澎湃的急流,具 有较强的动势感。主要特点是稳中有险,静中有动,在山水盆景中别具一格。倾斜式山水的布局有二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在主峰倾斜的前倾留出部分水面,但不宜过 多,水面上配以低矮的山峰。也可不配山石,仅置舟楫一二,更富欣赏效果。另一种方式是主峰前侧不留水面,主峰紧靠盆边,其余山峰向一侧逶迤连绵。但要在山 峰的正前面留出水面,避免满闷的现象。峰与峰之间空距须有松紧变化,不可对等,朝一侧逶迤的山峰忌出现等距排列的楼梯状现象。主峰前面可配置小峰和平台, 以增加层次。水面配置碎石数块,山脚要迂回曲折。
制作倾斜式山水可选用斧劈石、砂积石、千层石等石料。挑选时须注意纹理走向协调一致,不可出现上下垂直 或逆反方向的纹理。盆形多选用椭圆形或长方形。


倾斜式:山水的山峰重 心都向一侧倾斜,危而不倒。
特点: 倾斜式山水的外形轮廊亦很重要,山峰重心倾向右边,则山峰的右侧宜陡峭,左侧宜缓稳,才不致于出现山峰重心要倒的现象。另外还要掌握好山峰的倾斜角度,倾 斜过度,势必岌危欲倒;倾斜不足,又无势若飞腾的动感和效果,失去倾斜式山水的特点。
(9)象 形式
象形式山水主要表现大自然中姿态万千的象形景观,具有依物象形,巧夺天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的特点。 自然界中的象形景观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各有千秋。这些大自然景杰作,可以作为象形式山水的范本,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制作象形式山水可以挑选形态天然、 初具象形的硬质石料,如英德石、太湖石、腊石等;也可用砂积石、浮石、海母石等雕琢加工而成。
盆形则根据石料的形态加以选择。

图中右边山峰象一头大象 图中山峰象一条彩虹
特点: 象形山水的布局重点是突出象形主峰,使景观集中、明确、一目了然。配峰则宜简洁自如,起映衬作用,绝不能喧宾夺主。造型时应本着“多一点自然野趣,少一些艺术加工”的原则,尽量利用石 料的开然形态,巧作造型。不能为象“形”而 刻意追求“象形”,处处显露人工痕迹是不足 取的。必须借助于自然造成,取其天然野趣,适当进行一些艺术加工,做到似象非象,似是非是,不宜过分强调具象。配件安置宜少。
(10)自然式
自然式山水的造型不受以上任何一种格式的约束,其主要特点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符合自然,变化入画。
自然式山水的山峰或雄伟壮观,险峻陡峭,或清秀明丽,婉约多姿;盆中的景色或浓随醉人,绚丽多彩,或神 彩飞动,飘逸蕴藉;表现的场面大至江山万里,浩瀚水面,小至亭园小景,幽雅清新,均有其独特的韵味。有些景色稍有夸张,但又不失自然之理。由于它不受造型 形式的束缚,作者在创作思路上可以自由发挥想象,任意弛聘纵横,故而往往会创作出令人叫绝的佳作。
仲济南制作

自然式:不受造型形式的束缚,作者在创作思路上可以自 由发挥想象,所以常有意想不到的佳作。
第二章 盆景的品评和欣赏
学习要点:盆景品评的标准及欣赏内容。 重点是掌握各流派是艺术特色和设计、制造盆景的特殊手法;理解盆景欣赏的审美标准和了解欣赏盆景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盆景的艺术流派
盆景在我国有着悠长的历史,不同地方的盆景各有特色和制作技巧;人们对盆景的审美也各有不同的看法,因为盆景美没有具体的品评标准,所以在讲盆景的品评和欣赏前,我们先了解我国盆景的流派。
盆景是融园艺学、美学、文学于一炉的我国盆景艺术,可说是我国自然风貌的浓缩与升华,是独树一帜的东方艺术珍品。作为造型艺术的盆景,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地区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植物资源、山石种类、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熏陶的不同,再经各地的历代民间艺人和盆景爱好者的精心培育和不断创新,形成了各自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风格,因而产生了流派。
有人把我国盆景概括为两大派,即南派与北派。以广东、广西等地作为南派;以苏州、扬州、四川和长江、黄河以北的地方统称为北派。过去研究和制作盆景的人有这样说法,但这种分类方法过于笼统,因此在在分派上远远不止这两种。
有人认为形成盆景流派,应有一定的标准:
1.作为盆景的树种,应具有地方特色:如扬派的黄杨、雀舌罗汉松;苏派的三角枫、石榴;川派的金弹子、黄桷树;岭南派的九里香、榕树等。
2.要具有反映流派个性的特殊艺术造型:如扬派的云片型,苏派的六台三托一顶,川派的悬根露爪,岭南派的大树型,海派的微型等。
3.有独创的造型技巧手法:如扬派的以扎为主,岭南派的蓄枝截干,苏派的粗扎细剪,川派的蟠扎,海派的金属丝缚扎等。
4.融合树种、造型和技法等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扬派的层次分明,苏派的清秀古雅,川派的雄伟奇突,岭南派的飘逸豪放,海派的自然流畅等等。
目前国内不少人根据上述四项标准,把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和海派,称之为中国盆景的五大流派。有人认为这五大流派,虽是主要流派,但并不能概括全国流派,还应有浙派、徽派、广西派、福建派等等。也有人认为这五大流派,即使加上浙派、徽派、广西派、福建派,仍难免有重南轻北之嫌,如辽宁的木化石盆景,丹东的树蔸杜鹃盆景,天津的山水盆景,以及北京的桂桩盆景,山东各地的屏风式树桩盆景,都可以作为流派或流派的一个分支。
第二节  树桩盆景的各种艺术流派介绍
我国幅员广阔,地大物博,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各地植物和岩石的种类差异较大,形成的景观各有特色。各地盆景艺人在制作盆景时选用的树材和石料不一,创作的题材各不相同,运用的技法也各尽其妙,同时,每件盆景作品的意匠,内容又是作者思想感情、艺术素养、意趣的反映。因此表现于作品中就有不同的风格。就树桩盆景而言,我国桩景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四川、安徽、上海等省市和沿海的广东、广西、福建一带。
岭南地区终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林木葱郁,百草滋荣,旷野古树也多葱茏茂密,蓬勃奋发;长江流域的树木本身在生长规律特点和受风吹雪压,自然老树的大枝旁梢多横斜或下垂,结顶齐平,枝叶成片,层次分明。盆景源于自然,这些不同的自然生长风貌,必然就形成岭南和长江流域的桩景在外形上有明显的区别。即使同处于长江流域的各省市间,也由于欣赏爱好、传统习惯、加工技艺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风格。我国桩景的流派众多,主要以广州的岭南派、成都的川派、苏州的苏派、扬州的扬派和上海的海派为代表。广州的挺茂,飘逸豪放;成都的虬曲多姿,苍古雄奇;苏州的老干蟠枝,清秀古雅;扬州的层次分明,严整平稳;上海的屈伸自如、雄健精巧。
(一)岭南派盆景及其风格
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盆景艺术繁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虽然岭南盆景艺术起步较晚,但也有数百年历史。清朝广东藉著名诗人屈大均,在其所著的《广东新语》中就有较详细的记载。
然而,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功夫、时间,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
到上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化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岭南派桩景的形成过程中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石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蓄枝截干”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一部分广东画家既善于绘事,又爱玩盆景,在造型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以画意为本,逐步扩大树种范围,成为当今岭南盆景的雏型。
:“蓄枝截干”法的定义。


岭南派代表作品
30年代以后,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
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以孔泰初为代表的作品,树形干直枝繁,青叶深沉如幄,树冠秀茂稠密,但枝丫分布疏密有致,构图严谨显得苍劲雄浑,活现旷野巨木的风姿。


“旷野古木”的代表作品
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模仿自然界林木的千姿百态,构图活泼多样,野趣天然,虚实对比明显大胆,作风豪放,有的盆景大有宛若游龙或翩若惊鸿的神态。


“枯木逢春”代表作品
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以素仁为代表的作品,有单干也有双干,树形扶疏挺拔似古木兀立云端,分枝少,枝长不等,枝与枝不相纠结,叶与叶不重叠,含蓄简括,高雅洒脱,构图虽疏不散,似虚而实,枝干比例优美和谐,意景如诗如画。

“高雅洒脱”的代表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由孔泰初担任技术指导的广州盆景协会,以西苑为研究基地,将三个流派的优点集中起来,融为一体而成为完整、独特的岭南派,使岭南盆景的艺术造型更加变幻莫测,千姿百态。诸如秀茂雄奇的大树型、扶疏挺拔的高耸型、野趣横生的天然型、干矮叶密的叠翠型等等,就总的艺术风格言,可以概括为8个字:雄浑苍劲,流畅自然。
山水盆景虽非岭南派所长,但也有相当的成就,主要表现南国山明秀丽的自然风光,不乏危岩奇峰,高峡深谷,富于岭南画风。常用石材有英德石、砂积石、芦管石、浮石、海母石(珊瑚石)、钟乳石等。
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主要有:九里香、福建茶、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桅子、梅、银杏等。
(二)扬派盆景及其风格
以扬州为中心的扬派盆景,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南通、如皋、盐城等地,由于地处江苏北部,故又统称苏北派。
扬州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交通十分发达,加之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早在唐朝就是全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所谓“一扬二益’冲的“扬”即指此地。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文人荟萃,商贾云集,既是鱼米之乡,又是文明之邦,因此,在审美情趣方面既有注重形式的倾向,又有浪漫抒情的传统,白居易的一曲《忆江南》,让人们吟唱了一千多年,成为人们梦里留连忘返的“天堂”。在这么一个地域环境中孕育出来的盆景艺术,苍古清秀,灵巧飘逸,尤其是在全国各流派中独树一帜的“云片”造型,更显示出丰厚的文化意蕴,仿佛进入了《忆江南》梦幻般的瑰丽世界,韵味无穷。扬派一代宗师万觐棠的代表作《巧云》、《瑞云》、《翠云》等,不但在国内各大型盆景展览评比中一再夺魁,而且饮誉海外,在世界盆坛引起震动,其作品远销英国、日本、德国、丹麦、荷兰等国。
扬州是江南历史古城,自隋唐起就是经济文化中心,盆景艺术也源远流长,经历代盆景艺人千锤百炼,使扬派盆景形式别致,风格独特。
扬派树桩盆景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在造型技法上同川派蟠扎技艺相似之处,用棕丝蟠扎,精扎细剪,单是棕法就有11种之多(扬、底、撇、靠、挥、拌、乎、套、吊、连、缝入云片要求距离相等,剪扎平正,片与片之间严禁重复或平行,观之层次清楚,生动自然。云片大小,观树桩大小而定,大者如缸口,小者如碗口,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为了使云片平正有力,片内每根枝条都弯曲成蛇形,即“一寸三弯”。现在采用“寸结寸弯鸡爪翅”技法,即每隔一寸打一个结,主枝像鸡翅,分枝像鸡爪,比传统的“一寸三弯”简易多了。与云片相适应的树桩主干,大多皤扎成螺旋弯曲状,势若游龙,变幻莫测,气韵生动,舒卷自如,惯称“游龙弯”。云片放在弯的凸出部位,疏密有致,葱翠欲滴,与主干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显示出苍古与清秀。


扬派台式盆景 扬派台式盆景

扬派台式盆景 扬派台式盆景

扬派巧云式盆景 扬派巧云式盆景
左图为扬派“一寸三弯”的蟠扎手法示意图。
扬派盆景分为两支:扬州、泰州一带称为西派,以“游龙弯”为主要标帜;南通、如皋一带称为东派(现在也称通派,在一些盆景文章中列为单独一派,不过,按传统划分,属于扬派),则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
“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造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意态如狮。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很不容易达到标准,以后逐渐简化为“两弯半”。到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南通有位名叫徐朗屏的盆景“玩家”能文善画,酷爱盆景,“两弯半”经他不断完善在盆景艺坛上占有突出的位置。
制作狮式有5个要点:一提根、二顿节、三拿弯、四做片、五收顶。前二者表现古雅,后三者妙在传神。顶须要大而圆,切忌尖形或羊角形,才有狮头的韵味。主干的最佳效果是:一提,二驼,三抬头,四圆项。寓弯于直,须根相应,状如坐狮,回首顾盼。做片的要求不像杨派“云片”那么严格,一般用五片,六片亦可,第一弯左右各一片,背上一片,第二弯的左右各一片特别重要,能够体现狮子的动态,上下两片相对要“上捧下蹲”,才能收到活灵活现的艺术效果。狮式盆景还有另一种布局,盆中植大、小树桩各一,构成“母子树”,经过分别造型表现“太师少保”之类的主题。
“疙瘩式”是扬派盆景在树桩造型上的又一种形式,制作必须从树木幼小时开始,即在主干基部打一个死结,或绕一个圆圈,成疙瘩状,显得奇特别致,可分为“单疙瘩”、“双疙瘩”和“多疙瘩”。 如右图所示。
扬派的山万盆景以平远式为主,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江南情致。
扬派树桩盆景的常用树种有: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构把、梅、山茶等。山水盆景除用本地出产的斧劈石外,还使用外省的沙积石、芦管石、英德石等。
(三)苏派盆景及其风格
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苏州,地处长江下游,太湖之滨,丘陵连绵,河汉密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于植物的繁殖与生长,为树桩盆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
苏州既是一座独特的水城,又是一座集东方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园林城市,自古以来就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声誉。苏州城区水道纵横,桥梁交错,过去有水道近百公里,现在也有40公里;过去有桥梁325座,现在仍保存一百多座。唐朝诗人杜苟鹤的送友人游吴一诗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左宫闲地少,小巷水桥多。夜市赏菱藕,春船载绩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从中可以窥见当时苏州的风貌。由此地域环境孕育的苏州方言,发音绵软,一语三转,因而被称作“吴依软语”。与朱文长《琴史》中所指出的“蜀百躁急,若激浪奔雷”迎然不同。
苏州曾有园林(和庭园)220多处,历经战火,至今尚保存60多处,开放的也有二、三十处。苏州的园林与其他城市豪绅富贾的园林有所不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大多出自当时文坛名士之手,因而体现了高度的艺术素养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如拙政园,原为明朝御史王献臣弃官还乡后所建,其园址曾是唐朝诗人陆鲁望的故宅,环境清幽,淡泊自然。以在建筑布局上出类拔革的留园,初为明朝太仆徐泰的私家花园,后归清朝布政使刘蓉峰修尊改建为“寒碧山庄”,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唐末吴越广陵王钱元燎的池馆“沧浪亭”,到北来为诗人苏舜卿购得,后又成为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故称韩园,溪水潆回,清幽古朴。如此等等,可以说每一座园林都与文坛名士有“缘”。园林艺术与盆景艺术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姊妹”,苏州园林建筑的高度成就,必然对苏派盆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尤其是这些园林的创建者,有不少就是盆景艺术的爱好者、制作者。
苏州不但是一座商业城市,更重要的还在于是一座文化城市,文物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名声之大,在全国也不多见。从唐朝初年起,苏州就是江南地区的文化活动中心,诗文书画蜚声全国。三国时期有陆逊,晋代有陆机、陆云,盛唐的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都做过苏州刺史,晚唐有陆龟蒙、皮日休,宋、元以后出自苏州的文坛名士更多,尤其是明朝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主将的“吴门画派”,对苏州盆景的艺术风格影响更为深远。从苏州人文震亨的《长物志》中可以看出,当时苏州的树桩盆景已仿照著名画家的画意、著名诗人的诗情进行创作,追求诸如“云林山树画意”之类的艺术境界《姑苏志》:“虎丘人善于贫中植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之几案,清雅可爱,谓之盆景。”苏州近代著名作家、园艺家周瘦鹃就曾指出:“我的盆栽,一方面出自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取法乎上,依照古人的名画来做。先后做成的有唐寅的《蕉石图》、沈石田的《鹤听琴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和《半窗晴翠图》、清王烟容的《新蒲寿石图》等。”


苏派盆景
苏州盆景历史悠久,名家辈出,树种以榆、雀梅、三角枫、石榴、梅等落叶树为主。苏州、常熟一带传统的桩景形式规则式居多,树干直立微曲,左右互生六个圆片称“六台”,向后伸出三片称“三托”,再有顶上一片称“一顶”,“六台三托一顶”的桩景多成对放置称“十全十美”,多一片少一片都不行。

