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村扎纸人:纷繁明清玉 拍场尽显实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17:36

纷繁明清玉 拍场尽显实力

发布日期:2010-10-15

        玉,石之美者。

  中国的玉文化有近万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的说法。而玉在近段时间内的表现,也正在印证着这一说法——

  今年4月,御玺拍卖之最被刷新:香港苏富比春拍上,清乾隆御宝题诗“太上皇帝”白玉圆玺以9586万港元成交,这个数字也打破了白玉拍卖的世界纪录。而3年前,这款御玺首次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卖场时,就曾以4625万港元创下过当时的纪录。就在清乾隆御宝题诗“太上皇帝”白玉圆玺打破世界纪录两个月之后,“乾隆青玉螭龙玉玺”就在台湾以4.8亿新台币拍出,再一次刷新纪录。古董收藏圈轰动了。除皇帝玉玺外,清宫玉器也不乏精彩表现:香港佳士得拍出的晚清翠玉双龙活环耳盖炉以3000万元成交,跻身“清宫玉器拍卖”的三甲;北京匡时的清乾隆翡翠浮雕夔龙纹双耳龙钮方鼎也以近2000万元成交。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明清玉器存世较多,所雕刻图案多为吉祥题材,深得人们喜爱,而且收藏门槛也较高古玉要低。但是近年来明清玉市场是鱼龙混杂,收藏者需要谨慎。

  百年历史

  明清玉热透拍场

  2010年秋拍在即,业界及藏家无不期待着玉的精彩表现。据拍买行透露的一些讯息来看,许多精品都将趁秋拍一展身手。玉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如此关注,与其近段时间的表现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御玺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被认为是无上的权力。今年4月,御玺拍卖之最又一次被刷新——香港苏富比春拍上,清乾隆御宝题诗“太上皇帝”白玉圆玺以9586万港元成交,这个数字也打破了白玉拍卖的世界纪录。而3年前,它首次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卖场时就以4625万港元创下过纪录。历史总在改变着,仅仅维持两个月的纪录再一次被打破。当“乾隆青玉螭龙玉玺”在台湾以4.8亿新台币拍出时,古董收藏圈轰动了。而拍卖过千万元的御玺也是不胜枚举。今年保利春拍,乾隆御制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以5656万元夺得夜场头筹;去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的“乾隆御笔”白玉玺以6338万元成交;2003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出的清乾隆“御用组玺5件”成交价为2918.24万港元。而近日有消息称,英国宝龙拍卖行将在11月拍卖清朝乾隆皇帝的白玉玺,保守估价至少在500万英镑(5258万元人民币)以上。

  除御玺外,清宫玉器也不乏精彩表现:香港佳士得拍出的晚清翠玉双龙活环耳盖炉以3000万元成交,跻身“清宫玉器拍卖”的三甲。北京匡时的清乾隆翡翠浮雕夔龙纹双耳龙钮方鼎也以近2000万元成交。往前追溯,2006年、2007年香港佳士得连续两年推出的两场“瑰玉清雕-Alan and Simone Hartman重要玉器珍藏”专拍,无论是单件玉器的成交价,还是专场拍卖的成交额皆创历年全球玉器专场拍卖之最。2006年11月28日的首场专拍成交额11605.2万港元,此场专拍的成功推动了清代玉器的行情大涨。次年秋拍,第二场专拍的成交额已高达19855.45万港元,一件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笔筒”以5408.75万港元成交。香港苏富比自2004年春拍推出玉器专场,2006春拍推出“宝胜隆盛——乾隆珍宝暨德安堂白玉”收藏专拍、2007年春拍“玉承天令乾隆宫廷艺术品”专拍、2008年秋拍“知柔斋瑰玉珍藏”专拍,同样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玉器拍卖传奇。其中2007年春拍,一件乾隆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龙凤纹古玉壁题诗插屏以3448万元成交。

