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能治红胎记吗:800年前“犀利哥”成仙的三大谜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27:50
     2010年2月,宁波街头一乞丐爆红网络,网友们被他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那帅到无敌的风衣,还有那杂乱的头发迅速秒杀,以致纷纷倾倒,开始人肉,开始狂热追捧……

     从不名一文,到如明星般被礼遇;从浪迹江湖,到被企业当作代言人与座上宾;从神智不清,到被美女裹挟着秀T台……这位被叫做“犀利哥”的程姓男子恐怕自始至终,都如在饥寒交迫的滚滚红尘中做了一场清秋大梦,不知道现在有没有醒,有没有被俗媒体们榨干可资炒作的价值,有没有被爱热闹的人们玩够?

 

       

 

        按计划,俺的蟾宫记本来想接着写海南文笔峰的自然与风物,却惊奇地发现道教南宗五祖,有海南历史文化第一名人之称的白玉蟾竟然有一段远超当代“犀利哥”的“犀利哥”经历,为了不贪污这一重大发现,这里就向大家展现一下俺发现的800年中国的“犀利哥”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传奇?他又是怎么被后世尊为神仙的?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白玉蟾的《云游歌》,可以想象在长达26年云游求道修真的时间里,800年前的白玉蟾是怎么修炼成“犀利哥”的祖师爷的。  

        云游难,云游难,万里水烟四海宽。说着这般滋味苦,教人怎不鼻头酸。初别家山辞骨肉,腰下有钱三百足。思量寻思访道难,今夜不知何处宿。不觉行行三两程,人言此地是漳城,身上衣裳典卖尽,路上何曾见一人。初到江村宿孤馆,鸟啼花落知林晚,明朝早膳又起行,只有随身一柄伞。渐渐来来兴化军,风雨萧萧欲送春,惟有一身赤乞骨,囊中尚有三两文。行得艰辛脚无力,满身瘙痒都生虱,茫茫到此赤条条,思欲归乡归不得。争奈旬余守肚饥,埋名隐姓有谁知。来到罗源兴福寺,遂乃捐身作仆儿。初作仆时未半月,复与主僧时作别。火云飞上支提峰,路上石头如火热。炎炎畏日正烧空,不堪赤脚走途中。一块肉山流出水,岂曾有扇可摇风,且喜过除三伏暑,踪迹于今复剑浦,真个彻骨彻髓贫,荒郊一夜梧桐雨。黄昏四顾泪珠流,无笠无蓑愁不愁,偎傍茅檐待天晓,村翁不许茅檐头。闻说建宁人好善,特来此地求衣饭,耳边且闻有愧声,阿谁肯具慈悲眼。意着从前富贵时,低头看鼻皱双眉,家家门前空舒手,那有一人怜乞儿。福建出来到龙虎,上清宫中谒宫主,未相识前求挂搭,知堂嫌我身蓝缕。恰似先来到武夷,黄冠道士叱骂时,些儿馊饭冷热水,道我孤寒玷辱伊。江之东西湖南北,浙之左右接西蜀,广闽淮海数万里,千山万水空碌碌,云游不觉已多年,道友笑我何疯颠。旧游经复再去来,大事匆匆莫怨天,我生果有神仙分,前程有人可师问。

 

          

       

    白玉蟾为何被后世尊为南宗五祖?如何被后人世代供奉为神仙?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来分享这位从海南走出来的高道大德的传奇故事吧。

 

        谜团之一:身世之谜

        

