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的笑表情:中外100本经典图书(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5:50:46
    1、天下第一奇书——《周易》
2、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3、欧洲第一部文学巨著——《荷马史诗》
4、史书之祖——《尚书》
5、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6、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老子》
7、世界上第一部寓言总集——《伊索寓言》
8、儒家经典——《论语》
9、拟圣而作的儒家经典——《孟子》
10、西方最早的历史著作——《历史》
11、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巨著——《几何原本》
12、哲学家主宰下的等级社会——《理相国》
13、希腊城邦国家制度的发轫——《政治学》
14、自由至上思想的经典之作——《庄子》
15、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宗教典籍——《圣经》
16、“千古之绝作”——《史记》
17、古代原子唯物主义杰作——《物性论》
18、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19、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山海经》
20、历史上的第一部算经——《九章算术》
21、千古奇书载地理——《徐霞客游记》
22、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代表著作——《伦理学》
23、民间文学史的一座金字塔——《一千零一夜》
24、世界上第一部写实小说——《源氏物语》
25、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26、把历史当做一面镜子的巨著——《资治通鉴》
27、传播东方文明的见闻录——《马可·波罗游记》
28、承前启后的伟大诗篇——《神曲》
29、射向禁欲主义的一支利箭——《十日谈》
30、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31、中国最早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水浒传》
32、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君主论》
33、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乌托邦》
34、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天体运行论》
35、极富浪漫色彩的神魔小说——《西游记》
36、一曲人文主义者的悲壮颂歌——《哈姆莱特》
37、空想社会主义者构想的理想国度——《太阳城》
38、骑士文学的终结之作——《堂吉诃德》
39、归纳逻辑的奠基之作——《新工具》
40、开启物理学大门的巨著——《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41、超人智慧杰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2、西方政治思想的理论著作——《政府论》
4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宣言书——《哲学通信》
44、近代经验论的压轴之作——《人性论》
45、理论和自由的法典——《论法的精神》
46、经济学史上的奇作——《经济表》
47、欧洲资产阶级的福音书——《社会契约论》
48、吹响北美独立运动的战斗号角——《常识》
49、经济学的不朽名作——《国富论》
50、哲学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纯粹理性批判》
51、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作——《红楼梦》
52、近代人口论名著——《人口原理》
53、典型资产阶级社会的明法典——《拿破仑法典》
54、对人类精神的“探险旅行”——《精神现象学》
55、唯意志论者的开山之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56、盛赞劳动的经典之作——《论实业制度》
57、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红与黑》
58、一部时代精神的发展史——《浮士德》 59、具辩证法思想的军事名著——《战争论》 60、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史——《人间喜剧》 61、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纲领——《共产党宣言》 62、西方经济理论的结晶——《政治经济学原理》 63、科学与上帝的较量——《物种起源》 64、描绘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巨著——《悲惨世界》 65、俄国第一部市民小说——《罪与罚》 66、现代罪伟大的经济学文献——《资本论》 67、被誉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 68、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经典——《文明论概略》
69、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
70、唯意志主义的尼采哲学——《权力意志》 71、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教科书——《母亲》 72、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基石——《实用主义》
73、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圭渠——《变形记》
74、一部英雄壮士的交响曲——《约翰·克里斯朵夫》 75、亚洲第一部获诺贝尔奖的巨著——《吉檀迦利》 76、现代物理学最伟大的发现——《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77、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民主主义与教育》 78、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文献——《精神分析引论》 79、指导十月革命的国家学说经典——《国家与革命》 80、反映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圣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81、唤醒国民灵魂的钟声——《阿Q精神》 8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历史与阶级意识》
8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马克思主义与哲学》
84、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美国的悲剧》 85、文化形态史观的最早巨著——《历史研究》
86、中国革命理论的科学论著——《新民主主义论》
87、二十世纪西方人学的杰作——《逃避自由》
88、哲学领域的高层次之作——《存在与虚无》
89、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长篇力作——《围城》
90、西方经济学全书——《经济学》 91、西方妇女的“圣经”——《第二性》
92、一代青年运动的教科书——《爱欲与文明》
93、人与自然搏斗的壮歌——《老人与海》 94、分析哲学史上的里程碑——《哲学研究》
95、禅学奇书——《禅宗》
96、二十世纪惊世名著——《铁皮鼓》 97、引起世界文坛地震的巨作——《百年孤独》
98、罗尔斯时代的代表作——《正义论》
99、文化分析的新视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100、一部“巨型炸弹”之作——《第三次浪潮》 1、天下第一奇书——《周易》
     《周易》是我国古代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著作,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不仅对儒家,而且对其
他各家以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各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后的各家各派,都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给以这样或那样的继承、改造、解释和发挥,他们很多都以注解《周易》的方式,来阐发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推动中国哲学的发展。它的虚度思想为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周易》的内容广泛地体现了当时生产、生活的情况,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此外,《
周易》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这一贡献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数学、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对近代西方创立微积分和二进位制数学也有启发。《周易》这本奇书在今天以其玄妙和神秘,仍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玄妙而神秘的《周易》,不愧是中国以及世界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宝藏,还有待于人们
继续求索、挖掘,使它放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作为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其伟大的文学成
就光耀史册。《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期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但并未视为经典,汉置“五经”博士,《诗》于是又被官方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于迷人的艺术魅力,为后代诗人墨客所景仰、
学习、借鉴,并强烈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诗经》中许多诗表现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了我国十个创作的传统;其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也为历代诗人所引用。赋是铺陈,比是比喻、兴是启发,后世诗人加以继承发扬,创造出无数兴寄独深、比类切至的艺术意境,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独特风格。《诗经》对当代中国新诗的成熟与发展也将有着广泛的影响与重要的借鉴。
    《诗经》是一部汇编而成的乐歌总集。其中的大部分内容,特别是《国风》与《小雅》中的那些优
