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仙小蓝和游乐在一起:韩金英:吕祖解《道德经》心得(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9:10:42

韩金英:吕祖解《道德经》心得(2)

长生是个千古的误会,多少帝王的长生梦不是都破灭了吗?神仙不是也都不在了吗?抱歉,老子是在道上说的长生,吕祖是在虚灵元神上说的,一滑到理性物质思维的泥潭,就是全然的误会。在此误会上的追求,当然是背道而驰。道就是虚无,是宇宙中惟一长生的○,而人体内的一灵真性,就是道在人体内的代言人,在有生之年和这个代言人见面,就可以摆脱生死的困局。

《道德经》原文天长地久章第七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吕祖解经摘要:

此章因禀公而无私存。

以无声而生,故能长且久,在于不自生,以听万物生育,随天地之气感之,随其萌败,故不耗天地之元精,方能长生。

先外我之假身,而存我之真形,无他,乃一静而存。无私于物耶?天地以无私而开,人以无私而合,天地无容心以感万物,圣人效天地亦无容心而抱全真,总不过要人心合天地。天地以清虚之气而转周,圣人入清虚之气而运动,天地能长久。

故能成我无私之私,以静而守我真形,待天地反复之时,而我之真形无坏,此所人天长地久,圣人合天地而长存,只是无私心于物,存无声无象于身,其真乃成。

作者心得:

天地长久的奥秘是无心而生,不为私也不为公,没有公、私的分别心。一片虚无,虚生万有。该生自然生,该灭自然灭,不干预,不策划,只是广大包容。人也该效法天地,顺自然而为。有念有为都需要能量支持,消耗的都是元精,元精的数量决定人的寿数。关掉后天意识,元神自动会领悟一切。元神动元精就长,人体能量充足才健康安宁。

天地因无心而有炁,炁生万物,永恒长存。人若无心则见自性真人,进入胎息,获得天地永恒长生的炁。因此,长生的主体是天德地炁。得这个炁,积累这个能量,养育无位真人,像飞船上天,用能量的爆炸,把真人送出体外,再把肉身完全炁化掉,让体内那个长生的真人,得到真正的永生,吕祖就是去的了生命的最高成就的真人。

人从一出生就走向死亡,生死在每时每刻地交替发生着。有一个念头升起来又消失就是一个生死轮回,如果一念不起是无生,无生才会无死。我们的妙明真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不圣不凡,不增不减,人纯净无念就是自性光彩照人的时候,就出离生死,当杂念丛生,自性陷溺、被污染的时候,无明昏聩才有生死。这一灵明性体,是一种无生无灭的无分别相,是在“气离出入”、“心离能所”时呈现的“无云晴空”般的心灵绝对本体,即所谓人的“本来面目”。大道唯有这虚灵才是无位真人,才是人的真身,四肢百骸都是阴,都是假的。

人之初,乃父母真气两停,而即精血为胞胎,寄质在母纯阴之中,阴中生阴,因形造形,胎完气足,堂堂六尺之躯,皆属阴也,所有者一点元阳而已。必欲长生不死,以炼形住世,而劫劫长存;必欲超凡入圣,以炼形化气,而身外有身。身外身是从体内修成的可离体而存在、有生命、有智慧、有法力、能出有入无、通灵达妙的“神体”。只有认清真身假身,把假身置之度外,才能见到真身。怎样的行为才是保护真身?简言之,物质主义功名利禄的付出全是对真身的损害。

吕祖在《钟吕传道集》超脱分形第十中描述身外身:“其始也,一级而复一级,七级上尽以至顶中,辄不得下视,恐神惊而恋躯不出。既至七级之上,则闭目便跳,如寐如寤,身外有身。形似婴儿,肌肤鲜洁,神采莹然。回视故躯,亦不见有,所见之者,乃如粪堆,又如枯木,憎愧万端,辄不可顿弃而远游。盖其神出未熟,圣气凝结而成,须是再入本躯,往来出入,一任遨游。始乎一步二步,次二里三里。积日纯熟,乃如壮士展臂,可千里万里,而形神壮大,勇气坚固。然后寄凡骸于名山大川之中,从往来应世之外,不与俗类等伦。”

