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楞严经》纯真无漏总持法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3:49:56
《楞严经》是世尊释迦牟尼佛, 妙解宇宙实相和生命本质的无上宝典,是直指人心见性正觉的总持法门。具足一切修习禅定实践的真谛, 享有破魔大全、诸定之王、颠扑不破的美誉。古人曾云: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佛说: 世间的人, 向来不认识自己, 更不知道自己本来就是那个【超然独立光明寂然、时刻运动不生不灭、周遍一切灵明妙觉】的实体。日常生活中, 被攀缘的心理和妄见的意识所支配, 固执地认为身心六根功能的作用, 就是自己! 佛又说: 只要你不随逐现象的生灭变化, 不生起意识的差别作用, 你自己的心性自体, 就可以恢复到本来灵妙光明的境地!  孔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世尊啊, 您不但让大众闻道, 而且引领我们去证道, 您的无限恩情我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敬意, 惟有正信恭敬地用心聆听您的教诲!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又名《中印度那灿陀大道场经 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大佛顶首楞严王》。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印顺法师认为它与《圆觉经》、《大乘起信论》属于晚期如来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

    《楞严经》共十卷。此经的译者为般剌蜜帝大师中印度人,居广州制止道场,于唐神龙元年(705)从灌顶部中诵出,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房融笔受,怀迪证译。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清代,章嘉呼图克图等将其译成藏文,并刊有汉、满、藏、蒙四体合璧的《首楞严经》全帙。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来是藏在龙宫(据考证龙宫为古印度之国家图书馆);龙胜菩萨(亦即龙树菩萨之异名)至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经,拜阅之下,叹为稀有,便将全经默诵下来,以利益阎浮提众生;出龙宫后,便将此经诵出,记录下来,呈给王家,王家也把它视为稀有之法宝,珍藏在国库中,并禁止传到外国。虽然此经尚未传到中土,但其威名早已为大家所知;曾有一位梵僧,见智者大师所立之三观,而告诉智者大师说与他们国中的楞严经之意旨相符合;于是智者大师便设了一个拜经台,西向拜经,但拜了十八年,终未得见楞严经(到现在,天台山的拜经台还在)。

    话说本经译主般剌密谛,依于愿力,要利益中土之人,第一次身上藏著楞严经东来之时,被守边界的官吏查获,而不许他出境,这反而更激发了他宏法之愿,更加坚定,并且更加精进。他并想到了一个方法,可以将此经携带出境而不被发觉;他用极细的白绢书写此经,然后剖开自己的肩膊,将经文缝藏在其中,等疮口平复之后,再申请出国,海关搜查无疑,才得航海东来。大师于唐中宗神龙元年(西历七0五年)到达广州,那时正好首相房融被贬在广州,房融便请大师住在制止寺,于是剖膊出经,译成汉音,译事完毕,便速回本国,以解除边吏所受之难;由于译主藏经出国,国王因此罪责守边之官吏查缉不严,因此大师译经完成之后,便速即回国,原以自身承当所有罪责。大师如此冒险艰苦,乃至不惜身命荣辱,正是所谓重法轻身,所成功德,不可思议;我国之众生,均沾其法施之益。

  般剌密谛法师所译的,并不是将原文译成汉文,而是将梵音的经文用汉字拼出来,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楞严经惊天大秘密 

           

    佛陀说: 最伟大的哲理, 莫过于能教导我们当下就能验证的真理。学佛的根本精神, 就是传播佛陀印证的宇宙人生真理, 并指导大众如何去求证这一真理的科学实验。

    经过自己证实相信的, 才称得上正信, 不可人云亦云妄加臆测。如果停留在肉眼层次看问题, 就不可能知道宇宙法界的天高地厚, 就会像近代学派梁启超那样, 愚钝狂妄怀疑《楞严经》是一部伪经。如果把佛学当作学术思想来研究, 没有身心实践体悟的精神。不管你博闻强记了多少知识, 终究无法返入清净妙觉的真性殿堂!

