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下载:转载《女人不生孩子的好处和理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19:54:56
转载《女人不生孩子的好处和理由》(2011-07-15 15:29:37)转载 标签:

丁克

女人不生孩子

杂谈

分类: 评头论足

    首先声明:这是转载,里面的观点不代表我的观点。但是既然这世上有很多好事者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丁克家庭这个问题,我觉得在这里转载一下这篇博文还算有点意义。在我看来,生不生小孩是一个完全的私人选择,本来没必要也不该被旁人拿到台面上来说。保守的中国人对于夫妻生活总是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而对于夫妻生活的结果——生育这件事却可以那么放肆地对别人指手画脚?真让人奇怪。

    丁克家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很普遍。丁克的产生会有很多理由:第一,不能要。双方生理上有缺陷(这大概是普通八卦者最乐意听到的结果吧,由此可以找到自己具有繁殖能力的优越感);第二,不敢要。过度竞争的环境,对生育造成的经济压力而不敢要孩子的(这种情况在发达地区打工的工薪族中比较普遍);第三,不想要。这才是真正的丁克—— 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其次,主观上对自己丁克身份接纳和认可(他们认为丁克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现实生活中,也正是这些认可自己是丁克角色的群体,能够较好坚持自己的选择,并经营与享受自己的丁克生活。这类人中,有可能是夫妻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对于婚姻的稳定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暂时不想要孩子;也可能是超级理性性格人群,对于生育前景的过于理性分析,导致他们暂时拒绝承担生育所造成的巨大负担。不是说这些人不负责任,恰恰相反,这类人往往对责任看得更重。很明确的知道带一个生命到这个社会,是需要对这个生命能够负起相当责任的。而不是单纯的动物性繁殖活动。因此,尽管具备正常的生育能力,而对于自己的养育能力还没有确切的把握,他们也选择了暂时丁克。…… 理由数都数不过来,这么多的可能性,不可能跟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啰嗦,却要忍受那些人带着“关心”的幌子过来参与你的私生活讨论,真是无理!

    看看周围那些生了孩子的80后们,基本上没看到几个是自己带孩子的,把一个屎尿俱全的东西丢给年迈的双亲去带,还好意思说这是孝顺。现在不是旧社会了,但还是有不少人坚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念,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现代人对于未婚先孕的容忍度大大超过对丁克的容忍吧。因为没有人会对挺着大肚子结婚的姑娘说三道四,至少当面绝对不会,面子上还要恭喜对方早得贵子;而对于丁克,却都敢不顾对方颜面地直接进行盘问:“啥时候生孩子啊?”年纪大点的,还要进行恐吓式问话:“乘年轻早点生,再晚了生对身体不好……”你又不清楚别人的生存状态,怎么可以这样横加评判?还这么不留口德,诅咒人家要身体不好。切~~~~ 看看那些女明星,在看看生活在不发达地区的生了一窝娃的农妇,同样的年龄,身体状况能是一样的吗?小S生了两胎的那个状态和一般普通家庭的女人生完两个孩子的年轻度能是一样的吗?太不是了。

    看到身边有位同事,她和老公都是外来人口,在杭州租房子住,但老公属于享受型人群,自己买了车,却不肯或者不愿贷款买房。本来她是想等有了房子再要孩子的,结果她老公还不配合,于是就怀孕了。这样一个孕妇,老公有车都不来接送她上下班,她天天挤公交车上班,下班还要给老公烧饭做菜。这样怀孕期间,他老公还经常夜不归宿。这位同事最大的心愿居然是老公能偶尔帮她洗一次碗~~~~ 而我很清楚自己一定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但人家也过得好好的,她说以后可以自己一个人养育孩子。所以,那是观念问题。我发现,一般来说,独生子女家庭出生的孩子不会喜欢多要孩子,而出生在兄弟姐妹相伴长大的家庭出来的孩子都还希望自己能多要几个孩子。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对于是否选择丁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结婚的时候,我啃老,是无意识的,长期依赖父母,做一次扯线木偶罢了。现在,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了,真不想在生育这件事上继续啃老。可经济条件和自身心智成熟度都还远未达到可以胜任养育一个孩子的水平,不丁克怎么办?所以只好暂时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地生活着喽。