秀诗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非凡的创造力,闪耀着迷人的艺术光彩。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生动形象的赋、比、兴书法和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都令后世文学家们创作所效仿。
    《诗经》的语言艺术历来被奉为经典。它在词汇、句式、章法、修辞和韵律等方面的创造性成就,
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和文学的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诗经》词汇丰富,表现力强,早在孔子时代,它就被用作学习语言知识和政治伦理的教科书,对我
国书面语言的统一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诗经》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杰出的艺术成就,立于2500年前那个特定时代所能达到的历史高度
,理所当然地称为后世崇奉、仰慕的典范。《诗经》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进步的诗人、作家,启发和昭示他们沿着他所开拓的道路前进。     3、欧洲第一部文学巨著——《荷马史诗》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
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史诗包括了迈
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
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史诗中蕴含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的因素。真是的社会生活与幻想的情节交织在以其
,有关战争场面、家庭生活场面、劳动场面的描写都是写实的,可以说是朴素的现实主义;神话传话、理想人物、离奇经历、幻想故事的描写则是瑰丽的,可以说是浪漫主义的成就。《伊利亚特》格调比较雄壮,战争场面宏伟壮观,气势磅礴,节奏急促,具有阳刚之美;《奥赛德》格调平静,场景瑰丽,变化多端,节奏轻慢,具有阴柔之美。两部史诗都采用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和第三人称叙述的手法。注意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艺术概括和心理刻画,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荷马史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影响了一代代欧洲文学作品,正如马克思所评价的:从“某方面说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高不可及”,并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4、史书之祖——《尚书》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
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尚书》的文字内容特点:《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文字古奥迂涩,所谓
“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
     《尚书》文体自成一家。“其所载,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实际上,这就是我国古代
散文体式的早期形式。
     中华文明五千年,而由文字记载而形成的典籍浩如烟海,称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尚书》是流传至今的最为古老的典籍。
     《尚书》对古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统治者将其尊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5、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实上也具有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
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 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 (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还早2300年。 
  《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
主客、众寡、 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书中不少计名、典故,在 中国也是妇孺皆知。《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孙子兵法》是中外现存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奠定了中国古典兵学体系的理论基础,被誉为“百代谈兵之祖”、“世界第一兵家名书”、“兵学圣典”。作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兵书,具有较高的军事学价值,不仅为中国历代兵家所重视,而且也为其他国家的军事家所重视。它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其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是极其宝贵的,是原始的和朴素的。
     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9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 孙子兵法》的刊印本。
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6、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老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有两点可作简略介绍:
     第一,形象化的说理。
     第二,语句上的韵散结合。 
    《老子》一书所反映的老子的思想,为他开创的道家学派奠定了基础。老子哲学作为第一个有系统
的哲学思想的体系,成为中国哲学的源头,从而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20世纪初,一些科学家在宇宙的起源问题上提出了“大爆炸说”。这一理论与《老子》所说的“有物混沌,先天地生”的说法,有一定程度的相符。因此,当代一些学者认为《老子》中“道”的思想体现了“宇宙大爆炸说”的萌芽,从而对它更加推崇备至。
    《老子》一书文词十分简约,然而内涵深奥,精微玄妙。唯物主义和威信主义都可以从中找到各自
的“根据”,所以它几乎对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人们对《老子》褒贬不一,然而它深玄莫测的含蕴,长久不衰地激发者人们的兴趣,那透过表象从反面闪耀出的智慧光芒,至今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启迪。
     老子还初步意识到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
     当然,老子的自然辩证观是直接的、原始的、朴素的、缺乏科学的论证。同时,他的辩证观还缺乏
不可调和的斗争精神。这是因为他受了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老子鄙薄知识,轻视文化,反对技术进步,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曾起过消极有害的影响。尽管如此,《老子》一书中的光辉的思想火花,是很值得我们珍视的一份历史遗产。      7、世界上第一部寓言总集——《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寓言》意为“伊索的寓言集”,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寄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
      现传的《伊索寓言》根据各种传世抄本编集而成,包括寓言300多则,其中有些寓言脍炙人口。《伊索寓言》中的动物除了有些动物外,一般尚无固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狐狸、狼等,有时被赋予反面性格,有时则受到肯定,通过把动物拟人化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这些动物故事无疑是虚构的,然而又很自然、逼真。这与后代寓言形成的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
     《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欧洲寓言发展史上,古希腊寓言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欧洲寓言发展的先河,并且影响到其后欧洲寓言发展的全过程,寓言本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智慧,包括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
      
                                 8、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日本〈大宝令〉还指定它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9、拟圣而作的儒家经典——《孟子》
     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邹、宋、滕等国游说诸侯。    
     孟轲所说的“王道”,是“以德行仁”。孟轲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就是说,以“仁政”统一天下,是谁也阻止不了的。他认为实行“仁政”,首先要争取“民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民众。他还提出要重视民众,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他同时却又十分强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地位之不可改变,他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使儒家思想保持了自身的活力。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仁义”为标准的人格美和人格美的形成,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从而发展并完善了孔子的思想。
     孟轲的性善论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来就具有“善端”,也就是有为善的倾向。这些“善端”是天赋的,为心中固有的。因此,又叫“良知”。