身外身就是人体的法身,是虚态空间人的先天状态。后天世界是实体世界,在人体为色身。丹道修炼的目的,就是通过色身寻觅法身,通过法身修补色身,向虚无世界要宝。神仙、真人,就是通过丹道修炼能出入色界和无色界的人,就是能掌握虚无世界这个伟大宝库的钥匙的人,也就是体道合真的人。那长生的天地之炁,虽然可以通过胎息引入体内,但后天的人生的消耗,能修补也勉强,不如在天门这个产道让她自由出入,无数次地新生。

大药成阳神出,身外有身,得药的捷径就是胎息。天地以清虚之气而转周,圣人入清虚之气而运动,天地能长久。《胎息经》说:“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神炁合一,炼神还虚,人体归道体。

一点灵光来,生命来自虚无,一点灵光走是死亡,生命回归于虚无。宇宙万有皆不离生死,只有虚无永恒长存。进入胎息,身体和心灵化入虚无,外死内生,长生指体内真人之生。

 

上善无为若水,也含有上善治水,治理人体中的真水,精气神中的精。保精、补精,道家养生的方法多得很,但都是在术的层面,只能保健延命,并不能发生了脱生死的根本改变,惟有内丹在道的层面入手,以见道之心对待元精,才会使生命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老翁变少年。

道妙无非神气合一之太极,父母生我之前一点虚灵之气而已。上善若水是指心性如水,上善治水,治理肾水真精,无非阳生。阳生必须一个忘心,因此,老子在说修身时总是身心并举,总是在强调身体的状态是心的作用,性功到了命功才容易,总是以各种元素在讲心性之功,这一章就是借水讲心。

《道德经》原文上善若水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吕祖解经摘要:

此章要人修道若水,水乃无心之物。

内功用水而若水,如是故,不争者等人,可几乎于至道也。

心正意诚,即是“善”字总领。水是圆通底,修道如水之圆通,正诚、圆通,无道不成。水乃养命之源,水升火降,聚则结为金液,散则无处不周,如滋养万物一般。

地乃绛宅,一善,则身外之身,处而安之。存正诚,则心渊而冥之;存正诚,则意外意,周流用之而不穷;存正诚,我之魂魄不为我治,合之而成真种子,一有性中景象,乃吾身之事也。

作者心得:

水善处下,谦卑柔顺,功盖天下而不知,行满万物而不知行,惟顺其自然,随顺柔和。水之柔和类似于胎息时的太和一炁,后天的呼吸是一团燥急之炁,调息,调则平,平则和。这一太和之炁就是人在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就是本来的我,是天地人合而不分之我,也就是真性真命合一之我。我身出生之前,真我盘旋清空为元气,落入人身为元神。凝神一心,一则虚,虚即我之真性。心神入虚,天地清和之炁自然相投。调息令匀,勿忘勿助,不疾不徐,心息皆入虚极之静。而虚并不是无,虚中有实,当虚中之实未发动时,心保持无知无识,包容一切;当虚中之实发动,心触物而动,随感而通,遇圆则圆,随方则方,活泼不拘,似游龙之莫测。这就叫以性统心,心从来不无事生非,来者不拒,过去不留,心静心动都在真性上。心虚如水,才能内伏铅汞,外盗天地元阳。内感外应,天地元气流于一身无休无止。黄元吉说,性功至此,命功易也。

这就是盗天机,天地元气也称德一之炁,读老子《道德经》神清气爽,练胎息自然辟谷,都是因为得到了不花钱的天地元气,也用不着劳动五脏六腑,吸收进来的元气,可以消除诸多的疾病,还可以心明神灵,开启慧性的光明。如今道家养生辟谷最火热,就是因为里面有超科学的好东西。那是见素抱朴得来的,参加个辟谷班动辄上万元,未必得到实效。物质主义的人生,声色货利是我之元气被天盗,多藏必厚亡,掠夺过多必然多耗散元气,即使是王侯将相,不知修性立命,也不过是日积月累地耗散真元而已,所以说富贵之劳人不如贫贱之适者。

人始生于阳,有阳则生,无阳则死。阳生并不局限于胎息一种修炼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读书的时候,非常专注,私欲尽去,一灵独存,忽然被触动而醒悟,此时就是阳生之景。和朋友聚会,忘情忘景,畅谈豪饮,也是阳生之景。琴棋书画,顺乎自然,本于天性,悠游自得,消遣忘情,同样是阳生之象。自我的我执自然消失,心虚达灵阳自生。