  自1995年北京翰海率先推出玉器专场拍卖会,把玉器从珠宝珍玩杂项中独立出来。但是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内地玉器拍卖创高价的拍品多数是高古玉,明清玉一直处于低谷。2000年以后逐步好转,其中2001年在巴黎举办的东方艺术品专拍中,两件乾隆玉的天价成交刺激了清代玉器的拍卖行情。2006年开始,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的众多明清玉器专拍所带来的轰动效应使得一部分明清玉的价格高于高古玉。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国强表示,拍场上的明清玉器还是以清代宫廷玉器为主,尤以乾隆时期的最为受人推崇,因为它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再有由于新疆和田玉籽料减少而价格猛涨,一块精细雕刻过的玉器可以和清玉的价格相抗衡。他还表示,20年前,明代的玉器比清代的贵,但是现在清代的玉器反而是明代的3-5倍,这是因为乾隆皇帝对于玉器的制作事无巨细,精细繁复。但是从艺术价值来说,明代的玉器要高于清代,以后必有升值空间。

  万年玉器史

  明清迎来第三繁荣期

  中国的玉文化有近万年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神玉”思想占主导地位,玉成为人们通神的媒介。到商周以后是帝王玉,玉器为帝王所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儒玉文化形成并弘扬,孔子的儒家思想中“比德于玉”, 提出了11点玉德儒学观:“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君子佩玉,要按照玉德规范自己的言行,操守德行信条。“君子佩玉以显德”、“君子无故不去玉”也流传至今。

  汉以后,玉逐渐走下神坛。宋代以后,帝王玉与民玉并存。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文人在书斋作画、书写,往往也用玉做洗、注、笔筒、墨床、镇纸、臂搁等文具,或以玉作为陈设装饰;老百姓用玉则是图吉祥、平安。这一时期玉器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最高峰,在玉质之美、做工之精、器型之众、产量之多、使用之广等方面,都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所不能媲美的。

  现在人们多把玉分为三类:高古玉、明清玉以及现代玉。“汉代及以前的玉称为高古玉,魏晋到元朝这一历史时期,华夏大地长时间处于分裂状态,政治不稳定,对于新疆和田玉的管辖权也不明确,所以玉器一直处于低迷期,传世也较少。但是明清统治时间长,疆土广阔,而且是个和平盛世。也是在这一时期,玉器不再是‘神玉’和‘王玉’,而是以‘民玉’为主导。所以说明清时期是继新石器时代和汉代之后的第三个玉器繁荣期。”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院长李彦君说。

  之所以把明代和清代的玉器归到一起,李彦君概括了三个方面:第一,明清两代玉器的装饰风格以及雕工相似;第二,鉴定起来很难清楚分开明和清的玉器;第三,两代多用和田玉。

  “明清玉器是中国玉器的复兴。”李彦君表示,明清玉目前备受大家喜爱的原因:第一,年代较近,存世数量庞大;第二,多为和田玉,它是人们最喜爱的玉石品种,是中国玉文化的标志;第三,中国崇尚白玉,强调玉质的纯洁、温润。明清时期的挂件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实用性很强。雕刻品种丰富、工艺精湛,小至各阶层佩戴的玉佩,大至各类仿古器物都深得人们的喜爱。

  乾隆玉泛滥

  选择明清玉仍需谨慎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拍场上乾隆玉器几乎能占到明清玉的半壁江山。2006年、2007年香港佳士得连续两年推出的两场“瑰玉清雕-Alan and Simone Hartman重要玉器珍藏”专拍,单件玉器的最高成交价多为乾隆玉。在目前的清宫玉器成交前10名中,乾隆时期的玉器占去了8个位子。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存世多。据史料记载,清初准噶尔部分裂势力猖獗,堵塞了和田玉的来路,阻碍了玉器工艺的正常发展,使康熙初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长达115年间的玉器工艺处于萧条状态,产量很少,传世的玉器更为少见。乾隆二十四年平息了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打通了中原至西北的玉石之路,次年新疆即开始贡玉,每年春秋两贡加起来足有2000公斤玉石,这为皇家玉器工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乾隆帝喜爱古玉和时作玉,当玉石来源解决之后,从苏州召募名工充实养心殿造办处玉作和如意馆,加紧赶制玉器,不久又向苏州、扬州、南京、杭州、天津、淮安、凤阳、九江等8处摊派玉器活计。所以,这时宫廷玉器充斥各个殿堂。各主要大城市玉肆也逐步繁盛。玉器的用途更加广泛,可分为陈设、器皿、佩饰、册宝、祭器、偶像、文玩、用具、镶嵌等9类。嘉庆十六年(1811)始,新疆玉贡减半,道光元年(1821)时完全停止玉贡。于是,宫廷玉器日渐衰落,地方大城市的玉肆,不但规模减退,工艺制作上取巧偷工造成玉器越来越粗糙。