上面二个作品在制作手法上与苏派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右图。
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即川派之规律)、自然两大类。传统的规则类的主要形式叫“六台三托一顶”,将树干蟠成6个弯,在每个弯的部位留一侧枝,左、右、背三个方向各3枝,扎成9个圆形枝片,左右对称的6片即“六台”,背面的3片即“三托”,然后在树顶扎成一个大枝片,即“一顶”,参差有趣,层欠分明。陈放时一般都两盆对称,意为“十全十美”,所以很受达官显贵、富商豪绅的喜爱;普通百姓也十分欢迎,图个吉利,做到了雅俗共赏。
现在桩景的枝片已不受“六台三托一顶”所限,干形也力求自然多变,在用棕丝扎片的基础上年年进行细致的修剪,形成一种“粗扎细剪”的整形方法。苏州桩景的树材多采用郊区山野,这些形态古朴奇特的老树桩挖来后,截去旧枝,使其重发新芽,然后在干的适当位置选留枝条,再将新枝用棕丝扎成向水平方向伸展的S弯,苏州盆景艺人扎片技术娴熟,起片自然,逐年修剪过程中落剪干净利索,成形后枝片略呈半圆形,全树枝片疏密有致,错落有序,如结了顶的古树。
与规则类相互共存的自然类,随着时代的前进,到了本世纪40年代,在以朱子安为代表的盆景艺术家们的大胆革新下,摆脱了传统形式的束缚,采用“粗扎细剪”的技法,快速成型,赋予苏派盆景以新的时代精神。所谓“粗扎细剪”,就是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并按照树木的生长习性,为每根树桩结“顶”,从此不再向上,而是向侧枝伸展,使之更加丰满、美观。“顶”的位置因桩而异,因势而变,以期达到整个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从而成为当代苏派盆景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被誉为江苏盆景之王:有500年树龄的《秦汉遗韵》(圆柏)及《云蒸霞蔚》(大皈松)、《盛世铭》(雀梅)等都堪称该派的典型代表作品,在全国盆坛艺苑也属传世珍品。

石榴盆景 枸杞盆景

紫藤盆景 苏派蟠扎方式
苏州郊区光福一带栽培梅花始于宋代,相传有八百年历史,常将果梅截去树冠,对劈为二,上接骨里红、宫粉、绿萼、玉蝶等对花品种,成对上盆,这种形式称劈梅。还有将梅的枝条吊扎,使它下垂或向一侧生长,称垂枝式和顺风式,光福梅桩以干枯花繁,形态别致而闻名全国。
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有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苏派盆景的山水盆景也颇多古人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炼,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常用的石材有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派之间的交流日多,也引进其他石材品种。
(四)川派盆景及其风格
四川古称巴蜀。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设置剑南道,所以过去也把川派盆景称为“剑南盆景”。唐玄宗以后,州治改在益州,就是今天的成都市,其所管辖的范围不仅限于四川,而且还包括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
独特的巴山蜀水,经过漫长的历史流程,孕育出了独特的巴蜀文化。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记载:“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广汉的三星堆,也足以证明巴蜀文化的悠久历史。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在他的专著《盆景桩头幡扎技艺》一书中写道:“若以规律类平技式桩头论,成都和川西地区的主干弯曲、校视下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长期被积雪压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态,雪融化后,树梢直立,枝桠由垂转手或略带倾斜状。故尔平枝式规律类型桩头,枝盘渐至盘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枝盘基部下倾、盘略下斜而平整。”这说明规律类来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是对大自然的艺术概括与艺术加工,并且进而如古典诗歌的“格律化”一样,使之集中展示传统美学中的基本原则:对称美、平衡美、韵律美,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有统一,活泼而有序,庄重而灵动。“它摆脱了自然现象对盆景艺术的盲目控制,以清醒的理性、充沛的情感统驭着它的反映对象。它一方面再现大自然,另一方面又主动地表现人对自然的审美理想。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

掉拐
三弯九倒拐

大弯垂枝
大弯垂枝

自然式

自然式
正因为规律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自然类随之慢慢“淡化”,只保留了极少数的悬岩式,现在保存完好的“老龄”树桩盆景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见证。清朝末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成都青羊宫举办花会(已延续至今),各地的花农和盆艺者都把自己制作成型的各类树桩盆景送到花会上展销,此时的树桩盆景已完全采用“三式五型”的造型技法。
川派规则式的桩景按其传统的蟠扎技艺造型,有一定的格律,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它们的主干和侧枝自幼用棕丝按不同格式作各种角度、各个方向的弯曲,注重立体空间的构图,难度较大。干形的格式大致有“滚龙抱柱”、“对拐”、“方拐”、“掉拐”、“三弯九倒拐”、“大弯垂枝”、“直身加冕”、“接弯掉拐”、“老妇梳妆”、“综合法”等十种;蟠枝方法又有平枝、滚枝、半平半滚之别,不同主干的造型与多种蟠枝方法交互运用,形式多样,树形雄伟端庄。有的桩景状若骑士回首,有“立马望荆州”之称。



掉拐
掉拐法正面
掉拐法侧面
此造型,能给人以威武雄壮的感受,既可用各种“枝型”蟠枝盘,又可添配“带子”,变化多姿。通常主干有五个或六个弯子,习惯蟠成五个弯子:一弯、二拐、三出、四回、五镇顶。



对拐:亦称正身拐,主干来回弯曲,通常只一主干,主干的弯拐是来回状。这种树桩从正面看可把树桩头主干的弯子全部看完,逐渐转至侧面,弯子逐渐变小,转至正侧面,不见树桩主干的弯子。
滚龙抱柱:简称滚龙法,亦称螺旋弯。第一、二弯和掉拐法相同,第三弯盘旋而上。
方拐:亦称“汉文”拐。主干来回弯,颇象对拐,只是弧形弯子蟠成缺一侧的方格型,近似“弓”字体态。



三弯九倒拐
三弯九倒拐正面
三弯九倒拐侧面
从主干基部开始,如对拐法形状蟠到顶端计九个弯子,有时分两次三次进行。再从回曲弯的侧面,自树干基部至顶端蟠成三个大弯子,为正面。 观赏成型的三弯九倒拐法的树桩,从一面移向另一面,景观步步有变,颇现活力。


初蟠后的枝盘形状平面图
大弯垂枝:亦称大拐垂条法。将主干蟠成一个大弯子,蟠好在弯后,将大弯顶上的主干和整个弯子上的枝条全部除去,有时也在弯背侧留一枝条,蟠后面的足盘与足盘上部的枝盘,但此枝条蟠往下垂后,须能蟠成三盘、四盘,最少也能蟠三盘,否则,全部剪除。
接弯掉拐法:又称逗身掉拐法。将树干上端锯去,只留基部(30-60cm),等发出健壮的新枝条后进行蟠扎,选一粗壮枝条蟠作主干,用侧枝条蟠作前足盘。
老桩头的枝盘形状平面图
迄今为止,四川的树桩皤扎,无论是何种形式,基本上都没有越出这一时期所形成并广泛采用的技法和造型规则。清末民初,成都和各县的著名皤扎艺人约60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有窦禹朋、陈洪顺、张彬如、陈玉山、戴开弟、戴崇光。龚音如、李洪泰、纪成久等。到了本世纪40年代,自然类树桩盆景重新抬头,但在蟠扎技法上与规律类大致相同,除悬 崖式外,一些自然类桩头的造型几乎是一种偶然的“机缘”。陈思甫的父亲陈玉山就是常用一些枝条残缺、不适合制作规律类盆景的树坯,顺势加工为自然类。其后李忠玉及邱开春、王明文等发展了自然类,逐渐成为今天川派树桩盆景的两大主要类型之一。
川派山水盆景,虽然远在两宋已见端倪,尤其是安岳县圆觉洞和大足县大佛湾摩岩造像中,飞天与传女手托的山万盆景,已与今天的浅水山水盆景十分相似,但因明、清盆景向树桩倾斜,直到 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才由一批园艺家、画家。盆景“玩家”亲密合作,使之成熟。
四川民间有“盆树无根如插木”的谚语,故其桩景特别强调根部的处理,盆中树木多悬根露爪,注意盘根错节的造型。自然式的盆景常用竹子作素材,与石相配,别有情趣。 总的说来,川派盆景的艺术风格: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 、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鹃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钟乳石、云母石、砂积石、龟纹石,以及新开发的品种为制作石材。
(五)海派盆景及其风格
上海市在长江口南岸,全境为冲积平原,仅西南境内有余山等火山岩丘,郊区河港密布,黄浦江、吴淞江(又称苏州河)流贯市内,为太湖主要泄水道和航运要道。唐属华亭县,宋始设上海镇,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设上海县。鸦片战争后,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强迫清政府辟为商埠。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为上海市,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对外贸易、商业、金融业一度处于亚洲领先地位,号称“东方明珠”。
上海的盆景艺术,已有400余年历史。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20年),上海嘉定地区的盆景已具有当时的较高水平。在明朝王鸣韶的《嘉定三艺人传》、陆廷灿的《南村随笔》、清朝程庭骛的《练水画征录》等著作中,均有关于盆景的记述。
由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在国内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形成了一种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海派文化,这种文化在京剧艺术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成为京剧艺术的一大流派。在这种文化的薰陶下,上海盆景广泛吸取了国内各主要流派的优点,同时还借鉴了日本及海外盆景的造型技法,创立了以师法自然、苍古人画的海派盆景。1965年,盆景专家周柏真提出“必须师法自然,反对矫揉造作、呆板失真,并要去芜存青,在学习各地传统盆景风格基础上刻意求新”的主张。1978年,上海植物园成立盆景研究所,创作活动空前活跃。1982年,《上海盆景风格研究》的论文公开发表,海派盆景进一步被国内同行和爱好者公认和熟悉,并开始走向世界,多次在国际盆景评比活动中获奖。

黑松盆景 罗汉松盆景

枸骨(鸟不企)盆景 海派盆景用铁线蟠扎的示意图
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类赋彩,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备。虽然也同所有北派一样,讲究 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疏密相间,聚散自由,以欣欣向荣为首要目标。因此,在技法上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而后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畅自然。
海派的桩景采用金属丝扎缚枝干进行弯曲和逐年细致修剪的方法整形,成形后枝干屈伸自如,线条明快流畅。海派桩景枝叶分布不格律、形态自然,浑厚苍劲、矫捷奔放,在咫尺间再现了泰山、黄山苍松翠柏的神采。同时在整形的过程中还因树制宜,根据各种树木的特征、神态、树胚的形状因势利导,“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尽力避免矫柔造作,呆板失真之弊。
海派的桩景树种丰富,约达一百余种,而以罗汉松、五针松、黑松、真柏等松柏类为主。桩景的形式规格也多种多样,有高达丈余的大型落地盆景也有一掌可置数盆的微型盆景。上海高楼林立,建筑鳞次栉比,栽培桩景的条件有限,故大力发展微型盆景,它形简意赅,玲珑精美。
上海规则式的桩景多用五针松作成,树干直立,枝叶四布,层次分明,左右前后各自开面,称“立体式”,这类桩景以大型的为多。
海派盆景选用的树种非常丰富,落叶、常绿、花果各类应有尽有,现在已达140余种,其中以常绿的松、柏和色姿并丽的花果类为主,近几年还从国外(如日本、葡萄牙等)引进一些树种,使海派树桩盆景更加多姿多彩。

罗汉松盆景 茶花盆景

兰梅竹组合盆景 松梅组合盆景
上海境内没有大山,但对山水盆景却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过去,上海的山水盆景,一般都以硬石作为供石欣赏,即使是吸水的软石,也置于深水盆中,仅现其山峰的姿态,而缺少诗情画意。从60年代开始,董叔瑜、殷子敏等盆景艺术高手,对山水盆景采取大胆革新,吸取其他流派山水盆景的优点,率先采用浅口水盆,使其既能观其山腰,更能欣赏到曲折多变的山脚(江岸)和波光潋滟的水面。
现在海派山水盆景有两大类型:其一是用硬质山石表现近景,盆内奇峰峻峭,林木葱笼;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软质石材,细致雕琢出山纹石理,种上小树(小草),以表现平远、深远的意境。不过,这两种类型的山水盆景,就其总的风格而言,都比较辽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疑是地域环境在盆景艺术家心灵上刻下的印记,体现出冲积平原的地域特色。
(六)桂派盆景及其风格
广西盆景虽然曾经是岭南派的一个分支,但又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尤其是山水盆景和石玩盆景,更显示出与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盆景的不同特色。
“桂林山水甲天下”。为广西的山水盆景创作提供了极好的内涵和“范本”。广西省地处岭南亚热带,石山较多,山上生长的古老树桩是创作树桩盆景的极佳原料,而山上蕴藏的各种石材,又成为创作山水盆景和石玩盆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
桂派山水盆景又以表现桂林、阳朔、漓江等风景胜地的自然风光为优势,讲求清、通、险、阔,即清秀明丽,圆润通达,险峻幽深,景观壮阔。
常用石材有:石灰石、石笋、英石、芦管石等。
树桩盆景以古桩头为主,因势取材,师法自然。造型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矮桩型,树蔸奇古,盘根错节,技托流畅,独立成景;二是潇洒型,树头苍雅,枝干挺拔,疏密有致,颇多野趣。总体说来,可以称之为“八桂风貌”。
常用树种与岭南派大同小异,主要有榆树、九里香、福建茶、黄杨、六月雪、罗汉松、五针松、紫藤、榕树等。
(七)徽派盆景及其风格
徽派盆景是以安徽省的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徽州地处新安江上游的黄山与白岳之间,这里山青水秀,气候温和,资源极为丰富。自南宋建部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徽州即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盆景艺术也为了满足富商大贾、达官显宦的需要而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

徽派盆景作品
早在唐朝,卖花渔村的花农就开始培育花木盆景。据(洪氏世谱)记载: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村里有位名叫洪必信、号梅窗处上的人,“嗜书史,善吟咏,尝居于有建小楼数楹,植梅于前,作梅百韵以自悦。”徽派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样,造型技法受扬、苏、沪诸派影响,以古傲苍劲、奇峭多姿为主要特色,尤以梅极最为著名,称为“徽梅”,品种有红梅、二红、骨里红、绿导、玉蝶、素白、台阁;台阁又分为银红台阁与香花台阁等等。
在造型上分规则类与自然类,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等。自然类则师法造化和表现画意,不拘一格,匠心独运,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改革开放以来,徽派树桩盆景、尤以梅桩盆景在造型上更趋自然。
其山水盆景以平远式为基调,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阔,白帆点点,波光遴粼,好一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江南图画。
(八)京派盆景及其风格
北京盆景形成流派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实际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明朝王世懋所著《学圃杂书》中说:“京师许多千岁家,见盆中一绿曹玉蝶梅,梅之极品。”清朝的《日下旧闻考》记载:“京师腊月即买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 康熙皇帝有两首咏盆景的诗:《咏御制盆景榴花》和《咏盆中松》。到清朝后期,在借鉴外地盆景制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与民风民俗,逐渐发展为梅花桩景、宫廷桂树、石榴盆景、牡丹盆景等等,现在中山公园、颐和园等园林单位还保存了一些百年以上的桂树、石榴桩景。
由于受到自然和社会诸种条件限制,北京盆景发展一直缓慢,1980年成立北京市盆景协会,特别是在举办了几次全国性的盆景艺术作品展览后,北京盆景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造型技法和艺术特色。
在造型方面吸取了南、北两派之长,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剪扎结合。布局上因材制宜,繁中求简,粗中有细,露中有藏,达到参差错落,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侧技多以横技式出现,树冠多作扇形或半圆形,以显示雄伟刚劲的气势。
北京盆景学习和继承了首都古典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并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薰陶,因而其盆景艺术风格表现为敦厚稳健,古雅质朴。
常用树种有:鹅耳标、朴树、荆条、华山松、鼠李、枫树、榆树、山植、桧拍、云杉等多达40余种。
常用石材有:斧劈石、砂积石、千层石、钟乳石、鸡骨石等。
(九)浙派盆景及其风格
以浙江省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的浙派盆景,历史悠久。宋朝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曾写道:“钱塘门外溜水桥、东西马塍诸园皆植怪松异桧,四时奇花。精巧窠(ke-)儿多为蟠龙、飞禽、走兽之状。”说明当时的树桩盆景在造型上已有相当高的水平。王十朋的《岩松记》、明朝浙江人屠隆的《考磐余录》、清朝杭州人陈淏子的《花镜》等著作中,都有关于盆景艺术的记述,并且特别强调以画意诗情入景。如《考磐余录》在《盆玩笺》就以天目松为例,描绘其“结为马远之欹斜诘曲,郭熙之露项攫拿,刘松年之偃亚层叠,盛子昭之拖拽轩翥等状”。
按传统划分,杭州一带的盆景属江南派,采用棕丝和金属丝蟠扎与细修精剪相结合的造型技法,逐步形成有别于江南其他各派的艺术风格:以松、柏为主,尤其是五针松,继承宋、明以来“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的写意传统,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对柏类的主干作适度的扭曲,剥去树皮,以表现苍古意趣,并且善于用枯干枯枝与茂密的枝叶相映生辉,大有似入林荫深处,令人六月忘暑的妙境。
树种除松、柏外,其他杂木类和观花、观果、观叶类共约100余种。
(十)闽派盆景及其风格
闽派盆景以福建省的福州、泉州为中心;福州自古是“东南名城,八闽部会”;泉州古称“温陵”,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两地盆景具有悠久的历史,源于两家,盛于明清,精于近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扬、苏、岭南各派乃至日本盆景的影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主要表现在对当地特产榕树桩景的造型上。
福建地处亚热带,榕树十分普遍,品种有小叶榕、白榕、红榕。竹叶榕等。以叶小、干古、块根悬露、树态奇特为上品。闽派盆景因此以榕树为盛,榕树为秀,享有“榕树独传”的美誉。在造型技法上吸取南、北两派之长,在采用蓄技截干、鹿角鸡爪的同时,也讲究树干虬曲,扎片结顶。在对榕树的加工方法上,利用榕树的块根、气生根逐渐“提根”,形成“树干”一体,使干与根合二而一,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洒脱自然,飘逸多姿。

