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百度云:童蒙養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39:01

淨空教授關於「童蒙養正」答問節錄

淨空法師講述於2004/6/6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已修訂

問題一:童蒙養正的重要性應該怎樣認識?以及其用意之所在?

答:中國儒釋道三家,包括世界上許多古聖先賢,都肯定人性本善。在中國,童蒙讀誦最普遍的無過於《三字經》與《弟子規》。《三字經》開頭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就把童蒙養正的真諦說出來了。「人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是純善、純淨。這個善就是聖,就是聖人。所以,聖賢教育沒有別的,無非教我們從習性恢復到本性本善而已。這才是真正的教育,超凡入聖的教育。

中國自古以來,教育的目標是什麼?目標是成聖、成賢。諺云「讀書志在聖賢」,這是從前讀書的方向跟目標。現代人疏忽了,不知道什麼叫聖?不知道什麼叫賢?現在唯一的願望是怎樣賺錢,怎樣享受,怎樣取得權勢和地位。搞這些了,目標方向整個錯誤了。你問童蒙養正的重要性怎樣認識?你就想想,古今教育的方向跟目標,完全不相同。所以,今天講到養正,這個「正」是正知正見,就是要把小朋友養成大聖、大賢。但是,今天家長不希望小朋友作聖人,作賢人。而是希望他做大官發大財,一家人皆獲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目的在此。所以這樁事不是單純的事,也不是一樁小事,這是大事,一定要大大覺悟。

自堯舜以來,一直到清朝末年,一般民間,我們的父母、大人還有教我們要學聖、學賢這些觀念,還沒有完全被這些名利、五欲六塵享受衝倒。可是到了民國三十幾年、四十幾年,對於聖賢教誨漸漸淡忘了。到現在也不過是半世紀,幾乎聽不到再有人講「聖賢」這個名詞了,這使我們感覺到非常悲哀,社會動亂的根源就在此。你要想拯救這個社會,救眾生,我們今天深深的體會到,要不能夠恢復聖賢的

教育,社會的動亂是永無止境,而且是幾何級數在上升。這是很值得憂心的一樁大事。

我在講經的時候常講,要放下「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頭,佔有一切人事物的念頭」,只要有這種念頭,你就不能開悟,不能契入佛菩薩的境界。你也不能超越三界六道。

古時候教學好教,為什麼好教?從三、四歲就開始教,扎根!長大之後縱然受污染,還不致於離譜。小時候沒有教,現在已經養成不善的習氣,要斷習氣太難太難了,不是徹底覺悟真正回頭的人,做不到!這樣的人,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兩個,非常非常的艱鉅,這是要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是真正的大智大仁大勇。

聖賢的智慧、教誨,超時間、超空間。它要不能超越時空(超越時空就是包括了一切),就不能稱為聖學了。聖學不太好懂,我們換句話說,它是自然法則,大自然的法則,大自然的運行,永恆不變,則稱之為「聖」。

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你說這五事是誰定的?是誰發明的?是誰制定的?沒有人制定。自然原則,不管你有沒有文化,野蠻人也有,文明人也有,你始終不能脫離,這五事是自然法則,這是道,天然之道。隨順道就是德,違背道災難就來了。

所以,這在中國叫五倫,五倫是道,五常是德,「仁義禮智信」是德,再細說就是八德。八德在中國有兩種說法,兩種說法除去其中相同的,有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是完全與道相應,與自然的法則相應。你說它是舊文化,不要它了;不要它,行,但是世界亂了,世人苦了;如果你把它抓住,依教奉行,你就快樂了。我生活得非常快樂,我覺得我是世間最快樂的人、最幸福的人、最美滿的人。我沒有別的,我完全遵守大自然的規律,決定不違反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的規律就是至善至美的道德。

問題二:有的小朋友讀了一段時間的經文後,就變得很傲慢,笑話同學,譏諷老師,這是否是教育的失敗?

答:這當然是失敗。可是這個學生他有沒有學好?他沒有。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說過一句話,很值得我們省思。他說假設這個人,他的才能就像周公一樣,周公是孔老夫子最佩服的一個人,最仰慕的一個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為什麼?傲慢、吝嗇,那就不必談了,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這種教學,學生起了傲慢心,是你的教學全盤失敗。為什麼?聖學,功夫愈深入愈謙虛、愈恭敬。所以,只要你有傲慢,覺得自己了不起,別人不如我,你在聖學上什麼都沒學到。

中國古老的諺語說,「學問深時意氣平」,看一個人的學問從哪裡看?看他的性情,溫和。孔子在世時,學生讚歎夫子之德,有五個字,「溫、良、恭、儉、讓」。這是什麼?這是你真正學到了。學聖賢的人一定是很溫和、很善良,對人、對事、對物很恭慎、恭敬,跟人相處一定是禮讓,決定沒有相爭的,沒有意氣用事的。所以,學生教成功的時候,愈謙虛,愈教愈恭敬,才是教學的圓滿成就。

問題三:現在很流行中英文雙語兒童教育,但也有不少不同的看法,怎樣看法才正確?