吕祖说水之圆通,实际指的无我执之心,水乃养命之源,水升火降,聚则结为金液,散则无处不周,如滋养万物一般。肾水中的元气是生命之本,水生就是阳生,火降就是心入虚还真性,心火中的真阴真水与肾水中的真阳真火合一,就是人体先天精华的真药,可以修补和改造人体后天的受损。心正意诚,即是“善”字总领。正,止一也。心神止于一,诚恳至极,虚灵不昧就是善,居善地,这个地在人体指腹部下丹田,意守丹田是一个表面的居善地,守住心地之善,才是更关键的。这个地很小很小,只有一个念头刚落下和另一个念头还未升起之间那个缝隙,专诚一念地守住这个空,让两个念头之间的缝隙尽量加大,逐渐变成心静如水。一念之生死,一息之涅槃,道之成岂在多乎,只需把持一念。纵有时念起心动,也是触物而动,不是无故自动。如此动心,心无其心,虽应万端,也是真心。入定时间越来越长是真正的居善地,也是吕祖说的存正诚。存正诚,心神入于深渊般的杳明状态,意外意是说守丹田气穴时,一开一合任其自然,不要干涉不要控制,似守非守。天地的元气流入,用之而没有穷尽。心存正诚,魂魄就是阳神和阳神,两者合一,是元神显现时,吕祖叫她真种子,元神元精才是丹田上撒下的真种子,才能长出丹苗。这也是三生万物的玄秘,魂魄阴阳神都是人身之物,都底子薄见识浅,局限得很。而元神是宇宙智慧的化身,通万有,人能见到元神就可以有无限的神通,我是这样感受老子的三生万物。

内丹不过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有人说纸上谈兵,不如实修。如果是这样,老子为什么要写81章,章章都从心性上启发人,修命的内容占比例很小。道理没有最终搞明白,就不知道如何才是了性,明心见性。不能见到本来面目,元神显现,命功根本无门。修心见真性占90%,修命只占10%,所以急于修命功的人,一定不真的知道修心有多重要。

人身至宝就是那极其温柔的一团和气,在胎息中。那是生命的神火,就像一盏油灯,在还没点燃之前,神火已经隐藏在其中。点亮神火的只有元神,人的先天灵性元神与后天意识识神并存,有一个念头,比如想长生就是识神的阴渣未净,识神就是阴魄,酒色财气瘟疫疾病都是阴魄所为,是消耗人体元精命宝的祸根。断这个祸根难于上青天,并不是得丹难,丹可以片刻得。老子用内观,佛陀用观心,孔子用知止,传授的“返照”圣功,用自性的觉照来断那个难断的祸根,开启慧性进入玄道之妙门,老子说了81遍,如果你能醒悟一点点就很不错了,嫌老子说多了,吕祖以及众多大成就者怎么不厌其烦,万里长征我们刚起步,谁也没有骄傲的资格。

《道德经》原文持而盈之章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吕祖解经摘要:

此章修身之要,要人有道而不自满。

一盈,不知其住火,而使其盈,不如不修。

同天之虚无,体无始之真,只是中和以修之,方成久持之功,而无漏泻。

而丹之液,金也,玉也,久在虚气之中,故守之,得其常存,少有骄心,则不能守,而泄天元一气,世辞之矣;要久守,除非退其身,方得成我之功,

常持而不盈,能保能守,不至于漏其真,泄其元,一混合其天,不外中和之旨。

作者心得:

这一章,吕祖自始至终落在修性修命的本元上,一点也不跑偏。吕祖解老是完全修炼版的《道德经》长生揭秘,将长生之理穷尽,和我多年的探索追踪完全契合,心心相印,和吕祖有千年的情结。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竟然皮肤变透亮,人更年轻精神了,胎息刚摸到一点门路竟然发生显著变化,返老还童绝对人人可以达到。我并不渴望青春童颜,而是觉得这个可以让天下女人丢掉化妆品的人体科研很好玩儿,人类一半的女人获得心灵的自由很过瘾。