榕树盆景
闽南方言的“榕”与“情”谐音,一盆盆意味深长的榕桩盆景,把海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许多归侨和盆景作者,纷纷把这一主题作为构思的出发点,体现了浓厚的“侨乡”(地域)特色。常用树种还有榆树、福建茶、九里香、朴树、雀梅、罗汉松等。
山水盆景大多表现岭南风光,石材主要有海浮石、砂积石、太湖石等
(十一)香港盆景及其风格
香港盆景是当地“花市”的四大畅销品种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香港由于地域狭小,自然资源极为有限,所用树种、石材基本上从外地运人。在气候方面与广东基本相同,宜于植物生长,所以,造型技法采用蓄技截干,修剪为主,蟠扎为辅,其艺术风格源于岭南派,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潇洒苍劲,富于变化。
香港的青松观,可以称为香港盆景的收藏宝库,有盆景一千多盆,其中不乏能代表岭南风格的珍品,既有孔泰初的雄浑道劲,也有三元宫的潇洒飘逸,还有素仁和尚的高雅含蓄,但更注意在造型上的创新,追求清、奇、古、怪,尤其在奇与怪上下功夫,创作了一批别出心裁的盆景佳作。青松观的盆景非常讲究景。盆、架的完美统一,现内有一座面积几百平方米的阁楼,珍藏着三四百件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明、清古盆,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为了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效果,观里不惜巨资,为300多件盆景作品配以清一色的造价昂贵的酸枝几架。更难得的是,青松观经常举办大型盆景展览,每次展览耗资高达数十万港元,但一律免费参观,不收门票,其着眼点不在经济效益,而完全为了扩大盆景艺术的社会效益,促进盆景艺术的发展,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簕杜鹃盆景 枫香盆景
对香港盆景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伍宜孙,是位银行家,祖藉广东,也许因为出身园艺世家,得先人的真传,对盆景情有独钟,研究极深,有许多独到之处。每到工余,潜心艺事,百炼千锤,精益求精,师法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锐意创新而又万变不离其“宗”,所创作的树桩盆景,无不立意深邃,布局简洁,依树坯之天然形态造型,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其作品曾于1968至1970年连续3年荣获香港市政局花卉盆景展览比赛全场冠军奖。并于1971年~1972年应邀在香港大学校外课程部主讲盆景艺术。鉴于世界各国在盆景艺术上多取法日本,伍宜孙从1967年起,以科学理论编撰专著,为盆景艺术辨本求原,以正国际视听,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近30年来,随着国际盆景艺术的日趋盛行,伍宜孙多次应邀出席参加各种国际盆景艺术会议或展览,蜚声世界盆坛。1981年,美国《Bonsaijournal》杂志(冬季号),对伍宜孙的盆景技法和盆景作品作了全面评价,影响深远。
为了向世界系统地介绍中国盆景艺术,伍宜孙于1969年出版了精装的《文农盆景》图集,图文并茂,附盆景作品照片200余幅,70余个品种。尤可资者的是,该图集为追溯中国盆景历史,特刊出北宋张瑞所作《明皇窥浴图》(画中陈设古松盆景)、元朗李仕行所作《僵松盆景图》、明朝仇英描绘晋朝石崇之金谷园(画中罗列多件树桩盆景)等多幅,证明盆景艺术发源于中国,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盆坛的重要地位。
(十二)台湾盆景及其风格
台湾省以其多山兼有平原,气候湿热,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加之海上交通发达,在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同世界各国交往频繁,为盆景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台湾盆景既受岭南派的影响,同时又受日本盆栽(非中国盆景孕育期的“盆栽”)的影响,既不同于南派的“蓄枝截干”,又不同于北派的“蟠干扎片”,主张古朴苍劲,典雅自然。不过,由于台湾比较着重盆景的商品化,因此强调作品造型的形式趣味,不太追求作品的深层内涵。在选材和技法上要求树干粗壮,收缩自然,比例协调,层次分明,根部发达并向四面辐射。常用树种有:黑松、榕树、五针松、真柏、樟树、朴树、海芙蓉、枫树等。

台湾柏树盆景,最大特点是有“舍利干”。
由于历史原因,台湾盆景同日本盆栽的关系格外密切,日本一年一度的盆栽展览,都要邀请台湾盆景参加,以致台湾盆景的主要造型样式都模仿、脱胎于日本盆栽的造型样式,但又力求保持中国盆景(特别是岭南派)的传统风格。源于日本的舍利干、神枝造型,在台湾盆景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并从以松、柏为主发展扩大到其他树种,白骨化的舍利干、神木同翠绿的枝叶相映成趣,很有特色。受日本盆栽造型影响较大的“造型木”式,端庄、稳重,甚至可以说有一点“霸气”。矮壮型可看作是参天大树的矮化,结构严谨,极具功力,在台湾盆景中颇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他如丛林式、悬岩式等等,则更接近于岭南风格,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不拘一格,赋于新意。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包括从其他国家有选择地引进适宜于盆景栽培的树种,积极地提倡多样化、高档化、科学化,调动一切有利手段,主动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是台湾盆景得到迅速稳妥发展的根本原因。
各个流派在枝条的修剪、蟠虬上各有特色和侧重技法,现把它们做简单的比较。

三、山水盆景的流派
我国瑰丽多姿的山川,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泰山天下雄,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山大川的千姿万态引无数盆景艺人将它缩于盆中,置于几案上,朝夕欣赏。
我国宜作山水盆景的石种相当丰富,山头、滩边俯拾即有,宋代杜绾撰写的《云林石谱》上记载的山石就有116种之多。各地盆景制作者多就地取材,认真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产生不同的流派。
一般北方的山水盆景以雄奇取胜,南方的山水盆景以秀美见长。四川的成都,广西的桂林,福建的福州、厦门,山东的青岛、济南,辽宁的沈阳,广东的广州及上海市等的山水盆景都各具鲜明的地方风格。
四川成都的山水盆景采用瘦漏新奇、纵向多皱折、吸水性好的砂片石为主,当地盆景艺人经常出入于巴山蜀水之间,搜尽奇峰打草稿,把峨嵋、三峡、剑门、青城之秀、险、雄、幽的山川景色置于几席间,凝神细观,极有感人魅力。
广西桂林的山水盆景多用当地的砂积石、芦管石来加工,盆景艺人长期生活在秀山丽水之间,受桂林、阳朔、漓江的山容水貌的感染,他们创作的盆景洞壑深邃,奇峰突起,把当地山秀、水清、洞奇、石美的山川特征描绘得淋漓尽致。
上海的山水盆景采用的石种较多,表现的题材也很广泛,它运思精密,构图新颖,着重于意境的描绘。常通有两种类型,一类擅长表现远山,石上不植树木,仅种些景天科的小草和铺以绿苔,讲究青田石刻的亭、榭、舟桥等配件的点缀。盆中山石坡缓岸曲前后层次丰富,水面辽阔,显得天宇高远,烟波浩渺,在山明水秀,白帆点点的景色中表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境。
另一类以表现近景为主,多选用石身修长的斧劈石,石笋石等,讲究山形与树态的巧妙配合,在不吸水的硬质石隙间种树,有独到之处。盆中高山耸秀,密树笼翠,大有“连峰青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气势。另外还制作可置于掌上的微型山水盆景。
北方的济南、青岛、沈阳等地的山水盆景多作线条刚直粗犷,形态古朴雄浑的木化石,崂山绿石,浮石等山石来制作,盆内奇峰摩空,峭壁千仞。北疆崔嵬半丽,气势巍峨的山河风光尽呈眼底。
广东的广州主要用英德产的体态玲珑,纹理秀劲的英石制作。广东石山艺人对园林布置英石假山的堆叠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因此在山水盆景的创作过程中也匠心独运,盆中山石或高耸入云,或横卧天际,多姿多采,引人入胜。
福建沿海盛产质轻色白的海浮石(海田石),它有粗质和细质两种,细质的易雕琢加工,粗质的则利用天然的纹理堆叠成形,福建的福州、厦门等地的山水盆景山石雕琢加工极细,远观气势雄伟,近观纹理细腻。
第三节 审美的原则
盆景是活的艺术品,是大自然中各种树木景观在盆钵中的缩影。对盆景艺术的欣赏,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对自然观的生活阅历。欣赏盆景实际上就是对盆景的审美,产生的联想、想象、移情和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做到“穷形尽相”、“澄怀品味”。
对盆景的审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美
树木盆景是以活的植物体为材料,具有生命活动的特征。其自然美包括根、树干、枝叶、花果和整体的姿态美,以及随着季节变化的色彩美。树桩盆景的自然美体现在树桩的姿势必须大树,自然流畅,不能让人觉得造作。单株树桩有参天大树的风范,丛林式有丛林的气势。另外,树干、枝叶的比例要恰当。
山水盆景不管是什么造型,都能让人似曾相识或如置身大自然之中。小小石块能体现大山的风姿,窄小的盆面能体现江河万里,盆景呈现的是大自然的缩影。

这二个作品的枝干伸展自如,比例得当,有如大自然中的参天大树,体现一种自然美。

本作品表现江岸边大树的风姿,大树形态的茂密、高大,岸边石块摆设自然,整个作业感觉流畅自然。   本作品是丛林式盆景,树丛分二部分,有主有次,疏密有致。
2、画境美
盆景的画境美,就是将大自然 中树木景色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通过艺术加工,使之成为有主次、有动势、有疏密、有烘托、有呼应的造型布局,达到凝取聚大自然景色的艺术境界。
一个盆景作品就象一幅立体美丽动人的画,盆景作品必须能体现画一样的意境。

本作品不留一叶,以表现树枝的美姿为主,树形的构图自然大方。在白墙、黑色盆、黑几架的袝托下,修剪自然的树枝更为突出,就象在白纸上画出的工笔画。   “故乡情”表现村前溪边的古榕树下,三位老人正在闲聊的情境。

这二个作品不正是二幅“图画”吗?
3、意境美
盆景的意境美是客观景物经过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熔铸和细腻技巧所创造出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物方面的画境美,还包括感情方面的意境美。使人们在欣赏盆景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景,而且通过景物能激发出美的情感、美的意愿和美的理想,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领略景外之情,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境地。
我国传统的树木盆景的风格大多是苍劲古拙,恬淡清远,雍容秀丽,宽厚中和,柔中寓刚,表现了大国风度和文化气质,这就是高度概括的诗情画意和意境美。
意境美有时还借助盆景的命名和题咏来表现,因此欣赏盆景还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寒江独钓 夜归图

春饮图 蛟若游龙
[思考]:你能从上面四个作品中领悟到它的意境吗?请到讨论区与其他学员共享你的体会。
意境美是盆景艺术的最高境界,表现为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种艺术境界能调动欣赏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使盆景作品耐人寻味、百看不厌。
在盆景的创作中,最难表现的就是意境美。在盆景的审美中,有意境或无意境,以及意境的高低,是衡量盆景美的重要标准。
第四节 盆景欣赏的内容
人们对盆景的审美往往各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南派、北派之分后,但都没有具体的品评标准。究其原委,追溯史料,联系现实,发现由于取材不同,塑造方法不同而形成派系。多数人认为“艺术雕塑,尊重植物的基本形态,合乎自然”就是美。 即“观察万木,夺其神韵,写出性灵”,使盆景具有优美的形态和鲜明的性格。盆景作品值得欣赏的内容很多,审视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 有人以下列歌诀来表现树桩盆景的美。通过对自然界美的树详细观察,分析其外部表现和内在神韵,得出其美的秘密在于六个方面,前五个方面是形的表现,后一个方面是神的表现 ,这六个方面可用来作为品评和欣赏的尺码。歌诀如下:
“姿势入神巧天工,龙钟老态郁苍苍,冰肌铁骨瘦飘逸,盈尺大如山谷中,人人珍惜高难度,盆里谁知韵无穷”。
歌诀包含了树桩盆景美的“势”、“老”、“瘦”、“大”、“难”、“韵”六个内容。 对于盆景的美,山水盆景与树桩盆景有区别也有共同的地方。我们以树桩盆景上述六个方面内容分别做一些介绍。
(一)盆景的“势”
树桩盆景的“势”是指盆景全株基本形态的表现,包括从基部到树干、枝梢的整个轮廓。鉴赏时,首先看到的是姿势 ,没有姿势,即失去盆景的意义,因此应有巧妙的加工。具体可以归纳为“四德”、“六忌”。
1.“四德”
(1)有紧密的结构    枝与杆之间能相辅相成,环环扣紧,有主有次,突出中心,上下之间,左右之间能互助配合,互相呼应,如做文章要有起承转合一样。从下面观之,前后舒展、层次分明。枝条多的排布得宜,枝条少的疏朗有气。

左图作品中的枝干排列紧密,双干一高一低,一黑一白,主次分明,但又互相依偎;侧枝下长上短,层次分明;作品构图严密、自然。
(2)有均衡、有重心    盆景不论直立式、斜干式、悬崖式、卧干式等,树形的均衡都是很重要。均衡处理得好,则构图和谐自然,植株如生,不论其疏密长短怎样变化,都显得重心稳固,泰然自若,否则,违背植物生长规律,植株不象真树,那就没有美可言。


这二个作品中植株虽偏向一侧,但重心稳固(重心落在花盆之内),泰然自若。
(3)有变化、有动静    盆景构图有疏有密,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通风,这就是变化,但不是上下平均、左右一致。但疏不是疏到空洞无物,密不是密到无立锥之地、有动有静,才可显出生动活泼,如果有动无静,动过头就乱;反之,有静无动,静过头就板。既有变化,又有动静,就生动活泼。

本作品是双干式树桩盆景,主干高低不同,所留侧枝的方向及高度也不一样,树冠的“密”与二树桩这间的“疏”的对比,树桩的倾斜方向一正一斜,表现出“有变化、有动静”。   本作品为三干式树桩盆景,三干高度不一,从左向右逐渐过度,树冠密而树桩下部疏,就是有变化有动静的表现。
(4)有气、有力    气是盆景内涵的活力。气和力来自法度,即来自植物生长规律。原理和书法一样,按照笔法,该直即直,该转弯即转弯,放胆写就有去力,如果下笔三心二意,踟蹰不前,该直不直,该转不转,自然就无气无力。

作品的枝条伸展有力、有气,使作品有刚阳之气。
2.“六忌”
(1)忌“逆与倾”  违背植物生长规律,脱离实际者为逆;不均衡、重心不稳欲倒者为倾。盆景的造型不能违背自然的生长形态,而且必须注意重心的位置。

坐落方向不对,摇摇欲倾,不均衡。
树干人为地向下拉,不符合植物的生长规律。
(2)忌“板与拙”    过分平均,毫无变化,如“六台三托”,树冠剪得死平,或如塔形、伞形者为板;盲目地乱弯乱曲者为拙。

形如蘑菇,不象一株树。
内容空洞,缺乏艺术气味,更谈不上美。是“板”与“拙”的表现。
(3)忌“贫与散”    盆景中的树桩无重点、外形秃陋;无中心、内容贫乏,无艺术价值为贫;乍视之仿佛一株树,细看之则各个局部互不联系为散。

结构呆板松散,主枝在中,两侧左右并立,主干与侧枝互不相顾,主枝无力。
结构分散,侧枝与主枝各自分开,侧枝树冠大于主枝树冠。
(4)忌“乱与杂”    构图该疏之处不疏,该密之处不密,该静之处乱动,该直之处乱曲为乱;分枝太多又无条理,放任自流,无秩序如荆棘者为杂。

枝条繁密,杂乱交叉,断口多,野气很重。
(5)忌“软与媚”    树枝无气、无力、无势,直而无骨,曲而无筋者为软;矫揉造作,投机取巧,塑造奇形怪状以欺世盗名者为媚。

主干拉得太长,勉强扭弯,致软无气力,树冠太高,下半部空洞。
(6)忌“野气、俗气”     枝干粗野蛮干,或野生气味很浓,如野马未驯者为野气;不问是非、盲目追求时尚者为俗气。

形状僵直,形态笨拙,小枝大小与主干不协调。
(二)盆景的“老”
盆景被人称为“古树”,可见盆景是以“古老”为美的。“老”一般都理解为树龄高,有的盆景树龄并不高,但由于培育塑造得法,因而显得老态龙钟,亦是艺术的佳作。
“老”是盆景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有好的姿势,还要有老的状态。盆景的“老”可从下列几方面去衡量:
(1)根部的形态    根蔓隆起露出土面,或高或低或粗或细,如龙如蛇,盘横在树头的周围,布满盆面,又纵横自然不乱,或根条粗大结成块状。

(2)树干的形态    树干多屈曲多节,树皮厚,龟裂或成皱纹而粗,并随着各种不同树种各具古老色调。


(3)枝条的形态  侧枝、细枝都多曲折,呈逐年整剪或枯死重生之状。

(4)枝叶的形态  枝叶不能太茂密,如果太茂密即成青壮年的形态。

(5)榕树的特征  榕树高处气生根下垂或干上也生气生根,并与树干浑化成一体。

(三)盆景的“瘦”
“瘦”与“老”是分不开的,“铁骨冰肌瘦飘逸”。老树一般都是瘦的(榕树除外),所以瘦能够表现老,而且有飘逸之风。但瘦要刚强,有不屈不挠之气。
瘦的标志是:叶厚色浓,该绿即绿,该红即红,而不是面黄肌瘦,弱不禁风。树皮坚结、枝干枯燥,半似生、半似死,却又有神,枝不密、叶不茂,如枯木逢春。