     孟轲认为人的本性虽然具有仁、义、礼、智的“善端”,但还必须通过教育,加强道德修养,尽量去扩充和发展这些“善端”。他主张只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内心的“善端”,就会通过对人性的了解而达到对天命的认识。孟轲最强调的是内心的道德修养;但他同时也不否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他认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变先天的心性,后天的恶习,可以使人丧失善性。孟轲认为教育的作用比政治的作用更有效果。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为了争取民心,他提出要注意培养“明人伦”的君子或大丈夫。他说:“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   
    孟轲提出的君子是指能够实行“仁政”和“王道”的人,是能够“居仁由义”的人,并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文章给人印象最深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这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投入自己设置的陷阱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陷阱,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第二个特点,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10、西方最早的历史著作——《历史》        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年——前424年)撰写的《历史》,是西方史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历史名著,作者曾被古罗马的雄辩家西塞罗誉称为西方“史学之父”。
    公元前492年——前479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为了争夺地中海上的霸权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希波战争。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主要写的就是这场希波战争,所以《历史》也被称为“希波战争史”。
    作为西方史学的奠基人,希罗多德的《历史》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治史态度严肃、具有批判精神。他在书中说:“我的责任是报道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并不一定就相信这些事是真实的。——我这项声明,适用于我的全部著作。”
    第二,取材丰富、视野广阔。他的《历史》是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书中不仅记载政治、军事、外交等有关希波战争的事件,也广泛记述各国自然地理、民情风俗、宗教文化和社会经济情况,为后人留下了各方面的丰富知识。
    第三,歌颂奴隶主民主制、赞赏民主自由和平等权利。他认为波斯是个专制国家,而雅典之所以能打败波斯,就在于雅典实行的是奴隶主民主制,公民享有民主自由。
    第四,文笔华美、生动感人。他善用多样性的体裁,以战争史为主线,又能穿插许多引人入胜的插话;书中又使用了格言、名句,使著作更富有哲理性。
    这部史书的笔调流畅,富有文采,虽然书中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寓言生动,因此许多人又将它当文学作品来阅读,它是古希腊史籍中最受欢迎的著作之一。
  11、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巨著——《几何原本》
     古希腊大数学家欧几里德是与他的巨著——《几何原本》一起名垂千古的。这本书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完整而且流传最广的数学著作,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学习几何的主要教材。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许多伟大的学者都曾学习过《几何原本》,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从而作出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欧几里德一生著有多部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它系统的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获得的几何知识,把人们公认的一些事实列成定义和公理,以形式逻辑的方法,用这些定义和公理来研究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从而建立了一套从公理、定义出发,论证命题得到定理得几何学论证方法,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几何学。
     在几何学发展的历史中,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这种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提出了几何学的“根据”和它的逻辑结构的问题。在他写的《几何原本》中,就是用逻辑的链子由此及彼的展开全部几何学,这项工作,前人未曾作到。
     关于几何论证的方法,欧几里得提出了分析法、综合法和归谬法。所谓分析法就是先假设所要求的已经得到了,分析这时候成立的条件,由此达到证明的步骤;综合法是从以前证明过的事实开始,逐步的导出要证明的事项;归谬法是在保留命题的假设下,否定结论,从结论的反面出发,由此导出和已证明过的事实相矛盾或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实原来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也称作反证法。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诞生在几何学发展的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几何学已成为一个有着比较严密的理论系统和科学方法的学科。
     欧几里得发表《几何原本》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尽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由于欧氏几何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有着严密的逻辑演绎方法相结合的特点,在长期的实践中表明,它巳成为培养、提高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历史上不知有多少科学家从学习几何中得到益处,从而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2、哲学家主宰下的等级社会——《理想国》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正义问题,首先讨论国家的正义。柏拉图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4种德性。
    此书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得我影响,凡是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这部著作。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仅对他此前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作了最为完整系统的表述,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构成了以后作为社会政治理想而提出的乌托邦方案的开端。
    柏拉图的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柏拉图将他的唯心论哲学运用到社会政治方面,就造出了他的“理想国”。
    《理想国》的影响是深远的,书中许多关于政治伦理方面的分析也在许多领域发挥着参照和引导的作用。柏拉图的政治学说充分表现出了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在政治思想史上开导了“乌托邦主义”的理论先河。
    《理想国》以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论述加强奴隶制国家统治的方案,为当时和以后的剥削阶级的国家学说奠定了基础。马克思曾对《理想国》给予极高的评价。直到20世纪,西方哲学家仍将《理想国》誉为“他那个时代文化的最高代表作”,“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最佳世俗思想”。
      13、希腊城邦国家制度的发轫——《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政治理论著作,是他和他笛子对158篇希腊城邦宪法研究总结后写成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治理国家的技术乃至最高的统治技术,因为只有它才能表现最高的善。
    所谓政治学是指希腊当时的城邦国家。亚里士多德和当时许多科学家一样,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简单向复杂、由不完善向完善发展的。在《政治学》中,他主张最好由中产阶级实行统治,因为中产阶级既不过强过富,又不太弱太穷。他认为,凡是走极端的人总是违背理性的,一个城邦最好由中产阶级立法掌权。
    《政治学》记载了雅典的政治演变历史,从早期的军事执政官开始直到亚里士多德晚年时期,还阐述了当时雅典的法律和选举制度等等,这是我们了解当时雅典政治历史的重要资料。由这本书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大量深入地研究了希腊的历史资料,他才能在《政治学》中做出比较科学的理论概括。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他分析研究了当时希腊各个城邦的各种政治制度,分析其利弊,一一进行了评析。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贯彻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他强调法律的重要性。
      14、自由至上思想的经典之作——《庄子》     《庄子》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可能参杂了庄子门人和后学者的作品。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他把提倡仁义和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进行抨击,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庄子》在唐代(618-907年)正式成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而且表现在文学上。他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相反,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像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具有 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
