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世青莲免费下载:关于推手的一些体会分享+答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36:55
很多贴吧的朋友咨询关于推手的问题,我发现很多朋友对推手有着巨大的误解,这些误解传递出这么几方面的问题:
1.拳理不通。不光练功夫,不管做什么,思想意图是主帅,如果拳理不通,大方向都不对,那么应该说从根上就有问题,接下去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方法,下多大功夫,都不可能是对的。这是重中之重。
2.目的不明确。是思想问题的延续,不知道推手到底为什么,这等于开车不知道要去哪儿,只能左冲右突,最后不是改来改去陷入迷茫,就是自圆其说形成自负。
3.方法不对。方向如果没问题,其实方法不是太大问题,因为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基本不会偏离正道。方法不对,首先还是要去思想上找。其次要看怎样的方法最直接有效而不是绕弯子或南辕北辙,这里要有个清楚的判断和选择。
4.以上三点,意识,目的,方法,都靠有缘的明白老师口传身授,这几乎是所有传统文化真正传承的唯一方式,有着重要的原因和历史。自己悟几乎没可能,所以其实这应该是第一点,是个大前提。

接下来会从拳理,目的,方法三个大方面说一下推手。也欢迎提问,我会尽量解答。

质疑探讨的朋友,不好意思在这贴恕我不回。因为道理从来都是各执一词,功夫也往往是先入为主。争论太多了,而且争论往往毫无结果。我不愿意陷入你对我错的争论,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你认为你说的对,你就是对的,大家各练各的即可。 一。关于拳理

1.历代内家前辈总结了很多关于拳理方面的规范和文章。小辈在此就不必赘述。众多文章中,首推王宗岳《太极拳论》,这是内家功夫得大成者的极好分享,精准到位,句句经典,句句是金。这里不仅有拳理思想,有感觉状态,有层次变化,有方式方法。无一不是后来修行者的绝好指引和检验。

不管你怎么练,都应步步验证该拳理的阐述,但凡有相背相冲之处,都应留意是否越理走偏。但凡有层次提升,也应在此验证,发现你多大进步都无非是延续前辈的足印。

以下为太极拳论内容:
《太极拳论》 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 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 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 右杳。仰之则弥高,府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 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 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 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 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 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 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 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 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2.水文化和先天大道。
与拳论一致另一个角度的拳理阐述,就是道家思想和水文化。这里延伸出来有很多内容。简单的说,道家思想就是先天,自然,中道,精气神,内观,由觉知自己而知天下等等。

水文化,就是说水的特性,自然,先天,松柔,静动相宜,随曲就伸,随遇成形,舍己从人等等。

内家拳必然贯穿始终地符合道家文化和水文化,如有问题,回到拳论,道家文化水文化里找,如有相悖,必然练错。 二,关于目的

这里先要说一下我所遇到的一些朋友对推手目的的一些误解。

误解1.推手无用论。

很多讲打,讲所谓“实战”的朋友,说推手是没用的,理由就是实战时候都是直接动手,谁等你先和你搭手啊,而且都是直接攻击,哪儿会有这么贴身的揉来揉去啊。

拿这种练法当用法的人还不在少数,以这种思想练拳的人,大多上来练的就是杀伤力,练力量,速度,不需要细腻的内涵,只承认这种练法才实际有效,才能把对手最快放倒。

误解2.推手是力量+技巧

我在外面接触的大多数推手的朋友,都觉得推手首先胜在体格,有质量和力量那是占据了先天优势,他们不相信四两拨千斤,不相信柔能克刚,更不承认有内劲存在。他们承认推手是有技巧的,就是一些用力的角度,方向等等。

总的来说,他们仍然觉得推手不过是大力胜小力,快手赢慢手,技巧强的可弥补一些力量和速度上的缺陷。

误解3.推手是和师兄弟和师父之间练着用的,无普遍和通用性。

还有一些朋友,认为和外人推手没有意义,他们的理由是你有你的练法,我有我的练法,他们可以和师父师兄弟之间推出各种满意的效果,有挨着就飞的,有弹后很远的,甚至有凌空也可以飞的(配着来,或者不配着来),而和外人出不来效果,所以认为推手只是自家功夫练习和演习的一种方式。这种想法也是有很大的问题。一会我会统一来分析解答。

