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能吃什么:马宝善《易道太极说》一书连载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59:38
三、太极蕴涵说

 


    “太极”一词,始见于《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语。从字面上看,“太”为高、大的意思;从汉字结构来说,比“大”字多了一点的“太”,是高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极”是顶点、尽头、极限的意思;太极,就是独一无二,既无限大,又无限小;具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特性。“极”加以“太”,至广至大,至精至微,至中至正,不可复加。宋代一位思想家曾说:“太极者在天地之先而不为先,在天地之后而不为后,终天地而未尝终,始天地而未尝始。是故道得之而为太一;天得之而为天一;帝得之而为帝一。万物无不禀而谓之命;无不本而谓之性;无不生则谓之天;无不主之谓之心。”理学家周敦颐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太极,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及至整个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和孔子虽然分别提到过“无极”和“太极”,但均未详述其蕴义。 自汉代以来,对太极的解释大体上分为三种说法:①汉唐多数易学家认为“太极为混沌未分的元气”;②以王弼为代表的易学家主张太极为“无”;③宋代易学家程颐、朱熹把太极作为宇宙之“理”。


    对于“太极”蕴义的理解,在宏观方面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微观方面却还是个谜。何为“太极”?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它的前因后果怎样,其表述及评说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不一。


    哲学史上,人们对宇宙万物统一性和本原性的理解,也曾使用过各种各样的概念,诸如本质、本性、本原、本根等等。对这种根本特性的理解,老子谓之“道”;朱熹谓之“理”;王夫子归之为“太极”与孔子“易有太极”相一致。对于本体与现象的理解,各抒己见。西方哲学家认为,本体在现象的背后,现象现而不实,本体实而不现;现象与本体是对立的两个世界……中国哲人却不这样认为,提出本体(即本根)与现象统一论,但却认为太极是阴阳对立两极的中节运动。错误地认为太极是“对立的同一和同一的对立”。


    那么,我们将如何解开“太极”这个谜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