       15、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宗教典籍——《圣经》   
     《圣经》可以指犹太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宗教经典。犹太教的宗教经典是指《塔纳赫》(或称《希伯来圣经》),而基督宗教的则指《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两部分。
     《塔纳赫》是犹太教的经典,记载关于上帝和古时犹太人的历史及传说。《塔纳赫》亦同时是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
     《希伯来圣经》记载的是从上帝创造世界,人类犯罪,犹太人的历史及关于世界的预言。基督教的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构成,而其《旧约圣经》与《希伯来圣经》内容大致相同,不过天主教版本就多了数篇《塔纳赫》跟基督教新教《旧约》都没有的数篇经卷。《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和其门徒的言行与早期基督教的事件纪录,使徒书信及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
     据统计现在共有大约一万四千多种不同语言版本的圣经,尤其是“希伯来圣经”部分,而基督教新约部分,就有大约五千三百种不同语言版本。在众古书中可说是现在世界上最多不同语言翻译版本的书。
     抛开宗教信仰看,《圣经》作为一部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百科全书式的文集,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在语言方面,宗教改革以后,《圣经》先后被译为英、德、西、法、俄、保、捷等多种语言,促进了这些国家和民族语言的形成和规范化。同时,《圣经》对西方的文学、艺术来说更是取之不尽的宝库,许多文学、艺术、音乐、名著都取材于《圣经》。《圣经》是世界上流传最广、译本最多、最受人重视的书。
    在中世纪的欧洲, 基督教神学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由于教会认为《圣经》是上帝的启示,信仰的总纲,处世的规范,永恒的真理,所以这本书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在中世纪的欧洲,《圣经》的语句在各级法庭中都具有法律权威,因此历代反动统治者都利用《圣经》作为其统治工具。

    16、“千古之绝作”——《史记》          《史记》的诞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为知言。就中国史学的具体发展而言,《史记》的贡献巨大。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这一点,只要将之与希罗多德的《历史》相比较,就会非常明白。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我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于是,晋朝荀勖适应新的要求,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容斋随笔·史记简妙处》)
    《史记》的问世和纪传体的创造,强烈的影响者我国古典文学著作的主体——正史的编纂,并对治国史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史记》被今人誉为“历史的长城”,是我国乃至世界史学上的一块不朽丰碑。
      17、古代原子唯物主义杰作——《物性论》      《物性论》卢克莱修的哲学长诗。1473年整理出版。是现存唯一系统阐述古希腊罗马的原子唯物论的著作。    
     第1卷批驳了宗教和神创论,论述原子与虚空。指责宗教蒙蔽人们的理智,贬低人的尊严,唆使人类作出不道德的行为,使人们陷于极端的贫困。他通过具体事例论证了原子和虚空的实在性,但没有用“原子”这个词,而是用“本原 ”、“原初物体”、“物体”、“种子”、“元素”以及“物质形体”来代替。与德谟克利特不同,他认为原初物体的形状是有限的,他从物体的多孔性和比重的不同论证虚空的存在。他把原子论和感觉结合起来,提出可能性表明性质,不可能性表明虚空。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物质和空间都是无限的,宇宙中有无数世界在形成、发展和消亡,我们的世界并非唯一存在的世界。
     在第2卷中,他阐述了原子运动的规律性,他还说明了世界和万物形成的原因,指出了为德谟克利特所忽视的偶然性的存在。
     在第3卷中,他论述了灵魂的本性,区分了灵魂和精神。他认为灵魂是生命的本原,精神是意识和理智,二者都是物质的,是由极其精细的原子所构成的。
     在第5卷中 ,他描述了宇宙、生物和社会的形成过程,并着重描绘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图景。他还推测到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认为理性能找到满足需要的手段。这些看法既表现出肯定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思想萌芽,也混夹有唯心主义的观点。
     在第6卷中 ,他研究了当时的各门学科,并用原子唯物论观点解释了各种自然现象。书中还表现出生物进化论的思想。《物性论》一书对研究原子唯物主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对以后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书依据德谟克利特开创的原子唯物论,以大量事例阐明了伊壁鸠鲁的学说(每一卷都以对伊壁鸠鲁的赞颂作为序诗),批判了灵魂不死和灵魂轮回说及神创论,将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贯彻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在与唯心主义学说的斗争中丰富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
      18、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
    《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虽然早在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 深得其精要,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
    《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 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 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
    《黄帝内经》的著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黄帝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19、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在《山海经》的神话中,不仅可以看到巫师的活动,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在《山海经》中,存在着大量的神奇动物的记载,这些动物主要是鸟、兽、龙、蛇之类,它们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这些动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图腾崇拜。《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虽然由于浓厚的神话色彩,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们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影子。把几条类似的材料加以比较,有时还是可以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的。
      同时,《山海经》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记载了古代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也有他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以及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
     地理学上的科学地位。正如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指出的那样:“《五藏山经》在《山海经》全书各部分中最为平实雅正,尽管免不了杂有一些传闻、神话,基本上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据谭先生研究,《山经》共写了四百四十七座山,这些山中,见于汉晋以来记载,可以指系确切的约为一百四十座,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对晋南、陕中、豫西地区记述得最详细正确。这应该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宝贵资料。。
     对文学的影响。神话乃文学之母。神话与文学的关系,就像《山海经》神话中所见的盘古与日月江海的关系。神话说盘古死后,头化为四岳,眼睛化为日月,脂膏化为江海,毛发化为草木。盘古虽死,而日月江海、人间万物……都有盘古的影子。神话转换为其它文学形式以后,虽然往往消失了它本身的神话意义,神话却在做为文学中艺术性的冲击力量而活跃起来。《山海经》是古代口传文学的成文纪录,保留中国古神话最多的一部书,影响后世文学非常巨大。
      20、历史上的第一部算经——《九章算术》      在中国数学史上有一部堪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相媲美的书,这就是历来被尊为算经之首的《九章算术》。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其传本包括《九章算术》原文、曹魏刘徽注、唐初李淳风等注释三部分内容。
    《九章算术》集先秦至西汉我国数学知识之大成,到唐时列入国子监算学诸生必读的“十部算经”之一。全书搜集了246个问题,按问题性质和解法将246个问题分为9章,系统地总结了先秦至西汉时期的数学成就,许多成果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的成书标志着中国传统数学体系的确定。
