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大全下载:孙中山与五个女人的故事(卷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8:52:55

孙中山与五个女人的故事

卷二 革命伴侣陈粹芬的故事

 

1、香港邂逅相识,宏论打动芳心 [本章字数:4302 最新更新时间:2010-01-27 09:55:10.0]

 

各位看官,在与孙中山关系密切的五个女人中,陈粹芬的身份极为特殊。她曾伴随孙中山投身于推翻清朝皇权、创立共和民国的革命,无怨无悔地奔走于香港、澳门、日本横滨和南洋等地,同孙中山在一起生活,朝夕相处,同起居、共患难长达十几年,是孙中山从事推翻清朝革命斗争初期最亲密的伴侣,曾被台北《传记文学》误传是"孙大总统夫人",却又没有妻妾的名分,只有在她死后才被孙家的后人在家谱中称为"侧室";她能骑马、会打枪,随军征战,多次参加过武装起义斗争,运送武器,传递情报,为接待革命同志,烧饭做菜、洗衣缝被,任劳任怨,屡立奇功,却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功成身退,深居简出,销声匿迹,以致多少年来,对于陈粹芬的名字以及她与孙中山的关系都是鲜为人知的。

 

其实,孙中山是伟人,但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七情六欲,年轻的时候做点"出格"的事情,有像陈粹芬这样的"红颜知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有情未必不丈夫",孙中山与陈粹芬的故事,不仅不会影响孙中山作为伟大革命先行者的光辉形象,反而,通过他与有着坎坷凄婉、功勋卓著传奇人生的陈粹芬的交往,更加凸现了他为人豁达,情感丰沛的真实一面。

 

陈粹芬,原名陈香菱,又名陈瑞芬,人以排行称呼"陈四姑"。祖籍福建省厦门同安县新?村,陈粹芬的祖父由河南迁来这里定居。陈粹芬父亲是位郎中,五口通商时随厦门商人到了香港。鸦片战争后,陈粹芬的祖父卖掉房子,带着家人离开厦门也来到了香港。公元1874923日,农历甲戌年813日,陈粹芬出生于香港新界屯门,属狗。

 

1892812日,时年19岁的陈粹芬在香港屯门基督教堂,由陈少白介绍她与孙中山相识。陈少白是孙中山的好朋友,是结拜的把兄弟。陈少白比孙中山小3岁,是广东新会县人。他丰姿俊美,风度翩翩,才高行洁,思维敏捷,诗文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有"风流才子"之称,因而结识女辈名流颇多。

 

话说这一天,陈少白将陈粹芬领到孙中山面前,说道:"我介绍一下,这位陈粹芬女士是一位难能可贵的女革命,她对我们的革命主张完全赞同。"孙中山听罢非常高兴。但见眼前这位妙龄少女,面目秀丽,身材适中,举止豪爽,颇具风韵。孙中山兴奋地说道:"你好,我是孙文。凡是主张革命的都是我们的同志。当今的满清政府已腐朽透顶,官僚生活乌烟瘴气,靠卖官鬻爵以自存,正如粪土之壤,其存愈久而其秽愈甚。要救国救民,就非要锄去恶劣的满清政府不可,要效法洪秀全、石达开以武力推翻清朝。我就是要做'洪秀全第二'"陈粹芬早家听陈少白说过孙中山,近日始得一见,心中不觉大喜,果然是个美男子、伟丈夫:明目皓齿,相貌堂堂,意气风发,光华闪耀,温文儒雅而又慷慨陈词,所言字字千钧,句句落地有声。初次见面,陈粹芬已被孙中山的豪言壮语所感动,崇拜之情油然而生。陈粹芬面带微笑地说:"先生所言极是,今后祈愿多多教诲,我已决心投身革命。"当时,孙中山26岁,不久前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在澳门镜湖医院任外科医师。陈粹芬经常到澳门去看望孙中山,逐渐了解了孙中山的身世和为人。孙中山给她讲童年和少年的生活境况:小时候因家境困难而没鞋穿,常赤脚走路。家中以蕃薯为主要食粮,很难吃到米饭,过着半饥半寒的穷苦生活。6岁时便随姐姐上山砍柴草,到塘边捞塘飘。年龄稍长便下田插秧、除草、排水、打禾、放牛,到10岁时才进本村私塾读书。孙中山给她讲哥哥孙眉如何被迫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到檀香山谋生,开垦荒地,开办牧场的艰苦经历,以及后来成了茂宜岛的首富之一,被人们称为"茂宜王"的故事。孙中山给她讲怎样随母亲去檀香山投靠哥哥生活、学习的情况以及初到异国的感受。这使他联想到千年封建中国的种种落后和愚昧。这里美好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在这位来自东方一个制度陈朽、风气循旧的国家的少年脑海里,第一次萌生了要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朦胧念头。孙中山给她讲自己如何在哥哥的茂宜岛茄荷蕾埠商店里当店员,并很快学会了记账和珠算。后来如何进到英国基督教监理会办的意奥兰尼中学上学。他在那里学习了西方社会政治学理论和自然科学,也学了一些圣经科目。3年后毕业,又进入美基督教公理会办的奥阿厚书院学习,他在那里开始学习英文,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孙中山给她讲自己在学校里阅读华盛顿、林肯等人的传记,接触这些伟人的思想的心得体会,以及自己打算师法他们,要有一番作为的决心。孙中山给她讲自己如何被哥哥从夏威夷赶回家乡以及看不惯乡亲们的愚昧落后,而打碎了北极殿里的神像,惹下了一场大祸的故事。当讲到他和陆皓东跳上正殿,握着"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的手,用力一拉,神像的手和身体顷刻分离,泥塑中的稻草和木头裸露出来的时候,当说到他和陆皓东又走到左廊的金花殿,将专司生育的"金花娘娘"的脸涂成大花脸,还把一只耳朵扯下的时候,俩人都开怀大笑起来。孙中山觉得陈粹芬是一位深谙人情世故,秉性朴实敦厚,待人和蔼亲切,而又善解人意的人,他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讲给她听。孙中山把她作为最亲近的知音、知己......

