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3塔防地图包下载:孙子兵法连载(未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21:56:38
孙子兵法连载——序言/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以便在战场上阅读。 《孙子兵法》历代都有著录。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为迄今最早的传世本,可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现存重要的版本为南宋宁宗时所刻《十一家注孙子》,宋刻与宋抄《武经七书》本,其中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经清代孙星衍校定考辩后,成了近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敷实用的读本。本电子版《孙子兵法》根据袁闾琨、张文才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的《中国兵书十大名典·孙子》扫校(辽版社《孙子》选用的是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的影印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孙子兵法十三篇目录

 

孙子兵法《计篇》第一

 

孙子兵法《作战篇》第二

 

孙子兵法《谋攻篇》第三

 

孙子兵法《形篇》第四

 

孙子兵法《势篇》第五

 

孙子兵法《虚实篇》第六

 

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

 

孙子兵法《九变篇》第八

 

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

 

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

 

孙子兵法《火攻篇》第十二

 

孙子兵法《用间篇》第十三

 

    以上是百度中对孙子冰法的普遍介绍,应该说还是客观的。虽然其中的美军是否人手一本孙子,不得而知。但是美军在90年代以后的军事行动中的确都有孙子的战略思想。而在这之前的欧美包括日本的战争战略思想,实际处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水平。虽然他们的武器要比我们先进许多,在战场上要处于绝对优势,但却被我们先进的战略思想所抵消不少。直接的例子就是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精通孙子兵法的毛泽东,率领的武器低劣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对日军的单位杀伤数量,远远超过学习欧美战术的国军。抗美援朝就不用说了,在巨大武器差距面前志愿军的辉煌战绩,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遗产。

 

    做为开篇,我在这里介绍一下孙子兵法的结构。孙子兵法是一部揭示战争一般规律的文章,其中包括国家对待军事、战争的态度;国家战争的准备;具体军事战略的运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运用;信息掌握的重要作用和方法。而并不是像一般没有读过孙子兵法的人,误认为是一部类似36计的战术性文章。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是无关战术、无关武器、无关科技的。也正因为此,直到现在孙子兵法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兵家权威著作。

 

    从古至今,很多军事家都对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做过不同的解释。比如有的认为其核心是百战百胜;有的认为是不战而胜;有的认为是慎战论;有的认为是非战论。我个人认为,孙子的核心思想还是慎战论。就是一个国家对于军事、对于战争的态度,才是比任何军事战略、比任何军事武器都要重要的基本要素。

 

    那么孙子兵法里面,对于军事、对于战争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我在下一篇,《计篇》第一里面再做详细的解释。***********************************************************************************************************************************

    计篇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 、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 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 ,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 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 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对待,进行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并进行充足的准备 。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 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放弃他。

 

    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军事行动的外部条件。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 .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先传泄于人也。

 

    在未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准备、谋划的一方,取得战争胜利的可能性就大;而分析、准备、谋划不周密的一方,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就小一些。如果在战前干脆就不做分析、准备,那在实战中就不可能获胜。所以,仔细观察作战双方的站前准备工作,就能知道谁会获胜了。

 

    上一篇讲到了孙子的核心思想是慎战论。慎战论的意思就是对战争的态度要慎重。什么情况下必须用兵,什么情况下不能用兵。这就是孙子的核心思想。但是在国家对于战争的态度之前的,是国家对于军事的态度。如果一个国家不重视国防,不注重军事建设,那么谈论战争就是空谈。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实力,那么什么外交礼仪、文化博大、经济建设、和平共处,就都是假的,是自欺欺人。

 

    所以开篇第一句,孙武谈到的就是国家对军事的态度。直接指出一国的军事强弱是国家存亡的根本因素,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古人都能一语指出问题的核心,在对比我们现在的精英一天到晚叫嚣“好战必亡”,实在不得不让人深思。这些被豢养的专家是傻瓜呢,还是在为什么势力摇旗呐喊。为什么这些精英们一天到晚拿着古人的半句话来做文章,而却要舍弃后半句。“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其实这句话也就是孙子兵法里面的思想体现。军事是一个国家存亡的根本因素,就是孙子对于军事的看法。

 

