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望坡全文免费阅读:孙中山与五个女人的故事(卷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14:27:37

孙中山与五个女人的故事

 

卷四 亲密女友宋霭龄的故事

 

1、留美学成归来 毅然投身革命 [本章字数:7010 最新更新时间:2010-01-27 09:57:58.0]

 

各位看官,说到孙中山和女人的故事,大家最熟悉的是宋庆龄,而对于宋庆龄的姐姐宋霭龄却鲜为人知。在与孙中山关系密切的五个女人中,宋霭龄是唯一没有与孙中山结婚或者以夫妻名分同居的女人,而他们的关系又非同一般,异常亲密,故曰:亲密女友。宋霭龄的出现是在辛亥革命即将取得成功的1910年,她分享了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的成功喜悦,也经受了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让位给袁世凯的尴尬,更遭受了"二次革命"失败的痛苦和悲惨,然后,于1914年离开孙中山,嫁给了山西的富家公子孔祥熙。

 

在讲述宋霭龄和宋庆龄的故事之前,我们必须先介绍她们的父亲宋嘉树。故事的发生、发展都与宋嘉树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嘉树,字耀如,英文名字叫做"查理?琼斯?",简称为"查理?"。宋嘉树1861年生于海南省文昌县昌洒镇古路园村的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家本姓韩,他本名韩教准,乳名叫阿虎。随着家境日渐败落,他在家乡度过短暂的童年,就到爪哇一个远房亲戚处当了学徒,两年后跟随他的堂舅横渡太平洋到了美国波士顿。这位堂舅在波士顿开一家出售丝绸茶叶的铺子,因自己没有子息,就认养韩教准做儿子,于是韩教准改名为宋嘉树,又名高升。宋嘉树在波士顿深受美国人的进取精神和冒险性感染和激励,他想要念书,不愿再当店员,但堂舅却不准他上学。上进心极强的宋嘉树不甘心一辈子当个做丝茶生意的小商人,毅然出走偷跑到波士顿港口一艘缉私船上躲起来,39岁的挪威裔船长加布尔森收容了他,并把宋嘉树介绍给一位牧师。牧师打算将宋嘉树改造成一个医生传教士,宋嘉树终于同意皈依上帝,信奉基督教。于是,宋嘉树被送到北卡州三一学院进修,一年后转学到田纳西州纳希维尔的范德比特大学神学院。学习三年毕业后回到祖国,曾在苏州、昆山、上海传教。当他看到洋教士的骄横和不法时,甚为反感,于是改行从商,不再当传教士。他的第一个企业是一家印刷《圣经》的印刷厂,名字叫"美华书馆"。美华书馆成为当时东亚最大的出版社之一。他和别人合资创办了上海商务印书馆,专为中国出版西方教科书并且大量印刷商业本册报表。这家印书馆后来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出版社之一。宋嘉树还投资兴办了香烟厂、棉纺厂和面粉厂,并为工厂进口了大量机器设备,从而成为上海"第一个代办外国机器的商人",也是第一批拥有重型机械的中国企业家之一。宋嘉树依靠自己坚定向上的信念以及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奋发努力,终于发展成为清末民初著名的大实业家和大富翁。

 

宋嘉树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大贡献,一是他积极参加孙中山发动和领导的推翻满请政府建立共和的革命斗争,他是同盟会前身兴中会的发起人之一,而且慷慨解囊,积极资助革命;二是他培养了6个令人赞叹的优秀的儿女,他们是:长女宋霭龄、次女宋庆龄、长子宋子文、三女宋美龄、次子宋子安和三子宋子良。他们都是在20世纪中国政治舞台上一度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宋霭龄嫁给了曾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及行政院长的大财阀孔祥熙,事实上操纵着宋、孔两个家族的命运。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以崇高的献身精神和高风亮节的政治家风度赢得了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的景仰与爱戴。宋子文曾出任过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部长、外交部长直至行政院长,一度权力炙手可热。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以雍容华贵、擅长交际并且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著称,是公认的国民党幕后执掌大权的人物。宋子良和宋子安在国民党政府中亦是执掌金融大权的显要人物。对于宋氏家族来说,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创造这般非凡的奇迹,可谓亘古至今海内外所罕见,甚而是前所未有的。

 

宋霭龄于1889715日在上海虹口新建的宋宅出生。孩子呱呱坠地的哭声非常响亮,使新落成的住宅一下子充满了生气。宋嘉树无限爱怜地抱起孩子仔细端详,只见她胖嘟嘟的脸蛋,红润的小嘴,舞动着浑圆的胳膊儿,煞是可爱。宋嘉树认为女儿是属于宝瓶星座,日后必然大有成就。他给刚出生的女儿起名叫爱琳,以示他敬重热爱美国总统林肯。他还给女儿起了个洋名叫南希。小爱琳一天天成长起来,她不同于一般女孩的温柔腼腆,逐渐显露出自命不凡、风风火火、桀骛不驯、喜欢发号施令而不愿意服从别人的独特个性。当有了弟弟妹妹之后,她更显示出办事专心致志、虑事周全富有心计以及善于组织领导的卓越才能。小爱琳还像男孩一样的顽皮,故意放着大门不走,而爬上院墙再翻下来,她喜欢到大自然中寻找乐趣,跑到农民的稻田里,抓小鱼、捉青蛙、踩倒大片的庄稼,到农家庭院附近的果树上偷摘未熟的青果。小爱琳生性活泼好动,但却出奇地酷爱学习。小爱琳5岁以前,父亲就多次带她到教堂做礼拜,让她初步了解教会与教堂,而后了解和喜欢教会的学校。小爱琳5岁的时候坚决要求上学。宋嘉树听了女儿的要求却非常高兴,他举双手赞成,认为这是孩子早熟的表现。他说服了夫人,郑重其事地领着小爱琳去见马克谛耶女子学校的校长。马克谛耶女子学校又名"女塾",是外国教会18903月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收费女子学校,是专门为外国小姐和上海的上流社会子女开设的寄宿学校。学校根据美国教会办学的宗旨和教育内容,培养亦中亦西的通才。除语文外,一律用英语教学,甚至连中国的历史和地理课本也是由美国人编写并在美国出版的,而且还由美国教师讲授。宋嘉树问海伦校长能否收下他5岁的女儿。校长怀着好奇的心理打量着这个身穿花格呢上衣和绿裤子、梳着两根朝天辫的中国小姑娘,用英语半开玩笑地问道:"学校可不是捉迷藏的地方,你真的想上学吗?" 小爱琳很坚决地点了点头,用英语执拗地答道:"我想上学胜过一切。"校长想不到一个5岁的孩子竟能这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而且一脸的庄重让人无法怀疑也无法忽视。校长被小爱琳吸引住了。她亲切地与这个中国小姑娘交谈起来。交谈后海伦校长才发现,这个小女孩非常的早熟,她知道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同龄孩子所掌握的范围。于是,海伦校长破例同意了小爱琳的要求,让她人学试读,以"特殊学生"的身份对待。

 

学校开学了。父亲陪着女儿来到学校,办妥了一切手续。当父亲和她分手时,小爱琳突然感到孤独和陌生,上前紧紧搂住了父亲的脖子,伤心地哭了。这是她记事以来第一次真正的流泪。是啊,上学之前她从来没离开过父母一天。对于小爱琳来讲,她不仅要过学习关,还要过生活关。吃饭的时候同学们你争我抢,可小爱琳个子太矮且胳膊太短,够不着饭桌中央的饭菜,吃的又慢,所以饿肚子是经常的事。特别是到了晚上熄灯后,屋子里一片漆黑,她独自一人躺在被窝里难免感到孤独和害怕,小时候听过的鬼怪故事这时也都跑出来吓唬她。小爱琳越是害怕就越睡不着,越睡不着反就越害怕。但她咬牙坚持,睁着双眼静候天亮。当海伦校长知道这些事后,情不自禁地称赞说:"这样有毅力的孩子,从没见过。"因此她也更加喜欢小爱琳了。小爱琳从不认为她上学是个错误决定,也从来未要求父母把她接回家。她顽强地坚持下去,终于腿长长了可以够得着地板,胳膊也长了可以够到饭桌中央的饭菜。当小爱琳的两个妹妹:庆琳和美琳分别于1900年和1904年进入马克谛耶女子学校读书时,姐姐早已是"老资格"的学生了。

 

1903年,宋嘉树打算将自己只有14岁的女儿宋爱琳送到美国留学。宋爱琳非常愿意去美国上学。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多次给她讲述美国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地理,以及他自己在那里的充满神奇乐趣的生活。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是小爱琳虽然没去过美国,但对美国并不陌生而且非常向往。对于这件事当时很多亲朋好友不理解,他们质问宋嘉树:"你是不是疯了?孩子还这么小,她去美国怎样生活?"人们提出的问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为此,宋嘉树去找自己的老朋友步惠廉征求意见。步惠廉激动地对他说:"你真在女儿身上创造奇迹了。"并答应愿意帮助他。宋嘉树把女儿从马克谛耶女校接回来,在家里由他亲自教授有关课程,并自称"家庭留美预备学校。" 步惠廉给威斯里安女子学院院长格里写了一封长信,介绍宋嘉树的身世,同时还介绍了宋嘉树的家庭和几个非凡的儿女特别是宋爱琳的情况。

 

1903年夏末,步惠廉收到了格里的复信。录取一位中国牧师的女儿入学念书的前景打动了格里的心。威斯里安学院是美国第一所特许设立的女子学院。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过去从来没有录取过中国姑娘。格里表示可以让宋爱琳作为预科生人学。