     《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著作;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项令人惊奇的创造;“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在代数方面,《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现在中学讲授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九章算术》介绍的方法大体相同。注重实际应用是《九章算术》的一个显著特点。该书的一些知识还传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经过这些地区远至欧洲。
     《九章算术》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行刊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
     可以说,《九章算术》是中国为数学发展做出的又一杰出贡献。 
  21、千古奇书载地理——《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作者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地理学名著,还是一部享有盛名的文学佳篇;不仅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而且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科学文献兼具文学作品,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对此书评价道:“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22、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代表著作——《伦理学》
      在人类浩瀚如烟的哲学著作中,有一位哲学家的著作非常特殊,当你在读他的著作时,你仿佛实在阅读一本数学著作,因为在他的著作中,是用数学推理的方法来论述哲学问题的,这就是斯宾诺莎的著作,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伦理学》。
     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与经济利益和物质生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伦理学派别。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强调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及道德实践在伦理学理论中的意义。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还进一步指出,把创造主与创造物、神与自然分离开来,还会陷于其他种种自相矛盾。斯宾诺莎认为哲学的目的是使人达到最大幸福和快乐,伦理学则为人达到最大幸福指出具体的正确途径,也正是这本书的宗旨。     23、民间文学史的一座金字塔——《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人民艺术才能和创造性的结晶,有如下4个特点。
     第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一干零一夜》的作者展开了想象和幻想的翅膀自由驰骋:无所不能的神灯与魔戒指;一夜间建立起来的宫殿;往来于宫中的飞毯;会飞行的乌木马;海岛一般大的鱼;能隐身的头巾;可以驱使神魔的手杖;能看到任何遥远目标的千里眼,等等。这些神奇的事物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表达了人们征眼自然、改造社会、战胜邪恶势力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一千零一夜》中的许多故事,还把美好愿望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奇妙地融合起来,使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相映生辉、齐放异彩,造成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第二、情节曲折离奇,结构灵活简便。故事时而在天上,时而在人间;时而借助于神仙妖魔的力量,时而完全遵照现实的逻辑。一个“比山还大”的妖怪,能出入小小的胆形铜瓶之中;一擦神灯,它就能在一夜之间造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如此这般,变化莫测。《一千零一夜》的结构巧妙、简便灵活,它开创了“框形结构”的艺术结构形式。作品通过山鲁佐德给国王讲故事的形式,把大小260多个故事镶嵌在这个大故事的框架之内,大故事套小故事,大小故事交织,成为一个庞大的故事体系,让人感到长而不冗,杂而不乱,层次分明,丝丝入扣,犹如一串长珠,令人赏心悦日。
     第三、鲜明的对比。故事中众多人物善恶美丑特别分明醒目,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渔翁的故事》中的忠厚机敏的渔夫与狠毒狡猾的魔鬼,《死神的故事》中体现人民意志的死神与残暴的国王,《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中的富商辛伯达与贫穷脚夫辛伯达,《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大盗》中机智的马尔基娜与愚蠢的强盗,等等,都是通过对比来突出其性格特征的。对比中饱含着作者爱憎的思想感情。
     第四、语言丰富朴实、流畅自然、生动活泼,诗文并茂,很好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本色。《一千零一夜》广泛地运用了象征、比喻、幽默、讽刺等修辞手段;有些故事还插入了警句、格言、谚语、短诗等,从而构成了语言丰富多彩的特色,大大地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24、世界上第一部写实小说——《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是日本最早的长篇小说,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共五十四卷,一百余万字,它的作者是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的著名女作家紫式部(973-1015),成书年代约在十一世纪初,姓藤原,按照日本古代妇女没有名字的惯例,紫式部只是后人给她写的作品上加题上的名字。她曾给一个官吏做过小妾,后守寡,依赖父兄生活,寡居十年后,进宫做一位皇后的侍读女官,这篇小说就是她写给皇后供天皇消遣的读物。这部小说描写了宫中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被称为日本的“国宝”“源氏”是小说前半部男主人公的姓,“物语”意为“讲述”,是日本古典文学中一种体裁,类似于我国古代的“传奇”。
     《源氏物语》艺术构思的基本情调,是渊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源于《长恨歌》中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基调。是日本中古物语文学的典范,艺术成就很高,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影响极大,这部作品的语言,温柔典雅,优美流畅。行文之中,常常穿插汉诗与和歌,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渲染气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源氏物语》近百万字,规模宏大,出场人物有400多个,时间跨度长达70年。它是日本小说史上里程碑的作品,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不仅对日本文学德 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世界上最早问世的长篇小说,比欧洲第一部小说集《十月谈》早300年,比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唐吉柯德》要早近600年。这部日本巨著中广泛地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文,引用唐代白居易的诗句达90余次。小说还引用《论语》、《老子》、《韩非子》、《史记》、《汉书》和《文选》等中国古籍中的史实,以及陶渊明、白居易的诗句。这些,都增添了作品的抒情性,使得作品更为典雅和富有文采,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气氛,因此,对中国读者来说,会感到更加亲切和有趣。
     
25、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现存《梦溪笔谈》分为26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个门类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在数学方面开创了“隙积术”和“会圆术”。天文方面指出极星不在天极;得出冬至日长、夏至日短等结论。并且对天文仪器也有所改进。历法上大胆创新,提出《十二气历》。地理学方面以流水侵蚀作用解释奇异地貌成因。物理方面记载了磁偏角、凹面镜成像实验和声音共振实验,内容主要有声学、光学和磁学等各方面,特别是在磁学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书中还记述当时一些重大科技成就,如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炼铜、炼钢、石油等。其中“石油”一词是在该书中首次提出的,并且沿用至今。
     沈括在晚年用写成《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再加上《补笔谈》三卷和《续笔谈》,共列有条文六百零九条,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以及冶金、机械、营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梦溪笔谈》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6、把历史当做一面镜子的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主编和主要执笔人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于君主为仁,做了具体的解说;对于君主的施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部著作,作为历代帝王的必修参考书.在民主年代可以做研究帝王思想的依据,也是商人和军事家以及一切领导者不得不潜心修习的好材料.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铤而走险,起义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资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司马光《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媲美。
      27、传播东方文明的见闻录——《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述和提到的不仅有马可·波罗自己和父辈波罗们游历过的地区,而且还有其他许多非常遥远的国家。如果把分散在这本书各章节中的全部地理资料综合在一起,那么一定会形成一个确定性的概念,即这位威尼斯人的地理观——“马可·波罗的世界观”。这本书的最伟大的评论家是美国的金利·尤尔,他曾为此书绘制了一张地图。