 

孙中山把自己的一切"秘密"都告诉了陈粹芬:他和陈少白、尤列、杨鹤龄4人志同道合,相依甚密,如何结为"四大寇"。他们如何经常在一起放言高论,所谈论的都是革命之言论,所具有的都是革命之思想,所研究者都是革命之问题。孙中山甚至把改造中国、推翻满清政府必须依靠武装和广泛联络同志的思考都告诉了陈粹芬。他们已经到了无话不谈的程度了。陈粹芬愿意听孙中山那具有磁性般的男子汉的声音,愿意听他那具有严密逻辑而又令人振聋发聩的讲话。当她听孙中山遭遇挫折的时候会为之扼腕叹息;当她听到孙中山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会为之欢欣鼓舞;当她听到孙中山说他已经结婚并且已经有了一个儿子的时候,她陷入了沉思......

 

随着两个人的交往,他们之间的感情日益加深。每次相见畅谈之后,陈粹芬都激动不已,久久不能入睡。与孙中山的邂逅相识,竟是如此铭心刻骨,至死不可磨灭。陈粹芬曾经一度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个独立而骄傲的女子,策马飞驰,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然而,只是在遇见孙中山的那一刻,自己所有坚强的假象都溃散得无影无踪。男性的魅力不在于容貌,不在于健壮,不在于高矮,也不在于所谓"男子气",而是自信。孙中山正是以他无比鉴定的信念形成的自信心,从而使他显得无比坚强,勇敢无畏,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目标和美好未来,形成对女人最具魅力的男子汉风度和阳刚之气。作为女子,谁不希望自己能与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共同生活,哪一个不希望自己的终身伴侣是一个坚毅,刚强,不畏任何艰难困苦,敢于面对挑战,不断追求进取的强者。在陈粹芬的心目中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难得的男人。孙中山的音容笑貌唤醒了陈粹芬心中似藤蔓般柔软的缠绵,脑海中萌生了一种奇特的想法:自己要做一个温柔贤淑的女子,追随他、照顾他。她也曾想到孙中山的妻子卢慕贞,他们已经有儿子了,这样做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家庭?但转念一想,自己无意与卢慕贞争什么,只求与孙中山能长相为伴就满足了。她要永远做孙中山从事革命的忠实助手。

 

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时,凭着他医术高明,善待病人,故诊所名声日隆,特别是他为了推翻满清还采取义诊赠药的方法,收揽人心,求诊者络绎不绝。孙中山成为澳门唯一的外科医生,而且是出类拔萃的外科医生。陈粹芬看到这些心中非常高兴。有一天,孙中山来找陈粹芬,显得很激动的样子。陈粹芬急忙给他倒了一杯茶,诧异地问他出了什么事情。原来是葡萄牙籍的医生嫉妒孙中山的医术,采用召开葡萄牙医护协会理事会讨论孙中山作为市立医院一位外科医生是否称职的方式,排挤孙中山。他们说,根据法律规定在包括澳门在内的葡萄牙领土上,只允许拥有葡萄牙医学院校毕业证书的人行医,虽然孙中山到医院任职是由广州的凯尔博士和香港的康德黎博士的介绍,他们竟然无理地提出"在马交这里作为一名校外考生进行考试",或者"由孙先生向葡萄牙政府提出申请,被授予葡萄牙国籍......",听到这些无理的要求,孙中山冷笑地说道:"把葡萄牙国籍授予我?!先生们,我是中国的儿子!"说完便朝门口走去。陈粹芬知道孙中山无法在澳门待下去了,于是劝慰他,既然是"借医术为入世之媒",从事"医国事业"活动,在哪里都是一样,只要保持与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接触就好。孙中山觉得陈粹芬说的很有道理,1893年春天,便将他的事业转到了广州。

 

话说孙中山到了广州之后,在西关基洗创办了"东西药局",取意:孙中山虽然学的是西医,亦使用当时盛行的中医之手法,实行中西结合行医。为了扩大影响和便于城内患者治病,又在双门底的圣教书楼内设了一个医务分所。与此同时,他还在香山县石歧镇与人合资开设了东西药局支店。出人意料的是孙中山在广州的事业比在澳门时更为发达了。为此,孙中山邀请陈少白到广州帮助料理药局,此外孙中山还邀请了当时名医尹文楷加盟,时称"杏林双帜"。孙中山对陈粹芬的生活十分关注,一直将她安排住在尹文楷家的厢房里。在孙中山的"东西药局"里存放着15支手枪,这是他用在医院工作时第一次发的薪水买的,这件事只有陈粹芬等极少数的人知道。

 

在生活安定了以后,孙中山便将妻子卢慕贞和儿子孙科接到了广州。尹文楷三迁其居,陈粹芬仍然寄居在尹文楷那里,后来孙中山离开广州,直到发动广州武装起义,陈粹芬都受到尹文楷的悉心关照。

 

孙中山和陈粹芬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物色到的革命同志仅10人左右。其中只有极少数几个人是军官,其余的都是些白面书生。仅靠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们,造反能成功吗?能够迅速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吗?于是孙中山想到,倘若朝廷中有既识时务又掌握大权的人,首肯并实行自己的救国主张,也未尝不是挽救贫弱中国的一条好途径。他把想法告诉了陈粹芬。孙中山认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是何时的人选。陈粹芬沉默了良久,没有表态。孙中山说,这就好像一个人生了大毒疮,治疗的办法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开刀割除,剔秽去腐。这种办法干脆彻底,但代价很大。一种是投以药石,使它自行排脓,长出新肌,效果虽然慢一些,但较为稳妥。毒疮终究是要排除的,在动刀之前,为什么不投以药石治一治?如果证明药石无效,再动刀切除也为时不晚。陈粹芬对李鸿章这个人不甚了解。孙中山说,李鸿章是朝中手握重权的汉族大臣。他经营"自强求富"的洋务、海军几十年;对教育又热心,是自己就读的香港西医书院的名誉赞助人;对人才也是赏识的...... 陈粹芬告诉孙中山,这个办法可以试一试,但不要报太大的希望。孙中山打定主意给李鸿章上书。于是,携带怀孕的妻子和儿子回到翠亨村,闭门撰写《上李鸿章书》。他与陆皓东赴上海、天津寻找上书门径,最后上书遭到拒绝,证明陈粹芬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对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是无法用改良的办法挽救的。

 

2、遇挫亡命海外,假扮夫妻成真 [本章字数:3903 最新更新时间:2010-01-27 09:55:27.0]

 