误解4.推手就是要赢。

很多朋友热衷于参加各种推手比赛,也追求和很多练家,非练家推手,追求胜利的感觉。他甚至不清楚自己用什么推的,对推手过程以及获胜本身的热情,远远大过了解推手目的的热情。还有的为了赢,无视目的和规则。这都是有很大问题的想法。

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推手呢?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推手呢?

推手的目的明确的说:
对内:1.通过推手了解自身的问题,辅助功夫训练。

2.通过推手了解自身的功夫进步情况,检验自身的练功效果,辅助功夫训练,辅助培育和提炼内劲。

对外:1.通过和同门的推手研习,感受自己的内劲在不同人身上的效用。(听劲之前提首先要听自己身内劲)

2.通过和同门的推手研习,感受别人的劲(听劲)

3.通过和同门的推手研习,感受听劲,化劲,发劲的各种方式和效果。

4.通过和非同门的推手,以文明的方式,交流劲道。

5.过度到散手的必然过程

总的来说说推手既是培育和提炼内劲,检验自身功夫效果的一种练习方法,也是对外文明切磋的一种方式,又是过度到散手实战的必然必要的中间训练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我给予一一详细解释。 1.通过推手了解自身的问题,辅助功夫训练。
-----------------------------------------
桩功作为内家拳入门的基本功法和贯穿各个阶段提升层次的重要训练内容之一,在前期的时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功法。很多人不重视桩功,有些桩功不得要领,桩功的重要性和方法在这里不谈。我要说的是,在有老师指导,方法正确的情况下,许多初学者站了一段时间以后,并不知道自己身体起了什么变化,生出了怎样的功夫。这时候,推手的作用,就是帮助初学者(在中后期作用也是一样)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问题,就是你站桩到底出了什么效果,你身体到底有了那些质的转变。从上面拳理我们可以得知,我们练功是要去除后天习气,返先天的正道,身体应如水般自然,松柔,沉静,通畅,贯穿无碍。站桩正是令身心发生转变的重要方法。当你站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人毫无感觉,但其实身体已经有变化,这时候通过推手,发现(或对方告诉你)你身体开始由僵硬,变得没有那么僵硬,由阻滞变得松软,由轻浮变得有点松沉,这些往往在前期你自己是体会不到的,必须通过推手过程中自己对对方的作用效果,或者对方直接给你的反馈(告诉你他的感觉)来得知,哦:原来我松一些了,沉一些了,或者,哦,上次我肩还没有松开,一按就卡在这,这次居然松开,对方按不上了,我能化开了。。。通过这样的反馈,你才开始知道你站的初步的效果,以及还有哪儿有问题,回去在桩上找松,然后再推手,再回桩里求,反复不断循环螺旋上升。

有朋友说,我不需要推手我也知道我很松了,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你觉得松,和真正的松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感觉是会骗人的。有很多朋友练气功,在进入状态时候告诉我,他现在已经松的不行了,骨头缝都松开了,简直又松又沉,我说是么,一摸身子,邦邦硬,给个劲就出去,这是明显的感觉欺骗的例子。

所以说,松沉不是嘴上说的,是有层次,有步骤,可检验的,你松到什么程度,比你高的人,一搭手立刻就知道。这是骗不了人的。 2.通过推手了解自身的功夫进步情况,检验自身的练功效果,辅助功夫训练,辅助培育和提炼内劲。
-----------------------------------------------------------
在1里我已经解释了,如何通过推手了解自身功夫进步的情况,在桩功里,身体由僵硬到初步的松沉,通常会有个从上到下的顺序,刚开始是肩,然后是腰胯,膝盖,最后到脚。经常听说松到脚底,松到脚底,意思就是要从上到下松透。这个是有顺序的,而且是可以检验的,检验方法一个是通过推手,身体会直接告诉你你到底松开没,松到哪儿了,你说你松到腰胯了,一按你腰胯你就出去,或者劲打到你腰胯上,不管多慢,你都化不开,说明根本没有松到,或者松的不够。二来可以通过找一个松透的前辈摸你一下,就知道你松到哪儿了。回头到桩里继续求,直到不断进步,逐步从上到下松透。