   《楞严经》佛陀以诘问. 譬喻. 启发的方式, 诠释了物理器世界的形成, 指出妄动是一切现象世界的变态根因。 告诉我们如何去认识和把握心物功能的作用, 怎样进行实践修行的梯次, 修习正三昧禅定的方法, 以及如何应对定境中魔干扰的策略。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问答辨论之楞严盛会。楞严说法释迦牟尼佛透露了, 一个千百劫来难以听闻的秘密: 

    1.禅定中若是魔境现前, 都是因为用心太过, 不可顽迷不识, 认为那就是道果所归究竞之地要知道, 贪求神通满足此境, 受邪魔外道感应, 就不再增益上进因为有妄见之因和魔力作用, 这个人将来必定破坏佛法的戒律和威仪, 必将堕入无间地狱! 禅定中只要你能认识明白, 坚凝正心, 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 自然就不落于邪见

    2.如果识阴尽了, 天魔外境同时摧碎, 你的身心诸根, 就可以互相替代交换应用, 能够进入菩萨道最终的金刚乾慧, 圆明灵妙的真心, 就会自动发生变化的妙用! 如果有一个人能够证悟到真心自性, 返还自性本来之体, 这个充满周遍的真心自性便会启动本能, 发起虚妙灵觉真识的作用十方洞开无遮, 一切障碍就完全销殒, 观照十方虚空, 犹如手中的树叶, 无所不晓了知一切!  这个法门, 是过去无数先佛世尊, 都乘此道而心得开悟, 由此证取无上菩提的!

    3.世尊说: 我现在已经度你跳出生死, [你应当依我所教, 才是报佛之恩] 当我灭度以后, 要把这种道理, 传示于未法时期, 普遍地使一切众生, 觉了其中义理你要发大慈大悲之心, 保护修行的众生, 消灭他们的邪缘, 使其身心进入佛的正知见, 最好使修行的人从开始到成就, 都不走入歧路告诉你, 五阴的本来原因都是妄见所生 能对这个妄想自己产生深厌它, 你便会知道有涅磐之存在, 再不想留恋于三界之中了! 

    这些都是前所未闻, 得未曾有, 聆听后心中挂碍烟消云散, 似乎进入了佛的境界!  于是众弟子, 恭敬礼拜本师释迦牟尼佛, 共同说偈梵唱: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稀世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文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编译)

 

  在佛教里,所有的经典,都很重要,但是楞严经更为重要。凡是有楞严经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严经没有了,就是末法现前。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楞严经是佛的舍利,楞严经是佛的塔庙。所有的佛教徒,必须拿出力量,拿出血汗来拥护这部楞严经。

  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逐渐而灭。”如果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因此,我们佛教徒,必须以性命来护持楞严经,以血汗来护持楞严经,以行愿来护持楞严经。令楞严经永住于世,发扬光大,流通到每粒微尘中。到全世界每个角落去,流通到尽虚空遍法界中去。如果能这样,正法就能大放光明。

  为什么说楞严经先灭?宣化上人开示: 因为该经所讲的道理太真实啦!天魔外道受不了,所以用种种方法来破坏、来消灭它。首先造出谣言,说楞严经不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的法,而是后人伪造的经,这是外道强辞夺理的说法,故意破坏真经的卑鄙手段。楞严经的内容,说明四种清净明诲,二十五圣各述圆通,五十阴魔的境界。好像照妖镜,使旁门外道的妖魔鬼怪原形毕露,无处藏身。

 

 

楞严经卷一


楞严经卷二


楞严经卷三


楞严经卷四


楞严经卷五


楞严经卷六


楞严经卷七


楞严经卷八


楞严经卷九


楞严经卷十

 

 

  视频楞严咒 

 

 音乐版 http://www.tudou.com/v/N1CxSVYnMFY/v.swf

 

 学习版 http://www.tudou.com/v/JPDF-bAoRYE/v.swf


 



 

                   楞严经三大主旨

  

1、悟本体(先行)

  本性即是真如本性,即如来藏性。[悟]有三种:1解悟 2行悟 3证悟。 (1)解悟——即是始觉。于此觉中,了妄达真。了妄者,如了七处皆妄,一切世间幻化虚妄。达真者,如十番显见,通达本有真见之性。此始觉智即见道位,于是悟中,行者之观念知见改变、行为转变,且此等转变皆是决定,非如突然心血来潮,昙花一现,此即如圆觉经所云:"即已成金,不复为矿"。是故非如一般之文字知解,乍现即逝;即如小乘之见道位,一切邪见、恶知见悉断;亦如大乘见道位,决定一佛乘,不再履于凡外权小之径,并于一切法,闻即信受、谛解。(2)行悟——即明心见性。[明心]者,明心相也。心相者,即如大乘五位百法中所示之心王、心所、心不相应行等法,包括心所的善恶(烦恼)等法自相、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生起、如何修灭等。至于[心王],则了八识之体,诸识各自之体、相、用如何,以及其间互动之条件及本源。如是一一法皆明了者,乃得称为真[明心]者,故六祖惠能大师说:明心号菩萨。见性者,即是见自本性,亦是见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此见性,常修道位,亦即[分证觉],即于六十位修证过程中,分分断无明,即得分分见;是故大般涅盘经中说:十住菩萨犹见不了了。意谓:十住菩萨虽有见性,但仍不能了了全见,是故,于此位中,尚非现量境界,而仍属比量智。 (3)证悟——此即究竟觉,亦是证道位,即为现量智。是故当知,所谓悟者,绝非神秘、笼统的概念,而是有具体之悟境、对象、及内容的。且悟前与悟后,其人之三业,必然转变,有所不同;其转变即:越加清净、壮严、不贪染、有智慧。而且当然不会因为悟了,而言行乖异、反常、狂妄、贪爱世间、恣行杂染,若如此者,则决非悟了,而是著魔—然末世众生愚妄不知,常以著魔为大悟!