答:雙語教育在這個社會上是不能缺少的,但是我們覺得在二十世紀前半個世紀時,中國的雙語教育是在中學才有英語課程,小學沒有,我覺得這是正確的。為什麼?教育要扎傳統根,小學教育是扎倫理道德教育的根,你若是沒有根本,學了外國人的東西,很容易被外國同化。將來學成之後,他雖然是在中國生的,卻是道地的外國人,他不是中國人,這個道理要明了。但是近代確有很多做父母的,希望自己兒女變成外國人,很多,崇洋!當然他很贊成。所以,我們看到許多父母,給兒女起名字都起外國名字,中國人開的公司行號也用外國字號。從這個地方就看到,中國人的自卑感非常重,對於民族的自信心喪失掉了。

這是我們近一、兩百年遭受苦難真正的原因,這話是早年我聽胡秋原先生講的,他非常悲痛感慨說這句話。中國人所受的災難原因在哪裡?就是喪失民族自信心。對於中國古聖先賢這些成就,幾乎完全否定了,一切都是西方超過中國,中國自古以來,沒有一樣能夠超過外國人,外國人第一。有了這種思想念頭,你就永遠低人一等,永無抬頭之日。所以我跟方(東美)先生學佛,我曾經問過,為什麼古時候從印度傳來的梵文經典,在中國翻成中文之後,那些原文全部喪失掉了,沒有保存下來。這是什麼原因?方先生告訴我,他說,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對於自己的文化充滿了信心。翻成中文之後,就覺得所翻的意義完全沒有錯誤,而且文字比梵文還要華美,用中文譯本足可代替原本。梵文可以淘汰,可以不要了。你說這樣的自信心,難怪會成為全世界一等大國。不像現代,現代的中國人已經完全沒有自尊自信了。我聽了方老師的話,非常受感動。一個人的成就,家庭的成就,國家的成就,根源在哪裡?根源在自信心,在自尊心。所以,兒童雙語教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以不失自尊自信為根本。

問題四:鼓勵舉辦讀經比賽活動,是好還是不好?有相反的呼聲,應該怎樣才好?

答:凡舉辦一事,有兩面的看法,有不同的意見,這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要看你舉辦的用意何在?如果我們的目的、意義,是要表揚我們童蒙養正教學的成績,我覺得這個沒有必要;如果是要提醒社會,童蒙養正教育的重要性,那就有必要。而且學生是真正學到了,學習做人接物的基礎教育,而不是作為舞台的表演,他真正學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個比賽活動才有意義。

實在講,「比賽」這兩個字不太好,不如用表演,不要用比賽;比賽裡頭就有勝負,聖學裡面沒有勝負,聖學是平等的。所以,我跟許多宗教往來,總是以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互勉。印尼大學裡開有「比

較宗教學」課程。我聽到了,就跟印尼教育部長建議,「比較宗教」,我們能比較宗教嗎?。若有能力比較,我們就超越宗教之上了,我們的智慧、學識能超過孔子、超過釋迦牟尼佛、超過耶穌嗎?如果不能超過,就沒有資格比較。你看學生的成績,老師才有資格批評比較。

我們是凡夫,他們是聖人,我們怎麼敢比較評論聖賢的教誨?我們今天的心態只有老老實實認真學習。釋迦牟尼佛是我的老師,耶穌也是我的老師,穆罕默德也是我的老師,摩西也是我的老師,我只有恭恭敬敬、誠誠懇懇的向他們學習,我才能進德開智。我要比較他們的話,我的傲慢心就起來了,失清淨心就不能圓解教義,反以為聖教不合時宜。學習的心態是學習成敗的關鍵,今天你看看,學習宗教的,目中沒有宗教。為什麼?自以為高高在上,誰也不如他,學佛的佛也不如他,學道的道也不如他,他第一大。大就是自尊狂妄。一個人在學生時代就養成自尊狂妄的話,長大成人之後那還得了嗎?他心目中沒有父母,沒有老師,沒有尊長,一切人都不如他,這問題就嚴重了,這會造成負面的、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所以,表演的時候,是表演學習,表演教學,教學的示範。老師帶著學生上課,學生與學生之交往,把《弟子規》完全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待人接物之中。這就有意義,這樣能給社會帶來一些啟發。