内劲是内家拳重要的核心,很多人不相信,不理解,没见过,所以避而不谈,或者偷换概念,说这就是整力,或者小力,或者技巧力等等。。。都不是,劲是有别于力的独立存在。
而放松,松透身体,是培育内劲的一个重要前提和步骤。由于劲的特殊属性,就是力显劲藏,你越练力量,越无法出劲,必须在明白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放松训练(桩是其中一个重要方法)来培育内劲,卸除拙力,让内劲显露(注意,这里没说是创造内劲,是培育,意思就是,人人本身都有,只不过让力掩盖了,必须拨云见日,让它显现)。推手是检验你松的一个重要方法和工具,同时也是帮你卸除拙力,培育内劲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明白老师的指导下,你必须敢于不用力,敢于大松大柔,排除用力的习惯性,经过不断层次的磨砺,最终出劲。出劲是你在内家拳领域入门的重要标志。否则还是脱离不了大力打小力,快手打慢手,只能在低层次徘徊,上不了境界 对外:1.通过和同门的推手研习,感受自己的内劲在不同人身上的效用。(听劲之前提首先要听自己身内劲)
-----------------------------------------------
什么是听劲?听劲是懂劲的其中一个内容,其实就是对劲的感觉和把控。老一辈用听,实在是太到位了,因为它细腻,用心,必须修炼静到一定程度来求,仿佛是在用心去听去感知一样。

听劲分向内听和向外听两种。内听是外听的前提和基础。佛道修行,觉知自我而然后知天下,你我合一,天人合一说的是一个意思。就是你首先要把目光向内关注,关注和了解自己,深深的清楚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自己的感觉,自己的觉知,自己的动静,自己的呼吸,自己的微动,自己的情绪,等等都能清楚的觉察,之后,当你再向外关注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也可以明察别人的,甚至明晓整个宇宙,因为每个个体都具有与整个一样的系统和生命,你了解一个,就通晓了所有。所以首先要听自己的劲。静桩是一个了解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很好的工具。

向外听劲,要知道,实战最终都是和人来接触的,都是动的人。所以听劲是个重要的了解自己,了解对手的训练。我在上面写的一些人对推手的误解里提到过,许多觉得训练推手无用的朋友,认为实战往往是远距离的瞬间接触,推手练的东西根本用不上,正是大错特错,说明根本没接触过也不了解推手训练里非常细腻和高层次的东西。听劲是个非常细腻的功夫,听劲越细,水平也越高。真正的高手,接触瞬间,一样能如称准一般,量出你的斤两,你的水平,你身子的感觉,包括许多动态。劲的作用,也在这一瞬间施展和传递。没有经过这么细腻训练的人,只觉得猛打猛上就好,其实粗糙的很,在训练的极度细腻的功夫者眼里,你每个所谓快速的冲拳,踹脚都非常缓慢,都能恰到好处的避开,甚至直接感知截劲反击。因为训练时候的细腻,所以看你看的非常清楚,通透,细腻,你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你如果粗糙,对方看你就是“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打你也可以“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后发制人”等等,这都是平常细腻的功夫练就的。所以那些练粗拳粗脚,和用死物对练的,都难以达到这种清楚知我,知人的境界。因为练法决定的,再往上,是拳理决定的。