  其次,玉料好。据记载,乾隆时期,产山料玉最有名和产量最多、质地最优者是昆仑山一支脉,地处新疆西部叶尔羌(今叶城)西南的密尔岱山,又称密勒塔山。此山据晋郭璞注《穆天子传》中称“密山”,它最晚在郭璞注书之时,该山产玉就已出名。据记载,世界上仅有的一件绝品——现故宫博物院藏重达万斤的“大禹治水图玉山”的原料就采自该山。收藏业内人士都知道“乾隆爱白玉”,乾隆皇帝本人酷爱收藏白玉,引导了当时的白玉加工与收藏的热潮,北京城里甚至设立了宫廷玉石加工作坊。新疆和田等玉石矿产区加大了开采力度,而且多为上乘籽料。

  最后,“乾隆工”的名气为其加分。中华民族的玉文化,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玉文化经历了汉代的黄金时代和明朝的兴盛时期,于清代达到了巅峰。在雕刻方面,无论是对于玉材的裁度认识,还是纹理的利用,都能以形取状、以色呈彩,位置、形态配合得浑然天成,恰到好处。特别是清代乾隆年代的玉雕,有着明显的特色,在巧作、浮雕及镂雕的技法上达到了鬼斧神工之境。于是“乾隆工”就是用料考究、精雕细琢、不惜工本的代名词。贴上“乾隆工”标签的玉器在中外收藏家眼中,都被视做代表一代玉雕艺术的精华,被视为上品。

  小百科

  明代玉风格特点:

  造型粗犷浑厚,雕工刚劲有力。对明代玉雕,古玩鉴赏家有“明大粗”的口头语,一般来看,明代玉雕胎体较厚重,尤其是壶、杯等器物,器壁都较厚,人物、动物造型注重外形而不追求细部。

  ●镂雕技术发达 自明前期的玉带到明后期的玉杯、插屏、嵌件、带饰都表现出明代发达的玉器镂雕工艺,这种工艺较之汉唐、宋元有很大的进步。

  ●仿古作品日趋成熟 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近日吴中摹拟汉宋螭玦,钩环,用苍黄染色边皮葱玉或带淡墨色玉如式琢成,伪乱古制,每得高值。”这段记载描述了明代玉雕仿古的情况。

  ●市俗化倾向 主要表现在品种、造型、纹饰等方面。品种上表现为礼器减少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器物增多。造型中仅出现了许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人物、动物作品,且在器皿造型上进一步接近瓷器。纹饰方面以花鸟、动物、吉祥图案、文人画为多,仿古青铜器纹饰退到了次要地位。

  清代玉风格特点:

  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技术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

  ●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繁多,以陈设品和玉佩饰最为发达 陈设品有按青铜器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种仁兽、瑞禽的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浮雕图画式的玉屏等。玉佩的品种更为丰富,成为各阶层民俗事项和服饰广泛佩戴使用的装饰品和吉祥物。此外兼有实用功能的各种玉器皿、文房用品数量和品种也较历代多有增加。清代玉器在制作上以乾隆时代为分界线,前期治玉重视选料,由于开采条件改善,采集到的优质白玉、羊脂玉数量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

  ●在工艺加工方面,琢工精巧,光工细腻 乾隆时代的玉器皿的轮廓线都极规整,横平竖直外缘及子口转折严整挺拔。棱角多呈劲挺锋锐状。起凸的浮雕图案边缘,也处理成锋利边线,观之剔透,触之扎手。清代中期以后,玉器生产渐入衰落,不但规模减退,工艺制作上取巧偷工造成规格越来越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