 

1904年的春天,宋爱琳留美前夕,宋嘉树带着女儿去拜访曾任《万国公报》的主笔沈毓桂先生。这位已97高龄的老人看到风华正茂的宋爱琳由衷地喜欢,他亲切地问到:"你叫什么名字?"当得知姑娘叫"爱琳"时,沈毓桂老人沉思了片刻微笑说:"爱琳是洋人的名字。我们中国人应当有我们中国人的名字。"宋嘉树早就知道沈老先生满腹经纶,并且也是一个起名的高手,于是请求他给爱琳另起一名。老人沉思良久深情地说道:"女性的名字应该文雅些,可以把''改为柔若云气的的'',把''改为妙龄的''"宋嘉树听了这有根有据的解释,当即决定将"爱琳"改为"霭龄"。于是,宋爱琳正式改为宋霭龄,大姐名字一改,后面两个妹妹的名字也就随着改了过来,宋庆琳改为宋庆龄,宋美琳改为宋美龄。

 

19045月,正巧步惠廉打算偕家眷回乡度假,他表示愿意携宋霭龄同行。宋嘉树给宋霭龄也订了太平洋邮轮公司的高丽号轮船的船票,然后到葡萄牙领事馆缴了一笔"特别费"给蔼龄买了一张葡萄牙护照。528日,当高丽号轮船离开中国港口驶向美国旧金山时,宋霭龄对渐渐远离的家庭充满怀恋之情,她突然低头哭了起来。随即她自言自语道,没有什么可哭的,这毕竟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她正在开始实现父亲的理想:让自己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美国受到教育。几经波折,甚至刚到美国时还受到刁难,前后历时两个多月,宋霭龄终于在82日午夜到达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宋霭龄最初在学院里的"预科班"学习。开始的时候,人们都用一种好奇的目光看待她,用一种说不清楚的复杂心理对待她。宋霭龄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最初她含蓄持重,落落寡欢,不苟言笑。宋霭龄的同学们都把她的沉稳含蓄看成羞怯,而且都以为这个矮胖的圆脸中国姑娘不会给她们构成任何威胁。宋霭龄的学习成绩异常突出,尤其是数学成绩,是所有同学都望尘莫及的。慢慢地,同学们发现这个看上去很庄重、很严肃的中国姑娘,实际上待人非常坦率和友善,并且热情、开朗,很好接近,在音乐和表演方面也很有才华。于是,宋霭龄成了同学们喜欢谈论的"热点"人物,每当学校集体活动或联欢时,宋霭龄自然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宋霭龄的成长还得益于父亲的指导。宋嘉树经常写信给自己的女儿,向她介绍最新的上海情况,推荐有关的中国历史书籍,鼓励她要自己努力。宋霭龄从父亲的信中得到了启示也得到了力量,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宋霭龄学习了美国的文化,但却始终保持着作为中国人的气节。有一天、威斯里安学院的一位教授打量了她一下,说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漂亮的美国公民"。宋霭龄听了非常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反驳说:"我不是美国公民,而是一位中国公民,并且我为自己是中国公民而感到骄傲。"1905年冬天,宋霭龄的姨父温秉忠受清政府学部派遣赴美考察教育,他将宋霭龄接到华盛顿并带她一起出席了白宫招待中国清政府教育考察团的宴会,还介绍她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认识。当罗斯福来到跟前时,温秉忠走过来,向总统介绍说:"这位是我的外甥女,她目前正在美国留学。她对您非常敬重,渴望见到您,我今天把她带来了。"罗斯福听了这番恭维,又见宋霭龄是位16岁的中国妙龄女子,心情极好。他久久拉住宋霭龄的手仔细端详,接着露出满脸笑容问道:"姑娘,欢迎你来美国留学!能跟我谈谈你对美国的印象吗?"宋霭龄用英语流利地回答直率地说:"美国真是美极了,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快活。但如果不是我初来美国的痛苦记忆,我还会更快活。"接着宋霭龄叙述了自己去年来美国时的遭遇。"我认为美国是一个自由之邦,可你们的官员把一个15岁的姑娘拒之门外。这和我们中国的待客之道大不一样,我很失望。" 这位美国总统也许是被眼前这位中国姑娘的气势给"镇住"了;据说,罗斯福总统当场向宋霭龄表示了歉意。消息很快在同学们中间传开了。宋霭龄成了新闻人物,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向她打听当时的情况。当时,宋嘉树正在美国为同盟会进行募捐活动。他从当地报纸上得知爱女的表现时非常激动。宋霭龄和姨夫温秉忠在华盛顿参加完有关活动后,又前往纽约。在纽约,宋霭龄和父亲重逢了。站在父亲面前的宋霭龄已经不是两年前离家时梳着一根大辫子、脸上充满稚气的小姑娘,她已经变成了一位操着一口流利英语且打扮入时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妙龄少女了。宋嘉树看着两年独立生活给女儿带来的变化,心里溢满了欣慰之情。

 

1907年夏天,二度赴美考察教育的温秉忠,乘坐"满洲里"号邮轮并带上外甥女宋庆龄和宋美龄来到美国,踏上了赴美留学的旅程。当时宋庆龄只有14岁,宋美龄只有10岁。190895日,宋庆龄正式考人了姐姐宋霭龄就读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此时,宋霭龄正念四年级。1909年宋美龄12岁时,也考进入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从此宋家三姐妹欢聚在一起。宋美龄年纪太小,一时还不能当一名正式学生。两个妹妹都受到了大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

 

宋家三姐妹欢聚在威斯里安子学院,这一事情是值得回忆和值得纪念的。但是欢聚的时间太短了。1909年,宋美龄刚刚跨进学院大门,而大姐宋霭龄作为学院的五年级学生马上就要毕业。5年的时间一晃而过。1909年宋霭龄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留言册上,同学们为她写下了美好的预言:"看这头版惊人的新闻!世界前所未闻的中国最伟大的改革领袖的妻子是人真正的靠山和力量,由于她的远见,中国已大步前进。我们现在才理解,当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一位教授称她是一个优秀的美国公民时,她为何感到奇耻大辱。"1910年,宋霭龄带着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毕业文凭,带着同学们的良好祝愿,告别了正在同校低年级就读的两位妹妹,穿着一身时髦的美国服装,回到了风云变幻中的祖国。

 

宋霭龄的父母接到爱女归来的消息,非常高兴,航船要来的那一天,爸爸和妈妈早早就来到码头上等。母亲的眼中噙满泪花,心在扑咚扑咚地跳个不停,她不知道离家五年的女儿会变成什么样子。宋嘉树则担心女儿怎样从校园生活中,很快适应国内革命的紧张工作节奏,怎样从只是和一群无忧无虑的女孩子交往中,变得能够和五花八门的反清组织、派别以及形形色色的人联络、协调、沟通。女儿回国后将担负的任务,他早已经考虑成熟,单等她走马上任了。远洋轮船很不准时,他们望眼欲穿地等待了大半天,直到日头斜挂西天的时候他们盼望的那艘船才在水天相接的地方露出头来。宋嘉树夫妇在下船的人群中急切地寻找着女儿,猛听"爸爸、妈咪"一声清脆的呼喊,把宋嘉树夫妇从焦灼的等待中推向惊喜的兴奋之中。宋霭龄斜挎一只坤包,在人流最前面直向父母扑来。"蔼龄!""南希!"父母张开双臂迎接着从天边归来的宝贝女儿。宋霭龄扑过来,围着父母旋转、叫嚷,搂着爸爸的脖子,亲吻妈咪的脸颊。宋霭龄体态丰满,秀发飘逸,浑身散发着青春的光泽和青春的气息。巴拿马草帽上的一支艳丽羽毛,颤颤巍巍,是那么招摇,惹人注目。

 

经过短暂的激动和喜悦之后,宋霭龄正在经受着从美国归来的落差。她感到街道窄了,一座座建筑灰蒙蒙的,水也很难喝,澡盆也不卫生,饭菜也不可口,尤其是人们的僵化和守旧更让她受不了。宋嘉树知道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他不希望自己的女儿积蓄穿着洋装,说着洋话,用洋人的眼光看待一切。他对宋霭龄说:"亲爱的女儿,你现在踩的是中国的土地,不要再用美国的眼光看这看那。我有重要的工作等着你做。从明天起,是不是尽量用中国话表达你的思想,多一点时间穿中国衣服。要知道,也有人在盯着你摇头呢。"宋霭龄是个性坚强的姑娘,是个要强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她恍然大悟,她有足够的毅力会尽快使自己适应新的环境。第二天早上,宋霭龄穿上了一件白底粉花真丝旗袍,额上的头发压低了梳在后面,脚上的鞋子换成了半高跟。她在镜子里仔细端详以后,满面春风且信心十足地走到父亲面前。"爸爸,早上好!"她说的是地道的上海话。"啊!我们的女儿好漂亮哟!"宋嘉树夫妇会心的笑了。

 