话说陈粹芬日思夜盼地等待着孙中山到北京上书的消息,结果盼来的是失望。孙中山虽然经过郑观应和盛宣怀等大臣的介绍,他们仍然没有能够见到李鸿章,上书也就成了泡影。这对孙中山是个打击,但又使孙中山对改良救国不再抱有任何幻想,而从此踏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189410月,孙中山游历了天津、北京、武汉,回到上海,得到郑观应帮助,领到了出国护照,从上海起航,经日本抵达檀香山。他要在华侨比较多,且相对比较熟悉的地方积极从事发展革命组织的工作。当陈粹芬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

 

孙中山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189411月底首先在檀香山建立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的兴中会,吸收会员20多人。兴中会以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宗旨,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此后,由檀香山兴中会派员到各埠扩展组织,在很短的时间内吸收兴中会会员130人之多。1895年初,孙中山急如星火地回到香港,谋划反清起义。陈粹芬赶到香港去会见孙中山。孙中山请她立即召集旧友陈少白、陆皓东、郑士良等,与他们讨论扩大兴中会事宜。他们决定分头行动,联络同志,筹建兴中会总会。1895年的221日,兴中会总会成立大会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楼房正式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修订过的《兴中会章程》。会后,陈少白赴上海找郑观应,谋求他的支持,并希望从上海找到一些同志,再回广州。孙中山则同陈粹芬、陆皓东当然分赴广州秘密串连,建立兴中会广州分会。杨衢云等则留在香港筹措经费、募兵、购运枪支。起义准备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18954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的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一传出,举国震惊。孙中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紧布置起义事项。孙中山在广州东门外成虾栏张公馆、双门底圣教书楼后礼拜堂设立了机关和接待站,由陈粹芬等负责接待往来同志,贮藏文件、武器;还在广州河南洲头嘴设置了由美国化学师奇列负责的炸弹制造所,组成了由陈清负责的炸弹队;另外还购置了两只小火轮作为运输工具。这期间,陈粹芬作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工作是非常繁忙的。

 

孙中山和同志们把起义的时间定在18951026日,即农历九月初九。兴中会决定利用重阳节作掩护发动起义。重阳节是粤俗扫墓的日子,无论什么人都要回省城去,那时来往的人多,参加起义的人混杂在人群中进城,就不易被人注意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起义工作进展得顺利而迅速,形势颇为壮观,筹备的事项也很周密。孙中山被大家公举为会长来领导广州起义。

 

重阳节前夕,广州附近的各路队伍,打着醒目的灯笼,云集广州。省城巡防有战斗力的安勇一部3000人,经过兴中会运动,答应起义时反正。珠江中吨位最大的两艘军舰,也由兴中会会员控制,准备响应起义。翌日,天刚黎明,好几路会党、绿林、民团首领已经在起义总机关等候命令。他们以"除暴安良"为口号,红带缠臂做标志。身藏利器的100多名卫队战士,也在起义总机关周围待命。突然,孙中山接到汕头、西江两路会党的报告:"官军戒备,无法前进。"紧接着又接到负责从香港往广州运送武器的杨衢云的电报:"货不能来,延期两日。"情况有变,孙中山立即召集陆皓东、陈少白、郑士良等各路首领商量应急办法。陈少白说:"凡事过了期,风声必然走漏,如果硬要发动,一定要失败的。我们还是暂时把事情压下去,待以后再说吧!" 孙中山当机立断,把钱分发给各路首领,叫他们回去再听命令。形势越来越危险,他命令战友们立即离开广州。他给杨衢云发电报:"货不要来,以待后命。" 杨衢云虽是接到电报,但7箱军械早已经交给"保安"号轮船,若是起回,又怕事情败露。于是只好硬着头皮,仍派朱贵全等带领200人随船赶往广州,同时复电孙中山:"接电太迟,货已下船,请接。"28日清晨,"保安"号轮船刚刚抵达广州,等候多时的南海县令及缉捕统带挥兵上前截缉。起义用的7箱枪支,全被杂货积压在下面,临时根本无法拿出,朱贵全等40多人无奈,束手就擒;木箱内的200多支手枪和弹药,也尽被查获。为起义筹办的所有武器、弹药只有经陈粹芬之手隐藏的一批短枪、短刀、子弹、炸药、手榴弹等武器由于分藏在河南、河北各处,行踪隐秘,安全无事,保留下来,以备后用。

 

兴中会会员朱淇自首告密,两广总督连忙调兵遣将,把守各处关口、码头。孙中山得到消息,立即安排机关人员转移,最后身边只有陆皓东和陈粹芬。陆皓东自告奋勇,要去云岗别墅焚毁兴中会名册,以免落入朝廷之手。孙中山同意他前往处理,并与陆皓东约定:事完之后,黄昏在水鬼潭埠头会合,然后一同离开广州。陆皓东进了机关,迅速紧闭大门,取出兴中会会员名册烧毁。门外,兵勇接踵而来,将机关包围得水泄不通。待兵勇破门而入,名册已经烧成灰烬。如释重负的陆皓东露出欣慰的笑容,从容被捕。

 

广州起义至此即告彻底失败。

 

随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的陈粹芬,在得悉陆皓东被捕的消息后,立即告知了孙中山。为了保证孙中山的生命安全,陈粹芬成了孙中山唯一的卫士。她和孙中山不敢回诊所,也不敢回家,只好隐居在亲友家中,观察事态的发展。陈粹芬从三合会的一个首领那里得到消息,得知清政府以重金缉拿孙中山,悬赏花红银1000两。另外,清朝总理衙门向亚洲、美洲、欧洲各国清使馆发电,通缉孙中山。情况万分危急。于是,陈粹芬和躲藏在牧师王煜处的孙中山当机立断,匆匆收拾行装,孙中山化装成商人模样,陈粹芬装扮成阔太太的样子,二人挽着手臂深夜逃出广州。孙中山发现她的身体有些抖,就握着她的手对她说:"要镇静,有我在,不要害怕。"陈粹芬微笑着摇了摇头。此时对于陈粹芬来说,激动掩盖了恐惧。挽着自己崇拜的、敬重的人的手臂,那时一种难得的幸福。次日,陈粹芬随孙中山乘舟经顺德到了香山县的唐家湾,再到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时结识的葡萄牙人菲南士家避居。过了两天,从澳门搭船去了香港。在香港孙中山与陈少白、郑士良会合。从报纸上看到当天晚上有船开赴越南。正是慌不择路时刻,去越南也未尝不可,就派人去买船票。不料这是艘货船,不载客人。再去打听,还有一艘"广岛丸"的日本货船,恰好还有4个客位,而且明天便起航日本。没有别的选择了,他们决定乘坐这艘船逃亡日本。幸好,陈粹芬掌管的经费还有300美元,于是从汇丰银行里全部取出以备东渡之用。