(四)盆景的“大”
盆景要“大”,不是高大数丈,而是虽小亦像大,即“盈尺大如山谷中”之意。它要象天然的古老大树,有山林的气魄。
盆景植物不论高矮,甚至是蔓生木本,都要塑造到象数丈大乔木的样子。一般立式的呈雄伟挺拔;或高耸入云,树高荫大可乘凉;屈曲盘横者则其势如龙如虎,而不是如蛇如虫。


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景观都很大。
(五)盆景的“难”
盆景的“难”体现在制作上的难度,难度高首先要有一定的姿势,不可孤立,否则必流于怪诞。盆景的难度除了表现在塑造技巧方面,有时也表现在盆景的树龄上。


作品的制作上都有很大的难度,需要较高的技术。
(六)盆景的“韵”
神韵寓于形之中,形态既好,即神韵外溢。盆景秀丽者即娉婷婀娜,文质淡朴者即潇洒飘逸,粗壮挺拔者即气势奇伟。各种体式的盆景有各自不同的神韵,直立式有高耸入云之势,曲立式如龙飞凤舞,悬崖式有急流奔泻之惊险或流觞曲水之幽情,卧干式有蛟龙戏水之曲调,这些就是其神韵所现。
盆景的神韵可通过命题更好地体现出来。


寒江独钓 夜归图
盆景的美与丑,有两种不同的欣赏法:一种是真正能够得其佳趣;另一种是仅以奇形怪状或一时流行的作品为有趣。
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不一样,其处理的手法、难度也不一样;不同流派的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对盆景的欣赏要从各个方面综合地看。盆景的命题是画龙点眼的作用,命题更能突出盆景的意境,但同一盆景不同的命题,其意境也不一样。欣赏盆景既看轮廓,又看细部,既看形态,又塑造方法,还要看其塑造的难度。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对盆景既要欣赏其形,还要探计其意境。好的盆景,从题材深入欣赏其深邃奥妙的艺术技巧、幽趣诗境、雅致神韵。首先看其对植株处理是否得当,坐落方位是否正确,培育塑造是否得法,疏密安排是否恰当,变化是否有独到之处,创新精神;另外,欣赏其造型品级。
第三章 盆景的创作原理
学习要点:本章介绍盆景作品创作的四个基本原理,通过对原理的理解,既可以提高对盆景欣赏的能力,又能对盆景作品设计、制作提供理论依据。要求结合图片进行学习。
盆景有别于诗画,它们是有生命的艺术品,这就决定了盆景创作的连续性。盆景的生命过程就是盆景的连续创作过程。一幅国画,创作一经完成,就不再变更。而盆景中的植物,岁序不同,四时多变。盆景作品在初步完成其立意、构图之后,作品的艺术价值还会发生很大变化,或因“再加工”、“再创作”而日臻完美;或因创作离谱,管理不善,而降低,破坏,以至完全丧失其艺术价值。盆景作品的立意、构图,往往不是三五年所能完成的。
盆景的生命过程,随着春夏秋冬的交替变化而变化,具有现实的时间性;同时,又因盆景体量较小,可人工控制环境条件,或加上修剪、摘叶、催延花期,以及其他手段,在夏季或表现冬景,冬季可表现春色等,可以创造特定的艺术时间,给人以特定的艺术感染。
盆景是活的艺术品,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盆景创作不仅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还要通过选材修剪,蟠扎和雕刻镂凿等艺术加工手段来造型,而且必需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的园艺技艺。所以,盆景又是艺术和技术的结晶。
盆景是造型艺术品。是立体空间的实体,不像图画那样,是在平画纸上构图。盆景创作研究空间构图,不仅要努力创造最佳视点的构图,而且还要兼顾不同视点、视距的构图。
不论岭南派、海派盆景,还是扬派、苏派盆景都十分注意立体空间构图,兼顾仰视、俯视、平视、正视和侧视的观赏效果。川派的古桩盆景在立体构图上也是颇费匠心的,如“掉拐法”主干虬曲多变,正面观赏,现一弯、二弯,三至五弯不见弯,犹如顿挫之直干,渐至侧面,一、二弯逐渐隐匿,三至五弯逐渐显现,构成不同的画面,如山水盆景是实体,虽占有立体空间,但又不像园林那样,要满足旅游休息的功能要求,而要求“藏参天复地之意于盈握间”。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这一峰、一勺要表现千寻万里,所以贵在小中见大,引人入胜。
第一节 源于自然、巧夺天工
盆景是大自然中奇古老树,丘壑林泉的艺术再现。创造盆景,首先必须收集素材,使胸有丘壑林泉,而后才有“再现”可言。所以,学习自然是创作的前提。既是创作,就不是照相式的“缩影”,不是大自然的照搬、照抄。在盆景创作中必须运用剪裁、取舍、渲染、夸张等手法,才能更集中更典型地再现大自然。“千里之山岂能尽奇,万里之水不能尽秀”,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才能使源于自然的盆景,高于自然,巧夺天工。

自然中的大树基部形状--板根现象。   桂林的骆驼山。

热带雨林的“提根式”现象。   承德避暑山庄中的“枯树”。
盆景工作者只有通过对景物作仔细观察、深入研究,捕捉特点才能达到创作时胸有成竹,如探囊取物。春夏秋冬、朝夕晴雨、变化万千。树:或遒劲豪放,或潇洒飘逸,或老态龙钟,或生意盎然,或婀娜妩媚;竹的潇洒,松的刚劲,桂的香韵、海棠的妩媚;山:或幽、或秀、或险、或雄、或奇。对每一素材,只有体察入微,抓住特征、神情、态势,搜尽奇峰打草稿,才能使创作题材丰富多采,形象构图优美动人。立意新奇,才能“应物象形、随类传彩”,使作品不仅“形似”且要达到“神似”,使其生动感人。
第二节  创造意境、突出主题
盆景的最大特点是创造意境。意境如何,是品评盆景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意境高雅新奇,则气韵生动,耐人寻味。“景无险夷”,刻板老套,就平淡无奇。
中国盆景,自唐、宋以来,十分注意意境创造。每一新作都富于新意,别开生面。这一优良传统,应很好继承发扬。
盆景的意境创造,不仅在动手之前要匠心独运,仔细推敲,蕴酿主题,即所谓“意在笔先”。而且立意还要贯穿于盆景创作的始终,因材取意,即所谓的“笔到意生”。因为盆景材料不能象笔墨那样,可由画家随意挥洒,而必须照顾盆景材料的自然美态,所以,把意境创造贯穿于盆景创作的始终,才能使之达到完美境地。


该作品的主题是“迎客”。   作品是以“劲风”为主题。
选材是为突出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树桩盆景而论,不仅要注意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而且还要注意个体的“生相”、“体态”。树种选择,要求具有树蔸(指根颈膨大部分)怪异,树根易蟠易露,树干耐蟠耐剪,枝细叶密、花果香艳、适应性强,耐瘠薄,耐移栽等特点。但是,不同主题,要求各别。例如用藤萝之类表现苍古雄奇,用松柏之属表现婀娜妩媚,就会事倍功半,以至枉费力气。同样,为山水盆景选材,也应把握石的质地、色彩、形态、纹理等特点,因材造型。若用锋芒挺秀的砂片石来作峭拔奇峰,用剔透嵌空的钟乳石作虎穴龙潭就恰到好处。相反,用太湖石表现巴山蜀水,用广东蜡黄石表现太湖风光,就会弄巧成拙。
盆景的形式对表现主题有密切关系。如作树桩,俯仰卧立、悬垂扭曲,或单干、或双干、或丛林,可以创造不同的意境。大刀阔斧,随意挥洒的自然式,精雕细刻,俨如工笔画意的规则形亦各有意趣,可为不同的主题服务。表现山水,是用旱盆、水盆,还是水旱盆也应围绕主题来考虑。总之,要能使形式为内容服务,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品题名:夜归图 作品题名:寒江独钓
正确应用景名,对盆景进行题名、点景,画龙点睛是突出主题的又一重要手段。朴素的自然山水花木,经过历代文人、画家的反复吟咏,精心描绘,匾额、对联、诗词点景的这种手法,在盆景中也早有应用。
第三节 巧于布局、小中见大
盆景的意境是通过布局来体现的。所谓布局就是布置安顿景物,即构图、造型。小中见大,咫尺千里是盆景最鲜明的艺术特点。要在小小盆盎中表现参天古树、千崖万壑的场面,需要凭籍特殊的艺术手法:
1.利用透视中近大远小,近浓远淡,近清晰、远模糊的原理。
在盆景布局时,在垂直高度和水平方向上安排适当的层次,把狭小的咫尺空间分成若干等级,取得扩大景深的艺术效果。对不同层次的景物作相应的艺术处理。山石轮廊、纹理,近宜细腻,远宜概括;下宜清晰,上宜模糊;以低矮山石表现远山,以高瘦山石表现中近山岳;石材则深色在近,浅色宜远;近树宜大,远树宜小,或仅用青苔表现远山森林。所以,在盆景创作中,往往把层次安排概括为“远中近三重法”。如远景用模、中景则多竖,近景又当用模。通常远山用低排横卧态势,中景用高耸峭拔之形,而近景或用水景,或以老树偃卧横斜,或用卧石铺作山脚等表现手法。所谓“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下面两个作品中近、中、远景很好地表现出来。

盆景中远处的山峰高度、大小都明确地低于、小于前面的山峰,能更好地突出景深,表现景观的层次。
2.利用对比烘托
也是取得小中见大艺术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法。事物总是有比较才有鉴别的。画论中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就是讲其间的大小尺度比例,是对比手法的依据。石虽小如拳,若人仅大如豆,则能对比出拳石如山,这是作形的对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讲意境的对比烘托,鸟鸣蝉噪的山林,更烘托出其间的幽静。高低、大小、欹直、明暗、浓淡、疏密、动静等都因对比而存在,因对比而生色。
盆景中的景物都是通过缩景的手段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的,树木山石等素材都应按适当比例加以处理。所以在盆景创作中,就要求既考虑不同素材间的恰当比例,又可运用不同的比例互相对比烘托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运用得当,景物间就能相称协调,相得益彰,否则就受到破坏,用小型的桥亭舟车人物能托出山水的巍峨,浩瀚,相反山石在过大的人物、亭台前就相形见绌,暗然失色。用盆的大小、深浅与树石的大小要比例相称,而运用浅盆又可衬托景物高耸。以低山烘托主峰的峻拔,以卧石托古树的挺拔。或以低矮古木反衬高山的雄伟,这些都是盆景中常用的手法。
为了使树木古老苍劲,往往选用粗大的胚料,通过截缩、修剪、改变树干、枝、叶间比例,造成树干粗壮,树枝渐小的老树体态。或通过剪蟠扎使树梢结顶,树枝成片,树干虬曲顿挫造成自然老树的形态。为使形貌更形苍老雄奇,还可配合采用树兜膨大、怪异的树胚或自幼采用挽疙瘩的技法,造成膨大的假树兜,或采取逐年提根的办法使其悬根露爪;或通过雕刻,凿截等手段造成残桩、树穴和使干熏斑剥嶙峋。巧妙运用这些手法,方能起到咫尺山林的艺术效果。

小船、小屋与山石、江面形成对比,起到烘托作用,使山显得更大,江显得更宽。

利用树下的人物摆件与树桩形成对比,使树桩显得更高大。
3.善藏善露
景愈藏景愈大,布置山水,藏得妙时,就会感到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无限广阔。 藏景可以山石竹树、帆桥亭阁相互掩映,作为主要手段。不仅在平面构图上,要相互掩映,有藏有露,而且在立体构图上,也应一层之上更有一层,一层之中还有一层。溪萦迥,洞曲折,路隐现,山掩映,景就深远。利用山石的相互遮掩,创造一条曲折的江河,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很强的层次感。

把江面的后部藏于山石之后,让人遐想:大江从远处滚滚而来,没有尽头。
4.应用特定景物来引来起联想
使人触景生情,使有限的景物寓无限的意境。某些景名也能起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作品题名:待渡。右边岸边站一人物,左边山石后面有一艘小船,与题名相符,让人联想起小河的渡口情境。
第四节  宾主分明、变化统一
所谓宾主,就是盆中各物以哪一部分为主体,为中心,以哪些为客体,为陪衬,力求主景突出,宾主分明。盆景中一般山水树石多作主体,楼阁、船桥、人物只作陪衬。主山要庄重威严,群山要恭谨顺承,不得各自为政。主山与客山在奔趋向背上要求相互顾盼,主次分明,才能起到众星扶月的作用。山林树丛,也要主次分明。如三株一丛,一株为主,其余为客。主树的体量、姿态造型要高于客树,才能使主体突出。
盆景布局,还要求有变化有统一。所谓变化,就是要求一盆景物的安排上,要自然多变,各有异趣,而不呆板雷同。无论风姿神态,纹理轮廊、色彩明暗、疏密虚实、前后高低都能变化多姿。自然景物本身就是群峰有参差,树木不齐头,丛林低昂聚散,孤树俯仰倚斜,水有曲折蜿蜓,地有陡缓平夷,色有浓淡明暗,形有疏密虚实。所以在景物安排上,无论平面立面都忌规则整齐,生硬呆板。山石树木的配置,都要求前后高低参差错落,避免整齐对称和形成规则的几何形。自然生长而在一起的两株树木,就多是有高低、俯仰、向背,所谓“顾盼有情”的数株一丛,就绝少会形成规则等距的三角形、方形、菱形、梅花形,而是各有远近,有疏有密的,树冠的高低大小也是参差错落,千变万化,活泼多姿的。