宋嘉树宋霭龄带到了华美印书馆自己的办公室,指着一张新的办公桌对宋霭龄说道:"从今天起,你的大部分时间要在这里工作。教会学校的主日教师仅仅是你的公开身份。你的实质身份是我的秘书。不是企业董事长秘书,而是同盟会司库秘书!你要协助我处理革命经费的筹措和安排使用,协助我处理和各地同盟会以及其他会党的联络工作,特别是与孙中山先生的联络要迅速及时,准确无误。"宋霭龄轻轻地应了一声,避开父亲的目光,说道:"爸爸,这么重要的工作,我......能行吗?"宋嘉树用炯炯的目光注视着女儿:"你说呢?"宋霭龄低头沉思了片刻,猛地扬起头,坚定地迎着父亲的目光:"我能行,我能干好!"宋嘉树变得严峻异常:"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我找不出恰当的比喻,这么说吧,今后革命党的一切,包括组织、人员、经费、武器、行动计划,对你来说,没有一项再成为秘密。"宋嘉树接着说:"当然,由于你掌握的秘密,你也会成为敌人搜捕的目标,危险时刻伴随着你!"宋霭龄激动得眼睛有些湿润。她走到父亲的桌上,捧起一本《圣经》,把右手庄重地按在上面说道:"我起誓,竭尽全力,干好工作。严守秘密,决不泄露。坐牢杀头,永无翻悔!" 宋耀如爱怜地接过《圣经》,双手扶住女儿的肩膀,把她按到椅子上坐下:"好!要说到做到,今后在行动中实践你的誓言。"1910年,留学归来的宋霭龄毅然投身于中国革命。

 

2、荣任总统秘书 少女情窦初开 [本章字数:5749 最新更新时间:2010-01-27 09:58:12.0]

 

话说宋嘉树手中有大量的账目表册和来往信件,其中不少是密信,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解读,以往这些只能是宋嘉树自己亲自处理,这费去了大量时间,还常常搞得筋疲力尽。现在他可以完全放心地交给宋霭龄了。宋霭龄的秘书工作特别需要的是认真和精细,要把密信小心剪开,然后用毛笔蘸上药水,抹在上面,字迹就清晰地显示出来。她把密信的内容念给父亲,宋嘉树再做出处置决断。需要回复的,宋嘉树说个大概意思,具体文字斟酌宋霭龄就完全代办了。还有一些捐款名单、调拨计划,宋霭龄也造册登记得清清楚楚。她不仅有女孩子的心细如发,还有一种可贵的实干精神,每一个文书的处理都审读几遍,确保不出一点差错。有了宋霭龄这个助手,宋嘉树的文案工作变得井井有条。父女俩不仅在这间办公室里接待来访者,也一起走出去参加各种宴会舞会掩护下的秘密接头和聚会。凡宋嘉树与重要一点儿的人物接头,宋霭龄都能事先准备出必要的资料,供宋嘉树了解背景,对提出的方案进行比较,关键时刻提醒父亲注意事情的本质。

 

宋霭龄作为同盟会的正式成员,而且是司库秘书这样一个有一定职权范围的人物,使她有了与更多的重要人物接触的机会,她的精明和富有心计使她与这些人物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宋霭龄对于孙中山的函件格外留意。当她得知孙中山关于"立足国内筹措资金,保证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在广州按时举行"的要求后,宋霭龄主动请缨游说大银行家沈缦云为同盟会捐款,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沈缦云捐款100万元。筹资工作初战告捷,宋霭龄大受鼓舞,几天下来,宋霭龄比父亲的成效还大。广州起义在紧锣密鼓中进行。宋嘉树将筹款购置的武器弹药,秘密发运广州,当时许多具体联络事宜,都由宋霭龄经办。但是广州起义失败了,宋霭龄有些懊恼。这时她又接到孙中山给宋嘉树的一封信。孙中山以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指示要继续积蓄力量,准备更大规模的起义。他已经赴欧美筹措更多经费,决不要因一时失败而稍微有所消沉。孙中山还认真分析了形势,指出了希望所在、光明所在。这封信扫去了宋霭龄心头的阴云,也使她更增加了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事态果如孙中山所料,很快武昌起义成功,各地形势发展迅速,长江以南许多地方已经光复。此时,宋霭龄的任务仍是协助父亲负责上海各会党派别之间、中部总会与孙中山之间及与其他各省革命军以及外国使馆之间的联络。但是宋嘉树大事太多,许多具体工作全靠宋霭龄自己做主来干。起草文稿、收发信件电报,还要随时掌握起义的动态,一时把宋霭龄忙得不可开交。接着,上海、南京相继光复,许多省市先后成立了革命军政府,眼看胜利在望,但一场更大的内乱眼看就要爆发。宋嘉树和宋霭龄虽然心急如焚,但已深知对这场革命军中的新旧两种势力造成的高层内部的争权夺利无能为力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请德高望重的孙中山先生立即回国。只有他回来自任元帅,才能镇服群雄,统一各派的意见,把尚在苟延残喘的清皇室彻底推翻。按照宋嘉树的指示,宋霭龄一天之内给孙中山连发三封加急电报,敦促他放下一切,马上回国主持大局。

 

尽管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不在国内,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革命领袖、民族英雄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19111225日,孙中山乘坐的轮船到达上海那一天,成千上万的市民和各地涌来的群众早早来到码头,向孙中山表示热烈的欢迎。宋霭龄和父亲一早就来到码头,翘首以待。沪军都督陈其美为迎接孙中山归来作了精心安排,他专派了一艘"建威"号军舰到吴淞口迎接,但孙中山乘坐的轮船早就在吴淞口外抛锚等候,"建威"号军舰竟好久没有发现。还是宋霭龄心细,她忽然想到会不会是因为雾大,双方接不上头。宋嘉树认为有理,急忙要了一艘汽艇,父女二人疾驰而来吴淞口外寻找。眼尖的宋霭龄终于发现了停泊的轮船,汽艇划了一个漂亮的大弧圈,靠上了轮船右侧,父女二人顺舷梯登上了甲板。孙中山一眼瞧见留一溜黑密胡子的宋嘉树时,只叫了一声"查理"就奔过去,两人热烈地拥抱到了一起。孙中山向随行故人扼要介绍道:"查理,我的老朋友,同盟会的理财人。"说着转身对宋嘉树说:"你的秘密身份也该结束了!向天下人亮出你的本来面目吧,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对革命的巨大贡献吧!" 当即其他人纷纷前来与宋耀如热情握手。

 

直到这时,一直羞怯地站在一旁的宋霭龄才低低地叫了一声:"孙叔叔,......"孙中山惊愕地望着这位一身西服、胸前还别着一朵漂亮的红宝石胸花的年轻姑娘,不知道该怎样称呼她。宋嘉树返身过来,急急地向孙中山介绍说:"这就是你的侄女蔼龄啊......"孙中山惊叫了一声,向宋霭龄伸出手:"这么大了,没想到,没想到!在我的印象里,你还是那个扎羊角辫。穿灯笼裤的小姑娘呢!"宋霭龄紧握着孙中山温暖的大手,脸红了一下,刚要张口,孙中山又认真地说:"哦,蔼龄同志!谢谢你了,这两年就是你在协助查理先生与我联系,你每次提供的情况又准确又生动,每封信和电报都写得像篇优美的散文哩!"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阵隆隆的炮声,众人大惊。宋霭龄却高兴地跳了起来:"'建威'号的欢迎礼炮!"不一会儿又一艘汽艇靠了上来,两个军官爬上甲板向孙中山行礼,他们是从"建威"号的沪军都督府代表,请孙中山换乘军舰再上岸。孙中山正准备动身,宋霭龄过来拉住他的袖子:"孙叔叔,瞧您的衣服......"孙中山低头一看,由于在甲板上站久了,细密的雨雾早把外衣打得湿漉漉、皱巴巴的,孙中山用手抻了一下,苦笑着说:"我就这身衣服,就这样吧。"宋霭龄娇嗔地看他一眼:"那么多人等着您......"宋嘉树立即接过来说:"对!不能这样上岸。今天不仅成千上万的中外人士争睹先生风采,更会留下无数照片留传于世。要穿戴得不失我们领袖的威严才行!"可是到哪儿去找衣服呢?众人由于事先没有准备,一个个急得团团转。宋霭龄很快在人群中扫了一眼,发现了沪军都督府代表的军装,黄呢料、板正笔挺,倒不失为一身合适的衣服,况且此时又在与清王朝交战时期,着军服更有革命统帅的威严和风姿。宋霭龄用手指了一下那军官的衣服,宋嘉树立即明白了女儿的用意,跑到那军官跟前,让他脱下军装与孙中山交换。

 

孙中山穿上军装,俨然一位大元帅,众人一看齐声叫好。

 

于是"建威"号军舰载着孙中山直向码头驶去。途中,孙中山忽然向宋嘉树说:"这一回来,必然事务繁冗,能否为我推荐一位能干的秘书,尤其要精通英文。"宋嘉树略一思索,说道:"现在就有一位。" 用手一指女儿说道:"她已经给我作了两年秘书了,我相信她能干好。"虽然孙中山刚刚和宋霭龄见面,但已经从几个细节认识到她确是思维敏捷,善于观察思考,又细心又泼辣。孙中山非常喜欢宋霭龄。他满意地一挥手:"......那就挖你墙脚啦!"宋霭龄听到他们的谈话,马上站到孙中山面前:"先生,我现在听您吩咐!"这样,宋霭龄就荣任了孙中山的秘书。

 