    白玉蟾一曰葛长庚,一曰白玉蟾,这是大家都公认的。其字号则甚多,如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宾庵、神霄散史、紫清真人、武夷翁、雷霆散吏、神霄典雷小吏、琼山老叟、养素真人、鹤奴等。虽然说祖籍是福建闽清,但白玉蟾却已是祖上移民海南的第三代传人,所以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他在学术界已没有太多争议。争议最大的谜团,是他的生卒年份。他的弟子彭耜说他生于绍熙甲寅(1194)三月十五日,此说法为学术界所沿用。但据清代彭竹林所撰《神仙通鉴白真人事绩三条》考辨,白玉蟾则生于绍兴甲寅(1134)三月十五日,并曰白玉蟾淳熙三年(1191)已五十八,庆元三年(1197)时年六十年。这比彭耜的说法将白玉蟾的生年整整提前了六十年。至于白玉蟾的卒年,亦是扑朔迷离。依彭耜所言,白玉蟾当卒于绍定二年(1229),享年三十六。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从现已发现的不少史料来看,他的寿龄似乎比此推定还要长。《道法会元》卷一八载元人虞集《景霄雷书后序》亦曰:琼馆白玉蟾先生,系接紫阳,隐显莫测,今百数十年,八九十岁人多曾见,江右遣墨尤多。则白玉蟾很可能宋末元初尚在人世。那么究竟那种说法较为可靠呢?

  

    

    

   谜团之二:师承之谜

   白玉蟾自幼聪慧,七岁即能诗赋,幼举童子科,作《织机诗》震惊天下,诗曰:“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需要说明的是,白玉蟾从少年即经历了战乱祸害,家贫如洗。他没有正式上过学堂,据《续资治通鉴》载,绍兴十一年(1141年)由宋金大战引起了一场“淮西之乱”,白玉蟾亦深受其害。他说:“记得兵火起淮西,凄凉数里皆横尸。幸而天与残生活,受此饥渴不堪悲。”“又记得淮西兵马起,枯骨排数里,欲餐又无粮,欲渴复无水。”如此苦难的经历,没有师承的白玉蟾是怎样才能做到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的?他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被誉为“诗、书、画”三绝,那他的老师是谁?真的是文笔峰上仙人洞里的仙人所授吗?

 

    

 

    谜团之三:水解还是登仙之谜

    《全闽诗话》引彭耜《白玉蟾传》云:壬午孟夏,“伏阙言天下事,阻不得达。”十月至临江军之江月亭,饮酣袖出一诗,与诸从游。“未及展玩,已跃身江流中,诸从游疾呼援,先生出水面摇手止之,皆谓已水解矣。是月又见于融州老君洞。由是度桂岭,返三山,复归于罗浮。”绍定己丑(1229年)冬,或传先生解化于盱江。“先生尝有诗云:待我年当三十六,青云白鹤是归期。以岁计之,似若相符,逾年人皆见于陇、蜀,又未尝死,竟莫知所终。考耜为玉蟾弟子,所纪当实,蟾生绍兴甲寅,至绍定己丑,计九十六岁。云三十六岁者,除去一甲子也。”另有一说,则传说白玉蟾回到故乡海南,选中文笔峰这一风水宝地,在登仙石上羽化登仙而去,从此仙鹤杳杳,再无踪迹。至此,白玉蟾到底是水解?还是登仙?无人得以知晓。

    

    

     

    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道士,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飘蓬岁月里,白玉蟾以浪迹江湖的“犀利哥”外形,饱受生活折磨,却穷且益坚其志,顺应时代的潮流与社会的需要,以道教领袖的身份,大力倡导不同教派、不同思想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了道教的内丹、外丹、符咒、雷法乃至与儒学、理学、佛学、禅法、密法、瑜伽等的相互交流,从而在更加广泛的思想文化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他编撰了大量的著作,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道教的哲学、思想、文化、文学、历史、道法、科仪等各个领域。仅就对神霄派的贡献而言,他不仅在组织上完善了神霄派的传承体系,更为重要的他将内丹学与雷法有机的结合,并广泛系统详实的论述了道教雷法的渊源、历史、理论、方法及其社会功用,从而极大地完善和丰富了道教的这门绝学。同时,也改变了南宗传统上的只重个人修为的小乘偏见,力主走向社会,运用雷法、丹道的咸力,济民救世。这样的结果一是使道教一贯秘传的丹法得以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传播,一是使雷法符咒之术得以合理化系统化,内丹与雷法相互靠拢,互相融合,这是道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变革,是白玉蟾对道教发展作出的一大贡献,也是对世界和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大贡献。