主次分明:左峰为附,右峰为主。   群峰有参差,树木不齐头

宾主分明,同时也有造型上也有所区别,使盆景的景色增添几分生动。   树、人的朝向体现盆景造型中的统一。
在强调变化的同时,也应注意统一协调。变化是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变化,否则就是杂乱无章。比如,在同一树种的前提下,求其大小、高低、位点,姿态的变化;在同一石材的前提下,求其轮廊、高低,远近的变化;在统一基调前提下求树木枝干、花果、船桥亭台的色彩变化。
盆中各景物,山与山、树与树、树与石、树石与摆件之间要顾盼照应,一脉相承,浑为一体。
盆景在变化统一中,同样要求讲究动势和均衡。所谓动势,就是赋神于形,使形生动活泼。创作盆景很注重布势,即布置发自景物内部的力量。这是作者思想、意向、感情的灌注。如果忽略景物的动势布置,势必满盆如死物,毫无生气。人有坐卧行走,山有偏正倚斜;峰峦树石,无不各具风姿神态。所以盆景中树木可有偏正倚斜之形,俯仰悬垂之势;山有奔趋向背之形,拳曲飞舞之势;又可配以鸟兽、人物、舟车作点缀,以静中求动;甚而通过题名、点景寓景物以动势。
在布置动势时,当然不能只求动势而忽略均衡稳定,过于矫柔造作,破坏了整个构图的均衡,就反给人以不自然,不稳定的感觉。所以构图上既要求避免并齐,对称同时也要注意整个画面的均衡、稳定。
为使景物生动活泼,盆景创作中也很注意布局中的虚实,也就是满与空、疏与密的关系。塞得太满、臃肿庞杂、令人窒息。盆中景物要求疏密得当,虚实相宜。如一处密必一处放疏,但过疏过虚,盆中各景又失去联络,互不相顾,松散单调。不仅在处理一盆景物各局部间关系时,要有疏密虚实,就在某一局部中也要有疏密虚实。如水面过虚则以舟帆、小礁实之、高山过实,则以水泉、洞壑破之。扬州的树桩盆景“薄如云”,枝片中密不透风,各枝片间,又空虚无物,“疏可走马”就颇有意趣。
无论山水盆景或树桩盆景,均应“宁空勿实”。但是,盆景的意境不同,虚实要求也不一样。一般发现高远、深远、实处可略少于一半,超过一半,多显臃肿迫塞。但少于三分之一则又显单调松散。通常易犯正视过实,侧视过虚的毛病。几片青石立于盆中,正视迫塞,侧视单薄。
上述的一些盆景创作原理与手法,当然不应成为束缚我们手脚的框框。“有法之极,终归于无法”要灵活掌握,勇于创造。熟能生巧。开始心手相离,景不达意,“熟”就能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恰到好处。
第四章 树桩盆景的栽培和管理
学习要点:本章介绍树桩盆景的栽培和管理,重点是树桩盆景的制作。要求观看视频,加深对树桩盆景制作过程的认识,有条件的学员可以自己尝试制作树桩盆景;了解树桩盆景的日常管理工作。
树桩盆景,在栽培方面包括:培养树坏、加工造型、栽盆配景等过程;在管理方面包括:浇水、施肥、修剪、整姿、冬夏保护、防治病虫害和换盆等工程。
第一节 工具与材料
树桩盆景的栽培和管理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有下列几种:
1、工具:剪刀、钳子、锯子、刀子、小铲锹、竹扦、凿子、锤子;
2、器皿、用具:水壶、筛子、喷雾器、施肥用具;
3、材料、药物:攀扎材料(棕丝、铜丝、铁丝和麻皮等)、各种药品。
家庭制作盆景不一定要求上述工具样样具备,也可用其它的代用工具。
第二节 树坯的培育
1、繁殖的方法
树桩盆景的主要材料——树木,有两个来源:一是繁殖苗木,进行较长时间的培养;二是向山野掘取树桩,再作一定的培养加工。当然,也可向花农购买树坯进行加工;在野外掘取树桩应该遵守林业部门的有关法规,而且尽可能不破坏生态环境。
树木的繁殖基本上分两大类:一是有性繁殖,即用种子形成新个体,这种繁殖所育成的苗木叫做实生苗;另一类是无性繁殖,即利用植物的茎、叶或根来培育成新的个体。有扦插、嫁接、压条和分株等方法,这种繁殖是母本阶段发育的延续,能保持住母树的特性。盆景中树木繁殖大多采用无性繁殖。
每一种繁殖方法其优缺点:如用种子播种形成幼苗,要培育成老态龙钟的树桩盆景则很长的时间,甚至经过二、三代人的培育才能完成;但如果用于微型盆景,则可较好地塑造一株微小的“老树”,用播种的形式较容易获得大量的树木材料。用无性繁殖的方式是盆景成型时间短,而且能保持母本的持性(如花色、花香等)。采用扦插的形式也可以获得大量的树木材料,广州常见的福建茶、六月雪都是很容易扦插生根的植物。嫁接可以改造“树形”,如在树干适当的位置嫁接枝条,可以使树形大大改善。采取哪种繁殖方式主要与植物本身的生物特性有关,有的植物种子很容易萌发,有的植物枝条很容易扦插生根,有的植物嫁接很容易成活,所以繁殖方式要具体视何种植物而定。
2、山野掘取
山野掘取是指从山野里掘取老树桩,经过培养加工作为盆景的素材。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盆景的培养时间,并常常能选到形态自然而又古拙的老树桩。
在林木茂盛的山区,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树桩,反而在荒山瘠地比容易寻找。这些地区的树木,由于经过多年人工砍伐,留下古老的树桩,就是很好的采掘对象。特别是悬崖峭壁的石缝中,由地树木的发育受到阻碍,生长得很慢,年岁愈久则愈显苍老。另外,生长在高山风口的树桩,由于风涛的自然加工,躯干多遒劲曲折,树叶多平整并列,姿态比较古怪,不同于凡品,并容易成活。其它生长在田边,河边和屋角的树木,只要经常砍伐,积年累月,也会形成老桩。一般生长在向阳坡处的树桩,较之阴坡处的生长旺盛健壮,采掘后培育,生长力强。
一般采掘的时间多在二、三月间进行。
在采掘时,把不必要的根枝剪去,并用湿苔包好,或就地用土混水拌成厚泥浆,将根部放在泥浆中浸泡数分钟,俗称“打浆”,以保护细根不致失水而枯萎,放在阴暗处或就地假植,以便保存。树桩要保留副根和须根,这是成活的重要关键。主根一般可以截断,但松柏类和直根树种,则必须保留主根,否则不易成活。运输过程要注意防止碰伤根枝。
采掘来的树桩,应选择一块阳光充足、土壤疏松肥沃和排水便利的地方进行栽种。另一种方法是将挖回来的树桩栽入泥盆,放在温室进行催芽发青。注意浇水、喷水,防止失水枯死,但不能过涝以免烂根。
3、养坯
无论用哪一种繁殖方法育出的树木,或是经过山野掘取获得的老树桩,都必须先进行地植,培养一定的时期,叫做“养坯”。在养坯的同时还要进行树木的造型加工,直至树木的干、枝和根等基本符合盆景的造型要求时,才可栽进盆中。这是培养盆景的多、快、好、省的方法。如果不经过养坯,就直接上盆,那么很难成型。此外,树木上盆后一般不易长大,因此培养大的树桩也有困难。
养坯必须根据植物的生理特性、生长特点,选择适宜的地方和土壤。养坯的主要工作是浇水和施肥。根据树桩的不同季节进行浇水,既不能少又不能涝。为使树木生长良好和尽快成型,施肥很重要,但要控制施肥的时间、浓度、次数。还要做好修剪、摘芽、松土、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养坯的时间有2、3年,也有10年以上的,要根据树坯的基础情况、树木的种类以及造型要求等而定。如要将一棵树苗培养成大型的树桩盆景,一般至少需要15年以上,松柏类时间更长;而制作小盆景的树木,以及山取的老树桩,一般只需3-5年即可成型。
(1)树桩处理
根部处理:要考虑到成活的需要,又便于以后上盆加工。主根要适当短截,根的底部最好修成水平状,还要根据自然根系结构,从而根过渡到侧根、须根。短截主根应尽量多留侧根和须根,以保证树桩的成活生长。根部短截切不可一步到位,可等成活后发出新根,再逐渐修剪短截,以适于上盆时在盆钵中能容纳为宜,且使根端与盆钵壁部有一定空隙,以利生长。

根部处理
枝干处理:自然生长的枝干,往往杂乱无章,必须进行一次初步重修剪。根据树坯材料的特点,决定表现什么样的题材和如何造型,也就是“因材处理”。将树坯树干的骨架按盆景艺术的规律来安排,使之成为具有匀称协调、线条优美的盆景作品。

截干处理:把多余的枝条剪去,留下造型需要的枝干。

倒置处理:巧妙利用树桩的自然形状,把斜向处理处理生长的树桩旋转90度,塑造成悬崖式树桩盆景。
截口处理:在树型确定后,要截去多余的枝干,其锯口处理,因树种习性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有些植物(雀梅),锯口贴近主干,很容易炸皮,影响美观。故锯截时可稍留一节枝干,愈合后再截除。对一般伤口易愈合的树种(如三角枫、黄杨等),则可贴近主干锯截。截口应尽量避开正面,要平整光滑,使截口与主干自然愈合,不致有碍观赏。截口最好及时涂上防腐剂或蜡质,以防伤口感染病虫害。

(2)栽植
采掘树桩大多养坯一年后再进行上盆加工,在此期间,先进行就地栽植。栽植方法有地栽、容器(盆钵或木箱)栽植。要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分的地方养坯。
地栽:栽前应深翻土壤,挖好排水沟,最好在栽植时,搀进1/2山土。树桩宜用干土,根的缝隙易于捣实,浇水后,土和根可紧密融合。利于树桩成活和生长。在南方雨水多,土质粘性大的地方,应采用垄栽法,以利于排水,防治烂根。栽植树桩的土壤,如是下山桩,最好选择素心土,已养坯一年以上的树桩,可用营养土。

地栽 砖围地栽
盆栽:采掘的树桩除地栽外,也可选用泥盆、木箱、箩筐等栽培。容器的大小视树桩的大小而定。底部留有排水孔,为了透气性良好,可在底部垫层粗砂。盆栽有利于结合造型加工和精细管理。为了提高盆栽的成活率,可连盆带树埋在泥土里,可保持盆土湿润,促进生根和萌发枝叶。

“连盆带树”的地栽
套栽:野外采掘的老桩,根心枯空,树龄老化,新陈代谢功能差,成活率较低,冬季易受冻害,可采取套栽法养坯。树桩栽植地里或泥盆内,用塑料薄膜袋或其他袋状物将枝干套住,留出顶部芽点位置,周围填土,待叶芽萌发后,再将套袋由上往下逐渐拆除。套栽法可以保湿保暖,有利于老桩的萌发更新,提高成活率。

套栽

利用瓦片培养悬崖式盆景树桩。
注意事项:(1)树桩刚栽时一般培土较高,成活后,生长旺盛期,树桩基部易萌发新根,如不及时清除周围壅土,日久新根越长越旺,而原来主根会逐渐被新根替代而死亡。所以栽植成活后,生长正常时,要及时除去培土,逐渐将主根露出,促进原根生长出更多须根。(2)一般盆景根桩的培养,要按上盆时的姿态栽植,如斜干式盆景则枝干要倾斜栽植;悬崖式则枝干要下垂,或栽植后利用顶端向上生长的习性,将盆栽树桩倾斜放置,让枝冠下垂弯曲。(3)新栽树桩刚成活时,切不可施肥,待生长正常时,逐渐施肥,促进枝叶生长。(4)防冻防曝晒。
第三节 树桩的造型加工
(一)加工的方法
造型加工主要有剪与扎两种方法。剪的方法为岭南盆景的主要造型方法,最适于萌发力强的树种,如福建茶、榆、九里香、六月雪等。
修剪的时期,要分别树种,加以处理。一般落叶树宜在落叶后发芽前修剪,常绿树则宜在生长旺盛时修剪,定期发芽的树种宜在发芽前修剪,观花树种宜在花后修剪。此外,一般春夏季节,宜让树木自然生长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修剪。
金属丝扎法:即用铜丝或铁丝卷绕在树枝上,再将树枝进行各种弯曲。金属丝的粗细根据树枝的大小而定。先将金属丝的一端固定在枝干的基部或交叉处,再作螺丝状的卷绕,必须贴紧枝干,但不可用力过猛,以防损伤树皮或扭断枝干。枝干的弯曲一定要慢,防止折断枝干。
棕丝扎法:即全部用棕丝捻成的不同粗细的棕绳将枝条扎成各种弯曲形状。进行扎时先将棕绳打一个套结,固定在需要弯曲枝的下端,如枝的基部,交叉处或叶柄处的枝条上均可;再将打成套结后的两根棕绳交叉几下,放在需要弯曲的枝的上端,打一活结,使枝条置于其中。然后慢慢弯曲枝条,使成需要的弧度,收紧打死结,即完成一弯。
无论采用金属丝或棕丝的扎法,到一定的时间,必须即时拆除,如继续让其留在枝上,就会因为枝条的生长而陷入皮层,造成“金属丝伤”或“陷棕”。
(二)加工的标准
自然界的树木形态是千变万化的,作为自然界树木缩影的树桩盆景造型,当然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各地不同风格和流派,标准也不尽相同欣赏者也各有所好。因此,树木的造型加工,很难用具体的标准定下来。
首先,树木必须符合自然和富有画意。符合自然就是要使人感觉到在自然界曾经看到过这种树木景象,这就必须注意不可矫揉造作,力求保持树木固有的姿态。但仅仅符合自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富有画意。富有画意是指在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要通过各种手段达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目的,这同绘画的道理是一样的。
树木的主干形态最为重要,其好坏决定整个树木的造型。主干一般以粗壮为好,应能表现出大树的姿态。主干要自下而上渐细,不宜突然变细,或相反有某一段超过下面的粗度。此外,主干可直可曲,视造型需要而定,但都必须自然。
树木的根部形态也很重要,仅次于主干。根露才能显出老树的特征,但露得太多也未必好,反而失却自然。最好是有露有藏,露中有藏。根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的形如钢爪,紧紧抓住土面;有的好似龙蛇,蟠曲奇妙。但都须与主干配合,浑然成为一体。
干和根是基础,有了好的基础,还须有好的枝叶。一般枝要曲,才有美感。用剪的方法形成的弯曲,比较苍劲;用扎的方法形成的弯曲,比较柔和,两者各千秋,可根据造型需要选择。枝叶要做到疏密有致,应根据不同的式样、不同的树种来决定疏密。另外,叶子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如果是中、小型的盆景,应选择叶子较小的树木,整体才能显得较为协调协。
(三)加工造型
1、蓄养
蓄养和养护是不同的概念,养护是指树木盆景在生长过程中的保养护理,而蓄养是指树木盆景造型过程中采取蓄养方法结合攀扎、修剪、嫁接、雕刻使根、干、枝的形态按人的意愿去发展。一盆好的树木盆景,它的根、干、枝须比例合理匀称,在造型过程中其枝干弯曲、冠型剪裁较容易处理,而粗细协调、匀称、比例合理必须依赖于蓄养才能完成。蓄养好比“加法”,修剪刻挖好比“减法”,树木造型须“加”、“减”并用,巧为互补。蓄养能发达根系,利于伤口愈合,使枝、干、根比例合理匀称,树型丰满、自然美观,弥补攀扎修剪之不足。
(1)蓄根:根是树木赖于生存的主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树木长势的优劣。从树木盆景角度来讲,根的造型是表现盆景美的重要部分。蓄养好根,除有利树木生长外,还能增强树木盆景造型艺术的感染力,使之更加完美。俗话说:“无根”即为插木,没有好的根盘,不能称得上盆景佳作。
山野采掘树桩一般树龄较长,根部较大。由于自然生长,枝干姿态很美,根部往往有不足之处,在养坯时,可采取补根法,诱发新根。树桩一侧无根可采取靠接法,选择同种树苗紧贴根部栽植。第二年树桩及补植树苗剪去。这种补根法,可使老桩残缺根系恢复生机,更新生长。利用树桩蓄根法,可塑造出理想的根型。
此外,在蓄根的技法中,还可采用悬根法、垫根法、盘根法、挤根法、围套法等,培养各种型式(如平展根、提悬根、盘根、连根等)根系,这对繁殖功的蓄根更为适合。

图示根桩根部左侧缺根,影响造型。   取同种植物的小植株,去除右侧根部,并用刀修成锲形,成要补根的树桩基部缺口吻合,固定培养。

嫁接成活一段时间后,可剪去接穗上部,只留与砧木结合的根。
补根法

诱根蓄养。
垫根法:选取健壮的盆景树材,将全部根系掘起,洗掉泥土,剪去所有向下根系,注意保留四周侧根,清理成放射型,用扁形物体如木板、瓦片等垫在根部下端,再用棕丝或易腐绳带将根系均匀地缚扎在垫物上。


垫根法示意图
盘根法:选用根部柔软易于盘曲的盆景材料,如榕树、榆树等,春季挖掘起全部根系,洗去泥土,保留适于盘曲的长根,将锥开榨塞入根部中间,把根沿棕外围分开,再编排盘曲长根,粗细有别,自然得体,使根型呈喇叭状,再用易烂绳带缚扎。将盘曲处理的树材植于地下,或植于稍大的泥盆中。


盘根法示意图
挤压法:在树木生长过程中,不断采取物理处理方法,对根基部主根进行抑制挤压,使其形成板根状。 挤压应分多法逐渐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对植物根部造成不可愈合的创伤,严重引起植物的死亡。

挤压法示意图
围套法:用围套的方法,控制根的扩张,迫使根系向下生长,培养不同形式的悬垂根。 此法可用于培养提根式树桩盆景。


围套法示意图
(2)蓄干:干是树木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树冠与根连成一个整体,起着养分的输送和支撑树冠的作用。从树木盆景加工来讲,干的粗细、力度、动势,对整体造型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如要制在一盆树木盆景佳作,必须根据树材的自身特点,先蓄好根、干,再蓄分枝、侧枝。野外采掘树桩的蓄干,要根据不同树种的习性,灵活掌握。凡生长速度慢,截面很难愈合的树种,如松柏类及杂木类的雀梅、枸杞、六月雪等,采掘时应最大限度保留好根、干、枝,求其完整。而采掘到一些生长较快且伤口易于愈合的树种,根盘非常好,干形不理想,可下决心将干部不理想部分截除,重新蓄养主干。截面大者可养成双干,截面小者可畜养成单干。
剖干蓄养法:野外采掘到的杂木树桩如三角枫、榆树、福建茶等生长较快树种,根盘甚好,而上部的干不够理想,可将其锯除,并将干的截面剖切成双干型或三干型。第二年春,根据发条的情况确定干型。双干型的将主干截成一高一矮,一主一次,参差有致。并任其生长,用蓄枝截干法,蓄出主干。当蓄养的主干基本理想后,再用金属丝攀扎分枝、侧枝。经过数年蓄干、攀扎,使剖干部位蓄养的枝干,日趋丰满成型。


剖干蓄养法示意图
单干蓄养法:根部完好的树材,如上部主干不理想,可在适当高度截去,重新蓄养枝干,截面小者可蓄养成单干。

单干蓄养法示意
(3)蓄枝:枝条是树木盆景造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枝则无冠。在树材加工造型中,往往因为枝与干、枝与枝之间粗细比例,排列位置不合理,而难成佳作。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是下粗上细,如因造型不当,下部干瘦弱,而顶端枝条反而粗壮,则失去自然美。所以必须采取抑上养下措施,有足够营养供给下部枝条,使其长粗,形成丰满的枝冠。
枝条蓄养应在根、干造型基本完成后,再对枝冠进行制作。但不要急于求成,可由下向上逐步推进,越是接近顶部枝冠,成型越快。所以对顶部枝条进行定位、绑扎,应及时剪除徒长枝、四强枝,蓄养下部枝条,让其长粗,当下部枝干蓄养达到一定粗度时,再蓄养侧枝,根据造型需要,或以修剪为主,或以攀扎为主,进行不同造型处理,在下部枝干造型基本成型后,再逐步向上推移。这样就使得枝与干、枝与枝比例协调、合理,形成优美的枝冠。