每个人身上的劲,不同质量,性格,脾气都不太一样。所以和不一样的人推手,会听不一样的劲道,了解自己的劲道到底对各种人是否都好用。好用到什么程度。细腻到什么程度。这些不通过长期大量细腻的推手训练,是根本练不出来的。 2.通过和同门的推手研习,感受别人的劲(听劲)
---------------------------------------------------------
这个上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要说明的是,你听别人,别人也在听你,听的细腻的,你劲还没等来,动意,气已经动,劲已经去,人家已经听到,截或者化或者打了。所以,这个层次的高手之间的切磋,为什么说一搭手就知道了,首先一搭手,就知道大家水平层次了,你松到什么程度了,光松沉还不够,还看我劲能不能作用到你身上,如果你够细腻,总能提前听到别人的劲,化掉,或者截,或者打,那么说明你的功夫比他高,反之则粗糙过对方,功夫不够。 3.通过和同门的推手研习,感受听劲,化劲,发劲的各种方式和效果。
---------------------------------------------------------
这个在上面也基本上说清楚了。推手在根本上是对劲的培育,感知,控制的训练。培育,就是让自己生出劲来,逐渐清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精纯。感知,就是感知自己的劲的存在,生长,变化,感知对方的劲的来意,方向,长短,大小,意图,控制,就是如何用劲制人,同时避免受制于人。 

4.通过和非同门的推手,以文明的方式,交流劲道。
-------------------------------------------------------
如果不是逞强好胜的话,其实推手是个比较好的方式练家之间互相了解身上的东西。根据我上面所说,真正练家,其实是武德在先,互相文明交流的基础上,大家搭一下手,用比较温和的方式,互相给个劲道,不需三五下,即可知道自己和对方水平如何,心知肚明即可,作为互相之间的交流,以及日后自己训练的提高的方向和动力,都是一个好事。

我们现在大多看到的非同门之间的推手,都容易流于争胜。因为如果大家同是层次比较接近的练家,其实不用大动干戈,稍微摸几下,应该说有个三五分钟,大家即可了解水平,接下来更多的是探讨拳理和练法,而不应过多在意推手的过程和结果,这只是个工具。如果大家层次比较悬殊,基本弱者根本摸不找边的情况,更不应该继续下去,互相给个感觉即可,更多的也是交流一些拳理,思想和练法才真正富有意义。


5.过度到散手的必然过程
--------------------------------------------------
其实这个问题,刚才上面也提到了,真正内家的散手,一定是带听劲的,含内劲的。接触即能称对方斤两,知对方身体感觉,瞬间即可用内劲制人,管脚管全身等等。说内家散手不需要听劲的,基本上是粗练的,可以看功法训练,基本都是上来就练打的,这种是没办法练到细腻的。还有就是硬练的,不柔练,身体不可能通透,不可能无碍,不可能真正的快(以意带动),不可能合整和顺(真正的内合),不可能卸除拙力,因此不可能出内劲,不可能有内劲的效果。(内劲和力的差别,在其他帖子里写太多了,这里不做赘述)

意的应用贯穿整个内家拳训练的始终,属于练法中比较高层次的部分,它是培育感觉,提高层次的必然手段和工具。

站桩中培育意,静中求动,行拳中包含意,动中求静。

推手作为训练方法和检验手段,需在不同的阶段有针对性地锻炼意的效果。

但意的内容并不是固定一成不变千人一面的。真正明白的老师,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领会情况,身体状况,脾气秉性,以及功夫在你身上的体现方式,针对性的授以具体或非具体的意向,引导你找感觉以及提升功夫。换句话说,老师会针对你个人,为你量身定制不同的意境,构造最适合你的引导方式,让你以最容易接受和最容易感知的方式去意化和提升。

所以,意的内容从来都不是固定和统一的。 根据上面所分析的推手的目的,应该了解到我们到底为什么要推手,推手是一种训练方法,帮我们了解自身问题,帮我们化开身体各地方僵紧的关节,令身体柔开松通无碍,帮我们联系对劲的培育和控制;他是一种检验手段,帮我们检查自己松沉,松柔的程度,帮我们检查是否出劲,出劲的纯度(包含拙力的程度),劲在自己在不同对手身上的效用;推手也是一种文明交流劲道的方式,同时是过度到散手的必经之路。