转载《女人不生孩子的好处和理由》

    我离不开爱情,但不崇尚婚姻,更不想要孩子,为什么女孩一定要结婚,生孩子?如果你不照做,就会被冠以“不正常”的帽子。虽然很多结婚、生子的又会跳出来,告诫说道:你们还没有找到相爱的人,如果找到了,你们就会喜欢结婚、生子了。可是,我找到了爱人,但就是不想结婚、生子,我就是不正常吗?
  孩子,本来就是你个人意愿的产物,不管你是想繁衍你的后代,还是纯喜欢孩子的可爱,或者种种理由,总之,都是以你自己的意愿为中心,并不代表你有多高尚、有多伟大,养育子女,事实上,就是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说到这里,可能又有人来骂街了,请等等,请您看清楚,我爱我的父母,甚至超过爱我自己、我的爱人,这是我的真实想法,我曾经觉得,如果有一天,父母离开我了,那我也不想再活下去了,因为失去他们我无法想像。但并不是因为觉得父母有恩于我,同样,我非常孝顺父母,亲朋好友都夸,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这是两种感情的交融,我的孝顺同样也没什么高尚可言,就像他们疼爱我一样,一切都是应该的。孩子,我是真的不喜欢,一点感觉都没有,没有孩子,我觉得这一生真的是我自己的,我做什么都不觉得晚,不紧张、没有压力,生活很惬意。有人要说养老吗?我看算了。
  世俗,你可以说你不介意,但没人能做到真的不介意,因为你不能远离红尘,人是群居动物,你要生活在群体中,特别是当你还有亲朋好友的时候,不可避免,很多人是打着“关心你”的牌子的。最后,我想明白了。
  这个世界有1/3的人是固有的思维,他们觉得:人生下来应该什么样,早就注定好了,你要上学、上班、结婚、生子、看孙子,这就是幸福完美的生活!还有1/3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随大流,别人如何,我就如何,然后就觉得,哦,看,我和大家一样,我也是幸福的!最后1/3的人,知道自己想什么,但是怎么办呢?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怎么办?这里就有分岔了,可能有一部分勇敢的人坚持自我,不在意世俗的压力,有一些即使清楚,也没有勇气及能力,最后妥协,与众皆同,过此一生。世俗就是以多欺少罢了,对了,我觉得同性恋也是这个情况,人家爱谁,关你什么事?异性恋多罢了,某天都喜欢同性的,异性恋是不是就成了“变态”呢?这时,某些女人可能又要跳出来说了,你不生孩子也会老的,到时候多可怜呀,哦,不好意思,生命的质量在于你的心态,自立、自强、经济能力强的人,有没有孩子都一样完美,生孩子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不是决定幸福与否的标准,谢谢。
  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就像你喜欢白菜,别人喜欢吃土豆一样,并不是喜欢吃白菜的人就比喜欢吃土豆的人正常。
1. 如果顺产,肯定降低以后的性生活,毕竟生过孩子,这样多少会影响夫妻性生活
2. 如果部腹产,要麻醉,对脊柱有很大影响,以后每逢阴雨天就有可能要隐隐作痛
3. 十月怀胎,我要不要工作呢?如果工作,我要每天坐公交车,下班还要和一大群人挺着大肚子挤公交车,我几乎每天都看到这样的孕妇,我都替她们难受,上车,还要别人不得已施舍给你座位,我受不了这样的“待遇”,如果不工作,试问现在中国有几个家庭非常富有?很多都是两口子工作赚钱养活家里的。
4. 生了孩子,坐月子谁来伺候,自己的母亲是不能来的,有讲究说法,再说母亲如果很远,来了小小的屋子住在哪里啊?婆婆也不能来,向来没有几个婆婆喜欢媳妇的,来伺候你?我看我还是不敢喝她做的汤,请保姆来,还不能请年轻的,因为年轻的来了等于让狼入室抢走老公,请个40多岁的,真的能照顾好吗?还要靠运气吧?