 

2、持心戒(初行)

  持心戒者,即是持佛戒。如佛在本经中说: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一般的戒,都是指身口戒,不是心戒;而佛戒是心戒,故说:摄心为戒,以摄心、摄念,令恶心、恶念不起,名为心戒,是为如来戒。因为既要修佛定,而不能光持凡夫、小乘身、口之戒——持此戒者,于其持犯,即不能说要具多少缘,且其事成就——如前人命断(杀生)、离本处(偷盗)、入胡麻许(邪淫)、前人领解(妄语)、咽咽得罪(饮酒)等——方结罪,只要起心动念有恶念,恶心生起,即是有犯,是故名为心戒。故欲修佛定者,须持佛心戒,持心令无杀心、无盗心、无淫心、无妄语心,才有资格修习佛定。至于持佛心戒,于本经中则包含两大单元:  A、四种清净明诲(详见经文卷六)  其心不杀——不起杀心  其心不盗——不起盗心  其心不淫——不起淫心  其心不妄语——不起妄语心  B、三种渐次(详见经文卷七)  除其助因——除五辛  刳其正性——断除酒肉、淫欲(包括正淫)  违其现业——不缘六尘,旋元自归  如是持佛戒,身语意三业清净,资粮具足,堪修大定。

 

3、修大定(正行)

  此即所谓全体起修。所言[体]者,真如本体也,以悟得本体故,故得依此本体为本修因, 即如来密因,而进修首楞严大定。其次弟为: 1)具信解——信解正法、无上法,尤其是真如法。 2)持净戒——除在家者五戒、八戒,出家者沙弥戒、比丘、比丘尼戒之外,尚须依循四种清净明诲、三种渐次,此则僧俗共遵者。 3)严道场——包括择地、掘地、净地、建坛、洒净、结界、壮严道场(含如法安奉佛菩萨像、法器、供具、壮严具,如幢、幡等)。 4)持心咒——先持大咒以为结界,再持咒心,以为摄心入定。 5)修大定——以持佛心咒,得与佛心相应,入佛总持,三密与佛相应,得佛三密加持,速入大定。 6)破五阴——入大定后,以大定之定慧力,破五十种阴魔;阴魔破故,即破五阴(五十阴魔即五阴各各有十境,五乘十为五十,故五阴总共有五十境);五阴破故,得度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7)证三昧——五阴魔破,即身证得三昧,究竟、坚固、不动。 8)证圆通——证三昧故,以三昧力照破六和合,复归一精明,无复根隔,内外圆通,诸根互用,身心无碍,理事无碍,是名圆通。  

    楞严法门之精要,一言以蔽之,即是首楞严三昧。虽然其他经典也有讲种种三昧,甚至三味的修法,然而最完整、圆满的,莫过于本经所开示的首楞严三昧。何以故?本经从开始修定前的信、解、悟、入之资粮位,到正行的修行、证果,整个过程,其间修行者会碰到的种种困难、岔道(如三界七趣)、以及困难的排除、岔道的避免,一一详细解说,令你不会为内外障难所困,不受邪魔留难,亦不堕为凡、外、邪、小,而一路直趋无上菩提妙壮严路。

    首楞严三昧,以密教言之,在本经中即是[本尊三昧],以是本尊所入之三昧故。行者若依法修习而入此三昧,即得本尊加持。

 

 

 

 

               首楞严三昧法门的殊胜处

 

