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示爱:禅一谈武(八段锦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21:30
禅一谈武(八段锦20)(2010-01-19 14:40:53) 标签:养生 保健 天鼓 玉枕 邱处机 健康 分类:

【八段锦口诀】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原传口诀】

左右敲玉枕(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原传图谱】

       


【口诀解释】

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叉之手,移两手掌控耳。以第二捐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仍放手握固。

【现代相关图片】

 

 

【专门解释】

1、玉枕穴:亦省称“ 玉枕 ”。穴位名。位于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缘外侧。《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穴歌》:“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医宗金鉴·膀胱经分寸歌》:“承通络却玉枕穴,后循俱是寸五行。”注:“从络却后行一寸五分,玉枕穴也。”(见附图)


2、鸣天鼓:自我推拿方法名。

  ①即击探天鼓。《河间六书》:“双手闭耳如鼓音,是谓鸣天鼓也。由脉气流行而闭之于耳,气不得泄,冲鼓耳中。故闻之也。”

  ②即叩齿。《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养性书》曰:……叩中央齿,名鸣天鼓。”

  “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该法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在后世的《河间六书》、《圣济总录》、《修龄要旨》和《养生十六宜》中都有“鸣天鼓”练习的记载;被称为我国传统健身术的“八段锦”和“易筋经”也都采用了这个方法;现代也有采用此法治疗耳部疾患的报道。由此,其重要性和实用性可见一斑。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3回,每天可作3次。

  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易致头晕、耳鸣。练习时的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刺激,因此,该练习可以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之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练习时要求顶平项直,这可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调理,督脉得到疏通。督脉贯脊属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海,与人的生长代谢息息相关,因此,补益肾气有利于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动作操作】

以两手掩住双耳,两手的食指相对,贴于两侧的玉枕穴上,随即将食指搭于中指的指背上,然后将食指滑下,以食指的弹力缓缓地叩击玉枕穴,使两耳有咚咚之声。如此指敲玉枕穴十数次。 【养生道理】

1、强肾增智“鸣天鼓”:“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该法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在后世的《河间六书》、《圣济总录》、《修龄要旨》和《养生十六宜》中都有“鸣天鼓”练习的记载;被称为我国传统健身术的“八段锦”和“易筋经”也都采用了这个方法;现代也有采用此法治疗耳部疾患的报道。由此,其重要性和实用性可见一斑。
  一、“鸣天鼓”的原理与作用
  (一)原理
  从现代解剖生理的角度分析,鸣天鼓时“鼓声”的形成与声音在耳内的传导密切相关。而声波在耳内的传导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条途径。骨传导是指声波经颅骨(骨迷路)传入内耳的过程。当空气传导途径被阻断时(如外耳和中耳疾患),骨传导可部分代偿,故不会产生完全性耳聋。
  练习时,双手将耳廓完全覆盖,其收集声波作用被大大削弱,因此声波在耳内的空气传导效应大为降低。声音的传导以骨传导为主,食指叩击在枕骨上,由骨传导形成声音。骨传导是固体传声,效果好,我们听到的“咚咚”声,声音响宛如“天鼓”。
 (二)作用
  1.调补肾气
  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易致头晕、耳鸣。练习时的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刺激,因此,该练习可以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之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练习时要求顶平项直,这可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调理,督脉得到疏通。督脉贯脊属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海,与人的生长代谢息息相关,因此,补益肾气有利于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2.缓解症状
  练习时应叩击“玉枕”,也可根据情况叩击“风池”、“脑户”等穴位。根据针灸原理,上述三个穴位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按摩和针灸它们可以起到防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中风、口眼歪斜等作用。因此,“鸣天鼓”的练习可以缓解以上症状,提高练习者的健康水平。
  3.开慧增智
  叩击动作对手指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刺激末端神经和微循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经常活动手指关节与健脑关系密切,经常活动手指可预防大脑痴呆;大脑中很多部位与手指对应,手关节的活动能促进大脑内的血液循环,对大脑起到明显保健作用。
  4.现代临床应用
  “鸣天鼓”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在现代临床医学中也得以证明。据中外健康文摘杂志报道,对35例主观性耳鸣患者的观察发现,通过“鸣天鼓”对其护理30天后,大部分患者耳鸣减轻消失;山东省青岛市中医院对部分神经性耳聋患者施以“鸣天鼓”配合针刺治疗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另外,“鸣天鼓”在防治神经衰弱方面的功效也得到证实。由此可见,“鸣天鼓”法作为一种传统保健方法,在现代社会疾病防治方面发挥了实际作用。
  二、练习方法
  (一)专门练习:每天早晚进行“鸣天鼓”的专门练习。
  (二)保健练习:穿插于各种保健术中练习,如可在坐式八段锦、易筋经等练习中。
  (三)配伍练习:在进行上述两种形式的练习之余,可配合对涌泉、太溪、委中和肾俞等穴位的点揉按摩或与其他补肾练习结合进行。
  三、注意事项
  (一)掩耳:双掌掩住耳廓,在屏蔽掉环境声音的前提下,适度用力。
  (二)鸣鼓:
  1.找准穴位;
  玉枕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风池位于颈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大筋外侧凹陷处。
  脑户穴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2.此动作叩击的轻重要视自身耳部所能承受的程度而定,不能一味强调力度,否则反而容易造成耳部不适或者意外伤害的发生;
  3.叩击次数20-40次。
  (三)时间及环境
  1.根据子午流注原理,练习时间最好选择在酉时(每天17点至19点)肾气充盛之时,也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他时间;
  2.姿势可或坐,或站,或行进间,但注意身体保持顶平项直,中正安舒;
  3.开窗通气;
  4.呼吸自然;
  5.思想集中,意在动作。
  (四)禁忌症
2、颈项争力的作用?

【附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