 

14天之后,"广岛丸"在日本神户港靠岸。在通过海关的时候,日本人检查得很严。他们大概已经接到满清政府通缉孙中山的函件,因此当孙中山和陈粹芬挽着手来到检查口时,海关官员把孙中山上下左右打量了个遍,然后指着陈粹芬问:"她是你的什么人?"未等孙中山开口,陈粹芬微微扬起头很傲慢地说:"我是他的太太!"日本人大概很纳闷,通缉的是一个人,怎么会有太太了?当他们安全走出海关之后,孙中山很高兴地对陈粹芬说:"你回答得很好。"陈粹芬心中暗喜,如果真是这样那该多好。

 

他们走上岸来,举目四望,一切都异常陌生,到了一个使人茫茫然的世界。他们勉强在神户住了几天,深感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经济匮乏的困难,就搭船到横滨去寻找华侨朋友谭发帮忙。谭发是广东三水县人,在横滨开一间洋服店。虽然与孙中山只有一面之交,但非常佩服孙中山不怕掉脑袋也要推翻满清政府的博大胸怀。他对孙中山说:"我虽然是一个知识浅薄的商人,但我很想替先生出点力。以后如果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一定尽力协助。"孙中山按着地址找到了谭发,向他说明来意,谭发非常高兴,立即替他们租了两间房子,安排他们一行四人住下。谭发以为陈粹芬就是孙中山的夫人,照顾得格外周到,孙中山不便解释,陈粹芬更是欣然接受了。

 

休息了一天后,谭发陪同孙中山、陈少白到横滨山下五十三番地文经商店,拜访商店主人冯镜如,商量组织兴中会横滨分会的事。事情进展得很快,不久,以冯镜如为会长的兴中会横滨分会正是成立了。他们刊印《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和《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两篇,作为鼓吹反清革命的宣传品。

 

为了安全起见,孙中山剪掉了从小蓄留的长辫子,留起了胡子,随后又到服装店买了一身新式的日本和服。穿戴起来以后,陈粹芬一看,不觉笑道:"真是以假乱真。"孙中山和陈粹芬假扮夫妻,两人同居一室,倒也规规矩矩。晚上,陈粹芬坚持让孙中山睡在床上,自己睡在沙发上,条件虽然差些,但能与自己崇拜和喜爱的男人同在一个房间里,可以闻到彼此的气息,听得到轻微的鼾声,真可谓"息息相关"。恍惚之间,有一种叫做"温馨"的感觉在无声发酵,使陈粹芬的心里溢满了幸福。她在心中暗想,"我太满足了,真的,我只要这些,无怨无悔。"兴中会横滨分会成立的那天,孙中山整个晚上都显得很激动,很晚了还在挑灯夜战,研究文献,书写纲领。陈粹芬劝他休息,他摇着头说:"你先去睡吧。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是我的习惯。"陈粹芬心疼地给孙中山的肩上披了一件衣服,然后沏了杯热茶,悄悄放到孙中山的旁边。孙中山的思绪正驰骋在革命的疆场,他忽然抬起头来,坚定地对陈粹芬说: "我不会被击垮,广州起义的失败只是一场必经的磨难。我会成功的,相信我。"陈粹芬受到他的感染,同样坚定地说:"广州起义既是对我们的考验,也为我们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你是个无比坚强的人,你一定会成功!"孙中山十分激动:"你是这样想的?"陈粹芬说道:"是的,我坚信,一定会成功!"孙中山一把抓住了陈粹芬的纤纤细手,在她那红晕的脸颊上轻轻吻了一下。

 

各位看官,就是这轻轻的一吻,像冰裂雪崩似的,以雷霆万钧的力量将他们各自心灵上的重重防线彻底击溃。这一对假夫妻,终于坠入了真爱河。像暴风雨夹杂着电闪雷鸣向大地倾诉;像火山在炽热的岩浆激荡奔涌形成的巨大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喷发......

 

3、甘当革命配角 功绩彪炳史册 [本章字数:4885 最新更新时间:2010-01-27 09:55:51.0]

 

话说孙中山在亡命日本期间,陈粹芬除在生活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照外,更是革命工作的有力助手,两人的感情也日益加深。为了进一步打开局面,孙中山打算到欧美等国开展革命宣传工作;郑士良回国收拾余众,重新部署,以待卷土重来;陈少白和陈粹芬暂留在日本做些考察工作。大家商量停当,便分头去做准备。回到房间,陈粹芬对孙中山说:"你的妻子逃亡到檀香山,你的母亲和大哥都在那里,你应该先到檀香山,然后转赴欧洲。"孙中山觉得陈粹芬说得很有道理,感动得拉着她的手说:"谢谢你!"那一夜,陈粹芬辗转反侧,始终不能入睡。她对于那个未曾谋面的卢慕贞,只有无尽的羡慕,没有丝毫的嫉妒。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个孩子或者是一群孩子,而那些可爱的孩子的父亲就是孙中山。她在心里默默祝福,祝福孙中山一路平安,祝福卢慕贞生活愉快......

 

自从孙中山走后,陈粹芬的心总是悬着,忍受着思念的熬煎,密切注视着孙中山的行程。孙中山在檀香山小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便精力旺盛地从檀香山到了美国的旧金山,接着横越大陆,经芝加哥抵纽约,在华侨中宣传革命。然后在纽约登上"麦竭斯的"号轮船赴英国伦敦。她期待着孙中山早日归来,但又清醒地知道,他心里盛装的几乎全是革命,绝不会为了儿女情长的事情分心。陈粹芬想用繁忙的工作来冲淡相思的苦涩,心态渐渐的平和了许多。但是,像有心理感应似的,有一段时间,她总是无法安下心来。其实,远在千里之外的孙中山当时正在在伦敦蒙难,被满清政府驻英使馆的人绑架软禁,生死未卜。这年10月间,陈少白从香港打电报给在日本的陈粹芬,说孙中山蒙老师康德黎的营救已安全脱险了。听到这个消息她的那颗悬着的心骤然紧缩,虽说已经脱险,她的心依然砰砰跳个不停。陈粹芬自结识孙中山后,在香港曾见过康德黎博士一次,留给她十分慈祥的印象。事后回忆孙中山脱险,她总说:"康德黎博士是救命恩人,永世难忘啊!"孙中山伦敦脱险后,为披露被绑架事件的真相,写成《伦敦蒙难记》。