那么,根据这个分析,我们回来分析一下提到的几种误区到底错在哪里,应该怎样。

误解1.推手无用论。

答:推手的目的已经说的比较详细了。功夫分练法,用法,演法。推手属于练法,简单的说,是为了练功,不是用法。用法是如何把练出的功夫最合适,最有效的使用出来。两者不可混淆。练法和用法都很重要,没有练法的用法是花架子,没功夫没内涵,没有用法的练法是笨功夫,使不出来,不好使。

误解2.推手是力量+技巧

答:上面也解释过了,推手主要是为了卸去拙力,把全身揉开,松沉通透,然后培育内劲,最后达到用内劲制人的目的。所以不能用力量,正相反,要卸去力量,要练习不用力量也可以赢人。用劲赢人。否则只能还是大力打小力,成为力量的练习,上不了层次。

误解3.推手是和师兄弟和师父之间练着用的,无普遍和通用性。

答:推手确实作为一种练习的方式,多数情况下是和师父,同门之间练习所用。但培育和提炼出来的功夫,是实实在在的,是确实上身的,是拿不走掉不下去的。所以真正的训练,不管是和师父,还是师兄弟,都不可能是配着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可以弄虚作假的,而且不应该有形式上的限制,都应该各尽所能,随便来。这样,练出的东西,就一定有通用性,所谓的通用性,就是如果你身上的劲,在师兄弟身上好使,那么随便换一个其他人,那也一定好使。不能说,在家里人身上用效果好使,明显,一打就飞出好远,但到外人身上就不好使了,那说明你练上身的东西不是真功夫,至少不具备通用性。

误解4.推手就是要赢。

答:推手作为一种训练方式也好,或交流方式也好,目的是为了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所以这是个训练的手段,学习的工具。和任何一个人推手,应该尽量要求自己不用力制对方,而不是仅仅把对方推倒,赢对方。但凡有想赢对方的意图,都容易冒进,显力,出拙力,失中正,从而违背拳理,哪怕这种情况下赢了对方,其实你也是输了,也是错的,因为这不利于你提炼内劲,和目的背道而驰,相反,你不用力,尽量柔化,并尽量用劲去制衡对方,即使被推出去了,那因为符合拳理,也是对的,大不了再来,所以练习就不应该有太多的输赢的心。要目的明确,重在练习。
因为这不是简单一说一看,或者练练就能用的。是经过系统训练一步一步从无到有,从粗到细,训练上来的,每一步都不知道经历了多久,经历过几次换层次。这是不断积累和提炼出来的,是不能省略,跳跃达到的,无捷径可走。



这也是为什么老一辈讲一层功夫一层理,层层功夫层层理。有些提前告诉你一点用没有,你没有过程,没有基础,直接告诉你后面的,你不仅练不了,而且还会影响你现在练的,甚至伤身。


三,方法

总的方向,由随意到规范,由粗糙到细腻,从无意到有意再到无意,从无形到有形再到无形。

简单解释一下。

很多练推手的朋友上来就四正手,这么练通常很难练出东西来。为什么这么说呢?推手最初,不应该带有太强的目的性,我要推出个什么东西,或者上来推手,我就要走腰,走脚,或者说用内劲什么的,这是出不来的,因为你身子连个最基本的感觉都没有,何来这些功夫。初步的推手,就应该在大体上不犯毛病的前提下(所谓的不犯毛病,就是不犯大毛病,尽量不用蛮力,或者尽量注意不用蛮力,或逐渐尝试减少蛮力,不前仰后合,尽量中正,呼吸自然等等,这里的要求,不是一次提出来的,是逐步进步,师父逐渐给你加上的),和同门随便推,我们叫“乱推”,就是说没规矩的推,目的就是先把身子揉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乱推,让身体和身体互相接触,抻拉,揉压,通过身体给身体传递出来的感觉,先让你的身子对人体的劲道有充分的感知。之后师父根据你桩功和推手功力的增长和进步逐渐给你上东西,给你提出一些要求,辅助你出劲和换劲,要求逐渐提高,你的劲道不断的变化,由开始的茫然,到有点初步感觉,到清晰,到自己可以把控,从开始的把控不好,到有点控制,到完全控制,从开始的粗糙,到细腻,从不知所措到收放自如。