    在阐明了国防、军事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之后,孙武直接指出了国家面对战争的五个方面。其中第一个方面最为重要,也就是孙武慎战论的具体表述,更是后世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一、道。什么是道?道义、道理都是道,执政者的执政方式也是道。道对于军事的方面来说,就是发动战争的原因,就是战争要有正义性、合法性。所以,自古以来有很多的军阀喜欢为自己发动战争找理由。当然,有利用的好的,也有利用的不好的。比如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是成功的例子,而刘濞的“清君侧”显然就是失败的例子。而孙武的原意是指,一个国家对战争一定要慎重。不是为了国家利益,不能使用战争手段;不是其他方法都无效了,已经到了万不得已了,不能使用战争手段;为了统治者的个人或者小集团的利益不能使用战争手段;因为统治者或者将领的面子和好恶问题,不能使用战争手段。这就是孙子对于战争的看法。但是道还包括了另外一层意思,就是统治者的执政方针。如果一个统治者,不是为了黎明百姓、不是为了天下苍生在执政,而是为了个人的奢华和淫乱、为了既得利益阶级的剥削而执政,那么就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也断无取得战争胜利的可能。这一条金科玉律一直被后世验证着,并且将一直验证下去。

 

    二、天。这里的天不光指的是天时,不光说的是昼夜、阴晴、寒暑、四季,不光是利用预测天气制定战术。这个天还包括了天命。什么是天命?当然不是上天的命令。而是人事无法掌握的因素。没有时事的时候永远出不了英雄;对手强大而团结的时候不能采取军事手段;人心思分的时候不要强求统一,人心思定的时候就不要发动军事战争和谋求独立。这就是天的另一层含义。所以隆中对要求天下有变,这个天变就是等到曹操死了,才能分两路进攻中原。

 

    三、地。地指的就是地理、地形、地利。什么地理位置将士们要携带怎样的装备;怎样的地形利于什么兵种作战;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要占据什么样的地形优势。这就是地,所要关切的问题。对于地,由于牵涉到具体的军事战略,在后面篇章里会有详细的讲述。

 

    四、将。将就是人,就是战争中最为关键的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只有求到了良将,才有打胜仗的可能性。而选择将领的标准有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深谋远虑的智慧、言而有信的品格、对待将士的宽仁、面对强敌的勇气和执法如山的严格,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必须拥有的品质。

 

    五、法。法最为关键的就是执法严格。在随时可能丧命的战场之上,如果没有严格的执法,就不会有英勇的士兵。在战场之下,如果没有严格的执法,就没有战斗力强大的军队。

 

    所以有了以上五个方面的对照,再加上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和士兵素质的高低,就能够分辨出战争的胜负了。

 

    除了以上对于军事、对于战争的看法和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方面。孙武还在此篇中还大概写了一些军事战略的要素。因为在后面的章节都有详细的论述,所以在本篇中不展开讨论。

 

    最后孙武指出,在战争前准备的越充足,获得战争胜利的希望就越大;反之获得战争胜利的希望就要小;而不做战前的准备,仓促迎战,就注定会失败。

 

    在本篇里,孙武主要表述了国家对于军事、对于战争的态度,继而又指出了取得战争胜利的五个关键因素,并介绍了一些军事战略的大概,还强调了战前准备的重要性。本篇是全文的开篇,说明了全文的核心思想“慎战论”和军事、战争方面的关键因素,是对全文的概括和核心思想的体现。读懂本篇,才能读懂孙子的核心思想,才能懂得战争的关键因素。而本篇里强调统治者的政治方针和将帅的才能,却又是最难的。其实孙子兵法并不隐晦,后世的军事指挥者也多有拜读。而大多数军事集团不是做不到孙子兵法的后十二篇,而是做不到第一篇。此篇实际是孙子兵法的政治宣言,在政治上达不到孙武的条件,在军事上做到后面十二篇的要求,是没有效果的。这也就是孙子兵法不难理解却难以做到的原因。

 

    既然是兵法,当然还是要说到军事作战。而军事作战是从哪里说起呢,就是从如何作战说起。弄明了如何作战才能制定战略,才能付诸实施。下一篇作战篇,孙武就要说道如何作战,作战中攻防双方的优势和劣势。

 

    诸位,请听下回分解。

 

  (计篇中有一个有争论的地方,就是“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 ,用之必败,去之这一句。历来对这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放弃他。第二种是:君王用我的计策,我就留下;不用我的计策,我就离开。

    我个人认为是第二种解释。孙子兵法是一部讲解战争全局,和解释一般战争规律的书。其计篇第一更是强调政治战略比军事战略重要的文章,是解释慎战论的文章。再加上春秋时期士人特有的风气,孙子说出这样的话完全是有可能的。孙子的意思就是,计篇第一是要解决国家的政治战略问题。如果君王能够按照计篇里的计策来实行,那就必然能获得胜利。否则后面的十二篇将是毫无用处,我只有离开。对此,见仁见智,个人都可以发表个人的看法。)***********************************************************************************************************************************作战第二/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孙子曰: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