蓄枝法示意图
(4)蓄截口:山野挖掘的树桩,在养坯过程中,需要进行造型剪截,形成大小不等的截口。截口愈合不好,逐渐溃烂,不仅有碍观赏,而且影响其生长和寿命。因树种不同,以及截口大小、生长快慢的差异,其愈合能力各有不同。阔叶树种愈合能力强,松柏类的愈合能力差。截口大的树材,最好地栽养坯,不急于造型,枝条定位后,任其生长不加束缚,其截口愈合就快得多。
斜锯后的截口用刀将周围削去一部分,呈小圆弧形,以利于截口的愈合。留条位置应根据造型的需要,留在截口的一侧,不宜对称留条。蓄截口的枝条应放在需要增粗的位置,当所留枝条长到1.5-2厘米粗时,即可剪去,如截口尚未愈合好,可继续再留条直至截口愈合为止。
截口过大愈合困难时,可用靠接的方法,运用该树的枝条靠接截口处。嫁接愈合后,剪去接枝,在截口中间的嫁接枝条上继续放条蓄养截口。
2.造型
(1)攀扎弯曲:在树木盆景造型过程中,枝干弯曲是造型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内容,通过弯曲来改变枝干原来形式,合理占有空间方位从而达到形式美。在我国传统的树木盆景造型中,多用棕丝、棕皮来攀扎,弯曲调整枝干。其棕法技巧,仍值得借鉴。
传统棕法攀扎不易伤害植物,工整秀丽,但技术要求高,工时长。金属丝攀扎易于操作,可随时所欲,得心应手,省工省时,且难拆卸。所以弯曲攀扎时,可据制用者的喜好及造型需要,选用棕丝或金属丝,也可金、棕并用。
对枝干的弯曲,要了解不同树种的习性,根据粗细,把握好时间季节,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尤其对主干的弯曲要做到胸有成竹,能弯到什么程度,就弯到什么程度。亦可分阶段逐步加大弯曲度,弯曲时注意保护木质部和表皮。对于一些粗干造型可弯可不弯,尽量少弯或不弯。小苗培育的盆树材应自幼弯曲攀扎,山野采挖大型盆景树桩,可通过改变种植形式,或巧借树势来减少弯曲度。
①金属丝攀扎:常用的金属丝有铜丝、铅丝、铁丝,根据攀扎树材的粗细、韧性、色泽,选择不同粗细的金属丝。因金属丝强度大,易损植物表皮,可用弹性好且质地软的牛皮纸、棉布、塑料制成带状,将金属丝包缠起来,必要时也可将攀扎的树干也包缠起来。注意及时拆卸,以防金属丝嵌入木质部。
攀扎应先主枝,后次枝,再小枝,由下往上、由里往外、由粗至细。将金属丝始端固定,可一根,也可两根并用,贴紧枝干,按金属丝和和枝干的相切45度角向上攀绕,至需要位置时,将金属丝末端紧靠树皮,不得翘起。
杂木类在生长季节攀扎,在半木质化时最适宜,此时枝条生命力特别旺盛,即使折裂,也容易愈合。松柏类宜在休眠期攀扎。
②棕丝攀扎:视被攀扎枝干粗细,将棕丝捻成不同粗细的棕绳,根据枝干生长的位置、弯曲形式,找出最佳的攀扎点与打结的位置。开始的攀扎点应尽量选择分枝、树节,或粗糙处,以防棕绳滑动。如攀扎点光滑,可用棉织物缠绕。弯曲间距视枝的粗细,硬软程度,灵活掌握。枝条细软间距可短一些;硬且粗的,间距可长一些,弯曲部内弧处用锯拉口,深度小于干径的1/2,并用麻皮缠住伤口。攀扎时间,除传统攀扎外,自然式造型的可根据需要适时攀扎。攀扎对树干有伤害时,可在早春进行,利于伤口的愈合。攀扎顺序,先扎主干,后扎大枝,再扎小枝。扎枝叶时,先扎顶部后扎下部。
:棕丝攀扎示意图
③金、棕并用攀扎:金属丝对小枝的绑扎时间快、效果好、且有力度,但对较粗枝干的弯曲,较为因难。而棕丝攀扎无论粗细皆可。棕丝攀扎,主要通过两点的收缩,使枝条弯曲,其弯曲的形式,柔多刚少。因此,把金属丝和棕丝并用,能取长补短,刚柔相济。主干枝的弯曲用棕丝攀扎、牵拉,小枝条的弯曲用金属丝绑扎。
:金、棕攀扎示意图
④其他攀扎方法:枝干弯曲除用金属丝、棕绳攀扎外,还可以利用剖干、锯切、开槽、绞、吊、拉、顶的方法。
主干不是太粗,且伤口愈合较为因难的树种,可在中间部位,按垂直弯曲方向切割与弧长相等。切割完毕后,用棕皮或麻皮将切口包扎紧,将棕丝扣套在干的基部,把两股绳绞在一起系在干的上端打活结,弯曲到位后再打死结固定
(2)修剪:从造型来讲,修剪和攀扎都是为了改变枝干的弯曲形式,占有的空间位置,从而达到树木造型的目的。从养护管理来讲,修剪是为了保持和维护已成型的树木景观。按造型顺序的先后,可分为定位剪、缩剪、疏剪等。
修剪时间:杂木类盆景一年四季均可修剪,松柏类宜在休眠季节修剪。梅雨季节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树木生长旺盛,应少剪,或不重剪,大量枝叶被剪去会影响正常生长,严重时导致死亡。另外,接近秋末不可重剪,强剪后新芽陆续萌发,寒流一来会冻死嫩芽。重剪、强剪的最佳时间为1-2月份树木处于休眠期。但一些不耐寒树种不宜在冬季修剪,因伤口较难愈合,易留疤痕。
一般来讲,树木长势强、生长旺盛的可多剪,生长瘦弱的则少剪。从树木造型需要,通常要剪去杂乱的交叉枝、重叠枝、平行枝、轮生枝、对生枝、瘦弱枝、病态枝等。留下枝条的养分集中,可长得健壮。
:各种忌枝
修剪方法:剪口的端面应尽能避开大面与枝干相切为45度角,叶芽留在斜口上侧方向。在生长期,可帖近叶芽修剪,利于伤口愈合。非生长期,可在叶芽上端修剪。
定位剪:即指盆景造型第一次修剪,确定保留不同位置的枝条,剪去多余的枝条。山野采挖的树桩,栽培成活后,萌发很多枝条,必须剪去大部分枝条,保留造型所需要的骨干枝条,这就称之谓定位剪。定位剪之后,确定了枝条的数量、位置及枝条间的相互距离,它直接影响树木盆景的形态美。所以在修剪前,要认真构思,考虑树木造型的形式,所谓“意在笔先”,同时要做到“胸有成竹”,方可下剪。因为枝条的取舍,取决于树景形式的确立。保留的枝条应生长健壮,上下粗细协调,尽量避免平行、对称、重叠,做到疏密有致,围绕主干上下左右展开,具有动势。
缩剪:是一种缩短枝条的修剪方法,也是树木造型和维护树景的重要措施。从造型来讲,通过缩剪使树木矮化,枝条丰满,自上往下粗细有度,弯曲有变,所以造型要注意三点:①被剪枝干与上节枝干的粗细过渡的比例适合;②缩剪时,留好芽眼的方向和角度,以调整新发枝条合理地占有空间位置;③缩剪枝节宜短忌长,第一节枝长于第二节,第二节枝长于第三节枝。从维护树景来讲,绝大部分成型的叶木盆景,每年生长季节抽出的徒长枝需要进行缩剪,以维护美的姿态。
松柏类成型盆景主要依赖摘芽、摘心来控制超长枝,维持原貌。而观花、观果盆景的缩剪,要按其不同生长习性,采取不同修剪方法。如紫薇、石榴、海棠等是在当年新抽枝条上开花结果,休眠期可缩剪,生长期则不宜缩剪。早春开花的迎春、梅花、碧桃等宜在开花后修剪,可促其翌年花果枝的形成。叶木类盆景可在初夏、初秋缩剪两次,休眠期进行强剪,除去各种忌枝。火棘、枸骨短枝上开花结果多,除休眠期强剪外,春末夏初也可对当年生的长枝进行缩剪,并勤施薄肥,增加光照,促其夏秋生出短枝,增加花果量。休眠期的强剪须适当保留短枝,确保翌年的花果。
:定位剪、缩剪方法

疏剪:维持树木景观,并能增加通风、采光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养分集中,促使枝叶茂盛,花繁果硕。
疏剪时间根据强剪和弱剪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生长期,枝叶繁茂,可随时弱剪,但不宜强剪。萌发力强的树种,如雀梅、榆树等,可避开梅雨季节,进行强剪。剪后应减少浇水量,勤施薄肥,加强光照。一般情况下,树木上端疏剪量可大些,下端疏剪量可小些,因为下端枝条要难长些。疏剪的对象主要为各种忌枝,以及过密的枝冠,在上下枝冠同等重要的情况下,应尽量留下剪上,使上端枝冠的体量小于下端枝冠的体量。疏剪后,树冠生长受到压抑,会萌生许多新枝条,应及时剪除。修剪方法还有抹芽、摘心、摘叶等措施。
抹芽:树木盆景发芽力强的树种,在生长季节,发芽既多且快,要不厌其烦地及时抹去一切不需要的芽,包括根芽、干芽及腋芽等。同时要注意保留芽的方向、位置和密度。以免萌发叉枝、对生枝和重叠枝,影响树形美观。
摘心:即摘去树木生长期的新梢嫩头,抑制新梢过长,促进侧枝生长,使枝节变短,以保持树形姿态美。摘心时间,因不同树种萌发期不同,而有所区别。叶木类盆景,当新叶展开2-4片时即可摘心。花果类盆景,要根据不同花果期而灵活掌握。摘心可以激发侧枝生长,增加开花量。
摘叶:适当摘叶能使叶片缩小,提高盆景的观赏价值。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为“脱衣换锦”。一般来说,树木在春季萌发的新叶最为诱人,随着季节的推移,夏日曝晒,原先叶泽光亮,色彩鲜明,慢慢变得老气横秋,通过摘叶处理,能再一次发出鲜嫩新叶,增加一次最佳的观赏效果。一些老桩,铁枝虬干,峥嵘铁骨,而新叶如碧,青翠欲滴,春天一片生机勃勃。摘叶的时间因树种而异,叶木类可在初夏或初秋摘叶。常绿树则不宜摘叶。在摘叶期间,应适当扣水,盆土不宜太潮,此外,要经常勤施腐熟的饼肥水,加强通风与光照,以促使萌发新叶。
(3)嫁接:树木盆景嫁接是一种造型方法。通过嫁接不仅可获得优良的盆景树材,而且可加快盆景成型的速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大叶罗汉松嫁接雀叶罗汉松、白花继木嫁接红花继木,可以改良品种,提高观赏效果。还可以通过嫁接方法补根、补枝、换冠,使树木盆景的造型更趋于完善。在树木盆景造型过程中,把攀扎、修剪与嫁接技法结合起来,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提高嫁接的成活率,主要是掌握好嫁接的技术,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必须吻合对齐、扎紧。接穗与砧木的亲缘关系越近就越易于成活。掌握好嫁接的时间,一般温度在20-25度最适宜,此时形成层细胞最活跃,分裂快,利于嫁接成活。接穗应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叶片小,亲和力强的优良母树,最好是组织充实的营养枝。嫁接海棠、石榴等花果类树种,则应选取花果枝为接穗,可使嫁接植株提前开花结果,且开花多,挂果多。
嫁接前应备好工具,如芽接刀、切接刀、手锯、木槌、修枝剪,以及捆绑所需要的塑料带、麻皮等。嫁接时应尽量做到平、准、快、严、紧的技术要求,这样可大为提高成活率。通常所用嫁接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枝接:选取一年生枝条或当年生新梢作接穗,接于砧木上称之为枝接。常用的枝接方法有劈接、切接、腹接、靠接。枝接的时间于早春树木刚刚萌芽的半个月内为好,选择晴天的早晚进行,阴雨天不宜。采用的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当砧木直径大于接穗时或砧木较粗壮,可采用劈接或切接的方法,如花木类的海棠、花桃、石榴、腊梅、春梅、榕树、桂花等,松柏类则可选用腹接方法,因为这类树种必须保留枝叶才能存活。而一些珍贵且嫁接不易成活的树种,需采用靠接的方法。
②补枝:当一株盆景其干部缺枝,可种用本体树枝和本体外同属树种,采取靠接方法补枝。在缺枝部位,横向切割坑槽呈口唇状,深达木质部,其切口的长、深度以和靠接枝切割面能充分吻合为宜。再将选用的丁字形靠接枝的丁字形接面,削成和砧木切口相合的形状,然后将丁安枝靠在上补枝的坑槽内,对准形成层,用带状物扎实。
③补根:在山野挖掘到造型优美的树桩,往往因缺根,显得美中不足。缺根部诱发不了新根,可采取靠接方法补根。在树木生长季节里,选择同种树苗,其根的粗细、大小、方向要基本符合砧木缺根的需求,将其掘起,除保留主根外,其余侧根全部剪除,并剪除部分枝叶。在靠接面尽量保留芽点,待接口愈合后,剪除靠接苗上端时,留养该芽点为枝条,促其伤口愈合后,剪除靠接苗上端时,留养该芽点为枝条,促其伤口愈合。靠接的方法近似补枝法,如山野采掘到的三角枫,造型好,但根盘因缺根不够完美。先根该桩栽植,成活后第二年,夏季,在缺根部开一深达木质部的槽。选择一株根大小与砧木所需补根相近的三角枫,掘起后将靠接面削成和砧木根部沟槽相吻合的形状,然后将两者形成层对准,如根部起伏不平,可在靠接面愈合后,剪除靠接的上端枝条,或用铁钉将接穗固定在砧木的补根处。
④芽接:芽接是取接穗的芽进行嫁接的方法。在树木盆景造型过程中,芽接可改良树冠,也可作为枝接的补救措施。它的优点是,在砧木的小枝条上嫁接数个接穗芽。待成活后,根据造型的疏密要求,再剪裁取舍。一些皮层较厚的树种改良,都可采取芽接方法。如野生桃桩芽接花桃。野梅桩芽接梅花,野蔷薇老根芽接小花月季等。芽接有丁字形芽接、工字形芽接、嵌芽接、套芽接等多种方法。芽接的时间,最好选在7-8月树液流动旺盛,树皮和木质部容易剥离时进行,芽接要避开雨天,宜在早晚进行,芽接前的4-5天内应对砧木松土、施肥、浇水,促其树液流动,以利剥皮。对换冠的砧木嫁接前需要剪除芽接位置的枝叶,以利于操作。要求砧木芽接部位的表皮,光滑平整,接穗芽除品种理想外,还要腋芽饱满,因芽接时气候较干燥、切割处水分极易蒸发,所以取芽、接芽尽可能一气呵成,取一芽接一芽。
⑤根接:山野挖掘树桩或在翻盆剪栽时,往往能得到比较理想的根型,可采取根接法换冠。在3月翻盆移植时,将形体好的根,放入水里清洗干净,剪除茸根和多余的侧根,根据根的粗细采取劈接或切接方法换冠。采同一树种1-2年生枝条作接穗,保留2-3芽,嫁接成活后,松绑扎物并逐渐将根露出,便得到一盆新的桩景。
(4)雕刻:在树木盆景制作中,往往需要借助雕该来表现一种虽死犹生的残缺美,即所谓枯干式,枯梢式(又称之舍利干、神枝)。这种残缺美并不是干身空洞,木质腐朽脱落,病入膏肓,而是经雕刻后的干、枝如铮铮铁骨、敲之有声,烂如铁、朽如钢;虽由人作,宛若天成,有种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日本、中国台湾的盆景艺术家常用真柏、杜松、五针松做成舍利干、神枝,把大自然中树木枯荣并存的景观,浓缩在伸手可触的盆景中,显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雕刻树种的木质部应紧密、坚硬、耐腐朽、不宜老化剥落、保存时间长。
第四节 树桩盆景制作图解
树桩盆景的制作是一个连续的艺术加工过程。树桩是有生命的植物体,它的生长要求一定的生长环境;树桩盆景的制作过程就是在满足树桩生长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艺术加工的。
一、雀梅双干式盆景制作图解