5. 其次,孩子上学的问题,现在的学校老师的职业道德都很低,要是别人家的孩子父母请老师吃饭,如果你没有请,你家孩子是不是在学校要被老师欺负?我还不知道如此操心呢?

    男人根本就没资格要求女人为他生孩子,那只是中国的传统历史。我是个不想生孩子的已婚女人。很多人对我不生孩子这件事不能理解,他们总是分批来说服我,让我去走他们的老路。不生孩子这种意识产生得很早,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思考成熟了,当时我还不知道有“丁克”这个名词。现象学家胡塞尔说:因为意识是“意向性活动”,而“意向性活动”表明意识实际上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换句话说,意识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数以千万(也许夸张了点)的影响因素构成的,它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我拒绝生孩子这种意向性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决定了的,它的形成有历史因由、社会背景、个人人生观的指向等等因素导致。
    拒绝生育无可厚非:现在很多人都不要孩子,不生孩子的人心态各不相同,但大部分是因为不喜欢孩子,不想承担一个不喜欢的人给他们带来的麻烦。说到此好象我们这批人很自私、没人性、变态,一个新鲜的生命谁能不喜欢呢?谁会厌恶呢?自古以来各种文化灌输给我们的概念是相同的:孕育生命是件伟大的事情,种族繁衍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责任和权利,新生命象征着希望象征一切的延续。很多不孕不育的男女为自己的无能而羞愧,到处求医问药想重获生育能力,而如今却有人要主动放弃这与生俱来繁衍后代的权利和义务,难怪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事实上,人们往往看到的是事情的表象,难道只有我们这一代才有此等“逆子”?当然不是,各个时代都有不喜欢孩子的人,只是,那过往时代的传统观念道德领域不容忍他们拒绝生育而已,他们没的选择。在一个封闭社会的重压下,谁敢逾越这条道德防线,谁就会招致集体谣言的重创,整个社会的排斥。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时代正视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受到这种宽松氛围的鼓励,许多以前隐藏起来的东西敢于暴露出来,拿时下同性恋人群“出柜”来说,也能看出端倪。西方现代人本哲学对于人性的研究,给了古老中国很多启示,形而上地思想形而下地生活,这是时代的特征。因此,生与不生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只要这种生活方式不危及社会,那就无可厚非。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我为生在今天而庆幸,因为“孝”与“不孝”的标准已经更趋于客观。为父母生孩子再可笑不过了,父母有权利要求赡养,但没权利要求子女为继承所谓的“香火”而生育,这不合理更不合法。为了却父母抱孙子的愿望而懵懂生育的夫妻大有人在,于是生下后就甩给老人,于是老人带完儿子带孙子,成为家庭金字塔的底座,吃苦受累不说,却落了个享受天伦的美称。多数老人不会科学抚育,除了娇惯就是溺爱,孙辈的飞扬跋扈成了活泼可爱,自私贪婪成了聪明伶俐,缺德少教成了个性十足。不知道是儿子孝顺了老子,还是老子孝顺了孙子,美其名曰的天伦,成了打掉牙齿咽肚里的憋屈。没考虑清楚就生孩子,或者为不负责任的生育找理由都是滑天下之大稽,孩子一旦出生,你就要为他提供一连串的生活条件,为他付出精力、时间、体力,这和你为“孝”而生他的初衷并不相称,前者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后者则是一念之间。萨特说的好,你有选择的自由,但选择之后你就要承担因此而必然产生的责任。
   今天和未来压力重重