这一章吕祖认为得丹、养丹都是用的中和之气,过度了就错了。这是在进一步教育我们,丹到底是什么,是一团极其柔和的气,我们因为这一和气入娘胎而生人,万物也因为这一团和气生长出各自的生命,天地也不例外,所以叫天地之根。这团和气也是人体之天,入胎后,吕祖说一分为二,一在泥丸乾宫成为阳魂,一降到肉心为魄生成识神。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佐之,大小肠承之,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闻惊而跳,闻怒而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头上天心何尝微微有些儿动也?问天心不能动乎 ? 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动?到动时便不妙,然亦最妙。凡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 ;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

我们经常不自觉地感叹我的天呀,在明白了我的天就是初始的一灵真性,就经常呼唤“我的天”,我画的一批时尚菩萨,和以往的菩萨很不同,非常漂亮、活泼。她们就是这一灵真性的体现。当人的后天意识心让位,心无挂碍,静如处子,无论你在那个年龄段,都会很美很美。见到本心也是开发元意识的过程,心灵在一个极度自由世界里翱翔,神通广大,创造性的活力无限地生长,灵魂找到了自己,肉身变成佛,你就是神,你怎么不美如天人呢?

虽然是阴阳二,实际上已经是三了,原始的一中含了阴阳,再加上阴、阳这么个三法。要回到一,把阴拿掉,就剩一个阳。圣人给的方法就是回光返照。回是返回,光就是乾,回光者,非回一身之精华,直回造化之真炁;非止一时之妄念,直空千劫之轮回反者,自知觉之心,反乎形神未兆之初。一灵真性,既落乾宫,便分魂魄。魂在天心,阳也,轻清之炁也,此自太虚得来,与元始同形。魄,阴也,沉浊之气也,附于有形之凡心。魂好生,魄望死。一切好色动气皆魄之所为,即识神也。死后享血食,活则大苦,阴返阴也。物以类聚也,炼尽阴魄,即为纯阳也。道家高明之处就是把证物本心,不只是空对空地顽空,而是虚中有实,实中虚守地见到真我。把见到自己的真我和唤醒体内的祖气结合起来。

黄元吉描述说:凡息停时那丹田中真阴真阳元神元气融会一团、混成一气,氤氤氲氲、蓬蓬勃勃,若开若阖、若有若无,视不见、听不闻,想象之而有迹、恍惚之而有形者,此殆人生之始气。心得之而有体,性得之而有用,人非此气不能生。欲成上品之仙,亦离不得此气为之主。……总之此个胎息即返到父母媾精一团气血之候。人能养此胎息,日夜以无为有为、无思有思之真意保守之、团聚之,即结成灵胎而为元神。

识神退位,清净如万里无云,见到真我既元神现,玄关窍开,真息生,这几位几乎就是同时发生。黄元吉说:惟此玄牝之门,不虚不实,即虚即实,真有不可名言者。静则无形,动则有象,静不是天地之根,动亦非人物之本,惟动静交关处,乃坎离颠倒之所,日月交关之乡,真所谓天根地窟也。学人到得真玄真牝一升一降,此间之气凝而为性、发而为情,所由虚极静笃中生出法象来。知得此窍,神仙大道尽于此矣。(《道德经讲》第六章)

水底金生,有蓬勃氤氲之状,此实也;而上升下降,听之自然,出以无心,则实也而虚之矣。又如灵阳一气原无声臭可言,此虚也;而彼此感召,自归炉鼎,炼成胎婴,则虚也而实之矣。如此虚中实,实中虚,才是成仙证圣之本。元神是一位虚灵,一团和气又是识神虚极才产生的,又是天地虚空中和气与人体内外交感的,不在内不在外,在一虚灵之守虚中,但真消息,在若存若亡之间,以有意无意得之可也。稍一过,比如元精发动了还想再多些,这就动了意识,就是阴渣,丹药将不纯阳。将双眼之日月光源内视凝注于中宫,返照泥丸乾宫,性光很容易生出,光就是乾,就是纯阳。如果阳生太强烈,欲火中烧,入定的火中之真水还不足,浇不灭肾水中的真火,水火既济,随时都要平衡气才会是和气,这其中的火候进退非常讲究执两用中。用火无火,采药无药,方和天地氤氲之元气,可以生生不已,化化无穷。