欢迎仪式结束后,孙中山住进了法国租界内的宝昌路 408号。到了住处,宋霭龄就忙碌起来。同盟会的重要人物一个个来向孙中山汇报情况,宋霭龄静静地坐在一边,飞快地做着记录。稍有间歇,她就去翻阅各地发来的电报,分门别类整理好,然后摘录要点,把最重要的事情梳理清楚,送交孙中山过目,再按他的指示草拟出回电。除了向孙中山汇报情况和听取他的指示,宋霭龄对其他人大都一言不发,即使党内的重要干部,也只是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仅仅过了几个钟头,孙中山感到事情虽然繁杂,但经宋霭龄协调,已经可以提纲挈领,抓其大要了。晚上休息之前,宋嘉树来安排警卫事宜,孙中山由衷地赞扬宋霭龄:"你推荐的秘书我非常满意,可以说是美国式的高效率!"19111229日,全国17省代表集会南京,会议决定国家名称为"中华民国",在北方清朝残余势力没有彻底摧垮之前,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7省代表内部统一意见后,按每省一票进行选举。结果孙中山以接近全票的信任度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结果一公布,南京城里一片沸腾,鞭炮齐鸣、彩旗飘舞、口号此起彼伏,热烈的程度胜过春节,胜过以往任何节日。消息传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腾的海洋,而且喜悦的情绪由于人群的陆续加入而愈加膨胀。孙中山此时所在的上海,完全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他身边的人欢乐得手舞足蹈,激动地大喊大叫。早已把命运与孙中山捆绑在一起的宋嘉树一家更是高兴得要发疯。宋霭龄完全忘记了羞怯,她从屋里跑出来,同碰上的每个人忘情地拥抱,她笑着叫喊着:"选上了,总统,大总统,中国的大总统!"前天,宋霭龄刚刚上任的时候,还只是国内一个革命团体同盟会总理的秘书,今天她却一下子变成了大总统的秘书!这位大总统既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还是武装部队总司令以及执政党魁。她感到肩上的担子突然加重了许多,她必须更加机警、更加主动、更加忘我地工作,不仅要完成好长官交待下来的日常事务,还要自己动脑筋想事情,千方百计为大总统考虑周全。狂欢过后,她立即想到了一项无人交待但必须要做的工作,那就是整理孙中山的简历,以便随时向新闻界公布,让全体中国人和全世界认识孙中山、了解孙中山。

 

当即宋霭龄翻阅了大量资料,验证了几处自己记忆模糊的地方,就坐到了打字机前。她毫无倦意,打字机欢快地跳跃着、鸣叫着,一行行优美的英文字母像奔泻的山泉在纸上流淌......宋霭龄以优美的文字最后写道:"16年流亡海外,挚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愈加炽烈;领导10次起义10次失败,革命的斗志愈挫愈坚;他创立革命团体,提出革命学说,领导革命斗争,是中国革命的思想家、组织家和领导者。在他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武昌起义,全国响应,中华终于光复,民国得于新生。他功比华盛顿,堪称中国革命之父......"在这篇短文中,倾注了宋霭龄对孙中山的热爱、敬佩、崇拜的诚挚感情,因而写得酣畅流利,准确恰当,感人至深。

 

1912年元旦,孙中山从上海出发,到南京宣誓就职。孙中山身穿连夜特制的军服,呢料高档,尺码合身,镀金的大铜扣闪闪发亮,精神焕发的孙中山穿上后平添了一股威严、正气和帅气。宋霭龄身穿海蓝色西服套裙,白皙的脖颈上挂了红宝石项链,脸上化了淡妆,唇红齿白,翠眉杏眼,吹得蓬松的头发又打了发蜡,更显得乌黑发亮,显得风姿绰约,楚楚动人。青春女性所具有的一切美丽之处她都作了最充分的发挥,她认为女秘书的漂亮仪态可以衬托出总统的干练和伟大。

 

运送孙中山的专列披红挂彩,豪华舒适。孙中山特邀了宋嘉树全家一起到南京观礼,作为对他们多年来紧紧追随以及全家为革命做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的报答。当天孙中山由宝昌路寓所出发,前往火车站登车。宋嘉树和党内其他高层人士簇拥在孙中山周围。宋霭龄则是手提机要箱,寸步不离地紧跟在孙中山身后。上海火车站人山人海,欢送的人群身着节日盛装,手持气球彩旗,人人脸上喜气洋洋。孙中山到达车站时,惊雷般的掌声自发地响了起来,口号此起彼伏。孙中山却被热情的群众感染,在月台上走了一个来回,向群众挥手致谢。宋霭龄心里紧张极了,她怕有敌人的奸细或亡命之徒乘乱向孙中山开枪。她心里暗暗想着,万一出现那种情况,就冲到前面,用自己的胸膛挡住罪恶的子弹,决不能让总统受到伤害。

 

沿途到处是迎送的人群。孙中山心头燃烧着火一样的激情,遂不顾警卫人员的劝阻,一次次拉开窗帘,向沿途群众招手。宋霭龄看到警卫人员的劝说无效,很有些气愤,车过昆山时竟上前""地一把拉上窗帘。孙中山生气地瞪她时,她竟全无惧色,冒出了一串火爆爆的话语:"我亲爱的总统!您要知道您现在不是属于您自己。您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整个革命阵营,属于全中国!对于您不顾安全的做法,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制止!" 孙中山动了一下嘴唇,终于没再说话。车过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大站,都有成千上万的群众迎送。人海、旗海、军乐、鞭炮,那场面任何人看了都会感动。孙中山坚持同群众见面,他把这视为一次革命力量的检阅,一次人民向尚在负隅顽抗的封建势力的示威!

 

列车直到下午5时才汽笛高鸣驶进南京下关车站。这里欢迎的场面达到了高潮。宋霭龄紧跟孙中山下车的时候,只听得礼炮雷鸣,十几支军乐队争相鸣奏,"共和万岁""中华民国万岁""大总统万岁"的口号响遏行云。大街上挤满了人,沿街店铺、房屋张灯结彩。各种肤色的外国驻南京领事也来到车站迎候。孙中山兴致勃勃地同各国领事见面握手,向他们表示感谢,并请他们转达自己对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敬意。

 

宋霭龄忽然得到一份情报:一股清军已经化装潜入城里,伺机对孙中山行刺。按照预定计划,孙中山要换乘马车前往总统府。当时,从车站到总统府几公里的路上挤满了人,甚至房顶、树上都有人,这段路上怎么保证总统的安全?眼看孙中山一边向群众挥手,一边向马车走去。宋霭龄心急如焚,情急之中,她连忙写了一个纸条:"发现敌情,总统不能走预定路线!"一转身,交给了走在孙中山右后侧的黄兴。黄兴看罢纸条,心里格登一下,不管情况是否确实,都必须做出改变。他把纸条塞进口袋,决定改走第二条进城路线。此时孙中山走近马车正要迈上去,宋霭龄以为黄兴没有接受自己的意见,汗一下子冒了出来,于是她准备跳到前面,直接向孙中山报告了。只见黄兴紧走几步,跨到孙中山前面,用手向前一伸,示意孙中山继续向前。孙中山疑惑地望了黄兴一眼,黄兴向孙中山汇报,实行第二方案,继续乘专车进市内铁轨,直接开到总统府。此时宋霭龄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总统宣誓就职仪式开始,孙中山走进礼堂,宋霭龄在后面跟进去,人们一齐站立起来,兴奋地鼓掌。会场上每一个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孙中出,向他欢呼致意。宋霭龄望着孙中山稳步走上主席台,掏出誓词并庄严地举起右手,朗声读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读到这里,孙中山稍微停了一下。宋霭龄心想,够了,够了!读到这里就行了,刚刚上任就要谈什么解职,令人丧气。没等她想完,孙中山朗朗的声音又在整个礼堂轰响起来:"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典礼结束,宋霭龄立即把孙中山先生的简历散发给中外记者。

 

宋霭龄躺下就寝的时候已是午夜时分,她忽然想到了毕业回国时梅肯《电讯报》上关于自己的一篇报道,那句预言她将成为中国总统夫人、成为支持宝座最重要力量的话,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情窦初开的她不禁面赤耳热,久久不能成眠,她希望这一切能够尽快实现。

 

3、秘书精明干练,试探抛出"绣球" [本章字数:6349 最新更新时间:2010-01-27 09:58:30.0]

 