图1:留下二个枝干,一主一副,把其它的枝干剪去。
图2:让枝干长出新的枝条,使用铁丝进行捆扎造型。

图3:对粗略成型的枝条进行“蓄枝截干”法修剪,同时对树桩整体的形态进行塑造。
图4:修剪成型后的作品示意图
二、罗汉松曲干式盆景的制作图解

图1:把植株倾斜种植物,以利于塑造曲干式树桩盆景。剪除多余的枝条。
图2:利用铁线、棕丝进行捆扎造型。

图3:对树桩整体的形态进行塑造。
图4:修剪成型后的作品示意图
三、朴树卧干式盆景的制作图解

图1:把其它的枝干剪去。
图2:养坯,要考虑植株种植的倾斜角度。让植株长出新的枝叶。

图3:枝条进行“蓄枝截干”法修剪,同时对树桩的形态进行粗造型。
图4:“蓄枝截干”,同时及时剪去多余的枝条。

图5:修剪成型后的作品示意图
四、金雀附石式盆景的制作图解

图1:植株进行粗修剪,把根缚在石块上。

图2:用塑料薄膜把石块、根围住,里面填充一些花泥或营养土;养坯。

图3:植株成活后,逐渐从上而下解除塑料薄膜,让植株的根露出来。进一步修剪成型。
五、连根式盆景的制作图解

图1:把树桩上的枝条剪去,只留下根部。
图2:把植株根部进行种植,养坯。

图3:对树桩长出的枝条进行塑造。
图4:塑造成型后的作品示意图
第五节  树桩的栽种
1.树桩盆景的用盆
树桩盆景的用盆一般均很讲究,既要美观,又要利于植物的生长,二者缺一不可。树桩盆景有多种不同形式,在用盆上也各有不同要求,若配了适当的盆子,更可显示树木的美来。树桩盆景所用的盆子均可以盛泥,下面有洞眼,便于排水。
盆的式样、规格、质地和色彩等均有很多种类,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
盆的式样有长方形、椭圆形、船形、正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海棠形、菱形、腰形、袋形、扇形等多种。其中又有深浅不一,最浅的近于平板,最深的形如长筒。一般直干式等树木宜用较浅的盆,悬崖式宜用最深的盆,斜干式宜用中等深浅的盆,合栽式宜用最浅的盆,多干式宜用长方形或椭圆形盆,等等。
盆的规格也有多种,最小的微型盆,一手可放数只,最大的长方盆可有2米长。
盆的质地有陶质(紫砂、朱砂、白砂、乌砂、青砂、梨皮砂)、釉质、瓷质、石质(白矾石、大理石)和水泥质等数种。
盆的色彩要根据不同的树木,选择使用。一般在色彩上要有对比,切忌树木与盆的色彩类似。
2.盆土的种类
各种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喜酸性土壤,有些喜碱性土壤,有些喜肥沃的腐殖土,有些喜疏松的山土等。一般盆土的种类有:腐殖土、腐叶土、山土、河土、塘土、砂等。
腐殖土:腐殖土大多是用动植物的废物或各种粪便,一层层堆积起来,待全部腐烂后形成的。这种土非常肥沃,但在使用时,须混合砂或普通田土,以利排水。
腐叶土:落叶腐烂后即成腐叶土。腐叶土同腐殖土性质类似,但较疏松,使用时也用砂或田泥混合。
山土:山土是指山上阳光照射不到的土壤。经过长期的风化,土粒细,透水力强,蓄水力也强,逢雨不腻,逢旱不涸,疏松透气。适宜松柏类及杜鹃,兰花等。
河土:河土是从河底捞上来的。晒干、捣碎后使用。河土是由落叶、烂草、鱼类等许多废物腐烂而成的,十分肥沃,但粘性很大。一般用砂或糠灰混合使用。
塘土:塘土大多是从栽种过荷花的或养鱼的水塘中掘出来的,同河土的性质类似,但较之更肥沃。
砂:砂一般用作混合粘性土,便于排水。
每种盆土的物理特性各有优缺点,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配制培养土,即用田泥、河泥等加入粪尿等肥料,堆在不受雨淋的地方,两、三个月后加入糠灰或稻草灰,再过半个月后即可用。
3.栽种与布局
在地上培养成熟的树坯,必须栽上盆,才可进行细致的造型加工。栽种不仅关系到树桩盆景的造型,而且对于植物的生长关系极大。
栽种的时期一般为春秋二季。不同植物有不同的要求。
栽种时首先选好盆和土。用碎瓦片或铁丝网(塑料丝网)填塞盆底水孔。浅盆多用铁丝网,较深盆可用碎瓦片,两片叠合填一个孔,最深的千筒盆需用多块瓦片将盆下层垫空,以利排水。填孔工作很重要,如不注意,将水孔堵塞,使水排不出去,将会造成烂根。用浅盆栽种较大的树木时,须用金属丝将树木根与盆底扎牢。上述工作做好后,根据树木的形态、面向等确定栽种的位置。树木的位置应根据构图的要求进行,一般单株的树木不宜种在盆的中央,而宜稍偏盆前后左右的任何一方,多株树木的也不宜排在一条线上。
树木位置确定后,即可将事前筛好的三种粗细的土放入盆内:先置大粒土在盆底,再放中粒土填实根的间隙,最后放入小粒土(也可仍用中粒土)。一边放土,一边用竹扦将土与根贴实,一般不要将土压得太紧。土放到接近盆口处,稍留一点水口,以利于浇水。
树木栽种完毕,就可浇水。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足。水浇好后,可将其放置在无风半阴处,注意经常淋、喷水,约半月后,树木长出新根,可按正常管理。
第六节 树桩盆景的管理
1、浇水
浇水是树桩盆景管理中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技术。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浇水一定要做到适宜,总的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足”,具体要根据多方面因素来决定。
首先要看树木的品种。一般针叶树类表面积小,水分蒸发少,因此需水时也小;阔叶树类叶表面积大,水分蒸发多,因此需水量也大。树木有些喜干,有些喜湿,也要区别对待。不同的时期,植物需要的水分也不同。在生长期、开花期和结果期需要水分最多,休眠期需要水分较少。一般春、秋二季每天或隔天浇一次水,夏季每天浇一次或两次水,冬季视具体情况而定,可几天才浇一次水,梅雨季节则几乎不需浇水。盆土的种类、盆的质地、大小和深浅也是浇水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浇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根部浇水,另一种是在叶上浇水。浇水是树桩盆景管理的最重要、最频繁的措施之一。树桩栽植于盆中,不论是深盆,还是浅盆,泥土总是有限的,所含水分也是有限的,如长期不浇水进行水分补充的话,树桩就会因缺水而枯萎,因此要及时观察,根据其土壤干湿情况浇水,保持土壤水分。当然浇水也不可过量,若浇水过量,盆土长期过湿,则易引起根部缺氧和腐烂;同时浇水的多少还要视具体树种不同、季节变化、天气冷暖而定。一般说来,夏季或干旱时,最好早晚各浇一次水,春秋季节每天或隔日浇一次水,春天树桩萌动,也可视情况早晚浇一次水。梅雨季节或雨天时,则不需要浇水,还要注意排水。砂质土壤可多浇水,粘性土壤要少浇水。浇水可以叶面喷水,也可以根部灌水,一般二者结合,先叶面喷水,再根部灌水灌透,注意不要浇“半截水”造成盆面湿、盆内干的现象,而且叶面喷水也不可过多,易引起枝叶徒长。
2、施肥
盆景树木依靠有限土壤中的养分,到一定时间就会渐感到缺乏,所以必须施加肥料补充。肥料有不同的种类,其性质和作用均不同。不同的植物对肥料的要求也不同。树桩盆景一般不需要施肥太多,多施易使枝叶长得过密,影响造型;但缺肥又会造成树木瘦黄,并易生病。植物所需的肥料主要有氮、磷、钾三种,还有其它元素,如果缺乏某种元素,植物就会表现出某些特征。
肥料的种类很多,可选择经济、高效地使用,但摆放在室内的盆景不宜使用有异味的肥料。
树桩盆景的盆钵内土壤有限,因而养分也有限,应注意肥料的补充。树桩盆景因其小中见大的艺术特性,不可施肥太多、太频繁,要掌握施肥含量、种类,把握施肥季节。植物生长养分的三要素为氮、磷、钾肥,氮肥可促进树桩枝叶生长;磷肥可促进其花、果实形成;钾肥可促进茎干和根部的生长,所以选用肥料应根据树桩种类和其生长态势而确定。
需要使树桩枝繁叶茂,可多施氮肥类;需要树桩多出花果,则可增加磷肥含量;需要根干粗壮,发达时,则可多施钾肥。施肥方式一般又分迟效性施肥和速效性施肥。迟效性施肥一般是将有机肥粉碎、腐熟后按一定比例混入土壤中,在换土时,掺入盆中,让其慢慢提供养分;速效性施肥则是将有机肥或化肥稀释后,根据树桩的季节性生长需要进行施肥,但要注意,不可过浓,新栽树桩不宜进行此类施肥,雨天施肥,肥效流失,效果不好。
3、摘心、摘芽、摘叶和修剪
盆景中的树木不断生长,为了保持树形的美观,须采取摘心、摘芽、摘叶和修剪。
摘心:盆景树木生长旺盛时,欲加以抑制,或某一部分枝条过稀疏,为促进腋芽的发育,以增加分枝数,可用手指或剪刀,摘去嫩梢的生长点(前端一小部分),这样可抑制植物向上生长,促进生长侧枝。树木盆景为抑制其高生长,促使侧技发育平展,可摘去其技梢嫩头。
摘芽:盆景树木的基部或树干,常常生出许多不定芽,如任其生长,既影响树形的美观,又消耗养分,还阻碍空气流通和阳光透射,且易招致虫害。所以除必须保留外,其余全部摘去。树木盆景在其干基或干上生长出许多不定芽时,应随时摘芽,以免萌生叉枝,影响树形美观。
摘叶:观叶类树木最适宜的观赏期是新叶刚出的时候。摘叶能使一年发芽一次的树木,变成一年发芽二至三次,并且这样形成的枝条细而密,比较美观。观叶树木盆景,其观赏期往往是新叶萌发期,如械树、石榴等新叶为红色,通过摘叶处理,可使树木一年数次发新叶,鲜艳悦目,提高其观赏效果。
修剪:已加工成熟的树木,常常生出许多新的枝条,为了保持其树形不变,也须经常修剪。凡是交叉枝、平行枝、车轮枝和一切有碍美观的枝条都须修剪。至于病虫害枝,则更须及时剪除,并立即烧掉。此外,对于生长过密的枝叶,也宜适当疏剪,以免影响透风和透光。盆景树木仍在不断生长,如任其自然生长,不加抑制,势必影响树姿造型而失去其艺术价值。所以要及时修剪,长技短剪,密技疏剪,以保持优美的树姿和适当的比例。
树木盆景常生出许多新枝条,为保持其造型美观,须经常注意修技。修技方式应根据树形来决定,如为云片状造型,则将枝条修剪成平整状。一般有碍美观的枯枝、平行枝、交叉技等,均应及时剪去。
修根:翻盆时结合修根,根系太密太长的应予修剪,可根据以下情况来考虑。树木新根发育不良,根系未密布土块底面,则翻盆可仍用原盆,不需修剪根系。根系发达的树种,须根密布土块底面,则应换稍大的盆,疏剪密集的根系,去掉老根,保留少数新根进行翻盆。一些老桩盆景,在翻盆时,可适当提根以增加其观赏价值。并修剪去老根和根端部分,培以疏松肥土,以促发新根
4、翻盆
树木生长在盆中,经过了二、三年或四、五年,细根密布盆底,浇水后难以渗入和排出,肥料也不易吸收,生命力便逐渐衰弱下去,最终枯萎。此外,树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长大,原先用的盆就不合需要了。因此,每隔一定时间就须进行一次翻盆工作。翻盆可用原盆也可换盆,根据树木的大小决定。翻盆均同时换土,这样不仅能改良土壤中通气和透水的条件,而且可增加树木的营养条件。树木根部如有病虫害的,也可通过翻盆来发现和治病。
翻盆换土:盆景树木在盆中生长多年后,须根密布盆底,浇水难以渗透和排出,肥料也不易吸收,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这时就应翻盆换上。翻盆可用原盆或换稍大一号的盆,根据树木大小来决定。换土可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增加土壤养分,有利盆景树木健壮生长,提高其观赏效果。
树桩换盆的土壤以腐殖土、稻田土、山泥等为主,换土时可先在土中适当加上一些养料,使其在土中发酵挥发成为迟效型养料,这样能使树桩缓慢受益。至于土壤的酸碱度的把握,要视树种的具体情况而定。换盆时,一般先在盆底孔处固定筛网或瓦片,先加入颗粒较大土壤以利排水,然后放入树桩,填入颗粒较细的培养上,用竹、木棍插紧,并视树种情况确定浇水量。
5、放置及冬夏保护
树桩盆景放置的地方,必须空气流通,阳光充分,管理方便和观赏适宜。树桩盆景的放置,也应据树种的特性确定位置,一般应放置在通风透光处,要有一定的空间湿度,阳光不充足,通风不畅,无一定空间湿度,可使植株发黄、发干,导致病虫害发生,直至死亡。
有的树种喜荫,有的树桩需要阳光多一点,这样就要采取如遮荫或遮光措施。如常绿的一些阔叶或非阔叶树种黄杨、杜鹃、山茶花等大都喜荫,而紫薇、银杏、海棠等喜阳,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树木有喜阴喜阳,要根据树木的生理特点进行放置,否则会影响树木的生长。有的树桩盆景还有耐寒或非耐寒性,对非耐寒性的树桩一般冬天还要进入温室维护管理,如榕树、福建茶等。树桩盆景冬季要做好防冻工作,夏季则要适当遮荫,特别是浅盆和小盆景。南方夏季多台风,还要做好防风工作。
6、病虫害的防治
盆景树木在生长的任何阶段,都有发生病虫害的可能。病虫害分病害和虫害两种。病害多以病菌引起,虫害是指害虫对植物的伤害。
防治病虫害要掌握防重于治的原则。为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要做好下列工作:施用肥料必须充分腐熟,以免带入或引诱病菌和害虫;保持场地的清洁;做好修剪工作;盆土可用蒸气或消毒剂消毒;盆土不要过湿,施肥要适度;定期洗涤盆景树木的枝叶,洗去尘土等污物;在阳光和空气充分的地方培养。
盆景树木的病虫害可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使用方法根据农药使用说明。
第五章 山水盆景的制作
学习要点:本章介绍山水盆景的制作,要求观看视频,了解山水盆景的制作步骤。
制作山水盆景,一般先确定主题,进行初步的艺术构思,然后选择用盆、石料、植物及配件等材料,再将石料进行加工和配置,最后点缀植物及配件。
盆是盆景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观赏上也起着重大的作用。山水盆景包括水石、旱石和水旱三种形式,在用盆上也有所区别。此外还有挂壁盆景。水石盆景均用能够贮水的浅口盆,它可以表现江河湖海,又能使山石上的植物吸收到水分,同时还起着帮助造型的作用。人们将山水盆景称为立体的山水画,盆子相当于画纸,山石树木等的布置就如同在盆中作画。
水盆的形状以长方形与椭圆形最为常见,也最为适用。长方形水盆整齐大方,常用于表现雄伟挺拔的山峰;椭圆形水盆柔和优美,常用于表现秀丽开阔的景色。此外,还有正方形、圆形、船形、海棠形、长六角形和长八角形等多种式样,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及各人的爱好选用。盆的高度有深有浅,现在多用很浅的盆。水盆的色彩一般以浅色为宜,常见的有白色、淡蓝、淡绿、淡黄等,都很美观。选用时要根据盆景内容及山石的色彩而定,要既能调和又有对比。水盆的质地有多种,可分为石质、瓷质、釉质、陶质和水泥质等数种。
旱石盆景和水旱盆景,因需栽种植物,故多采用旱盆,即有洞眼的盆子。
第一节  石料的选择和加工
(一)石料的选择
制作山水盆景的石料有多种,可分为松质和硬质两大类。松质的便于加工造型,特别象砂积石和浮石等,对于其天然形状要求不高;硬质的大多不便加工,如英德石、砂片石等,因此对石料和皴纹要求较高。
1.砂积石:山水盆景中最常用的一种石料,黄褐色,因产地不同而有深浅之别,石质疏松并较均匀,便于加工雕凿,能随意雕出各种形态和纹理,吸水能力很强,便于栽种的植物生长,尤其便于青苔生长,因而富有生气。缺点是容易破损,须注意保护。搬动时要小心轻放。砂积石产在安徽、四川、浙江和山东等许多地方。

砂积石
2.芦管石:这也是山水盆景中常用的石料,同砂积石的性质大致相同,多产同一地区,有时同砂积石夹杂在一起,芦管石里面有许多天然管状小孔。选用芦管石时,一般尽量取其自然,在加工中也尽量利用天然部分。

芦管石
3.浮石: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均呈灰色,质地特别疏松,能浮于水面,吸水性能好,可生长青苔,加工特别容易,用一把小刀就能雕出各种形状来,几乎可以任意造型。因此在选料时,一般只要大小合适即可,而不考虑自然形状。浮石的缺点是日久容易风化,并且没有大料,只能作小盆景用。浮石产在东北吉林长白山等地。

浮石
4.海母石:是一种贝介类的冲积化石,一般质地疏松,便利加工,能吸水,生长青苔,但新料有盐性,须先在清水中漂洗相当长的时间后,才可生长植物。海母石均产在海滨。
5.钟乳石:是石灰岩溶洞中的石头,由于受到水的长期作用而形成钟乳,多为白色及浅黄褐色,石质稍紧,但锯截尚方便。选用时要注意天然形态合乎造型要求。钟乳石多用作山峰,尤其适于塑造桂林山水,有时用来表现雪山,效果也很好。产地在广西桂林和柳州等地。
6.英德石:颜色以灰黑为多,也有白、浅绿及微青带白筋的。质地特别坚硬,较难加工,但一般具有很好的天然形状。石有正北面,正面皴纹多并富于变化,背面大多平坦。英德石坚固耐久,不易损坏。缺点是不能吸水,栽种植物较困难。在选择英德石时,主要看其天然形状。英德石产于广东英德一带,多在山间水中,是山水盆景中的一种好石料。

英德石
7.斧劈石:均为灰黑色,质地坚硬,纹理刚直,石料一般修长,呈峰状,石纹如同山水画中的“斧劈皴”,故而得名。加工时主要通过锯截和配置。斧劈石适于作山峰,雄伟挺拔,大有刺破青天之势。缺点是吸水性差,不能生长青苔,但经喷水后,如雨后山峰,雄姿焕发,别有意境。斧劈石产于江苏常州等地,也是山水盆景中的好石料。