入禅定的功夫就显得极其重要。当人的意识在最深层的元意识中时,人一点性欲也没有,自然的炼精化气了。当意识在表面,外界的一点刺激也能引起性冲动。胎息点燃真阳之火的生气,百日筑基先要百日禁欲,人的性能量由过去的积累释放的规律,变成关掉释放,能量充满每个细胞,仿佛火一点就着。不仅如此,还要捉昔肌,惹动阴硚穴中主管性欲的灵蛇,以便在性感强烈的状态中,水中取金。欲火如焚把持不住,毁掉丹药,牵动后天意识,功亏一篑也是常见的。因此,入定的修心之性功在考验下才知道那是大丈夫所为,一般人很难过关。功遂身退之退,也有芮的意思,男人炼精化气的功夫足了,阴茎缩如童子,马阴藏相叫身退。

吕祖说:日用间,能刻刻随事返照,不着一毫人我相,便是随地回光,此第一妙用。清晨能遣尽诸缘,静坐一、二时最妙。凡应事接物,只用返照法,便无一刻间断。如此行之,三月两月,天上诸真,必来印证矣。真定并不是一味的打坐,即使做事情,也依然在入定。当事情来了就应,过了就忘,虽然在做事情,用的是觉照,一照就明,一明就了。一照就是本心,好比你走在街上,有人喊你的名字,你一应生,那个瞬间就是觉照本心,那一醒就是玄关开。在工作生活中,不嘀咕不纠缠不策划,事来了一观一照,整体就清楚了。很快就搞定,心又空如蓝天,顺遂自然了。动静皆在禅定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好像听到了,但不是直接听到,而是空谷中的回音,似听非听,好像耳朵背过去,脑子里的空谷传来声音,这就是虚神。女人是天然的道体,因为女人常常可以虚过去,晕过去,耳朵背过去,看不见也听不见了。而男人就惨了,所以男人要三倍多女人的时间才能修成。

最早看到吕祖解《道德经》的文字,如甘露灌顶,真是永恒的灵香,极品营养。写了2篇被其他事情中断了,但是心里念念不忘,有空一定要认真读完。现在,写完一篇,瞄一眼后面几章的内容,虚眼一观,真是无尽的聚宝盆。越发觉得人生第一本该读的书就是《道德经》,在安徽净空法师的试验园有块牌子“各位昆虫先生,请吃你那边的东西, 不要越界”,果然这边给人吃的麦子地一个虫子也没有。没有人不羡慕中华易道文化的神奇,而《道德经》就是在告诉你怎样达到神奇的境地。吕祖是得道真人,度尽众生才肯上升。吕祖解老无异于给你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不仅是把一块石头点化成金子,而且是把你点成金身的圣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哪里还能找到第二本《道德经》一样的好书?

这一章将得药、还丹、脱胎的功夫一一说出。要虚极静笃,含三抱一,恍惚杳明,守中还丹。泯灭觉知,化有为于无为,浑有知于无知,则一元真气长存。我们平时轻易说出的“知道 了”,“明白了”,那可不是容易的事,知道了已经是神仙了,明白了就是人在光中,通达玄境,已经六通具足。

看着老子写的古人已经达到的成就,感觉很难,其实很容易。关键的只有一个,就是去掉思虑,照见本心。并不是我们都出尘去静修,什么也不干了,才会什么也不想,进入空无。悟懂了觉照,做事情的时候也是入定,动静皆禅,什么也不耽误。

《道德经》原文载营魄章第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吕祖解经摘要:

此章体道之实,周遍内外,使魂魄成真,一团性光内照,无中寻有,以乐天真,抱真一道,而永住黄房,如婴儿,无知无识田地,返其太无之始,以涤除瘴魔,保我无极大道,以合天地,方得爱我真一之元,治复我身心.