     14~15世纪里,马可·波罗的书成了当时人们绘制亚洲地理图的指导性文献之一。在1375年绘制的天主教世界地图上和其他许多著名的地图上,其中包括1459年弗拉-毛罗的圆形世界地图,很大程度都使用了马可·波罗的地名录。当然,后来一些中世纪绘图家们也使用了另外一些历史文献,但是那些文献就其真实性和可靠性而言比这位求实的威尼斯人所著的书逊色很多。他们甚至还使用了法国的一个匿名作家所著《约翰·曼德维尔先生游记》的资料,这本书的描写是引人入胜的,但是全书塞满了虚假的叙述和露骨的欺骗(人名是虚构的)。马可·波罗的书在地理大发现的历史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15~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首次探险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使用了在波罗强烈影响下绘制的地图,而且,马可·波罗的书还成了许多著名“天文学家”和航海家——包括哥伦布——手边的必读之物。
     《马可·波罗游记》列于中世纪罕见的作品——文学或科学著作之林,直至今日,人们还反复阅读,爱不释手。这部著作已经进入世界文学的宝库,并被译成了欧洲几乎所有国家的文字和世界其他许多民族的文字。

  28、承前启后的伟大诗篇——《神曲》     《神曲》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作书名。中译本通称《神曲》。
     《神曲》的韵律形式是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三韵句,即第三行为一音节,隔行押韵,连锁循环,贯穿全诗始终。这也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力,使用韵律的技巧很成熟。但丁摒弃中世纪文学作品习惯运用的拉丁语,采用俗语写作《神曲》,这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对丰富意大利文学语言起了重要的作品。
     《神曲》的伟大历史价值在于,它以极其广阔的画面,通过对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的描写,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神曲》对中世纪政治、哲学、科学、神学、诗歌、绘画、文化,作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因此,它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
        29、射向禁欲主义的一支利箭——《十日谈》
     《十日谈》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巨大价值的文学作品。薄伽丘以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出色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叙述故事,概括生活现象,描摹自然,叙写细节,刻画心理,塑造了国王、贵族、骑士、僧侣、商人、学者、艺术家、农民、手工业者等不同阶层,展示出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和自由思想。意大利评论界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
     《十日谈》是一部故事集,但不是普通的汇集故事的作品。薄伽丘采用故事会的形式,别出心裁地以框架结构把这些故事有机地组成一个严谨、和谐的叙述系统。大瘟疫作为一个引子,借以引出10名男女青年,并点明自然祸害导致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的堕落,为整部作品涂抹出时代底色。这段引子,作者的开场白、跋,和10名男女在别墅的活动,是一个大框架,巧妙地包容和串连了主人公们讲述的100个故事。这100个故事,除了第一天和第9天没有命题外,8天的故事各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展开,使这框架结构浑然一体。而故事中的人物也常常讲述故事。这样,大框架中套小框架,故事中套故事,既可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观念,又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庞大而活跃、复杂而有序。
    《十日谈》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以文学古典名著为典范,又吸收了民间口语的特点,语言精炼、流畅,又俏皮、生动,描写事件和人物微妙尽致,灵动多姿。
     《十日谈》为意大利艺术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30、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影响。
  31、中国最早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紧扣读者的心弦。
     《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其语言特色是明快、洗炼、准确、生动。无论是作者的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许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写景、状物、叙事、表情,极为灵动传神。《水浒传》叙事,善于白描,简洁明快,没有滞拙的叙事和冗长繁琐的景物描写。偶有写景文字,又极精彩。
     《水浒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通过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对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养而形成的思想习惯有时也能准确地表现出来,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声口。”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32、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君主论》
     《君主伦》问世四百多年后的今天,仍保持非常重大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君主论》的立论基础完全在世俗的力量和人的因素上,使君权完全脱离了神的旨意,失去一切神圣的色彩;而在此以前,政治思想家无不把君权神授作为君权的合法性依据。所以它是首先摆脱神学的政治学,它标志着中世纪神学政治思想的终结和近代世俗政治思想的发端。
     《君主论》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从而使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马基雅维里因而有“资产阶级政治家奠基人”之称。
     书中的各种论点并不是空洞理想的抽象说教,而是以超然冷静的态度提出达到维护君主统治的种种手段,可以说是政治学作为一门实用科学的典范。马基雅维里的军事和战术战略的理论,是古代军事思想的总结和发展,它对后世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重要的影响。
        33、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乌托邦》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
     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描写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图景。他在社会主义史上,首次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以组织生产、普遍劳动力为基础的公有制理想社会制度和消灭工农、城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思想,奠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根基,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些可贵的思想材料。这本书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几百年来,“乌托邦”作为“空想”一词的同义词,已经在各种著作中广泛地使用,并成为一个惯用词。直到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为止,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还找不到一部堪与《乌托邦》媲美的作品,它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伟大奠基之作。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
     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描写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图景。他在社会主义史上,首次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以组织生产、普遍劳动力为基础的公有制理想社会制度和消灭工农、城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思想,奠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根基,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些可贵的思想材料。这本书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几百年来,“乌托邦”作为“空想”一词的同义词,已经在各种著作中广泛地使用,并成为一个惯用词。
     直到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为止,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还找不到一部堪与《乌托邦》媲美的作品,它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伟大奠基之作。
        34、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天体运行论》     《天体运行论》所阐述的日心说要点是:地球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天体,它不在宇宙的中心位置;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既有自转,又围绕中心天体旋转;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它照亮整个宇宙,并驾驭着周围的行星。
     《天体运行论》的发表是近代科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正确描绘了一幅关于太阳系图景,为近代天文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心体系的公开发表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