话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后,宋霭龄的工作更加繁忙了。电报、请示、函件、报告,像雪片一样,半天就堆起个"小山"。虽然又添了秘书,但她是最受孙中山信任的,也是自以为责任最重大的,凡是最重要、最机密的事情总是自己处理。她精明干练,遇事果断,再多的事情,都处理得有条不紊。渐渐地摸着了规律,她的锋芒就逐步显露出来。一些向总统请示的函件,她认为申述不够明确的,就毫不留情地退回去。有些事情她认为自己知道孙中山的意见,就做主答复了,只是事后在方便时向孙中山报告一声,有时甚至连招呼也不打。渐渐地有些人开始怵她了,即使政府中一些地位较高的干部,许多事情也不得不先跟她打好招呼,否则她这一关过不去,就到不了大总统那里。有的事情就是与孙中山讲好,她压住不报也没有办法。中层以下的干部就更怕她了,请求的事情弄不清究竟是总统的意见还是她的意见。就连孙中山也要让她三分。当然;孙中山在宋霭龄面前从来没有摆架子,他跟宋嘉树家的人早就像一家人一样了。所以他把宋霭龄看作最贴心的人,信任她、关心她,闲暇时跟她聊天,有时也幽默地和她开几句玩笑。除了公开场合,宋霭龄在总统面前总是无拘无束,有时给总统出谋划策,有时则与孙中山发生争论,两个人都认为是很正常的事。一天,孙中山应一些人的要求,要以大总统的身份率领文武大员去拜谒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宋霭龄听到后,找到孙中山气咻咻地问:"民国是全新的共和制度,干什么要去朝拜那皇帝佬儿?"孙中山和颜悦色地说:"你在美国呆得时间长了,中国的国情有些你还不明白。"宋霭龄不依不饶地说:"什么国情?那么多人抛头洒血,我父亲倾家荡产,难道是为了推翻一个皇帝,再找一个皇帝供着?让他们那腐骨烂肉来熏染我们的灵魂?"孙中山说:"当然不是这样。"宋霭龄抢过话头:"那是哪样?难道您还想当皇帝?我可是听说您过去一直想当洪秀全第二的!"孙中山有些急了:"你怎么胡说八道?那是我年轻时的想法。我可是一心为了民众,只要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生幸福,我这个总统都随时准备辞职。这是我宣了誓的,你没有听到?"宋霭龄加重了语气说道:"总统不能辞!皇帝不能当!明陵也不应该拜!"对于宋霭龄这种近似霸道的说法孙中山很不满意,碍于宋嘉树的面子他又不便发火,值得耐心的解释道:"有些事情你不懂!为推翻清廷,同盟会联络了青帮、洪门、哥老会、三合会等一批民间团体,他们的旗子都是反清复明......"不容孙中山说完,宋霭龄抢白道:"那是他们的事,跟我们有什么相干?"孙中山仍然耐着性子:"同盟会最初成立时也用过反清复明的提法,以此号召人民。"宋霭龄接过话茬:"同盟会的宗旨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难道说,中华就是明朝吗?"孙中山说:"中华当然不是明朝。中华民国是包容文化相同的各民族的国家。"宋霭龄紧追不放:"可这跟拜遏明陵有什么关系?"孙中山变得有些严肃地说:"这样说吧,这是一个策略问题。毫无疑问,我们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共和制国家,但现在清王朝还没有彻底倒台,许多民间团体,还有我们队伍中的一些人,反清复明的思想还没有改变过来,为了团结他们继续共同奋斗,我们不妨暂时迎合他们一下。我们虽然不再需要朱皇帝孙皇帝袁皇帝等等其他什么皇帝,但是我们拜谒一下明陵并没有什么损失,倒是可以以此显示我们是遵守诺言的。中国人以信为本,我们不能失信于天下!"宋霭龄咕哝了一句:"你总是向别人妥协,这不是什么好兆头。"最后宋霭龄还是跟随孙中山去朝拜了明陵。孙中山虽然很喜欢她,但她那种自以为是、锋芒毕露的样子是他很反感的。

 

其实,宋霭龄有许多地方都是为了孙中山着想。她着手处理事务的时候,已经不再仅仅是由于职务的原因,而是出于一种发自心底的自觉自愿,越是重大的事情她办起来就越有精神。全国和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和民国政府有关的大事,她都想尽可能详细了解、参与意见,与政府各部、外国使馆来来往往的电报、函件、呈报、批转、协调,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激发她生命活力的重要因素。当许多人赞扬她的吃苦耐劳、不知疲倦的工作精神时,她却意外发现自己在上下周旋、往来折冲中是这样的得心应手,无师自通。

 

但是闲暇下来,她的心情就会从处理大事时雄心勃勃的亢奋状态下滑。哦,是孤独!她需要与人交谈,需要有人陪伴。她心里有些烦,不顾朔风正紧,猛地推开窗户,凝视着孙中山映在窗上的身影,痴痴地盯了半天。当时宋霭龄已经22岁了。在那个时代,像这样年龄的女人大多已是作母亲的人了,她还是个大姑娘。而且她还没有一次恋爱的经历。她虽然长得像父亲,身材略显矮胖,但并不丑。学问和知识赋予了她高雅的气质,华美的衣服和高档化妆品突出了她的青春,显要的位置衬托着她的精明干练。但她没有那种令男子一见倾心的美丽,也可能是缺乏性感的缘故,迄今为止,她还没遇上一个青年对她发起那种震颤心灵的猛烈进攻。通过父母来提亲的,向她表示求婚的也有,但就是没有恋爱。父亲对她期望甚高,她也自视不凡,全家都感到没有什么合适的人可以作为她的佳偶,她也还没有对谁动过心。只是在轮船上见到孙中山那一刻起,她才发现世界上原来有这样出色的男子。她不是因为一种心底喷发的强烈感情而一见钟情,不是出于青年男女那种自然的两性吸引,对孙中山的这种感情完全是一种多日来理智思考的积淀。现在这种连日来潜意识中的东西逐渐上升,开始占据她的心灵大部。他谈笑的时候,撩得人心花怒放;严肃的时候,显得刚毅深沉。宽阔的额头,蕴藏着无穷智慧;瘦削的胸中,似有百万雄兵。他提出的理论,成为千百万人的实践。一些威名赫赫的人在他面前,也是那样俯首帖耳。和蔼、力量、文采和勇武完美地集于他一身。宋霭龄心里渐渐明晰起来,这样的人,才是可以托付终身的男子、值得辅佐的中国领袖......

 

啊,风雪过后的南京,天是那么蓝,阳光是那样的明媚!香樟如盖,玉兰花仰天吹起喇叭,倒挂金钟挑起了大红灯笼。孙中山身着饰有金穗的元帅服,胸前别一支新郎标志的硕大红花,脸上漾着幸福的微笑。宋霭龄自己披着长长的洁白婚礼服,偎依在孙中山身边。大总统有力的胳膊绕过背后,搂紧自己,两人向教堂缓缓走去。两边挤满了人,柔嫩粉红的祝福花瓣纷纷扬扬落到身上,一些年轻的女人脸上笑着,眼睛里却射出嫉妒的光。对,是要让她们嫉妒!别人的嫉妒正说明自己的幸福。哦!牧师就在前面。"孙中山,你愿意娶宋霭龄小姐作为你的妻子吗?""我愿意!我要像心肝一样地疼爱她,让她的聪明智慧帮助我建立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宋霭龄......" 啊,牧师的声音怎么变了?怎么变得这样冷峻!宋霭龄仔细一瞧,牧师竟变成了父亲宋嘉树,他眼睛里射出两道寒光,紧紧地逼视着自己,直盯得她周身寒彻......

 

""地一声,宋霭龄惊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清冷的月光透过树影,斑斑点点照在窗上。宋霭龄拥着被子坐了起来。脑海里的活动仍在激烈地进行......孙中山是父亲的挚友,他一直把自己当小侄女看待,自己的一片痴心他会接受吗?父亲能同意吗?年龄的悬殊是一个障碍,但这不是主要的,自己的择偶标准早就讲过,只看本事大小,不论贫富丑俊,父亲是同意的。要看本事,只能从年龄大一点的人当中选,二十几岁的青年人,谁知道他以后会怎样发展,难说得很呐!夫妻双方的年龄究竟应该是多大,基督的教义并没有限制,任何国家关于婚姻的法律中也没有规定,年龄大小的非议只存在于世俗的观念中,革命者不都是世俗观念的反叛者吗?还有就是孙中山已有妻子,这是个麻烦。不过她是个旧式女人,孙中山和她之间早没有了爱情,没有爱情的婚姻当然应该结束。这看来也不会成为不可解决的问题。宋霭龄想来想去,最最关键的还是孙中山喜欢不喜欢自己。即使喜欢,碍于叔侄情面,他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开口。这事嘛,必得自己主动才行。对,明天就应该寻找机会,试试他的态度。可是,怎样去行动呢?宋霭龄读过的爱情小说中的情节一幕一幕在脑子里出现了......

 

但是,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当时革命军正在与袁世凯谈判,有些人答应,只要袁世凯逼清室退位,就让他来做民国总统。现在他看到中山先生已经宣誓就职, 5日袁世凯就来电质问说,和谈正在进行,国体还未取得一致,为什么就在南京成立共和政府,就让孙中山当了总统,这是破坏和谈。袁世凯的谬论当即遭到反驳:现在十几省已经光复,成立政府完全是为了协调革命党内部行动,别人无权干涉。于是,诡计多端的袁世凯以唐绍仪在和谈中有越权行为作借口,撤消了唐的和谈总代表职务,耍此花招的目的是借此推翻已经达成的和约。这说明战事马上就要重开,南京已处在敌人的炮口之下。当宋霭龄十万火急地找到孙中山,并把这一重要情报报告孙中山的时候,孙中山反而很平静。他对宋霭龄说:"我几十年冒死舍生推进革命,实为国家民生,并不在求个人地位。我还是坚持就职前给袁世凯电报中的立场和委派伍廷芳谈判时交待的条件,只要他袁世凯赞成共和,让清室退位,中华民国得以确立,我随时准备把大总统职位移交给他。"宋霭龄一听,气得满面紫涨:"............袁世凯的独裁阴谋,如司马昭之心,3岁小孩子也能看穿。您这是对革命不负责任,是推卸重担!我看您真是个扶不起来的天子!您要让位就让吧!您的这个秘书,我不干了!"宋霭龄说着,早已不能自持,声泪俱下、涕泗横流,最后一跺脚,一路大哭着返回了总统府。孙中山忙碌了一天,回总统府吃晚饭的时候,没有看到宋霭龄像往常那样,和警卫人员一起检查饭菜,忙进忙出,他知道宋霭龄还在闹情绪。孙中山匆匆吃了几口饭,各处转了一下,证实宋霭龄确实没来吃饭。

 