一切凡想,无放于外,才能开其天门,闭其地户,以养我一团太和之气,上合天之清浮,下合地之重浊,中澄我之身心,不空我本来面目,方得自明其明,自复其复,一点阳神,周遍六合,通天达地,无所不照,无处不普,才为真人。

于是生之气,蓄之神,生气于无为之中,冥冥忘忘,为之而不恃其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故长生,而天地神明,所以玄之又玄,无处主宰于我,是谓玄德。不由天,不由命,而由我,一点道心,谁能似此?全德全玄,而不改神也,仙也。

作者心得:

载营魄,载马王堆版本是戴,加之于上曰戴,营魄就是魂魄。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性光返照泥丸是消魄全魂之功,魂魄这对儿阴阳,魄为阴用自性的光照住,光为乾,乾为阳。当魄返阳之后,守在无为无念的虚无境界,则是魂魄合一,合一则纯阳。身体内的元精已经凝结,真阳之气的生起已经完成,进一步的深化还要一心不离,心阳进入肾阴,纯阳神才是真火,水冷金寒,靠神火烹煎才会油然而生。真阳一动,元神立刻逮住,提回中田,凝聚不散。以魂载魄,以二守一则水火既济。

专,抟也,聚集的意思,专气致柔,指子时开始阳生,午时开始阳降,一心朗照,任其气机升降,这就是坤柔。当真气大动在体内转了一圈回到中丹田,恬淡处之,冲和安之,一霎时气息如无,这就是致柔,久久凝注,真气自然周身流行,四肢绵软如婴儿。

涤除玄览,清除了识神的杂念,进入玄境,看到有形背后隐态的真相,而不是虚假的幻觉。爱国治民,能无为乎?民指精,国指气,精定为民安,气足为国富。精生气足是不是用无为的方法达到的?金丹法、守一法,都是先有为后无为,不用什么法,完全是自然达到的,自然已经通神,可以不出门知天下。天已经安排好了,不用自己练功,好像虚空中有师傅在替你忙活,你什么都不知道,功夫境界已经很深了,这就是老子说的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天门指泥丸百会穴,这是阳神出来的产道。入定出阴神,见魔见鬼,纯阳则出的是阳神。气壮如山,心如明镜,性若止水,此时识神完全转化成元神。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明白指性光朗照天地,虚室生白,人在光中,湛寂常照而没有照心,穿越太极玄,黑白隐显都通达,但能保持一念不生。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像天地之心,养育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不骄傲不主宰,这说的是无为之心才能通玄。德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如果得道通神,必须是德能量积累够了才行。玄德类似于佛学中的功德,把全天下的财富布施也只是福德,只有法布施才有功德。传播道,开启慧性的光明,使人心机大畅,开启心之玄关,更多的人进入无何有之乡,与天心同心,宇宙的天德能量自然汇集而来,这就是玄德。心灵处在自然无为的无念清净境界,就是与天德合一,就会增长玄德。

这一章讲用空用虚。万物因空而生而用,车轮、陶器、房子都因为中空才能用,人体四肢百骸因为中宫有一虚灵元神坐镇,人才是活的;无中生出的有都是不能长生的,车轮、陶器、房子、人都是后天的东西,阴阳化生而来。阴阳者后天地而生,有形状方所,逃不脱生老病死;从有再到无才能长生,阴阳返太极,先天后天混合,后天返先天,才能成就大道。

后天呼吸返回先天的胎息,阴阳二气凝聚合一,返还虚无太极,不是仅在有形的阴阳之气上做功,重要的是还虚,养无形的虚无之丹,真机才能发动。因为会玩儿虚的,才能结丹。人人本来是神仙,后天意识心障碍了虚神,不能捕捉真意。当炼神还虚,把肉体都空无掉,只有一灵真主人在,只用这一觉之照。比如第一眼看一个人身上放光,再想仔细看光没了。看到光的第一眼是元神,再看是后天意识,第一念、第一眼才是真理。守住这个第一的觉心、照心,她才是真意,她与元精合一才能结丹。应酬事物,只想到这一灵觉照才是万年不坏之身,其他都是幻象。此一觉犹如电光石火,当前则是,转眼即非,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平时审得清,临机方把得住。

《道德经》原文:三十辐章第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吕祖解经摘要:

此章要人外静而内动者也。

听其腹之转动,若周天移星换宿,周而复始,此阴阳变化之枢机,而车不知己之动,随轮之转也。

埏埴不知其为埏埴,听其器也;室不知其为室,听其牖也。辐乃车之黄庭,器乃埏埴之黄庭,牖乃室之黄庭;车无辐不行,埏埴无器不用,室无牖不明,人无中宫不生。

无之以为用”,无用必生。

总不过要人留气而去心也。

作者心得:

中宫黄庭,丹田之上,中脉交汇区域,元神居处。凡调息细匀,微意轻照即止,念中无念,中和在抱,归于自然而无作之功夫,往往在丹田稍上部位出现炼丹反应,丹家称此孔穴为黄庭中宫。丹家以双目中间一穴为“性户”,乃性功修炼之地;垂帘观鼻,是为了讲双目日月神光照入中宫。吕祖《河洛天人一贯讲》说:守定黄中,存想在无极之先,无思无虑,只是将自家心中未起念时,看他如何起,看得真时,将此一点真光,急收拾来降于中宫,此即是“收来白虎归家养”,久而久之,有一点真气,如火星一般(性光也,药物来也。)即现于眼前,万不可着意,到此时自然得药。根祖窍的性光从点点白光到虚白一片。

中宫神室、丹室,中脉的主要部分,中脉通先天立。吕祖《太乙金华宗旨》:回光在纯心行去,只将真息凝照于中宫,久之自然通灵达变也。总是心静炁定为基,心忘炁凝为效,炁息心空为丹成,心炁浑一为温养,明心见性为了道。

丹功中以车轮之转动象征人体真气的运行,称为河车。经脉是车辐,空灵而妙的元神如轴心;身体如房舍,内空之处神气运行。丹士身心处于虚无状态,如同空器,道气自注,丹自能结。很多人真阳没有升起,只是人为意念在做小周天,意为火,真气为水,无水行火,水愈灼枯,火愈炎烈,结果是邪火焚身。丹功首先是补漏,老年人精气不足,年轻人心性难纯,凝神入穴,将向外散佚的精血内敛,精神凝注在祖窍,久之自由真阳发动。当外阳勃举,只是微阳,不能转动和车,只可归炉保存,当丹田有温暖之气冲冲直上,自脐致眉间一路有白光闪现,真阳之气壮足,玄关冲开,不用引导气会自然升降。真阳之气从内肾到尾闾、夹脊上玉枕、泥丸,下重楼降宫,送归丹田,阳六时进阳火,阴六时退阴符,卯酉时沐浴。当目有金光,鼻有抽搐,脑后有鹫鸣,丹田有火珠之耀,腹中有震雷之声,才可以停火。精气全部气化,外阴收缩,若有一分精未化,窍不闭,气不团,阳不缩,不会出现上述六种功效。

大道之要不过神气,先天元神为体,后天识神为用。混混沌沌、无知无觉时才是元神。神气不外虚实两字,水底金生,有蓬勃氤氲之状,此实也;而上升下降,听之自然,出以无心,则实也而虚之矣。又如灵阳一气原无声臭可言,此虚也;而彼此感召,自归炉鼎,炼成胎婴,则虚也而实之矣。如此虚中实,实中虚,才是成仙证圣之本。……总要知 虚也而我无意于虚,实也而我若忘其实。……唯其无心于事,自然无事于心,则神不劳扰,气不累赘,打成一片,自然神融气畅,心旷神怡。黄元吉《乐玉堂语录》

眼睛向外看,眼睛是肝之门户,肝气是眼睛内在能量支持。耳朵是肾的门户,听多了伤肾。口是脾的门户,吃多了伤脾。人的五根与五脏是互为表里的一对阴阳,外为阴内为阳,五根是散阳气的,所以是阴根,向外耗散五脏之炁,而向内则节约收敛五脏之阳气,凝神于虚无一气,使五气朝元。五气归一气就是归根复命,抱元守一,体固命强。

为腹是胎息积累真气,不为目是垂帘内观。元神无存,生机遂绝。将目光收敛就可以扭转乾坤。垂帘塞兑,将一点灵光收入虚无窟,无出无入,无思无虑,久之金光养足,自可化为阳神为我身主宰。绝大多数人不明白生命的真相,在外奔中将元神囚禁深宫,耗散元阳,一生如被蒙着眼睛拉磨的驴。极少数知道并勤于实践的人们,大我主宰,人与人真正地和谐,真阳之火伴随杜绝了疾病,女人甩掉了化妆品,男人青春不老,开慧通灵,人类的心灵获得极度的自由。人心回到了本朴,能源得到节约与恢复性地增长,和谐社会的局面才会真正实现,因此个人修身也是人类进步的根本。

《道德经》原文: 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吕祖解经摘要:

此章教人触物不著,一心内听、收神、收身、收心、收意。

五色是五脏;五音是内五行;五味是内五行中药物;驰骋田猎是内五朝元;难得之货,是内一点灵明;圣人为腹不为目,是内观,外不著。

脉清则气和,气和则道立,道立则基地固。

五行聚合,方产紫英。

听而不知其闻,食而不知其味,到无声臭时,色岂能著我目乎?