  殊胜无比,因为首楞严三昧即是[佛定],唯有十地以上菩萨才能真正成就;十地以下菩萨即使修习,也只能得其少分。兹举诸经论,以资证明。  

    1、佛学辞典上云:首楞严三昧,即坚固摄持诸法之三昧,为百八三昧之一,乃诸佛及第十地菩萨所得之禅定。又作首楞严三摩地,首楞伽摩三摩地,首楞严定。意译为:健相三昧、健行定、勇健定、勇伏定、大根本定。大智度论卷四十七云:首楞严三昧者,秦言健相。分别知诸三昧行相多少深浅,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复次,菩萨得是三昧,诸烦恼魔及魔人无能坏者,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将,所往之处,无不降伏。  

    2、首楞严三昧经卷上载:首楞三昧非初地乃至九地之菩萨所能得,唯有十地菩萨能得此三昧。所谓首楞严三昧,即修治心犹如虚空、观察现在众生之诸心、分别众生诸根之利钝、决定了知众生之因果等共一百项。是故,是此昧并非仅以一事、一缘、或一义便可了知,因为一切禅定解脱三昧、神通如意无碍智慧,皆摄住首楞严中,譬如陂泉江河诸流皆入大海。故菩萨所有禅定皆在首楞严三昧,乃至所有三昧门、禅定门、辩才门、解脱门、陀罗尼门、神通门、明解脱门等诸法门,悉皆摄在首楞严三昧。此首楞严三昧有五种名:a.首楞严三昧 b.般若波罗蜜 c.金刚三昧(十地等觉菩萨入金刚喻定,及密教所言金刚三昧,即是首楞严三昧)d.师子吼三昧  e.佛性 (南传本涅盘经卷二十五亦谓:佛性即首楞严三昧)。  

    3、成唯识论卷九云:定学有四:(一)大乘光明定:谓此能发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智光明故。(二)集福王定:谓此自在集无边福,如王势力,无等双故。(三)贤守定:谓此能守世出世间贤善法故。(四)健行定:谓佛菩萨大键有情之所行故。此处所言[健行定]即是首楞严三昧词的意译。由以上所引诸经所说可知,此首楞严三昧系性相二宗之所共说,且系最高最上之定,毫无疑问。  

    4、复引首楞严三昧经,以证知首楞严三昧的境界与功德威力,尔时佛告坚意菩萨:首楞严三昧,非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菩萨之所能得,唯有住在十地菩萨,乃能得是首楞严三昧。  何等是首楞严三昧?谓修治心犹如虚空(1)观察现在众生诸心(2)分别众生诸根利钝( 3)决定了知众生因果 ( 4)于宿命智得无所碍~~(中略)~~(10)天眼无障(11)得漏尽智非时不证(12)得入一切菩萨密法~~(中略)~~(68)常放光照无余世界(69)自然而得无生法忍~~(中略)~~(74)闻无量法具足能持~~(中略)~~(84)求一切法心无厌足(85)百千密迹金刚力士常随护持~~(中略)~~(89)示现入胎出生 ~~(中略)~~(98)出家成就佛道 (99)转于法轮(100)入大灭度而不永灭。

    经上又云:坚意,首楞严三昧如是无量悉能示佛一切神力,无量众生皆得饶益。坚意,首楞严三昧不以一事、一缘、一义可知,一切禅定解脱三昧,神通如意无碍智慧,皆摄在首楞严中。譬如陂泉江河诸流皆入大海;如是,菩萨所有禅定,皆在首楞严三昧。譬如转轮圣王有大勇将,诸四种兵皆悉随从。坚意,如是,所有三昧门、禅定门、辩才门、解脱门、陀罗尼门、神通门、明解脱门,是诸法门悉皆摄在首楞严三昧,随有菩萨行首楞严三昧,一切三昧皆悉随从,是故此三昧名为首楞严。  

    佛告坚意:菩萨住首楞严三昧,不行求财而以布施,大千世界及诸大海、天宫、人间,所有宝物、饮食、衣服、象马车乘,如是等物自在施与;此皆是本功德所致,况以神力随意所作,是名菩萨住首楞严三昧檀波罗蜜本事果报。(此即谓:菩萨若住于首楞严三昧,若想行布施,虽然不去求财物,也不用神通力变化,但一切财物都能自然获得、布自在施与)。  

    经中又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闻首楞严三昧义趣,信解不疑,当知是人于佛道不复退转;何况信已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如说修行。可见首楞严法门不但对大菩萨有大利益,连一般佛弟子,亦能令得菩提心不退的大利。至于其他利益,则在本经第七卷中,如来于重说咒后,有极详尽的开示,请参阅。  