問題五:親、師、生怎樣做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

答:問得好,非常重要。要知道一個孩童真正能受到良好的養正教育,完全靠父母與老師的搭配。

現在的兒童跟從前不一樣了,不一樣在哪裡?從前資訊不發達,沒有這些電視電動玩具,小孩看不到這些東西。像我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早晨起來吃了早飯,小朋友一起外出遊玩,跟大自然在一起生活,對於社會大人的事真的一無所知。我到十歲還保持著天真,為什麼?世間事一無所知,這是一個人一生真實快樂的童年,什麼都不懂,

保持著天真。現在小孩一生下來,眼睛一張開,就看到電視螢幕,就接受污染,你說這個東西還得了嗎?所以,現代兒童可憐,生下來就受污染。我們這一代生長在農村,十歲還沒有被污染。我們這一代很幸運,比我年齡小十歲的人就很糟糕了,他們接受污染的時間提前了,所以我還能保持十年,十年從鄉下搬進城市裡住。

說到接受教育,我大概是六、七歲上學,那時叫私塾。這個私塾只有二十多個學生,有一位老先生教導,私塾設在祠堂裡。上學的第一天,我的父親帶著我,還有供養老師的禮物(束脩)。進入私塾的禮堂,正當中供的是孔老夫子的神位,供了一個很大的牌位,「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父親帶著我先向孔子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父親在前面,我在後面,拜孔老夫子。拜完之後請老師上座,老師坐在孔子牌位的前面,我父親帶著我向老師也是行三跪九叩首的最敬禮。我們看老師坐在上面,我的父親在那裡這麼恭恭敬敬的拜他,拜完之後,送上禮物。你想想看,我們還敢不聽老師的話嗎?這是父母教子女尊師重道的一課!這樣大禮對待老師,老師要不好好的教學生,你想想看,他怎麼對得起人家父母?!那良心何在?!

所以,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父母教兒女尊師重道,兩方面互相教導,才能把兒童教成人。現在這種教育沒有了,《三字經》中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老師與家長密切配合為下一代教養賢哲。做老師不容易,老師是學生的模範,不但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一舉一動都是學生的榜樣,所以,他不能隨便,凡事不合禮的,決定不能在學生面前顯露,就是說決定不能夠讓學生看到一個不好的樣子。所以,老師不好當。父母在家也不好當,父母是兒女的榜樣。你要想叫你兒女成就什麼樣的人物,你要做出榜樣來教他。你有不好的樣子,他看到之後,對你的信心喪失掉了,你以後教他就很困難。

所以,教育別人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先做到,你才能要求你的兒女、學生做到。你自己做不到,你就不能要求他們。譬如說飲食這一道,小朋友也好吃,好的多吃幾口。我的父親在旁邊看到了,一定會說:

喜歡吃嗎?喜歡吃一定要自己會做,你要不會做,你就沒有資格吃。所以,我們就要到廚房跟母親學料理飲食。他做榜樣,我父親做得一手好菜。你喜歡吃,喜歡吃你得會做,你不會做,你沒有資格挑剔。大小事務沒有一樣不是以身作則,這樣才能夠把小朋友教好。這是真正愛護你的子女,真正幫助他、成就他。

所以,兒童長大之後,對父母、對老師感恩戴德。他知道父母師長在他面做出好樣子,教我從小養成好習慣,長大就是好學生,這個恩德就會終身不忘。這是親、師、生的關係。現在這個時代難了,就是父母有心來教兒女,你找不到老師,哪個老師敢跟你配合?哪個老師懂這個道理?現在做教師的人,他在年輕時沒學過。你問他「童蒙養正」四個字,他都講不出來,他都不曉得是什麼,那怎麼教法?現在我們看到中國各地,有這麼多小朋都在讀聖賢書,感到很歡喜,非常難得。這是一門大事,不是小事,要怎樣把它做好?這是當前的關鍵。

問題六:經典導讀、師資的培養,及如何選擇有系統的教材,建立健全的教學體系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大問題,希望得到老教授具體的指示。

答:講到教材、師資,這兩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今天是整個世界動亂,不是局部。整個世界動亂的第一個因素,就是疏忽了古聖先賢的教誨。迷信科學技術,什麼都要用科學作為衡量的標準,古人遺留的教材教法,一句話就否定掉了,「不合科學」。

