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信号作业:争论:杨振宁才是真正好男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0:42:24
争论:杨振宁才是真正好男人? 2006-11-21 09:40:50 大中小   (柯云路说明:
  不久前,“月光如水”的博文《离婚率上升并不是坏事情》在我的博客上转贴之后,引来一些争议,“肆无忌惮”发表观点,认为“离婚,在很多时候是不人道的”,我觉得算一家之言,也放上我的博客。
  顺便说一句,“肆无忌惮”是我并未谋面的年轻朋友,几个月前我曾转贴过她的博文,文字相当好,属于情文并茂的那种。但那时她使用的是另一个名字,我并不知道“肆无忌惮”就是她。想来这也是网络“亦真亦幻”的魅力。她在文章被贴出后才将真相告诉我——哦,原来“此”即是“彼”啊。
  心中当然是高兴的。
  “月光如水”立即发文反驳,观点亦很鲜明:“不离婚,在很多时候就人道了吗?”她在文中特别指出“杨振宁和查尔斯王子才是真正的好男人,为了爱,敢于爱”。
  讨论婚恋问题把杨振宁老先生拉出来,确乎有点炒作之嫌,原是我所不愿的。但他的那场婚姻也算轰轰烈烈,不仅引来舆论高度关注,当事人自己亦十分高调。不久前甚至入围“中国十大经典婚姻”的候选之列,成为有力的竞争者(源自媒体报道)。
  思量一下,我决定把这句惊世骇俗的话挑出来做了标题,也为适应博客的语境,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朋友还推荐了另一篇文章“是精神还是金钱:必须看清杨振宁和翁帆恋的真面目”,表达了完全相反的看法。作者名字也很吓人:“革命就是缴枪不杀”。
  也一并推荐给朋友们。
  我当然有自己的观点,但容我卖一个小小的关子,暂不谈看法。
  还是将问题留给朋友们讨论。)
   红方:杨振宁才是真正好男人!   月光如水         不离婚,在很多时候就人道了吗?
  “肆无忌惮”在离婚这件事上显出有所忌惮。她的观点带有普遍性。
  如果她的观点放在过去,也就是贫困的旧中国,肯定会得到更多的喝彩声。我的"离婚率上升不是太坏的事情"反而会被唾弃。"饭都吃不饱,还想离婚?"就凭这句话我就会闭上我的"乌鸦嘴"。
  她认为,结了婚的男女就像栓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旦绳子剪断,那理还乱。因为她认为牵涉到太多的问题。什么过去的付出如何补偿呀,什么时光不可倒流呀,其实她最该说的是孩子的问题,但她没讲。最后就归结为一种沉重的道德拷问:不能没有良心,离婚不道德!
  毕竟离婚不是件轻易的事情。我的许多学生的父母都是陪孩子走到青春期后才开始考虑离婚的。中国人比较注重家庭的完整性,这也是几千年男耕女织的社会结构造成的。
  但婚姻毕竟应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激情在婚姻中已不占主导,主要是爱情和责任占了主导地位。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和动物无异,吃食、睡觉和交配。
  任何事情都不是亘古不变的。当初的激情是真的,山盟海誓也是真的。现在随着个体发展的不一致,不协调,导致婚姻中没有爱情也是真的。
  “肆无忌惮”说,不能离婚,那是不人道的。结局肯定就是凑和着过吧,多省心呀。真的会省心吗?感觉不到爱的一方一旦有滋生的环境,那他(或她)就会把感情寄托转移。也难怪情人现象如雨后的春笋,节节拔高。心里爱着别人,却盘算着如何应付配偶,既不给所爱的人承诺,又欺骗着配偶,我看最不人道。
  我看像杨振宁和查尔斯王子那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好男人。为了爱,敢于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在婚姻中同样适用。
  把眼光投向发达国家。没有爱的婚姻如何能长久?除非牵涉到政治的需要和金钱分隔。在国外,爱情不一定最终导向婚姻。萨特和波伏娃就是最好的例证。注重个人的感受,把爱情看得很神圣,因为没有比爱情更私人化的了。
  随着国家经济的长足进步,人们的观念会相应地多元化,也会更宽容更理性地看待和解决婚恋问题。
  这是我们共同期待的。
    蓝方:是精神还是金钱—必须看清杨振宁和翁帆恋的真面目!   革命就是缴枪不杀     道德从来就搀杂着争论,爱情因为道德而搀杂着更多的争论,自从著名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被媒体披露跟28岁的离异女士翁帆结婚以来,从报纸到网络,从江南到江北,我们都听到了对于这场以爱的名义进行的新闻事件的热烈评论,这件事情本身的影响度已经超越了当年的伏明霞和梁锦松,因为这次年龄的跨度几乎成为世纪之差,一个是垂暮之年的82岁高龄,而另外一个人,却是盛开的花瓣,28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多么金色的年龄。 
  网上有论者举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81岁时和他的21岁的学生结婚,大文豪梁实秋与比他小30岁的歌星韩菁清的忘年之恋,从而从侧面论证这种忘年之恋的合理性,更有甚者,有人为杨振宁“超越世俗的勇气”而大唱赞歌,其鼓吹与膜拜之程度已到不分昼夜黑白之地步,实在令人恶心。 