孙中山深为宋霭龄的行为所触动。一个年轻女子,为让不让总统的问题大动感情,捶胸顿足,还是绝无仅有的。她是老朋友宋嘉树的女儿,无论如何要跟她认真谈谈,要珍惜这一份真情,不能伤了朋友们的心。孙中山先回办公室处理了一些急事,等把这些人打发走的时候,墙上的钟已敲了10下。此时宋霭龄的房间里没有开灯,黑洞洞的。往常这个时候宋霭龄是睡不下的。孙中山在门口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轻轻敲一下门。停了一会儿,屋里没有动静。只好再敲。这一回里面传出宋霭龄没好气的声音:"我不吃饭,不填火!我不冷不饿!不要打扰我!"孙中山当即心头一惊,沉默了一会他才轻轻地说:"蔼龄,是我。""谁?""是我,请你开一下门。""啊,是总统!我这就来。"屋里灯亮了,接着是匆匆的脚步声到了门边却停了一下,隔着门传出一个温柔的声音:"对不起,请稍等!"旋又走开了。孙中山听见里面传出的声音,像是在洗脸和整理床铺。很快门开了,里面的灯光照在孙中山脸上,棱角分明的脸上显出一种少见的慈祥。宋霭龄心头一热,低低地说了声:"总统,请进来吧。"孙中山进屋后,宋霭龄随手关了门。小屋东西不多,收拾得整洁雅静,洁白的床单,淡绿色被罩,靠墙的条几上一头一个大花瓶,里面插了几技含苞欲放的梅花,正面墙上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的横幅。孙中山环视了一周;不由笑道:"真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宋霭龄此时温柔了许多:"蔼龄跟随总统,不敢以一室为念,当以放眼环宇,扫除天下......"孙中山笑道:"人小志大,不愧是宋嘉树的女儿!"宋霭龄多情地望了孙中山一眼:"应该说不愧是孙先生的......"孙中山盯住宋霭龄:"不愧是我的什么?"宋霭龄腾地脸红了,错过了表白的时机,说道:"总统,坐这儿烤烤火吧。"孙中山答应道:"嗯,这屋里是够冷的。"说着往壁炉前走去。宋霭龄惊叫起来:"哎呀,火都快灭了!"说着赶紧往火里添木炭,边添边说:"幸亏您来得及时,要不这火真要灭了。"孙中山看了一眼壁炉:"嗯,看来今天一直在生我的气,是不是?"宋霭龄娇嗔地说:"那怎么敢?我只是......""哈哈,不敢?我看天下还没有我们小蔼龄不敢的事哟!" 宋霭龄羞怯地低下了头。壁炉的火旺了起来,一窜一窜的火苗子映得孙中山脸上愈加红光焕发。宋霭龄心头燥热起来,多少天来一直纠缠她的那个想法直往上冒。现在孙中山就坐在身边,她心里感到幸福、充实,如果能一直这样坐在一起多好!她证实了自己的内心确实爱着他。但这样的时间不会很长,如果没有新的话题,他马上就可能离开。虽然天天在一起,但像今天这样能两个人单独坐一会儿的机会并不多。不能错失良机。她要把自己的心思透露给他,看一看他的态度。宋霭龄倚靠在壁炉的墙上,和孙中山正对面,露出一副真诚的表情:"我今天惹您生气了,您是来批评我的,是吧?"孙中山欠身拉住宋霭龄的手,让她坐在旁边的另一个小凳上,慈爱而又幽默地说:"谁那么不识趣要批评咱们小蔼龄呢?她目光远大,忠心赤胆,可是我们革命党中不可多得的女中英杰呀!"宋霭龄把上身一摇,小嘴一撅:"您这是孙猴子变媳妇,专拿人开心!"她说完,忽然悟出孙中山原来和孙悟空一个姓,不由"吃吃"地笑了起来。孙中山当然想不到这一层,他看宋霭龄笑得可爱,故意板起面孔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孙文句句是真!""真的?""真的!""哦,上帝!蔼龄不敢当。"停了一会儿宋霭龄说:"不过......"孙中山追问起来:"不过什么?"宋霭龄清了一下嗓子给自己壮胆:"美国人也这么说。""美国人?美国人说什么?"孙中山一时迷惑不解。宋霭龄跳起来,打开箱子,拿出精心保存的梅肯《电讯报》,自己先看了一眼,才递给孙中山:"您看这里。"孙中山好奇地读出了声:"若干年后,我们将会从报纸上读到宋小姐同革命后的中国领袖结婚的消息。威斯里安学院的女学生将成为中国的总统夫人。......领袖的妻子是支持宝座的真正力量,由于她的英明睿智,中国已大步迈进......"宋霭龄屏住呼吸,静静在等待孙中山的反应。孙中山把报纸一放:"美国记者还真有人才。""他们太爱胡说八道了,是吧?""不!"孙中山一挥手。"您是说......"宋霭龄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火辣辣的眼光深情地望着孙中山,期待着他马上说出自己想听的话。孙中山严肃地说:"中国要真正走向繁荣昌盛,需要几代人不懈地努力。我们党内年轻能干的同志很多,他们当中会产生真正大有作为的总统。蔼龄,叔叔祝福你,祝愿美国人的预言能成为事实!"宋霭龄的脑袋""地一声,多少天来精心构筑的空中楼阁轰然倒塌了。她不知道是孙中山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还是故意用这种方法巧妙地避开了自己抛出的绣球。她脑子里稀里糊涂,直到把孙中山送走,不知道后来都说了些什么。望着孙中山走远的背影,她久久地倚门而立。深夜的寒风把她吹清醒了,她一幕幕回忆刚才谈话的全过程,忽然""地一声,自己在脑袋上砸了一拳:"浑!是我本来就没有把意思表达明白。即使他听出弦外之音,作为父亲的朋友,年龄悬殊如此之大,他当然也只能假装糊涂。不能灰心!再找机会,一定要把话挑明了说,不能再让他打岔。"当时宋霭龄最不希望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而且来得是那样快,甚至让人有点淬不及防,有点眼花缭乱不可思议。

 

1912212日,清宣统皇帝博仪签署退让诏书。2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想,我们已经制定了《临时约法》,一来可以国会的多数限制他滥用总统权力;二来我们已经公布南京为民国首都,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就职,离开了他的北京老巢,到了南京这个革命大本营,他想胡作非为也没有了基础。214日,参议院接受了孙中山的辞呈。但是要等新总统亲到南京就职,孙中山乃行解职。但是,善于玩弄花招的袁世凯,在北京发动所谓"兵变",冲击南京代表在北京的下榻处,同时策动各地都督、巡抚通电反对袁世凯南下就职。最后南京方面做出妥协,同意袁世凯荒唐的"电报宣誓",在北京就任了大总统。41日,孙中山在参议院举行解职礼,表示10年之内不过问政治,一心完成铁路建设计划,使中国在经济上早日富强起来。

 

面对孙中山命运的巨大转折,宋霭龄处于感情矛盾的十字路口。

 

4、再掀感情波澜 示爱袒露心迹 [本章字数:5219 最新更新时间:2010-01-27 09:58:49.0]

 

孙中山卸下总统重担后,顿觉一身轻松。他与黄兴约定,自己去搞铁路,黄兴去搞大西北的开发,共同把民生主义推向一个实际实施的新阶段。414日,孙中山从南京出发,南下广东开始考察铁路建设。当时宋霭龄犹豫不定自己是继续在下了台的总统身边工作还是回到父亲那里,她想和父亲仔细谈谈这个问题,孙中山也想见见宋嘉树,于是他们乘军舰悄悄停来到上海。宋嘉树事先接到通知,已在码头等候。船靠岸后,他登上了军舰。两个老朋友一见面,就谈上了对铁路问题,一谈就上了瘾,宋嘉树非常支持孙中山的"弃政修路"的方针。孙中山更是兴致勃勃,两个人越谈越上劲,两个小时过去了,都还意犹未尽。天色已晚,孙中山欣然接受邀请,住进了宋嘉树家中。

 

原来,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与宋嘉树详谈过在全国修建20万公里铁路的设想,并且还在全国地图上画出了铁路线。吃过晚饭,孙中山又站到1894年的那幅全国地图前,他兴奋地对着宋嘉树全家说:"从第一次勾出全国的铁路线,我就为它激动不已。可是那时候不首先进行革命,铁路根本无法修建。现在好了,共和革命已经完成,我可以专心致志来实现它了!"按照孙中山的设想,这些铁路完全修起来,每年仅运输收人就可以达到十万万元,很快就可以使中国进入世界强国之列。宋嘉树一家听得情绪激动并为孙中山的宏伟蓝图所鼓舞,他们为孙中山描绘的光明前景所陶醉,忘情地鼓起掌来。尤其宋霭龄听到铁路能赚这么多钱的时候,眼睛里闪出了多少天来少见的光芒,她已经对这项工作颇有好感了。

 

趁着休息的空档,宋霭龄拉父亲到了另一间房里,就自己的去向征询父亲的意见。宋嘉树并没有看出女儿的心思,他毫不犹豫地说:"跟孙先生干下去!孙先生已经以中华民国的第一位开国总统名垂青史,但百年之后更为人们怀念的,也许是他振兴中国经济的功勋。你想想看,一位既曾率领人民推翻封建王朝,又使一个贫弱的民族发达成为世界强国的人物,全球迄今能有几人?"宋霭龄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宋嘉树进一步说:"我知道你心里想的事了,你是对他不当总统有看法。你应该看到,孙先生是主动让位,他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是已成定论的。现在功成身退,去从事他更有兴趣的事业,这在中国这个争权夺利成为传统的国度里,是一种更加伟大的品格和人格,将更会受到人民的敬仰和尊重,也更加完善了他自己。说到底,革命不过是一种手段,而通过建设使国家富强起来才是我们当初投身革命的本意。应该说现在建设铁路的工作才更符合他的兴趣和愿望,你不应该对他有过多的责难。"宋霭龄显然已经被父亲说动,宋嘉树接着鼓励地说道:"你不必疑虑太多,好好跟定孙先生,你会前途远大的。" 父亲的一席话,像一阵清风吹开了宋霭龄眼前的云雾。她后悔自己差点因过分沉缅总统夫人之梦而铸成大错,孙中山虽然卸下了总统职务,可他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开国总统,仍然是当今中国最伟大的人物。当即她向父亲表示,自己一定跟孙先生走,而且要跟他一辈子,为他献身!