 

1897年秋天,孙中山经加拿大到达日本横滨,与翘首盼望的陈粹芬久别重逢。孙中山除了讲述蒙难被救的详细经过外,侧重对陈粹芬讲他在英国考察的心得以及对中国革命的思考。陈粹芬婉转地表达了她对孙中山的思念。孙中山很激动地取出了那只金怀表,递到陈粹芬手上。这是一只极其精致的金表,周身金灿灿的耀眼,打开表盖,银白色的表盘上镶刻着指示时间的罗马数字。把表放在耳边听听,声音清脆有力。陈粹芬用双手捧着金怀表还给孙中山。说道:"这是件极其珍贵的礼品,你要好好保存着。"孙中山深情地望着陈粹芬说:"正因为它无比珍贵,所以我要把它送给你!"陈粹芬十分惊讶:"不,它太贵重了,我不能要。"孙中山说:"只有珍贵的物品才能表达珍贵的感情,让它作为我们爱情的见证吧。"陈粹芬无比激动,心中涨满了幸福,她一下扑到孙中山的怀里......从此,这只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金怀表一直保存在陈粹芬的手上。

 

话说孙中山伦敦蒙难之后,成了世界闻名的革命家,在国外华侨中的影响日益增强,慕名投奔者日众。另一方面,满清政府也加紧了对孙中山的诱降和迫害。由于陈粹芬与孙中山共同生活,并以夫妻的名义掩护孙中山,对革命的秘密活动颇为有益。陈粹芬又以女性的温柔与细致,加上勤劳贤惠,热诚干练,使孙中山在亡命异乡、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涯中,获得精神支持与慰藉,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有一天,孙中山接待了一位慕名而来的日本人。此人名叫宫崎滔天,原名寅藏,别号白浪奄滔天,比孙中山小5岁。他是受日本民党领袖犬养毅的指示专程来拜访孙中山的。他对孙中山提出了许多有关中国革命的问题,孙中山慷慨陈词,头头是道,在宫崎滔天听来,孙中山的话仿佛是滚滚激流,汹涌澎湃,飞流激溅。孙中山最后说道:"我确信,为了中国苍生,为了亚洲黄种,更为了世界人类,上天一定会佑助我党。你们来和我党缔交就是一例。征兆已经出现,我党一定发愤努力,不负诸位的厚望。也请诸位拿出力量援助我党,实现我辈的志业。拯救中国4亿苍生,雪除东亚黄种人的耻辱,恢复和维持世界的和平和人道,关键在于我国革命的成功,如果中国革命成功,其余问题可迎刃而解。"宫崎滔天觉得孙中山的话言简意赅,字字贯义理,句句挟风雷,似激扬轰鸣的交响乐章,如热情洋溢的革命旋律。他对孙中山心悦诚服,决定协助孙中山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接见时陈粹芬也在场,听得十分入神,深切地感到孙中山思想何其高尚,见识何其卓越,抱负何其远大。孙中山留宫崎滔天等日本客人共进午餐,陈粹芬负责接待并作陪。

 

若干年以后,宫崎寅藏的夫人宫崎褪子在《我对辛亥革命的回忆》里,有一段关于陈粹芬的描写:宫崎民藏(宫崎寅藏兄弟)睁大眼睛回叙昨天晚上的事情,边称赞那位中国革命妇人,边鼓励我说:"在照顾孙先生日常生活的那位中国妇女同志,真是个女杰。她用长筷子,张着很大的眼睛,像男人在吃饭的样子,革命家的女性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大事。你看她声音之大,你应该向她看齐才对。"这次会面,使孙中山得到了日本民党领袖犬养毅和日本著名实业家平冈浩大郎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大力帮助。帮助孙中山在东京租了一栋房子,孙中山以平山语言学教师的名义,由东京府发给"居留地外侨许可证",准予留居日本。此后,孙中山往返于东京、横滨、长崎等地,宣传革命,结识同志,策划再次举行武装起义。

 

有一次,陈粹芬看见孙中山眉头深锁,夜里睡不稳,吃饭也不香。细心的陈粹芬估计孙中山是为活动经费不足,而一时有筹措不到而发愁。陈粹芬取下那对祖传的翡翠耳坠,放在孙中山的手上,说道:"拿去当了吧。"孙中山十分诧异,连连摆手说:"我没有给你买件像样的东西,怎么能够让你把祖传的首饰拿去换钱?"陈粹芬态度坚决地说:"如不收下,就是看不起我。"孙中山激动地将陈粹芬紧紧地抱在怀里。面对这样的女人,一个恨不得把一切都献出来的女人,任何一个男人都不会不为之动情。

 

随着形势的发展,接待工作日益繁重。孙中山为了使革命同志能够得到很好的接待,就让陈粹芬搬到孙中山的好友横滨华侨邮船会社经理张能之的住宅,这里比较宽敞,有个较大的伙房,有个大客厅和多间住房,由陈粹芬全面负责接待工作。她接待革命同志、照顾大家的生活,几乎无微不至。她为革命党人烧饭做菜、洗衣服和袜子等,一切活儿都由她一人承担,任劳任怨。当年如廖仲恺、蒋介石、黄兴、蔡锷、李烈钧等都曾受到陈粹芬的接待与照顾。她使这群为献身革命而背井离乡的亡命客大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以至大家都亲热地喊她为"四姑",有的见她与孙中山关系密切,就直接称呼她为"孙夫人"。每当这时,陈粹芬会很爽快地纠正说:"不要这样叫,我是大家的煮饭婆、洗衣婆。你要是饿了,就喊煮饭婆,煮饭!要是有衣服要洗,就喊洗衣婆,洗衣!"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后来。老兴中会员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一书,记载了老同盟会员刘成禺为这本书的第三集写的一首有关陈粹芬的诗:"望门投宿宅能之,亡命何曾见细儿;只有香菱贤国妪,能飘白发说微时。"冯自由为这首诗加了个注:陈萃芬原名香菱,陈夫人恒为往来同志洗衣供食,辛勤备至,同志咸称其贤。

 