  对于爱情的评论常常会在地下进行,一秒钟的温存和感动可以被我们视为神圣的爱情,而对于婚姻,却需要在世俗的世界领取一张堂皇的通行证,这张通行证在法律意义上是结婚证书,在道德意义上是社会评价,而个人的婚姻从来都属于人的生而自由,旁人无法干涉,但是可以评论,正是这个社会还赋予公众以评论的自由,而对于公众人物的评论尤其较多的发生,我们才看到,在评论他人的婚姻当中,不仅可以认识社会,也可以认识自己。
  所以,当我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陷入这种莫名其妙的评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这个事情到底在说明什么?杨振宁的家人反映谨慎,而翁的家人却表示了极大的兴奋感,他们完全赞成这种忘年之恋,并且让翁去照顾杨振宁晚年的生活,是何其的正确,就差点说是为中国科学事业献身了,如果以矫情的角度去看这种婚姻,那简直可以到一种可歌可泣的地步,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妇,当她准备以自己的青春与一个年迈的科学灵魂结合时,那是多么难得的一种神圣,爱情不仅超越了世俗,更超越了肉体。
  奇怪的是,所有肉体论者都会被耻笑,道德的说教者站在媒体和网络质问:难道爱情只有肉体?难道婚姻只有肉体?我们就会被他们来势汹汹的气势所迷惑,婚姻的现实一旦被提到精神的柏拉图,那就会演变成为一种虚妄的唯精神恋。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证明了“爱情只有肉体”是错的,并不能证明“爱情不需要肉体”就是对的,这种在话语上的断章取义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让人觉得那些认为杨振宁肉体不堪翁帆的人是错的,而事实上,精神和肉体只是构成爱情或者婚姻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轻视或者无视任何其中一个,都有可能铸成大错。
  纯粹的肉体取向自然是错的,但是纯粹的精神取向难道就一定是对的?这种论题,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没有性的男女之爱,实在是上帝的恶意安排,而不可能诞生真正的男女爱情,这种婚姻更不是象杨振宁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上帝给他最后的礼物,只是他自己依靠自己在科学界的名望和可能拥有的金钱财富而换来的爱情柏拉图,这个无关杨的道德或者不道德,结婚和再婚都是一个人的权利,作为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之一,我们更不能肆意去剥夺这种权益,但是,在82对28的背后,我所讨厌的是,那些不知廉耻还在为这种荒唐的婚姻大唱赞歌的媒体和个人,就好象明明是一盘用臭虫做的晚餐,你自己不嫌恶心,还要对其口味大加赞美,误导食客。 
  翁帆作为一个婚姻失意的女士,在离异后能够得到这样一种安排,从个人意义来说,是一种胜利,与其在失意的婚姻结束之后一无所有,不如在另一个注定失意的婚姻结束之后,得到自己该要的东西,以前的翁帆以美丽身段和卓尔学识嫁给一个香港人,短暂的婚姻使她认识到不是每个香港人都能够给大陆女带来幸福,于是闪电离婚,适逢杨振宁老年丧偶,书信传情,奠定了他本年度第一女主角的地位,实在是一个不错的境遇,而其家人持赞许态度早也在意料之内,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合算的买卖,只要套上爱情的外衣,就是名利双收,对于其家族未必也不是一个有益的促进。于是家族的支持似乎在传达一种更为强烈的信息,翁帆对于婚姻和爱的选择,不仅是对的,而且是光荣的。
  可笑有时候会被描述成另外一种事情,比如说可敬,这从实质上来说,是一个青春交换利益的游戏,却被我们一再的说成是爱,谎言被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我倒不想再对这件事情说什么,这件事情的本来面目就是翁的青春换杨的利益,可是那些伪善的道德家却要一再坚持这样一种视听,那就是让我们去祝福这一对,偶然想起西门庆和潘金莲,这是多么般配的一对,却没有被我们所祝福,而是千百年以来的谴责,道德要维护的,以及伪君子要维护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道德?我们不得而知,若是发生在现实中的这种老少恋必然要被无数人唾弃,可是发生在著名科学家杨振宁的身上,就多了一些捍卫,是因为人们相信这个科学家的道德。知识与道德从来就不会成正比,这个是基本的常识,而某些人为了捍卫自己的所谓正统价值观,便用违心的语言去假惺惺的祝福。
  所以,我可以理解杨振宁,也可以理解翁帆,但是我仍然要对这件事情本身以立场鲜明的唾弃就好象打着体验生活的幌子去嫖娼一样,这种以爱情的名义进行的利益媾和,本来就是一件让人不能不恶心的事情,而另外那些在唱着赞歌的人们,却在清新的世界里释放出他们道德的烟雾,让我们对真正的爱情迷失方向,而让丑陋而可怜的利益交换披上爱情的外衣。 
  谁以道德名义玷污爱情,谁就是在对爱情犯罪!这就是今天的结论,谨以此文献给杨振宁、翁帆,以及为他们摇旗呐喊的人们!
  柯云路信箱:keyunlu@vip.sina.com     柯云路最新作品 《今天我们为什么结婚》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在播出   中波828千赫   调频100.6兆赫 首播:13点  重播:19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