 

话说孙中山在上海停留了4天,遂换上江南制造局为他预备的客轮,开赴广东。宋霭龄一扫沮丧情绪,对孙中山的伟大品格和不凡举动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尤其对孙中山兴修铁路的雄心和计划越来越感到由衷赞赏。她把父亲准备的一大批有关铁路建设的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好,适时送给孙中山参阅。对孙中山生活上的照顾,也越来越体贴入微,以至当时随行的孙中山的两个女儿孙?、孙婉,从开始时对她的感激到后来觉得她有些过分。

 

船到广州,他们受到了广东都督胡汉民的盛情接待。离开广州,孙中山按照自己划定的铁路线进行实地考察,他们遇水行船,旱路乘车,各地官员和百姓对孙中山表现出无比的热情,欢迎、宴请、安排游览、赠送礼品,有时老百姓还自发地夹道迎送,为的是一睹孙大总统的风采。宋霭龄认为孙中山现在无总统之累,却有比总统更大的实惠:且不说三万元的月薪,单是所到之处的接待规格,就让人感到孙中山仍是中国第一人,他的威望和号召力,在宋霭龄当时遇到的所有人中,尚无一人可以相比。于是,宋霭龄对孙中山一度冷却了的感情,又在悄悄升温,再掀感情巨澜。

 

在广西的崇山峻岭中视察未来的铁路线时,宋霭龄表现了令人难于置信的旺盛精力和体力,她甩掉了平素穿的高跟鞋和长裙子,换上了平底胶鞋、美国牛仔裤,显出一种潇洒和干练。每天她都始终紧紧伴随着孙中山,搀扶他爬上陡峭的山坡,穿过湍急的河流,在崎岖山路上穿荆棘、越丛林。一天,孙中山为看铁路能否顺一条河谷婉蜒而上,坚持要爬上一座山头,这时正值一阵大雨刚过,苔绿路滑,别人都劝他不要上了,孙中山不听,独自向前攀去。宋霭龄立即紧紧跟随。刚上半山腰,孙中山脚底一滑,向后摔倒,宋霭龄在后立即张开双臂去接,巨大的惯性连宋霭龄一起冲倒,两人咕碌碌一齐向下滚去。情急中宋霭龄使劲抱紧孙中山,结果两人往下滚得更快了。其他人追又追不上,急得大喊:"松开手,松开手!"眼看两人将向悬崖滚去,万分危险的时刻,孙中山用脚拼命蹬住一块巨石,才使两人改变了方向,被一丛灌木拦住,停了下来。在低矮的灌木丛中,宋霭龄仍用力抱紧孙中山,她明确地嗅到了孙中山的鼻息,感受到了他胸膛的激烈起伏。危险过去,她竟感到这样相拥相抱是那样幸福,她一动不动,任时光流逝。她真希望这成为她今后生活的一部分。当时孙中山要站起来,她紧抱着不放。直到众人赶来,她忽然闭紧双眼,双臂无力地松下来。孙中山被人拉起,她还那样躺着不动仿佛已经失去了知觉。孙中山着急地俯下身把她抱起,用力喊她的名字。许久,她才缓缓睁开眼,揉了一下额头,用真诚的目光望着孙中山问:"先生,您......您没有受伤吧?"各位看官,面对宋霭龄频频发出的爱情信号,孙中山不是没有觉察。但他却以极大的毅力克制着自己。他要找出一种适当的方式,既表达出自己不能接受,又不伤害她的感情。当同行人员瞧出端倪,悄悄议论的时候,孙中山告诉他们,宋霭龄对自己仅仅是一种崇拜,绝对没有别的意思,不许他们乱说。可他在心里却一直琢磨如何处理好这件事。

 

这年的722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会长。宋嘉树随即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司库,与孙中山一起奏响了铁路狂想曲。宋霭龄随孙中山继续考察,他们一起拜访了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向他请教了许多技术上的问题。然后又参观了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同年825日国民党正式宣告成立。孙中山出席大会并被选为理事长。但他明确表示不行使实际职务,一切党务工作都由宋教仁负责。10月,孙中山在上海开办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自任公司总理。宋霭龄又多了一个职务:总理秘书。但她越来越多地流露出"总理夫人"的派头,处理各种事务时的精明干练令人佩服,但有时过于专断却招致了非议。

 

19132月,孙中山东渡日本考察铁路并筹措资金,宋嘉树和宋霭龄妇女随同前往。一年多来宋嘉树第一次和女儿朝夕相处,看到宋霭龄在铁路方面的知识大有长进很高兴。她已不再只是给孙中山准备资料,在和日本铁路专家谈话时,她往往能抓住实质,提出最需要了解的情况,还不时插话,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修正日本专家的建议。对此宋嘉树是很满意的。但他也发现了宋霭龄的秘密,那就是她对孙中山的其他随员不时流露出的颐指气使,以及在孙中山谈话或工作时她那毫无顾忌的含情脉脉的注视。凭他的经验,他知道女儿可能已坠入情网。而从孙中山有意无意地躲避中他知道这还仅仅是她自己的单相思。凭他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他感到这样会损害孙中山和自己以及女儿的名声,徒招非议而妨害正在进行的大业。宋嘉树感到有必要及早斩断女儿的情丝,使她能够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在横滨海滩上,宋嘉树如和宋霭龄一边欣赏海边的风光,一边进行着一场艰难的谈话。宋嘉树装作非常轻松的样子,逐渐把话题引了过来。他对女儿说:"蔼龄,看到你这一年多来的进步,我非常高兴。现在你都快成半个铁路专家了。"宋霭龄很高兴:"是吗?谢谢爸爸的夸奖!"宋嘉树说:"你很热爱这项事业,是吧?"宋霭龄坚定地说:"爸爸,我愿意为孙先生的铁路宏图献出我的一切!"宋嘉树凝望着远处的海浪,若有所思地说:"你年岁不小了,除了事业,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了。告诉爸爸,是不是有心上人了?"突如其来的发问使宋霭龄有些不知所措:"这个......"宋嘉树试探着说:"出发前有人给你介绍一位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博士,人我已经见过,我和你妈都感到不错......"宋霭龄当即回绝道:"不!我不要!"宋嘉树问:"为什么呢?"宋霭龄低下头,憋了半天,猛地抬起头来,两眼放出坚定的光芒:"我要嫁给孙先生!"宋嘉树迎着女儿的目光,定睛地望着。

 

宋霭龄没有一丝退缩。她的心在激烈地跳动,脸上开始发烫。她想过了,这事可能会在家中掀起轩然大波,爱激动的父亲也许会跳起来。但她自幼形成的坚毅性格,以及对孙中山越来越强烈的情感,使她有信心承受一切。宋嘉树的反应出乎意外,他并没有发怒,也没有暴跳如雷,而是先笑了一声,宋霭龄听出这笑声有些干涩,但她决心不去理会,静等父亲的下文。谈话由平静转而激烈,由缓慢转而加快,宋霭龄彻底袒露了自己的心迹。宋嘉树平心静气地说:"这真是你的想法吗?""是的。""你有没有想过,他的年龄跟你父亲一样大?""年龄从来不是爱情的鸿沟。""他已经有妻室了!""我只知道我爱他。别的事不属于我的考虑范围。""他是我们家的老朋友,你一直是称呼他叔叔的。""在我遇到的所有男人中,他是这个世界上的最强者!我别无选择。""那你向他表示过这个意思吗?他的态度怎样呢?""我已经多次向他传递过爱情的信息,我相信他会接受的。""你凭什么认为他会有和你一样的想法呢?""他正在进行一项伟大、艰难的事业。一位哲人说过,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我不敢自命伟大,但是我年轻,受过良好教育,对他有一片赤诚忠心,我的工作受到许多人的称赞,他对我的工作一直十分满意。我认为他要完成他的事业,非常需要我和他一起并肩战斗。""蔼龄,现在你来听我说。你崇拜他、喜欢他,这不难理解。四五十岁的男人是最美的,这一点与女人绝然不同。四五十岁的男人还不显衰老,但又经历丰富,事业有成,还会疼爱体贴别人,与毛头小伙相比,自然透露出一种成熟之美;头上又有一个成功的光环,容易引起怀春少女的以心相许。但这是不是爱情还要具体分析。你知道,爱情是两个人站在完全平等的地位,互相吸引,互相爱慕,既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投靠和占有,也不掺杂任何功利的目的。你现在对他是崇拜呢还是......"未等宋嘉树说完,宋霭龄斩钉截铁地说:"我就是爱他,爱他。非他不嫁!"父女俩的谈话像交响乐的演奏,在急速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是远处的海浪声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尴尬。宋嘉树循循善诱地说道:"你现在陷入了一种感情的盲区,你只看见自己,并没有看清对方,也没有看清环境。革命打倒了皇帝,可人们的观念并没有多少改变。老夫少妻在世俗观念中还是大受非议的。即使他同样喜欢你,注意,我说的是即使,而事实上据我观察,他还没有这个意思。现在还讲即使,即使你们都愿意结合在一起,那么人们也会说,是他欺骗和引诱了你。这将在他的道德品质上抹上难于消除的污点,使他难于抬头,难于做人;反过来人们也会说,你是因为贪图他的地位和名声,而牺牲自己的青春。总之这件事的结果,不是有助于他的事业,不是对你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给予赞扬,而是完全招致一种无谓的非议,你们会被流言蜚语所包围,会被好事者的唾沫淹死。这不仅坏了我们宋家的名声,也坏了孙先生的伟大事业。孩子,及早回头,重理思绪,你年轻的生命途中应该是鲜花铺路,而不应该是荆棘横道......"宋霭龄的语气有所缓和:"爸爸,你的道理也许是对的。但是任何责难和非议都不能使我有丝毫动摇和犹豫!要我打消念头,除非是......"宋嘉树紧追不舍:"除非什么?"宋霭龄说:"除非是孙先生亲口对我说......说他不喜欢我,不需要我!此外没有别的力量能扭转我的决心!"宋嘉树的心彻底被刺痛了:"啊,上帝!愿全知全能的上帝拯救你!你迟早会面临一场痛苦而一无所得。"宋霭龄态度依然坚定:"我不愿您的预言成为事实!"就在宋霭龄和父亲那次谈话后的第3天,国内传来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消息: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孙中山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悲怆,他在考虑发动"二次革命"