话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以后,革命形势如火如荼。为了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曾到南洋各地奔走革命,陈粹芬不畏艰辛,形影相随。孙中山在广东等边界先后策划了四次起义,陈粹芬始终随侍其左右。陈粹芬曾和孙中山一起寓居马来半岛槟榔屿的晚晴园。晚晴园位于新加坡北区的马里士他路上,是新加坡爱国华侨张永福购得此楼作为供养母亲安享晚年的寓所。这里绿树环抱,环境幽雅,远离市区,楼是呈""字形的、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洋楼。经整修后张永福以李商隐诗中的"夕阳怜芳草,人间爱晚晴""晚晴"两字,将该楼宅院落命名为晚晴园。张永福致力反清革命,遂将晚晴园作为革命活动机关,用以款待革命领袖,从而使晚晴园成为南洋反清革命的基地。1906年孙中山到新加坡创建同盟会新加坡分会,会址就选在便于隐蔽的晚晴园。1907年的黄冈、镇南关起义,1908年河口起义的策划工作也在晚晴园完成。孙中山曾先后八次到新加坡,其中有三次和陈粹芬同住晚晴园。每当孙中山下榻晚晴园,那里马上成为他与南洋革命志士及社会各界名流相聚的地方,人们也总能看到陈粹芬忙碌的身影。后来,张永福在《南洋与创立民国》一书中,记述了陈粹芬与孙中山同住晚晴园的生活趣闻:陈粹芬有个嗜好,喜欢吃榴莲。这榴莲号称是热带果王,是东南亚诸国特产的优质佳果,其外观如柚,其状若西瓜。榴莲拿在手上闻闻,臭味难当,不堪如鼻;剖开后尝尝,却鲜美无比,滑似奶膏,齿频留香。陈粹芬喜爱这种"闻着臭,吃起来香"的榴莲。孙中山则讨厌这种东西,闻着味就想吐,任凭陈粹芬如何说榴莲营养丰富,孙中山从来不沾一点。陈粹芬爱吃也爱买,一次要买四五颗榴莲,趁孙中山不在的时候吃。有时吃不完,悄悄放在一边,孙中山回家肯定会闻出来,必定让陈粹芬拿到远处或者干脆扔掉。每当这时,陈粹芬就会嗔笑着问道:"要不要把我一起扔掉?"孙中山用手掩着鼻子,笑而不答。陈粹芬急忙把榴莲放妥,又把所有的窗户打开,孙中山满意地笑了,拉住陈粹芬的手,说道:"你闭上眼,我给你变出一样东西来。"陈粹芬幸福地闭上眼,待她睁开眼室,眼前竟是一对闪耀着绿莹莹光泽的翡翠耳坠,就是她那对祖传的翡翠耳坠。孙中山说:"我已托我的日本朋友将它从当铺赎回了。这一对耳环,你留一只,我留一只,作为我们共患难的记忆,至死不忘。"陈粹芬非常激动,这正是她所企盼的,她一下扑到孙中山的怀里,用热烈的吻作了最明确的回答。

 

陈粹芬随同孙中山直接参加了镇南关武装起义。孙中山计划从南袭取要塞镇南关,进而进攻广西,然后悬军万里,旌旗堂堂,贯通中国的中腹。起义军与镇南关炮台清军守兵迅速联系成功。是夜,迎着刺骨的山风,革命军80人,携带快枪42枝,由镇南关背面小路摸索前进,向镇南关炮台迂回偷袭。他们攀登断涧危崖,直趋第三炮台,正在睡梦中的100多名清兵,还未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就做了俘虏。起义军一鼓作气,相继夺取了第二炮台、第一炮台。第二天上午,孙中山、黄兴、陈粹芬等一行10人,从河内搭火车北上。列车经过谅山,到了安南铁路的终点同登。他们下车步行10分钟,便到了文渊。前来迎接孙中山等人的起义军代表,早已在那里等待。他们牵来了5匹马,准备了几辆马车。孙中山要骑马,众人让陈粹芬坐车。不料,陈粹芬跃身上马,马鞭一扬,骏马四蹄翻腾,看得众人目瞪口呆。孙中山的坐骑浑身雪白,陈粹芬骑的黑马是四蹄踏雪,他们一路策马飞驰,身后尘土飞扬,真是潇洒豪爽。来到驻地,用过晚饭,起义军首领伍集合了部队,连同孙中山一行,共60人,点燃几十个火把,向镇南关攀登。镇南、镇中、镇北三座炮台,坐落在右辅山上,山高林密,荆棘丛生,攀登相当吃力。陈粹芬步伐矫健,始终没有落在后面。翌日上午,清军援兵赶来反扑。孙中山用望远镜观察敌军阵地,命令发炮轰击,一炮击中敌人阵地,清营着火,清兵死伤60多人。"打得好哇!给我狠狠地打!"孙中山见战士发炮准确,大加夸奖。陈粹芬给受伤的起义将士包扎伤口。清兵恃险向起义军开枪放炮,枪弹呼啸,硝烟弥漫,震天动地。孙中山是个极易激动的人,说道:"来,我也操炮一试!",即命陈粹芬填弹,亲自动手开炮,""的一声炮弹在清兵军营炸开。孙中山感慨地说道:"反对清政府20余年,此日始得亲手炮轰击清军耳!"鏖战终日,清军损兵折将,未能前进一步。正在关键时刻,忽然传来消息:大宗粮食、枪枝、子弹,在文登被法军扣留。起义军如果缺乏粮械补充,必然遭受挫折。孙中山决定立即下山筹款购械。他要求起义军坚守阵地5天,一俟饷械运到,立即进取龙州。孙中山一行10人不顾战斗的疲劳,当晚从山后小道迂回下山,回到河内。次日晚,孙中山接到电报:"炮台失守。"这次战役起义军共获大小炮14门,步枪400多枝,和几千敌兵昼夜血战,打死清兵数百人。大批增援的清军部队开到,起义军寡不敌众,弹绝粮尽,被迫撤离镇南关,退往越南境内燕子大山里。孙中山听罢汇报之后,勉励大家说道:"这次起义,已显示出我们革命军人的大无畏精神,震撼了满清政府,中国专制政体不久一定会被我们革命党推翻。"

 

4、革命成功隐退 好人一生平安 [本章字数:4685 最新更新时间:2010-01-27 09:56:08.0]

 