      恩格斯评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35、极富浪漫色彩的神魔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36、一曲人文主义者的悲壮颂歌——《哈姆莱特》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是莎学研究中的最大课题。由于其悲剧的深刻性,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对人类生活的高度概括性,以及悲剧艺术和语言艺术的丰富性和完美性,400年来,它一直震撼着各国读者的心灵。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研究它,甚至为它耗尽毕生的精力;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作家崇拜它,将它视为艺术创作的典范和依据。光是有关评论研究《哈姆雷特》的文章和专著的目录索引就有20000条之多。别林斯基公正地称《哈姆雷特》是戏剧诗人之王的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
    莎士比亚的悲剧,不是悲剧的戏剧,而是悲壮的戏剧。按照莎士比亚的看法,一切矛盾都是由善恶冲突引起的,善恶冲突坏了有秩序的社会而引起死亡,恶人受到惩罚,善人也要在这个冲突中做出牺牲,但道德上的胜利始终属于高尚的主人公们。《哈姆雷特》自然不能例外。
 
     37、空想社会主义者构想的理想国度——《太阳城》

   《太阳城》与《乌托邦》一样,是一部空想社会主义文献。在太阳城,剥削社会中的污垢都已经一扫而光,人们之间完全是一种新的关系。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切 同年人互称兄弟,称比自己大22岁的人为父亲,比自己小22岁的人为儿子。人人都热爱公社,他们首先注意集体的生活,其后才注意个人的生活。这就是书中焕然一新的社会。
    《太阳城》一书用对话体裁写成,叙述了一个热纳亚的航海家和一个朝圣香客招待所管理员的谈话。这个航海家作环球旅行时,被迫登上了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岛屿,即“太阳城”。在太阳城中,人们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根本不同于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这里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太阳城》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地财产私有制社会的反抗,热情向往公有制社会。

    38、骑士文学的终结之作——《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乍看似乎荒诞不经,实则隐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深刻的理解。作者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现实主义的描写在《堂吉诃德》中占主导地位,在环境描写方面,与旧骑士小说的装饰性风景描写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以农村为主要舞台,出场以平民为主,人数近700多人,在这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虚实结合的,否定中有歌颂,荒诞中有寓意,具有强烈的艺术性。
       从艺术角度讲,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创作奠定了世界现代小说的基础,就是说,现代小说的一些写作手法,如真实与想象、严肃与幽默、准确与夸张、故事中套故事,甚至作者走进小说对小说指指点点,在《堂吉诃德》中都出现了。比如在堂吉诃德身上,愚蠢和聪明博学,荒唐和正真善良,无能和勇敢顽强就这样矛盾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可笑但并不可不恶,甚至是相当可爱的幻想家.
       尼日利亚著名作家奥克斯颇动感情地说:“人生在世,如果有什么必读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诃德》。
        39、归纳逻辑的奠基之作——《新工具》
      英国弗兰西斯·培根著。书中批判了经院哲学的观点,认为人是自然的解释者。还较全面而详细地分析、论述了归纳方法,为归纳逻辑奠定了基础。
     《新工具》包括一个简单的序言和两卷正文。在序言中,培根主要说明了写作《新工具》的目的和意图是给人类的理解开辟一条新途径,当好指路的一个向导。第一卷,主要是说明哲学基础和指导思想。分析知识不景气的主客观原因,系统地批判了阻碍人们认识的错误方法,提出发展科学技术的正确道路。第二卷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确定知识的目标在于探索和研究简单性质的形式,二是阐述了进行归纳的具体步骤。
     这是欧洲近代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批判中世纪经院哲学,论述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探讨科学认识方法的不朽巨著,它对欧洲近代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0、开启物理学大门的巨著——《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是伽利略撰写的一部天文学著作。这本书采用对话的形式,参与对话的是支持他的两个朋友,沙格列陀和萨尔维阿蒂,与一个亚里士多德观点支持者辛普利邱,对话分为4天。伽利略想要用这种对话形式使他的著作能拥有广大的读者,从而能有效地否定掉亚里士多德的力学和宇宙论。
      在这本书中,除第4天讨论潮汐问题的基本观点有错外,前3天的主要论点都为后来科学的发展所证明。书中全面系统地讨论了哥白尼日心说和托勒密地心说的各种分歧,并用作者的许多新发现和力学研究新成果论证了哥白尼体系的正确和托勒密体系的谬误。
      这本书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41、超人智慧杰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代表作,无论从科学史还是整个人类文明史来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都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在科学的历史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在其后的300年时间里一再取得丰硕成果。从科学研究内部来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示范了一种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样板,包括理论体系结构、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此外,《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及其作者与同时代著名人物的互动关系也是科学史研究和其它学术史研究中经久不息的话题。
     全书贯穿了牛顿和莱布尼兹分别独立发明的数学方法——微积分,不过牛顿称其为“流数”,这是牛顿的成就之一。它在科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它标志著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到的理论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其后也不多见。爱因斯坦(Einstein)说过: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代替牛顿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而要是没有牛顿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
     实际上,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讨论的问题及其处理问题的方法,至今仍是大学数理专业中教授的内容,而其它专业的学生学到的关于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的知识,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没有达到《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境界。
      42、西方政治思想的理论著作——《政府论》

      全书分上、下2篇,上篇撰于1681年,作者逐条批驳了保皇派思想家R.菲尔默宣扬的“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说。下篇撰于1689年,在批判君权神授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洛克用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论阐述国家的起源和本质。他从虚构的自然状态出发,论证生命、自由和私有财产是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这种权利既合乎自然法,也合乎人性;为了保护人们依据自然法享有的自然权利,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政府;最好的政府形式是由民选议会掌握最高权力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政府形式下,国家权力是分立的,立法权高于行政权,人民手中始终保留反抗暴政和重建政府的最高权力。《政府论》为在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后来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宣言书——《哲学通信》
     伏尔泰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代表作。伏尔泰于1726~1729年被迫流亡英国。《哲学通信》是他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因此又称《英国通信》,1733年首先在英国出版英文版,法文版于1734年问世。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结合向法国读者介绍F.培根、洛克和牛顿的思想,表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像洛克一样,他的哲学思想前提是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书中重点论述认识论问题,认为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感觉是感官接受外物刺激引起的。它强调感觉是观念的唯一来源,人的头脑唯一具有的能力是对感觉得来的观念进行组合和整理。