静中生之、育之,养我之清气,助我之灵根,守我之神明,出我之真身,以我合天,以我合全,以我之道而同太空,总从“为腹不为目”,方得取真一之性,而生其命,就是天上仙子,不过是“断外接内”四字。

作者心得:

肾中真火,心中真水合一结丹。这一气,其实是五脏之五气作用的结果,要想得一气,必须收敛眼耳鼻舌向内,五脏之气才不会外溢。真水真火并不是单一的心肾作用,而是五脏功能都参与的结果。

张紫阳在《金丹四百字》中说:以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为攒簇五行;以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是为和合四象: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气朝元;以魂在肝而不从眼漏,魄在肺而不从鼻漏,神在心而不从口漏,精在肾而不从耳漏,意在脾而不从四肢、孔窍漏,故曰无漏。

吕祖曰:“五行本于阴阳一气,所谓一气者何也?”

钟祖曰:“一气者,昔父与母交,即以精血造化成形。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大肠生胆,胆生胃,胃生膀胱。是此阴以精血造化成形,其阳止在起首始生之处,一点元阳,乃在二肾。且肾水也,水中有火,升之为气,因气上升,以朝于心。心,阳也,以阳合阳,太极生阴,乃积气生液,液由心降,因液下降,以还于肾。肝本心之母、肾之子,传导其肾气以至于心;肺本心之妻、肾之母,传导其心液以至于肾。气液升降,如天地之阴阳;肝肺传导,若日月之往复。五行各一数也,论其交合生成,乃元阳一气为本,气中生液,液中生气。肾为气之根,心为液之源。灵根坚固,恍恍惚惚,气中自生真水;心源清洁,杳杳冥冥,液中自有真火。火中识取真龙,水中认取真虎。龙虎相交,而变为黄芽,合就黄芽而结成大药,乃曰金丹。金丹既就,乃曰神仙。”

用胎息收心制六根一举多得,凝神调息,心息相依。从数息到听息,不用耳听用心听,不用心听用虚无一气听,这一气,不是口鼻之气,不是肾间气动,更不是心中灵气,而是空中虚无一气。如此与太和一气相往来,如此久听,自然真阳日生。

吕祖说五行聚合,方产紫英。凝神胎息,五脏之气合一,元精发动,有很小的光点,那就是丹药,也叫金英、紫英,那是生命里的真金,是让人返老还童的神丹。太和之气是心地寂静中自然存在的,所为心平气和。心不静,总被思虑缠绕,被喜怒情绪牵引,神气离散,一动怒,胎息离去如奔马。后天意识的一切聪明用心都是在消耗真气,不仅不用,而且完全忘了才会培育真气。但是,身在红尘,应酬俗物,稍不留神就被思虑缠绕,怎么办,就用觉照,时时觉察,有些事情也不是一觉察就扫得干净的。那就即有即了,以有来了,有了就忘,忘了才了。有个朋友问我对爱情的渴望何时了,他好像被迷惑而忐忑不安,一听我说即有即了,豁然就放下了。到了颠倒的状态就颠倒,越控制越纠缠得没完。俗人的智谋,在道家修行来说是邪火,邪火伤丹。如果随用随忘,就是千头万绪也没有伤害。即此用离此用,你没有多余的念头,只是那单纯的一个动作本身,就是心物合一,用念也是用而不用,表面上用,其实还在本心上,即动也禅定,就是吕祖说的听而不知其闻,食而不知其味,到无声臭时,色岂能著我目乎?

人生最该沉溺的一个游戏就是性命双修,性慈爱如水,命身内氤氲一气,将两者常常玩味,不许一息偶离,不令一念掺杂,行住坐卧不离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