191110月,武昌起义的枪声震撼了全国,辛亥革命终于成功了。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终于结束了流亡海外的生活,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1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2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当得知孙中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的时候,陈粹芬彻夜未眠。当时,她居住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胜利的消息传来朋友们奔走相告,纷纷向陈粹芬表示庆贺,有的朋友专门设喜宴,喝喜酒,请陈粹芬坐在上座,待为贵宾。陈粹芬确实非常高兴,终于盼来了胜利的一天,为革命干杯,为胜利干杯,为共和干杯,为民国干杯。从1895年孙中山策划的广州起义算起,革命前后历时长达26年,先后举行的大小起义十余起,死伤的革命烈士不可数计,今天终于实现了革命的理想,推翻了满清帝制,建立了共和制的民国,以胜利告慰为革命牺牲的英烈的在天之灵。回想孙中山为革命亡命海外,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孙中山是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是不屈不挠的革命者,是中国最伟大的领袖。回想当年与孙中山初次见面的情节,他自称是"洪秀全第二",现在看来,他比洪秀全有魄力,比洪秀全更伟大。她回想着与孙中山在一起生活的日日夜夜,回眸她随孙中山出生入死的坎坷经历,回味她与孙中山的甜美爱情......那一天,陈粹芬喝了太多太多的酒。人们对她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和孙中山在一起的女人那是何等幸福的女人啊;人们在议论,作为大总统的女人该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啊;她幻想着孙中山挽着她的手臂,走在欢呼的人群之中,她在分享孙中山的荣耀,这是她这么多年与孙中山同甘苦、共患难,备尝艰辛得来的......

 

但是她没有醉,特别是当想到刚才有的人喊她"孙夫人""大总统夫人"的时候,她忽然变得格外清醒。回到家,她无论如何无法入睡。我是谁?我是孙中山的夫人吗?孙中山的夫人是卢慕贞,不是我!我只是孙中山的妾?啊,妾也要履行一个接纳的程序,也要娶进门才行。而且,孙中山多少次明确表示,他是反对纳妾的,我并不是孙中山的妾!那么我是谁?我只不过是孙中山的一个朋友,一个相当要好的朋友!难道我们之间仅仅是朋友吗?不,我们长期居住在一起,在一个床上睡觉,我们之间有爱,有很深很深的爱,像海洋一样深沉,像大山一般坚固!那么,我和孙中山是什么关系?是暧昧的情人关系,我仅仅是他的情妇......各位看官,想到这里她不觉出了一身冷汗。朦胧中,好像感到周围都是愤怒的眼睛,人们对她怒目而视,纷纷谴责她损害了大众对孙中山的光辉形象;人们鄙视她,唾弃她,说她是在恶意中伤他们敬爱的大总统!堂堂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怎么可能有情妇呢?陈粹芬感到口干舌燥,她起来喝了口水,心情平静了许多。是的,我与孙中山的关系说不清,我是有口难辩啊!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此销声匿迹。千万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走到他的身边,要离得远远的,不要让人们知道这一段恋情。

 

想到这里,陈粹芬黯然神伤。从今后她将与孙中山形同陌路,天各一方,今生今世再也不能相见。昨日的红花绿柳,将被冰雪寒霜摧毁;往昔的温情脉脉,将被狂风全部吹走。她是多么不情愿失去这已经到手的一切。特别令她沮丧的是,这么多年的同床共枕,竟然没有怀上一个孩子。如果有了他们爱情的结晶,那么......不,还是这样好,这样免得孙中山分心,免得授人以柄。陈粹芬从箱子里拿出了她珍藏的那只金怀表,还有那只翡翠耳环,这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尤其那只金怀表,那是孙中山在伦敦蒙难脱险后,他敬爱的恩师康德黎博士送给他的纪念,是无价的历史珍宝。"这金灿灿的怀表是孙中山对我情深似海的信物,这铮铮作响的表声是孙中山对我情意缠绵的诉说。"陈粹芬又拿出那枚每人一只的翡翠耳环,好像孙中山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你留一只,我留一只,作为我们共患难的记忆,至死不忘。"陈粹芬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她感到已经十分满足,今生今世能够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生活过,虽无天长地久,但是曾经拥有,足矣。经过痛苦的思索,她已经下定决心:为了自己所挚爱的人,为了不使孙中山感到尴尬,为了不给攻击孙中山的人以任何话柄,也是为了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事业,她必须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为了深深的无私的爱,为了浓浓的蜜意的情,她必须忍痛割爱,从公众的视线里消逝!

 

1912年春天,当时也居住在槟榔屿的孙中山元配夫人卢慕贞要启程回国的时候,曾差人来请陈粹芬同行。原来,陈粹芬在参加镇南关武装起义之后,由于劳累过度,患了当时很难治愈的肺结核,于是留在槟榔屿诊治。卢慕贞对陈粹芬的印象很好,特别是在日本期间,陈粹芬对孙中山的悉心照料,更使她心存感激。自从陈粹芬来槟榔屿养病,卢慕贞曾多次请她到一起居住,免得一个人孤单。陈粹芬都婉言谢绝,推说自己的病有传染性,还是独居为好。卢慕贞差来的人到陈粹芬的住处一看,全然没有要回国的样子。卢慕贞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登门劝说,陈粹芬也觉得已经没有继续在国外漂泊的必要了,于是草草收拾了行囊,与卢慕贞及孙中山的两个女儿一起回国了。到了香港后,陈粹芬悄然去了澳门,卢慕贞等一行则由邓泽如护送到南京与孙中山团聚。陈粹芬在澳门隐居下来。澳门的朋友找到了她,追问她不到南京去享清福的原因,甚至有人责怪孙中山忘恩负义,每到此时,陈粹芬都会耐心解释道:"我跟孙中山参加反清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我救国救民的愿望已达到。我出身贫苦,知识有限,是我自愿离开的,并非孙中山弃我,他待我不薄,也不负我。"陈粹芬在澳门过着清贫但安逸的生活。

 

当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后,他曾携儿女以及秘书宋霭龄回到阔别的翠亨村,和哥嫂及妻子等团聚。他非常惦念在最困难时刻追随其身边的革命伴侣陈粹芬,经打听得知她隐居在澳门。于是,孙中山只身来到澳门,找到了陈粹芬的住处,不料却是人去楼空。原来陈粹芬已经得知孙中山回到翠亨村,料定他一定会到澳门来找她。她多么想见到自己心爱的人,倾诉这么多年来的离别思念之苦,细说自己没有和卢慕贞一起到南京去见他的真实想法,也好取得他的谅解;她多么想见倒自己心爱的人,最后一次向他表白自己对他深深的爱,今生今世永不相忘......但是,她也想到了,孙中山是个脾气执拗的人,只要见了面,他就一定会把她带走,许多尴尬的问题都会出现;她也想到了,自己其实是很脆弱的,见了面她会哭个不停,她会丧失理智,她会动摇的......。经过激烈的痛苦的思想斗争,她下定决心,要离开这里,忍痛不与孙中山见面。于是她悄悄搬走了,邻居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之给孙中山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只是充满祝福的简短的信,陈粹芬让他放心,她会在遥远的地方很好的生活下去,时时祝福他的革命事业成功。孙中山被这封短信深深地感动了,这是一位有着大海样的胸襟,高山般的意志和春风似的柔情的女人,一位伟大的女性!