这里简单说一下换劲,当你身上的一种劲道熟练了以后,得心应手以后,通常这时候推手你是比较得利的,这时候明白师父就知道在这个层次上,你已经可以了,到换劲的时候了,这时候会给你提出新的要求,有时候是加法,有时候是减法,这时候你的基本功够,但往往是意识上,或者对劲的理解上,需要提升一个层次,老师一点,或者一带手,给你一个切身的体会,领悟快的,往往马上就提升一个层次,这时候你的功夫就之前就大不一样。但这对每个练功者都是个考验,因为这需要你放弃你刚刚练好的东西,再去从头熟悉一个新的感觉,这个新的感觉因为你掌握不好,或者还没理解透,推手会从得利变得不得利。这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很多人,放不下原来的东西,功夫就只能在原来的层次上徘徊,有的敢于放下,即使此刻不得利没关系,认真琢磨训练,很快在新的层次上又有不同的体会,不断进步。所以练功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和自己的战斗。

这里提到层次,就简单说一下,相同层次之间的推手,功夫之间即使有所差别,但表现上都是你来我往,各有胜负的,强的强不到哪儿去,弱的输不到哪儿去。但不同层次的推手,哪怕是差那么小小一层,那层次高的推层次低些的,都非常容易,低的几乎一下都不行,处处受制。所以换劲,上层次的感觉,就好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层次的提升几乎是没有尽头的,越高的层次越需要你有良好的悟性,好的心态,勤奋的练习,才能把更高层次的感觉和功夫真正练到身上去,当你基本上完全领会和掌握了以后,又面临新的挑战。这也是练功夫过程中很有意思,也是最难的地方。

关于形,和意的过程。刚开始是无,为什么,因为你刚开始学,不需要受太多束缚,先要随便来,让你有个最初步的身体和心理的感受,慢慢开始细腻和规范,这时候通常是有形,有意的,在规范里,你的劲道得以培育,得以提炼,得以不断调整,得以精确把控,之后当你掌控以后,又需要放掉束缚,变成无形和无意,在各种体态,状态,各种对手的攻防中,如水般无所束缚,随遇成形,随曲就伸,无特定规范,但内里是清清楚楚的劲道,心里无一不清楚明白,这个无形无意尽管和开始的无形无意在外再上看起来类似,但内里已经换了境界,是功夫在高层次上的回归。 

四,推手应该明确的几个问题,重复再重复还是会犯的一些毛病

1.靠身体赢人,只能得一时之利,靠技术赢人才是真的赢

推手毕竟是两个人的对抗,到底我们在弄什么,怎么算赢?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事实上很多推手多年的人也不是很了解。以定步推手为例,貌似你不动,把别人推动了,就算赢了。但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这样。因为你赢了对抗,输了拳理,从长远角度上看,并不利于你的进步。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朋友觉得推手无非是一种力量对抗游戏,即使有点技术含量,但最终还是靠体力赢人,所以通常以大力抓推拉挤,自身尽量保持平衡,遇到比自己轻力量小的,就占尽优势,恃强力凌弱,遇到比自己重更加强壮的,就无可奈何自叹不如。现在市面上很多推手都是这种推法。真正的推手,是不论对方重量大小,力量大小,都能用技术赢人,所谓技术就是根本不用蛮力,靠听劲和小劲即可另对方站立不住,东倒西歪,甚至发劲另对方跳起,或整体跌出。从本质上来说,推手是提炼的这种功夫,提炼的是功夫,是技术,而不是力量。所以,为逞一时之能,用力量对抗,是毫无意义的。

推及到功夫的实际应用,在实战过程中,内家高手追求的也一样不是一拳有多大力量,能造成多大的杀伤力,而是在自己不消耗,或者极少消耗的前提下,对对方造成非常合适的破坏。(注意不是最大破坏,破坏程度,位置,穿透性都清晰可控)。而最高的功夫,也不是我一拳能把人打成什么样子,而是不论你练怎样的功夫,多大力量,多快速度,一拳能有多大杀伤力,你就是按不找我,摸不上我,放不上我身,而我伤你只需当下心发一狠。