 

    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孙子说: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资准备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那么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按照这样的标准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发上战场。

 

    因此,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如果拖的很久则军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一旦攻城,则兵力将耗尽,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导致国家财用不足。如果军队因久战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军事实力耗尽,国内物资枯竭,其他诸侯必定趁火打劫。这样,即使足智多谋之士也无良策来挽救危亡了。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使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速胜,没有见过为了指挥巧妙而持久作战的。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从来没有过。所以,不能详尽地了解用兵的害处,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用兵的益处。

 

    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再次征集兵员,不用多次运送军粮。武器装备由国内供应,从敌人那里设法夺取粮食,这样军队的粮草就可以充足了。国家之所以因作战而贫困,是由于军队远征,不得不进行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必然导致百姓贫穷。驻军附近处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必然导致物资枯竭,物财枯竭,赋税和劳役必然加重。在战场上,军力耗尽,在国内财源枯竭,百姓私家财产损耗十分之七。公家的财产,由于车辆破损,马匹疲惫,盔甲、弓箭、矛戟、盾牌、牛车的损失,而耗去十分之六。

 

    所以明智的将军,一定要在敌国解决粮草,从敌国搞到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钟,在当地取得饲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石。

 

    所以,要使士兵拼死杀敌,就必须怒之,激励之。要使士兵勇于夺取敌方的军需物资,就必须以缴获的财物作奖赏。所以,在车战中,抢夺十辆车以上的,就奖赏最先抢得战车的。而夺得的战车,要立即换上我方的旗帜,把抢得的战车编入我方车队。要善待俘虏,使他们有归顺之心。这就是战胜敌人而使自己越发强大的方法。

 

    所以,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是速胜,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上篇讲到了国家对于军事、对于战争的态度,和孙子兵法的核心理论慎战论。慎战论不是非战论,而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使用战争手段,不是为了国家民族的核心利益不能使用战争手段。

 

    所以本篇讲述的就是战争的核心规律,和战争之前国家应该有的物质准备。

 

    本篇开头列举了进行一场战争所需要的物质准备(在那个时期、面对那种对手)。而在现在我们进行一场战争的物质准备远远不止这些。而当物质需求越大的时候,本篇的内容则更显得尤为重要。

 

    正因为进行一场战争需要大量的物资供给,所以速战速决是进行战争的核心方向。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拖延时日。则士兵士气、国家物资、财政状况都会出现巨大的问题。这时其他的国家就会有机可乘,一旦有别的国家趁火打劫,那么这时国家就会陷入困境之中,很难取胜,甚至是国家崩溃。

 

    在战争中,优秀的将领从来都是速战速决,能用简单的战术战胜的就不要用复杂的战术。从未听说有为了指挥巧妙而使战争复杂化、长期化的事情。所以一个国家不能了解战争的基本特甜、不了解战争对物质的极大需求、不了解长期战争的害处,就不能了解速战速决的好处。

 

    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不会多次的征兵、会尽量少次数的运送物资。会尽量夺取敌人的物资粮食来充实自己的军队。这就是最好避免自己物资大量消耗的办法。在冷兵器时代往往运送粮食是十去其九,好的情况也是十去其七。所以因粮于敌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即便在现代战争中,运送物资在远程武器的打击下,运送也是非常困难的。夺取敌人的物资充实己方,不但是对己方的极大补充,也是对敌方巨大消耗。

 

    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孙武体现了作为一个优秀政治家的品质,那就是优待俘虏的提出。这是瓦解敌人军队战斗力的一把利剑。在两千多年前时空里,孙武能提出这样的政治理念,的确值得人们仰视其人。

 

    本篇的最后总结了本篇的核心。那就是:故兵贵胜,不贵久。

 

    在这里提醒大家一点,本篇是站在军事进攻方一边进行的论述。如果己方是防守方,是实力较弱的一方。那么当然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具体的论述大家可以看看毛泽东的 论持久战。也可以看看范蠡拖垮吴国阖闾的军事战例。

      战争的一般规律总结了,下面就要讲到如何制定军事战略了。请看下篇:谋功篇。***********************************************************************************************************************************