    5、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一,佛向好疑问菩萨解答及说明地藏菩萨的功德威力,佛云:若闻如来为汝广说如是大士功德善根,一切世间天人大众,皆生迷闷,或不信受。时好疑问复重请言, 唯愿如来哀愍为说, 佛言: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略说少分;如是大士成就无量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已能安住首楞严伽摩胜三摩地(即首楞严三昧),善能悟入如来境界,已得最胜无生法忍,于诸佛法已得自在,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即佛位),已能超度一切智海,已能安住师子奋迅幢三摩地(此为佛所得定之一),善能登上一切智山,已能摧伏外道邪论,为欲成熟一切有情,所以国土,悉皆止住(谓住于胜定)。~~(中略)~~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增上观胜幢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深呵厌自恶业过,咸善护持十善业道生天要路。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慈悲声定,由此定力,令彼国土一切有情,皆悉发起慈心、悲心、无怨害心、普平等心、更相利益安乐之心。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引集诸福德定,由此定力,令彼国土一切有情,离诸斗诤、疾疫、饥馑、非时风雨,苦涩辛酸、诸恶色触,悉皆销灭~~(中略)~~  以要言之,此善男子于一日每晨朝时,为欲成熟有情故,入歹克伽河沙等诸定;从定起已,遍于十方诸佛国土,成熟一切所化有情,随其所应,利益安乐。

    从上面这段经文,我们可证知如下诸事: 1.地藏菩萨也修习、入住首楞严三昧。因地藏菩萨是十地菩萨,故这与首楞严三昧经中所说:唯有住在十地菩萨,乃能得是首楞严三昧相合。 2.以地藏菩萨已能住于首楞严三昧,而地藏十论经中又说地藏菩萨能入[歹克伽河沙等诸定],这又与首楞严三昧经中所说相合,因为在该经中佛说:随有菩萨行首楞严三昧,一切三昧皆悉随从。 3.地藏菩萨自入于定,以胜定力利益教化安乐一切众生。不但地藏菩萨如是,其实一切佛菩萨亦皆如是。例如世尊要讲法华经,即入定放光,作种种吉祥神变;讲大般若经前也是一样,入定放光。讲准提神咒经,即入七俱胝准提三昧。讲本经时也有数度放光。为什么要入定才讲经说法、或利益安乐众生呢?因为讲经说法、济度众生不是凡夫能作的事,只有圣人有此德能;而圣人之智德,全在三昧(定慧等持)中体现出来。因此,这也证明了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所说:"一切神通解脱,皆在禅定中发"。

  由以上所引诸经论中,可见首楞严三昧法门,确定是最高、最上、最甚深微妙的法门。密教,则通称此法门为[大佛顶法],此经为[大佛顶经],而称楞严咒为[大佛顶咒]。

 


 

五十种阴魔 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点击进入

 

  此楞严经五十种阴魔乃楞严经中极为重要的一段,可以说认识魔相,即可不被魔着,了知五十种阴魔的真相,即可不被任何邪说及附佛外道所误导,唯愿有心人,能广为深入,珍惜善用。   

 

    楞严经,众所周知,是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亦不为过。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弟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 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明性、依性起修,详细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令于圣境起企慕、而于凡外得知解,从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后更广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于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难,所修圆满成就。  

    由于本经有这些稀有的特点,因此历来皆被修行者奉为必修的无上定法,尤其是对习禅者而言。汉传佛寺中,僧众每日早课都必须诵楞严咒,历代在打禅七之前,传统上都是要先修七日到七七日的[楞严会],以除魔障。本经中,显密性相上的道理均发挥无遗,故是一部在法门上十分均衡,没有宗派偏倚的圆满法门,是一部非常难得的无上大法宝。所以历来注解楞严经的著作非常丰富。

    大家都知道,楞严经也是一部有名的破魔大全宝典。尤其末法时期种种法上的乱相,佛在本经中,几乎全都说到了!而且讲的十分透彻、明白;佛并且也指出其各各对治之方。因此,本经更是末法时期众生修行不可缺的一部宝典;依此宝典,末法众生方可望于如此正法得正信、正知见、正解、正修行,而不被邪魔外道迷转。

  佛经中说,末法将尽、法将灭时,楞严经最先灭;因为楞严经是众魔的克星,破魔护法之宝,若有本经住世,则正法得住持世间,佛弟子修行有所依持,邪魔即不能得逞。然而本经若灭,魔力则无有能制者,魔事猖獗,众生修行即罕能不堕魔数者。因此,为佛弟子,应善护正法,勿谤此经,共同宣扬此法门,则自他于菩提道深种善根因缘,速修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