英德石
8.石笋石:又名白果峰,青绿色带有白色斑块,年久可以脱落,形成小的洞穴。石质坚硬,多呈笋状,适于作山峰。石笋石产于浙江长兴等地。
9.砂片石:灰黑色,多呈条状,石上有很多直纹,质地较硬,但吸水性能尚好,能生长青苔,一般适于作山峰,可略作雕凿加工。砂片石产在四川成都等地,有从地里挖出的,也有从水底取出的。
10.宣石:一般白色而稍带光泽,石质坚硬,多呈结晶状,皴纹细致多变化。适宜用雪景,也常用作树桩盆景中的点石。宣石产在安徽宣城一带。
11.树化石:树木的化石,有很多种类,颜色也各不相同,大多呈黄褐色和灰色,质地坚硬,皴纹如同木头,作成山石盆景,别有风味,加工时较为困难。产地很多。
此外,还有许多代用品如木材(朽木、蛀木、树根),木炭、纸浆和塑料等,只要经过精心的艺术加工,同样能作出上品的盆景。
在选择山石盆景的石料时,要根据造型的要求和各种石料的特性,来确定作峰峦岗岭,还是作斜坡、悬崖峭壁;是作远山,还是作近山。 石料的种类、结构和色彩都必须相同,作成盆景后才能调和。
石料的外形要富有变化,最忌平淡无奇。石料的美可用“瘦、皱、漏、透”来表示,“瘦”就是要求石块有棱角,不宜臃肿;“皱”就是要求表面有纹路,不宜平滑;“漏”就是要求有洞眼,可以通过视线;“透”就是要求石块里面有孔道,可以互相通达。
(二)石料的加工
石料选择好以后,必须进行加工。无论自然形态如果,也要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这是造型的第一步,对这些技术的掌握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可以熟能生巧。
1、工具与材料
工具以下几种:(1)各种锤:加工石料的主要工具,需要备几种不同式样的,主要分平口锤、尖头锤、平头锤三种。(2)各种錾子:主要用以加工石纹及挖洞,对于用锤子不便加工的地方,则用錾子,特别在凿深洞时,很方便。(3)钢锯:用以锯截松质石料,锯齿宜粗些。(4)各种刻刀:主要分平口、斜口和圆口三种形状的,用于松质石料的精加工及浮石的雕刻。须备大小数种规格。(5)筛子:以石屑,一般采用较细的。(6)刷子:胶接水泥时用。(7)玉石机:用以加工硬质石料,有机械和电动的两种,在有条件的盆景生产单位可置办。
加工石料所用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泥:用以拼接石头用。(2)黄沙:用以调拌水泥,以增加强度。(3)颜料:用以同水泥调色,多采用石色。对于英德石、斧劈石一类灰黑石料,常用墨汁或煤屑调拌。
2.加工的方法
在山水盆景中,有以一块独石成景的,也有多块石头组合成景的。无论哪一种,总有一块为主的石头,即“主峰”。这产应该首先加工的,其余的配石都要与主峰相调和。
加工时,先将选好的石料仔细推敲。如有天生的丘壑,应尽量保留,根据需要,取其所长,去其所短,采用精华的一部分。有时一块石料分截成两块用,其中一块作主峰,另一块作配石,由于石质和纹路都完全一致,精心制成后特别调和。松质石料可用钢锯截取,大型的可用平口锤去除不需要部分,再将底部在平石板或粗水泥地上磨平;硬质石料则需用金刚砂和一套专门设备才能截取。在截取石料时不要损坏边角。石料经过截取后,就可平放在盆中,进行初步的造型。
雕凿时,用平口锤或錾子等凿出山的在体轮廊,使之大小,形状基本适合。大形定好后,可进行细加工,雕出皴纹。新雕凿的皴纹必须与保留的天然皴纹一致,才显其自然。一般石料主要加工正面,同时也考虑到侧面。在每个大的面中又包括许多小面。中国画上有“山分八画,石有三方”的说法,即是指画山要多画几个面,甚至七、八个面,才能显出它的气势;画石要画出三面,即所谓“石看三面”,才会产生立体感。在盆景中,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对于背面,如要求放置在各在面都可看的山水盆景,就必须加工背面。
3.山形和皴法
山形是指山的总体形状。大自然的山有各种形貌,一定要多观察真山,多观摩山水画及照片等,必须有大量的感性知识才行。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中山石的主要画法,它来源于自然。自然界的山石的外形和表面,一般都不是光滑平直的,总具有不同的纹理和起伏。有的经雨水冲刷,石沟深凹,象荷叶筋络,四下垂流;有的石纹四拂,象剥下的麻皮;有的弯曲松长,象解开的绳索;有的象斧头砍过的痕迹;有的纵横似乱柴。给人以疏秀、苍莽、雄浑、挺拔、粗犷等不同的感受。
:各种山形和皴法
4.石料的胶接
经过加工的石料,如果某些部分还不足,需要用别的石料来拼接,或用几块石料配合成一个整体,都要用胶接的方法。胶合所用的材料,以水泥为主。对于硬质石料,一般掺进行颜料,使与山石的颜色相同,这样便不会显出接痕。水旱盆景或挂壁式盆景需要用水泥将山石固定在盆中。
第二节  山水盆景的制作
(一)山石的布局
山水盆景在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布局,相当于绘画中的构图,但它是立体的,因此必须考虑到多种不同角度的造型。
山水盆景以山为主体,但山上若无草木,则无生气,需在恰当的地方种植草木。这也就是“林木为衣,草为毛发”,而水则是血脉,盆中薄薄一层水,就能表现出江河湖海,足见“水不在多,有水灵”。再以亭台、房屋、桥梁和船只等点缀其中,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便呈现眼前。山石盆景的布局包括山石、树木和配件的布局。
在山石的布局中,首先要确定主峰的位置,然后考虑配石,以保证“客”不欺“主”,“客”随“主”行。在盆景中,主峰一般不宜放置在盆的正中,也不宜放在盆的边缘,前者显午呆板,后者显得重心不稳。通常以在盆长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处为宜,也可略偏前或略偏后。主峰应有明显的方向性,如同一面倾斜,则必须在这个方向上留下空间。主峰确定后,便可安排配石。

盆景中所有的山石必须在风格上统一,但山形、大小又必须有所变化。在布局中,须做到有疏有密,疏密得当,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山水盆景要力求表现出“三远”(高远、深远、近远),即反、把高度、深度和远度表现出来。山石布局时,要处理好“露”与“藏”的关系。山水盆景中的空白处理也很重要,空白处也是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盆景中所占的部位大小,对整个布局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山水盆景的各种造型形式,根据透视原理,都可以归纳到下列三种远式中。
1.高远式
高远式山水多用来表现雄伟挺拔,峭壁千仞,气势磅礴的山河风光,是我国山水盆景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线条刚直,形态雄浑,辽阔壮丽之特点。

高远式
2.深远式
深远式山水多用来表现山青水秀的江南丘陵,湖光山色,具有层次丰富,清新秀丽,景色幽深,雄伟奔放之特点。

3.平远式
平远式山水用来表现千里丘陵,青山绿水,逶迤起伏的江南田园风光。与深远式山水不同的是不注重山景的纵深和层次,讲究的是逶迤连绵,起伏多变的低山丘陵。给人以千里江山不尽,万倾碧波荡漾之感。具有清逸、秀丽舒朗之特点。

(二)制作之忌
1.忌纹理色泽不一
同一盆景中山石的纹理和色泽应尽可能地相似使全景和谐、自然、浑然一体。

2.忌满盆为患
山水布局讲究虚灵、透气。注重虚实相生,疏密相当。

3.忌比例失调
山水盆景是缩小了的山水自然景物在盆中的艺术再现。允许有适当的夸张,但一定的比例关系还是要遵循的。

4.忌各自为政
山水盆景中的主峰与配峰以及栽种的植物等景物,都是一个整体中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应相互照应,顾盼生辉,而不是各自为政的凑合。

5.忌重心不稳
作品在追求动势时因处理不当往往会产生山峰重心不稳,摇摇欲坠的状态。

6.忌山脚平直
一盆山水作品有了山峰的险峻奇秀之外,还要有山脚的迂回曲折变化,才能使整个画面景观丰富多彩。山脚与水面相连,通过山脚线的曲折多变,可使水面萦回产生动感。

(三)植物的种植
大自然山水总离不开树木,山水盆景中也同样不能缺少植物。山石上有了树木,顿觉生气盎然,无论松质的与硬质的石料均可栽种植物。
山水盆景中的植物须与山石比例协调,一般选取矮小的植物,木本或草本均可,以叶子细小的为好。此外青苔的种植也非常重要。木本植物的栽种方法类似附石。松质石料,在加工时便可留出栽种植物的洞穴,洞穴尽量在山石侧面或背面,一般口小,里面大,这样既能多盛土,利于植物生长,同时在外面看起来不明显,好似直接从山石上长出的植物;如果是硬质石料,则在胶合石料时作出洞穴。洞穴底部留下出水口。这样的洞穴里面便可栽种植物。有时没有条件作出洞穴的,可用棕皮将植物根部带泥包好,扎缚在山石的背后,使植物从旁边伸出来,这也是一种方法。青苔只有在松质石料上才能长好,移植时,可拣生在石头上或砖上的幼小青苔,用小铲子铲下,贴在山石的凹陷处,并经常保持阴湿,不久便能成活和蔓延。另一种种植方法,是将青苔取来洗去杂质,加水捣碎成汁,用毛笔涂在山石上,并注意保持湿度,日久便能长出青苔。



第三节 山水盆景制作图解
制作山水盆景,一般先确定主题,进行初步的艺术构思,然后选择用盆、石料、植物及配件等材料,再将石料进行加工和配置,最后点缀植物及配件。
一、“独钓寒江雪”作品制作图解


图1:首先在盆中放置主峰,主峰不宜位于盆正中。
图2:在主峰的左侧放置配峰。配峰大小、形状必须略逊主峰。


图3:对山峰的坡脚进行修饰,放置一些小石块点缀江面。
图4:种植一些小植物,放置人物、塔等配件。作品完成。
二、“湖光山色入图画”作品制作图解


图1:首先在盆中放置主峰,主峰不宜位于盆正中。
图2:在主峰的右侧放置次峰,右后部放置一配峰。次峰和配峰大小、形状必须略逊主峰。


图3:对山峰的坡脚进行修饰,放置一些小石块点缀江面。
图4:种植一些小植物,放置亭、塔等配件。作品完成。
三、“清漓行”作品制作图解


图1:首先在盆中放置主峰,主峰不宜位于盆正中。
图2:在主峰的左侧放置次峰。次峰大小、形状必须略逊主峰。


图3:在盆后部放置配峰,并对山峰的坡脚进行修饰。
图4:放置一些小石块点缀江面。种植一些小植物,放置小船等配件。作品完成。
四、“层岭幽趣”作品制作图解


图1:首先在盆中放置主峰和次峰,山脚连接在一起。
图2:在次峰的左侧放置配峰,形成一个拱形洞门。


图3:对山峰的坡脚进行修饰,使江面曲折多弯。放置一些小石块点缀江面。
图4:种植一些小植物,放置亭子等配件。作品完成。
第四节  山水盆景的养护
山水盆景的养护主要是对其中植物的养护。山石上栽种植物,一般用土很少,生长条件受到限制,因此,在管理上较树桩盆景要求高些,尤其是种在山石上的木本植物,更须注意。
1.灌水
山水盆景山石上栽种植物的土很少,蓄水也少,浇水又比较困难,不同于树桩盆景,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植物干枯。因此要及时灌水。吸水石料所作的水石盆景,在盆中须经常贮满水,同时对植物及山石进行喷水,这样对于山石上生长青苔也很有利;如不吸水石料所作的盆景,必须对栽种植物的地方反复喷水,直至湿透为止。总之,要保证山石上植物所需的水分不断。
2.施肥
同样由于山石上栽种植物的土少,又不便于换土,因此,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受到限制,必须注意经常施肥,才能生长良好。在山石上施用的肥料,宜稀薄的液肥,每次施肥量不宜太多。
3.遮荫
山石上的植物一般根较浅,经不住曝晒,同时山石上的青苔也要荫蔽。因此,在夏天最好将山石盆景置于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
4.防寒
由于山石上的植物根浅,耐寒能力降低,因此,冬季必须采取防寒措施,一般不宜放置室外。
第六章 盆景的装饰
学习要点:本章介绍盆景作品的装饰、摆设。
第一节  树、盆、石三结合
1、配石
唐朝至今,盆景配的石,种类越来越多,逐渐发展以树为主,以石为辅,这就是现在所讲的“配石”。
石有品格之分,即以石质、石形、石文而论。
石质以结、细、润者佳。结实不入刀,不易风化,不易变形,任凭风雨打日晒,其石不损,其色不变。细则净无砂砾,质纯,久经摸拭可发亮。润即湿润如饱含水气,如云如雾,有“润含春雨”之感。三者俱备,是质之备至者。
石形是石的轮廓,要如山、如巨石、如怪石、如奇峰。
石文是石的文理,即所谓绉。粗绉者如写意画,细绉都如工笔画。
配石是盆景的艺术技巧之一,应该配石的盆景若无配石,则大感逊色;反之,配上石又配得好,即神韵特胜。配石要求是:造山形、顺树形、同树形、相陪衬。



这些作品都用石块来塑造江岸景色。
造山形的要求:石占盆面比重大,其形如崖。这种方法用于悬崖式或卧干式盆景的基部一方,使树如从山崖间闯出。但石的形仍然要顺着树干靠石部分的形,而不能相背。

以石为山
顺树形的要求:即顺着与树干相靠一边的弯曲之势,或整块石形大致与树形相似,树矮的石也要矮。主干向左弯或向右倾斜者,石一般应配在左边。
同树形的要求:一般用在立式盆景,不贴近植株,而是同植株有点距离。植株是竖立式的,石也竖立;植株是斜式的,石也斜式,但无论如何石的分量要比树小一半或更小,才能显示树的大。



陪衬方法:不论石大小都配在离树较远之处,遥遥相对,这种方法常用于盆面空处较大者。
2、配盆
盆景中使用的盆,形状、质地、颜色等样式很多。在配盆中要注意使用的方法。
立式高耸植物可配长方稍深些的盆,需配石。也可配六角、八角、正方形盆,不一定配石。立式较矮形或坐式者,宜配长方形盆,适当深度或浅些的盆,宜配石。也可配六角形盆。斜干式必须配长方形盆,可配石。曲干式宜配长方形或椭圆形盆。卧干式须配较浅长方盆或椭圆盆,可以配石。悬崖式则宜配悬崖盆,倒悬式宜配较深盆,都宜配石如假山形。




各种盆景盆
3、配人物
盆景一般不宜配太多东西,除可配石之外,个别可配人物或屋宇,可有助于衬托出树的大,但是比例要恰当。配人物可以在下列几种情况配用;盆面空地大,石上可坐人的,草地可行人或放牧的。
配人物,配在高处或远处的宜较小,配在近处宜较大。亭榭与人也应有比例,亭榭在高处者也应较小。按照这样安排,即有神妙之功,它会把观众引入其境,有时会使观众肥自己当作“景中人”以欣赏大自然。




第二节 盆景的题词
盆景应有题词,好的盆景题词恰如画龙点睛。不但能概括作品表达的意境,而且能引人入胜,吸引人的观赏兴趣。
题词自然是因树而异。同一株树,可有不同的题词而产生不同的感情。题词出自盆景的内容,出自盆景的神韵,出自作者的诗画思潮,然后它又把观众带入画境之中去领略它、欣赏它;最后又能引出观众的诗情而咏诗。
题词也可引用古人诗词、联对佳句,但要引用得当。




第二节 盆景的摆设
为了提高盆景的观赏价值,盆景多置在几架之上。室内几架一般按陈设方式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称落地几架,属家俱范围,包括长桌、琴桌、圆桌、半圆桌、六角桌、博古架等形体较大者称之为架。方高几、圆高几、茶几、双并高底几、双层天秀几等形态较小者称之为几,统称为几架。盆景直接陈设在这些几架之上。第二类称之为案上几式座子,属小品配件范围,常置于桌案之上,再在其上陈设盆景。这类小品配件,型式大致有方、圆、六角、双并高底、双搁长方、四搁长方、卷书、椭圆、榄方等状。主要作用是衬托盆景、渲染气氛,增加盆景的雅致以便静观。
上述两类几架常见的形制有明式和清式两种,明式几架浅脚刚劲有力,造型古朴优雅,结构简洁洗炼,色调深沉凝重;清式几架则雕缕刻花,线条复杂多变,结构精巧,造型富丽豪华,且常见用丝、螺甸镶钳作装饰。
几架材料多用名贵硬质木制成。如红木、紫檀木、楠木、柚木、酸枣枝、昆甸木等。并多采用原色打蜡或清漆涂饰,或作深棕墨色涂饰。近代风格的陈设有几架,亦多仿明仿清,但可采用浅色调的硝基清漆或紫胶漆涂饰,以便和近代室内装饰取得协调。
除上述两类主要几架之外,尚有:
天然树蔸树枝几架。采用天然树蔸、树根和树枝,剥去表皮,打磨抛光,略加涂饰而成,古色古香,雅趣横生,亦算盆景的陈设。
斑竹紫竹几架。用斑竹、紫竹或人工熏制的斑竹紫竹制几架,自然纯朴,色调淡雅,用于盆景陈设也很适宜。
室外陈设则宜使用陶瓷鼓墩,旧建筑的石柱础或松杉树枝并制的几架。现在也有铁制的几架。


盆景与几架的配合协调至为重要,大小高低、轻重、方圆,均极讲究。盆与架的大小必须相称。悬崖型盆景宜用高几架,长方形和椭贺形盆景宜用低几加,斗方盆和圆盆则宜用一般高度的几架,以便盆景的陈设与欣赏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





[课程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