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00机体:听潘玉婷老师的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57:57
作者:李镇西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77
上午第一节,听初二(9)班潘玉婷老师语文课。
四个学生背诵古典诗文:《春夜喜雨》、《咏蝉》、《爱莲说》、《沁园春 雪》……
学生鼓掌鼓励。
请四个学生板书课题:《再塑生命》
请一个同学向听课老师介绍上节课的学习环节。
学生:第一个环节,小组讨论合作;第二,上黑板展示,第三,写出问题。
教师布置学生分组学习并讨论导学稿上的预习内容,时间十分钟。
“你认为海伦 凯勒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我看到,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讨论结束后的小组,把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展示方式写到小黑板上――
1小组:将自己心中最美的语段、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
2小组:海伦 凯勒是一个倔强,勇敢自信、不屈不挠,对学习的执著追求,对爱的真谛不懈追寻。
3小组:一,以朗诵的方式展示爱的含义
4小组:朗诵一首诗歌,。联系全文谈谈莎利文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5小组:形式:访谈,对莎利文老师及海伦进行访谈。
6小组:表演形式:开心辞典
7小组:先朗读,在赏析
……
六小组学生开始展示:开心辞典
一个男生自动走到讲台做主持人,请一个同学提问,其他同学回答。
一个女生问课文中某一句是什么含义,其他同学争相回答。
主持人问爱的含义,其他同学踊跃回答。
主持人:作者连用三个光明,想表达什么?
学生:想看到世间万物的渴望。
学生:表示了当时海伦的心里是非常郁闷的,铺垫了下面莎利文的出场。
另一组小组开始展示:主持人请大家朗读课文。学生朗读得不但整齐响亮,而且很有表情,都很投入。
主持人:大家朗读了这几段,有什么感想?可以自由说说。
学生:“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这句话说明海伦对莎利文非常爱!
主持人:大家是否喜欢莎利文老师?
大家说:喜欢。
主持人:哪些地方喜欢沙利文老师?
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是一个伟大的老师”“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老师”“莎利文老师是一个很有耐心的老师,请大家看这一段……”
4小组主持,先朗诵一首诗《老师,您辛苦了》。
六个孩子轮流朗诵,虽然有的孩子比较羞涩,但每一个孩子都很认真,很动情。
主持人:听了刚才的诗,我们感受到了老师的伟大。请大家谈谈对莎利文的认识。
学生:莎利文老师非常伟大,因为她教子有方。
老师提问:教子有方?可以这样说吗?
争论开始:有的认为不能,因为海伦并不是莎利文的女儿,有的人说可以,因为莎利文已经把海伦当作自己的女儿了。
大家开始讨论莎利文的形象。
(每一组的主持不一定都要到讲台上去主持)
另一组开始模拟采访海伦凯勒。
一个同学扮演海伦,主持人采访:“没见到沙利文之前,你的内心是怎样的?”“为什么你说莎利文对你来说是重塑生命的人?”
一个男生扮演海伦,主持人采访:“你认为海伦是怎样的人?”
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其他同学补充。
另一个小组上台,请大家朗读课文。
主持人问:读了这一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同学们踊跃回答。
“这段说明海伦凯勒把沙利文看得比自己父母还重要。”
“这段说明海伦对莎利文的深深依恋。”
同学们鼓掌。
在语文组上我的发言:
第一,改革没有回头路,我们走上了课堂改革的不归路,就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管有什么风浪或阻力!当然,最近我们在课堂改革中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果不改就没有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出现,恰恰是完善我们课堂的切入口。有些人对我们的改革不理解,总觉得是不是太冒风险了,我说,我们的改革是没有风险的!因为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比现在更差!打赤脚的还怕穿鞋的吗?所以,我们不要犹豫,不管东西南北风,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二,我想谈谈潘老师这个班。我以前在石室中学当班主任的时候,也有不少老师来我班听课,往往有老师会说,进了李老师的班,总感到一种特殊的气氛,好像进入了一种“场”。我多次听潘老师的课,无论是在阶梯教室还是她班的教室里,我也能感到一种特殊的“场”,一种特有的气氛。这种气氛,正是她今天语文课成功的条件和土壤。语文课远不止是语文技术的展示,而是综合了很多因素,包括班风。我们今天在课堂上看到的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尊重,还有环境布置,包括一些细节,比如前边黑板上的“每日分享”,等等,同样黑板切分和栏目设置,是不是其他教室也这样?这些都说明了班风。这次潘老师的班没有评上优秀班级,并不意味她的班就不优秀,而是因为名额有限和有些客观的限制,但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她的班风,这样的班难道不是优秀班级吗?我想,什么叫优秀班级?家长们争先恐后把孩子送到那个班去,那个班就是优秀班级!班主任就是优秀老师!
第三,我再说这堂课。这堂无疑是成功的,大家已经看到。成功的标志就是学生都很投入,都在参与。这堂课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我只说一个,那就是潘老师对“教子有方”的引导与点拨,我个人感觉这是整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当学生发言说沙利文老师“教子有方”的时候,我心里还在笑,这个学生乱用词,但仔细一想,又觉得可以这样用。正这么想,潘老师插话了,她问学生们用这个词说沙利文和海伦凯勒的关系是否恰当,学生开始争论。这个争论不仅仅是辨析用这个词是否恰当,而是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了深入!想这个问题,我想潘老师肯定不会是先想到无法预设的的,这是一个课堂生成的问题,但潘老师抓住了以这个问题并引导讨论,就把学生的认识深化了。这体现出潘老师的教育机智,教学敏锐和平时的积淀,没有这些,潘老师是很难临场发挥的。所以,我说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就在于她把“尊重与引领”结合得很好,不因尊重学生而放任自流,也不因引领而走向****。
第四,当然还有些问题是值得探讨的。先说这堂课我觉得可以改进的,就是学生小组争着上讲台,一方面总会让一些后面的小组无法抢到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在狭窄的教室里跑来跑去也不安全,所以我想,可不可就让小组学生原地站起来展示交流就可以了?另外,我还想就最近我听课的一些想法谈谈需要研究的问题。最近我听了很多老师的课,感到用导学稿,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的确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比如,如果学生参与的时候,让语文课不失语文味儿?语文课也应该有感情熏陶和思想震撼的。又比如,如何处理好教学进度的问题?如果每堂课这样显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是不是每篇课文都得花这么多的时间呢?我看不一定。具体怎么上,还的因课而已。再比如,如果把这种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这也值得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