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隔音板的原理:散沙论: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误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56:46
散沙论: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误识

关于近现代中国人,有个非常著名的论断。这就是“中国人是一盘散沙”,我们姑且称之为“散沙论”。“散沙论”是近代中国人在与西方列强的抗争中失败后对自身的反省,并逐渐成为共识。

当时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持有这一看法,以为中国之所以输给了西方列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不够爱国,不够团结。比如,曾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华民国驻苏大使的蒋廷黻就在他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的总论中写道:“在列强争雄的生活中,西洋人养成了热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我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所以在十九世纪初年,西洋的国家虽小,然团结有如铁石之固;我们的国家虽大,然如一盘散沙,毫无力量。”“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按照蒋廷黻的看法,中国人要“废除家族和家乡观念才能组织起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要将个人从家族的吸引和束缚中解放出来而聚集在国家的旗帜之下。然而,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岂不是将中国人搞得更散?其实,个人处于家族的控制之下,并非是一盘散沙,而是靠血亲为纽带聚集在一起的团状组织物,只不过是国家层面的上层结构很难快速地步调一致地调动无数的家族组织来解决内忧外患。故而认为“中国人是一盘散沙”。要说比喻得贴切的话,与其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还不如说“中国人是一堆堆面团”。

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并没有去深入思考,如果将个人从家族中解放出来,那又用什么将他们串在一起呢?是自由吗?是民权吗?当然不是。因为那是不可能立即实现的,只能是有着法家思想渊源的传统集权主义的更加强化。孙中山倒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的三民主义是有次序的,先民族、次民生,最后才实现民权。我不能确认孙中山对三民主义是否是真心诚意,也许他就只想停留在实现民族独立和军政阶段,实施愚民政策而不搞训政,当然也宪政也无从谈起。但不管怎么说,他在这一点上比较诚实,他承认如果将个人从家族结构中拖拽出来,只能是暂时搞专制,而没有唱高调。

果不其然,当中国打破家族结构后,就一步一步走向专制。将一堆堆面团揉和成了一个超级大面团。成功地使得中国人完全聚集在国家主义的旗帜之下,用高度集权的锁链将中国人由下到上串在一起,集中于权力的顶点,使得国家的上层结构能够直接对个人发出动员指令。
在人民公社办大食堂时期,甚至几近于摧毁了家庭结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社会细胞遭到严重伤害。这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专制程度最高的时期。

其实,中国在当时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实现地方自治,用地方自治来代替宗法家族。在地方自治基础上,通过各地方的协商一致,来达成国家层面的政治决策。而这就需要大多数民众首先接受自由民主的思想,当然这样实现国家的完全独立就会慢得多。其进程会是某些地方的完全独立先于整个国家的独立。

近代中国一个很关键的错误选择就是盲目地向日本学习。被日本打败了,看到日本强大起来了,就以为日本的那一套就适合于中国。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规模小,所以它要强大必须要混为一统,消灭地方割据。而中国不一样,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规模大,中国要强大就不能在国家层面混为一统,而应该在地方层面混为一统。这里面涉及到组织管理学的问题。中国如果实现了地方自治,其发展规模当是十几倍于日本。国民党学日本在前,共产党学俄国在后。但都不去学国土与人口与中国相当的美国。
2007/7/21
========如果这是你的原创,那只能说明你脑袋是一团浆糊。

散沙是从朱元璋开始的,所谓家族纽带,恰恰是散沙的最低级别。纯粹以生殖繁衍本能为利益,完全损失社会性。再低就是没任何归属的流浪汉,为吃而生存。

“如果将个人从家族中解放出来,那又用什么将他们串在一起呢?是自由吗?是民权吗?当然不是。”
为什么不是?党派,工会,俱乐部,社团,成立的基础是什么?就是自由的选择。

你拿日本做例子,为什么不用新加坡,荷兰,比利时?因为不符合你结论?

中国,自从明初,就让混蛋统治者为他们的利益,刻意制造种散沙状态,直至清末。到反右,重新开始。
不用为所谓“中华文明”刻意拔高,很无聊。烂疮就是烂疮,别非说这是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