 

陈粹芬这时已悄悄搬到广州隐居,错过了这次机会,他们此生再也没有相见。

 

袁世凯篡夺民国政权后原形毕露,孙中山毅然发动"二次革命"。孙中山的大哥孙眉被迫逃亡到了澳门。当他得知陈粹芬独身居住在广州,生活十分拮据,于是,亲自登门把陈粹芬请到澳门居住,并给予生活上的接济。孙眉本想让她和家人居住在一起,陈粹芬坚持独居,仍然推说自己有病,对大家不好。孙眉知道孙中山与陈粹芬的亲密关系,深知陈粹芬为了孙中山的事业甘愿做出牺牲的良苦用心,因而对陈粹芬格外敬重,他们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孙眉认为陈粹芬就是孙中山的妻妾,让儿孙们尊称陈粹芬为"二婆",排行在卢慕贞之后。当时孙眉的生活并不宽裕,但他仍然筹集钱款为陈粹芬治病。肺结核在当时差不多就是"不治之症",陈粹芬后来能够康复,与孙眉的关心和帮助是有直接关系的。

 

当时,曾经有不少人认为孙中山既然不便有两个夫人,陈粹芬莫如趁年轻另嫁他人,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孙中山当临时大总统的时候,陈粹芬才38岁,正是风韵犹存的年岁,另嫁是不会有问题的。此事遭到孙眉的坚决反对,他认为,陈粹芬为中国革命出过力,对孙氏家族也是有功劳的。陈粹芬虽然没有正式迎娶,但她已经是孙家的人,这是定而无疑的。孙中山随时都有可能回来把她接去的,另嫁是万万使不得的。陈粹芬也不同意,她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孙中山的人,自己就是孙家的人,绝不能干出有辱孙中山的事情。一来是为了排解孤独,二来为了向那些好心人表示她的决心,陈粹芬抱养了一位苏姓华侨的幼婴为女儿。孩子的姓名既没有保留原来的苏姓,也没有用她陈家的姓,而是用孙中山的姓,取名孙容,又名孙仲英,以志纪念她和孙中山之间的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这一场风波才算渐渐平息了。

 

孙眉去世以后,陈粹芬告别亲友,只身赴南洋槟榔屿隐居,并与商人陆文辉合股经营橡胶园,与孙容母女俩相依为命。后来橡胶园经营失败,生活拮据,多赖华侨及当时老兴中会会员、同盟会会员和国民党员等人的接济照顾。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的消息传开,众人议论颇多,陈粹芬则泰然自若地说:"孙中山娶了宋庆龄之后有了贤内助,诸事顺利了,应当为他们祝福。"她视富贵荣华如浮云,看荣誉权势似草芥,受到当地侨界人士的普遍尊敬。19253月,陈粹芬得知孙中山逝世的噩耗,远在南洋的她,痛哭失声:"我虽然与孙中山分离,但我们的心还是相通的,他在北京病危期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梦见他在空中飞翔。"她在家中设坛遥祭孙中山,时间长达7天。陈粹芬身着丧夫之妇的孝服,女儿孙容则以丧父的儿女身份披麻戴孝。前去陈粹芬家吊唁祭奠的人,见陈粹芬哭得死去活来,无不为之陪泣落泪,更为陈粹芬对孙中山的深厚感情动容,一时在南洋槟榔屿传为佳话。

 

1931"九一八"事变后,陈粹芬应孙中山之子、时任行政院长的孙科之请,携女儿孙容回国,住在广州。5年间,为孙科操持家务,照顾其子孙治平、孙治强兄弟及自己的女儿孙容,让他们都先后考入大学。1936年蒋介石南下广州,为答谢当年陈粹芬在日本时的照料,特亲自修书托司法院长居正到广州探望陈粹芬,并致送10万元,给她作为建筑房屋及养老之用。1937年,陈粹芬的养女孙容,与孙眉之次孙孙乾相爱。然论辈分,却有姑、侄之别,即孙乾应称孙容为姑母。故当时卢慕贞很反对这门亲事。无奈彼此相处既久,了解深刻,感情甚笃;且无血缘关系,只好默认既成的事实,孙科也极为赞成,出面成全,采取孙容恢复原姓,改为苏仲英的调和办法,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孙乾和苏仲英在意大利米兰市结婚。

 

晚年的陈粹芬与孙中山元配夫人卢慕贞谊同姊妹,相处和谐,经常相聚。1949年仲夏,孙科陈淑英夫妇特往澳门,恭祝其母卢慕贞83岁生日,当卢慕贞挽陈粹芬携手走下楼梯时,状至亲昵,宛若姐妹,受到亲友们热烈的鼓掌欢迎。

 

19621021日,年迈体弱的陈粹芬在香港溘然长逝,享年89岁。由于种种原因,家人的治丧形式颇为简单,不登报,不发讣告,匆匆购地葬于荃湾华人墓地。19926 月5 日,孙乾由美国回香港,经中山县侨办的大力协助,将岳母陈粹芬的遗骨改葬于翠亨村的北山头,面向大海的孙氏家族墓地之内。墓碑上写道:孙陈粹芬夫人之墓,婿孙乾率外孙必胜、必兴、必达、必成、必立建立。《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关于孙中山的有关情况中将陈粹芬称为"侧室",即妻妾之意。陈粹芬被孙氏后人正式接纳为孙中山的第二位夫人。过去,为避讳故,在正式场合很少提及陈粹芬。现在,为了还历史的真是面貌,介绍陈粹芬的文章逐渐见诸报端,称陈粹芬和孙中山是"革命鸳鸯"

 

陈粹芬,一位不该被历史遗忘的孙中山的革命伴侣,一位为正义和信仰献出了一切的巾帼英杰,一位为爱情奉献了毕生的伟大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