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模型工具 介绍:潛規則與血酬定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7:29:43
潛規則與血酬定律

我讀過吳思先生《潛規則》和《血酬定律》後,有一種醍醐灌頂、恍若再生之感。相信不少人和我有同樣的感受。通過這二本書,吳思先生建立起一套分析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全新方法和理論。方法並不複雜,理論也很容易理解,但可以完美地解釋各種社會現象。
根據吳思先生的理論,中國歷史基本可以概括為一部農民、官吏和皇帝三者的博弈史。農民生產、官吏掠奪、皇帝基本是冤大頭,背後起支配作用的規則是"元規則"--拳頭大的說了算,也就是叢林法則。 


農民每年向皇帝繳納皇糧,實際上是一種贖金,是暴力的收益,吳思先生稱其為 "法酬",是"血酬"的高級形式。整個官吏集團是皇帝的代理人,替皇帝本人徵集"法酬"。矛盾的焦點在於,"血酬"也好、"法酬"也好,其收取的過程並不 是以自願為前提的,更沒有商品交換中的等價交換原則;暴力的擁有者的利益取向總是使贖金越來越高,農民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各個歷史時期,農民正常繳納皇糧,比例在其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官吏額外收取的部分稱為"陋規"。農民、官吏和皇帝三者之間的博弈就是圍繞"陋規"進行 的。這個"陋規",由於不容於法理道德,在正史典籍中難窺其真實面目;但無時無刻不存在、無孔無隙不容身,所以吳思先生稱其為"潛規則"。 


根據吳思先生的考證,明嘉靖年間海瑞任知縣的淳安縣,徵收的標準是每年925兩銀子,而前任知縣實際徵收12950兩,這裡面12025兩是"陋規",佔 93%,正當部分僅佔7%。從這個懸殊的比例可以看出農民負擔之沉重、官吏搜刮之猖獗。這是打著皇帝的旗號進行的,皇帝不是冤大頭是什麼?"潛規則"支配 的財富比"正規則"多十倍以上,而且"正規則"名下的財富屬於皇上,不能自由支配,所以 "清官"個個身無分文。沒錢誰給他幹活?所以清官除了當一回道德標榜,連累老婆、孩子挨餓外,沒有任何實際作用。而且一旦與貪官發生矛盾,猶如叫花子與大財東叫板,被掃地出門是必然結局。這就是吳思先生總結出來的"清官淘汰定律",是"潛規則"盛行的必然結果。 


"潛規則"的直接受害者是農民,間接受害者是皇帝。農民是直接受害者,但基本沒有抵禦侵害的能力。《血酬定律》中有一章"修改規則的代價" 記敘了清朝咸豐二年(1852年),浙江寧波府鄞縣的農民因兩項土政策鬧事的情況,分析了事件各方的利害格局和形勢的演進,表明了屈服是農民的自然選擇。事件中三位農民領袖為了大家的利益挺身而出,最後卻被農民出賣,砍頭示眾,令人扼腕。事實證明,反抗是無效的;有效的應變有二種:一是成為流民;二是為官 吏充當打手或花錢入學,成為食利集團的一員。前者導致勞動力流失,後者導致食利集團的膨脹,二者都加重仍從事生產的農民的負擔、進一步加劇逃逸的趨勢。這就是吳思先生在《血酬定律》中總結出的"良民淘汰定律"。 


唯一能夠制約官吏集團和"潛規則"的是皇帝。"潛規則"對皇帝的損害體現為對皇朝長期利益的影響,這種損害並不直接、也不明顯,除非極其有責任心的皇帝不能認識到其危害。而且與整個官僚集團作戰的艱辛、勞頓常人難以勝任。朱元璋是歷史上對貪官污吏懲治最為嚴厲的皇帝之一。吳思先生在《血酬定律》中計算," 朱元璋平均每天要看二百多份奏章,處理四百多件政事。以每天工作十小時計算,每個小時要讀二十份奏章,處理四十件事情。平均每份奏章只有三分鐘,每件事只有一分半鐘。如此高強度的工作,不眠不休苦幹十個小時,這個皇帝究竟還有什麼當頭?"後續的幾位皇帝當然沒這麼勤勉,萬曆乾脆二十多年不上朝。中國歷史上前後四百多個皇帝,兢兢業業履行職責的明君也就十來個。 


"潛規則"的二個對手,一個不堪一擊、一個消極避戰,農民、官吏和皇帝三者之間的平衡無法維持。食利集團惡性膨脹,不斷淘汰清官、良民,最後的結果就是生產力被破壞、社會崩潰、王朝更替,開始新一輪循環。二千多年來,中國歷史上無數次改朝換代並沒有跳出這種循環,根本原因就是"血酬定律"從未被打破。可以 說,每一個新王朝建立伊始就埋下了覆滅的種子,崩潰只是個時間問題。 