所以必须有这样的思想,推手训练才有的放矢,不管对手力道大小,什么方向,多快多慢,都无法作用于我,我都能如意化开,而我了解对手如同我自己一般,清楚明了,对对方破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需轻轻几下,就可制对方全身,或用适当的方式对对方进行合适的制约,全部清楚可控。这才是推手需要训练和提炼的东西。


高层次功夫里有意合,意罩,意打的功夫。但注意,不是凌空劲,劲必须靠身体接触才能发放。

意合,首先要说一下,推手和对战中的主客体恰合。所有的训练无不是求主客体恰合,松柔,通畅,如水一般,为的就是和客体充分恰合,当你把主体调节的不论客体以何种来势,何种方式,何种状态,速度你都能如水包来物一般和对方充分恰合,那么它可完全在你掌控之内,你随意可发,可放,可推,可打。功夫练到自然明晓。那么比较高级的功夫,是在瞬间接触,就可以把自身调节到与对方充分恰合,瞬间制敌。那么更高的功夫,是不需要接触,通过对方体态,身形,来意,动作速度,提前就已将自己调整到与对方恰合,也叫提前恰合,对方处处受制,不待接触,就已经在你掌控,如果层次相差距离,他会觉得想抬抬不起,想打打不出,处处被你提前制约。被你提前截获。而你对他可截可打可放可推,随便你弄。

意罩,和意打,是意的层次到一定功夫以后,用神意对对方神意所起到的影响作用。在一定境界的情况下,意识既是物质。这里就说这么多吧。 2.化高过打,化难过打,化到层次即可打,化即是打。

很多练家是不强调化的,这恰恰是内家的一个核心内容之一,是非常难理解,难练上身的功夫。有人说,练化干嘛,直接打嘛,几下把人打倒完事了。这种想法其实是普遍想法,认为练化没有意义。真正的内家功夫是“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极灵敏的功夫,从静,松,柔,虚中提炼出自己身体的大自在,不受任何制,不受任何力量,劲道的功夫。是还原先天本元,恢复精气神,甚至动物般本能的功夫。他不受力,不受制,不受任何约束,身体是如水般通透,柔软,无碍,自然,对手的任何形态都可与之恰合,不顶扛,不消耗,顺应包容,之后制人。所以内家高手是不让你摸到的,摸到你的劲道也放不上身的,放上身也可以化掉的,化不掉也可以化小的,总之他的消耗要最小。唯有化练到一定程度。相对来说,打要容易的多。

很多人觉得我不用化,我基本上打人别人还不了手,费那个劲练化干嘛。其实如果对手稍微强一点,你就难免挨那么几下,难免产生对抗消耗,甚至受伤,甚至受制。化的功夫是不分对手的,只要你化的层次高,哪怕是小的伤害,你也不会去抗,去受,也会自然化开,让他在你身上不起作用。所以说化不仅是一种练法,也是一种功夫,一种思想。也是内家思想。

化的功夫高了,你会觉得打变得更加容易,因为你和对方充分恰合,对方不管怎样,你都恰到好处的化开,仿佛看着对方打,但他就是打不上,如果你都能充分化开,你会发现对方在你眼里,处处是破绽,处处是落空,你就是不想打,想打随时可以打,一打一个准,这个练到一定程度自然有感觉。

化就是打的意思就是化其实和打不分家,有时候化本身就可以起到打的效果,另对方自己跌出,或者消耗,自己用了很大气力,但其实伤了自己,而你却毫无消耗。所以化的境界和层次远远高过打,难过打。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个高手,你不管怎么进攻,根本放不到人家身上去,都被人轻松化开,你趁早停手礼拜,人家功夫比你高了去了,想打你随时可以。 

不管大力小力都需放松,遇到大力更要把自己调的非常松,才能自如化开来力,用巧劲给予制裁。

松是贯穿始终的,没有这时候松,那时候不松的道理,全程必须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