還好,這個世間還有不少信仰宗教的人,而且宗教徒這些年來好像還發展得很快,信徒、教堂還不斷在增長。這是什麼原因?世人的心失去了依歸,沒有依靠,找個宗教信仰作為他精神上的支柱。人除了物質生活,不能沒有精神生活,精神生活今天唯一依靠的就是宗教,宗教教育還有發展的空間,道理在此地。

宗教就是神聖的教育,神聖的教學和聖賢的教學非常接近,無非是教人斷惡修善,提升人的靈性,主張仁慈博愛。教學的目標,無非是教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宗教可以合作,宗教教育我們要重視。

中國這個國家民族,能夠維繫幾千年,而沒有被時代所淘汰。什麼原因?教育。堯舜使契為司徒(主管教育),敬敷五教,至今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國家統一之後,正式制定教育政策是漢武帝,漢武帝距離我們現在也有兩千多年,正式制定教育政策,採取孔孟的學說,所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只要把教育辦好了,社會安定,天下太平。安定和平是繁榮興旺的基礎,如果社會不安定、不太平,沒有任何事業能夠建立。太平盛世那就是教育辦得好。

教育不外四種,第一是家庭教育。家庭長輩懂得給晚輩做榜樣,最重要的是身教。第二,學校教育。中國從前學校教育是私塾教育,老師都是學生的榜樣,是社會大眾的榜樣。所以老師雖然物質生活上很貧乏,但普遍受到社會的尊敬。第三,社會教育。社會教育裡,在中國古時候所用的方式是藝術,是非常高明的手段,戲劇、舞蹈、音樂、詩詞、繪畫、文學等等。這些文藝不管是用什麼方式來表演,它的宗旨一定是遵守孔子講的「思無邪」,這是中國社會教育最高的指導原則。戲劇的內容就採取八德,它表演的,都是「仁愛和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中國歷代聖王先哲皆以此教化社會廣大群眾。所以,沒念過書的人,他也懂得道理,懂得做人。原來皆是鄉下不認識字的年輕人看了戲,從戲裡學會孝悌忠信,學會禮義廉恥。所以社會教育應當用這類方式來傳播教導。第四,宗教教育。如祭祀祖先,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皆有深遠的教育宗旨,豐富了精神生活,開啟了真實智慧。

在今天這個社會我們可以多想想,過去我們祖先那種教育,不能說都是舊的,都是不好的,都要把它否定掉。否定之後,你能不能有一套新的教育,帶給社會安定和平?

我們今天有這樣殊勝的機緣,參加聯合國的一些和平的活動,「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是主要的議題。我發現與會的專家學者們,做了這麼多年,也是沒有很好的成效。原因在哪裡?自己沒有做到!希望別人做到,自己不能認真做,所以希望永遠落空。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可以深思了。

童蒙養正這個問題,關鍵是在教材,還是在師資?教材,我覺得現在真正能夠幫助社會安定和平,化解衝突、化解矛盾,拯救社會,在目前這個階段三部書就夠了,就能夠致天下太平。第一部是《五種遺規》,陳宏謀編的,第二部是《四書》,第三部是《安士全書》,周夢顏著。三部書就能夠治平天下,化解劫難。

師資培養最難,要找什麼人?找真誠愛心真正肯犧牲奉獻的人,如佛所說「以苦為師,以戒為師」,這就太難了。此人沒有名聞利養,沒有五欲六塵享受,又能持戒守法,為社會大眾做好樣子。此人即是菩薩化身,到這個世間來救苦救難的。如果有一點私心,為自己名利著想的時候,這個師資不能成就。所以,這樣的人師就太難太難了!真正是萬中難得一,完全做犧牲奉獻。只要有這種真誠心,能夠犧牲自己,為苦難眾生,就行,都能培養得出來,沒有這種善心就不行。因為他有純淨的善心,他才能夠依教奉行,自己做到,做社會大眾的榜樣,做小朋友的模範。也就是你教《弟子規》,《弟子規》上每一句老師都要做到,你在日常生活當中,決定不會有絲毫違犯;你要是做不到,教別人,人家不相信。

所以,這些事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佛家常說,眾生有福,這種人就出現了;眾生沒有福報,求也求不到。今天不能求人,求人難。古人講「登天難,求人更難」。那要怎麼辦?求自己,回過頭來求自己。自己要真發心,自己要犧牲奉獻認真出來做,一定得佛菩薩加持,得到神聖的保佑,程度差一點都沒有關係,你的進步會很快。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簡)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