    谋功第三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孙子曰: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①□②,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堆筑攻城的土山,起码又得三个月。如果将领难以拟制焦躁情绪,命令士兵象蚂蚁一样爬墙攻城,尽管士兵死伤三分之一,而城池却依然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所以善用兵者,不通过打仗就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需长期作战,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争胜于天下,从而既不使国力兵力受挫,又获得了全面胜利的利益。这就是谋攻的方法。

 

    所以,在实际作战中运用的原则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将帅,国家之辅助也。辅助之谋缜密周详,则国家必然强大,辅助之谋疏漏失当,则国家必然衰弱。所以,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前进而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后退而下令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知道军队的战守之事、内部事务而同理三军之政,将士们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军队战略战术的权宜变化,却干预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疑虑。军队既无所适从,又疑虑重重,诸侯就会趁机兴兵作难。这就是自乱其军,坐失胜机。

 

    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此篇,孙武依然是从政治方面来阐述军事的问题。但是已经从最初的什么情况能使用战争手段,阐述到了如何使用战争手段。

 

    本篇分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文章接着上一篇作战篇的话题,更加深入的阐述了军队作战的各种原则。就是非战之胜才是最为有利、最为有效的结果。在不能取得非战之胜的情况下,如果必须作战,那么就只有选择作战取得军事胜利,达到政治目的。其中孙武及其反对在战争中大量杀伤人员、强行攻打城池和战争长期化(注明一下:孙子的这个看法是在冷兵器时代,攻城困难的时代背景下。其反对战争长期化也是站在进攻方来说的。)。

 

    说到底,军事手段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即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了军事手段,也要做到快速、少杀伤,尽量通过击溃敌人部分迫使敌人投降。切忌战争长期化和大量杀伤人员。

 

    所以对于战争如何进行、如何谋划,孙武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核心思维。那就是快速、少作战,以军事手段迫使敌人政治投降,作为一国发动战争,制定军事战略的核心目的。在这个政治方针下制定军事战略,是最能够减少伤亡、节约物资、缩短战争时间的。这里延续了作战篇速战论的论述,并具体提出了速战的方法。

 

    但是,战争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多的国家或是军事集团,在发动战争初期,的确也是做的迅速结束战争的军事战略。但是,很多都失败了。比如德国的闪电战,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后,最终失败;比如日本的三个月灭亡中国,最后打了八年战败。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发动的战争无道,没有正义性,是为了私利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其不符合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的政治宣言;不符合孙子兵法慎战论的核心思想。而是为了达到本国既得利益阶级的利益,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所以其必败。

 

    孙子还阐述了,具体作战中的一些原则。十倍于敌军就包围敌军;五倍于敌军就主动攻击敌军;两倍于敌军就设法分散敌军(战例:郾城之战。孙武派了两路疑兵,两次分散了楚军。最后率主力一举攻城,占领郾城,杀死吴国王子。);同敌人人数相当,就要寻机歼敌;而若是军事实力少于对方,那就要撤退(不是逃跑,而是在运动中寻机歼敌。)。实际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具体的军事战术设计,要看当时具体两军的实力对比。

 

    第二部分,孙武继计篇后又一次强调了军事统帅的重要性。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除了计篇中要求的五种要素外,还必须谨慎细致。在制定战略和指挥作战之时都必须细致。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没有周密细致的部署,是打不赢一场战争的。

 

    这一部分对将领的阐述并不是核心,其核心是下面一段话。“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而这一段话,精简一下可以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来代替。从古至今,很多的将领在接到君主的命令后,都以这为托词拒不执行。殊不知,这句话原本就不是对将领说的,而是对君主说的。就是要君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旦君主干涉前方的战事,很可能导致战争全局的崩溃。对比一下蒋介石经常擅自跨级别调动军队,而毛主席则只对作战提出战略建议,就可以说明孙子兵法的前瞻性。孙子在两千年前就首先提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又一次说明了孙子兵法的伟大和实用。

 

    第三部分,孙子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战争准备阶段,影响战争胜负的要素。1、能不能打。2、分析客观实际确定如何打。3、全国全军是否齐心协力、同仇敌忾。4、各项政治、经济、军事准备是否充分。5、将领是否胜任、君主是否知兵。

 

    所以,就有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结论。

 

    本篇孙武讲解了具体军事前,制定战略的各项原则。在正确的战略方向下,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就要看双方的军事实力和军队士气了。所以下两篇“军形、兵势”必须合起来讲。有形无势,是徒有其形;有势无形则毫无意义。

      请看下两篇 形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