     书中力图克服洛克关于“反省观念”的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贯彻到底。从此出发,书中尖锐地批判了R.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特别强调这种形而上学体系的危害性,认为天赋观念论不仅阻碍人类知识的增长,而且为神学提供根据,代替早已破产的经院哲学而为灵魂不灭等宗教信条作哲学辩护。该书坚持与宗教唯心论斗争,认为宗教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阻碍文明进步,是最大的社会祸害。他受同时代机械论的影响,缺乏对物质与运动统一性的认识。书中用牛顿力学的原理解释物质和运动,把物质看作消极被动的因素,认为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物质不会自己运动。因此承认宇宙设计师和第一推动者神的存在,表现出自然神论的思想。
    44、近代经验论的压轴之作——《人性论》         休谟的哲学著作。写于1732~1736年,全书3卷,1739年后分卷出版。作者试图把实验推理的方法推广应用于精神哲学,剖析人性中的理智和情感,建立一个新的科学体系 。第一卷阐述认识论,提出了他的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学说 。第二卷以感觉性观点说明伦理学和美学问题,认为快乐的感觉是善和美的共同基础。第三卷论述快乐论、功利论的伦理学原理以及人性论、契约论的政治学原理。他提出支配人的生活的是意志、情感(或激情)而非理性,道德和政治的基础是“自利心”,以及同“自利心  ”相辅相成的“同情感”。出版后,由于公众反应冷淡  ,休谟对全书作了改写、修订。
     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即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无善恶论等学说。在欧洲,文艺复兴后的资产阶级提出了以提倡个人解放为主要内容的人性论,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作用。但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不用阶级观点分析人,不按照人的历史发展解释人性,而只侈谈所谓人类共有的人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人的社会性包含着人的阶级性,所以只有具体的人性,而抽象的所谓人类共有的人性是不存在的。
 
  45、理论和自由的法典——《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著作,也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主要是关于法的概述以及法与政体之间的关系;第二卷讨论的是法与政治权力的关系;第三卷论述了法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该书中提出的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对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被载入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
     作者指出法律同政体、自然地理环境、宗教、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有关系,法律之间也有关系。这些关系构成“法的精神”。
     作者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论述了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等关系,主张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反对横征暴敛,促进国际交往和世界和平。并论述罗马继承法和法国民法的起源和变革。强调严格区分各种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制定法律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这部著作的分权理论被美国宪法 、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所吸收。19世纪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部著作的影响。
        46、经济学史上的奇作——《经济表》

     魁奈的《经济表》是在18世纪30至60年代政治学幼年时期著作的,在这本书中,魁奈对社会资本的流通和循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有天才的思想,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的重要的事件。
    《经济表》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假设:  
  (1) 认为社会普遍实行的是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而小农经济则忽略不计;
  (2) 把社会划分为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三个主要阶级,三个阶级间无数买卖行为都合成一次总的交换,货币只在三个阶级之间流通,各阶级内部的流通则舍掉;
  (3) 社会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
  (4) 价格不变;
  (5) 对国外市场略而不谈,即不考虑对外贸易因素。
     《经济表》,对社会资本的流通和循环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让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47、欧洲资产阶级的福音书——《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又译《民约论》,或称政治权利原理)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写成的一本书。《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大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及两国的宪法均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表述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所说的政治权威在我们的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契约。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
     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专政者用血腥手段镇压持不同政见者,使这场以争取人权和民主的运动走向其初衷的反面。《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领袖们所“共同钦崇的圣经”(罗素语)。有学者认为,卢梭对主权者和公意无限推崇、对个人权利的否定,构成了其思想的内在矛盾,从而使革命领袖得以用人民的名义,取得绝对的权力,走向新的集权统治。

    48、吹响北美独立运动的战斗号角——《常识》    了解北美殖民地争取独立的革命运动,必然要了解对这场运动起了巨大指导作用和鼓舞作用的名著《常识》。
    潘恩的《常识》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但它唤醒了英属北美殖民人民的独立意识,向北美人民传达了革命的讯息,吹响了独立的嘹亮号角。据说,当时每个有文化的美国人都读过潘恩的这本小册字。《常识》中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中有明显反映。
    美国学者乔治·特里威廉认为:很难再能找到一本像《常识》那样对革命进程产生如此直接、广泛、持久影响的著作......《常识》引导着亿万人民投入争取独立的斗争,创造了人间奇迹。
     
49、经济学的不朽名作——《国富论》
     《国富论》是中国翻译家严复对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 – 1790)所着的 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 翻译的第一个译本起的书名。用现代汉语翻译应为《国民财富-对国民财富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
     一般认为这部著作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後来的经济学家基本是沿着他的方法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这部著作也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後来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自由经济自由竞争的理论;马克思则从中看出自由经济产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提出用计划经济理论解决的思路;凯恩斯则提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宏观调节的方法。目前的经济理论仍然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尚没有任何一种尽善尽美可以完全解决经济发展的方法,但《原富》这本书仍然可以看作是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写作的第一部著作,对经济学研究仍然在起一定的作用,现代经济学研究都是在这部著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论是发展它或反对它。  
        50、哲学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篇幅巨大艰深难懂而又具创造性的哲学名著。所谓“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对这种纯粹思辨的理性进行一种考察,以便弄清楚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与界限,这样才可以既避免独断论,又避免怀疑论,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书中围绕着“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对先天直观形式和先验知性范畴的考察,说明了数学和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接着通过对理性的纯粹推论的考察提出了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接着通过对理性的纯粹推论的考察提出了将知性范畴运用于理性推论必然导致的二律背反,由此确立了现象与本体的二元论,以物自体的不可知为信仰留下了地盘。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史上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它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被称作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