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千雅个人资料微博:拜佛、诵经、念佛的真正含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2:17:58

拜佛、诵经、念佛的真正含义。

 

 

  拜佛。简单来说,就是礼拜诸佛。这个诸,是一切,无量,尽虚空遍法界的意思。我们拜佛,实在说,不是只拜眼前的一尊佛,只是为了升官发财,满足自己的愿望。不是这个意思。礼拜里面,有恭敬、孝敬的意思。其实,这里面的意思很深,有无量意。也就是开经偈里头的第一句话“无量甚深微妙法。”虽然只是在拜佛,这么简单的一个方法,但是里面的意思无量无边。经上又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可见,众生皆是佛,我们现在只是迷惑。现举个例子。水,遇冷,则变冰。冰遇热,则融化为水。冰水不二,冰和水没有区别,虽然从相上看有分别。

 

  礼拜,不仅要礼拜佛,还要礼拜恭敬家里的佛菩萨——我们的父母亲。佛门里头有孝行,礼拜弥陀不行孝,跪拜百年白错过。如果我们学佛都不懂得孝敬父母,那么我们平日里拜佛,最多也是个形式,没有什么真正的作用。拜佛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看一切人一切事皆是佛菩萨,唯我一个是凡夫。也就是印光老法师开示的“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到了这个境界,你就是成佛了。一切都平等了,平等了,心清净了,身心自在,生死自在。所以,我们平日里看到有人在拜佛,不要错会了意思。拜佛,是恭敬礼拜一切众生,要发自内心的去恭敬。既然一切都平等了,又哪来的烦恼和执着呢?不要只看拜佛表面的形式,要懂得里头的意思,这里面的含义很深很深。观经里头的净业三福第一条就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条,礼敬诸佛。

 

  诵经。在字典里面诵的意思是,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既然是念,就要发于心,出于口,入于耳。这样,意根、舌根、耳根,都集中于经文,不会胡思乱想。烦恼从哪来,从妄想中来。诵经本身就有功德。如同无意间,手摸玫瑰,手有余香。更何况一心诵经,功德岂可限量?当下摄心诵经,烦恼即转为菩萨,心生清净。我们看到人家诵经,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会加深对佛法的误解。在诵经的过程中,不要去求经文里头的意思,要放下对经文的意思,恭恭敬敬地一个字一个字的念过去,不要分别字里头的意思。诵经的目的,也是获得清净心,不执着分别于一切。放下执着分别,得清净心。心清净,身清净,则身心清净。

 

  念佛。念佛,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怎么念呢?按照印光老法师的开示,现白话文解之:“念佛时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听的清清楚楚。心口耳全部集中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其他味道,身也不会懒惰懈怠,这样念佛才摄心,才有用。”现前出现一种情况,念佛只是敷衍,做个表面文章。念佛不摄心,不能伏住烦恼,那念佛有何用?如今,念佛是读佛,口读佛号,心里却是妄念纷飞,心口不一。念佛不摄心,念佛就成了一句口头禅。念佛,念的是什么,念的一切众生皆是佛,众生平等。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一念,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念佛摄心,心清净,则就和西方极乐世界相应。口念阿弥陀佛,心里胡思乱想,就不和西方极乐世界相应。念佛乃是深妙禅,心里住在一句阿弥陀佛中,外面的境界与我无关,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这是真正高深的禅定。佛菩萨,虽于六道教化众生,但是心地清净,平等,丝毫没有染着。妄念是病,念佛是药。一句佛号对治心中的一个杂念,井井有条。不管是善念还是恶念,念头一起来,马上念阿弥陀佛。时间一久,杂念一起,佛号自然就起来,杂念自然就无处插脚,心常住欢喜光、智慧光等无量光之中。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你不要说我平日里也做了不少善事,我也可以去极乐世界。这个善,不是我们世间的善恶。抠心自问下,有没有自私自利过?我们的心不善,心里头还有恶,还没有断干净。如果靠我们自己去断烦恼,很难。现在好了,有阿弥陀佛来帮我们。我们只要断恶修善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就可以了。这里的诸上善人,是真正的大善人,心里头没有丝毫的恶,心里头纯净纯善,没有丝毫分别执着。我们世间人,做了善事还想跟人说下,还想求点福报和功德。所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做了善事,不求报而自报。所以,不用去求。

 

  不管是拜佛,诵经,念佛,都是为了使得心清净平等。不管是诵什么大乘经(小乘是以自利为宗旨,大乘是自利利他),目的都是求清净心,只要把诵经的功德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