1949年的新政權以專政為立國之本,血酬依然吃得冠冕堂皇。所以,無論最高領導人如何真心實意地嚮往大同世界、共產社會,並帶頭不吃肉以表示與民同甘共苦的決心,並沒有、也不可能改變一方為虎狼、一方為魚肉的格局。而新政權機構之臃腫龐雜世所罕見、史所罕見,"潛規則"對正規則侵蝕的速度超過歷朝歷代, 不到50年就全面佔領了社會各個領域。 


2000年初,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先生以《我向總理說實話》為題上書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為負擔沉重的農民叫苦: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過去的末世情景在新政權建立剛剛50年就顯現了。可見"血酬"成患之快、為害之烈。李昌平不久被藉故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削職為民,成為"清官淘汰定律"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還有最近沸沸揚揚的"三鹿事件"。"三鹿事件"的性質是什麼?"三鹿事件"是"血酬定律"的一個具體表現,差別在於,過去血酬取自農民,現在主要對象變成 了企業。國家擁有總暴力,分配到各職能部門、管理機構手裡,變成了一條一條具體的合法傷害權。工商、稅務、衛生、消防、質監、防疫……,凡外國有的機構我 們都有,外國沒有的我們也有。如果就此以為中國的行政管理嚴謹細密、產品質量超群,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些單位名稱雖不同,做的事情卻是完全一樣的:撈錢。名稱的差別主要是為了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 


對於不合作者,不發執照、年審不過、限期整改、勒令停業,反正讓你幹不下去。必要的情況下,專政機關出面直接威脅業主的人身安全。仰融,原瀋陽金盃客車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空手起家,經十多年的苦心經營,締造華晨帝國,資產規模達200億元。曾於《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上列第三,央視2001年經濟界的 十大風雲人物。2002年與遼寧省政府發生產權爭端,10月18日,被遼寧省檢察院以涉嫌經濟犯罪為名批准逮捕,年底出走美國至今。其他知名人物還有"傻 子瓜子"年廣久、紅塔集團的褚時鍵等,無名無姓的就更多了。面對以國家暴力為後盾的敲詐勒索,這些曾呼風喚雨的商界鉅子似紙紮泥糊一般,毫無招架之功。 


企業要生存、要賺錢,還要負擔高額的腐敗成本,出路只有一條:降低產品質量甚至摻假、制假,將"血酬"轉嫁給消費者。而各種檢驗、監督機構不到萬不得已, 絕不會自斷財路,出賣自己的"硬伙企業"。花錢買了"虎皮"的企業摻假、制假只要不鬧出人命,也不會有人找他們的麻煩。不會或不肯轉移成本的企業自然利潤微薄、入不敷出,面臨淘汰。這也是"良民淘汰定律"在新時代的新表現。 


以奶業為例,中國並不是沒有過優質企業。福建長富乳業位於福建南平市武夷山附近,是一家民營企業,由石匠出身的陳學坤等6個農民於1998年籌資 1000萬元創辦。與蒙牛、伊利不同的是,長富一開始就將其資金的80%用於奶源基地的建設。長富擁有34個牧場、奶牛存欄數達3.5萬頭,自有牧場數和 奶牛存欄數居全國第一。 


長富宣稱其牛奶"綠色天然",是"真正順滑香濃的好奶"。為了證明其"高品質奶源",長富召開新聞發佈會,展示其地處福建武夷山區據稱是中國最大最好的奶源基地,並抨擊現行牛奶收購標準的落後,以及國內大部分乳製品微生物數量過高。 2004投入了9200萬元在央視黃金時段做廣告,並在廣東進行"買24送15"的促銷活動。但在面對蒙牛、伊利、三鹿等低價優勢,長富的質量攻勢並沒有奏效,在投入最大的廣東連10%的佔有率都沒有達到。長富很快陷入經營困境,幾次變更管理層並與伊利商談併購,至今未果。 


在價格戰中擠垮長富的奶業三巨頭:蒙牛、伊利、三鹿都有產品被檢測出三聚氰胺。而三鹿奶粉在事發之前,頭上還罩著幾個耀眼的光環:科技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質檢總局"中國名牌"稱號、"國家免檢"產品稱號,CCTV的每週質量報告的"三鹿1100道檢測關的背後"的質量推薦……顯然,這些不可能是無 償獲得的。全國其它數十個大大小小品牌的奶製品,甚至一些以奶製品為原料的奶糖、咖啡中都檢測出了三聚氰胺,這顯然全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血酬定律" 下長期逆向淘汰的結果。 


現已查明,喝三鹿奶粉而患病的嬰幼兒達5萬4000人,死亡4人,實際受害人的數目遠不止這個數。除奶業之外,其它食品、醫藥、建築及各行各業,哪一個沒 有假冒偽劣的問題?在"良民淘汰定律"的作用下,大家面臨的是產品、生活質量和生存環境的全面劣化,這是每一位中國人被迫支付的血酬。血酬定律的特點是" 喝血無極限",看你們還能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