 

宋霭龄与孙中山是有情无缘。她竟然在这个时候直言不讳地向孙中山袒露了心迹,表示愿意为他的事业献身,为自己崇拜的英雄捧出一片冰心,同他喜结良缘,共修百年之好。但是她选择的时机是错误的。一来,孙中山这时的心境极坏,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无暇顾及其他;二来,宋嘉树与他们一起都在日本,若答应此事,无法向老朋友交待。从孙中山的本心来说,他虽然很喜欢宋霭龄,但对她的锋芒毕露和争强好胜的性格颇有顾忌。这次谈话的结果可想而知,孙中山正式拒绝了她。宋霭龄无法忍受这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好心不被领情的痛苦,所以从日本一回来,她便以回家养病为由,辞去了孙中山秘书的职务,回到上海的家中。

 

5、孔宋钟情联姻 一生致力敛财 [本章字数:2508 最新更新时间:2010-01-27 09:59:09.0]

 

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失败,只好再度流亡到了日本。辛亥革命后跟孙中山公开在一起活动的宋嘉树,再也无法充当秘密同党,只好全家随逃日本。孙中山摒弃了"10年不过问政治"的宣言,宋嘉树也恢复了昔日和孙中山的密谋,共商反袁大计,制定新的建党纲领。看到孙中山忙碌不堪的情景,宋嘉树要求宋霭龄重新回到孙中山身边,继续担任秘书。宋霭龄推说不适应这里的气候,身体不太舒服,要等几天看看再说。孙中山听从宋嘉树的劝告,亲手写了一张条子,对宋霭龄的身体不适表示慰问,并希望她康复以后,能尽快回到自己那里工作,他需要她协调处理那些繁杂的具体事务。一两天以后,宋霭龄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孙中山面前。孙中山热情地同她握手,表示在她离开的日子里,许多事情都显得乱糟糟的,希望她能帮助他尽快恢复以往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宋霭龄听孙中山如此说,颇有些得意,于是在孙中山办公室一角安下了她的小桌。并以她的干练很快把孙中山从纸堆中解放了出来,使他有时间和精力专门考虑比较重要的事情。

 

转眼到了1914年春天。宋霭龄在父亲的撮合下,结识了"山西首富"孔祥熙。孔祥熙出生于山西太谷县,其曾祖父弃儒经商,银号、当铺开到了太原、北京和广州等地,一度成为山西首富。但孔样熙的父亲后来吸上了鸦片,一大份家业已在烟雾中飘散得差不多了。孔祥熙曾任铭贤学校校长,这所学校是美国人从中国庚子赔款中拨出了75万元,在太谷建立的奥柏林大学分校。辛亥革命爆发时,孔祥熙积极响应。为了躲避袁世凯的迫害,便离开山西加入了东渡日本的"自由主义者联盟",担任了华人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孔祥熙慈眉善目、身材微胖,时年34岁,受孔学家渊和西洋文化的熏陶,使他显得学识渊博,谈吐不凡。宋嘉树认为这是一个精明的、有实干精神的青年,日后将大有造化。就这样他把孔祥熙带进家门,希望大女儿能够慧眼识人。宋霭龄此时已经23岁,她对在孙中山身边整日处理那些繁琐的事务有些厌倦,正想物色一名有作为的男子从而完成自己的婚姻大事,以便开始另一种豪华富裕的生活。她忽然记起在美国的一次华人聚会上,曾和孔祥熙有过一面之交。他们两个人都不是那种在公众场合能引人注目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当时彼此印象不深,但在今天的家宴上重提这件事,却使两人以故知旧友的身份叙谈起来,显得分外热烈。宋霭龄对孔祥熙第一印象良好。尽管孔祥熙也比自己大了十几岁,但毕竟还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比原来朝思暮想的孙中山朝气蓬勃得多。孔祥熙虽没有孙中山的名声显赫,但他有财富,而且善于使用这些财富;尤其是孔祥熙既在美国受过教育,有相当才能而又性格随和,便于驾驭,日后对自己必定是言听计从,这一点非常重要!那天晚上家宴结束后,宋霭龄把孔祥熙留在客厅,继续进行了愉快的长谈。宋霭龄和孔祥熙的谈话不知从哪里引起,逐渐集中到了对钱的看法上。一谈到钱,两个人都特别兴奋。宋霭龄逐渐明确了这样一个印象:孔祥熙从小在金融家和当铺经纪人环境中长大,他有着凭直觉就能使钱成倍增长的本领。虽然孔祥熙的年龄大出自己十几岁,但他赚钱的本领足于抵消这一缺憾。这应该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不久,宋霭龄就正式向孙中山提出了辞职。孙中山舍不得失去这样一位好助手,当时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他语调沉缓,高度评价了宋霭龄几年来的工作,赞扬了她的工作精神、办事能力和负责态度,并对宋霭龄作了诚恳挽留。孙中山说,如果是准备结婚,以后可以多留一些时间处理家务,每天只要能来两三个小时帮他处理一下最重要的事务就行。他将非常感激。宋霭龄突然发现孙中山好像苍老了许多。当时,孙中山正着手做国民党的改造工作,以使党能够统一意志,坚强有力,承担起倒袁并重建共和的重任。孙中山需要一种依靠,特别是身边需要一个忠实能干的秘书。这时候离开,宋霭龄心中也有些不忍。一时为孙中山的至诚感染,宋霭龄几乎要答应留下来了。但她忍住了,沉默了一会儿,她终于决心彻底离开,她向孙中山推荐了妹妹宋庆龄来接替秘书工作。她介绍说,宋庆龄已从美国学成归来,而且她非常崇拜先生,热情高、意志坚定,是一位凡事务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她在各个方面都比自己更强,肯定能干得更好。当时孙中山默默点了点头。那天下午,宋霭龄离开的时候,孙中山中断了和党内干部的谈话,他亲自送出门外。握手道别后,他又一直目送她的车子远去。

 

当樱花烂漫的时节来临,在日本横滨市的一所小教堂里,传出了悠扬的《婚礼进行曲》,宋霭龄和孔祥熙正式结了婚。宋霭龄沉浸在幸福的温泉之中,一切都是那么温馨,那么惬意,她为自己做出的正确选择感到高兴。

 

但是有一件事情使她很不开心,甚至有些恼火。这就是妹妹宋庆龄接替了她的工作后,竟然由衷地爱上了孙中山,那个曾经拒绝了自己的孙中山竟然接受了她的爱,据说他们还爱得很深。这使自己觉得很尴尬,很没有面子。于是,她说服父亲采取断然措施,把宋庆龄悄悄挟持到上海,还和家人一起密谋,准备为宋庆龄另择门婿,彻底拆散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爱情。这就是"自己得不到的,也不让别人得到"的宋霭龄的真实写照。后来,宋庆龄从家中逃走,宋霭龄知道宋庆龄这一去,事情已无可挽回,于是她立即又变了口气,反过来劝父亲不要生气,顺水推舟成全他们好了。宋霭龄说:"这一来,以前一直和您称兄道弟的前大总统孙中山,就自动降了辈,成了您的女婿,今后再见面,您就是他的岳父大人了。"这句话大大刺激了宋嘉树,他对宋霭龄大发脾气:"先前主张采取激烈措施的是你,但你只出主意不出面;现在弄成这个样子,又反过来装好人,说风凉话,好像一切都是我这做父亲的不是。"宋霭龄未能成功阻止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姻。

 

宋霭龄就是以这种沉着老练甚至老辣狡黠著称于世,同时她也是世间罕见的理财能手。嫁给孔祥熙以后,宋霭龄很少抛头露面,但她不露声色的大手笔往往能震动四方。她极力促成小妹宋美龄与蒋介石的联姻,使宋氏家族除了拥有雄厚的财力,还拥有强大的靠山,使孔祥熙捷足登上"金字塔"顶,历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工商部长、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长、行政院长等要职。据称,在解放前夕,宋家和孔家在美国曼哈顿的存款竟达二十亿美元之巨。宋霭龄生有两男两女,是宋氏三姐妹中唯一有后之人。

 

19731019日,宋霭龄因癌症病逝纽约,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