   不止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们的孩子太累了,而他们又不得不当应试教育的帮凶,紧箍咒是一天紧似一天,刚上小学就开始学奥数学珠脑学作文学英语学特长,一个孩子起码要报两个以上课外班,压根没多少玩的时间,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不说,培养出来都是应试教育高分低能的复制品。学历说明一切,清洁工保安员也要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失业率达到30%以上,出现了“面霸”的尴尬。而走上岗位的大学生会发现自己的月薪比在校时的生活费要少得多,自己养活不了自己,毕业前几年必须靠家长资助,为了能混上更好的工作考研大军诞生了,考博也成了热门话题,这尚算积极,可还有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后就成了啃老一族,父母供养的时间被无限期延长。中国进入经济快车道以来,人们的生活就好像被越抽越快的陀螺,旋转中迷失自我,直到有一天轰然倒下。经济杠杆决定了一切,以前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为节省开支(当然,也为增加个人收入)一个萝卜几个坑,大部分人精力体力双透支,在生命的边缘行走。人们被“成功”的欲望鼓舞着,奋力向前,普通人尚且承受了重压,风口浪尖上的所谓成功人物就更舒服不到哪儿去,去年前年见诸报端的几位著名企业家卒死给我们上了“过劳死”惨痛的一课,今早新闻又得知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因过劳导致肾积水而全面放假。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未来的压力想必更大。刚听说某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台喜欢吃肉(体内有分解肉类的功能)的机器人,这不是吓死人么?机器人是没有道德标准的,我真怕哪天没及时喂它,它能把那个科学家给当成盘中餐。禽流感、爱滋病、埃伯拉病毒、炭疽热、非典,不知道这些吞噬人生命的传染性疾病未来哪一天会不会全面爆发?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中日仇恨,美国和伊斯兰国家的矛盾,世界似在孕育一场浩劫。自然界的反扑更是耸人听闻,全球升温,冰川融化,海面抬升,沙漠化,地球丧失了稳定的气候情绪,印尼海啸、卡特里那飓风都在用血的代价重创人类。我们有必要把生命的延续搁置在这个灾难重重的今天和未来么?
    生育是一场赌注
    抛去那些客观忧虑,单纯从人生的不可预知性来说,生育是一场浩大的赌注。孩子是条生命,既然是生命,就有他脆弱的一面,会患病也会遭遇不测而夭折。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绝大部分庸碌平常,甚至有些还会误入歧途,你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孩子是父母的血肉,十指连心,不可能没有感觉,每天,你要幸福着他的幸福,痛苦着他的痛苦,甚至还要承受双倍痛苦(他给你带来的痛苦),这样的事情要持续到你离开人世。哪怕是个好孩子,你也有可能伤心,他属于自己的生活,当你老去,不再是他的经济来源,不再是他头顶的一片天,你的价值就只限于偶尔的探望和金钱上的弥补,空巢之痛很容易摧毁你的希望,让你有幻灭之感,那时你也许会问:到底养孩子为了什么?“养儿防老”已经成为过去时,我们听到更多的父母说:只要他们好就行。你一生对孩子的付出,是孩子用金钱和探望无法弥补的。由此可以看出,父母是纯粹奉献的一方,从这点来说,不要孩子,就是说我不选择奉献,既然我无意索取,为何要单方面奉献呢?
    我显然是个悲观主义者,围绕着孩子的问题我考虑的往往是不如意的方面,在我无意要这个孩子来世间受苦的前提下,我选择不生,因为不生,即是最大的保护。我佩服那些考虑周全尚勇于生育的人们,他们选择了给孩子生命的机会,既然父母为孩子选择了,随后父母与孩子就要承担面对一切生之问题的责任。我嘲笑那些为了某种目的(或为了孝敬父母,或为了继承香火,或为了拴住老公,或为了添个玩具,或为了造一个实现人生目标的工具)而生育的人们,这实在是扭曲了制造生命的意义。我更鄙视那些糊里糊涂生孩子的人,尤其不容忍私生子,对孩子来说,他是个胚芽,无意识,无法选择,但你是个有理智有思维能力的人,你有给他健康生活环境的义务,如果你无法提供,就没资格让他来到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